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由人社保與社保的區別
如果單位替員工參保是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參保。這樣是單位違規,沒有按照國家的規定依法經營,損害了國家和個人的利益。作為單位員工應該督促單位依法經營,完善保障制度。
個人交社保和單位交社保的區別
(1)繳費險種不同
以個人身份繳納的社會保險只有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兩種。按照規定,靈活就業的人員,以個人名義自願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不納入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的參加人群范圍。
而且,單位為職工繳納社保是帶有強制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72條規定: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2)繳費比例不同
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是由個人和企業分別繳納的,一般企業佔大頭(全國各地繳費比例有所不同),如北京市2016年的社保繳費比例為:
1. 養老保險費:單位繳納19% ,個人繳納8%
2. 失業保險費:單位繳納0.8% ,個人繳納0.2%
3. 醫療保險費:單位繳納10% ,個人繳納2%
(3)繳納的險種不同
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是不需要個人繳納的,全部由企業繳納。
而以自由人社保身份繳納社會保險費則需要全部由個人負擔了。
(4)繳納的險種不同
如果全部是自由人社保,預計交繳基數的30%。
如果單位給交社保,預計個人繳納為基數的11.5%。
㈡ 我是自由職業者,我想交社保,請問我在哪交
現在,有企業的必須在企業正常繳納社保,個人繳納社保可以有三個渠道。
1.找一個單位進行社保掛靠
即找一個公司,自己不上班,然後找公司給個人代繳社保,所有的繳費自己承擔。
這個現在也不好找,還是上述原因,由於社保改革,自己不上班,但是掛靠單位,相當於無形中公司的員工數量會變多,很多資源,政策不好享受。
估計除了關系很好的公司會代辦,其餘公司不願意接納。
2.找社保代繳機構代繳社保
現在有很多做得比較好的社保代繳機構,可以代繳五險一金,不過相應的也會收取一定服務費
和上面比,多一點費用,但是不用落人情,還有社保轉移等等附加費服務可以選擇。
3.以靈活就業身份繳納社保
無需按照固定的標准去進行繳納。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和具體狀況,自由選擇社保的繳費級別。
只能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但是只有本地戶籍可以辦理。
選擇建議:
經濟條件一般;可以選擇最後一種繳費方式,經濟壓力小,退休以後也有得保障。
如果經濟條件較好,盡量選擇能夠繳納五險一金的繳費方式,保障更全面。
重點來了,那麼怎麼選擇專業的社保代繳公司呢?
1、首先要確認公司營業執照中是否有代辦社保的資質。《營業執照》、《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三證齊全。這些公司的營業資質都能在政府網站上查詢到,也可以直接要求對方工作人員出示這些證明。
2、其次考慮的是服務。行業內很多代理機構採用二次分包模式來代理社保,也就是說他不會直接為你辦理,而是充當一個中介的角色進行再次派遣賺取差價。如果是買賣實物還好,但是社保代繳更多的是服務性質,中間轉手一定會影響服務質量和進度的落地。因此一定要多加註意,是不是以分包的模式進行。
3、第三社保代繳費用。既然要代繳社保,那就要考慮服務費的問題。對於過高或者過低的服務費都要保持警惕,很容易是商家設置的陷阱和虛假宣傳。一定要看清社保代繳中介是不是明碼實價,有沒有隱形費用等等,這就需要在選擇的時候不要著急,想清楚再做決定。
拓展資料:
「五險」指的是五種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其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這三種險是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的保費,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完全是由企業承擔的。個人不需要繳納。這里要注意的是「五險」是法定的。
五險一金-網路
㈢ 自由職業者怎麼交社保
自由職業者可以通過第三方機構代繳五險,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職工醫保和養老保險或者以普通居民身份繳納居民醫療保險(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和居民養老保險。
1、通過第三方機構,像普通上班族一樣繳納五險: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如果掛靠在朋友公司名下,會有一定的法律風險。另外,在尋找第三方代繳公司讓他們幫忙繳費時,也要注意後期自己去社保官網登陸賬號查詢確認,從而保證繳費成功。
2、如果是在戶籍所在地,那就到當地社保局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去申請繳納職工醫保和養老保險。要特別說明的是,以這種方式來繳納職工醫保和養老保險,並不會影響退休後的待遇,退休後的待遇和正常的企業員工一樣。
不過,自由職業者交職工醫保和養老保險是完全自己掏錢,職工交社保則是公司幫忙出一部分錢。
3、跟普通居民一樣,去自己戶口所在地的社保局,繳納居民醫療保險(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和居民養老保險。
(3)自由勞動者你買社保嗎擴展閱讀:
1、居民養老保險:居民養老保險」只有個人賬戶,每年最低繳納100塊,最高繳納2000塊。職工養老保險:職工養老保險包括「個人賬戶+統籌賬戶」,如果我們是企業職工,公司會幫我們交大頭的部分。但如果是自由職業者交養老保險,就需要自己承擔「個人+單位」所有繳費了。
2、商業醫療無法代替醫保:醫保具有可帶病投保、保證連續續保、繳滿一定年限就終身享受福利等優勢,這些都是商業醫療險無法做到的。
㈣ 自由職業者是買社保好,還是買商業保險好
買保險是需要要結合投保人自身以及家庭等情況綜合考慮。
社會養老保險是一種政府行為,注重保障社會大多數成員的利益,因此其繳費較低,保障水平也較低,只能滿足人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優勢:
最短繳費15年,退休後每月都會有最基本的生活費,而且會隨社會平均工資的增加而增加,領取直至身故。
劣勢:
若不到退休年齡就身故,只能領取個人賬戶中的余額(很少的一部分);只能退休後才能領取且有最高限額。
商業養老保險是一種市場行為,其繳費較高,相應的保障也高,並且用戶可以靈活選擇保障程度。
優勢:
客戶可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和對退休後的需求進行選擇;品種與領取方式多樣,可按月、按年領,也可一次性支取養老金;對開始領取年齡可約定選擇;大部分產品,不管壽命多短,本金都能返還。
劣勢:
繳費相對較高,年齡越大繳費越高;一部分產品,規定領取到的年齡有最高限額。
社保是活的越長得的實惠越多,因為它管你到老到死,有家族長壽史的人享受社保最合適了!社保養老是活的短的為活的長的奉獻了,社保醫療是健康的為有病的奉獻了.
商業保險是有個精算的費率的,這樣一來,你和保險公司都不虧,如果被保險人去世得早,養老金領的不夠,餘下的錢可以由受益人領走,肥水不留外人田,但繳費通常比社保高。
㈤ 自由人社保是什麼
自由職業者社保是由個人全部承擔社保繳費比例及金額。單位社保是由個內人、單容位共同承擔社保繳費比例及金額。社會保險主要是通過籌集社會保險基金,並在一定范圍內對社會保險基金實行統籌調劑至勞動者遭遇勞動風險時給予必要的幫助,社會保險對勞動者提供的是基本生活保障。
只要勞動者符合享受社會保險的條件,即或者與用人單位建立了勞動關系,或者已按規定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即可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中的核心內容。
各地的社保繳費基數與當地的平均工資數據相掛鉤。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確定的。每年確定一次,且確定以後,一年內不再變動,社保基數申報和調整的時間,一般是在7月。
企業一般以企業職工的工資總額作為繳費基數,職工個人一半則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為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在我國,繳費基數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的申報,依法對其進行核定。
㈥ 作為自由職業者,要不要買社保呢
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的,原因如下:
自由職業者繳納的社保有什麼作用?首先我們作為自由職業者來講,那麼可以選擇參加靈活就業形式的職工養老保險和職工醫療保險,自由職業者所參加的這個職工養老保險和職工醫療保險,跟企業在職職工所參加的職工養老保險和職工醫療保險是完全一致的,他們二者之間是可以相互累積合並繳費年限,所以說按照自由職業者也可以享受到,職工養老金和退休醫保的待遇。
因為我們都知道企業在職職工個人所承擔養老保險的比例只有8%,所以說靈活就業的個人需要承擔20%,相比於企業在職職工來說高了不少,所以說這就是靈活就業人員所承擔的社保交費和比例,跟我們在職員工所承擔的繳費金額和比例一個截然不同的區別。但是最終進入到個人賬戶當中的比例都是按照8%來劃轉的,所以說他們計算養老金的方式和計算養老金的過程都是完全一致的,對於自己養老金的體現是沒有任何區別的。所以說我們按照靈活就業的形式來參加自己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依然可以讓自己,獲得和企業在職職工相同的養老金待遇和退休醫保的待遇。
㈦ 我是一個自由職業者,自己可以交社保嗎
王某以前是一家外企的正式員工,養老保險一直是由單位和他自己共同繳納。最近,因為與公司領導在是否漲工資的問題上產生分歧,他決定辭職,利用自己在平時工作中積攢的人脈和專業知識,自己去做些項目,做一個自由職業者,由於對社會保險制度了解甚少,他很疑惑,如果自己成為了自由職業者還能否參加養老保險呢?
依法享受社會保障制度是每個公民的權利,為了保障公民在年老的時候能享有一份安定可靠的生活,國家建立了養老保險制度,符合條件的被保險人可以按月領取養老保險金。我們生活中常提到的養老保險,大多是由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但是不是只有企業員工才可以繳納養老保險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享受社會養老保險並非只是企業員工的權利,其他形式的勞動者如果想在年老後享受養老保險,只要自己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用就可以。其他形式的勞動者包括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所以,本案中王某即便是離開了現在的公司,自己創業,同樣也可以繼續繳納養老保險金,並在達到規定條件之時按月領取養老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第二款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法律是權利和義務的統一,只有履行義務和責任,才能享有應有的權利。公民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用,才可以在年老後享受應有的保障。
㈧ 自由職業者如何繳納社會保險
1、需要帶上身份證,戶口簿到戶口所在地社保局或社區駐點申請參保即可。
2、且只能辦理養老,醫療保險兩種。
3、交納多少是根據當地去年社平工資進行計算的,且每年都不是一樣的。
比如A地社平工資為20000元,那麼養老保險交納額為20000*20%=4000左右/年,醫療為20000*10%=2000左右/年。
4、另外也規定了最低檔和最高檔,最低檔的交納不得低於社平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最高檔為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 一般以最低檔居多。
(8)自由勞動者你買社保嗎擴展閱讀
特徵
特徵1:社會保險的客觀基礎,是勞動領域中存在的風險,保險的標的是勞動者的人身;
特徵2:社會保險的主體是特定的。包括勞動者(含其親屬)與用人單位;
特徵3:社會保險屬於強制性保險;
特徵4:社會保險的目的是維持勞動力的再生產;
特徵5:保險基金來源於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繳費及財政的支持。保險對象范圍限於職工,不包括其他社會成員。保險內容範圍限於勞動風險中的各種風險,不包括此外的財產、經濟等風險。
社會保險費的徵集方式
1、比例保險費制
(1)這種方式是以被保險人的工資收入為准,規定一定的百分率,從而計收保險費。採用比例制,原來社會保險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補償被保險人遭遇風險事故期間所喪失的收入,以維持其最低的生活。
(2)因此必須參照其平時賴以為生的收入,一方面作為衡量給付的標准,另一方面又作為保費計算的根據。
(3)以工作為基準的比例保險費制最大的缺陷是社會保險的負擔直接與工資相聯系,不管是僱主雇員雙方負擔社會保險費還是其中一方負擔社會保險費,社會保險的負擔都表現為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其結果會導致資本排擠勞動,從而引起失業增加。
2、均等保險費制
(1)即不論被保險人或其僱主收入的多少,一律計收同額的保險費。這一制度的優點是計算簡便,易於普遍實施;而且採用此種方法徵收保險費的國家,在其給付時,一般也採用均等制,具有收支一律平等的意義。
(2)但其缺陷是,低收入者與高收入者繳納相同的保費,在負擔能力方面明顯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