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ISO体系认证和社保关系
要企业简介和员工数,好像没有强制有社保这条规定!
❷ 什么企业可以纳入国家社保养老体系
不管事啊,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还是私人的企业都可以纳入国家社会养老保险的体系,给职工缴纳养老金
❸ 什么是纳入城镇企业社会保障体系
把包括农民工的全民纳入城镇基本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重要制度先后建立,实现了由单位和家庭保障向社会保障、由覆盖城镇职工向覆盖城乡居民、由单一保障向多层次保障的根本性转变。
❹ 哪位朋友解释下中国的社保体系是怎样的,公司缴一部分,个人缴一部分,但都有个百分比,那剩下的是什么
剩下的部分由国家承担。(可能年轻的时候用不到,但是真有个什么病的时候就能知道好处还是非常大的,国家医保能报销的部分对于普通人来说还算是一个比较宏观的数字了)
❺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构成是什么
一般由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安置等各项不同性质、作用和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成整个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由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实现。
目前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发展还很不平衡,农村地区明显滞后,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较窄。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迫切需要加强制度整合与衔接,加快实现管理服务一体化。
(5)企业社保体系扩展阅读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已在全国普遍建立,随着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人群的扩大和社保基金规模的增长,对服务高效、便捷和管理严密、精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以基层为重点加强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规范和优化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流程,推进标准化建设;
二是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建设项目齐全、全国联网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准确记录保障对象的缴费和权益,确保待遇支付;
三是大力推进标准统一、功能兼容的社会保障卡的应用,争取早日实现“人手一卡”和“一卡通”,方便参保者随时随地查询自己的权益记录,对全体参保群众做到“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
❻ 社会保险的体系包括哪些
对职工而言,社保即通常说的“五险一金”,具体五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即:住房公积金。
“五险”:按照职工工资,单位和个人的承担比例一般是:养老保险单位承担20%,个人承担8%;医疗保险单位承担10%,个人2%+3;失业保险单位承担1%,个人0.2%;生育保险0.8%单位承担;工伤保险0.4%也是由单位承担,职工个人不承担生育和工伤保险费用。
社会保险的交纳保证了员工的利益不受损害,而且有些相关的政策还是偏向着劳动者的!所以好。
❼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社会保险和医保。五险一金就是围绕这一核心为专中心的。五险”指的属是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这里要注意的是“五险”和“一金”都是法定的。
❽ 如何完善社保体系
[摘要]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不代表个人可以不交钱就享福,而是既需要社会扶助,个人责任也不能放弃,个人缴费的比例还要上升。“社会保障改革不是缩小贫富差距的良方,千万不要以为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后个人可以不交钱就享福,那你肯定会失望的”,在我国社会保障改革30年时,著名经济学家赵人伟如是预测。经过30年的摸着石头过河,我国在社会保障改革中已经形成了不少共识。社会保障制度转型之所以难,在于不仅需要对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利益做出新的重大调整,同时也需要对不同社会群体或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进行重大调整,大家的利益诉求不同,协调起来难度自然不小。社保改革是缩小贫富差距的良方社会保障改革过程中农民始终未能成为最大受益者,城乡差距反而在扩大,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农民没有从土地流转、升值中获益,土地流转的受益大部分被政府和开发商分流了;二是户籍制度给农民打上了根深蒂固的标签,“翻身”实在太难;三是逆向分配政策导致农民成为体制转捩的受害者,被城里人远远地甩在后面。此次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年限,允许农村土地流转,目的就是希望农民能从土地流转中受益,从原来的蛋糕中分一杯羹。中央还提出2020年前农村收入要翻一番,但农村恐怕还是赶不上城市的步子。到2006年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仅为18766万人、15732万人,在农村,这两项最重要的社保项目覆盖面还不到20%,欠账实在太多了。即便是这几年在农村推广的低保,城乡也有天壤之别。农民收入2020年翻一番,我算过了,每年需要增长6%。但依照经验,城镇居民的增长速度肯定高于6%,加上CPI上涨对农村消费水平的影响,社会保障改革再怎么推进,城乡差距还是难缩小。社保体系统筹城乡是城乡统一标准我们注意到,西方福利国家这几年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是变政府的单一福利为混合福利,即除了政府之外,雇主和雇员也应该对社会保障负责任,并且鼓励私营部门以职业年金与私人养老计划和医疗计划参与福利资源的配置。世界银行的官员也指出,当代福利国家的养老模式已经无法解决养老和发展的问题。因此他们建议建立一个由三根支柱支撑起来的养老保障体制:一个是公共管理的、以税收为基础的养老体制,成为强制性公共管理支柱;另一个是私人管理的、以完全积累制(设个人账户)为基础的养老体制,称为强制性私营支柱;还有一个是以个人自愿为基础的支柱,它可以作为补充,以满足较高水平的保障需求,称为自愿支柱。这种体制目前正在西方很多国家不同程度地试行,由于它带有混合的特点,所以常常被称为部分积累制。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为起点,我们的社会保障改革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尤其是在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西方发达国家曾经有过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吸取。短时间内看,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只能说是“城乡都有社保”,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城乡统一标准”,当然,从长远看,城乡统一标准是将来的福利型中国的方向,那要等到社保国家统筹的那一天才能实现。社会保障讲究的是公平,但实现公平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统一标准只能从低往高走,而不能从高往低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能建成什么样子,取决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而我国经济增速与扩大内需直接相关,而扩大内需的前提则是增加农民收入。完善社保体系全靠国家出钱现在在群众中还有一种想法,认为我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什么都由国家来包,自己只需要享受公共福利即可。我想,这种看法一定要矫正。我国社保体制实行的是统账结合,尽管当初争议很大,现在看来设立个人账户是对的。社保体系建设既需要社会扶助,个人责任也不能放弃。我们过去曾经有过“一大二公”的教训,事实证明了吃大锅饭是不能长久的。躺在国家的身上享福,就是躺在其他纳税人的身上——即便是西方国家的高福利也是建立在高税收的基础上。我的观点是,国家可以建立起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让普通老百姓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但社保制度除了体现出互助性外,还应体现出差别性,要承认差别的存在。我建议实行基本保险+补充保险,后者指的是个人掏钱搞的商业保险,这也是对个人价值观的认同。这个准则在国际上也是通行的。不是说社会保障改革深入了,个人就不用掏钱了,相反,今后社保体系的完善,个人缴费的比例还要上升。就像住房公积金一样,得激励个人的积极性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