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每年调高社保缴费基数 知乎
中国目前养老金缺口高达13万亿,养老目前成为国家的一大难题,目前中国只有十几个城市每月养老金有结余,其他的都是在空账运转,拆东墙补西墙。
Ⅱ 社保缴费基数如何计算
用社保缴费基数计算社保,如下:
社会保险基数简称社保基数,是指职工在专一个社保年度的社属会保险缴费基数。它是按照职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资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额来进行确定。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是计算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社保费和职工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有上限和下限之分,具体数额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而定。
(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2)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3)职工工资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每年社保都会在固定的时间(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数,根据职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申报新的基数,需要准备工资表这些证明。
Ⅲ 社保缴费基数是怎么算出来的还是国家规定的
用社保缴费基数计算社保,如下:
社会保险基数简称社保基数,是指职工在内一个社保年度容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它是按照职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资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额来进行确定。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是计算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社保费和职工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有上限和下限之分,具体数额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而定。
(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2)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3)职工工资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每年社保都会在固定的时间(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数,根据职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申报新的基数,需要准备工资表这些证明。
Ⅳ 社保缴费基数怎么计算
用社保缴来费基数计算源社保,如下:
社会保险基数简称社保基数,是指职工在一个社保年度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它是按照职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资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额来进行确定。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是计算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社保费和职工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有上限和下限之分,具体数额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而定。
(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2)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3)职工工资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每年社保都会在固定的时间(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数,根据职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申报新的基数,需要准备工资表这些证明。
Ⅳ 社保缴费缴费基数不一样有多大的差别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保证劳动者在年老、失业、疾病、工伤等失去劳动能力的情况下,给予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社保缴费基数是职工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其中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就是以社保缴费的储存额为计发基数的。职工所领取的退休金水平的高低与缴费年限和缴费数额是直接挂钩,即缴费时间越长、缴费累计金额越多,退休时所领取的养老金水平也越高,差别主要在于个人帐户养老金部分,若职工每个月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基数低,必然影响记入职工个人账户的累计金额,同时也影响养老保险待遇。员工缴纳社保的年限需按不间断累计,最低为15年。(中断缴费的时间不计作缴费年限)。 首先,从社保缴费基数来看,企业每个月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为:企业以全部职工月工资总额为基数,按18%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个人以本人月工资收入为基数,按 8%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企业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中,有8%的扣除是用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同时,企业要为该职工上缴3%的社保养老保险费,这样,累计到个人账户里的养老金就是个人当月工资的11%,因此,按其比例计算,企业为职工所缴纳的基数越高(但不能超过上年度本地区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的300%),则退休时计入到该职工个人帐户的养老保险金累计额也将越多,举个例子来说明:假设有一个职工到60岁退休时开始领取养老金,他60岁前一年福州市社会平均工资为3000元,那么他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公式为:前一年的平均工资×20%+个人帐户累计额*1/120套公式算即为:3000×20%+59400×1/120=600+495=1095元。(注:①59400元是该退休人员60岁前所有缴纳的社保个人帐户累计额;②3000是前一年社会平均工资; )如果该退休职工社保没有缴满15年,那么他在退休后将享受不到每月的基本养老费,而是一次将个人账户累计额算息取走。其次,从社保的缴费年限来做比较。试举个例说明:假设一个职工每月按1000元基数缴纳社保,缴费年限共为30年,计算个人帐户养老金每月公式为:(月缴费基数×11%×12个月×总的缴费年限)÷120套公式计算为:(1000元×11%×12个月×30年)÷120=330元。如果该职工缴费年限为15年,则养老金每月为165元。两者相差一半,如果考虑其中的利息等因素,则差额更大。因此,缴费年限的长短会直接影响养老金高低。 最后,职工在退休领取养老金时,需达到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即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满15年及其以上者。凡符合上述条件的职工,经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办理退休手续,按月领取养老金。
Ⅵ 社保缴费基数是如何确定的
每年社保都会在固定的时间(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社保基数内,并发布最新的最低基数和最高基数。容一般而言,企业帮员工缴纳的都是最低基数的社保,当然也有些公司会根据上一年度岗位的平均工资作为基数为员工缴纳社保。
可以根据最新的发布时间,从当地的社保局查询最新的社保基数。此外,也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查询全国的社保基数。

每年7月,参保单位须到办理参保登记的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中心或区社会保险所(以下统称社保经办机构)申报下一结算年度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参保单位申报的缴费基数,须经参保职工本人签名或采用公示的方法确认。缴费单位不按规定申报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暂按其上一年月缴费基数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确定。
缴费基数是参保人员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计算依据。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后,社保经办机构为其建立一个终身不变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和医疗保险个人帐户。
职工缴费基数越高,其个人帐户储存额就越多,可支配使用的医疗费用就越多,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就越高。而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瞒报、漏报、少报缴费基数,将直接降低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待遇的享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