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住房保障托底是啥意思
申请廉租房、优先出租给没有能力购房的动迁困难家庭、贴息标准扩大、可提前还贷等,这些就的托底的范围。
B. 私房拆迁后,将户口拆迁到老公房,能享受托底安置么
最后谈下来以面积做补偿拿了三套大房子,丈母娘有执照开小店的,和我老婆2个人拿了一套大房子(能直接上市的)。新房子产证上也写了两个人共同拥有。拆迁后立即将户口迁到杨浦区老公房里(12平方,房票簿一直是丈母娘的名字户口当时只挂了丈人一个人)现在老公房旧改拆迁,户口有四个人(丈母娘一家子和我2岁儿子)认定下来只有1个人踢掉3个(丈母娘和老婆拆迁过,儿子未成年,大人不算他也不能算)根据我们的研究此次拆迁依照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 71号令》进行拆迁的, 1.71号令第三十一条(居住困难户的优先保障) 按照本市经济适用住房有关住房面积核定规定以及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折算公式计算后,人均建筑面积不足22平方米的居住困难户,增加保障补贴,但已享受过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除外。增加的保障补贴可以用于购买产权调换房屋。 折算公式为:被征收居住房屋补偿金额÷折算单价÷居住困难户人数。 保障补贴=折算单价×居住困难户人数×22平方米-被征收居住房屋补偿金额。 折算单价由区(县)人民政府公布。 符合经济适用住房政策规定条件的居住困难户,可以优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该条明确说明了,享受过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不能享受,并没说私房动迁过不能享受。 2.“应安置人口”,即根据《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面积标准房屋调换应安置人口认定办法》所认定的拆迁房屋内应当给予安置的人员。 “同住人”,是指在拆迁许可证核发之日,在被拆迁居住房屋处有本市常住户口,已实际居住一年以上,且本市无其他住房或者虽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难的人。 他处虽有住房但居住困难的情况,是指在他处房屋内人均居住面积不足法定最低标准的情况。这里所指的他处房屋的性质,仅限于福利性质取得的房屋,包括原承租的公有房屋、计划经济下分配的福利房、自己部分出资的福利房,房款的一半以上系用单位的补贴所购买的商品房,公房被拆迁后所得的安置房(包括自己少部分出资的产权安置房),以及按公房出售政策购买的产权房等。 ===该条解释明确说明了,只有公房被拆迁后所得的安置房(包括自己少部分出资的产权安置房)不能享受,私房这种遗产性质的拆私还私并不在调查认定这类。根据上述2条规定,我们的观点很清楚。户口里四个人都应享受安置,如果平均面积小理应享受托底。不知道律师们怎么认为?
C. 上海拆迁房托底保障问题怎么解决
根据《上抄海市国有土地袭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第三十一条(居住困难户的优先保障)
按照本市经济适用住房有关住房面积核定规定以及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折算公式计算后,人均建筑面积不足22平方米的居住困难户,增加保障补贴,但已享受过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除外。增加的保障补贴可以用于购买产权调换房屋。
折算公式为:被征收居住房屋补偿金额÷折算单价÷居住困难户人数。
保障补贴=折算单价×居住困难户人数×22平方米-被征收居住房屋补偿金额。
折算单价由区(县)人民政府公布。
符合经济适用住房政策规定条件的居住困难户,可以优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第三十二条(优先住房保障的申请和审核)
居住困难的被征收人、公有房屋承租人应当向所在区(县)住房保障机构提出居住困难审核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区(县)住房保障机构应当按照本细则以及本市经济适用住房的相关规定对居住困难户进行认定,并将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居住困难户及其人数在征收范围内公示,公示期为15日。公示期内有异议的,由区(县)住房保障机构在15日内进行核查和公布。
据此,被拆迁房屋内户口比较多面积比较少的,可以申请居住困难户保障补贴。
D. 老公家动迁,说他不属于托底安置对象,因为老婆有一套婚前房产超过30平,说他有15平住房,婚前的算吗
虽然各地的动迁安置条例各有不同 ,没有看到动迁方案,不敢乱下结论,但是,基本都是如果他处有自由住所,则不属于托底安置对象,因为你们婚姻还存续,老婆名下拥有自有住房,显然不属于托底安置对象。
E. 私房拆迁后,将户口拆迁到老公房,能享受托底安置么
最后谈下来以面积做补偿拿了三套大房子,丈母娘有执照开小店的,和我老婆2个人拿了一套大房子(能直接上市的)。新房子产证上也写了两个人共同拥有。拆迁后立即将户口迁到杨浦区老公房里(12平方,房票簿一直是丈母娘的名字户口当时只挂了丈人一个人)现在老公房旧改拆迁,户口有四个人(丈母娘一家子和我2岁儿子)认定下来只有1个人踢掉3个(丈母娘和老婆拆迁过,儿子未成年,大人不算他也不能算)根据我们的研究此次拆迁依照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 71号令》进行拆迁的,1.71号令第三十一条(居住困难户的优先保障)按照本市经济适用住房有关住房面积核定规定以及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折算公式计算后,人均建筑面积不足22平方米的居住困难户,增加保障补贴,但已享受过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除外。增加的保障补贴可以用于购买产权调换房屋。折算公式为:被征收居住房屋补偿金额÷折算单价÷居住困难户人数。保障补贴=折算单价×居住困难户人数×22平方米-被征收居住房屋补偿金额。折算单价由区(县)人民政府公布。符合经济适用住房政策规定条件的居住困难户,可以优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该条明确说明了,享受过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不能享受,并没说私房动迁过不能享受。2.“应安置人口”,即根据《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面积标准房屋调换应安置人口认定办法》所认定的拆迁房屋内应当给予安置的人员。 “同住人”,是指在拆迁许可证核发之日,在被拆迁居住房屋处有本市常住户口,已实际居住一年以上,且本市无其他住房或者虽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难的人。 他处虽有住房但居住困难的情况,是指在他处房屋内人均居住面积不足法定最低标准的情况。这里所指的他处房屋的性质,仅限于福利性质取得的房屋,包括原承租的公有房屋、计划经济下分配的福利房、自己部分出资的福利房,房款的一半以上系用单位的补贴所购买的商品房,公房被拆迁后所得的安置房(包括自己少部分出资的产权安置房),以及按公房出售政策购买的产权房等。 ===该条解释明确说明了,只有公房被拆迁后所得的安置房(包括自己少部分出资的产权安置房)不能享受,私房这种遗产性质的拆私还私并不在调查认定这类。根据上述2条规定,我们的观点很清楚。户口里四个人都应享受安置,如果平均面积小理应享受托底。不知道律师们怎么认为? 如何维权?
F. 上海动迁如何认定同住人和他处有房
笔者雷敬祺律师全面研究上海相关法律规定,上海法院相关口径及案例后,得出以下结论:
(一)同住人,共同居住人认定:仅指福利性住房。
法律依据:上海高院2004年解答、上海高院2014年公房居住权纠纷研讨会综述
多数意见认为:应限定在福利分房,但曾经在他处享受过公房动迁补偿,未将补偿款用于购房的,或者获得其他住房福利补偿的,达到标准的,也应视为“他处有房”。理由主要有两点:第一,《关于房屋动拆迁补偿款分割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在涉及公房拆迁中的共同
居住人认定时,对“他处有房”的解释,限定为福利性分房(增配除外),虽然公房居住权与公房拆迁补偿纠纷不同,但二者在本质上都涉及福利政策享受的限制标准问题,根据同类问题同样对待的原则,在公房居住权认定时,“他处有房”应仅指福利分房。第二,从现实角度考虑,公房在具有居住保障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财产属性。如果以在他处拥有私房为由,剥夺其在公房中原本享有的权益,实际上是以当事人的现实居住条件为标准来判断权益享有或丧失,这样不仅会遏制公房同住人在外勤勉购房的动力,还会在现实中造成明显的不公,
例如当事人虽经济条件较好但未另购私房的,或者在诉讼前、诉讼中又将私房处分掉的,则其仍在公房享有居住权益,与前面所述情形形成明显不合理的反差。
(二)居住困难户托底保障、经济适用房认定:既包括福利性住房,也包括非福利性住房。
法律依据:上海市府71号文第31条、沪房管规范保[2012]8号、沪房管征(2014)243号
按照《细则》及本市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核定规定,居住困难审核的内容,应当是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在被征收房屋处有本市户籍的人员,在本市有无其他住房或者是否居住困难。其他住房指在被征收房屋处有本市户籍的人员本人及配偶(或以未成年子女名义)在本市有其他住房,有下列情形之一均认定为其他住房:
(1)在他处拥有公有住房使用权,或者拥有私有房屋所有权(含宅基地、商品住房包括使用贷款购房的情形);
(2)将已购公有住房出售、公有住房承租权差价交换,或者获得过住房货币补贴;
(3)他处房屋获得过拆迁补偿安置,或者房屋征收补偿;
(4)享受过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政策。
居住困难户的房屋征收补偿所得包括保障补贴,按照《细则》规定,属于被征收人所有,或者公有房屋承租人及其共同居住人共有。
G. 房屋动迁中什么叫托底保障政策
对农村贫困老人的社会保障有了托底政策和发展。贫困老人始终是最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人群。继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出台后...这就使得那些不属于“五保”对象的农村贫困老人的生活也有了托底保障。但农村地域和老年人家庭情况具有复杂性。
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相关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权威测算显示,2010年新增的75亿元廉租房建设投资及其所带动的地方和社会投资,可以拉动钢材消费量65万吨,水泥消费量50万吨。
同时,此次国家还安排了17亿元中央投资用于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这可以拉动铸铁消费量两万吨,钢材消费量10万吨,水泥消费量30万吨。
(7)关于住房托底保障政策扩展阅读:
保障对象:
1、廉租房对象
1999年出台的《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规定:“城镇廉租住房是指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向具有城镇常住居民户口的最低收入家庭提供的租金相对低廉的普通住房。”
2、经适房对象
2007年修订后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定:“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3、公租房对象
2010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规定:“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