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平均工資包括公司幫我交社保金嗎
這個不存在合法不合法的問題的
1、工資應符合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要求,這個和社會保險最低繳費基數是兩回事。
最低工資標准由當地政府確定;但最低繳費基數是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的60%。不是一個概念。
低於最低繳費基數的,以最低繳費基數作為其繳費基數,這是國家規定了的。
2、企業是否漲工資只要是符合了最低工資標准規定,其他機構就無權過問;至於其是否會漲工資要看其自己的意願了。
祝好
⑵ 社保基數中的年度月平均工資是包括獎金嗎是不是全部拿到手的錢都給算在裡面的呢
1、社保基數中的年度月平均工資包括獎金。 2、職工月平均工資收入按國家統計部門規定的工資總額項目計算,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等貨幣工資收入。也就是員工每月所拿到的所有的現金都要作為社保繳費基數。
⑶ 員工的平均工資跟社保繳費基數有什麼關系
根據相關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的職工按照上一年月平均工資確定繳費基數。
一般來說,工資越高、社保的繳費基數也就越高,反之亦然,但繳費基數是存在上限和下限的。
對於收入過高或過低的人群,還相應地設定了繳費基數的上下限:
職工上一年月平均工資低於下限的,以下限作為繳費基數;
高於上限的,以上限作為繳費基數;
月平均工資在上下限之間的,則按本人實際工資收入確定養老保險繳費基數。
(3)職工平均工資包括社保費用嗎擴展閱讀
社保的繳費基數,是指企業或者職工個人用於計算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用此基數乘以規定的費率,就是企業或者個人應該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金額。
各地的社保繳費基數與當地的平均工資數據相掛鉤。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確定的。每年確定一次,且確定以後,一年內不再變動,社保基數申報和調整的時間,一般是在7月。
企業一般以企業職工的工資總額作為繳費基數,職工個人一半則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為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在我國,繳費基數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的申報,依法對其進行核定。
⑷ 社保申報的平均工資是指什麼是合同上註明的基本工資還是實際支付給職工的工資呢
社保醫保或住抄房公積金的基數原則上應襲為公司向稅務部門提報的上一年度個人平均工資,包含加班和獎金等在內。但是有些公司會為了少交公司的部分,而少報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資或在合同上寫的工資實際少於領取的工資。
社保年度是每年的7月到次年6月,所以如果在一個公司是7月後上班的,則以入職的薪水做繳交基數。在下一個社保年度後,就以個人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資計算基數。
用人單位需在入職30天內辦理社保相關事宜。
⑸ 統計局統計的城鎮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是否包括單位繳納的養老保險...謝謝了,大神幫忙
關注「羅爺法律」頭條號查看更多法律知識!點擊頭像即可獲得免費法律咨詢!
以單位為整體報送
「根本沒有人來找我算工資,這個平均工資里肯定沒算我的吧?」在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這個有關平均工資話題的討論中,不少網友有這樣的疑問。
事實上,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的計算並不是挨個去詢問職工本人,而是以單位為整體無遺漏地報送的。
市統計局工作人員介紹,關於勞動工資的調查要由國家統計局部署安排,各省市按要求完成各項調查前期准備工作。
依照《勞動工資統計報表制度》中的填報指標,調查單位報送的數據主要包括從業人員期末人數、平均人數、工資總額和在崗職工等指標。
城鎮非私營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就是用「在崗職工工資總額除以在崗職工平均人數」算出來的,值得注意的是,「平均人數」並不等同於單位當時的准確人數,而是整個報告期內人員的平均數量。
最後,各級統計機構審核、驗收和上報數據,並由國家統計局組織全國各省共同進行數據的聯審評估。按照先國家再各省的順序,經國家統計局審核同意後,各省發布數據。
指稅前工資
還包括社保、福利等
據了解,調查中的「工資」指的是稅前工資,是單位支付給員工的勞動報酬,包括了從個人工資中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的個人繳納部分,而且還包括一部分福利。但是很多人理解認為,「工資」就是稅後工資、實發工資,這是導致與發布數據感覺有差異的原因之一。
其次,雖然稱作「平均工資」,它並不能完全代表工資的平均水平。由於工資分布是典型的偏態分布,即少數熱門行業工資水平較高,拉高了全行業工資水平。
此外,2015年機關事業單位進行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在實發工資水平基本不變的基礎上,增加了養老保險個人繳納部分的工資。由於新的養老保險制度是向前追溯執行的,補發的工資按規定也在發放時計入工資總額,這也使得工資水平有了一定的增加。
反映經濟運行狀況
提供計算養老金依據
既然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無法完全代表工資的平均水平,除了讓人們「吐槽」「受打擊」以外,計算它有什麼意義呢?
「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等指標是經濟運行狀況的反映,還有著重要的功能性作用。」市統計局工作人員介紹,包括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在內的勞動工資統計,不僅能夠及時准確掌握全市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人數、工資總額等情況,還能得到分行業、分登記注冊類型等分類情況,為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制定政策、實施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更重要的是,在制定社會保險征繳標准、制定最低工資標准、計算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以及確定人身損害司法賠償等多個領域,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等指標都是不可或缺的依據。(記者張世洋)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⑹ 2012年平均人均工資中包含單位所繳納的社保嗎
不含。年平均工資,是指在一個自然年度內應發給職工的工資總額的內人平均數值,除以12後就容是月人均工資。單位繳納的社保只是按職工個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按規定的比例繳納社會保險和職工住房公積金(即「五險一金」)。職工個人應繳的社會保險(一般是「三險一金」含「大病救助」費用,生育和工傷保險不用職工個人繳費)和住房公積金費用由單位代扣代繳,費用從你應發工資中扣除。
⑺ 關於社保個人繳費基數申報,如何計算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計算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由於我國社會保險實行屬地化管理,各地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相應辦法,目前全國各地的社保繳費辦法不完全一致,通常,單位職工本人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基數原則上以上一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資為基礎,在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60%—300%的范圍內進行核定。
一般情況下,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核定公式:
①社會保險基數=上限
(個人月平均工資≥上限)
②社會保險基數=職工個人上年月平均工資
③社會保險基數=下限
(個人月平均工資≤下限)
其中,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上限通常為上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下限通常為上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
⑻ 職工平均工資,社保繳費基數究竟有何用
社會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合並稱之為「五險一金」。以養老保險為例,按照規定職工按照繳費基數的8%繳費參加養老保險(因企業繳費比例各地存在差異不做類比說明)。其中,對職工月繳費基數(X)的確定,一般有集中情形:1、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金額的60%<=X<=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金額的300%;2、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金額的40%<=X<=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金額的300%;3、當地最低工資標准<=X<=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金額的300%。從上述標准中,可以看到,養老保險繳費基數與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最低工資標准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講,大部分地區在崗人員繳費是按照第1種規定來繳費,少量地區(如深圳)是按照第3種規定來確定職工月繳費基數。另外,城鎮居民(參照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標准部分地區採用第2種標准啦核算繳費。
除了養老保險外,工傷保險待遇中也會涉及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金額,醫療保險最高保險額也可能於當地的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金額有關。
因此,社保繳費基數的確定,則可以核定參保職工的繳費金額,以及最終按照規定可以享受的社會保險待遇也息息相關。
⑼ 請問社保中平均工資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含公務員嗎
社會保險中的省市平均工資是統計局根據各個管轄范圍內的企業工資平均計算出來的,不包括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