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個人繳納社保 也要扣稅嗎
個人承擔社保部分是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根據《財政部 國家專稅務總局關於基本養老屬保險費 基本醫療保險費 失業保險費 住房公積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 財稅[2006]10號)第一條「企事業單位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免徵個人所得稅;個人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的規定,個人在社保中心繳納的社保費可以在計算個稅前扣除。
② 交了社保一定要交個稅 工資是按個稅做的嗎
工資不是按照個稅做的。交了社保的人說明屬於公司的職工,需要申報個稅,但是申報並不一定代表實際繳納。實際繳納的個稅金額應該根據工資薪金,比照個稅稅率計算。
③ 個人所得稅與社保有什麼關系
個人所得稅與社保的關系是
1、繳納社保的人也要進行個稅的納稅申報;
2、社保的繳納依據和個稅的繳納依據相同,都是工資;
3、五證合一後,社保與個稅的相關信息會交叉稽核
社會保險是指國家為了預防和分擔年老、失業、疾病以及死亡等社會風險,實現社會安全,而強制社會多數成員參加的,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的非營利性的社會安全制度。社保又被稱為「五險一金」,所謂五險就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以及生育保險,「一金」則指住房公積金。
社保費用(以私營企業為例)
以最低檔社保為例,其中養老保險需要繳納28%;醫療保險為12%;失業保險為1%生育保險為0.8%;工傷保險為0.3%,因此最低檔社保總繳金額為收入的66.1%,當然,社保也不是硬性規定需要全部購買這六項,而可以選擇性購買,比如只購買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則只需要繳納40%。
當然,社保並不是由個人全部繳納。其中個人只需繳納總社保金額的20%,因此個人只需繳納收入的13.2%。剩下的80%則由企業繳納。以4000元收入為例,需要繳納的社保總額為2644元,其中個人繳納的部分則為528,剩下的2116元。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如今最低納稅為3500元,那麼世紀工資達到3500是否就達到納稅條件呢?其實並不是,而是以扣除社保金額後的數目為標准,以4000元工資為例,其扣除社保後的實際收入只有1366元,遠遠沒有達到納稅條件,因此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本地戶籍如何辦理個人社保
社保局辦理
本地人需要購買社保的,可以直接去當地的地稅局購買,個人掛靠單位辦理社保,是以人力資源公司的名義去購買。個人與人力資源代理公司簽訂代理合同,提交相關資料,繳納社保費與服務費。(社保費:由企業繳納部分、個人繳納部分組成),個人掛靠單位購買,總的社保費都是由個人支付。代理公司就按月為個人繳納社保。個人可以上社保局網(或者地稅網)查詢自己購買的社保明細,並在次月領取社保卡(以前是)。需要掛靠單位購買社保的人群:自由職業者,創業者,靈活就業者,暫時失業或者短期工作者。
以個人名義掛靠到人力資源公司購買社保的,主要也是為了享受:養老保險、生育保險、醫療保險。工傷與失業保險也是享受不到的(工傷與失業保險都是單位為員工承擔費用的,但個人只是掛靠人力資源公司購買,是不存在勞動關系的,代理公司無法證明個人是出現工傷,或者是非本人意願失業)。
任何人的失業險都是要在:非本人意願下失業,如企業倒閉,企業裁員,合同到期企業不續簽,等。工傷險也是在正常單位上班狀態,因工負傷,才可以享受到工傷險的待遇。
網上辦理
前也有部分地區為了使市民在辦理社保過程中享受到更方便的服務,推出網路辦理個人社保業務目,個人開通網上社保業務前,本人必須持身份證到地稅部門申領自己的網上開通密碼,之後即可隨時開通辦理。再遇到社保辦理方面的具體問題時,就可通過上網搞定,再也不用勞苦奔波到地稅部門辦理。即使是開具社保證明,也可網上辦理,而且政府各個部門還可以通過地稅部門的網上社保證明查詢系統,確認該社保證明的真偽。通過網路辦理社保繳費時,個人在網上獲取扣費一卡通用戶號後,還應到銀行辦理銀行卡的扣費委託手續。
④ 社保和公積金繳存需要繳納個稅嗎
社保和公積金繳存來與是否需要自繳納個稅之間沒有直接關系。個人工資在扣除社保和公積金個人部分費用後,超過3500元的,即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法律依據:《個人所得稅法》
第一條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三千五百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⑤ 個人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什麼個人交的社保要不要也交個稅啊
個人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納稅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額。就個人所得稅而言,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個人交的社保和個人所得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社保是國家要求用人單位強制繳納的,一共有五個,分別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其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這三種險是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的保費,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完全是由企業承擔的。個人不需要繳納。
單位和個人的承擔比例一般是:養老保險單位承擔20%,個人承擔8%;醫療保險單位承擔6%,個人2%;失業保險單位承擔2%,個人1%。
假設你的工資是2600元,那麼養老保險個人要負擔208元,醫療保險個人要負擔52元,失業保險個人要負擔26元,共計286元。那麼實際的工資數就是2314元,如果要交個人所得稅的話是按照2314元繳納的。
按照最新的個人所得稅法來說,個人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都是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的。
(5)工資裡面的社保需要繳納個稅嗎擴展閱讀:
個人所得稅的征稅對象包括:
1、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在中國境內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國境內居住而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國內公民,在華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員和港、澳、台同胞。
2、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是居民納稅義務人,應當承擔無限納稅義務,即就其在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3、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是非居民納稅義務人,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僅就其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網路-個人所得稅
⑥ 計算工資社保交個稅嗎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個人所得稅和你交不交社保養老金沒有直接關系,一樣的按個稅起征點開始算
個人工資薪金所得扣除3500元標准後,可按以下納稅范圍稅率計算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3500)×對應稅率-速算扣除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元)
全月應納稅額不超過1500元3%0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1500元至4500元10%1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4500元至9000元20%55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9000元至35000元25%10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30%275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35%55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80000元45%13505
⑦ 個人承擔社保部分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嗎
個人承擔社保部分是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基內本養老保險費容 基本醫療保險費 失業保險費 住房公積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 財稅[2006]10號)第一條「企事業單位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免徵個人所得稅;個人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的規定,個人在社保中心繳納的社保費可以在計算個稅前扣除。
⑧ 繳納社保工資含個稅嗎
個人所得稅是需要在扣除社會保險後,再進行計算的。
目前個人所得稅的起版征點為3500元,在計算權員工個人所得稅時,需將員工所有應發項目計算合計後,扣除社會保險個人應繳納的部分,再計算個人所得稅。
例如員工本月應發金額為5000元,假設其社保個人繳納部分為1000元,那麼員工的計稅工資為4000元,再減去個稅起征點3500元,最後得出員工的計稅金額為500元。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⑨ 計算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時必須繳納社保嗎
公司沒幫你交社保,個人所得稅和交社保沒關吧,個人所得稅是你工資超過3500交的稅,公司不給你 交,你自己應該去交啊,這個對你自己好,不交也沒人管你,公司不給你交是因為你扣了錢,公司要比你交更多
⑩ 個人所得稅與社保有什麼關系
個人所得稅與社保的繳納基數都是個人工資,繳納社保的部分也是需要計入個人所得稅部分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第四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免徵個人所得稅:
(一)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
(二)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三)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
(四)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五)保險賠款;
(六)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退役金;
(七)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基本養老金或者退休費、離休費、離休生活補助費;
(八)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
(九)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十)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免稅所得。 前款第十項免稅規定,由國務院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