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滨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主要职责
根据《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滨州市建设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滨政办发〔2005〕63号),滨州市建设局是主管全市建设工作的市政府工作部门。
主要职责有: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建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拟定全市村镇(不含中心镇、建制镇,下同)规划、工程建设、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建筑业、建材业、住宅与房地产业、装饰装修业、勘察设计咨询业、市政公用事业等建设行业的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进行行业管理。负责对历史文化古迹、历史优秀建筑相关的审查报批和保护监督工作。
二、组织执行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国家标准、全国统一定额和行业标准定额;组织编制滨州市地方补充定额及地方材料价格信息,并与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监督指导各类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的实施。
三、负责全市建设市场规范管理工作,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进行指导,指导监督建筑市场准入、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督、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程监理以及工程质量和安全;拟定勘察设计、施工、装饰装修、建设监理和相关社会中介组织管理的制度和办法;组织协调建设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建筑劳务合作;负责国外、市外企业进滨承包工程管理工作。
四、指导全市城市和村镇建设;指导、管理城市供水节水、燃气、热力、市政设施、公共客运、园林、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指导、管理城市规划区绿化工作;负责全市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审查报批和保护监督工作;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指导、管理城建监察、城市防汛工作;管理城市建设档案。
五、指导、管理全市住宅建设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负责住宅与房地产业行业管理;指导城镇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和开发利用工作;指导规范房地产市场;负责国家和省、市安居工程的报批和组织实施工作。
六、负责全市建材行业管理工作,统筹规划建材工业布局,规范整顿建材市场。
七、负责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城市市政设施的建设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监督执行;指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
八、负责建设行业科技工作,制定行业科技发展规划和技术经济政策;组织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成果推广,指导重大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工作。(九)管理全市建设行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指导全市城市建设利用外资工作;指导企业开拓国外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九、负责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管理工作。
十、负责本部门及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
十一、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Ⅱ 滨州市环境保护局的内设机构
(根据滨州市环境保护局官网公开信息 ,2015年9月11日更新)
(一)办公室(挂人事科牌子)
协助局领导组织协调机关日常工作;承担文秘、档案、信息、保密、信访、督办及会议组织安排、综合性文稿起草、后勤保障等工作;承办全市环境保护联席会议日常工作;负责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环境污染纠纷情况通报工作;负责局机关及所属单位人事管理、机构编制、教育培训以及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负责计划生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协管各县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境保护部门负责人的有关事项。
(二)规划财务科
拟订全市环境保护规划、计划;组织实施环境监测制度和规范;组织实施全市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组织编制市环境状况公报和环境质量报告书;负责全市环境信息网络和环境监测网站建设;审核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内容;管理环境保护补助资金和污染治理专项资金,负责全市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参与编制可持续发展纲要和规划;负责局机关财务及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管理所属单位国有资产;协调全市环保系统财务检查、审计。
(三)法制与科技标准科(挂国际合作科牌子)
拟订并组织实施市级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组织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执法检查活动;推动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并实施环境保护及环境保护普法工作;负责环境保护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组织协调环境保护科学研究与技术引进;组织环境保护科技攻关和技术示范工程;管理环境保护科技成果,推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进步;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认证;组织实施环境保护资源认可制度;指导和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指导清洁生产;负责全市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与交流;组织协调全市环境保护国际条约国内履约活动;负责环保利用外资项目工作;负责承办涉外环境污染处理工作和涉外环境保护事务。
(四)污染控制科
拟订大气、水体、土壤、噪声、光、恶臭、固体废物、化学品、机动车污染防治规划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组织实施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污染源限期治理和达标排放等管理制度;负责全市环境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负责环境监察、环境保护行政稽查工作,组织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指导、协调和监督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五)环境影响评价科(挂自然生态保护科牌子)
承担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政策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按规定审批开发建设区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监督管理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负责对超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暂停审批除污染减排和生态恢复项目外所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工作。
监督实施国家、省自然生态保护政策、法规和规章;拟订全市生态保护有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组织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组织拟订并实施全市自然生态保护规划;提出建设各类市级生态示范区审批建议,负责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审核、申报工作;监督管理市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环境保护工作;监督检查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指导和监督矿区复垦、生态破坏恢复整治、湿地环境保护、荒漠化防治工作;指导全市生态示范区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指导、协调和监督全市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编制并监督实施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六)环境安全应急科
承担环境安全应急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编制、修订全市环境安全应急预案并组织应急演练;负责环境应急信息通报,组织开展应急预警工作;牵头协调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指导、协调县(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工作;负责应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行的监督;承担全市辐射环境、放射性废物管理工作;负责辐射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对电磁辐射、伴有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Ⅲ 滨州市在城市基础建设的哪些方面取消了环评手续
没有完全取消,就是在一些涉及重大民生工程的项目上面在环评审批上加快了回速度,仅此而已。因为一答个项目需要不需要环评,以及环评是报告书还是报告表是根据国家环保部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所规定的来的。
Ⅳ 滨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声明
另: 根据2007年滨州市人民政府第4次市长办公会议纪要,将市建设局管理的市公交公司移交给市交通局管理。将市建设局管理的市园林处、环卫处、路灯管理所以及垃圾处理厂和清运大队一并移交给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滨城区房管局四环以内城区房产交易所移交市房管局。
Ⅳ 想知道: 滨州市 无棣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在哪
在无棣新区啊。棣新四路往北。从西数第二个大厦就是。在无棣车站做2路车。
Ⅵ 滨州市魅力城乡建设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滨州市魅力城乡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06月30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城市道路、市政基础设施、治污减排、供水(生活用水除外)供热、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房地产开发,水利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以及经区政府授权的其他重大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等。
法定代表人:王世勋
成立时间:2010-06-30
注册资本:14915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71602000000175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黄河十六路997号
Ⅶ 滨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内设机构
办公室
组织协调局机关日常工作;负责局机关文电、会务、机要、档案、安全保密、新闻宣传、信访、应急管理、机关资产、车辆及后勤服务等工作;负责综合性文稿的起草工作;负责组织办理市政府督办事项;制定局机关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按照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指导城乡建设档案工作。
人事科
负责党委日常工作;负责局机关公务员和局党委管理范围内的干部管理工作;负责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和劳动人事的具体工作;协同职称主管部门开展职称评聘工作;指导行业劳动工资、社会养老、保障医疗;协同有关部门组织指导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负责局系统内人武工作;负责局机关并指导直属单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计划财务科
组织编制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的行业发展规划;参与研究建设领域财税价格政策;负责行业计划和统计工作;负责各项建设资金的管理;负责局机关财务、国有资产管理;指导监督直属单位财务和国有资产管理;负责直属单位财务收支、经济责任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进行内部审计;承办全市城市建设利用外资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有关协调工作。
政策法规科
代市政府起草有关住房和城乡建设的规范性文件草案;拟订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政策和制度;研究分析住房和城乡建设的重大问题;承担局机关及直属单位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监督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执法;负责住房和城乡建设普法、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负责办理市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
工程建设科
拟订全市规范建设市场各方主体行为、房屋和市政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施工许可、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建设监理、合同管理、工程风险管理、竣工验收备案的制度并监督执行;组织或参与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指导监督全市建筑业、装饰装修业、工程建设标准定额与造价、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建设行业劳动安全、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质量监督检测工作;监督执行建设监理、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的资质标准;指导监督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工程建设标准定额与造价、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作;负责全市建设行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负责建设机械的行业管理工作;承办有关涉外事宜。
科教设计科
拟订建筑节能、墙体材料革新的政策和发展规划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重大建筑节能项目;组织制定住房和城乡建设的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组织相关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开发、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实施及引进项目的创新工作;指导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组织指导本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拟订全市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政策、制度并监督执行;管理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工作;组织编制城乡防灾减灾规划并监督实施;监督实施各类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城市市政设施的建设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和勘察设计咨询单位资质标准;负责施工图审查机构和施工图审查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负责勘察设计单位资格审核报批、管理工作。
城市建设管理科
拟订城市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发展规划、改革措施;指导城市供水、节水、排水、燃气、热力、市政设施等工作;指导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指导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配套建设管理工作;负责风景名胜区工作;会同文物等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申报;负责组织、指导城市防汛排涝工作;负责市政公用行业资质和市政公用施工企业资质的审查报批工作。
村镇建设科
拟定村庄和小城镇建设政策并指导实施;指导农村住房建设、农村住房安全和危房改造工作;提出进城定居农民的住房政策建议;指导小城镇和村庄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工作;承担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组织村镇建设试点和推进城镇化工作;承担市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工作。
住宅与房地产业科
指导规范全市住房建设工作;组织编制全市住房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并指导实施;负责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组织拟订稳定住房价格的政策、措施并监督执行;承担指导城镇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和开发利用的有关工作;拟订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并监督实施;指导推进全市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组织实施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房屋中介机构资质标准;承担全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离退休干部科
负责局机关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Ⅷ 水活滨州城
王少青
(山东省滨州市水利局)
一、滨州市的基本情况
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黄河三角洲地区,属山东鲁北平原,辖六县四区,面积9600平方千米,人口374万人,有耕地750万亩 1亩=666.67平方米。
二、滨州水利基本情况
滨州市水系比较发达,黄河由西向东横穿市境内94千米,各类河道长度为823.1千米。滨州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76毫米。全市当地水资源量为11.48亿立方米,人均当地水资源占有量307立方米。全市13处引黄闸,引水能力达466立方米/秒,平均年引黄河水量11亿立方米。有山区水库23座、平原水库96座、河道蓄水闸坝60多座,全市一次性蓄水能力达8.7亿立方米。
三、着力生态城市建设,创建水土保持示范城市
按照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在城区着力建设大绿地,加强城市水土保持,2005年11月,滨州市顺利通过了水利部的复核验收,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这标志着滨州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进入了全国一流水平。滨州城区水土流失控制率达到94.7%,水系两岸绿化率达95%,林木覆盖率达22%,人均绿地12.9平方米,荣获“山东省园林城市”称号。城市水系绿化率的提高,增强了水源涵养,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城市水环境和周边居住环境。
四、建设“四环五海”,水活滨州城市
滨州市城区各类供水主要靠引黄河水,由于蓄水供水能力低下,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城市和工业用水的需求。城区河道淤积严重,水质污染,水环境恶化,形成了脏乱差的局面,极大地影响到城市排水、防洪、景观和居民生活环境。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防洪减灾、蓄水、供水、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改善等城市水问题与城市发展、城市居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城市水问题已经变成制约城市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在水与城市建设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文化、人才资源集中的地方,水利工程在保障城市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应该统筹考虑,并与现代城市建设相协调。防治洪涝灾害与防治水污染并重,水系整治与水环境改善并重,水利景观建设与水生态环境改善并重;城市水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黄河文化与城市文化相协调。力求通过城市水系建设,做足做活水文章,凸显水特色,体现黄河文化与水文化特色,让水活滨州城。
2002年以来,围绕“建设四环五海、水活滨州城”,充分发挥城市紧靠黄河的优势,进行滨州新城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规划设计“四环五海”城市水系,突出大水面、大绿地、大空间的城市特色,显现黄河文化与水文化相融合的城市文化底蕴,开展以“四环五海、水活滨州”为重点的一系列城市生态水系建设。
(一)“四环五海”,生态城市
滨州的“四环五海”工程,由滨州市水利部门规划设计,滨州市委、市政府决策建设,目的是为了突出滨州城市的水特色,体现大水面、大绿地、大空间的城市特色,打造滨州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化进程,打造黄河三角洲中心特色城市,促进滨州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四环五海”工程是一项集水利、交通、城建、林业、旅游建设于一体的城市建设综合系统工程,也是建设“碧水绿阴、生态园林型现代滨州”的重点工程。“四环”即环城水系、环城公路、环城绿化、环城景点;“五海”即中海、西海、北海、南海、东海,“五海”分别代表天、地、人、情、水的设计理念。“四环五海”工程建设总投资8亿多元。从2002下半年到2006年年底,经过4年的时间,完成了总长度45.33千米的四环河和总蓄水量7000多万立方米的5个海的建设任务,“四环五海”和城市水系的总水面已达15平方千米以上,蓄水量达到1亿多立方米,居黄河流域城市之首,可称谓“四环五海”、“黄河水都”。
(二)高起点规划设计“四环五海”
为科学建设好城市四环五海工程,先后完成了“四环五海”城市水系及建筑物的设计和南海、西海、北海、中海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编制完成了《“四环五海”水环境影响评价》和《四环五海建设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领衔的北京、天津、四川、南京、济南等高等院校的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了评审鉴定,评审结论:“四环五海”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两项成果分别荣获滨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高标准建设“四环五海”
高起点科学规划设计和研究水与滨州城市建设相结合,为高标准建设“四环五海”城市水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1.南海
南海体现“情”的理念,突出黄河文化、黄河风情和黄河三角洲风情。设计南海占地4600余亩,蓄水量1200万立方米,水面2.9平方千米。主要功能是为市区生态供水、工业居民供水。同时建有南海观音、黄河艄公、大河风帆、黄河文化广场等景点,供旅游观光。
2.西海
西海体现“地”的理念,突出挖海造地堆岛、形成水中有岛、半岛环绕的景观。西海占地3800亩,蓄水量1500万立方米,水面面积2.5平方千米。主要功能为滨州新区提供工业居民供水、旅游观光。
3.北海
北海体现“人”的理念,瘦水环绕,碧波荡漾,兔岭浮波,绿地林阴,形似瘦西湖。北海占地3700亩,蓄水量1000万立方米,水面面积2.4平方千米,主要功能是水上娱乐、旅游观光。
4.中海
中海体现“天”的理念,突出日月星辰,景点和建筑大多以天像命名。北极星理念的五角星造型的滨州国际会展中心,北斗七星理念的滨州中海宾馆,天、地、人三桥,象征滨州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太阳岛、月亮湾、月宫、航母等景点布局周边;中海全部占地8000亩,其中水面面积4000亩,海岛和绿地面积4000亩,蓄水量1100万立方米。主要功能为水上娱乐、观光旅游。
5.东海
东海规划设计体现“水”的理念,浩渺水面配有周边的绿树林带,形成大水面、大绿地的生机景象。东海又称东郊水库,占地4700亩,库容1390万立方米,主要功能为滨州老城区和东区工业居民供水。
6.四环河开挖整治工程
四环河规划设计环滨州城市一周,总长45.33千米,分东环河、北环河、东环河、南环河全部连接沟通,河宽20~80米,河坡植草生态自然型,水深3米左右。河道外侧是一级环城公路;路外侧和河内侧布设150米左右的绿化带;围绕城市水系建设了许多观光景点,有古井琉璃、莲池月夜、榆林晚照、兔岭浮波、秦台晓月、清河横流、蒲湖古渡、黄河楼、黄河公园等。主要功能是供水排水和蓄水观光。
(四)城市河道水系综合治理
1.新立河综合治理工程
新立河是滨州市区的排水泄洪河道,全长31.2千米。由于新立河20多年未治理,致使河道淤积严重、排水不畅、杂草丛生、水质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劣,成为市区内的一条脏河、臭河。
2003~2005年,实施新立河综合治理,全河进行清淤疏浚,城区河道14千米进行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开挖疏浚河道、砌石与混凝土护砌河坡、驳石护岸、花岗岩栏杆和碎石板砌筑人行道、河坡及河岸180米绿化带等。在14千米的河道两边布设40处景点,按照春夏秋冬的理念,分别设立春园、夏园、秋园、冬园。新开挖河道宽50米,水深3.5米,总投资9000多万元。治理后的新立河,成为滨州城区的一条绿化带、景观带、旅游带,沿河同时成为宜居地带,周边房地产迅速大幅升值。
2.秦台河综合治理工程
秦台河穿越滨州城区,全长33千米,原是为农田灌溉和城市排涝而开挖的一条河道,治理前是滨州城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主要排放河道。河道水质污染严重、杂草丛生、污泥淤积、垃圾漂浮,是一条名副其实的“臭水沟”。为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改善秦台河两岸人民的生活条件和城市生态环境,对全河进行清淤疏浚,城区9.7千米的秦台河进行综合整治。主要建设内容为清淤疏浚、污泥外运填埋、河道护砌、人行道布设、沿河两侧绿化,设置大理石栏杆等。新开挖河道宽30米,水深3~4米,工程总投资7800万元。经过治理后的秦台河在滨州城区形成了一条景观带,改善了水环境,美化了市民的居住环境。
3.张肖堂干渠治理
张肖堂干渠穿过市区,长34千米,城区沿河企业和村庄的污水、生活废水和固体垃圾直接排入渠道,造成干渠水质污染,环境极差。综合治理城区段7.5千米,投资7000万元。治理内容为渠道砌石与砼板护坡,河口设花岗岩栏杆,两侧布设人行道,道路交叉口处设绿化景点,桥梁两侧布设亲水平台,下游建设橡胶坝1座。治理后的张肖堂干渠,成为城区的一条绿化带、景观带,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五、水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成效良好
滨州市通过实施“四环五海”工程和城市水系建设,水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城市与水结合的文章做得好,城市水系得到完善,水环境得到修复改善,城市凸显水特色,水使滨州活了起来,大大提升了滨州的知名度,提升了城市品位。滨州四环五海和城市水系的建成完善,使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一)实现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城市“四环五海”和城市水系的水源,主要是黄河水,其次是地表雨洪水、浅层地下水、处理后污水。这些水在流路上:首先进入“五海”、路边小溪,然后进入河道,最后用于农田灌溉、水生态维护。在使用上:首先用于景观、水上娱乐、旅游用水、城市生态维护,再进入河道、渠道,用于河道、渠道的生态维护和农田灌溉。在功能上:首先蓄水、供水;其次能蓄洪、滞洪、减洪,消减了城市洪水的下泄速度和下泄流量,减轻了对下游排水泄洪的压力和灾害,雨洪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再次用于景观、水上活动、水上旅游业、水上养殖、三产服务业等。城市水系的贯通和各类水的联合运用,实现了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发挥了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二)改善了人居环境
城市水系建设和水环境的修复改造,大大改善了城市水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几乎每个居民居住小区都有水面相邻,“人在湖畔住,夜闻蛙鸣声”就是这座城市真实写照。当你晚上漫步在中海边,会呈现“海岸灯光拂杨柳,天上银河落滨州”的美景。城市水系建设后,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生存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滨州已经变成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之一。
(三)显现了黄河文化底蕴
滨州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黄河横穿城区,沿河建城,城市巧妙地利用黄河水,引水进入城市的各个水系,在水系的周边建设黄河文化的众多景点,建设了全国唯一的滨州水文化馆,建成全国最大的汉白玉大禹雕像和大型花岗岩黄河母亲雕像,大型综合建筑滨州文化中心设计理念为“水印”等,都散发出了黄河文化的韵味,体现黄河文化、水文化和黄河三角洲风情,显现了独特的、民族的、个性化的城市文化与形象。滨州整个城市因水而兴,因水而活,因水而发展,这是水与城市建设巧妙结合的独到之处。水与城市的建设,把黄河文化、水文化、黄河三角洲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示了滨州富含黄河三角洲城市文化底蕴的风采。
(四)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四环五海”水系的建成,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防洪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减轻了洪涝灾害威胁;改善了水资源条件的,提高了供水能力,足以支撑未来10~20年经济快速发展的用水需要;改善了投资环境,有利于招商引资和项目落户滨州;开发完善了旅游业,推动了三产服务业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五)实现了人水和谐和生物多样性
“四环五海”城市水系的建成,整体上凸现了滨州水的优势,配合城市绿化景观,显示出滨州城市的生态效应与水环境特色,体现了“人水和谐”,展现“秀水、绿脉、新城”的生态园林型城市整体形象。城市水系大多是土坡、泥质海(河)底,有利于地表水的入渗和地下水的相互转换。海中有岛,岛上有林,林中有鸟;水里有各种水鸟,水中有著名的黄河三角洲大闸蟹、黄河鲤鱼等;采取了橡胶坝拦蓄调控和适时补充水量,有效保证生态水量,有利于青蛙、莲藕等各种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的繁衍生长,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实现了人水和谐。
(六)促进了城市快速健康发展
滨州市规划建设“四环五海”、“五纵六横河道”、“36桥”、“72湖”、“108园林景点”等城市水系和绿化工程的建设,配套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成区由2000年21平方千米,增加到现在的83平方千米;城区人口由2000年的20万人,增加到现在的60余万人;土地价值由2000年的2万元/亩,提高到现在的200多万元/亩。2009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51亿元,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55.5万平方米,燃气普及率达到100%,用水普及率100%,市区路灯总数达2.44万盏;城市居民生活得到大幅度改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850元,比上年增长15.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00元,增长9.6%,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879元,增长9.8%;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4.7平方米。
Ⅸ 滨州市城市绿化情况
7月5日讯 为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共滨州市委,滨州市人民政府提出,大力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序化五大工程。到2012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以上,绿地率达到32%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5平方米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考核标准,确保到2013年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考核验收。
据介绍,2012年底前,按照城区500米绿地服务半径的要求,规划建设8-10处总量适宜、分布均衡的公共绿地,其中2011年完成3-5处绿地建设。加快城市植物园、雕塑公园、森林公园等各类公园建设;完善中海各项服务功能;加快蒲湖风景区改造一期工程建设步伐。
同时,加快“四环五海、七十二湖”绿化建设;对城区主干道两侧统一进行绿化景观设计,建设30-50米宽的绿化带,抓好黄河二路、黄河五路绿化景观带提升改造。对贯穿城区的几条河道(排水沟渠),高标准规划建设沿河两岸的绿化带。完善新立河两侧各宽150米绿化带建设,加快秦台干沟和张肖堂干渠河岸景观建设步伐,做好黄河二路、黄河八路、黄河十二路、渤海十一路等水系防渗维护。
到2012年底,15%左右的单位和小区达到省级“花园式单位”和“花园式小区”标准。所有新建单位和居住小区都要达到市级“花园式单位”和“花园式小区”标准;过境高速公路两侧建设100米宽的绿化带。过境铁路、公路两侧设置30-50米宽的防护林带;编制城市重点区域控制性规划及城市大型公共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小城镇等专项规划;修订完善《滨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做好《城市水系景观风貌规划》、《城市雕塑及雕塑公园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再次,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力度。把城区供暖和排水工程建设作为今明两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全面完成城区续建新建道路、桥梁及其配套工程建设;做好黄河二路、黄河五路、中海风景区、文化广场提升改造;抓好新立河黄河二路至黄河五路,黄河八路至黄河十二路段亮化;北新开河水系亮化;黄河十二路太阳能路灯改造。
2011年,市城区城中村计划改造28个村居,拟拆迁面积241.1万平方米,腾空土地5399亩,确保全面完成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三年会战的收尾之战。全年完成农房建设3.3万户,改造危房3100户;完善租赁补贴制度。到2012年,对3962户低收入家庭发放租赁补贴584.8万元;建设廉租住房2470套、经济适用住房2750套、公共租赁住房4060套。
全面推广节能、利废、高孔洞率的新型墙材;深入开展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和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启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011-2012年,建立供热计量收费系统,全面实现计算机远程传输调控。
市城管执法局要加大对城区占道经营、店外制作、露天烧烤、市场冒尖等行为的整治力度;将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亮化设计、施工、验收统一纳入审批程序进行管理,对城区各沿街单位亮化安装集中控制系统;科学调整镇村布局,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对在205、220国道和各县区城通往滨州市区主干路两侧1000米范围内区域和500米范围内村居及建筑物实施路域综合开发治理。力争经过3年努力,率先搭建起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框架;加快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步伐,确保年内主体工程完工。
据悉,2011年6月—2012年5月为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5月—2012年8月为自查验收阶段。2012年8月一2013年3月为申报考核阶段。
不知道这个能不能帮上你。。实在找不找了。。。 连规划局的电话都没找到 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