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用社保卡住院怎麼報銷
用社保卡住院一般出院時候直接報銷,醫院結賬時候你付的錢就是醫療保險報銷後,需要自付的費用
如果不是自己醫保范圍內醫院,或者醫院沒有實時報銷條件的,出院後,拿所有醫院費用發票、診斷書、葯方檢查清單、出院小結,去參保的社保局報銷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Ⅱ 住院如何使用社保卡,是住院時先出示社保卡還是出院時
住院使用社保卡需要在住院前先出示社保卡,並由醫院進行社保登記後辦理入院手續,在出院時也要出示社保卡,由醫院進行社保結算。
以鄭州為例,根據《鄭州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辦法》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和參保人員個人繳納的職工醫療保險費構成職工醫療保險基金,職工醫療保險基金分為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二十五條 統籌基金主要用於支付住院醫療費用、門診規定病種醫療費用和重特大疾病門診病種醫療費用。個人賬戶主要用於支付普通門診醫療費用、購葯費用和住院醫療費用中由個人負擔的費用等,個人賬戶余額不足支付時,超出部分由個人承擔。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分別核算,不得相互擠占挪用。
第二十六條 個人賬戶的本金和利息為個人所有,可以結轉和繼承,但不得提取現金和挪作他用。
(2)住院社保卡擴展閱讀:
《鄭州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辦法》第二十八條 參保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符合規定的住院醫療費,起付標准以下的費用由個人承擔。起付標准按照不同類別定點醫療機構確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包括鄉鎮衛生院,下同)200元,一類醫療機構300元,二類醫療機構600元,三類醫療機構900元。
參保人員在同一自然年度內出院後再次住院的,起付標准降低50%。定點醫療機構類別標准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制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定點醫療機構類別標准確定醫療機構的類別。
Ⅲ 社保卡門診跟住院區別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300元/年)與個人交社保醫療的區別主要是所交的保費和享受的待遇不同(按都是個人交)
社保:含門診、住院,今年需要交的金額為:按2554的基數算,門診1685.64,大病救助9*12=108,住院:1838.88,合計一年3632.52,
城鎮居民醫療報銷:含門診、住院,一年保費300元(原價580元,政府補貼280元)
享受待遇區別:
門診:
個人去社保交的,社保卡里每年有一筆錢,今年大概是800多吧(其實等於自己交的保費)。每次門診看病刷卡,符合社保用葯范圍的,在全額在卡內支付,卡內金額用完後,需再刷卡自負1000元起,享受報銷,比例從50%-80%不等(根據醫院等級不同,級別越高,比例越低,三級甲等醫院為50%),最高報銷金額4000元。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社保卡里沒錢,每次門診刷卡,符合社保用葯范圍費用200元內自負,超出200元以上的部分享受報銷,比例從35%-50%不等(原則跟個人去交一樣,級別越高,比例越低),最高1500元。
住院:
個人交社保:住院刷卡,符合社保用葯范圍的費用,扣除起付標准後,按費用金額給予一定比例報銷,一倍工資內,退休前按80%報銷,最高6倍平均工資,今年為18萬,超出6倍平均工資的額度,由大病救助基金報銷,比例80%,最高15萬。合計最高報銷33萬。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住院刷卡,符合社保用葯范圍的費用,扣除起付標准(起付標准為個人交社保的一半),按60%給予報銷,最高18萬。
Ⅳ 社保卡住院能報銷多少
社保卡住院報銷比例為:一級醫院90%,二級醫院87%,三級醫院85%,住院累計報銷30萬元。住院起付線:一個自然年度內首次住院起付標准為1300元,以後每次650元。
社保卡住院報銷范圍:參保人員在個人選擇的醫療保險定點醫院或專科醫院,中醫醫院和A類醫院發生的住院費用。
社保卡住院報銷經辦流程:就醫時請使用《醫療保險手冊》,如單位足額交費,個人只需交納部分住院預付金,即可辦理住院手續,發生的醫療費用要符合醫療保險的范圍,出院時醫院與個人結算清自費部分金額,統籌基金報銷金額由醫院與區醫保中心結算。
(4)住院社保卡擴展閱讀:
門診報銷:
1、范圍:參保人員在個人選擇的醫療保險定點醫院或專科醫院,中醫醫院和A類醫院發生的普通門診、急診費用。
2、門診起付線:一個自然年度內發生的普通門診急診費用累計超過1800元。
3、報銷比例: 1800元以上的部分,醫院70%,社區90%,封頂線:2萬元。
4、經辦流程:一個自然年度內累計超過起付標准,單位經辦人將所有單據錄入企業版軟體,將生成的電子信息及報表申報到醫保中心,醫保中心在3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結算,支付報銷費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保報銷
Ⅳ 生病住院可以用社保卡嗎
生病住院可以用社保卡,報銷百分之幾按你當地的政策規定執行。
Ⅵ 社保卡丟失住院怎麼辦
社保卡丟失不能辦理住院;
去醫院就診住院,需要刷社保卡;
沒有社保卡,但是你拿現金辦理住院是可以。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