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保障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建立覆盖全体城镇居民的住房保障体系
1、合理界定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对违规住房进行全面清理整顿。
(1)住房保障对象的确定。家庭是确定住房保障对象的基本单位。社会住房保障的对象,从狭义上讲,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的对象;从广义上讲,它应包括所有无法从市场获得住房的中低收入家庭,既包括具有城镇户口的“城镇居民”,也包括城镇中大量流动的非户籍人群。现在,不少城市都在逐步扩大住房保障对象的范围,即逐步由户籍最低收入家庭扩大到中低收入家庭。然而,对于非户籍的外来流动人口都没有涉及。解决好中低收入人群,包括外来人口低收入人群的安居问题,对社会的健康和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政府所制定的住房保障政策不应以户籍为界限,而应积极主动地制定长远规划和有效措施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在具体的政策实施时,应当将住房保障的对象扩大为城镇所有的中、低收入家庭。
(2)住房保障标准的设立。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时,应结合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动态地解决好住房保障的标准划分问题。在住房保障的收入线划分上,应采用三条标准线进行控制。这三条线分别是:城镇最低收入保障标准线;城镇最低工资标准线;城镇人均收入标准线。之所以利用这三条线进行控制,是因为城镇最低收入保障标准线是当地最低居民生活标准线(即维护生存需要的保证),这条线正好可以将户籍以及非户籍的最低收入人群划分出来。城镇最低工资标准线是城市供职人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标准线,可以区分低收入与最低收入家庭。城镇人均收入标准线可以划分出中低收入家庭的范围。目前,由于缺乏客观有效的低收入核定标准,工作上程序模糊、监控不严、违规交易等,使廉租房住进了高收入者,很多经济适用住房落入了并不缺房而只着眼于升值赚钱的“房虫”手里。这不但违背了住房保障政策的初衷,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同时也制造了“黑色市场”,使违规投机者抢占了真正低收入者的住房资源。因此,政府当务之急是要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合理界定城镇低收入人群,对违规住房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各地政府可根据当地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制定租购的标准。
2、增加廉租房源,严格控制经济适用住房户型标准。近年来,不少城市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使大批平房和小户型旧楼房被列入拆迁范围内,城区内低价可供出租的房源逐年减少;采用货币化补偿又造成了部分低收入被拆迁户无力购买商品房,只有在市场中租房而居。低价住房需求急剧增加造成了廉租房的有效房源不足。一些大城市的住房租赁市场价格偏高,很多城镇最低收入者获得了廉租房配租资格后,经常找不到房子或无力租住,而政府也没有足够的财力新建足够的廉租住房供廉租家庭使用,这已成为政府廉租住房政策遭遇的最大瓶颈。因此,要想方设法增加廉租住房房源,严格控制经济适用住房户型标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闲置房、房改腾退房和直管公房清退房等都应纳入今后的廉租住房供应体系。
3、建立和完善中低收入者住房供应体系。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保障他们的居住要求,政府责无旁贷。应该建立一个面向城镇中低收入者的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这个供应体系包括:可售的经济适用住房;可租赁的经济适用住房(即供应低于市场租金的可租赁的经济适用住房,既买不起经济适用住房,也不符合廉租住房政策的城镇居民家庭可以租赁住房);直管公房(充分利用现有直管公房资源,使直管公房作为廉租房的有效补充);进城务工人员、流动人员家庭的租赁住房(建立务工人员、流动人员居住区,租金标准应低于市场租金);覆盖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廉租住房。要将经济适用住房与廉租住房、中低价商品房、二手房的买卖与房屋租售结合起来,并配合相关的税费优惠、金融贷款制度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社会住房供应体系。
4、扩大住房公积金参与面,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互助功能
为推动住房制度改革和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国务院于1999年颁布实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初衷是通过长期、稳定住房储蓄的建立和积累,发挥资金互助功能,解决广大中低收入职工的住房问题。要加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扩大住房公积金的参与面,强制广大城镇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参与住房公积金的缴存,使中低收入职工享受到政策的优惠。建立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实现住房公积金在全国范围的调配使用,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互助功能。
㈡ 住房解决的住户哪些需求,请结合自身说的详细点
一,就是看地段。二,看周边的配套设施。三,看小区物管。四,看房间通风采光如何。五,看户型设计。六,看升值空间。七,看有无保障。
㈢ 中国住房需求到底有多少
摘要:粗略统计,吓人一跳,广州以目前最大成交量需247年方能满足中国80后大学毕业生的购房需求,即使是全国20个大城市同时供应,每年同时成交90000套新建住宅,也需要13年才能满足80后大学毕业生全部购房需求。09年楼市出乎意料的量价狂飙,虽然部分并非是自住型需求的释放,但有卖有买始终也是需求旺盛的表现,中国为什么有这么大需求?人口数量可以解析,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就是市场,大有一国顶欧洲的市场含量。(这里暂且不谈购买力,只谈存在的需求量)从中国“80后”大学生毕业人数看楼市需求,
2002年之后毕业的中国大学生基本是80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将是这几年以及未来几年内的自住型买家得主力,从下图可以看出,从2002年-2006年这四年里,大学毕业生人数达1388万人,这批人将是这几年的首次自住型买家的主力,如果这批人不算多的话,那从2007年-2011年这四年里,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3054万人,这批人则是未来的首次置业买家,也就是说未来的首次置业者队伍将会更加且非常的庞大,除去一些不买房的仍然很大。从2002年-2011年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是4442万人,结婚折半则是2221万对人,如果这批人需要婚房或者结婚后买房的话就需要住房约2221万套住房。这是个什么样的数字呢?以广州今年新建住宅成交量9万套(这几年最大成交量)计算,
2221万套÷9万套/年=247年,如果单广州以新房满足这批人需求的话,需要247年,如果以广州目前新建住宅加上二手住宅成交量19万套计算,也需要117年才能满足这批大学生的购房需求。当然,这种住房需求不是单靠广州一个城市来满足,而是靠全国各城市满足,但由于目前中国的人口流动方向,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的流向都趋向于沿海城市和省会大城市,这就导致了整体性的人口与供求的地域性失衡,这也是导致了大城市需求不断的原因。以刚才得出的247年计算,分摊到全国20个大城市中,且这20个城市年成交量须达9万套,也就是说20个城市同时同量也需要约13年的时间满足80后大学生的购房需求,即使以一二手房合计数量的117年计算,分摊到全国20个大城市也需要6年时间。且这仅仅是80后大学毕业生的首次购房需求量,如果加上其它年代的购房需求以及同年代读技校中专和高中出来的那批人也需要购房的话,这个需求更加大的令人瞠目结舌。
从“70后”看购房需求,70后出生的人到现在年龄在30-40岁,根据人口统计数据显示,70年代中国人口数量猛增,据不完全统计70年代中国新增人口达3个亿,按城乡人口比:44:56计算,有
1.3
亿人在城市生活,
1.3
亿人结婚折半约
0.65亿对人在城市生活,这些就是房地产市场需求,这些人正步入财富和事业积累的黄金时期,这批人有些赶上了分房的末班车,没有赶上的发展到现在基本有了一套住房,他们目前正逐步掌握着这个社会,他们是目前市场上的二次置业者或者是多次置业者,也是目前房地产市场上炒家最多的人群之一,他们为了挣钱为房地产市场需求添了辉煌的一笔,需求量难以估算,一个字概括就是“多”。
另外说下60后购房需求队伍,他们在社会上有地位有金钱有资源有人脉,在中国60后人数大约为1亿,他们也是多次置业者,是炒房团的重要角色,他们也增加了房地产市场需求量。
㈣ 如何理解中国的住房需求是刚性需求
你好,刚性需求,相对于弹性需求,指商品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这些商品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家用耐耗品、鱼粉等等。也可理解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商品和必需品。对于住房的刚性需求,其实就是大众为了财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投资手段,对于没有更好投资渠道的中国来说这是大多数民众的的唯一选择。需刚性需求
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商品的需要量。对于开发商而言,“刚性需求”可以用在不同场合。开发商们推崇刚性需求,一方面是要为其房价上涨制造理由,另一方面就是要借助强大的话语权用来忽悠普通购房者。其实,开发商们所说的刚性需求,也就是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供求关系,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就会出现上涨。刚性需求就是涨不涨都需要购买。
望采纳
㈤ 如何满足我国居民住房需求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住房需求还在不断扩大,要有效满足这些需求,首先得在供给上下功夫。”山东省住建厅厅长王玉志代表认为,尽管我国居民住房条件已经大幅改善,但努力的空间仍然很大。
“多渠道保障,丰富了住房保障的实现形式,让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等,也有更多机会获得更好的住房保障。”张少康表示。
四川省巴中市市长何平代表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政府保障职能,同时发挥好市场作用,充分发动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推进“两个多”,尚存一些亟须破除的瓶颈。张少康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顶层设计和实施细则有待明确;二是与各种住房供应模式相匹配的土地、税收、金融等相关支持政策还需尽快完善。
㈥ 在经济适用房的问题上,如何界定投机需求与住房需求
北京经济适用房购买条件
在北京,目前只有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能购买经济适用房:一是具有北京市城镇户口;二是没有住房或住房没有达到标准;三是今年年底以前家庭年收入在6万元以下。
北京确定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申购标准
昨天,市建委宣布,北京市城八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保障家庭收入、住房、资产标准正式确定,廉租房保障家庭1人户年收入为6960元及以下,经济适用房保障家庭最低年收入为22700元及以下。此前,这一政策曾在宣武区陶然亭街道进行试点。
11月5日,市建委、市统计局、市财政局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对2007年北京市城八区城市居民申请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相关准入标准做出明确的规定。该规定将每户人数分为1人到5人,分别制定相应的收入、资产、住房等标准,符合这些标准的家庭才可申请纳入住房保障范围。而此前北京申购经济适用房的收入标准,统一为家庭年收入6万元以下,并没有根据家庭成员的多少来区分。在申购经济适用房方面,1人户、2人户、3人户、4人户、5人户家庭的年收入分别确定为低于22700元、36300元、45300元、52900元、60000元。家庭总资产净值分别确定为低于24万元、27万元、36万元、45万元、48万元。5类家庭均须满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在10平方米及以下的要求。
在申请廉租房方面,1人户、2人户、3人户、4人户、5人户家庭的年收入分别确定为低于6960元、13920元、20880元、27840元、34800元,家庭总资产净值分别确定为低于15万元、23万元、30万元、38万元、40万元。5类家庭均须满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在7.5平方米及以下的要求。
城八区以外的各远郊区县,将参照此标准,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相应住房保障家庭准入标准。
■经适房廉租房标准六问
1.申请人需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经适房申请人须取得本市城镇户籍时间满3年,且年满18周岁,申请家庭应当推举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单身家庭提出申请的,申请人须年满30周岁。
申请租房补贴或实物配租应当以家庭为单位,申请人必须具有本市城镇户籍,在本市生活,申请家庭应推举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申请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家庭收入、家庭资产符合规定的标准。
2.家庭收入和资产如何界定
市建委表示,家庭收入是指家庭成员的全部收入总和,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各类保险金及其他劳动收入、储蓄存款利息等。家庭资产是指全部家庭成员名下的房产、汽车、现金和有价证券、投资(含股份)、存款、借出款等。
3.准入标准如何确定
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申请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家庭收入、家庭资产符合规定的标准。城八区的标准由市建委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本市居民收入、居住水平、住房价格等因素确定,报市政府批准后,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4.资产收入如何审查
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由市、区政府共同组织,建立三级审核二次公示的审核制度。对于收入,也设立了公示和举报制度。有报必查,查了必处。此前在宣武试点时,通过公示和审核,共处理了36户家庭。
5.申报材料造假有何处罚
市建委表示,对弄虚作假,隐瞒家庭收入、住房和资产状况及伪造相关证明的申请人,由区县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取消其申请资格,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为申请人出具虚假证明的单位,由市建委提请其上级主管部门或监察部门依法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已通过审核的人怎么办
市建委表示,按照新的办法,已通过资格审核、尚未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不再到原审核窗口办理延期手续。不符合当期经济适用住房配售标准的,待市、区政府适时调整相关标准后再申请轮候。
经适房
申购标准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须在10平方米及以下
1人户家庭年收入须在22700元及以下,家庭总资产净值须在24万元及以下
2人户家庭年收入须在36300元及以下,家庭总资产净值须在27万元及以下
3人户家庭年收入须在45300元及以下,家庭总资产净值须在36万元及以下
4人户家庭年收入须在52900元及以下,家庭总资产净值须在45万元及以下
5人户家庭年收入须在60000元及以下,家庭总资产净值须在48万元及以下
廉租房
申请标准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须在7.5平方米及以下
1人户家庭年收入须在6960元及以下,家庭总资产净值须在15万元及以下
2人户家庭年收入须在13920元及以下,家庭总资产净值须在23万元及以下
3人户家庭年收入须在20880元及以下,家庭总资产净值须在30万元及以下
4人户家庭年收入须在27840元及以下,家庭总资产净值须在38万元及以下
5人户家庭年收入须在34800元及以下,家庭总资产净值须在40万元及以下
■申购个例
多次“闯关”购得经适房
陶然亭街道上月刚领到经适房房号的李先生说,当新的经适房政策在陶然亭街道试点时,他填写了一份申请书,还提交了一份家庭资产申报表以及家庭成员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
李先生说,填表后,街道曾进行入户调查,家庭资产也会有专人去调查。“工作人员还通过相机等留下了影像资料。”之后,街道召开了居民代表大会,在一份协议书上,由居民代表签署同意他购买经适房。再后来,他的名字被张贴在小区的公示牌中进行公示,并接受居民的监督。这样公示了15天后,他的名字被输入了电脑系统中,并在网上进行了15天的公示。随后,他通过了街道、区县和市住保办的“三级审核两级公示”制度。
李先生说,“三级审核两级公示制度”特别严格。“网上公示期间,一旦有人提出意见,你的名字就会立刻被摘下来。等到核实清楚后,才会再次挂上。”
公示完后,李先生接到通知等候摇号,挑选经适房。最后,他满意地挑中了一套南三环马家堡附近的经济适用房。
■马上就访
建设部:政策指向更明确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房地产业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经适房、廉租房新标准是对国务院24号文的具体落实,过去只规定了家庭收入,这次不仅考虑了家庭收入,还考虑到家庭总资产、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等因素,标准更加细化,政策的指向更加明确,使得经适房和廉租房的申请门槛更高,申请条件越来越严格,真正解决一部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专家:有利于打击投机行为
北京中原三级市场部副总经理宫萍分析认为,政策从出入口两方面保障其健康发展,一方面,通过严格购房条件来促使经适房和廉租房回归到真正意义的保障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上来;另一方面,通过对经适房上市出售的口子进行严查,堵住投资购房之道,以期达到稳定房价之目的。
市民:盼两限房标准快出台
市民王先生表示,北京明确了经适房和廉租房准入标准,符合条件的相应群体肯定会受益,但对于那些买不起商品房又不符合经适房购买条件的人来说,他们更期盼两限房标准能尽快出台,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公布。
■链接
申请经适房、廉租房程序
申请人到户籍登记地的街道住保办提出申请、领取保障性住房家庭情况核定表→申请人填写《核定表》并提供相关材料送交街道住保办→街道住保办受理→组织对申请家庭情况入户调查、第一次公示→初审→报区住保办复审→进行第二次公示→报市住保办备案→轮候摇号→配售、配租(京华时报 张燕)
参考资料:@1832488.htm
㈦ 模拟城市5什么是中收入居民住房需求
就是中等收入居民想要建房子啦。
建筑顾问给你这个建议肯定是规划面板的需求指数中中收入居民的那个满了。
㈧ 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对住房需求的作用是什么
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对住房需求具有决定性作用。
首先,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直接拉动居住消费需求的增加。中国城镇居民长期来受收入水平低的制约,居住水平和居住质量都比较低,改革开放以后随收入较大幅度增加,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十分迫切,促使住宅的需求数量和质量急速提高,从而成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
其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还促使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重大的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恩格尔系数下降,即花费在食品方面的比重减少,而花费在“住”和“行” 上的比重增加。在住房制度改革以前,由于实行实物福利分房制度,房租极低,房屋租金只占居民生活消费的2%~3%;住房分配货币化后,多数居民购买商品房,同时房租也逐渐上升到商品房租金水平,居住消费在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也相应上升到10%以上。国际上发达国家住房消费支出一般占家庭年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随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目前中国城市的恩格尔系数已降到37.7%,按国际经验,当居民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处在40%~50%之间时,正是住房需求旺盛、房地产业大发展的时期。近几年来中国城市房地产业的兴旺发达,印证了这一点。
㈨ 如何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多建保障性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