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资社保 > 社保有过渡工资吗

社保有过渡工资吗

发布时间:2021-01-07 09:39:13

1. 企业职工有过渡养老金吗

有的,但来是并不是自每个职工可以享受。
过度养老金享受条件:
具有视同缴费权益并建立了视同缴费账户的下列参保人,享有过渡性养老金。
1.1998年6月30日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7月1日以后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
2.1998年7月1日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前具有按国家规定的视同缴费年限,2006年7月1日后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

过渡性养老金是统一制度后“中人”基本养老金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新制度(或“统帐结合”)之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人员来说,由于其在此之前的工作年限没有实行个人帐户,则退休时的个人帐户储存额中没能体现这段年限的劳动贡献情况,因而其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不能简单用基础养老金加个人帐户养老金计算,而应再加上没有个人帐户年限的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就解决了这一没有个人帐户年限的养老金问题。

2. 93年以前的工龄,影不影响社保退休金数额还是有过渡性养老金

76年至93年的工龄不影响退休金的数额,相反的是,93年以后缴纳社会保险的多少影响76年至93年的工龄计算的退休金。因为93年以后缴纳的养老保险,需计算出指数化平均值,平均值高于1,76年至93年的工龄计算退休金比较适合或比较高,平均值低于1,76年至93年的工龄计算出的退休金就比较低不合适了。平均值=每一年缴纳养老保险的工资基数除以当年本地的平均工资。如,08年缴纳养老保险工资基数20000元,当年平均工资25000元,平均值:20000/25000=0.8。
如果08年缴纳养老保险工资基数30000元,平均值:30000/25000=1.2。缴纳多你的平均值就高,你09年退休,就需将93年至08年每年的平均值相加除以16年=总的平均值,用这个总平均值乘以08年的省平均工资来计算你的总工龄即缴费年限退休金。所以我说,93年以后缴纳社会保险的多少影响76年至93年的工龄计算的退休金。
你退休金的计算公式:
(一)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达到退休条件时上年度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与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之和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年限(计算到月)每满1年发给1%。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统一按国务院国发[2005]38号规定的计发月数执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见附件)。
(三)建立个人账户前参加工作,2006年1月1日后退休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以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基数乘以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再乘以过渡系数1.4%。

3.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方法

一、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法

计算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1、计算每月缴费指数:取员工参加工作起至退休时的每月缴费工资,除以当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2、计算平均缴费指数:将员工自参加工作起至退休时缴费年限的每月缴费指数相加,除以其缴费年限的月数,得出平均缴费指数。

3、计算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将平均缴费指数乘以退休时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得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二、过渡性养老金享受比例

92年7月前的缴费年限不超过25年者,其享受比例为92年7月前的缴费年限×1.2%; 92年7月前的缴费年限超过25年者,其享受比例为30% (92年7月前的缴费年限-25)×1%。

三、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

过渡性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R×中人临界点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

其中:R为计发系数,其值在1%到1.4%之间,由各地测算后确定;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某中人退休时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

中人临界点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对统一制度之前实行办法一和办法三的地区而言,本人缴费年限为该地区实施统帐结合、建立个人帐户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对原实行办法二的地区而言,本人缴费年限为实施统一制度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

《社会保险法》中规定的基本养老金只包括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而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在实践中还存在所谓的“过渡性养老金”。

对此《社会保险法》并没有规定,但这并不是立法者的疏漏,而是因为过渡性养老金正如其名字一样并非基本养老金的常态,它只是特定历史背景条件下的产物,在未来终将停止发放。

因此,没有必要在新法中予以规定。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在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

在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在领取基础养老金(现称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还可以领取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支付,其支付水平由各省级政府按照待遇水平合理衔接、新老政策平稳过渡的原则经测算后确定,并报原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备案。实践中各省级政府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有相应的支付方案和计算方法,总体差别不大。

在我国相关的劳动者受到我国的法律保护,我国对相关的退休人员发放相关的退休金保护相关劳动者的生活来源。相关的劳动者在没有达到退休年龄的,缴纳15年以上社保的劳动者发放相关的退休金,保护其合法权益和社会福利。

(3)社保有过渡工资吗扩展阅读:

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

根据《决定》,这次改革实行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

“中人”是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是目前数量最大的群体。这个群体在改革前的没有实行个人缴费的工作年限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将来退休时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三类人员参加改革

《决定》确定三类人员参加改革。分别是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今天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作上述规定,与现行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和经费保障制度是相适应的。

"纳入改革范围的单位和人员,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从而根本改变了制度模式,从单位保障变为社会保障。"这位负责人说。

单位和个人按比例缴费

《决定》明确,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

个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即“300%封顶、60%托底”。

“这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是基本一致的,有利于实现制度之间的衔接。这是养老保障筹资机制的重大变革,从较为单一的由财政供款为主的渠道变为单位和个人缴费、财政承担养老保险基金的兜底责任的多渠道筹资,形成单位、个人、政府共担的新机制。”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

《决定》规定,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

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础养老金以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人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每缴费1年计发1个百分点,即缴费年限越长,待遇水平越高。个人账户养老金累计历年个人缴费的本息,除以规定的计发月数。

从国务院《决定》附件“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可以看出:同样年龄退休的,计发月数相同,所以缴费越多,待遇水平越高;而同样个人账户积累的,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少,即除数越小,因而待遇水平越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目前在职人员退休时多出一份“过渡性养老金”

4. 省社保过渡性养老金指的是什么

【摘要】过渡性养老金是“中人”基本养老金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中人”具体指的是哪一部分人呢?“老人”和“新人”又指哪些人?为什么“中人”退休后基本养老金要加上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如何计算?什么是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是统一制度后“中人”基本养老金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在基本养老金的计算中,计算“中人”临界点之前的养老金。它是为解决“中人”无个人帐户年限的养老金问题而设立的。因为在“统帐结合”之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人员,其在“统帐结合‘’之前的工作年限没有实行个人帐户,退休时的个人帐户全部储存额中就没有体现这段年限的劳动贡献情况,因此其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除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之外,还应加上没有个人帐户年限(即参加工作至”统帐结合“之间)的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如下:过渡性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Rד中人”临界点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其中:R为计发系数,其值在1%—1.4%之间,由各地测算后确定;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某“中人”退休时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中人”临界点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对统一制度之前实行“办法一”和“办法三”的地区而言,“本人缴费年限”为该地区实施“统帐结合”、建立个人帐户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对原实行“办法二”的地区而言,“本人缴费年限”为实施统一制度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5. 社保工资怎么计算方法

社保退休养复老金的制计算,简单的说,主要与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历年缴费水平高低(缴费工资平均指数)、个人账户储存额、退休年龄、退休时当地社平工资等因素有关。
个体工商户如果按60%进行缴费,那么缴费工资指数就是0.6(指数最高可以达到3.0),这是最低的指数;另外,如果男女两人都是按0.6指数缴费,缴费年限都是20年,男的60岁领取养老金,就比女的50岁领取养老金要高不少。
各省的养老金计发办法不完全一样。你可以网上搜搜当地养老金待遇的计发办法,大致测算一下。
希望采纳。

6. 社保工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计发月数。

7. 2O19底退休2O20年1月拿社保过度期工资,啥时能回复

退休的情况下拿工资过不去,你应该及时的到社保部门进行咨询。到社保部门的话,就会给你相应的答案。

8. 社保过渡养老金计算

影响养老金的因素主要有工作开始时间、工作年限、退休前的工资和个人账户余额。
新的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参保人员参加工作时间的不同,把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分作三个类型:
(1)1996年1月1日后参加工作的人员(称作“新人”),基本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职工退休时全省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二是个人帐户养老金,月标准为退休时个人帐户全部储存额除以
120。
(2)1995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称作“中人”),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各种补贴调节金四部分组成。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办法为:以本人退休前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乘以过渡性养老金计发比例(1.4%),再乘以1995年底以前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求得。
(3)1995年底以前退休的(称作“老人”),按原办法计发养老金不变。
根据社保局规定,一般来说,个人和单位缴纳的比例都是固定的,分别为8%和20%。
退休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与本人平均工资、本市月平均工资和本人缴费年限有关,而个人账户养老金则与个人缴费总额有关。按2011年社会平均工资4672元算,工作30年,若所有其他标准不变,退休时,其个人和公司共同缴纳的总费用为:5000×8%×12×30+5000×20%×12×30=504000元。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5000/4672×30)/30=1.07,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4672×1.07=4999.04元,基础养老金=(4672+4999.04)/2×30/100=1450.66元,个人账户养老金=144000/139=1035.97。算下来,每月可领基本养老金=1450.66+1035.97=2486.63元,可能略高于北京平均水平。
由于养老金缴费水平不同,算法也有地域性,工作性质、社会变化等也会造成差异。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阅读全文

与社保有过渡工资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