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安徽社保平均工資2019
領取的時候按退休地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為基數計算,比如2019年領取的時候回按照2018社平工資答,2020年領取的時候按照2019年的社平工資,這里的年份不一定是一個自然年的,要按社保年度的,比如2018年7月1號到2019年6月30號是一個社保年度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Ⅱ 社保繳費標準是年平均工資還是月平均工資
社保繳納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資收入為繳費基數:
職工工資收入高於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
職工工資收入低於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
職工工資在300%-60%之間的,按實申報。職工工資收入無法確定時,其繳費基數按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公布的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確定;
每年社保都會在固定的時間(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數,根據職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申報新的基數,需要准備工資表這些證明。
Ⅲ 社保繳費基數是月工資還是年平均工資
實際上應該按照實際工資作為繳費基數來計算。
用人單位應根據參保職工的上年度月內平均工資,如實向地稅部門容申報本單位參保職工下一社保年度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社保繳費基數一年一定,年度內不能變更。員工繳費基數的計算口徑應嚴格按照1990年1月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計算,工資總額由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出差補貼、誤餐補貼、獨生子女補貼除外)、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六個部分組成。用人單位應如實申報員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新參保(在本單位新參保,而不是從未參保的員工)員工,以合同約定的起薪當月的工資作為繳費基數。
Ⅳ 社保裡面我的申報月均工資收入和繳費基數不是一樣的怎麼回事
繳費基數都是有一個上下限的。
如果月工資收入低於繳費基數的下限,就以下限作為繳費基數;如果月工資收入高於繳費基數的上限,就以上限作為繳費基數;如果月工資收入介於繳費基數的上下限之間,則以月工資收入作為繳費基數。
舉例說明:繳費基數下限為2383 ,上限為11913
如月工資收入為2000,則繳費基數就為2383
如月工資收入為12000,則繳費基數就為11913
如月工資收入為5000,則繳費基數就為5000
看一下月工資收入是否是介於繳費基數的上下限之間,只有介於上下限之間,兩者才一樣。
(4)安徽省社保平均工資擴展閱讀:
計算方法
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資收入為繳費基數。
(1)職工工資收入高於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
(2)職工工資收入低於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
(3)職工工資在300%—60%之間的,按實申報。職工工資收入無法確定時,其繳費基數按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公布的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確定。
每年社保都會在固定的時間(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數,根據職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申報新的基數,需要准備工資表這些證明。
Ⅳ 社保月平均工資應該如何計算
用社復保繳費基數計算制社保,如下:
社會保險基數簡稱社保基數,是指職工在一個社保年度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進行確定。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是計算用人單位及其職工繳納社保費和職工社會保險待遇的重要依據,有上限和下限之分,具體數額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而定。
(1)職工工資收入高於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
(2)職工工資收入低於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
(3)職工工資在300%—60%之間的,按實申報。職工工資收入無法確定時,其繳費基數按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公布的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確定。每年社保都會在固定的時間(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數,根據職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申報新的基數,需要准備工資表這些證明。
Ⅵ 月平均工資申報金額,基本工資與社保繳費基數
社保基數是本人上年度的平均工資,不是基本工資。若沒有按此規定申報平均工資,經辦人員要承擔法律責任。申報時應有此明確提醒,單位敲章,也涉嫌違法。不能按最低工資申報,或擅自編造數據。
Ⅶ 社保平均工資怎麼算
給你舉個例子以一個農民工每月掙塊錢為例。個人要繳養老保險費8%,也就是每月要繳80元,一年960元。如果該農民工年年參保、年年退保,15年他一共繳費14400元,也會退14400元,沒有損失,但也沒有新的權益產生。但如果不退保,會是另一種結果。首先,這15年的14400元仍然是該農民工的。到了符合領取條件的時候,男性會按139的系數除,得到每個月個人賬戶養老金103元。其次,如果當地的平均工資或者單位繳費平均工資是2000元,而單位是按照其本人工資1000元錢的20%來繳納養老保險費,單位每月要繳200元,15年共要繳36000元錢。到符合領取條件時,按照繳費工資基數1000元,當地社會平均工資2000元,合並計算繳費基數大體是1500元,每繳費一年是一個百分點的權益,繳費15年的話,那等於每個月該農民工可以領取225元的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加基礎養老金,大體是每月330元,一年3960元。換言之,如果按個人15年繳14400元來算,該農民工只用三年多的時間就把這些都拿回來了。以下為參考資料:養老保險轉移接續相關政策的出台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如何保障參保人員權益不受損害?1月5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在中國政府網接受了在線訪談。為什麼單位繳費只轉12%?不論轉多少,參保者個人權益沒有損失養老保險跨地區轉移,單位繳費大約為20%,但是目前規定只轉移12%,這是不是意味著參保者的權益會損失40%呢?胡曉義澄清,單位繳費跨地區的轉移,是為了平衡地區之間的資金關系,不影響個人養老保險權益的累積,也不影響個人養老金的計算。他介紹了養老金的計算方法。按照國務院的規定,職工符合領取養老保險條件之後,其養老金計算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方法是按照其個人賬戶全部的儲存額,包括本息,除以一個系數,如果是男性除以139、女性除以170,計算出其每個月應該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標准。另一部分是基礎養老金。大體上是按照本人繳費工資基數和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基數的相互關系確定最終領取待遇的基數,然後繳費滿15年,就領這個基數的15%,在此基礎上如果多繳費一年就再多領一個百分點。也就是說繳費20年就領20%,繳費30年就領30%。這就意味著,最終領取的養老待遇只和本人繳費的多少、本人繳費年限的長短相關,至於省對省、市對市的資金是怎麼轉移的、轉移多少跟個人沒有直接關系。如何辦理轉續?領憑證、撥電話、辦手續、轉資金一位參保人員,具體該怎樣辦理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呢?胡曉義說,主要有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領憑證。當一個勞動者離開一個城市,他一定要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領取一張參保繳費憑證。參保繳費憑證上有三項關鍵信息:一是這名勞動者在當地參保的起始時間;二是他實際繳費的月數;三是他在本地參保期間個人賬戶的全部儲存額是多少。「有了這個憑證,等於參保人員,包括農民工有了一個自己養老保險權益的存摺,裡面記錄了你累積的權益,代表著政府對勞動者今後權益的鄭重承諾。」第二個環節是撥電話。人社部已在網上公布了全國2800多個縣級和縣以上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全部聯系方式,具體網址是。勞動者在兩地之間辦理社會保險關系的轉移接續事務時,可以通過這個電話進行聯系、核對。第三個環節是辦手續。具體的流動人員或者所在單位向新的就業地提出接續申請,其他的事情就由當地的社會保險機構在規定時間內來辦理就可以了。最後一個環節是轉移資金。要把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的資金,還有單位繳費規定比例的資金轉移到新的就業地。到此,整個轉移接續的流程就算完成了。為什麼不許退保?不退保,是為了給將來爭取更大利益從1月1日起,「退保」不再被允許。有人質疑,如果之後不再參保,不讓退保會不會導致以前交的保費拿不回來?胡曉義明確表示:「凡是本人繳納的養老保險費,不論什麼時候,都會保全利益。現在不退保是為了給參保人將來爭取更大的利益。即使從此以後再不參保、不續繳,又不滿15年可享養老金待遇的年限,凡是個人繳費的部分在將來到達退休年齡後,也全部會退給本人,而且是連本帶息。」胡曉義強調,退保實際上是對農民工權益的最大損害,因為他退的只能是個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Ⅷ 今年社保平均工資是多少
每個地方每一年的社平工資、退休人員養老金都不一樣的。你應該向你們當地社保機構具體咨詢當地平均水平。
Ⅸ 請問社保: 社保最低繳費基數是全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 當地2018年職工月平均
計算抄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襲資由於我國社會保險實行屬地化管理,各地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相應辦法,目前全國各地的社保繳費辦法不完全一致,通常,單位職工本人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基數原則上以上一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資為基礎,在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60%—300%的范圍內進行核定。
一般情況下,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核定公式:
①社會保險基數=上限
(個人月平均工資≥上限)
②社會保險基數=職工個人上年月平均工資
③社會保險基數=下限
(個人月平均工資≤下限)
其中,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上限通常為上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下限通常為上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