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查自己的社保繳費記錄怎麼查詢嗎
1、登錄微復信,切換至「我制」菜單欄,選擇「錢包",點擊進入
(1)怎麼查社保卡繳納記錄查詢擴展閱讀
社會保障卡作用:
1.個人社會保障相關信息記錄、電子憑證和信息查詢等;
2.記錄參保人員姓名、身份證號碼、出生年月、性別、民族、戶籍所在地等基本信息;
3.查詢本人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繳納情況;
4.可持卡到醫院就醫,進行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結算,到葯店買葯;
5.辦理醫療、失業、養老、工傷和生育等社保事務;
6.查詢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累計總額等信息;
7.辦理領取養老金等社保事務,進行求職、失業登記,申領失業保險金,申請參加職業培訓等。
8.用於身份證明。
2. 怎麼查社保卡的繳費明細
你可以登錄當地社保局的網站輸入自己的社保號碼就可以查詢繳費明細了
3. 怎麼查詢自己的社保繳納記錄
1、可以攜帶本人真實有效的身份證件去所在地社保局查詢。
2、可以自主在網上查詢,登錄當地社會保障局官網,點擊「個人社保信息查詢」窗口,輸入本人身份證和密碼(密碼是你的社保證編號或者身份證出生年月),即可查詢本人參保信息。
3、拔打全國社保統一查詢咨詢電話:12333。
【法律依據】
《社會保險法》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有權查詢繳費記錄、個人權益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
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
社保參保繳費信息查詢一般建議如下方式:
1、持身份證到當地社保機構直接查詢個人參保信息;
2、可以在上班時間撥打12333電話咨詢查詢;
3、通過當地查詢網址進行查詢,但是各地網址並不一致。
(一)登錄當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網站;
(二)輸入您的身份證號碼和社會保險編號即可在線查詢。
360問答
在網上怎麼查詢個人的社保繳費記錄?
fenianzhang LV10
2013-12-01
滿意答案
cm100200
LV10
推薦於2019-09-01
查詢社保繳費記錄有以下幾種方式:
①社保中心查詢
帶上個人有效身份證件和社保卡,到當地政務中心社保窗口進行查詢,一般區級縣級都設有相關的社保查詢中心,到達窗口後,工作人員核對信息無誤後可以查詢。如果想列印繳費記錄,可帶好有效證件,到政務中心自動查詢機上使用列印的功能。
②電話查詢
可以電話咨詢,撥打社保局電話12333進行查詢,一般是根據提示音輸入正確的身份證號碼及社保號,查詢核對無誤後,可查詢社保賬戶余額及繳費情況。
③通過社保官網
搜索當地社保局官網,一般各市都會有自己的官網,進入官網後可進入到個人賬戶,如果為首次進入用戶,可先注冊,設定密碼後可查詢。這里可查詢的范圍比較廣泛,不止社保,但是主要找到社保相關的點進去查詢即可。
④支付寶查詢
首先打開支付寶,在菜單欄中找到「城市服務」點進去之後再找到「社保服務」這一選項,點進去之後可以找到社保查詢,再點進去之後可查看「職工醫療保險」、「企業養老保險」「生育保險」「生育保險」等,想看哪個點進去就可以查詢每月的個人繳費、單位繳費、總金額、繳費基數等。支付寶推出的這一服務,真的非常的便民了。不僅可以查詢,還有其他輔助功能。類似的像社保卡掛失、補卡申請、補卡進度查詢,都可以輕松完成。
總之,查詢社保繳費記錄方法非常多。每一種都非常便捷,很輕松就能查詢到,政府的便民服務越來越好。值得指出的是,當月所繳納的社保,要到下月才可查詢得到。所以出現本月欠費也是正常情況,可下個月再次查詢就會更新。
4. 如何查詢個人社保繳費記錄查詢
在微信上查詢個人復社保繳費記錄制,具體步驟如下:
1、首先,在手機桌面上找到微信的圖標,並點擊登錄微信,然後,切換至「我」菜單欄,選擇「錢包",點擊進入,如下圖所示。
5. 怎麼網上社保繳費記錄查詢
社保繳費記錄查詢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查詢:
一、電話查詢,可撥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咨詢服務電話:12333
二、窗口查詢,請攜帶本人有效證件及社保卡號至當地社保局辦公大廳窗口查詢。
三、終端查詢。
1、參保市民可通過該終端進行社會保險查詢、社保卡服務、個人權益列印、社會保險參保證明列印等多項功能的操作。
2、市社保中心服務有6台自助服務終端擺放在大廳一側,工作人員會指導市民使用。登錄該終端有兩種方式,一是插入參保人員社保卡,二是刷參保人員居民身份證。
3、登錄後主頁為「濰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自助服務終端」,終端顯示器右側分別為「業務查詢」「業務辦理」「政策咨詢」「便民服務」四個頁面。
4、該終端配置有先進的硬體設備和軟體功能,一是具備連續A4紙張列印功能,並可以套印紅色印章;二是支持軟鍵盤輸入,參保人員可以通過終端修改維護本人的基本信息;此外,該終端還與金融機構聯網運行,靈活就業參保人員可在自助設備上選取繳費檔次,實現個人自助繳費。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