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個人繳納養老保險後進入事業單位工齡怎麼算
企業養老保險制度與事業單位退休制度目前還是兩回事。
所以:
1、如果你現所在回事業單位還未答被納入養老保險,則你之前繳納的養老保險關系仍在社保經辦機構留存,個人賬戶不間斷計息。你的工齡從進入事業單位起計算。
2、如果你現所在事業單位已被納入養老保險,則需要將之前繳納的養老保險關系通過轉移手續納入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具體如何接續,因目前國家尚無統一規定,需要向當地社保機構咨詢、辦理。接續後,之前的繳費年限可與新參加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年限合並計算。但「工齡」按現行政策,原則上還是從進入事業單位起計算。
你所在單位的工作人員都參保繳費嗎?
② 新入職事業單位,但我有五年工作經驗(繳納社保),工資和別的無工作經驗的有什麼區別
事業單位唯一的區別是:你有背景和沒有背景,至於工作經驗並不重要,除非專是特招的屬那種外界的大牛,起點可能會高一點,其他都是按照標准執行的,什麼樣崗位等級享受什麼樣的工資標准,不會因為你繳納過更高的社保就會為你續上更高的社保,例如你在上一家公司是外企月薪5W,進了事業單位不會為你開出這么高的工作和社保的。
③ 事業單位的五險一金怎麼交的
五險一金,單位需要承擔一部分,這部分從單位銀行賬戶中直接扣除,員工也需要承擔一部分,從員工工資中扣除。
養老保險: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21%,你自己繳納8%;醫療保險: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9%,你自己繳納2%外加10塊錢的大病統籌(大病統籌主要管住院這塊);失業保險: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2%,你自己繳納1%;
工傷保險: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0.5%,你自己一分錢也不要繳;生育保險: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0.8%,你自己一分錢也不要繳;住房公積金: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8%,你自己繳納8%
以上,這么算下來,單位每個月為你繳納的社保比例應該是21%+9%+2%+0.5%+0.8%+8%=41.3%,你自己每個月為你繳納的社保比例應該是8%+2%+10塊+1%+8%=19%+10塊
(3)自己交的社保事業單位工資定級擴展閱讀:
國務院日前公布《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7月1日起施行。條例規定,國家建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工作人員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條例提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再次從法律層次發出信號,事業單位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並軌」已箭在弦上。也就是說,從7月開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個人從不繳費、退休卻拿較高退休金的歷史將終結。
另外,事業單位住房公積金的繳存也是強制的,符合繳存條件(外省市城鎮常住戶口職工、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除外)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根據住房公積金的相關法律法規依法繳納住房公積金。
事業單位公積金為單位與職工各繳一半,但也有不一樣的,有單位交的多。要看公積金中心審批後同意單位怎麼交。
事業單位為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由財政部門核定收支後,在預算或者費用中列支,事業單位住房公積金是由市政府直接管理。
機關事業單位公積金月繳存基數計算為:在職公務員(含參照):國標工資+工作性津貼+生活性補貼+第十三個月工資;事業人員: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
④ 關於事業單位社保繳納費用的疑問
按照你的實際收入繳費的話,繳費總額應該是,720元,個人應負擔240元。公積金與專社保並非一個系統屬,不會算在社保賬戶上,他另有公積金賬戶。公積金繳納按收入10%,單位、個人各負擔5%,你應繳納120元。
⑤ 事業單位工資改革後社保是不是個人交的越多越好
個人扣費越多說明進入個人賬戶資金余額就越多,單位承擔的也越多,繳費總額就越大,繳專費比屬例也就增大了,比例越大換算成繳費指數就越大。個人賬戶資金余額、繳費指數這兩個數據越大,越高將來退休待遇就越高。
但無論 繳費多少你沒有選擇的權利,單位是根據你的實際收入,進行代繳代扣的。
⑥ 事業單位納入社保是什麼意思
事業單位納入社保就是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等城鎮從業人員統一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都實行單位和個人繳費,都實行與繳費相掛鉤的養老金待遇計發辦法,從制度和機制上取消「雙軌制」。
2015年1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以國發〔2015〕2號發布《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
《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規定,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單位繳費)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個人繳費)的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
按本人繳費工資8%的數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個人工資超過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低於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1、改革的范圍
確定為按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及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這樣規定,與現行機關事業單位編制管理和經費保障制度是相適應的。納入改革范圍的單位和人員,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從而根本改變了制度模式,從單位保障變為社會保障。
2、繳費的基數和比例
規定單位及其工作人員都要繳納養老保險費。單位按工資總額的20%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8%繳費,本人繳費工資高於當地職工平均工資3倍的部分不納入繳費基數,低於平均工資60%的以60%為基數繳費,即「300%封頂、60%托底」。
個人繳費全部計入個人賬戶,統一計息。這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是基本一致的,有利於實現制度之間的銜接。這是養老保障籌資機制的重大變革,從較為單一的由財政供款為主的渠道變為單位和個人繳費、財政承擔養老保險基金的兜底責任的多渠道籌資,形成單位、個人、政府共擔的新機制。
3、基本養老金待遇計發辦法
改革後,基本養老金待遇分為兩部分:一是基礎養老金,以社會平均工資和本人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每繳費1年計發1個百分點,即繳費年限越長,待遇水平越高。二是個人賬戶養老金,累計歷年個人繳費的本息,除以規定的計發月數。
從國務院《決定》附件「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表」可以看出:同樣年齡退休的,計發月數相同,所以繳費越多,待遇水平越高;而同樣個人賬戶積累的,退休越晚,計發月數越少,即除數越小,因而待遇水平越高。
這是對退休養老待遇確定機制的重大改革,由原來按「最終工資」的一定比例分檔計發退休費,改為主要按照本人歷年繳費多少、繳費期長短來計算養老金標准,工作人員的職務、工資變動可以精細計算到每年、甚至每個月,能夠充分體現個人全部職業生涯所作貢獻。
4、改革前後待遇的銜接政策
總的原則是「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過渡」。「老人」是指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員,他們原待遇維持不變,並參加今後的待遇調整。「新人」是指改革後新參加工作的人員,他們將來退休時,基本養老金為基礎養老金與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之和。「中人」是指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人員,是目前數量最大的群體。
⑦ 本人個人已繳納社會養老保險十六年,現納入事業單位、以後社保怎麼算
如果屬於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且,當地此類事業單位不需要繳納社保的。已經繳納的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封存處理,退休後,按事業單位標准核算退休待遇。
⑧ 事業單位社保繳費國家、單位、個人各承擔多少
社保繳納是由個人和單位一起承擔的。
按照職工工資,單位和個人的承擔比例一專般是:
養老保險單屬位承擔20%,個人承擔8%;
醫療保險單位承擔8%,個人2%;
失業保險單位承擔2%,個人1%;
生育保險0.7%全由單位承擔;
工傷保險0.5到1.6%也是全由單位承擔。
注意:職工個人不承擔生育和工傷保險。各省市地區承擔比例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