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房地产调控定调为什么删除“房住不炒“
房住不炒一直都是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主基调,短期内都不会变化,这次只是媒体太敏感了。在年底的国家经济会议上,对于房地产的说法变成了,注重需求侧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这次的会议上,没有提到房住不炒四个字,然后不少媒体在抠字眼,认为未来一年房地产调控会减弱,房地产市场可能面临上涨的行情。但有相关人士表示,房住不炒已经是国家的主基调了,不可能在短期内进行变动,如果房地产政策放宽,那为什么央行早前要宣布对银行业的房贷进行集中管理,并且限制银行在房地产行业的贷款额度,毫无疑问,这种做法是给房地产企业戴上紧箍咒,避免其累计的不良资产风险加大,危害到银行和金融行业。
从早前社科院的报告来看,未来一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基本问题,房价可能有5%左右的涨幅,主要还是受到疫情的恢复,所以房地产市场迎来回暖,但大幅的增长已经不可能了,一些热点城市,政府可能还会加强调控政策,打击相关炒房人群。
Ⅱ 公租房一个月租金大约多少钱
各地有各地的关于公租房的政策,一般租金在十元一平米。
1、公租房租金由各地县级政府房产局公租房管理部门报物价部门核定。地区不同、房源不同,租金价格都不同。各地廉租房的价格大都是1元/平米/月,公租房租金一般高于廉租房而又低于商品房的出租。
2、公租房是不卖的,在我国公租房只租不售,公租房的租金在10元/平方/月,物管费1元/平方/月左右。
3、租满五年后可以购买,价格按照政府公布的建筑成本加上利息(大约3500左右),前5年的租金可以冲抵购房款,但是此房以后只能由政府回购(购买价格加上利息回购),不能自行出售给其他第三方。
4、本文通过对购买公租房价格,公租房一个月多少钱。相关知识的讲解,让我们了解到,承租人在租赁公租房满5年后可以购买公租房。2018年公租房一个月多少钱?租金标准是多少。
5、购买价格,可以按成本价+利息购买自住。公租房的租金在10元/平方/月,物管费1元/平方/月左右。具体的价格按照本地的价格来定。
拓展资料:
公共租赁房:
公共租赁住房是指由国家提供政策支持,社会各种主体通过新建或者其他方式筹集房源、专门面向中低收入群体出租居住的保障性住房,是一个国家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租赁住房不是归个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承受起的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包括一些新的大学毕业生,包括一些退休老人及残疾人。还有一些从外地迁移到城市工作的群体。
2017年12月,公租房入选2017年民生热词榜。
截至2018年6月底,北京市已启动公租房分配(含市场租房补贴)1.26万套(户),其中实物房源约1万套,新增市场租房补贴发放2600户。完成全年政府实事任务分配公租房1.5万套(户)的84%。
Ⅲ 租房子,押一付一是什么意思啊
押一付一意思是承租方在支付第一个月的房租的同时还需再支付一个月的房租内作为押金。一般出现在房容屋租赁合同中,是用来保证在租赁期间不会损坏房屋的设备,如果因个人原因造成房屋设备的损坏或未按合同约定的期限,提前退租,则保证金将不会退还。当租赁期满时,出租房应将押金退还给租赁方,或者按照合同约定的返还期限。
本条内容来源于:建筑工业出版社《卫生间、走廊、过厅、楼梯》
Ⅳ 政策性保障性住房的世界各地主要模式
美国:实物与货币补贴相结合模式
在美国,通常年收入低于2万美元(1美元约合6 .83元人民币)的家庭被视为低收入或者是贫困家庭,来自这样家庭的人口目前约有3900万人,占美国总人口的12.1%。多年来,美国政府为解决这部分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绞尽脑汁,现已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
实物补贴:一是公共住房,指政府房屋署拨款建设并直接管理的房屋。这种房屋主要用于出租,其租金标准根据家庭收入而定,一般为家庭收入的1/3。二是廉租公屋,指政府为低收入偏上家庭提供租住的公有住房。其家庭年收入限制标准相对较高,如一家一口为28150美元,两口为32150美元,一般租金标准要超过家庭收入的1/3。一旦家庭收入超过以上标准,便要搬出去,否则,将大幅提高租金,最高租金可达基准租金的5倍以上。但是,低收入者租住符合政府规定的住房,只需支付其家庭收入25%的租金,超过部分的房租由政府代为支付。
货币补贴:一是租金补贴。这一政策主要针对低收入者承租私人房屋。政府鼓励私人将符合出租标准的房屋出租给低收入者。当低收入者承租后,便将自己收入的1/3付给房主作为房租,其余部分由政府代付。二是购房补贴。根据美国前总统布什2003年签署的《美国首付款法案》,凡能够支付月供房屋抵押贷款、但没有足够的钱支付房屋首付款的美国家庭,可向地方相关机构申请低收入家庭特别资助,政府将帮助购房者交齐首付款和办理房屋过户手续时的有关费用。为购房的中低收入家庭提供1万美元或者是住房买入价格6%的首付款资助,该法案每年至少帮助6万低收入家庭支付首付款和交易费用。
用义工降低修缮成本:由于劳动力成本高昂,美国修缮房屋的费用中人力成本一般都高于材料费。对此美国政府和很多社区组织都鼓励志愿者无偿帮助低收入者进行房屋修缮,以降低修缮成本,志愿者也借此得到较好的履历记录。这些记录可以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受到用人单位的优先录取,而接受援助的居民则有义务以社区义工等形式回报社会。
德国:发放住房补贴为主的模式
住房补贴分为租房补贴和购房补贴两类。租房补贴制度是目前德国对低收入居民住房保障的主要方式。德国约有60%左右的居民租住住房,其中约1/3租住公共住房,2/3租住私人住房。近年来,为保证每一家庭都能够有足够的住房租金支付能力,德国住宅补贴法规定,居民实际缴纳租金与可以承受租金(一般为家庭收入的1/3)的差额由政府承担,补贴资金的来源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各承担50%。此外,财政还给予收入较低的购房人不同程度的购房补贴。现在,约有86%的德国人都可以享受不同额度的住房补贴。
至于将房子租给谁,德国政策规定主要取决于谁“对需求最紧迫”。首先,无房户原则上会得到优先照顾;其次,收入低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如果一个家庭每月用于房租的支出大大超过月收入的30%,就算困难户;第三,失业者、多子女家庭、孕妇、单身母亲、残疾人、病人、社会弱势群体,以及原住房条件恶劣等等,也都在考虑之中。
新加坡:政府建房为主的模式
该模式以新加坡为典型代表。按照1964年推出的“居者有其屋”组屋计划,新加坡政府成立专门的法定机构,对占住户80%的中低收入者,统一供应组屋,并实行严格的限房价、限户型政策,保证大多数居民买得起组屋。政府规定,每户中低收入家庭可以购买一套组屋,购买组屋居住不满5年出售要纳较高的税。
同时,还对少数低收入困难家庭实行更加优惠的住房保障政策。一是对占居民家庭总数8.5%的困难户供应由政府补贴的小户型组屋。政府补贴标准为:两室一套的,政府补贴购房总价的1/3;三室一套的,政府只补贴5%;四室以上大户型的不补贴。二是对占居民家庭总数8.5%、月收入不超过800新元(1新元约合4.98元人民币)的特困户,政府租给面积更小的旧组屋(一般为40平方米左右),月租金仅为十几新元。
德、法、日:法律强制模式
法国和德国是法律强制模式的典型代表。法国政府专门颁布法律,从2000年开始,规定任何开发商在住宅建造规划中,至少拿出20%的面积,卖给社会福利房屋管理公司,由其出租或出售给低收入者,并提供房屋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其余80%则按市场价格销售。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促进不同社会层次的居民在居住上相互掺杂和融合,防止人为地将一座城市分割为富人区和穷人区,特别是避免出现贫民窟;二是促进了街区内多种多样的经济文化生活的融合。
针对二战后大量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问题,德国政府于1950年颁布《住宅建设法》,推动福利性公共住宅的建设。其中大众化的公共住宅全部由国家投资兴建,主要向低收入、多子女及领取养老金者等家庭提供。为了避免人为造成富人区和贫民窟,德国政府也规定,房地产商每兴建一个住宅区,必须用20%的面积建造福利住房。经过多年努力,德国较好地解决了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
为解决战后住宅严重缺乏问题,日本政府在1951年颁布《公营住宅法》,明确指出公营住宅的受益对象为低收入家庭。这一法则的实施极大地缓解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紧张状况。根据1996年新修订的《公营住宅法》,日本公营住宅的房源有三:一是地方公共团体建设公营住宅;二是地方公共团体收购的民间住宅;三是地方公共团体租用的民间住宅。
韩国:10年内完成“百万户国民廉租房建设”
早在1998年,韩国政府就开始实施促进廉租房的政策,现在又提出10年内完成“百万户国民廉租房建设计划”。韩国的廉租房分成两类,一是永久性出租房,二是可出售的出租房。廉租房的租金仅为市场价的60%至85%,最长租赁期为30年。
Ⅳ 上海离异3年内住房数按离异前总套数计算,这是史上最严的楼市调控吗
对于上海来说,这确实是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了。上海市政府对外发布消息,为了坚持房住不炒政策,完善房地产长效机制,决定对购房门槛进行调整。新规明确规定,夫妻离异三年之内,其个人拥有房产数按照离婚前的数量来算。这意味着假离婚来套取买房资格的人,将不会再有机会了。此外,新规还提出,要加强对房贷的差异化管理,做好个人房贷的管理工作,并且对购房人群的房贷来源,和首付比例进行严格核查,避免市场的信用贷,消费贷等金融贷款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而且新规对上海本地的增值税征收进行了调整,购置的房产不足五年的,需要全额征收增值税。
其实从去年年底开始,国家对地产的调控就开始加严了,首先是房企的三道红线,逼迫房企不得不降低负债率,然后是银行业房贷的集中管理,对不同规模的银行房贷占比进行限额,进一步压缩房地产市场的贷款压力,从去年开始,房企降杠杆已经是主流共识了,尤其是一些头部房企,踩到了多条政策红线,未来加大销售回款,减少债务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