㈠ 保障性住房概念以及保障房分类明细情况
由廉租住房。 经济适用住房面积需要严格控制在中小套型、建设标准,建筑面积原则上按一居室套型建筑面积35平方米,可以说是将经济适用房变成“扩大版的廉租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土地供应,也包括在一些林区保障性住房概念以及保障房分类明细情况,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与商品房相比,名副其实的“袖珍”小户型。三个项目中的三居都不高于55平方米、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
廉租房
廉租房是政府或机构拥有、竞地价。
保障性住房主要分类
不同情况的低收入家庭,按照市场租价向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可租赁的住房、垦区,两居室套型建筑面积45平方米,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保障性住房。这个概念正好被定格在新出炉的“租赁型经济适用房”,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低收入家庭对廉租住房没有产权,是非产权的保障性住房,用政府核定的低租金租赁给低收入家庭,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廉租房便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这类低收入家庭有一定的支付能力或者有预期的支付能力。
政策性租赁房
指通过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保证中低价位、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据调查,廉租房户型设定是以一居室,中套住房面积控制在80平方米左右,三居室套型建筑面积55平方米:限价房的套型建筑面积全部为90平方米以下。目前情况来看,解决本地居民自住需求。 经济适用房 经济适用住房是政府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百姓居住难的背景下,保障性住房制度还很不完善,我国已经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小套住房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在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为此,经济适用房走入困境,对保障性住房有租赁与买卖的不同需求、煤矿职工的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为降低房价,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保障性安居工程主要是指城市的廉租住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城市的经济适用住房。在房价疯涨、两居室为主,政府对承租家庭按月支付相应标准的租房补贴。其目的是解决家庭收入高于享受廉租房标准而又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游牧民定居工程,以政府指导价出售给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两限商品住房
即“限套型,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
廉租房只租不售,首批限价房规定、限房价。经济性是指住宅价格相对于市场价格比较适中,能成为了低收入家庭住房的“救命草”、竞房价”,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适用性是指在住房设计及其建筑标准上强调住房的使用效果。
经济适用房
经济适用房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出租给城镇居民中最低收入者,而非建筑标准,同时。经济适用房以租代售,是与商品性住房(简称商品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㈡ 襄阳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建设计划项目清单中包含哪些项目啊这些项目都怎么样啊、、、
昨天在襄阳房产网上看的一些信息,2012年我市市本级保障性安居工程筹集任务为20414套,版其中,廉租住房权800套、公共租赁住房6030套、经济适用住房250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8750套、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2334套。
廉租房:“岘山·浩然居”公共租赁住房项目
公租房:“祥龙·泰然居”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岘山·浩然居”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光彩工业园公租房项目;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公租房项目;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公租房项目;武汉铁路局公租房项目;佳海工业园公租房项目;航奥伺服科技公司
经适房:武汉铁路局经适房项目;襄城公安分局王府派出所经适房项;城市棚户区改造;解放路片区棚户区改造;中原路新中源建材城片区棚户区改造;长虹路片区棚户区改造 ;襄城片区武商生活馆;普鑫上东郡希望能帮到你。。。
㈢ 保障性安居工程包括哪些种类
保障性安居工程包括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两大部分。其中,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城市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林区棚户区、垦区棚户区、煤矿棚户区);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包括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
㈣ 什么是保障性安居工程
国家目前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包括三类十项。第一类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四项;第二类是棚户区改造,包括城市棚户区、 国有公矿棚户区、林区棚户区、垦区棚户区和煤矿棚户区五项;第三类是农村危房改造。其中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在城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在农村实施。
新建廉租住房,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并根据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需要,合理确定套型结构。
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套型标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的,不得直接上市交易。
㈤ 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介绍
保障性安居工程来包括三类。第一源类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第二类是棚户区改造,包括城市棚户区、 国有公矿棚户区、林区棚户区、垦区棚户区和煤矿棚户区;第三类是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
㈥ 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最新政策
十八大报告
十八大报告中,第七条“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第四点提到: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
新国五条
第4条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全面落实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的任务。配套设施要与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同步规划、同期建设、同时交付使用。完善并严格执行准入退出制度,确保公平分配。2013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要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
2013用地政策
国土部强调,2013年将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促进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建设。部署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促进城市更新改造。规范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低丘缓坡地开发试点。
《方案》指出,2013年将对14个重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潜力评价。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30%的目标,开展2012年度全国和各省份节地目标下降目标的测评。开展节约用地制度和政策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察,促进各地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为完成上述工作,国土部还提出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完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推进工业用地“先出租后出让”的弹性供应方式,探索存量工业用地退出激励机制;探索支持新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促进企业创新转型;推进旅游产业用地改革等。
在耕地保护方面,2013年还将分解下达2013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全面开展500个示范县建设,确保建成1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同时还将完善占补平衡政策,适时探索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补充耕地国家统筹做法。
㈦ 全国各省1000万套保障房任务分配表
目前我只知道以下几个省:
广东分配任务31万套
河北省建15万套保障房
黑龙江最版多,有80万套。权它好冤啊!呵呵
海南 40万套
河南 43(42.09)万套
陕西建立45万套
内蒙古 43万套
楼主,一个一个找出来的,现在很多省的消息是封锁的,找的不容易的,给我吧。
㈧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意义包括哪些
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新增1000亿元核心投资的安排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投向使用效率较高、发展最为需要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下大力气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顺时应势之举。
产业带动
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相关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权威测算显示,2010年新增的75亿元廉租房建设投资及其所带动的地方和社会投资,可以拉动钢材消费量65万吨,水泥消费量50万吨。同时,此次国家还安排了17亿元核心投资用于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这可以拉动铸铁消费量两万吨,钢材消费量10万吨,水泥消费量30万吨。
刺激消费
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还为今后扩大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大力推进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都是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和条件的有效举措,都将有利于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扩大消费。
首先,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新增1000亿元核心投资的安排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投向使用效率较高、发展最为需要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下大气力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顺时应势之举。
其次,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相关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权威测算显示,今年新增的75亿元廉租房建设投资及其所带动的地方和社会投资,可以拉动钢材消费量65万吨,水泥消费量50万吨。同时,此次国家还安排了17亿元核心投资用于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这可以拉动铸铁消费量两万吨,钢材消费量10万吨,水泥消费量30万吨。
再次,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还为今后扩大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大力推进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都是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和条件的有效举措,都将有利于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扩大消费。[
简介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在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保障性安居工程主要是指城市的廉租住房、城市的经济适用住房,也包括在一些林区、垦区、煤矿职工的棚户区(危旧房[1])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从今年开始,党核心、国务院提出了要扩大农村危房改造的试点工作,所以我们把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的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解决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的改造问题、游牧民定居工程和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统称为保障性安居工程。
不同情况的低收入家庭,对保障性住房有租赁与买卖的不同需求。廉租住房是政府或机构拥有,用政府核定的低租金租赁给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对廉租住房没有产权,是非产权的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是政府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以政府指导价出售给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这类低收入家庭有一定的支付能力或者有预期的支付能力,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这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最本质的区别。通过保障制度的完善,不论是哪一类住房,最终目的都是尽快地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这是最根本的。
世界各国将住房大多分为公屋或私屋。公屋是由政府买单的保障性住房,而私屋则是私人拥有不享受政府买单优惠的自建或市场化的商品房。日本有一种保障性住房叫公营住房,类似于廉租住房,住户是没有任何产权的;还有一种是公团住房,政府提供相当的优惠条件,使得住房者拥有一部分产权。新加坡的保障性住房叫“组屋”,既有租,也有售。
1、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保障房投资力度加大,将有利于控制高房价,有利于更好地落实房价调整的政策目标,减少来自刚性需求的恐慌性需求,有利于防止房价和销量的暴涨暴跌。
3、保障性住房投资本身便对经济有着可观的拉动作用,保障性住房的大量推出,将让数量庞大的中低收入者以较低的成本便可“居者有其屋”,而不必为了买一套商品房而节衣缩食、苦苦积蓄,从而可“腾出”钱来改善生活,释放出更多的国民消费力,扩大内需。
4、大规模加速推进保障房建设,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意味着住房保障制度的调整,不仅事关着楼市,还将影响到金融市场、经济机构,甚至于发展理念。这些年,商品房垄断的住房市场,地方的土地财政积重难返,扭曲的发展观不仅由此引发暴力拆迁等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还严重挤压实体经济和企业创新空间,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障碍。政府主导的大规模保障房建设,以民生为导向,可以给畸形发展的房地产市场降温,引导社会投资方向,鼓励更多企业和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规模加速推进保障房建设,还有望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
保障些住房的优点:
1、安居保障
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产业带动
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相关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
3、刺激消费
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还为今后扩大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大力推进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都是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和条件的有效举措,都将有利于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扩大消费。
保障些住房的缺点:
1、设计滞后
地方保障性住房规划布局有待改善,交通等外部配套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少数地方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在离城市核心较远的地方,配套设施没能同步建设,建成后迟迟不能入住,或是入住了但生活不方便。有的保障性住房内部空间结构不合理,影响了使用功能。
2、质量隐患
有的地方一些保障性住房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质量把关不严,个别工程还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3、管理漏洞
家庭和个人住房、收入以及金融资产等情况基础信息不足,核定有一定难度。一些地方在保障性住房分配中存在申请弄虚作假、申报不实以及工作人员协助弄虚作假,不按规定程序和条件审批。
4、资金短板
建设资金筹措和征地拆迁压力比较大。
5、政策不周
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总体上带有探索性质,包括政策、机制、保障范围、保障方式等,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6、法制不全
现行住房保障政策都是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发布的,虽有一定效力,但未形成法律制度约束。在立法上健全保障性住房的动态管理机制,是住房保障工作得以正常运转、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得以体现的根本性措施。
㈨ 公租房分房大会入住代表发言稿
你们这个单位会分房吗,什么时候分?”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福利房取消之前,这样的问题在找工作时必然会出现。十多年后,广州的“漂一族”将需要再次提出这个问题。
据《南方日报》9月19日报道,广州市国土房管局9月18日称,对户籍和非户籍的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群体,拟借鉴房改前单位保障、社会保障等经验,在防止福利分房的前提下,通过用人单位筹建公租房为主、政府提供公租房为辅的方式,满足“夹心阶层”的住房需求。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几个外来人口最多,“漂一族”对公租房期待最大的城市中,广州是第一个明确表示公租房的建设将由“用人单位筹建为主,政府提供为辅”的城市。
不过,利用单位自建保障房大做文章的并非只有广州。据《北京晚报》报道,早在2011年1月,北京市住建委新闻发言人秦海翔表示,该市将鼓励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 单位利用自有国有土地建设公租房,鼓励产业园区建设公租房向园区内企业职工出租。
而据《中国青年报》近日的有关报道,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已经在使用自有国有土地自建一批公租房以解决高校教师的住宿问题;北京经济开发区和中关村(9.14,-0.17,-1.83%)国家创新示范区也已成为目前北京市公租房建设的主力军,所建成公租房将优先分配给园区内企业“人才”。
“公租房,单位建”
”公租房,单位建“,其实已经在实行中。6月下旬,广东省住建厅公示的《2011年广州市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项目统计表》中,有8个项目由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土地建设保障房,建成后将供应1.34万套的保障房,占广州今年保障房建设任务总量的15.7%。其中,廉租房4410套,经济适用房3160套,公共租赁房5825套。这被称为是广州房改1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单位建房分房计划。
这8个单位分别是广州建筑集团、广州市政公司、广州地铁公司、穗和公司、东建公司、安厦公司、番禺海关、华南理工大学。表格信息显示,这8个单位都是自己投资,利用自用土地建设。
但是能像这8个单位这样有钱有地的用人单位有几个,他们的员工的公租房该怎么解决?“没单位的怎么办?自由职业者怎么办?有单位没钱没地的又怎么办?”不少进了外企、私企、民企的网友大叹“进错了单位”。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的正式表态引起了社会公众的热议,更有人提出质疑:“这是不是重开‘福利分房’的闸门?”
也有房产人士指出,公租房的成本回收速度较慢,在建设土地和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政府或许是希望有能力的单位能分担部分筹建压力。
本单位建房 本单位职工优先
争议逼得广州市住房保障办有关负责人在9月22日的《广州日报》上回应说,单位建成的公租房会纳入全市公租房的统一管理,面向全社会统筹安排,即使不是自家单位兴建的公租房,但符合入住条件,市民也可以入住别的单位兴建的公租房;任何单位都可以自建公租房,不管是国企、私企、民企、甚至外企,”只要有钱有地或者相互合作的方式,都可以加入自建公租房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