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工資5000 ,社保個人,公司各應繳多少,怎麼計算.多謝謝了.
這要看單位申報的繳費基數是多少了,如果按實際工資繳費,如果拿5000乘如下百分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六章第七條規定計算如下所示:
1.醫療保險:個人承擔2%,單位承擔8%;
2.養老保險:個人為8%,單位承擔12%;
3.失業保險:個人為1%,單位承擔2%;
4.工傷保險:個人無,單位1%;
5.生育保險:個人無,單位1%;
6.公積金:個人3.5%,單位3.5%。
而工傷和生育保險的費用均由單位承擔。
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的主要區別 (相輔相成,各司其職,並行不悖)
(1)目的不同
社會保險是國家強制實行的以保證社會安全為目的保險制度,不是贏利機關。
商業保險是一營利為目的企業經營活動。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國家不予補貼。
(2)作用和對象不同
社會保險以勞動者及其供養的直系親屬為對象,
在勞動者喪失勞動能力時按規定標准給予物質幫助。
商業保險以全體國民為對象。
保險人和被保險人雙方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按繳納保險費的多少盒事故發生的種類,給與被保險人一定的經濟補償。
(3)權利與義務對等關系不同
社會保險強調勞動者必須來才行為社會貢獻勞動的義務,並由此獲得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權利。
商業保險是一種「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的等價交換關系。
B. 假如工資是5500,那麼扣除五險一金,還剩多少啊(現在還是試用期啊)企業應該交多少五險一金
所謂五險一金就是社保還有公積金,這些一般扣除都是30%。所以你如果工資是5500的話,拿到手應該有5000左右。
C. 假如工資是5500,那麼扣除五險一金,還剩多少啊(現在還是試用期啊)
那要看你是買哪一檔的五險一金,扣除後大概在4000元左右
D. 一個月工資5500,請問五險一金交多少
各地規定不太一致,按照養老8%、醫療2%、失業0.5%、公積金12%的標准計算,每個月個人需要繳納1237.50元
E. 工資5500,社保個人交多少,企業交多少
以單位買全社保為准,計算如下所示:
醫療保險:個人承擔2%,單位承版擔8%;
養老權保險:個人為8%,單位承擔12%;
失業保險:個人為1%,單位承擔2%;
工傷保險:個人無,單位1%;
生育保險:個人無,單位1%;
公積金:個人3.5%,單位3.5%。
而工傷和生育保險的費用均由單位承擔。
F. 工資5500職工個人應繳多少社保
養老保險是單位與個人共同繳納的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確定以後單位繳納12%個人繳納8%醫療保險單位繳納6%個人繳納2%失業保險金個人繳納1%生育保險也是個人繳納1%有了繳納比例你自己可以根據自己繳費基數算出自己的社保繳費數額的但是工資5500不見得繳費基數也是5500一般會低於5500向你這樣的你可以問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因為他們掌握你的社保繳費基數
G. 我一個月工資5500 五險一金自己需要交多少
你需要交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的一部分。要看你當地繳費費率,還有你單位給你交社保報的員工工資是多少。
H. 我的月工資為5500元,那麼扣除個人所得稅和五險一金後,每月實際工資是多少
當事人的工資為每月5500元,稅費的原則是先費後稅,即先繳納五險一金專,再納個稅。
五險一金的繳納,要涉及屬繳費基數和扣繳比例,由於各地區各用人單位的區別,因此,繳納比例和金額是不同的,以北京地區為例:
養老:8%;基本醫療保險:2%+大額醫療保險3元;失業:0.2%;公積金:12%。
計算公式為(8%+2%+0.2%+0+0+12%)+3=1221元,剩餘為4279元。
(以上地區不同,繳納的比例也不同,具體金額有變化,具體應按當地實際計算。)
接下來再交稅。
4279元,減去個稅基數3500元,餘1279元為應納稅所得額,乘基本稅率3%,納稅率為23.37元,
餘下的4255.63元即為實際工資。
法律鏈接:《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稅率表附後)。
I. 一個月工資5500.個人所得稅怎麼算下來
一個月工資5500,在不考慮專項扣除及專項附加扣除等情況,每個月需繳納元的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為(年納稅額-稅收起征點)*稅率。即(5500*12-60000)*0.03=180,合每個月需繳納15元個人所得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9)5500的工資社保扣多少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四條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二項、第四項、第六項所稱每次,分別按照下列方法確定:
(一)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屬於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於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二)財產租賃所得,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紅利時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四)偶然所得,以每次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
第十五條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三項所稱成本、費用,是指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各項直接支出和分配計入成本的間接費用以及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所稱損失,是指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產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
取得經營所得的個人,沒有綜合所得的,計算其每一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時,應當減除費用6萬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在辦理匯算清繳時減除。
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未提供完整、准確的納稅資料,不能正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或者應納稅額。
J. 我的工資是5500應該交多少個人所得稅
現在計算的話應發工資減去基本扣除費用5000元,減專項扣除。三險一金。
假設你沒有扣三險一金就是用5500-5000等於500。
500×0.03 你大約交15塊錢的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