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住房建设 > 福建省保障住房供给量

福建省保障住房供给量

发布时间:2021-01-31 07:34:48

㈠ 近期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措施,抑制...

【答案】C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措施,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因为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互为替代商品,增加保障性住房可以减少对商品房的需求,故①正确;同时有利于缓解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炒作,稳定商品房价格,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故④正确;②说法过于绝对,③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了影响价格的因素。

㈡ 查住房供给和销售数据的软件

有啊,我这里就有。

㈢ 保障性住房供给率什么意思

查不到这个名词!

㈣ 保障性住房的各地情况

北京市
随着5500余套保障房公开摇号,北京市今年保障房分配工作全面启动,6月全市还将公布8000套左右的公租房房源信息,并启动意向登记。
5月30日,回龙观融泽嘉园二期4100余套保障房已面向西城区限价房轮候家庭公开摇号;6月6日,昌平保利罗兰香谷、怡园两个项目近1400套经适房、限价房公开摇号。
据人民网等媒体报道为提早解决轮候家庭住房困难,市、区两级住保部门制定了保障房分配方案,实行按月倒排分配指标,将已列入建设计划的保障房项目,按工程进度列入月度分配计划。
同时,加大保障房建设协调力度,进一步简化手续办理,确保出售型保障房具备预售条件的3个月内全部实现配售,租赁型保障房竣工前6个月组织配租。
此外,为进一步改进完善房源摇号分配方式,近期,东城区和西城区还将开展“全员复核,提前排序”工作,实现人与房快速对接,缩短轮候时间。
即参加今明两年经适房、限价房分配的所有轮候家庭,以区为单位先期组织资格复核后,集中一次性摇号明确选房序列,待保障房项目具备销售条件后依次通知选房签约,缩短分配周期,提高分配效率。
浙江嘉兴
2014年8月11日,嘉兴市人民政府下发《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意见》,提出将加强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管理、逐步取消保障性住房等实物建设、改善住房金融服务等17项内容。
嘉兴将从严控制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总量、供应时序和供应结构,并逐步取消保障性住房、拆迁安置住房实物建设。在房屋征收工作中,将鼓励通过货币补偿方式实施安置,或通过收购商品住房进行实物安置,保障性住房主要通过货币补贴方式实施保障。
该意见还提出多项改善住房金融服务的内容,包括要求金融机构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积极采取措施对首套房实施利率优惠政策,对改善性二套房贷款予以支持并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加大住房公积金放贷力度、加快放贷速度,对符合条件的购房者及时足额放贷等,并提出将取消外籍户口人员在嘉兴购房贷款必须有交满一年社保证明的规定。

㈤ 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加大租赁房建设与供给吗

加大租赁房的建设与供给,是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共同提出的举措。北京市提出,将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上海市提出,今年加大租赁房建设力度,计划新建和转化租赁房源20万套,新增代理经租房源9万套,新增供应5.5万套各类保障房。

“租赁住房建设将是后续保障房建设的重头戏。”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从各地具体建设规划来看,今年包括房企自持租赁房、共有产权房、公租房、集体租赁住房等多品种供应的房源将加速又加量。”

㈥ 福建省正厅级干部享受福利住房面积是多少

115平米

㈦ 如何保障我国住房供给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坚决落实“房住不炒”政策定位、抑制投机仍将是未来版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重要方向,权各地将调控力度不减,继续“因城施策”。“房地产市场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说,今年以来三四线城市房价涨幅较高,一些热点城市上涨的压力较大,但一些边远地区、人口外流压力较大的地区还有一些库存,因此要因城施策,精准调控。

多位专家表示,要从土地、金融、财税、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房地产法律法规等方面继续综合施策,建立完善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

住房保障的规模

1. 西青区房管局积极执行各项住房保障政策
来源: 天津市国土资源厅网站 时间: 2009.12.18 网页快照
自实施住房保障制度以来,区房管局结合全区实际,抢抓住房保障工作机遇,有步骤、有计划地对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施了住房保障,改善了低收入人群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该局从2003年底开始,在保障型住房
http://www.mlr.gov.cn/xwdt/dfdt/200912/t20091218_130152.htm

2. 保增长保红线行动快讯第243期:浙江奉化“三先三定”保障项目及时
来源: 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 时间: 2009.07.29 网页快照
...务指导,加快用地预审。三是先行报批。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优先安排重点建设项目、“四类”项目及保障型住房等民生项目用地指标,条件成熟一个,报批一个。 “三定”:一是定员联系。确定50家重
http://www.mlr.gov.cn/tdzt/tdgl/sbxd/xdkx/200907/t20090729_123331.htm

3. 春季房交会三大亮点吸引眼球 经适房和小户型增多
来源: 今晚报 时间: 2008.04.25 网页快照
...中远、万科、上投、金地、富力、中海等。本次展会上,万科地产将展示其在滨海新区和东丽区的诸多项目。亮点二:保障型住房和小户型上市加大记者获悉,本届展会共推出5个定向销售经济适用房项目,73.84万平
http://www.mlr.gov.cn/xwdt/dfdt/200804/t20080425_102109.htm

我重邮的,呵呵,

㈨ 每个省都有保障房,保障房真的能使房价下降吗

别指望保障房来降房价:
1、地方政府的意愿和能力有待考验。目前在保障房建设方面,主要还是靠地方政府,政府既要出钱又要出土地。
目前保障房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三方面:政府土地出让净收益的10%、公积金收入以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以2009年全国各地土地出让总价款15910.2亿元计算的话,地方政府即使真的能够拿出10%的土地出让收益来建设安居工程,也不过贡献1600亿左右。更何况,有很多地方政府在这一块是欠缴的。虽然中央政府早已放开民间资本的投资限制,但在地方实施过程中,民间资本目前还无法大规模的进入到保障房建设市场。住建部称,2010年580万套保障房投资超过8000亿元,2011年建设规模又增加了420万套,新增投资超过6000亿元。可以看出,保障房建设资金来源是最大难题。
另一方面,保障房、尤其是一线城市的保障房建设还面临着土地供给有限的“硬约束”。以保障房每套50~70平方米计算的话,1000万套保障房就意味着5~7亿平方米,接近2010年全年住宅交易量。而上述土地需求,如果不想对商品房用地形成“挤出效应”的话,就要进一步增加土地市场总量的供应。很显然,地方政府是不会轻易甩掉“保护耕地红线”这个最大借口的!
况且,目前地方政府还无法摆脱土地财政的魅力,所以,地方政府的能力和意愿都不确定。
2、保障房本身存在问题。目前,各地方为完成任务,确实建设了很多保障房,然而,存在很多万套,比如,保障房位置不好,周边配套建设不到位,有些地方尽管经适房价格不到市价一半,但部分困难家庭依然无力承受;有些居民凑够了首付,银行却不愿意给予贷款。所以,及时把保障房建好了,百姓不一定能住进去,即使住进去了,也不一定很舒心。
再说了,中国人爱面子,一般情况下没人愿意去住保障房,接受政府资助,这被认为是很丢人的事。
3、保障房投资比例仍然很低。11月份,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透露,今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共建设580万套,占全部房产投资的10%;即使根据住建部保障司的测算,2010年保障房投资将超过8000亿元,占到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20%。而2011年计划建设的保障房规模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1000万套投资1.4万亿,在明年房地产总投资的占比中高达30%。可是,国家对保障房的购买对象定为中低收入家庭,而目前我国20%的人掌握了80%的财富,也就是说我国中低收入家庭的比例很大,而明年保障房投资才占房地产投资30%的比例远远不够。比如,新加坡,截止 1993 年,政府共建成住房 66 万套,占全国人口 87.6 %的居民住进了政府提供的组屋。 香港地区全港 49 %的人居住在政府建造的住房中。
4、保障房产权存在问题。保障房的产权问题一直是个难题,保障房能不能有产权?保障房到底能不能卖?各地有各地的规定,目前用的最多的模式就是共有产权,比如淮安的共有产权房模式是指,政府出50%或30%和符合条件的人凑份子买房,买好后交给个人居住;政府和个人按出资比例拥有对应的产权,5至8年后,买房者只要将政府出的那笔钱还了,房子产权就全归个人了。共有产权住房要得到顺利推广,是以未来房价还将继续走高为背景的,但如果房价降了怎么办?这一模式没想过要降低房价,只是创造条件让中低收入者进入市场。
5、保障性住房对房价的影响要认真看待。根据国际住房市场经验总结,一般认为,保障性住房供给占比(新建保障住房/新建住房总量)在50%以下,保障性住房很难对房价形成有力约束作用。如1966-1979年度英国(占比46.3%)1966年以来的日本(占比44.7%)。而保障性住房占比达到50%以上,将对房价形成极大约束。如1961年以来的新加坡(占比90%),1950-1959的英国(占比68.2%)。而我国提出的保障性住房2008-2012年占比为23-29%,从中长期来看,保障性住房由于比例占住房供给总量一直不是很高,那么对房价的影响就更有限了。

㈩ 福建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06年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按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以服从大局、服务中心、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为重点,以改革创新、拓展作为空间动力,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提高国土资源调查、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较好地处理了国土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支持经济发展与保障农民权益的关系、依法行政与提高工作效率的关系,取得明显成效。

一、国土资源状况

(一)土地资源状况

2006年土地变更调查结果表明,2006年全省土地总面积为18602.34万亩,其中,农用地16128.0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6.70%;建设用地918.5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94%;未利用地面积1555.7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36%。

农用地中,耕地2005.52万亩,占农用地总数的12.43%;园地947.55万亩,占农用地总数的5.88%;林地12474.50万亩,占农用地总数的77.35%;牧草地3.93万亩,占农用地总数的0.02%;其他农用地696.54万亩,占农用地总数的4.32%。

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工矿用地718.11万亩,占建设用地总数的78.18%;交通运输用地109.17万亩,占建设用地总数的11.89%;水利设施用地91.25万亩,占建设用地总数的9.93%。

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972.67万亩,占未利用地总数的62.52%,其他土地583.10万亩,占未利用地总数的37.48%。

2006年全省各地类变更总量为166.9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90%,其中厦门市和漳州市辖区由于将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进行衔接,变更量大幅增加,变更量分别为78.09万亩和14.16万亩,占全省年度变更总量的46.77%和8.48%。

(二)土地利用情况

1.农用地

2006年农用地增加26.88万亩,减少45.66万亩,净减18.78万亩,减幅为0.12%。其中,耕地增加6.21万亩,减少31.67万亩,净减25.46万亩,减幅为1.25%;园地增加33.25万亩,减少14.80万亩,净增18.45万亩,增幅为1.99%;林地增加7.37万亩,减少20.96万亩,净减13.60万亩,减幅为0.11%;其他农用地增加17.36万亩,减少15.53万亩,净增1.83万亩,增幅为0.26%。

2006年全省增加耕地6.21万亩,扣除农业结构调整增加的耕地面积1.92万亩,可用于补充的新增耕地面积为4.29万亩,加上各地今年新开发的可视为补充耕地的园地面积8.42万亩,全省本变更年度可用于占补平衡补充的面积为12.71万亩;本变更年度全省实际变更增加的建设占用耕地12.43 万亩,扣除往年漏变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2.82 万亩,本变更年度实际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为9.61万亩,占补相抵,盈余3.11万亩。

图1 2006年全省土地利用构成

本省是个山地多、平地少的省份,2006年人均耕地0.57亩,属全国人均耕地占有量最少的省份之一,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而且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量很大,完成耕地占补平衡任务的难度很大。在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通过加大耕地开发、复垦、整理力度,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任务。

2.建设用地

2006年全省共审批建设用地957件,总用地面积20494.01公顷,农用地15061.22公顷(耕地8314.17公顷)。其中使用国家级农转用指标5件,总用地面积5103.03公顷,农用地4221.88公顷(耕地1904.92公顷);使用省级农转用指标952件,总用地面积15390.98公顷,农用地10839.34公顷(耕地6409.24公顷)。分批次建设用地 14928.02 公顷;单独选址建设用地5565.99公顷,其中交通运输用地4610.21公顷,水利设施用地647.89公顷。省级政府批准征用农用地10222.37公顷,其中耕地6025.85公顷;征地总费用747832.47万元;安置农地人口274398人。

2006年省级政府审批建设用地比2005年增加了2306.73公顷,上升了0.85%,其中农转用比2005年增加了1166.09公顷,上升了0.89%,耕地比2005年增加了1143.62公顷,上升了0.82%。

(1)积极主动、先期介入,做好建设项目特别是省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服务工作。对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坚持随到随办,并通过现场办公、培训指导、咨询协调等多种形式,协调解决项目立项、用地报批、征地供地及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组织相关建设用地依法报批,如温福、福厦铁路、浦南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LNG电厂以及省重点工业项目用地。帮助温福、福厦、龙厦、向莆、厦深铁路、浦南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等项目制订征地补偿标准和LNG项目临时用地补偿标准,落实了温福、福厦、龙厦铁路和泉三、永武高速公路先行用地审批问题,使这些重点工程项目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如期依法开工建设。

图10 2006年全省干部培训及学历情况

七、问题与建议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要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实施方案,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根据全国土地利用规划纲要、福建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产业布局规划、省直各有关部门“十一五”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布局,为福建海西建设发展留有合理的用地空间。

(2)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指令性计划管理,按照各地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统筹安排下达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并加强对农用地转用规模、速度、结构的控制和引导,强化项目落实,强化节约集约,防止虚假申请、虚假供地和违法违规圈占土地,使有限的计划指标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合理的用地需求。按照《关于调整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对福州、厦门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审批制度作了改革,研究报批办法,保证福州、厦门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审批不受影响。

(3)创新资源利用方式。加强土地调查监测、土地评价与规划、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与国土整治三大技术的研究,不断改进资源利用方式。加强重点成矿带地质研究和关键技术开发,通过加强先进高效的综合勘查技术的研究,提高找矿命中率;通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山固体废弃物利用技术、矿产开发环境监测与综合整治技术的创新,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4)主动优质提供国土资源服务。①对重大建设项目用地实行包干跟踪制。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要与重大建设项目挂钩联系,在项目选址、可行性研究阶段先期介入,及时了解掌握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确保按程序及时预审、报批和供地,保证重大建设项目顺利开工建设。②对深入基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实行包片服务制。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对所辖地区实行分片指导,包片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③进一步完善建设用地和采矿权网上审批。针对审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网上审批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实现“阳光操作”。④进一步加强市、县国土资源局政务大厅建设。开展国土资源政务大厅示范建设,完善各项制度,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服务质量,做到“整洁、规范、便民、高效”。

阅读全文

与福建省保障住房供给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