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社保局退費會計分錄
只需要按實際繳納做,10-12月不繳費不用做賬,年底這個費用科目總數跟退回來再交是一樣的!
㈡ 新疆社保重疊扣費了怎麼退費
你好:
你的這種情況應該這樣處理:
首先,把你北京的社保轉入到鞍山社報局。鞍版山社保局權把你北京的社保合並在一起。就會發現北京的社保屬於重復繳費。 社報局就會要求你選擇退費。可以退北京的,也可以退鞍山的。
等你退掉重復繳費後,你的社保就會變為正常狀態。
這個經歷也是我自己的親身感受。
㈢ 社保退費會計賬務處理
一、收到社保費率調整退款的話,會計上就是沖銷之前入賬的費用。
借:管理費用——社保費企業部分 —xxx (紅字)
借:銀行存款 xxx
這樣就可以沖銷上月的管理費用。
二、其他關於社保情況的會計分錄:
1、社保退款該怎樣作分錄
每月作的會計分錄是,借:管理費用,貸:銀行存款,退的時候,是不是相反,就是說,借:銀行存款,貸:管理費用
繳納該社保款時作的什麼分錄,退款作該科目的借方負數是可以。
2、繳納社保退回會計分錄:
做相反分錄沖回就可以了。原借:管理費用--社保費,貸:銀行存款,沖回借:銀行存款,貸:
管理費用--社保費。
3、退社會保險費的會計分錄:這個會計分錄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退的是企業繳納社保金,當年度,貸記「管理費用」等科目;上年度,貸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再結轉至「利潤分配」科目。
第二種退的是個人繳納社保金,則貸記「其他應付款--個人繳納社保金」
4、退回多扣的社保費給員工的會計分錄:按做工資計提時分錄沖紅多扣的社保,並發放到員工手上。
計提工資及扣社保分錄應該為:
工資成本=應發工資+公司負擔社保=(實發工資+個人負擔社保)+公司負擔社保
計提工資:
借:成本費用科目 金額為工資成本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金額為應付工資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保 金額為公司負擔的社保
扣除個人負擔社保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金額為個人負擔社保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保 金額為個人負擔社保
從工資中退回多扣的社保費給員工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應發數)
貸:其他應收(付)款--社保(個人部分)(紅字)(退回款)
其他應收(付)款--社保(個人部分)(黑字)(正常扣款)
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計提工資時
借:管理費用等科目--工資 (應發數)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應發數)
分錄為 借:管理費用-職工工資
貸:銀行存款
5、社保錢退在社保賬戶里的會計分錄:
交納時
借:管理費用-勞動保險
其他應付款-個人承擔的勞動保險
貸:銀行存款
退回多交時,當然做紅字分錄就可以
借:管理費用-勞動保險 - xxx
其他應付款-個人承擔的勞動保險
借:銀行存款 - xxx
退給個人時
借:其他應付款-個人承擔的勞動保險 - xxx
貸:庫存現金 - xxx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社保錢退回社保賬戶應計為,借其他應收款,貸銀行存款。
㈣ 醫療保險交錯了怎麼辦
去醫保中心咨詢一下吧。
㈤ 11月收到社保退費,具體是什麼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當月社保繳費,收到保險退費,直接抵減社保,做反分錄即可。
計提社保是計提公司應承擔的社保,個人的社保是直接包含在應付職工薪酬——工資裡面,全部進入成本費用,不需要單獨計提,只需在發放工資的時候代扣代繳。也不需要將代扣的個人社保部分結轉到應付職工薪酬——社保中,具體處理如下:
所以計提社保時:借:管理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保(公司承擔)
繳納社保時:借:應付職工薪酬——社保(公司承擔)
其他應付款——社保(個人承擔)
貸:銀行存款
在收到社保退款時,做相反分錄即可完成財務處理。
㈥ 個人社保退費
一般是累計交滿15年等退休時可領取退休金,雖然你離退休還有30年,但你可以繳15年後不再繳,只是退休金少領點而已.
你繳的在退休時可以一次性領取.
㈦ 社保的費用交了三年,可以退費嗎
社保無法退款的,只有交滿一定年限之後退休之後才可以享受相應的福利待遇
社保的版主要內容權:
養老保險:養老保險是勞動者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退休後,從政府和社會得到一定的經濟補償物質幫助和服務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
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是根據財政、企業和個人的承受能力所建立的保障職工基本醫療需求的社會保險制度;
工傷保險:工傷保險也稱職業傷害保險。勞動者由於工作原因並在工作過程中受意外傷害,或因接觸粉塵、放射線、有毒害物質等職業危害因素引起職業病後,由國家和社會給負傷、致殘者以及死亡者生前供養親屬提供必要物質幫助;
失業保險:失業保險是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實行的,由社會集中建立基金,對因失業而暫時中斷生活來源的勞動者提供物質幫助的制度;
生育保險:生育保險是針對生育行為的生理特點,根據法律規定生育保險,在職女性因生育子女而導致勞動者暫時中斷工作、失去正常收入來源時,由國家或社會提供的物質幫助。生育保險待遇包括生育津貼和生育醫療服務兩項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