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查自己的社保缴费记录怎么查询吗
1、登录微复信,切换至“我制”菜单栏,选择“钱包",点击进入
(1)怎么查社保卡缴纳记录查询扩展阅读
社会保障卡作用:
1.个人社会保障相关信息记录、电子凭证和信息查询等;
2.记录参保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码、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户籍所在地等基本信息;
3.查询本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缴纳情况;
4.可持卡到医院就医,进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结算,到药店买药;
5.办理医疗、失业、养老、工伤和生育等社保事务;
6.查询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累计总额等信息;
7.办理领取养老金等社保事务,进行求职、失业登记,申领失业保险金,申请参加职业培训等。
8.用于身份证明。
2. 怎么查社保卡的缴费明细
你可以登录当地社保局的网站输入自己的社保号码就可以查询缴费明细了
3. 怎么查询自己的社保缴纳记录
1、可以携带本人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去所在地社保局查询。
2、可以自主在网上查询,登录当地社会保障局官网,点击“个人社保信息查询”窗口,输入本人身份证和密码(密码是你的社保证编号或者身份证出生年月),即可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3、拔打全国社保统一查询咨询电话:12333。
【法律依据】
《社会保险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社保参保缴费信息查询一般建议如下方式:
1、持身份证到当地社保机构直接查询个人参保信息;
2、可以在上班时间拨打12333电话咨询查询;
3、通过当地查询网址进行查询,但是各地网址并不一致。
(一)登录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网站;
(二)输入您的身份证号码和社会保险编号即可在线查询。
360问答
在网上怎么查询个人的社保缴费记录?
fenianzhang LV10
2013-12-01
满意答案
cm100200
LV10
推荐于2019-09-01
查询社保缴费记录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社保中心查询
带上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和社保卡,到当地政务中心社保窗口进行查询,一般区级县级都设有相关的社保查询中心,到达窗口后,工作人员核对信息无误后可以查询。如果想打印缴费记录,可带好有效证件,到政务中心自动查询机上使用打印的功能。
②电话查询
可以电话咨询,拨打社保局电话12333进行查询,一般是根据提示音输入正确的身份证号码及社保号,查询核对无误后,可查询社保账户余额及缴费情况。
③通过社保官网
搜索当地社保局官网,一般各市都会有自己的官网,进入官网后可进入到个人账户,如果为首次进入用户,可先注册,设定密码后可查询。这里可查询的范围比较广泛,不止社保,但是主要找到社保相关的点进去查询即可。
④支付宝查询
首先打开支付宝,在菜单栏中找到“城市服务”点进去之后再找到“社保服务”这一选项,点进去之后可以找到社保查询,再点进去之后可查看“职工医疗保险”、“企业养老保险”“生育保险”“生育保险”等,想看哪个点进去就可以查询每月的个人缴费、单位缴费、总金额、缴费基数等。支付宝推出的这一服务,真的非常的便民了。不仅可以查询,还有其他辅助功能。类似的像社保卡挂失、补卡申请、补卡进度查询,都可以轻松完成。
总之,查询社保缴费记录方法非常多。每一种都非常便捷,很轻松就能查询到,政府的便民服务越来越好。值得指出的是,当月所缴纳的社保,要到下月才可查询得到。所以出现本月欠费也是正常情况,可下个月再次查询就会更新。
4. 如何查询个人社保缴费记录查询
在微信上查询个人复社保缴费记录制,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在手机桌面上找到微信的图标,并点击登录微信,然后,切换至“我”菜单栏,选择“钱包",点击进入,如下图所示。
5. 怎么网上社保缴费记录查询
社保缴费记录查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查询:
一、电话查询,可拨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咨询服务电话:12333
二、窗口查询,请携带本人有效证件及社保卡号至当地社保局办公大厅窗口查询。
三、终端查询。
1、参保市民可通过该终端进行社会保险查询、社保卡服务、个人权益打印、社会保险参保证明打印等多项功能的操作。
2、市社保中心服务有6台自助服务终端摆放在大厅一侧,工作人员会指导市民使用。登录该终端有两种方式,一是插入参保人员社保卡,二是刷参保人员居民身份证。
3、登录后主页为“潍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助服务终端”,终端显示器右侧分别为“业务查询”“业务办理”“政策咨询”“便民服务”四个页面。
4、该终端配置有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功能,一是具备连续A4纸张打印功能,并可以套印红色印章;二是支持软键盘输入,参保人员可以通过终端修改维护本人的基本信息;此外,该终端还与金融机构联网运行,灵活就业参保人员可在自助设备上选取缴费档次,实现个人自助缴费。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