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比如說我的工資是4000元,單位要為我交多少社保呢,而我交多少呢
若工資單上扣來除社保費用自前的應發工資是4000元(不考慮個稅,而且是單位申報社保局的工資),那粗算的話,你個人扣11% 到手現金是4000-4000*11%=3560元。
單位為你實際支付還有社保費用,並沒有在工資單上反映。4000*29%=1160元
單位總的為你支出可以理解為 4000+1160=5160元
單位社保費用承擔比例過大,而且多交的錢員工一分也享受不到(排除生育、失業,這兩項金額也不大)。都被國家統籌去了,一點也不劃給個人(剛推行那幾年還有劃一部分到個人賬戶)。所以單位可能會社險規定的最低比例繳費(就是不會按4000工資申報,可能按2000或2500等的),大家也沒必要和單位理論。若按4000,單位交1160,若按2000,單位交580元,一個人上每月就可省580元。若以加班、津貼等形式或帳外補貼給個人不是皆大歡喜。
⑵ 五險一金工資4000自己應交多少公司應交多少
1.醫保醫療保險通常由單位繳納8%,個人繳納2%。醫保可以為生病的人提供醫療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自身經濟負擔。此外需要注意,醫療保險並不是所有的病都在參保范圍內,例如整容、抽脂等。2.養老險養老保險通常由由單位和員工共同負擔,單位繳納19%,個人繳納8%。根據國家規定,只要交滿15年養老保險,退休後就可以享受退休養老金待遇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繳滿15年就能退休,如果不到法定退休年齡,即使已經繳納15年養老險,也暫不能退休,並且,養老保險只是用來保障基本生活,而不能保證生活質量。3.工傷險工傷保險通常由單位繳納,個人不繳納,並且,根據行業不同,繳費比率有所不同。一般用人單位工傷保險繳費標准繳費基數為職工工資,很多是繳費基數的下限。基礎繳費費率:一類行業0.5%、二類行業1%、三類行業2%。一類行業沒有浮動,其他類有相應浮動,如果有必要具體可咨詢當天社保局。工傷是指勞動者在從事職業活動或者與職業活動有關的活動時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傷害和職業病傷害。員工因工作原因受工傷時,可通過工傷險能獲得醫療費用和賠償金等。4.生育險生育保險通常由單位繳納0.7%,個人不繳納,並且至少要繳費滿一年以上才可享用。可以報銷部分生育相關的費用,女職工生完孩子後立即將相關材料遞交給單位,醫保相關項目的費用就能報銷。若是全職主婦,其配偶依法繳納保險超過一年,可報銷包括門診產前檢查、分娩、流(引)產手術發生的醫療費用。5.失業險失業保險由單位繳納0.7%,個人繳納0.3%,交滿一年才能夠享受。不論是在合同期內被單位辭退,還是與單位勞動合同到期不再續約的,都可以領取失業金,而主動辭職的則不享受失業保險。一般情況下,交一年拿兩個月的失業保險金,兩個月拿4個月,以此類推,最多拿24個月。6、住房公積金以長沙為例,根據相關文件,2017-2018年長沙住房公積金明確規定,單位和職工住房公積金最低繳存比例為8%,最高繳存比例為12%,上限4668元,下限224元。
⑶ 你好,我一個月4000工資,五險應該交多少
五險一金交多少,國家是有規定的,但是一般單位為了節省人力成本,替員工繳納的社保標準是以當地最低的標准來繳納的。所以你月薪4000元並不是繳社保的基數。
⑷ 社保繳費基數4000,每月工資里到底應該扣多少
公積金最低繳存一般是基準工資的8%,部分地區是5%,就算按照5%算也應該扣200元,你們單位明顯少交公積金了。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⑸ 工資4000元,社保需要交多少錢
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資收入為繳費基數:
職工工資收入高於當地上年度職版工平均工資300%的,權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
職工工資收入低於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
職工工資在300%-60%之間的,按實申報。職工工資收入無法確定時,其繳費基數按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公布的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確定;
每年社保都會在固定的時間(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數,根據職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申報新的基數,需要准備工資表這些證明。
⑹ 工資4000五險一金扣多少
各地繳納五險一金的比例會有不同,如果你想了解的更清楚,可以登錄當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查詢,上面也有咨詢電話。
以北京為例:養老保險8%是320元,醫療保險2%是80元,公積金12%是480元,失業工傷生育不用自己交,合計888元。
拓展資料:
五險一金是指用人單位給予勞動者的幾種保障性待遇的合稱,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及住房公積金。
「在職職工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繳存住房公積金。」住房公積金為「應當繳納「項目,法律上應當即為必須,同時繳納也表現出這是一項義務。
2016年3月23日「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將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並實施。這意味著,未來隨著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的合並,人們熟悉的「五險一金」或將變為「四險一金」,醫療保險將與生育保險合並,有些大型企業會為員工購買福利,如人身意外險、重大疾病保險。
2017年6月底前,部分試點地區將合並生育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產檢費用將和普通醫療費用一同報銷,試點期限為一年左右。第一批的試點地區包括河北邯鄲、山西晉中、遼寧沈陽、河南鄭州、湖南嶽陽等12個城市。兩險合並之後,未來就是四險一金了。參加醫療保險的人可以享受到生育保險的待遇。
⑺ 工資是4000元單位要交多少社保個人交多少
交的錢按以下計算。
工資為4000元每月,那麼其需要交納的保費為:醫療保險:4000*2%=80元,單位6000*8%=320元;養老保險:4000*8%=320元,單位4000*12%=480元;失業保險:4000*1%=40元,單位4000*2%=80元;工傷保險:個人無,單位4000*1%=40元;生育保險:個人無,單位4000*1%=40元。社保繳費占工資比例第一。
醫療保險,由企業和員工共同繳納,企業繳納7.5%,個人繳納2%;
失業保險,由企業和員工共同繳納,企業繳納2%,個人繳納1%;
工傷保險,由企業自己繳納,企業繳納1%;
生育保險,由企業自己繳納,企業繳納0.8%;
企業給個人補繳社保的流程:
以個人名義參保的,如果漏繳不能夠進行補繳,只有由單位原因造成的漏繳才能夠進行補繳,並且補繳五險。如果單位沒有做申報(沒有給開戶)的只能補繳養老。繳納一段時間後,中斷想補繳地可以找代理公司補繳。
⑻ 比如說我的工資是4000元,單位要為我交多少社保呢,而我交多少呢
交的錢按以下計算。
工資為4000元每月,那麼其需要交納的保費為:醫療保險:4000*2%=80元,單位6000*8%=320元;養老保險:4000*8%=320元,單位4000*12%=480元;失業保險:4000*1%=40元,單位4000*2%=80元;工傷保險:個人無,單位4000*1%=40元;生育保險:個人無,單位4000*1%=40元。社保繳費占工資比例第一
醫療保險,由企業和員工共同繳納,企業繳納7.5%,個人繳納2%;
失業保險,由企業和員工共同繳納,企業繳納2%,個人繳納1%;
工傷保險,由企業自己繳納,企業繳納1%;
生育保險,由企業自己繳納,企業繳納0.8%;
⑼ 我的一個的工資是每月4000,公司交社保的時候工資基數怎麼是1200呢
這個是分開的,不過你可以這樣算:
4000*養老單位比例+4000*醫療個人比例=實繳金額
4000*醫療單位比例+4000*醫療個人比例=實繳金額
4000*工傷單位比例=實繳金額
4000*失業單位比例+4000*失業個人比例=實繳金額
4000*生育單位比例=實繳金額
4000*單位公積金比例+4000*個人公積金比例=實繳金額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⑽ 假如月薪4000單位應交納社保多少單位和個人交納比例是多少呢
企業職工的繳費基數,要按照企業上年度以貨幣形式發放給職工的工資總額的月均值來計算。工資總額按照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有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今天補貼、加班加點工資和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六部分構成。工資總額還包含了社保、公積金個人部分和個人所得稅部分。
如果上年度工資總額低於當地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60%,以60%作為當年繳費基數;如果上年底工資總額高於當地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300%,以300%作為當年繳費基數。
1、養老保險
2019年5月起大部分省市執行單位繳費16%,個人繳費8%。單位繳費低於16%的如廣東等地區,制定過渡辦法經中央審批後,逐漸過渡到16%。
2、醫療保險(生育保險)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進生育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合並實施的意見》(國辦發〔2019〕10號),2019年底前全國范圍職工醫保和生育保險合並。單位繳費地區不同比例在6%—10%,個人繳費為2%。
3、工傷保險(由單位繳納,一般在1%左右)
工傷保險費率全國沒有統一的數額,由所在地區、所屬行業、公司上年度工傷理賠人數及理賠金額確定。工傷保險繳納基數為職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總額,只需用人單位繳納。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8條,國家根據不同行業的工傷風險程度確定行業的差別費率,並根據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等情況在每個行業內確定若干費率檔次。行業差別費率及行業內費率檔次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施行。統籌地區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等情況,適用所屬行業內相應的費率檔次確定單位繳費費率。
4、失業保險
《失業保險條例》規定: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按照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繳納失業保險費。城鎮企業事業單位職工按照本人工資的1%繳納失業保險費。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招用的農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繳納失業保險費。
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