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司給交社保,公積金,稅前工資5300稅後是多少
這個要看你的繳費基數,繳費基數並不是當前月工資而是你上一年度月均收入結合當地上下限確定
同時,公積金的繳費比例為5%~12%,不清楚你們的比例沒有辦法計算的
Ⅱ 月薪是稅後4萬,社保和公積金公司應交多少
1,公積金基數跟社保復基數應一致。制比如社保8k,公積金也應該是8k標准
2,稅前。實發工資是應發先減去社保公積金,再減起征點,再減專項附加扣除的順序。所以按照應發工資去算基數很合理。
3,末尾的問題因為數據全部由企業來申報,而企業賬上別管社保個稅啥的,總數全是工資薪金列支的,所以以企業角度的工資薪金值為標准。
Ⅲ 稅前工資包括社保公積金嗎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稅前工資指交納個人所得稅之前版的總工資,即可以權直接拿來套用國家稅法進行計稅的部分。社保(即五險)一般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其中後兩項一般不需要個人繳納,且即便單位繳納,一般也不多。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單位和個人繳納的一般不一樣多。稅前工資=所有收入總和-(社保+公積金)。
Ⅳ 稅前工資5000扣完五險一金、公積金根據2018個人所得稅我能拿到多少
稅前工資5000扣完五險一金、公積金,根據最新的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稅後金額即扣除了社保和住房公積金的所得額,因為社保和住房公積金的扣除都是根據社保基數來計算,社保基數是職工去年12個月的平均工資來確定的,且各地的繳費比例是由當地政府來確定,所以是無法明確計算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4)社保公積金是稅前工資是多少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三條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一項所稱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包括個人繳付符合國家規定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購買符合國家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支出,以及國務院規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項目。
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以居民個人一個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額;一個納稅年度扣除不完的,不結轉以後年度扣除。
第十四條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二項、第四項、第六項所稱每次,分別按照下列方法確定:
(一)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屬於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於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二)財產租賃所得,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紅利時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四)偶然所得,以每次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
Ⅳ 什麼是稅後工資社保,公積金,個稅都扣了多少
社保、公積金屬於稅前扣除項,除此之外還有通過認可的機構捐款等,都屬於稅前扣除項。這些項目是在計算個稅前扣除的,即4000-稅前扣除項後,剩下的金額若高於3500,再計稅。
一、社保繳費比例如下:
養老保險:用人單位20%,員工個人8%
基本醫療保險:用人單位6%,員工個人2%。
失業保險:用人單位2%,員工個人1%。
工傷保險:用人單位0.4%-2.4%(共六檔),員工個人不繳費。
生育保險:用人單位0.8%,員工個人不繳費。
二、公積金繳費比例:
單位和個人都是工資的12%
三,個稅計算
Ⅵ 稅前工資包括社保公積金嗎
稅前工資指交納個人所得稅之前的總工資,即可以直接拿來套用國家稅法進行計稅的部分。社保(即五險)一般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其中後兩項一般不需要個人繳納,且即便單位繳納,一般也不多。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單位和個人繳納的一般不一樣多。稅前工資=所有收入總和-(社保+公積金)。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Ⅶ 社保公積金公司交多少
我們一般所說的工資水平指的是稅前工資,但是扣完社保、公積金和個稅之後,拿到手的現金就少了很多。每個月單位發完工資之後你有沒有好好查看一下自己的工資單?知不知道那些錢都分別扣到哪個地方了?
一、社保(五險)
相信很多人都對自己的工資單不是很了解,甚至有些人並不關心。但實際上搞清楚這些很重要,公司給你多繳了還是少繳了關乎個人的利益,如果發現異常要及時反應或維權。
分析師以北京地區為例,看看社保、公積金及個稅分別是怎麼扣的。
注意:
1、在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2%是基本醫療保險部分,每年報銷上限為10萬元,如果每個月多繳3元錢的大病統籌險,則每年報銷上限為30萬元。
2、在失業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如果是城鎮戶口,繳費比例是0.2%,如果是農村戶口則不用繳。
有人不太懂繳費基數的上限和下限,這里要解釋一下,2014年北京市職工平均月工資水平為6463元,如果你的月工資低於6463×40%=2585.2元,則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的繳費基數按照2585.2元計算,如果你的月工資高於6463×3=19092元,則繳費基數按照19092元計算,如果你的月工資在兩者之間,按照個人工資計算。
二、住房公積金
根據北京市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的文件,2015住房公積金年度(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為12%。
2015年公積金的月繳存上限為4654元,職工和單位月繳存額上限均為2327元,也就是說,即使你的月薪為3萬元,單位和個人最多隻能分別繳2327元。
2015年公積金的月繳存基數下限為北京市最低工資標准1720元,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月工資是1500元,則公積金繳存基數為1720元。
此外,單位申請降低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的下限原則上不低於8%。也就是說,如果單位因經營不佳、盈利下降,是可以申請將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由12%下調至8%的。
三、公司把繳費基數降低,對個人有何影響?
有些經營不太正規的公司,為了降低負擔或是避稅,通常會把個人繳費基數算的很低,比如按照最低標准來繳費,這樣會不會損害員工的利益?
分析師告訴大家,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在社保方面主要影響的是退休後養老金的領取,繳費越低,領取的養老金就越少;
其次,公積金少繳了,會直接影響購房貸款限額,而且個人和單位繳存部分都上繳到住房公積金賬戶中,這裡面的錢其實都歸員工所有,單位少繳多少你就虧損多少;
第三,個稅少繳了按理來說對員工是好事,不過有些地區要求有納稅經驗或是個稅達到一定起點才享受某些服務或政策優惠,比如子女上學、限購城市買房買車等,所以不繳或少繳未必是好事。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Ⅷ 個稅前工資1.2,社保個人1236,公積金個人720,一共需要支出多少
一共需要支出多少復啥呀?能制否把話說完整或者說清楚?
既然涉及的是稅前工資,社保及公積金,應該與需繳納多少個稅有關。
試計算如下:
稅前工資12000元,扣除社保個人1236,公積金個人720後為10044元。
個稅起征點5000元;
應納稅所得額5044元;
稅率3%;
速算扣除數0元;
應納稅額151.32元;
稅後工資9,892.68元。
Ⅸ 稅前工資八千,稅後大概是多少
2018年10月以後稅後是7910元。2018年10月以前稅後是7655元
2018年10月以後:8000元,應納稅所得額:3000.00元,適用稅率:3%,應繳稅款:90元。
2018年10月以前:8000元,應納稅所得額:4500.00元,適用稅率:10%,應繳稅款:345元。
應納稅所得額=(月收入-五險一金-起征點-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專項附加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9)社保公積金是稅前工資是多少擴展閱讀:
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點和稅率。新個稅法規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Ⅹ 求專業人士,社保繳費基數,公積金基數到底怎麼計算是稅前,還是稅後個人收入總額是多少
1,公積金基數跟社保基數應一致。比如社保8k,公積金也應該是8k標准
2,稅前。實發工資是應發先減去社保公積金,再減起征點,再減專項附加扣除的順序。所以按照應發工資去算基數很合理。
3,末尾的問題因為數據全部由企業來申報,而企業賬上別管社保個稅啥的,總數全是工資薪金列支的,所以以企業角度的工資薪金值為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