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保统筹 五险一金区别
1、缴纳强制性不同
社会统筹是行政强制性的社会保障,属社会福利性质的保险,属于必须缴纳的险种。社会养老保险是金融企业的经营活动,投保人或单位出于自愿,且保险机构以盈利为目的,它和被保险人之间是等价交换关系。
2、对象和作用不同
社会统筹的对象是社会劳动者及其家属,是他们在生、老、病、残、伤和失业时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社会养老保险则以投保人人的生命和身体、财产为对象,区别生命的不同阶段,身体的不同部分和财产可能发生的不同事故进行投保,以期事件发生时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
3、特点不同
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社会统筹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互济,在基本养老金的计发上采用结构式的计发办法,强调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激励因素和劳动贡献差别。
(1)企业职工社保统筹扩展阅读:
统筹基金也就是不计入账户部分的缴费,需要进入统筹基金。统筹基金就是所有单位缴费都统一放到一个公共的基金部分,然后再从这个统一的统筹基金中支出基金给那些需要享受待遇的参保人员。
各个险种的统筹基金都是分别管理的,即各险种有各自的统筹基金。筹基金主要分为社会统筹基金和劳保统筹基金。
社会统筹保险是国家根据宪法规定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保),是政府通过立法强制执行的,不取决于个人意志,是一种非营利性质的社会福利事业。
社会保险主要以劳动者为保险对象,当劳动者因患病就医而支出医疗费用时,由社会保险部门给予基本补偿。
社会统筹保险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建立在劳动关系上,只要劳动者履行了为社会劳动的义务,那么就可以享受社会统筹保险待遇,有时为了便于用经济手段进行管理,还要缴少量的保险费。
社会统筹保险从保障基本生活来确定,既要考虑劳动者的基本需要,又要结合国家财政承受能力,还要随着社会福利保障水平的发展而提高。
统筹基金就是按照一定比例,比如多数地区是个人缴纳8%,单位缴纳20%,这些资金合在一起形成统筹基金,用于支付养老金,有的地区资金不足,地方财政还会补充一些加入统筹基金。
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总额是不等的,统筹基金是用于支付已经退休的人员,个人账户总额是在职人员的,所以才会出现上面所说的有些地方资金不足。
2. 社保缴费为什么要被统筹
最近,一些网民建议一些城市提高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社会保障缴款根据平均社会工资增加。这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压力吗?如何确定支付基数?它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和员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保险法规定,雇主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基础是其员工的工资总额。雇员的工资是基于他自己的工资。实际上,他的工资一般指去年的平均月薪。但是,如果我的平均月薪低于当地平均月薪的60%,我应该支付当地平均月薪的60%。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支付,超出部分不计入工资或养老金基数。
为什么低工资的工人要按高于自己工资的基数支付,而高工资的工人要按低于自己工资的基数支付?据报道,这主要是由于全面考虑了被保险人退休后的福利。社会保险本身具有调节收入差距和促进公平的功能,因此养老金待遇不应相差太大。规定缴费下限和上限后,如果参保人达到退休年龄后,缴费工资长期低于员工平均工资,其养老金水平仍相对较低,但其个人实际替代率(退休时养老金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之比)将高于整个系统的目标替代率。如果缴费工资长期高于平均工资,养老金的绝对水平将会更高,但实际替代率将低于目标替代率。自去年以来,中国不断降低社会保障率,使企业能够轻装出行。一些专家认为,今后,薪酬所参考的平均工资应更好地反映所有就业人员的实际收入,并使其更接近实际支付能力。
3. 单位社保统筹能用么
公司抄交的钱进入社保统筹帐户袭
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两部分
个人帐户体现的就是你自己交的钱,基础养老金就是由社保统筹帐户支付,主要部分在基础养老金
想了解更多的保险知识,可以进入 >> “多保鱼讲保险”进行免费咨询!
4. 社保中的社会统筹是什么什么是缴费基数
缴费金额=缴费基数*缴费比例。
缴费是以职工上年的实发工资为当年的缴费基数的。如专果上年的实发属工资低于当地的社平60%,就按60%为基数,如果高于300%,就按300%为基数。
社会统筹就是现在企业和职工缴费中,划出一大部分给现在的退休职工开退休费,等现在参保人员退休后,再由以后参保的人员缴费中划出一大部分给这些人开退休费。
规定的缴费比例大约是:
养老:单位20%,个人8%。
失业:单位2%,个人1%。
医疗:单位6-4%,个人2-4%。
工伤:单位1%,个人0%。
生育:单位1%,个人0%。
各地可能略有变动。
5. “社保”和“统筹”有什么联系
社保基金由社会保障基金和社会保险基金组成。 社保基金
“社保基金”是一个被简化了的统称,共有五种概念。 ·一是“社会保险基金”; ·二是“社会统筹基金”; ·三是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个人账户上的基金,被称为“个人账户基金”; ·四是包括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也称“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在内的企业补充保障基金; ·五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统筹基金
是对于不记入帐户部分的缴费,需要进入统筹基金。统筹基金就是所有单位缴费都统一放到一个公共的基金部分,然后在从这个统一的统筹基金中支出基金给那些需要享受待遇的参保人员。 各险种的统筹基金都是分别管理的,即各险种有各自的统筹基金。
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
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是这次改革所明确的一个重要原则。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的建立与使用有四个方面的具体规定:一是建立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个人缴费全部划入个人帐户;单位缴费按30%左右划入个人帐户,其余部分建立统筹基金。个人帐户的本金和利息归个人所有,可以结转使用和继承。二是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要明确各自的支付范围,分开管理。个人帐户主要用于小病或门诊费用,统筹基金主要用于大病或住院费用。目的是明确各自的责任,避免统筹基金透支个人帐户,也便于管理。三是制定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从个人帐户中支付或由个人自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主要从统筹基金中支付,个人也要负担一定比例。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补充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统筹基金的具体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以及在起付标准以上和最高支付限额以下医疗费用的个人负担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四是少数缴费比例较低、划一部分资金进入个人帐户有困难的地区,可以暂不划人,先用于建立统筹基金。
社会统筹基金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分为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两部分,按照各自的支付范围,分别核算,不能互相挤占。? 1、 统筹基金 ? (1) 资金来源: ①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划入统筹基金的部分; ②退休人员过渡性 基本医疗保险金划入统筹基金的部分; ③统筹基金的利息收入; ④按规定收取的滞纳金; ⑤ 政府资助; ⑥其他合法收入。 (2) 支付范围 ? 起付标准以上、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内所对应的住院和门诊特定项目基本医疗费用中,按比例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部分。 2、个人帐户 ? (1)资金来源: ①职工个人缴费的全部; ②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划入该职工个人帐户的部分; ③退休人员过渡性基本医疗保险金划入个人帐户的部分; ④个人帐户利息等合法收入。 ? (2)支付范围: ①门诊普通疾病的医疗费用; ②起付标准以下的住院和门诊特定项目基本医疗费用; ③起付标准以上、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内所对应的住院门诊特定项目基本医疗费用中,按比例由个人支付的部分。 ? (3)个人帐户的本金和利息归职工所有,可以结转和依法继承,只能用于医疗支出,不能提取现金或挪作他用。? 3、用人单位缴费的分配 ? 用人单位缴费用于建立统筹基金和划入个人帐户。用人单位缴费划入个人帐户时,先按每人每年100元基础金划入,然后,在职职工以其本人当月缴费工资,退休人员以上年度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以下比例划入个人帐户:35周岁以下为1%;满35周岁至45周岁以下为2%;满45周岁至退休前为2.8%;退休人员为5.1% 。 4、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确定 ? (1)起付标准:以上年度市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以每次住院计。在职职工:一级医院为4 %;二级医院为6%;三级医院为10%。退休人员为在职职工的70%。 ? (2)设置起付标准,主要是避免小病滥住院、门诊费用挤占统筹基金,以及确保统筹基金有足够的“保大病”支付能力。起付标准定得过低起不了作用(或作用不大);过高,又会 使职工大病时负担过重或住不起院。为了有利于发挥起付标准的“门槛”作用和便于操作,全国各地基本上都按国务院的规定即当地职工平均工资10%来确定起付标准,而且是按每次 住院计算。《方案》同样采用了这种做法,按医院级别不同设置了不同的起村标准。综合平均为上年度市职工平均工资的7.8%,比国家规定的10%稍低。这样可适当减轻职工的负担, 又使大额医疗费用的患者易于承受。尤其是退休人员起付标准更低(比在职职工的标准降低了30%),受益更多。 5、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的确定 ? (1)最高支付限额:按年度累计,为上年度市职工平均工资的4倍。 (2)据测算,以2000年度本市职工平均工资18972元的4倍(75888元)作为2001年度的最高 支付限额,其所对应的总医疗费用达87271元(包括在职职工住三级医院的个人自付部分),发生人数仅占住院病人数的?0.38%?。如按调查所得的年住院率,在职职工为?5.4%? 、退休人 员为15.2%推算,覆盖职工150万人时,超“封顶”病人只有515人。由此可见,本《方案》 设置的最高支付限额,既可使绝大多数病人(99.6%)都在“封顶”之内,能够获得统筹基 金给付,又可避免极少数人过多使用统筹基金,影响绝大多数职工医疗费用的给付。
劳保统筹基金
我国从1951年开始,建筑工程劳动保险基金一直是在工程造价的间接费中构成,由国家按施工企业劳保基金的实际支出确定计取费率,施工企业按规定的费率向建设单位自行收取、自行管理。国家在一定时期,根据施工企业劳保基金负担的变化,调整劳保基金在工程造价中的含量。 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的各类建筑施工企业并存,企业之间负担不一,使劳保基金在工程造价中企业自行计取的标准难以确定,加上激烈而不规范的市场竞争,使劳保基金大量流失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自治区人民政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工程劳保基金管理的弊端,将工程费用定额中由施工企业通过工程间接费计取的劳保基金单独列项,统一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统一标准向建设单位收取,统一拨付给企业,为全社会劳保统筹提供可靠的资金来源。建筑工程劳保基金实行统一管理,是劳保基金管理办法的重大改革,因此,统一管理后的劳保基金仍是工程造价的组成部分
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据报道,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13个省县市自治区名义上实行养老保险省级统筹,10个左右的省区以地市级统筹为主,其余的省区仍然以县级统筹为主。可见,中国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很低,养老保险被分割为2000多个统筹区。 所谓统筹,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统一筹划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和使用。每个统筹区各自负责本区域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结余主要归本统筹区支配和使用,缺口一般都需要本级政府和本级财政填补。 如果参保人员要在不同统筹区之间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就有可能影响到这两个统筹区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和使用,因此,大多数统筹区都不支持养老保险关系的“无障碍”转移,而是要附加一些条件,减少可能的损失,例如,要求参保人员在转入地累积缴纳5~10年保费,才能在退休之后享受转入地的养老待遇。 对于流动比较频繁的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来说,这样的条件很难满足,因此,很多人宁可退保。这些人现在都还比较年轻,随着他们年龄增长,因为养老保险关系不能顺利转移而造成的保障不足就会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在经济较为发达、劳动力流动较为频繁的发达地区,除三个直辖市和福建省实行省级统筹之外,其余都以县级统筹为主。这种状况使得问题变得更为普遍和重要。 如何实现养老保险关系在不同统筹区之间的顺利转移?很多地区采取措施减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中的障碍。还有专家建议,在不改变统筹层次的前提下,通过改进保费征缴和待遇发放的方式,使养老保险关系能够顺利转移。但这些方法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6. 企业职工的缴纳的社保统筹费用会计分录如何做
企业职工的缴纳的社保统筹费用会计应当按照管理费用和社保缴纳的费用做会计分录。专
一、社会保属险是国家强制性要求购买的一种保险,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目的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享受保险待遇。我国《劳动法》《社会保险法》都明文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明显具有国家强制性的特点,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拒绝承担该项法定义务。
二、社保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