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贵阳学院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中心的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所
所长史昭乐,副所长杜勇敏。全所现有科研人员6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含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社会学、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社会发展问题。
近5年的课题
主持人 来源 项目名称 时间
1.史昭乐 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贵州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研究(社会发展蓝皮书)2008
2.史昭乐 省长资金课题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对我省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06
3.史昭乐 国家社科规划 高等教育转型背景下西部精英层人才储备问题研究 2005
4.史昭乐 省委组织部 贵州省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研究 2005
5.史昭乐 省发改委 如何推进我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研究 2005
6.史昭乐 省人口计生委 贵州省人口社会结构研究 2005
8.杜勇敏 省教育厅课题 网络文化对“两课”教育的影响 2005
9.杜勇敏 贵阳学院项目 乡村社会结构妇女问题的研究 2006
10.倪幸媛 院级课题 以贵阳乡村旅游带动农村产业化 2008
近5年的成果
1.史昭乐:主编:《贵州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2007~2008)》(贵州社会发展蓝皮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2.史昭乐:《贵州流动人口中的农村“问题妇女”研究》,载《法制·社会·人口研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
3.史昭乐:《试论辨证认识进程中的科学发展观》,《岭南学刊》2006年第6期。
4.史昭乐:《关注劳动力转移后出现的农村社会问题》,《贵州日报》2006年8月15日。
5.史昭乐:《论“城边村”在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地位》,收入《社会学家论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论文集),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05年
6.史昭乐:《辩证法体系新述》,红旗出版社2004
7.杜勇敏:《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贵阳学院报 2006年
8. 杜勇敏:《论信仰对当代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009年人民出版社
9. 杜勇敏:《论人类社会与自然关系的生态道德观》贵阳学院报2008年
10.倪幸媛《黔中地区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建设》,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7-4
11. 倪幸媛《久安乡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6-4
12. 倪幸媛《贵州旅游资源与发展生态旅游》,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学报 2005-4
13. 倪幸媛《贵州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工业化》,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增刊) 2006-4
14.陈真波:《新加坡经济腾飞的启示》贵阳学院学报,2007年
15. 陈真波:《英国殖民时期缅甸的移民与民族关系 》世界民族,2007年
16. 陈真波:《中越南海争端的国际法分析》贵阳学院学报,2008年2月
17. 陈真波:《天人合一与生态道德观》贵阳学院学报,2008年4月
近5年的获奖情况
1.史昭乐:《加强我省城市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合作),2008年1月获省社会学学会一等奖;
2.史昭乐:《贵州省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研究》(联名),2007年9月获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史昭乐:《辩证法体系新述》2005年9月获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❷ 深圳有什么特点
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具有浓郁的现代滨海城市特色,常年阳光普照、繁花似锦。近版年来,深圳先后被中权国政府和国际有关机构评为"国际花园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环境保护全球500佳",建市仅20多年,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经济繁荣、法制健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
深圳是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是深圳的三大支柱产业。深圳是个移民城市,中西文化在这里融汇交流,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深圳是中国大陆地区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通道和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基地,是经济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享有“设计之都”、“时尚之城”、“创客之城”、“志愿者之城”等美誉。
❸ 深圳离职后如何提取住房公积金
如果离职后你到国外定居或者户籍迁出本市,或者非本市户口并已申请基专本养老保险或者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属转移手续的,你可以提取出住房公积金,否则不能提取。
理由:
《深圳市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规定》
第十一条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工可以按照规定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
(一)退休;
(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
(三)男性年龄满五十周岁或者女性年龄满四十五周岁,失业且住房公积金账户封存满两年;
(四)在国外或者港、澳、台地区定居;
(五)户籍迁出本市;
(六)户籍不在本市并已申请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七)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八)职工本人或者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
❹ 贵阳学院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中心的历史发展
成立时,由赵来平略同志担源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任。2009年1月起,赵平略调出,周国茂、魏刚调任副主任,周国茂主持日常工作。中心共有工作人员7人,其中教授2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2人,工程师1人。中心设置6个生态研究所,分别为:植物与环境生态研究所、环境保护与动物生态研究所、药用植物研究所、生态经济研究所、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所、网络生态文明与安全研究所,各所共有33人,教授7人,副教授14人,讲师10人,研究员1人,其中博士后2人,博士7人,博士生5人,硕士16人,学士2人。结合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相关规定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自中心成立以来,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❺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分支机构
承担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 细规划、各种专业规划的咨询任务,城市规划体系、程序、方法的研究,城市设计及居住区规划方面的研究,城市规划有关技术标准、技术法规的研究。
完成了一批有影响的的各类规划设计研究项目,如济南、呼和浩特、柳州等市的空间战略规划或总体规划,西安、沈阳、株州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在重庆江北城CBD、昆明主城核心区和北京市金融街环境设计等国际方案征集中中标,主持编制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国标)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部标),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居住区及其环境的规划设计”中中标。 承担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等各类规划的咨询和设计任务;开展区域与城市发展策划、建设项目的评估、预可行性研究等工作。
承担和完成了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大栅栏地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设计、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项目等一批有影响的项目。 基于城市规划理论、文化遗产保护等基础研究,承担的规划设计项目涉及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各个领域,同时具备规划体系、城镇化发展、历史名城保护政策和技术标准研究力量。
承担并完成了广州、南京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北京旧城 25 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具体承担了其中景山等 8 片)、清东陵、清西陵总体规划等一批有影响的项目,负责主编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国标)已完成并上报待批。 主要承担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各类开发园区规划、各种专项规划等方面的咨询、设计和研究任务。
主要完成的项目有:哈尔滨、佛山、湖州、南京河西区、长春绿园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顺德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丽水市行政中心区城市设计等一批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项目;参加了北京市空间发展战略、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研究等;正在进行中的科研项目有北京市代征地、城市设计的立法调研,科技部城市用地集约利用研究等科研项目。 承担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方面的咨询、规划设计和研究任务,以承担城市分区规划、详细规划、景观规划、城市设计和景观建筑工程设计为特色。
承接和完成了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广东省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海南博鳌水城旅游区总体规划(亚洲论坛)、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招标(中标)、成都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浙江台州市“ 绿心 ”景观规划设计、海南七仙岭温泉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海口西海岸城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一批有影响的规划设计项目。 业务涉及交通规划、交通工程、公共运输、市政工程、城市规划设计、经济与财务分析等领域。进行城市交通政策、技术标准、技术法规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城市交通战略和政策、综合交通体系、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公共运输、交通信息技术、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设计、停车技术等。
先后完成了天津、杭州、成都、济南、珠海、株州等许多大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北京、宁波、厦门、郑州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北京、厦门等城市公交线网专项规划,上海人民广场、深圳市罗湖口岸综合枢纽规划,北京市王府井商业中心区交通咨询,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系统交通组织规划等。主办了我国城市交通领域唯一的专业科技期刊《城市交通》和城市交通网站。 承担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城市公共安全、城市综合防灾、小城镇发展等课题研究和规划设计任务;进行有关工程专业方面的国家标准、规范等的编制;承担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发展战略等城市规划设计和研究任务。
承接了各类城市规划和工程专项规划设计任务,如西宁市总体规划、青海省城镇体系规划、杨凌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汕头龙湖东区排水改造规划、新疆自治区总体规划等,并进行了大量城市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信誉。 承担与城市水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有关的科研、规划及咨询,城市水系统规划,给水、排水、节水、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工程规划、设计、咨询和研究,水环境保护规划、水域景观规划、防洪规划,水质检验与评价,城市水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建立城市水信息系统、管理系统,作为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的牵头机构,定期或随机抽检国家站所在城市的供水水质及相关的净水材料、设备的质量,组织城市供水企业资质论证和审核中有关水质的审查工作;组织编制、修订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及水质检测规划、规范等。
完成的研究和设计项目有:湘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规划、青岛市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发展策略、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北方地区城市发展及其用水研究、供水价格研究(亚洲银行援助项目)、城市供水信息管理系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项目)等。 专门从事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景观设计、特色城市规划、城市园林绿地与生态系统专业规划设计、研究及咨询工作;承担有关标准法规方面的研究。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国家重点与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省级风景区体系规划、各类旅游规划、特色城市总体规划与发展战略规划、城市园林绿地与生态系统规划,城市景观设计、各类城市公园、人居环境、世界遗产地、各类游憩娱乐地规划设计、高速公路景观规划设计、自然地域大地景观规划等。
完成了国家计委、自然科学基金会、建设部以及各地人民政府委托的大量规划设计、科研与标准规范成果,如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沈大高速公路景观规划、北海银滩旅游度假区规划、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等。 进行国内外城市规划学术研究,成为全国城市规划学术信息中心。建设和维护全国城市规划行业数据库及信息系统,通过中国城市规划行业信息网提供权威资讯服务;编辑出版《国外城市规划》、《城市规划通讯》和《每周信息》等刊物。
旅游规划研究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承接以旅游规划为核心的规划设计项目,主要为区域与城市旅游规划、旅游度假与游憩环境规划设计和风景旅游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完成了一批旅游规划设计项目,如无锡市旅游发展、拉萨市旅游发展、福建武夷山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山西晋中市(平遥古城)旅游规划,大连安波度假区详细规划等。 业务范围:承担各类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承担各类公共建筑设计和居住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
完成的项目主要有:新疆昌吉世纪花园国家康居示范工程规划与设计、绵阳市园艺行政中心详细规划,北京世纪天桥商厦、北京大运村运动员公寓、国家信访局干部培训中心、北京平谷医院综合楼建筑设计等。 承担重庆及西部地区区域规划与城镇群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乡统筹规划、城市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设计、详细规划、乡村规划、城市交通与市政工程规划等各类城乡规划设计、咨询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