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交個稅和買社保有什麼區別
這是抄兩個概念。
社保是員工參加工作,企業為員工應該承擔的義務,讓員工在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方面有所保障。
而個稅,是你的個人所得達到一定額度所需要承擔的繳費義務。即你的收入減去社保個人部分如超過3500元免稅上限,就要按比例繳納個人所得稅。
⑵ 交了社保一定要交個稅 工資是按個稅做的嗎
工資不是按照個稅做的。交了社保的人說明屬於公司的職工,需要申報個稅,但是申報並不一定代表實際繳納。實際繳納的個稅金額應該根據工資薪金,比照個稅稅率計算。
⑶ 個稅和社保有關系嗎
繳納社保的人也要進行個稅的納稅申報;社保的繳納依據和個稅的繳納依據相同,都是工資;五證合一後,社保與個稅的相關信息會交叉稽核。
1.社會保險是指國家為了預防和分擔年老、失業、疾病以及死亡等社會風險,實現社會安全,而強制社會多數成員參加的,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的非營利性的社會安全制度。社保又被稱為「五險一金」,所謂五險就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以及生育保險,「一金」則指住房公積金。
2.社保費用以最低檔社保為例,其中養老保險需要繳納28%;醫療保險為12%;失業保險為1%生育保險為0.8%;工傷保險為0.3%,因此最低檔社保總繳金額為收入的66.1%,當然,社保也不是硬性規定需要全部購買這六項,而可以選擇性購買,比如只購買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則只需要繳納40%。
3.當然,社保並不是由個人全部繳納。其中個人只需繳納總社保金額的20%,因此個人只需繳納收入的13.2%。剩下的80%則由企業繳納。以4000元收入為例,需要繳納的社保總額為2644元,其中個人繳納的部分則為528,剩下的2116元。
4.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如今最低納稅為3500元,那麼世紀工資達到3500是否就達到納稅條件呢?其實並不是,而是以扣除社保金額後的數目為標准,以4000元工資為例,其扣除社保後的實際收入只有1366元,遠遠沒有達到納稅條件,因此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⑷ 北京個人所得稅和社保可以個人自己交么
1
基本復工資加上獎金,補助,加班費制的總數,再減去社保醫保公積金等費用,得出來的數,作為應納稅所得.
2
上保險的基數是按繳費基數上的,跟實際工資沒太大關系.這個繳費基數一年一定,不一定是工資數.繳費基數是之少,你得看你給員工上社保時,報的多少.
北京的繳費基數是每年3月份定的.
3
不一樣.上個稅是看你實際收入.而上保險的繳費基數是公司定的.
按理來說,你實際收入是8000的話,社保也應該按8000給你上.但那樣公司就會多掏很多錢.所以有許多公司把保險基數定得很低.按4000給你上保險也很有可能.也沒什麼錯.
⑸ 個人所得稅與社保有什麼關系
個人所得稅與社保的繳納基數都是個人工資,繳納社保的部分也是需要計入個人所得稅部分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第四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免徵個人所得稅:
(一)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
(二)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三)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
(四)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五)保險賠款;
(六)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退役金;
(七)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基本養老金或者退休費、離休費、離休生活補助費;
(八)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
(九)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十)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免稅所得。 前款第十項免稅規定,由國務院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⑹ 交納個人所得稅里包含了社保嗎
個人所得稅不包含社保。
個人承擔社保部分是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基本養老保險費 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第一條「企事業單位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免徵個人所得稅;
個人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的規定,個人在社保中心繳納的社保費可以在計算個稅前扣除。
(6)買社保個稅是自己交的么擴展閱讀:
如何計算保費
繳費金額=繳費基數*繳費比例。
1、社保繳費基數
社保的繳費基數,是指企業或者職工個人用於計算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用此基數乘以規定的費率,就是企業或者個人應該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金額。
各地的社保繳費基數與當地的平均工資數據相掛鉤。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確定的。每年確定一次,且確定以後,一年內不再變動,社保基數申報和調整的時間,一般是在7月。
企業一般以企業職工的工資總額作為繳費基數,職工個人一半則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為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在我國,繳費基數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的申報,依法對其進行核定。
2、繳費比例
繳費比例,即社會保險費的征繳費率。我國《社會保險法》對社會保險的征繳費率並未作出具體明確的規定。按照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險相關政策的規定,對不同的社會保險險種,我們實行不同的征繳比例。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應納稅所得額=(月收入-五險一金-起征點-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專項附加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註:新個稅法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點和稅率。
新個稅法規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⑺ 社保自己交的部分要扣個人所得稅嗎
1、個人承擔社保復部分是制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
2、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基本養老保險費 基本醫療保險費 失業保險費 住房公積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 財稅[2006]10號)第一條「企事業單位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免徵個人所得稅;個人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的規定,個人在社保中心繳納的社保費可以在計算個稅前扣除。
⑻ 社保單位給繳納,個稅可以分開個人申報嗎
可以的
社保繳納有兩種方式:
個人名義交納:需要到戶口所在地社保局申請,其手續回包括:本答人身份證,近期免冠一寸照片備兩張,保費,申請書等即可。且只能辦理養老,醫療保險兩種;
交納多少是根據當地去年社平工資進行計算的,且每年都不是一樣的。
另外也規定了最低檔和最高檔,最低檔的交納不得低於社平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最高檔為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
一般以最低檔居多;
另外,養老保險最低交納年限為180個月即15年,醫療保險至少需要交納25/30年,達到退休年齡就可以申請享受養老金待遇和醫療報銷(只要續費平時也是可以的)。
⑼ 個人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什麼個人交的社保要不要也交個稅啊
個人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納稅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額。就個人所得稅而言,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個人交的社保和個人所得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社保是國家要求用人單位強制繳納的,一共有五個,分別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其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這三種險是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的保費,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完全是由企業承擔的。個人不需要繳納。
單位和個人的承擔比例一般是:養老保險單位承擔20%,個人承擔8%;醫療保險單位承擔6%,個人2%;失業保險單位承擔2%,個人1%。
假設你的工資是2600元,那麼養老保險個人要負擔208元,醫療保險個人要負擔52元,失業保險個人要負擔26元,共計286元。那麼實際的工資數就是2314元,如果要交個人所得稅的話是按照2314元繳納的。
按照最新的個人所得稅法來說,個人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都是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的。
(9)買社保個稅是自己交的么擴展閱讀:
個人所得稅的征稅對象包括:
1、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在中國境內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國境內居住而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國內公民,在華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員和港、澳、台同胞。
2、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是居民納稅義務人,應當承擔無限納稅義務,即就其在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3、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是非居民納稅義務人,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僅就其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網路-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