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圳目前在建或已建成的保障性住房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
号称深圳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占地21万平方米,深圳有史以来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项目8月25日在宝安区龙华开工。
据了解,龙华保障性住房项目系深圳市政府为进一步缓解公共租赁住房供需紧张问题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之一,地块编号分别为006、007、008、009,其中万科承建的0008地块总建筑面积约21万平米,这也是万科地产首次承建政府保障性住房项目。预计该在2012年底即可交付使用,项目建成之后,4002户居民将因此受益。
http://szbbs.sznews.com/viewthread.php?tid=908833
2. 2012年青岛经济适用房都有什么地方的楼开盘
年经济适用房什么时候开始申购?市区都有哪些?各有多少套
2012年青岛计划配售经济适用住房项目11个,共约4000余套,分别位于四方区宜昌路;李沧区湾头社区;李沧区枣山路166号;李沧区枣山路168号;李沧区毛公地;李沧区上王埠、东王埠、桃园;哈尔滨路52号;河南、南庄社区;新青威路西、正阳路北侧地块;昆仑山路以东、嘉陵江路以北;敦化路南、连云港路东。以上仅为初步梳理 ,实际销售项目要根据工程进度和手续办理情况调整确定。
目前,李沧区夏庄路风机厂项目的经济适用房现在正在进行基础开挖,实际销售时间要根据工程进度和手续办理情况调整确定。
目前,我市持有经济适用住房准予资格登记通知书的家庭约有6000余户,持有限价商品住房准予资格登记通知书的家庭约有3000余户。
洛阳路经济适用住房项目选房工作尚未结束,目前登记人数已超额,是否有剩余房源要待目前已登记申购家庭选房结束后确定。
2012年省政府下达青岛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指标28160套,其中保障性住房建设指标23085套(公共租赁住房 8335套、经济适用住房 4950套、限价商品住房 9800套)。截至2月15日,七区和高新区共提报今年计划开工房源 24480套,其中符合市政府房源提报要求的19635套。目前,各区正在抓紧落实建设计划,合理调配房源指标,确保完成省、市年度建设任务。待具体项目确定后,我们将按规定及时在青岛住房保障网进行公示。
城阳区方面,2012年城阳区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4080套,分别落实在河套街道、流亭街道、上马街道、夏庄街道以及白沙湾集中建设项目中。目前城阳区正在积极完善项目相关手续,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3. 南京6个保障房建设新项目在哪里丁家庄二期等6个保障房新项目
新一轮建设的8大片区选址也已初步选定,分别为:
市保障房建设指挥部组织建设的丁家庄二期内、板桥绿洲机容械厂南侧、西花岗西、马群工业园百水桥分园、西善桥油坊桥南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燕子矶新城建设指挥部组织建设的燕子矶一期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建设推进指挥部组织建设的江心洲一期保障房项目,麒麟科技创新园建设指挥部建设的麒麟一期保障房项目。
4.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什么问题
社会保障性住房连片开发建设会存在重大问题,社会保障性住房应当分散建设,最内好容一个社区或是小区规划出一至两个单元用于建设社会保障性住房,如果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过于集中会产生很大的社会问题,有时会引起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影响社会稳定。当初集中建设社会保障性住房认为便于集中管理,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发现,集中建设给管理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在西方高福利国家这种保障性住房也是分散建设的,分散于每个小区或社区的各个角落,这样也便于每个社区的帮扶和工作上的安排。这样每个社区就都会有些人去从事一些社区里的如卫生清扫、看门保安等的低端工作。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强制性的规定来保证未来开发的新房地产项目都包含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障性住房。这样也有利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相互融合。
5. 青岛2011年十大新闻,急急急~
2011年青岛十大新闻
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chutai规划打造“中国蓝色硅谷”,当好蓝色经济的排头兵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在该战略中,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聚集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核心区域以青岛为龙头。青岛发挥本土优势,适时提出打造中国蓝色硅谷的战略,全面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和海洋高端人才高地,完善研究成果产业化体系。目前,海洋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潜基地、海洋科考船等一批海洋科技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正加紧建设,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仪器仪表装备制造、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等一批关键技术正重点突破。按照规划,到2015年,青岛将基本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
2 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结硕果,青岛以总分第一再获桂冠
12月20日,中央文明委公布了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在2005年获得第一批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之后,青岛以省会、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一的成绩再次跻身这份金色榜单。这是一个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重要的城市品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我市自2009年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以来,全面实施了提升市民素质、提高管理水平、美化城市环境、优化公共秩序、提高服务质量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六大工程”,形成了“宣传引导、社会推动、全民参与、同创共建”的创建工作立体化大格局,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显著提高。
3 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推进文化青岛建设打造文化强市的意见”,文化青岛建设跃上新高度
11月15日中共青岛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文化青岛建设,打造文化强市的意见(草案)》。会议确立了把青岛建成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并将加快文化青岛建设步伐确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青岛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选择。会议提出,要培育具有青岛城市特色的文化发展新优势,努力在文化竞争中走在全国前列。到目前为止,除已经在省内率先实现转企改制的青岛出版集团外,包括青岛演艺集团、青岛报业传媒集团、青岛广电影视传媒集团、青岛网络传媒集团在内的四大产业集团正在组建,打造成为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华强文化产业基地等一批文化大项目相继竣工,文化青岛建设加快推进。
4 市容环境十大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青岛大步迈向幸福宜居城市
5月下旬,我市启动“创建文明城、迎办世园会、大干200天,全市市容环境十大整治行动”,旨在通过重点对视觉污染、环境卫生、铁路两侧、园林绿化、市政道路、停车秩序、建筑立面、机动车排气、居民楼院、建筑工地等十大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十大整治行动取得累累硕果。极大改善了岛城城市面貌,受到广大市民游客的欢迎。经过整治,青岛面貌大变样,群众生活质量大变样,城市品质大变样,建设宜居青岛、打造幸福城市的目标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5 胶州湾大桥隧道开通,城市服务功能极大提升,青岛迎来同城一体新时代
6月30日,备受市民瞩目的胶州湾大桥和胶州湾隧道通车了。北桥南隧彻底破解了胶州湾东西两岸的交通桎梏,让“青黄不接”终成历史。开通半年时间,桥隧共通行车辆逾570万辆,运送旅客2600多万人次,大青岛“同城一体”新时代已然到来。桥隧的通车助力青岛形成主城区半小时、城市全域1小时、半岛城市群两小时交通圈,极大地提高了区域同城化协调发展水平;展示出青岛全面建立海湾型城市经济与布局新结构,建立以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快速互通的背景下,胶州湾东西海岸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投资更加高效,城市活力被进一步激发。
6 央视报道青岛“红飘带”事迹,青岛市民在心手相连中凝聚起道德力量,“红飘带精神”叫响全国
11月26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全面报道了青岛出租车司机救危济困、敬老爱亲的“红飘带”精神,李群书记看完报道后深受感动。他欣然提笔,给出租车司机师傅们写信,感谢他们的高风亮节,更希望这种有形无形的“红飘带”精神在青岛发扬光大。“红飘带”,这个以“文明自己,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为精神内核的服务品牌,被带往岛城的每个角落,为这座城市树立了一座醒目的文明标杆。
7 全国规模最大保障房白沙湾项目开建,全市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逾万套
7月11日,今年全国用地规模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项目——青岛白沙湾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项目在城阳区开工建设,全部建成后,能提供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逾万套。包括白沙湾保障性住房项目,今年我市共在33个项目中落实各类保障性住房23950套,超额完成中央和省下达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指标。同时配租配售工作也超计划完成,共计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逾万套,保障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受益市民超过3万人。
8 青岛加快建设西海岸经济新区,大沽河综合治理全面展开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规划建设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当前,我市正积极开展新区的规划编制,力图进入全国新区第一方阵,打造沿黄流域对外开放的门户、国际航运枢纽、国家海陆统筹发展试验区、国家高端海洋产业发展领航区和青岛现代化国际新城。
9月15日,我市召开大沽河治理规划专题会议要求,大沽河治理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10月8日,中共青岛市第十届委员会常委会第127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 《青岛市大沽河流域保护与空间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将大沽河干流沿线地区建设成为贯穿南北的防洪绿色安全屏障、旅游休闲健身的自然生态景观长廊、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聚集带、滨河特色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9 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站、中德生态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投入运行或签约落户,全市产业结构加快转型
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站、中德生态园等一大批“高大新”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为我市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7月11日,薛家岛电动汽车智能充换储放一体化示范电站投入试运行,这是青岛在国内外首次建成集公交车充换电、乘用车电池集中充电、储能应用于一体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在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年内举行的青岛市工业转型升级定向招商会上,48个产业龙头、关键配套和产业高端项目集中签约,计划总投资额高达1100亿元。同时,今年我市安排的总投资3588亿元的260个重点建设项目,大部分已经竣工或开工建设。在这些效益好、质量高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新兴产业项目引领带动下,我市传统产业加快向高端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在高端集聚,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履铿锵。
10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2011年我市在即墨、城阳和市内四区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加大财力投入,将崂山区、黄岛区、胶州市、胶南市、平度市、莱西市纳入制度实施范围。当年市政府安排近6亿元资金,相关区市加大财政补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得到及时落实。年内制度全覆盖后,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人数达到260万人,构建起了完善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
6. 保障性住房土地政策有哪些做出了哪些规定
2012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2012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资金安排等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拓宽保障房资金来源渠道。
那么,保障房资金来源究竟有哪些呢?保障房资金来源一应该加大中央政策实施力度,确保资金的足额流入保障性住房建设。
自我国实行土地招拍制度以来,土地出让收入逐年攀升成为了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是城市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所以地方政府对土地的依赖性很高,一些财政收入匮乏的城市表现更为突出,而保障性住房用地都是以财政划拨为主,造成地方政府缺乏积极性,相关数据表明2010年国有土地出让收入达到29109.94亿元,扣除征地拆迁等补偿成本性支出13395.6亿元,土地出让净收益为15714.34亿元,而其中用于住房保障的支出仅463.62亿元,仅占土地出让净收益的2.95,%,而中央要求的土地出让净收益不低于10%的资金投入保障性住房的规定目标显然没有达到。所以地方在保障房的建设资金投入和运用方面仍然不足。
保障房资金来源二虽然中央财政保障性的安居工程支出逐年增加,并且幅度很大,但是国家拨款必定有限,而保障性住房资金规模大,所以社会资金投资保障性住房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不可或缺的力量。运用“创新的财政支持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保障性安居工程刻不容缓。
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成立专门的企业,负责建设、运营、管理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足额安排资本金,利用国家政策引导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社会投资等筹集建设资金。也可以用“政府出地,企业出资”的方式吸引社会机构参与建设。
保障房资金来源三保障性的住房成本有很大一部分是控制在各种税费上的,要想降低建设成本就要切实落实税费优惠政策,降低保障安住建设成本,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基金免缴政策,一律免缴土地出让收入,落实营业税、房产税、契税等税收减免优惠政策。保障房资金来源是保障房建设的基础,只有不断拓宽保障房资金来源,才能推动保障房的更快发展。
另外,明确保障房资金来源后,保障房资金运用管理也不容忽视,要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以防资金滞留、挤占和挪用等发生。
7.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属于哪一类土地用途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用地属于规划性质,没有土地使用年限,但是房屋使用居住权是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