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舟山市定海区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舟山市定海区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06月15日,主要经营范围为一般经营项目:房地产开发、销售等。
法定代表人:邱长发
成立时间:2007-06-15
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30902000009907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盐仓兴舟大道396号1幢二楼
❷ 舟山市金塘城乡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舟山市金塘城乡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0月14日,主要经营范围为一般经营项目专:房地产属开发经营、桥梁工程施工、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筑附属设施施工、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河道改造、实业投资(不含涉及前置审批的项目)等。
法定代表人:王思逸
成立时间:2009-10-14
注册资本:8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30907000000652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金塘镇沥港欣港路25号
❸ 舟山市民政局的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民政局下设7个职能处室。
(一)办公室(政策法规处)
协助局领导处理机关日常政务工作,协调各处室和直属单位工作;负责综合调研工作;负责草拟综合性的文件、计划、制度、讲话;组织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负责文秘、信息、宣传、督查、档案、信访、保密、保卫、政府信息公开、办公自动化、后勤事务等工作;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机构编制和人事工作;指导全市民政干部业务培训工作;负责民政标准化工作;负责民政系统评比表彰工作;负责局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指导、监督全市民政行政执法工作;负责民政法制宣传、教育和培训;负责局本级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办理;协调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核、报备和清理。
(二)计划财务处
负责全市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负责局机关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民政事业经费的筹集、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负责全市民政业务综合统计工作;负责局机关国有资产的清查和管理,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控购物资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负责直属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负责民政系统财务、统计、审计业务的指导、培训工作;负责市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的使用管理工作。
(三)民间组织管理局(行政审批处)
负责起草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的有关文件;负责全市性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审核和年检工作;监督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活动,查处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负责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指导和监督县(区)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负责民政行政审批工作。
(四)优抚安置处(市安置办)
制订实施全市优抚办法和标准;组织、协调拥军优属工作,负责优抚对象的优待、抚恤、补助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参战民兵、民工的伤亡抚恤工作;承办烈士称号和因战因公负伤致残的伤残等级评定申报工作;指导全市优抚事业单位和烈士纪念建筑物的管理工作;负责军队(含武警)离退休干部、复员干部、退役和转业士官、退休志愿兵(士官)、退伍义务兵、伤残军人、服役期间患精神病的义务兵、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员、职工的接收安置工作;负责军队离退休干部、退休志愿兵(士官)建房的协调管理工作和军休所组建、服务管理工作;承担市退伍军人和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
(五)社救福利处(新城工作处、市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倒塌房屋争议裁定办公室)
负责全市救灾减灾、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工作;负责核报灾情;负责救灾款物的申请、接收、管理、分配和监督;负责接收救灾捐赠,指导开展经常性社会捐赠;管理市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指导县(区)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指导开展灾害评估;指导灾区开展生活自救;负责市级救灾仓储管理,指导县(区)救灾物资储备设施建设和管理;负责全市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倒塌房屋争议裁定工作,监督因灾倒房恢复重建;指导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和管理;指导开展减灾宣传和减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负责社会临时救助工作;负责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负责医疗救助工作;负责贫困、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困难群众白内障复明手术等其它特殊病种免费治疗的工作;负责全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负责全市特殊对象的救济和补助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住房救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等其它社会救助工作;拟订全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政策和标准;指导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机构养老的行业管理工作;参与老年人、孤儿、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权益保障工作;负责城镇“三无”、农村五保及孤儿救助工作;指导社会福利机构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工作;组织拟订慈善事业发展政策,指导社会捐助工作;负责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参与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工作;负责新城涉民政相关工作。
(六)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社会工作处)
提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指导村(居)民委员会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指导村(居)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推进村(居)务公开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导、培训村(居)委主任和城乡社区工作者工作;指导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区组织干部的表彰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城乡社区建设,指导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和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社会工作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政策,推进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相关志愿者队伍建设。
(七)社会事务处(市移民办)
负责全市涉外、涉港澳台、华侨婚姻登记管理工作;负责全市收养登记管理工作;负责管理婚姻证件及婚姻证件的核查工作;参与保护合法婚姻工作;负责全市殡葬管理,组织拟订殡葬事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推行殡葬改革;指导全市殡仪馆(服务中心)、墓地(骨灰堂、陵塔)等殡葬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指导全市“二沿五区”坟墓整治、殡葬执法等;负责管理、指导全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和小型水库移民解困工作;承担市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❹ 舟山市普陀区东港具体情况
舟山市普陀区东港是新区城市。
一、城市空间扩展的需求与约束
1、区域整合发展的需求
当前,城市与区域的关系日益密切,城市空间的扩展不仅与城市自身的发展状况关系密切,而且与城市所依托的区域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市级层面来看,舟山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港口城市,在长三角快速发展推动下,舟山市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杭州湾大桥、东海大桥等大型工程的建设,不仅沟通了舟山陆路交通联系,实现了舟山的“半岛梦”,也拉近了舟山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与宁波、上海之间的联系,对外交通条件大大改善,为普陀区发挥自我优势,发展旅游,融入长三角,带来了新的机遇。舟山市城市空间“北生产、南生活、东旅游、中绿心”发展战略对未来城市空间布局将产生较大影响,舟山市“以港兴市、以景优城,打造海上花园城市”的总体发展战略,将成为东港发展的指南。
从区级层面来看,普陀区的城市空间新格局的形成,鲁家峙岛和城北居住片区开发,使城市打破原规划确定的“沿海带状”发展城市格局;以浦西工业园区为核心的工业园区开发和沈家门“退二进三”及鲁家峙岛的旅游服务开发,使城市工业产业布局向西转移,同时,旅游服务基地布置由集中走向相对分散。东港片区作为普陀城区建设用地拓展的重要地段,其用地的完整性和可塑性强,具有打造普陀新的滨海城市中心的潜力。
从东港片区层面来看,随着普陀区东港围垦一期城市建设区的完善和围垦二期行政中心、商务中心的建成,为东港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 城市空间扩展的要求
空间是城市发展的载体,大多数城市的经济活动最终都将反映到城市的用地空间上。就目前处于开发中期阶段的东港新区而言,城市空间经历着稳步扩展的时期,并有向外延伸的需求和趋势。
⑴空间发展的总体需求
根据《东港片分区规划》,规划范围总用地11.7平方公里,其中东港城区用地6.8平方公里。
东港片区现状建设包括山坡和沿山地带七个村庄和东港城区围垦一期建成区,建设用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东港新区建设一期建设用地范围为纬五路至纬九路之间区段,以及山坡地和塘头的部分区块,规划总面积为1.83平方公里 。二期工程已基本形成部分建成区,包括道路网络、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文化娱乐、体育、医疗、教育等设施;远期规划建设主要包括规划二期建设用地及三期建设用地,二期建设用地范围为纬九路至纬十二路之间区段,以及山坡地和塘头的其他区块,总面积为2.07平方公里;三期建设用地范围为纬十二路至纬十五路之间区段,总面积为1.25平方公里。
⑵ 居住用地的空间需求
依据《舟山市普陀区东港片分区规划》(2005-2020年),本规划片区规划总人口约12万人,其中,东港城区约10万人,山坡地带约0.8万人,塘头地区约为1.2万人。至2010年,现状总人口5.5万人,跟规划近期人口相一致。
居住用地成为东港城区居住功能的重要载体。远期,东港居住用地总面积为323.43万平方米,居住用地占东港城区城市建设用地的52.02%,其中,有商住综合用地25.39万平方米。
⑶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空间需求
规划公共设施按照城市和组团两级进行布置,概括为“一个城市中心、五个组团中心”的结构。一个中心指位于二期南部集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商业金融、旅游服务为一体的中心区。五个组团中心指位于五个居住组团内配套公共设施。公共设施主要布置在商务中心周边区块内,主要布置商业、游乐、旅游、宾馆服务等设施,围绕中心绿地形成综合性商务区。在北部莲花山附近形成次级的商业中心,布置商业、游乐等设施,服务东港北部城区。组团中心内布置一定面积的菜市场、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医院等居住小区级公共设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
东港新区商务中心位于中心区东部,滨海地带,是普陀区的行政中心和商业中心,其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包括行政办公、行政商业混合、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用地,用地面积48.76公顷;二期中片的公共服务设施承担完善东港新区城市功能的作用,包括有中学、小学、医院、体育场、长途汽车站、垃圾中转站、公交车场、停车场和农贸市场等,用地面积为12.52公顷。
⑷ 山坡地带建设用地的空间需求
山坡地带虽然在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外,是城市的边缘地带。应统一分析,整体发展;充分尊重它的自然地形和环境特质,尽量创造与自然沟通的“显山露水”的城市环境景观;同时,规划设计旨在创造适合于居民生活、工作的宜人环境。现东港山坡地带内可以较好利用土地约为138.85万平方米,现状已利用土地约为44.1万平方米。
规划应充分考虑目前规划范围内发展的条件和制约,同时,最大可能地保留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并运用规划手段,从路网结构、用地布局、资源、生态保护等方面保证未来发展的多种需要,规划确定山坡地带用地规模为217.34万平方米,其中规划居住用地共为76.42万平方米,占山坡地带建设总用地的55.81%。 规划一类居住用地为54.86万平方米,规划二类居住用地为21万平方米;规划城市公共设施用地为12.1万平方米。占山坡地带建设总用地的8.84%;规划绿地面积为20.11万平方米,占山坡地带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4.69%。
3、自然地理环境的约束和突破口
舟山海岛的自然地形极大制约了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地块由西北向东南受自然条件限制,呈带状形态,存在基础设施使用效率较低的缺陷。用地的供给不仅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还受到气象条件的限制,常年大风和风暴潮,对本地区利用岸线布置天然船舶停靠港口和码头将产生不利影响;岸线方向约为南偏西20度,最佳建筑朝向为南北向,因此,区内建筑最佳朝向临海不面海;增加滨海建筑景观组织和发展海景住区的技术难度;水色混浊、泥沙浓度大,与其它岛屿岸线相比,对开展海上游乐不具有优势,具有围垦发展南北朝向为主的居住组团的条件。
普陀区土地资源紧缺,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东港城区围垦造地对于受自然条件制约很大的普陀城区而言,开发滩涂资源建设城市,将突破土地政策制约,缓解空间不足和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为城市发展提供发展空间。东港城区围垦后,沿海可形成沿堤深水岸线,具有依山亲水优势条件,为多元化发展滨海特色城市创造了条件。
因此,如何整合和优化城区资源,合理、有效地使用东港新区有限的空间资源,满足新区建设要求的同时积极利用和创造周边的宜建设用地,构成了确定空间布局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二、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1、发展思路
⑴满足新功能
充分考虑东港片区发展的环境条件,挖掘和充分利用山体、滨海等核心空间资源及滨临海天佛国——普陀山的旅游资源,以发展旅游业和建设普陀区行政、商业、文体,医疗、教育、居住等综合服务中心为主导,把东港片区开发建设与普陀城区功能拓展相结合,构建具有国际水准、富有活力的滨海新城区。
⑵延承弹性化布局
遵循“有利于城市长远发展”的原则,采用“组团式”的空间模式,形成弹性的土地利用布局与有机的成长模式,适应东港分期围垦开发的建设特点,满足需求,顺应市场。注重东港区各期开发的连续性,使城市有机生长。
⑶遵循生态原则
规划因循自然、生态优先。东港片区西边临山,冲沟发育;东边滨海,与普陀山风景区隔山相望,景观视线良好。规划在整理水系、绿地布局和土地开发上贯彻以生态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布局原则。
⑷塑造个性化城市景观
规划充分利用滨海资源,运用城市设计布局手法,创建多层次丰富的城市景观。通过中心区广场、中央公园布局、创造更多的临海面,增加城市土地空间较高景观价值的展开面,提升土地价值;通过规划布局“楔”形绿地,加强“海、城、山”的景观联系,形成景观廊道;规划将艺术品位较高的公共建筑沿滨海布局,以有利于展示城市建筑艺术,丰富海岸景观;在山城之间保留围垦前的山海自然界面,构筑公共绿色空间,保护生态,提供绿色开场空间,满足功能要求。
2、空间结构
“一心、两轴、三区、多组团”。“一心”指位于东港城区的公共设施中心;“两轴”指位于经一路和经二路两条城市发展轴;“三区”指规划区内三个规划建设区,包括东港城区、山坡地带规划建设区和塘头规划建设区;“多组团”指“三区”内多个功能组团,其中东港城区5个、山坡地带3个、塘头1个。
功能定位及空间发展模式
东港新区作为集行政、文化、体育中心、商业次中心和旅游服务基地为一体的,具有现代化、生态化及海岛特色的多功能的滨海新城区,采用“组团式”的空间结构模式,继续发挥中心城区和海滨新区的辐射作用,缓解老城区居住和交通矛盾,有效吸引外来居民;加快推进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序开展土地出让和区域建设;突出现代海滨城市景观元素,打造城市新区核心区域精品形象,创造宜居城市环境;重点规划和建设景观内湖核心商务区,做好山坡地带详细规划和原住民异地安置等前期工作,基本形成舟山市重要的旅游服务基地和商业核心区之一的城市功能。
3、道路系统
329国道从城区中部穿过,东至朱家尖岛,西至环岛公路;城区南部有二条道路与沈家门相接;北部有塘螺公路与本岛北部工业区相连。
随着东港城区的北拓,东港城区的中北部需要增加二个出口,一个为自塘头至北部围垦工业区的道路,并在塘头村北侧预留穿山隧道与环岛公路相连;另一个为海莲路与环岛公路的连接线。
建设朱家尖大桥复线,加强通过环岛公路与东港城区北部与舟山本岛北部围垦区及其他城市组团的交通联系。
在塘头,塘螺公路在规划片区内南部路段道路红线为18米,在中部、北部路段道路红线为12米、10米。
东港城区与“海天佛国”的普陀山及其它旅游景区之间的海上游船航线:在中心区边缘布置游船码头、在麒麟山南侧,布置渔港码头。
规划范围的西边界海莲路是重要的交通性干道,其他两条南北向主干道经二路与经三路分别具有生活性和景观性的功能;与纬十一路相接的环岛公路连接线是东港片区重要的对外交通道路;东西向的纬十路、纬十一路、纬十二路和纬十三路分别是重要的东西联系道路。
三、空间战略支撑
1、加快城市支柱产业发展
随着东港建设规模的扩大,区商务中心、文化中心、商业设施建设,与周边地区的统筹发展将成为普陀区具有活力的城区。本规划将利用海岸线优势及普陀山、朱家尖风景区相距最近的区位特点,通过发展多种形式交通联系,东港作为旅游服务地区,应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房产、旅游、商业服务业为支柱产业。
旅游业为普陀区最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按照“确立大旅游观念,整合资源优势,完善旅游格局,优化旅游线路,提升普陀旅游品味”的思路。未来旅游人数、旅游品位将有较大提升。要求地区旅游交通设施、服务设施等相应设施数量、质量提高。
大量的人口聚集和迁入,老城区居住压力大,居住人口急剧向东港城区蔓延。高品质的居住小区建设是当前最热门的追求,房地产开发将成为新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为将来形成一定氛围的商业服务业奠定了基础。
2、开发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场所,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公共空间建设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大众的满意度,因此,城市决策者、建设者和使用者无不对其给予特别关注。
各类公共空间承载着诸如交通、交往、休憩、散步、观赏、健身、娱乐、餐饮、展示、教化、节庆等多种功能。东港新区建设大剧院、体育馆、公园、市民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内湖商业圈等城市公共空间,以及建设步行商业街、步行文化街、步行休闲街,并在步行街区中设置完善的服务设施;配置足量的社会公共停车场,将整个新区的公共空间紧密串联在一起,充分体现和发挥其开放性、融合性和交流性,提升东港新区的生活品质;并考虑街区、社区活动,适当开发或保留一片布局紧凑的小尺度、多功能的商住混合的步行社区,使人群和活动相对集中,并保持较大的密度,必定会积攒人气,充满活力。
3、塑造特色滨海魅力城市
东港城区依山面海,围垦后沿海可形成沿堤深水岸线,具有依山亲水优势条件,为多元化发展滨海特色城市创造了条件,在城市建设当中应注重形象与空间塑造,创造独具特色魅力的滨海城市,使其成为独具海岛风情及滨海魅力的城市名片。
东港片区的城市环境是城市中较为特殊的部分,是体现具有海洋气质的城市特色和展示城市风貌的场所。其环境开发建设应加强对于空间和景观的研究,以形成富有特色的环境和优美的城市形象。
东港新区在引入商业、文化、科技、体育健身活动等内容的同时,统筹整体城市风貌,创造特色鲜明、富有生机的城市景观;注重景观节点、滨海岸线、山体景观和标志性建筑的处理,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标志性”景观;通过空间组织,形成引人入胜的公共活动场地,通过规划的绿化走廊、步行系统、公共活动走廊等多种路径向外辐射,与外围各景点、功能区形成整体,从整体上提高城市品质和内部的联系。
❺ 舟山好还是台州好城市建设 和 生活水平 人均收入 消费比较 等等,反正哪个发达
台州人大方 做生意买卖不拖拖拉拉 消费挺高 沿海特产海鲜 台州工业比较发达 舟山旅游内业不错 台州的旅容游没名气也没什么地方游 来台州的人基本是生意上的来往
餐饮方面消费肯定没旅游业发达地方高 但是台州也不低
休闲娱乐方面(酒吧 KTV)消费应该还没台州高
看你自己喜欢和需求了 个有特色
居住还是舟山好 毕竟旅游发达 空气比较好
做生意办企业台州好 比较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