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低收入住房保障家庭从地方政府领取的住房租赁补贴是否征收个人所得税
根据《来财政部 国家税务源总局关于公共租赁住房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39号)的规定:“六、对符合地方政府规定条件的低收入住房保障家庭从地方政府领取的住房租赁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
九、本通知执行期限为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
『贰』 符合什么条件的家庭或个人可申请租住公共租赁住房
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为符合条件的城镇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一)住房困难家庭申请承租公共租赁住房,应符合以下条件:1、申请人取得新区常住户口满二年以上,并在新区实际居住;2、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新区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线的1.2倍以下。3、在新区无任何形式的住宅建设用地,家庭无住房或者现有住房建筑面积在人均15平方米以下且家庭住房总建筑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4、未租住公有住房且未享受承租廉租住房和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等住房保障;5、住房保障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二)新就业职工申请承租公共租赁住房,应符合以下条件:1、年满18周岁且未婚;2、具有新区户籍;3、申请时在本市工作未满五年;4、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5、本人在新区无任何形式的住宅建设用地,无自有住房,未租住公有住房或者父母住房困难且家庭未享受任何形式的住房保障;6、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新区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线的1.2倍以下。7、住房保障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新就业职工结婚后,按家庭申请相应的住房保障。(三)外来务工人员申请承租公共租赁住房,应符合以下条件:1、年满18周岁;2、在新区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在一年以上;3、本人或家庭在新区内无任何形式的住宅建设用地或者无自有住房,未租住公有住房;4、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新区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线的1.2倍以下。
『叁』 低收入住房保障家庭从地方政府领取的住房租赁补贴,能否免征个人所得税
住房补贴本来也不征个税
『肆』 住房租赁补贴申请家庭情况怎样写
廉租住房保障住房补贴申请书
XXX社区:
本人名叫XXX,现年XXX岁,家庭人专口共XXX人,其他属家庭成员分别是:(写清家庭其他成员的姓名、年龄),本人家庭收入情况为:(写清家庭成员的工作和收入情况,要逐一照实说明,写清楚具体是在做甚么,在哪里做事,月收入多少),由于本人家庭收入有限,生活比较困难,无力购买住房,所以只得(说明是租房或借住XXX)房屋居住,现居住在(说明租房地点、出租人的姓名、租房面积,每一年的房租等情况,属借住父母或亲友房屋的应说明房屋产权人的姓名,地点、面积等), 此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政策,是党中央惠民政策和民生工程的具体体现,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此,根据本人及家庭困难现状,现特向你处提出廉租住房保障住房租赁补贴申请,恳请组织批准为盼。
特此申请!
申请人
年月日
『伍』 租赁性保障住房和购置性保障住房的区别
租赁性保障住房指的应该是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廉租房是政府或机构拥有,用政府核定的低租金租赁给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对廉租住房没有产权,是非产权的保障性住房,只租不售。公共租赁房指通过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按照市场租价向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可租赁的住房,同时,政府对承租家庭按月支付相应标准的租房补贴。其目的是解决家庭收入高于享受廉租房标准而又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这个概念正好被定格在新出炉的“租赁型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以租代售,可以说是将经济适用房变成“扩大版的廉租房”。购置性保障住房指的是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住房是政府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以政府指导价出售给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这类低收入家庭有一定的支付能力或者有预期的支付能力,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
『陆』 租住保障房条件
租住保障房条件:
1.每一住房困难家庭或者单身居民只能申请购买或者租赁一套保障性住房,或者选择申请货币补贴。已婚居民应当以家庭为单位申请住房保障。
2.住房困难家庭或者单身居民申请租赁保障性住房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家庭申请的,家庭成员中至少一人具有本市户籍;单身居民申请的,应当具有本市户籍;
(二)家庭人均年收入或者单身居民年收入在申请受理日之前连续两年均不超过本市规定的租赁保障性住房的收入线标准;
(三)家庭财产总额或者单身居民个人财产总额不超过本市规定的租赁保障性住房的财产限额;
(四)家庭成员或者单身居民在本市无任何形式的住宅建设用地或者自有住房;
(五)家庭成员或者单身居民提出申请时未在本市和国内其他地区享受住房保障;
(六)市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申请廉租住房的,除具备上述(一)、(三)、(四)、(五)、(六)条件之外,还需提供市民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文件。
本条例所称自有住房,包括已经合法登记的住房和虽未登记但有家庭成员或者单身居民以所有人或者共有人的名义拥有的住房。
本条例所称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或者扶养关系并共同生活的人员。
3.住房困难家庭或者单身居民申请购买保障性住房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家庭申请的,其全部家庭成员应当具有本市户籍。家庭成员的户籍因就学、服兵役迁出本市的,在就学、服兵役期间视为具有本市户籍;单身居民申请的,应当具有本市户籍;
(二)家庭人均年收入或者单身居民年收入在申请受理日之前连续两年均不超过本市规定的购买保障性住房的收入线标准;
(三)家庭财产总额或者单身居民个人财产总额不超过本市规定的购买保障性住房的财产限额;
(四)家庭成员或者单身居民在本市和国内其他地区无任何形式的住宅建设用地或者自有住房;
(五)家庭成员或者单身居民在申请受理日之前三年内未在本市和国内其他地区转让过住宅建设用地或者自有住房;
(六)家庭成员或者单身居民未在本市和国内其他地区购买过具有保障性质或者其他政策优惠性质的住房,但作为家庭成员的子女在单独组成家庭或者达到规定的年龄条件后申请购买保障性住房的除外;
(七)市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单身居民申请购买保障性住房的,其年龄条件和面积标准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4.未租赁保障性住房且符合本条例第1条规定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或者单身居民,可以申请货币补贴。
自有住房面积低于本市规定的住房保障面积标准,且符合本条例第2条第一款除第(四)项规定以外条件的家庭或者单身居民,可以申请货币补贴。
货币补贴按月发放,补贴金额按照户籍人口数计算。
5.租赁保障性住房的住房困难家庭或者单身居民,因经济原因缴纳租金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缓缴、减缴或者免缴租金。
申请缓缴、减缴或者免缴保障性住房租金的具体办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6.本章规定的收入线标准、财产限额、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和货币补贴标准,由市主管部门会同人居环境、财政、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等相关部门,每年根据本市居民收入水平、家庭财产状况、住房状况以及政府财政承受能力、住房市场发展状况等因素划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柒』 廉租房申请人去世,家属能否继承或继续租赁吗
可以申请续租,但不能继承。
依据我国《继承法》的原理,只能是私有财产才可以继承。廉租房属于国家所,承租人只有租住权,没有处分权。廉租房不能作为个人财产继承。
至于承租人家属续租问题,根据建设部《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住宅用房承租人在租赁期限内死亡的,其共同居住两年以上的家庭成员可以继续承租。承租人家属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续租公房。
《继承法》第三条规定: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
1、公民的收入。
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7)住房保障家庭租赁扩展阅读:
案例:
问:我家原有四口人,我和妻子带着年幼的孩子与父亲租住在一套廉租房内。廉租房是以父亲的名义申请的,现父亲病故但房子还在租期之内。夫妻两人的收入状况与当初申请廉租房时相比,又没有明显增加,每年工资都没有超过低收入线。请问,我能否继承或续租父亲的廉租房?
答:城镇廉租房是政府或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的一项社会保障,面向最低收入家庭或是其他需保障家庭的,提供租金补贴或以低廉租金配租的保障性住宅。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只有被继承人的自有财产才能被继承。城镇廉租房的住房性质属于公房,故租房人不对其拥有房屋产权,所以廉租房不属于可继承的遗产。
且从《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来看,享受廉租住房待遇的最低收入家庭,每年都须向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机构如实申报家庭收入、家庭人口及住房变动情况,所以租住廉租房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当条件不符合规定时承租人应退出廉租房。
综上,廉租房是不能作为遗产被继承的。
但是,根据《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核及配租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承租人在租赁期限内死亡的,经复核,家庭仍符合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条件的,家庭可按规定推举新的租赁人与房屋产权单位重新签订租赁合同。家庭无共同申请人的,租赁合同自动终止。
因此,按照你的描述,只要你一家三口现在仍然符合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条件,就可推举你作为新的租赁人与相关住房保障管理部门重新签订租赁合同。
『捌』 拟决定取消你家庭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资格是什么意思
“拟行”是一个半脊伍岩文半白的词,“拟”指“暂时敲定”,“行”指“橘简从事活动樱御”,合起来的意思是“初步决定去执行”。
『玖』 拟决定取消你家庭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资格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准备撤销你的家庭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资格,通型做知你一下。各地可享受公共租赁房卜扰衡的标准不一样,实行动态管理,如果家庭人均收入高于规定的标准,就会失去资格。遇到这种情况李戚,最好带着收入证明到管理部门当面核对一下,以免对方的数据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