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人有多少人有社保了呀
具體數目不知道,但我可以告訴你,黨員,公務員,都肯定有。這樣有約一億。學生也有的,這樣又是一兩個億。再加上國企員工又有幾千萬。所以估計不少於五六億。
❷ 中國人為什麼不信社保
中國人對社保缺乏信任,恰恰說明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基本的社專會保障體系,屬不可能完全靠市場來提供。世界上沒有一個市場經濟能作到這一點,必須仰仗政治過程。退保如潮,並非說明老百姓不需要這樣的福利體系。
在歷史上,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都面臨著建立社會保障體制的強大社會訴求。社保之類的制度,是老百姓多少年奮斗爭取來的。問題在於,當老百姓把自己含辛茹苦地掙來的錢交給一個制度時,他們必須對這個制度有信任。建立這種信任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們對這一制度有說話權、參與權,讓他們感到自己對這個制度是有控制能力的。美國的「嬰兒潮」一代放心地繳社安稅,如今放心地退休,就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在多大程度上操控著制度。
孔子說「民無信不立」。但在中國傳統中,這樣的「信」,往往落實於個人德操。社安、社保,需要老百姓投資幾十年後才見回報。這樣長的時段,超出了任何政府的任期,甚至往往超出執政者的生命。僅僅靠個人德操是不行的。僅僅政府說話算數也是不夠的。取信於民,唯有建立可信賴的制度。
❸ 社保卡每個中國人都有嗎
只要參保的,基本都有。
❹ 中國人在外國工作要交社保嗎
只要是中國公民和擁有中國身份證的,無論你身在何處,都可以交社保及養老保險,這是公民基本權利及義務。
❺ 有外國籍.的中國人可買社保嗎
外籍人士 不能 購買 基本社會保險的,只能買商業保險。
❻ 中國人投保社保與商業保險的比例
如果是繳費比例那麼中國是全球第一高的,交最高的錢得最低的保障。(網路搜索社保繳費 世界第一)
下面是社保全國省市參保比例。至於商業保險無法統計,因為關於客戶隱私和其他各種因素。但各省市保險同業行會會發布市場佔有率 比如中國平安上海目前已經達到60%
1,廣東:99.5%
2,上海:85.5%
3,天津:65.6%
以下各省社保參保率均未達到60%
以下各省社保參保率50%--59%
4,海南:56.6%
5,江蘇:56%
6,遼寧:54.9%
7,河北:54.6%
8,浙江:50.1%
以下各省社保參保率40%--49%
9,河南:44.4%
10,山東:43.6%
10,重慶:43.6%
12,福建:43%
13,北京:41.3%
14,雲南:40.7%
以下各省社保參保率30%--39%
15,新疆:38.6%
16,黑龍江:38%
17,山西:34.4%
18,廣西:33.8%
19,四川:33.7%
20,陝西:33.5%
21,湖南:33.4%
22,吉林:33%
23,江西:32.8%
24,內蒙古:31.5%
25,湖北:31%
以下各省社保參保率20%--29%
26,安徽:27.2%
27,寧夏:26.8%
28,甘肅:26.6%
29,青海:25.2%
30,貴州:23.4%
以下省份社保參保率0--9%
31,西藏:6%
❼ 繳費基數太高了,中國人為什麼不信社保
社保一般是單位和個人按照比例繳納。繳存基數可以到社保局查詢。
社保基數查詢內:
每年社保都會在固定的容時間(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社保基數,並發布最新的最低基數和最高基數;
一般而言,企業幫員工繳納的都是最低基數的社保,當然也有些公司會根據上一年度崗位的平均工資作為基數為員工繳納社保;
可以根據最新的發布時間,從當地的社保局查詢最新的社保基數.
❽ 中國人為什麼不信社保
誰說不信社保·只能說部分人不信某些社保
社保5險養老,醫保,失業,工內傷,生育都有各自的用處容··只不過有一些學歷低的人和一些農村人或小城市的人不懂社保到底是幹啥的··總想多拿錢不扣錢不願意單位給其上社保··這類人有很多人有醫保都不知道如用用·違規使用醫保沒報銷還賴醫保不好··屬於無知型
未來養老可能要延遲退休·一部分可能感覺虧不想上養老保險··但大家的計算方式也都不一樣··也有願意交的
在一線大城市·尤其北京上海本地人·上社保率很高··沒單位的百姓都主動去人才或街道個人繳費上社保養老醫保··知道這是自己未來的保障
看看報紙電視那些得大病醫院沒錢看病的幾乎全沒辦理醫保
再有一些地方不願意辦可能當地社保待遇低··社保繳費高待遇高繳費低待遇低··一些地方經濟不好繳費低·而且如很多本地人再不主動交社保單位違規不上社保就導致當地社保都沒錢·那待遇自然就低··而在北京上海這類繳納社保費用高繳費人群多的地方社保待遇就高
❾ 薛涌:中國人為什麼不信社保
數日前,《財新網》有這么一條報道:「皆利士多層線路版(中山)有限公司工人因不滿社保和公積金繳費過高,於當天停工一天。」據稱事件起因是該廠履行《社會保險法》讓員工足額參加社保和繳納住房公積金。這使企業繳費和員工負擔都相應增加,引發員工不滿。一員工稱他每月到手收入從3500元上下變成了2800元。「拿到工資條都哭了。」
關於社保的新聞這幾年一直不絕於耳。根據官方數據,2013年就有3800萬人棄繳社保,加大了空賬壓力。提高退休年齡的爭議,也是由未來社保入不敷出的問題所引發的。
我不敢對社保妄加評論。我1994年就離開中國,那時每月拿工資沒聽說扣除社保、公積金的事。近些年雖然一直關心中國的發展,而且也有不少親友傳述經驗,對社保還是自認「看不懂」。不過,我在美國也已經工作十年,繳的是「社會安全稅」,簡稱「社安」吧。
中國的社保,美國的社安,大致屬於同一類福利制度。但是,兩國老百姓對待這種制度的態度非常不同。這是有意思的地方,比較一下,也許有助於這方面的公共討論。
在我的印象中,中國人不信社保。這一點,和親友交談時就能感覺到。比如,關系很近的人,大家互問收入,我們總是痛痛快快地把年薪說出來,這就是稅前的毛收入。國內的朋友,往往支支吾吾,最後告訴你的還是每月的工資單。再追問,才說扣掉了社保、公積金等等,然後補充一句:「那都不能算數,你是不能動的。」我很奇怪:「我沒說我們這里的社安稅能動呀。你繳了,退休後會從中受益。怎麼叫不算數呢?」
美國人信社安,也喜歡社安,談收入會把社安算進來。這似乎和大家的印象不太一樣。為什麼?美國的保守主義者,一直不竭餘力地對社安進行妖魔化,因為那是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干預。美國目前面臨著「嬰兒潮」一代退休所引發的社安危機,更使保守派抓住了機會。
大家知道,美國在二戰結束後,士兵回家要麼結婚,要麼與妻子團聚,從1946到1964年,創造了一個將近二十年的生育高峰。所以,目前50到68歲的人成為美國最大的人口集團。這代人的前鋒到六十年代成年,目前剛剛開始退休。也就是說,從六十年代到本世紀初,這個龐大的人口群體是美國經濟的主導力量。相對於他們而言,老一代和下一代的被扶養人口規模都比較小。此時美國享受著「人口紅利」。但是,這代人退休後,局面大變。拿退休金、需要更多醫療費用的老人多了,幹活兒的年輕人少了。從社安基金里提款的人多了,往這一基金里繳稅的人少了。許多經濟學家預測,按現在的財政收支狀況,社安長期入不敷出,破產是遲早的事。在這方面,美國和中國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只是中國的老齡化來得更迅猛,用於維護這種老齡社會的社保等制度機制還遠不如人家完善而已。其實,類似「提高退休年齡」的討論在美國早就開始。只不過美國因有反對年齡歧視的法律,不好說退休年齡,而是說領取社安支票的年齡而已。
2013年,美國支付的社安總費用佔了聯邦政府開支的37%。以「小政府」為號召、一天到晚要消減政府開支的共和黨,當然不會對社安有什麼好感。一些保守派思想家,稱社安危機是美國這個超級大國的「阿喀琉斯之腳」,社安非改革不可。但是,共和黨在這方面的動作,從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哪怕是在共和黨控制了白宮和國會時,也不敢在社安上動手。為什麼?盡管共和黨對社安極盡妖魔化之能事,他們必須面對這樣的現實:老百姓喜歡!即使那些嘴上說不喜歡的共和黨選民,你要敢動他的社安,他會跟你拚命。
1996年,以金里奇領導的「保守主義革命」讓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奪回國會的控制權,並打出「與美國人民的契約」的旗幟,要大砍福利和赤字。1998年初,柯林頓的性丑聞曝出,內外交困。他此時對被政敵所控制的國會兩院發表《國情咨文》演說,力圖通過大談自己的政績而轉移視線。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他稱自己已經把聯邦赤字轉為盈餘。剩下的錢干什麼?「讓我們拯救社安!」話音未落,全場掌聲雷動。共和黨議員們也不得不起來迎合。後來柯林頓因性丑聞遭彈劾,不僅倖存下來,而且以高支持率結束任期。可見人心所向。
2000年布希競選總統,針鋒相對地提出:政府的財政盈餘,說明政府收稅過多。他對選民大呼:「那是你的錢!」要求政府把錢還給老百姓。這就是減稅。對於社安,他提出將一部分社安稅變成個人可支配的賬戶,自由到股市投資。布希當選後,一邊減稅一邊打仗,造成了巨大的財政赤字。但他沒敢動社安一根毫毛。等到2007年華爾街股市坍塌,所謂讓個人把自己的一部分社安稅拿到股市投資的「創意」,就更成了笑談。論者指出,政府的稅入會隨著經濟的起伏而有升降,同時政府開支也有不時之需,比如戰爭。收支完全嚴絲合縫的平衡是不可能的。拿高增長時期的稅收水平和太平無事時期的政府開支來預測未來,本身就過於天真。由此而來的減稅,成了社安危機的重要根源。
奧巴馬時代,保守派就話重提,頻頻要製造政府關門,口口聲聲砍這個,消那個。CNN的著名主持人Fareed Zakaria早就看出玄機,直言不諱地說:「你把社安、醫保等等都交給共和黨,讓他們砍,看他們敢不敢?」這其實也是民主黨對共和黨要挾的一種反要挾。果然,共和黨根本不敢「太歲爺頭上動土」。
社安破產、社安改革等等,在美國至少已經討論了二十年,一直占據著公共議題的核心。但是,真正的改革措施,幾乎是零。有人拿這個作為例子,指出美國的制度是多麼能扯皮、多麼沒有效率。在我看來,此事恰恰顯示了美國的兩點優勢:
第一,「嬰兒潮」一代退休才剛剛開始。預計中社安的財政危機,則大概要等到2033年前後才爆發(即所謂過去積累的社安賬戶上沒錢了)。而許多分析指出,即使到那時社安也不可能破產,過去的錢用光了仍有源源不斷的社安稅入。美國在未來75年中只要經濟年均增長達到0.9%,就可以維持社安的開支。況且,美國目前正處於稅率最低的時代。增稅並不會帶來「世界末日」。也就是說,美國人在潛在的危機開始前半個世紀左右,就開始討論怎麼解救的問題。這充分體現了其制度的成熟性。
第二,社安改不了,恰恰是老百姓對社安的信心之所在。社安改不了的理由有二:一,「嬰兒潮」這代選民人多勢眾,社安是他們的根本利益所在,沒幾個政治家敢碰。碰就等於政治自殺,也用不著選民們操心了。二,社安稅,用布希的話說,「那是你的錢」,即納稅人的私有財產。你現在到政府網站,填寫一下自己的年齡、退休年齡、年薪,自動運算器就告訴你退休時每月從政府拿多少錢的支票。你如果把自己社會安全號等真實信息輸入,就可以直接進入自己的賬戶,精確地看清楚政府要支付你多少錢。政府要改變你享受的這些權利,等於沒收你的部分私有財產。這在美國,會面臨著巨大的法律障礙。所以,美國人對社安擔心,但總體來說還是有信心的。
回顧一下歷史,我們可以說,如今已經沒有一個像樣的市場經濟,能夠離開社安這樣的制度框架長期穩定地運行。社安的成立,如果以美國為案例的話,就是來源於1935年的《社會安全法案》,滿足的是選民自下而上的訴求。社安一旦成立,就具有強制性,原則上每個有收入的人都必須繳,如同納稅一樣。只不過這筆錢的使用有嚴格的限制而已。可見,社安的成長是一個政治過程,老百姓通過選票對這樣的政治過程有著控制。
經濟學家們如果不理解市場經濟所依賴的這種政治框架,就往往對社安深惡痛絕,在中國被奉為自由市場的教祖的弗里德曼,就稱社安是「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他在《資本主義與自由》中稱:「美國公民被法律強制拿出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來購買由政府管理的退休契約,等於被剝奪了相應部分的個人自由。」按照這樣的理論,強制性的汽車保險,也是對個人自由的剝奪。然而,這些經濟學家不管是拿了諾獎也好,給總統當了高參也好,想「按經濟規律」改革社安也不可能。在選民手中控制的政治過程,不僅帶來了社安的穩定性,也給整個市場的運行提供了穩定的框架。市場經濟離開了這樣的政治過程,就喪失了重要的「維穩」功能。
中國的改革,是從打破大鍋飯開始,並且不停地向西方借鑒市場經濟的理論。而八十年代正好趕上里根-撒切爾的保守主義革命。保守主義者對政府對市場的介入大肆妖魔化。社安等等被描述成來自政府的剝奪。所以,西方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制度和經驗,很難入市場派經濟學家的法眼。勞動者的權利由什麼樣的制度框架來保護?這樣的問題長期被忽視。
在理論上缺乏討論,社保的建設就幾乎完全交給官僚階層操辦。於是,社保完全不像是滿足自下而上的訴求的制度安排,更像是自上而下的管理和控制手段。這種管理和控制,還帶有戶籍制度、城鄉隔離等舊時代的烙印。比如,美國的社安是聯邦福利。你不管在哪裡工作,也不管退休後搬到何處,到時候都照樣領取社安支票。美國和二十幾個國家還簽署了國際協議,保證你退休後出國居住也照樣能按照當地水平領取社安福利。而在中國,享受社保有著嚴重的地域限制。對社保最無信心的,恐怕就是那些進城打工的流動人口。眾所周知,人才流動乃經濟活力之表徵。最近三十多年的「中國崛起」,就是建立在這些流動人口的血汗之上。然而,我們的制度,則要千萬百計懲罰這些人。
中國人對社保缺乏信任,恰恰說明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基本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可能完全靠市場來提供。世界上沒有一個市場經濟能作到這一點,必須仰仗政治過程。退保如潮,並非說明老百姓不需要這樣的福利體系。
在歷史上,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都面臨著建立社會保障體制的強大社會訴求。社保之類的制度,是老百姓多少年奮斗爭取來的。問題在於,當老百姓把自己含辛茹苦地掙來的錢交給一個制度時,他們必須對這個制度有信任。建立這種信任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們對這一制度有說話權、參與權,讓他們感到自己對這個制度是有控制能力的。美國的「嬰兒潮」一代放心地繳社安稅,如今放心地退休,就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在多大程度上操控著制度。
孔子說「民無信不立」。但在中國傳統中,這樣的「信」,往往落實於個人德操。社安、社保,需要老百姓投資幾十年後才見回報。這樣長的時段,超出了任何政府的任期,甚至往往超出執政者的生命。僅僅靠個人德操是不行的。僅僅政府說話算數也是不夠的。取信於民,唯有建立可信賴的制度。
❿ 如果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縮短到四十年,那還會有人交社保嗎
如果這種事情發生,而且退休年齡不變,肯定是沒人交社保了。因為交的錢很大程度上是拿不回來了,也就是太多人不能為自己的付出而受益了。費力不討好的事,沒有人願意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