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待业期间算一次性住房补贴金无职称这部分吗
住房补贴属于员工福利费,在现金流量表中计入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其中管理费用的福利费项。这里,不论是个人承担部分还是单位承担部分均在此提现,不必分开计入。
⑵ 请问懂行大师全民事业单位,每月工资里逐月住房补贴这笔钱,是按职称发,还是按职工的工龄发
好像两个都有关系的样子
⑶ 国家规定副高职享受住房面积是多少
国家规定副高职享受住房面积是90平方米。
职工住房补贴建筑面积标准:
1、正司(局)级,住房补贴建筑面积标准为120平方米。
2、副司(局)级、技术职称为正高职,住房补贴面积标准为105平方米。
3、正处级、技术职称为副高职,住房补贴面积标准为90平方米。
4、副处级住房补贴面积标准为80平方米。
5、正、副科级、技术职称为中级,技术工人中的高级工、技师、普通工人中25年(含)以上工龄的职工,住房补贴面积标准为70平方米。
6、科员、技术职称为初级、技术工人中的初、中级工,普通工人中25年以下工龄的职工,住房面积标准为60平方米。
7、在住房补贴建筑面积标准的基础上,住房在昌平的职工按本人住房补贴面积标准上调10%。
(3)天津高级职称的住房补贴多少扩展阅读: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建设部等单位关于〈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
从2005年1月起,新职工和无房老职工的住房补贴按月定额发放。
其中公务员为:科级以下,800元;副科级,900元;正科级,1000元;副处级,1100元;正处级,1200元;副司(局)级,1400元;正司(局)级,1600元。
机关工勤人员为:技术工人中的初级工和15年以下工龄的普通工人,800元;技术工人中的中级工和15年以上(含15年)、25年以下工龄的普通工人,900元;技术工人中的高级工、技师和25年以上(含25年)工龄的普通工人,1000元;技术工人中的高级技师,1100元。
2005年1月1日起,对住房未达标老职工以及因职务晋升、技术等级晋升新形成的级差,其差额面积基准补贴额调整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元;其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补贴调整为每年每平方米建筑面积16.5元。
⑷ 拆迁分房后职称晋升后住房补贴有追加吗
你提的这些东西很难理解
到底是拆迁分居
职称普升
住房补贴分开还是在一起。你是说上面那个一项都要给你追加补贴吗?
⑸ 住房补贴中副高级职称的住房待遇标准怎么定
基本工资不高,但福利特别好,有住房补贴。
⑹ 超标处理过的,职称变化了,能否获住房补贴
1、住房货币化补贴依照属地政策,各省政策都不完全一致;
2、多数省市对内于按市场价购买的超容标面积不计算为住房补贴的实物分房面积
3、按北京政策(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职工住房面积核定及未达标、超标处理办法):
三职工住房未达标的处理
第十条职工按公有住房租金标准承租或按房改成本价购买公有住房的建筑面积标准(简称职工住房面积标准,下同),执行《方案》规定的职工购房补贴建筑面积标准:
公务员:科级以下60平方米;正副科级70平方米;副处级80平方米;正处级90平方米;副司(局)级105平方米;正司(局)级120平方米。
机关工勤人员:技术工人中的初、中级工和25年以下工龄的普通工人60平方米;技术工人中的高级工、技师和25年(含25年)以上工龄的普通工人70平方米;技术工人中的高级技师80平方米。
第十五条 1998年12月31日(含)前参加工作的有房老职工职务晋升、工勤人员晋升技术等级,一次性计发级差补贴。计算公式为:
级差补贴=(届时基准补贴额+届时工龄补贴额×建立住房公积金前工龄)×级差面积
级差面积=晋升后购房补贴建筑面积标准--晋升前购房补贴建筑面积标准
⑺ 教师绩效工资和住房补贴按职称高低来发放,这样合理吗
职称的评定的实际情况就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合理,绩效再以职定标,你说这合理吗?
⑻ 职称、职务提升后,一次性住房补贴也提高了,需要提供哪些资料,怎么办理手续
一次性住房补贴是单位提供的福利,如果单位有这项福利,可以申请每年提取,需要提供以下资料:
1、如果房产证名字为本人,需提供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如果是配偶,需提供结婚证及本人、配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购房借款合同或契税发票;
⑼ 文科博士。没有职称。进扬州大学能拿到多少住房补贴工资如何在官网上看到的是5万。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昨天上课(我是扬州大学的),老师说学校里正教授级别一个月工资五千多,一年大概七八万(不包括自己外面的收入,仅指学校里的),没有职称的话也就这么多,据说有的讲师一个月就两千多工资。
⑽ 事业单位高级工五年,工资能到多少
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为三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
管理岗位走的是职务路线,专业技术岗位走的是职称路线,工勤岗位走的是职业技能路线。
高级工属于工勤岗位,属于技术工人三级等级。
机关事业单位的待遇主要包括六大部分,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改革性补贴、其他奖励以及五险两金等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