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全國26省份遭受洪澇災害 分別是哪些
記者從國家防總獲悉,截至7月3日統計,全國已有26省(區、市)1192縣遭受洪澇災害,受災人口3282萬人,緊急轉移148萬人,因災死亡186人、失蹤45人,直接經濟損失約506億元。
6月30日以來,長江中下游沿江地區及江淮、西南東部等地出現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給部分地區造成嚴重洪澇災害。其特點:一是雨區覆蓋范圍廣。降雨區域覆蓋雲南、貴州、四川、重慶、湖南、湖北、陝西、河南、安徽、江蘇、山東、上海、浙江、廣東、廣西等15個省(區、市),大於100毫米、50毫米的雨區面積分別達29和69萬平方公里。二是過程累計雨量大。安徽中南部、湖北東部、江蘇南部超過200毫米;最大累計點雨量安徽六安前畈480毫米、湖北黃岡張家畈460毫米,最大日雨量湖北黃岡岐亭325毫米,安徽金寨泗洲河24小時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三是中小河流洪水漲勢猛。受強降雨影響,湖北、安徽、河南、江蘇、浙江等省有91條河流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28條河流發生超保證水位洪水,安徽西河、永安河、豐樂河、二郎河,湖北舉水5條河流發生超過歷史最高水位的洪水。受前期高水位疊加影響,長江、淮河和太湖水位快速上漲, 7月1,長江出現今年第1號洪水,三峽入庫洪峰流量超過50000立方米每秒;3日3時,長江下游幹流大通站水位超警,長江第2號洪水形成。7月3日8 時,太湖水位漲至4.61米,高於警戒水位0.81米;江蘇無錫、坊前等11站超歷史,其中大運河蘇州站2日10時最高水位超保0.60米,列1977以來第一位。四是部分地區洪災重。此次強降雨共造成浙江、安徽、湖北、湖南、重慶、貴州7省(市)163個縣687萬人受災,因災死亡14人、失蹤8人,倒塌房屋0.9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710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約91億元。湖北武漢新洲黃陂多處民圩潰口,安徽省中小河流堤防、病險和小型水庫、一般圩堤發生各類險情374處。
針對這次強降雨過程,國家防總、流域防總和有關地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強降雨防範應對工作。一是加密會商部署和督查。國家防總加密會商研判,先後發出7個緊急通知,提前做出防禦部署,對強降雨防範工作進行分類指導和重點安排,對14省(區、市)省、市、縣三級防辦和3個流域機構防辦,共67個單位進行防汛值班抽查。二是靠前指揮加強指導。災區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深入抗災一線,靠前指揮。國家防總提前派出4個工作組,在強降雨前分赴湖南、江蘇、浙江和水陽江流域協助開展防汛抗洪工作;根據雨情水情變化,及時向江蘇、安徽、山東、湖北、四川、重慶等省(市)加派8個工作組、專家組。湖北省派出22個工作組、安徽省派出5個工作組,赴各地指導防汛工作。三是及時啟動應急響應。6月30日14時,國家防總將防汛應急響應從Ⅳ級提升至 Ⅲ級,太湖防總啟動Ⅱ級響應,長江防總啟動Ⅲ級響應,淮河防總啟動Ⅳ級響應,共同應對流域汛情。湖北、湖南、安徽、江蘇、貴州4省啟動防汛Ⅲ級應急響應,重慶、河南兩省市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全力開展抗洪搶險工作。四是科學調度水利工程。各地積極採取措施控泄洪水,提前騰庫迎洪,科學調度水利工程。長江三峽水庫提前預泄220億立方米防洪庫容,按照30000立方米每秒的出庫流量,有效控制長江今年1號洪水,最大削峰率40%,降低下游水位1.5-2 米。6月19日入梅以來,太湖防總通過調度太浦閘和望亭水利樞紐排泄太湖洪水6.82億立方米,江蘇、浙江兩省利用長江和杭州灣口門搶排河網澇水 16.77億立方米,有效減緩了河湖水位的上漲。安徽省啟用東大圩蓄洪區,分蓄洪水2.3億立方米,減輕了巢湖防洪壓力;通過淮南磨子潭、梅山、響洪甸等水庫攔蓄洪水,削峰率分別達87%、91%和87%。湖北省防指調度水庫調泄洪水6億立方米。五是抓好險情搶護。各地加強巡查值守和險情搶護,迅速啟動軍地協同機制,科學處置潰口、決堤、脫坡、崩岸、滲流和管涌等各類險情。安徽省組織動員4萬名幹部群眾巡堤查險,累計處置險情374處,搶排澇水17.7億立方米;湖北省各地搶排澇水,各類泵站合計排水11.8億立方米。武漢市5600多名幹部群眾、武警和民兵預備役全力搶護,有效控制了多處民圩潰口險情。六是提前預警轉移。浙江、安徽、湖北、湖南、重慶、貴州六省(市)充分發揮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群測群防體系作用,及時轉移受威脅群眾,共緊急轉移 15.8萬人,避免和減少了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質災害人員傷亡。安徽省提前轉移東大圩蓄洪區1002名群眾,無一人傷亡;湖北省多處民圩潰口,9000 多名群眾安全轉移並妥善安置。
截至7月3日統計,全國已有26省(區、市)1192縣遭受洪澇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2942千公頃,受災人口3282萬人,緊急轉移148萬人,因災死亡186人、失蹤45人,倒塌房屋5.6萬間,直接經濟損失約506億元。與2000年以來同期均值相比,受災面積、受災人口、死亡人口、倒塌房屋分別偏少6%、33%、47%、76%,直接經濟損失偏多51%。
預計今年主汛期全國降水總體偏多,主要多雨區位於江南、江淮、黃淮、西南、東北等地,長江、松花江、淮河發生較大洪水的可能性較高,登陸台風個數偏少,但強度偏強,可能有強台風登陸我國並深入內陸。未來10天,還將有2次強降雨過程,其中2~4日,長江中下游沿江及西南東部、江淮、黃淮南部、華南西部南部等地將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區有大暴雨;5~9日,主要降雨區逐步北抬至江淮北部、黃淮中南部、西南東部等地,雨量一般為中到大雨,部分地區有暴雨。3日8 時,今年第1號台風「尼伯特」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較常年首個台風生成時間偏晚約110天),並向我國東部沿海靠近。受其影響,7~8日,福建北部、浙江、上海、江蘇南部沿海將出現較強降雨和大風天氣過程。
受近日持續強降雨影響,長江中下游幹流蓮花塘至大通江段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3~5日將全線超警;太湖水位3日將超過保證水位4.65米,並繼續緩漲;淮河上中游幹流近日可能發生超過警戒水位的洪水。防汛形勢嚴峻。
當前,我國防汛工作已進入關鍵階段。下一步,國家防總將從最不利情況出發,從降雨和洪水的最惡劣組合著手,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全力做好各項防禦工作,進一步加強監測預警預報,密切監視雨情、水情、汛情的發展變化,滾動分析預報,強化會商研判和應急值守,科學精細調度防洪工程,做好堤防、水庫及穿堤涵閘、泵站等建築物的隱患排查,發現險情及時搶險處置。根據流域當前水情汛情以及可能發生的強降雨過程,不斷完善防禦洪水的各項措施,嚴格執行水庫調度運行計劃,留足防洪庫容,全力做好應對流域超標准洪水的准備;提前部署搶險隊伍,備足搶險物料。
各流域防總和各地防指要進一步密切溝通聯系,充分發揮流域防總的綜合協調、指揮決策作用,要著力做好山洪災害防禦、水庫安全度汛、城市防洪排澇等重點工作,及時轉移危險區群眾,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最大程度減少災害損失。要加強與解放軍、武警部隊的溝通聯系,軍地聯動、軍民聯防,合力做好抗洪搶險救災工作。
摘自(中國網),謝謝。
㈡ 65萬人受災的湖北,是受強降雨影響最大的省份嗎
在這段時間,我國多地受災嚴重,湖北重慶等南方地區,北方地區的汛期也已經來臨。湖北多地遭遇最強降水,雷電、暴雨氣象預警信號陸續發出。這輪雨水來勢洶洶,宜昌、恩施、隨州等地遭遇入海以來最強降水。
㈢ 分輸泵站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蘭州—鄭州—長沙成品油管道工程在湖北—湖南段共設置8個分輸泵站,它們分別是孝感分輸泵站、武漢分輸泵站,咸寧分輸泵站、赤壁分輸泵站、臨湘分輸泵站、長塘分輸泵站、長沙末站分輸泵站和湘潭末站分輸泵站。下面分別將各分輸泵站地質災害危險性作預測評估。
(一)孝感分輸泵站
泵站位於黃陂區周巷南,干線里程430km附近,設置目的是向孝感和應城二市分輸油品。地貌上為大別山丘陵低山南側的崗狀平原,地形較平坦,處於二小河的分水嶺地段。站址區地面為中、上更新統沖洪積粘土和粉質粘土,較緻密堅硬,硬塑狀,弱脹縮,工程地質性質良好。站址區附近有小型工程坍滑和岸崩,但站址區無地質災害發育,故其危險性小。
(二)武漢分輸泵站
泵站位於武漢市葛店鎮東,干線里程526km附近,設置的目的是向武漢市輸送油品。地貌上為長江以南的丘陵地,波狀起伏,附近有眾多湖泊分布。站址位於一較平坦高地上;地面為中、上更新統粘土和粉質粘土,弱脹縮,緻密堅硬,工程地質性質良好。無地質災害發育,危險性小。
表8-2 地質災害危險性預測評估表
(三)咸寧分輸泵站
泵站位於咸寧市區北,干線里程613km附近,設置的目的是向咸寧市輸送油品。地貌上為波狀平原,地形較開闊平坦。站址區地面由上更新統和全新統粘土、粉質粘土、粉細砂和淤泥類土等組成,厚數米至數十米不等,工程地質性質較復雜,上更新統土體具弱脹縮性;下伏石炭、二疊系碳酸鹽岩、岩溶發育。附近因大量抽汲岩溶水導致地面塌陷,現狀災情較嚴重;此外,尚有特殊土地面變形災害。故該站場地質災害危險性大。
(四)赤壁分輸泵站
泵站位於赤壁市區西,干線里程660km附近,設置的目的是向赤壁市輸送油品。地貌上為江南丘陵地,地形起伏不大。地面復蓋中、上更新統粘土和粉質粘土,緻密堅硬,具弱脹縮性,工程地質性質良好,下伏志留系砂頁岩。附近除局部小型坍滑外未發現其他地質災害,故該站場地質災害危險性小。
(五)臨湘分輸泵站
泵站位於臨湘市東,干線里程703km附近,設置目的是向臨湘市輸送油品。地貌上為江南丘陵地的山間谷地,地形起伏不大,站址區有基岩出露,為寒武系中統碳酸鹽岩,上復以全新統土體,構造上為向斜盆地的南翼。存在岩溶地面塌陷的可能,地質災害危險性小。
(六)長塘分輸泵站
泵站位於岳陽市長塘鎮南,干線里程736km附近,設置目的是向岳陽市輸送油品。地貌上為江南丘陵地的丘間盆地,地形較平坦開闊,附近水系發育。站場區為中白堊世—早古近世粉砂岩、泥岩和砂礫岩,工程地質性質良好。站場位於新牆河支流二小河交匯處附近,有小型岸崩發生的可能性,地質災害危險性小。
(七)長沙末站分輸泵站
泵站位於長沙市撈刀河鎮北,干線里程 858km處,設置目的是向長沙市丁字鎮油庫和湘潭市輸送油品。地貌上為江南丘陵地,地形起伏不大,附近水系發育。站場區上元古界板溪群的板岩和變質砂岩,風化較強烈。開挖邊坡穩定性問題較突出,工程邊坡常發生坍滑現象,地質災害危險性中等。
(八)湘潭末站分輸泵站
泵站位於湘潭市湘江以東,湘潭支線里程92km處,設置目的是向湘潭市輸送油品。地貌上為江南丘陵地,地形波狀起伏。站場區為泥盆系中統砂頁岩和碳酸鹽岩,附近斷裂構造較發育,存在小型滑坡、崩塌,地質災害危險性中等。
㈣ 關於長江的資料簡介
長江,世界第三大河,中國第一大河,與黃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遼河通稱為中國7大河。
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幹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上海市崇明島注入東海。
支流延伸至貴州、甘肅、陝西、河南、廣西、廣東、浙江、福建8個省、自治區。長江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里,幹流長6397公里,僅次於尼羅河和亞馬孫河,居世界第三位。
長江流域,是指長江幹流和支流流經的廣大區域,橫跨中國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經濟區,共計19個省、市、自治區,是世界第三大流域,流域總面積180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國土面積的的18.8%,流域內有豐富的自然資源。
長江全長習慣性地稱為6397公里。長江幹流宜昌以上為上游,長4504公里,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其中直門達至宜賓稱金沙江流域,長3464公里。
宜賓至宜昌河段均稱川江,長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為中游,長955公里,流域面積68萬平方公里。湖口至長江入海口為下游,長938公里,流域面積12萬平方公里。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
幹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97km,比黃河(5464km)長900餘公里,在世界大河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
在世界大河水流量中,長江也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亞馬遜河和剛果河。但尼羅河流域跨非洲9國,亞馬遜河流域跨南美洲7國,剛果河流域跨非洲7國,長江則為中國所獨有。
長江幹流自西而東橫貫中國中部。數百條支流輻輳南北,延伸至青海、四川、西藏、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的部分地區。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20%。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過大運河匯入長江。
長江幹流宜昌以上為上游,長4504公里,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其中直門達至宜賓稱金沙江,長3464公里。宜賓至宜昌河段習稱川江,長1040公里。
宜昌至湖口為中游,長955公里,流域面積68萬平方公里。湖口至出海口為下游,長938公里,流域面積12萬平方公里。
長江是中國水量最豐富的河流,水資源總量9616億立方米,約佔全國河流徑流總量的36%,為黃河的20倍。在世界僅次於赤道雨林地帶的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扎伊爾河),居第三位。
與長江流域所處緯度帶相似的南美洲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積雖然都超過長江,水量卻遠比長江少,前者約為長江的70%,後者約為長江的60%。
長江流域位於東經90°33′~122°25′,北緯24°30′~35°45′之間。
由江源至河口,整個地勢西高東低,形成三級巨大階梯。第一階梯由青海南部和四川西部高原和橫斷山區組成,一般高程在3500~5000m。
第二階梯為雲貴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和鄂黔山地,一般高程在500~2000m。第三階梯由淮陽山地、江南丘陵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組成,一般高程在500m以下。流域內的地貌類型眾多,有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和平原。
㈤ 黃香這個人的具體介紹
黃香,江夏安陸人,漢江夏郡治在今雲夢境內,安陸縣治在今安陸市境內,本文從考證江夏郡治和安陸縣治治所入手,並依據地方文獻資料,斷定黃香故里在安陸。天下黃姓尊黃香為祖,成為一種歷史文化現象。目前,在古江夏郡境內尚未見先於安陸在康熙五年(1666)前發現黃香墓碑和祠廟的記載。
[編輯本段]生平經歷
黃香(18-106年)是我國東漢時期的一位文化名人。他為官的品位並不高,最高職務是魏郡太守,大約也就是一個四品官員。但他生命歷程中有兩個亮點:一是他9歲時,母親去世,他對父親格外孝敬,夏天他將床枕扇涼,冬天用身體把被褥溫暖後,才讓父親安睡(黃香溫席);二是他很小的時候,便廣泛閱讀儒家經典,精心鑽研道德學術,能寫文章,當時京師稱譽為「天下無雙,江夏黃童」。漢章帝還曾特許他到宮中藏書之所東觀讀書。孔子曾說:「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尊敬長輩,友愛兄弟,是做人的根本。黃香的這種品行正符合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標准。舊傳元代郭守正挑選了歷史上的二十四位孝子,輯成《二十四孝子》一書,作為做人的楷模,黃香名列其中。因此,自明清以來,黃香一直被人們所推崇。
令人遺憾的是,這樣一位歷史名人,由於年代久遠,其生平履歷中卻留下了許多疑問。如關於他的生年,他的家世等,史書缺載。特別是他被罷免魏郡太守一事,至今仍是一個謎團。按《後漢書》黃香本傳載,延平元年(106),全國普遭水災,朝廷敕令各地,不準虛飾災情,掩匿盜賊,草菅人命,中飽私囊。黃香終因此事受牽連而被免職。數月後,卒於家。這其中的詳情後人不得而知。
[編輯本段]相關考證
黃香生平中,雖然疑點頗多,但有一點可肯定的是,他是漢代江夏郡安陸縣人。《後漢書》本傳中說:「黃香,字文強,江夏安陸人」。
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必須考察漢代江夏郡治和漢代安陸縣城的歷史方位。這種持「雲夢說」,其主要錯誤在於把漢代江夏郡安陸縣的縣治說成是在現今的雲夢縣, 這簡直是滑稽無知的表現。據《漢書地理志》、《水經注》載,漢高帝六年(前201)分南郡竟陵以東及江南置江夏郡,取漢水與夏(沔)水在郡境匯合之意,故以為名。。《大清一統志》亦說,漢江夏郡治在今德安府之雲夢縣。雲夢置縣時間在西魏大統十六年(550),以上所記「雲夢」即今之雲夢縣城。「漢江夏郡之郡治即在今之雲夢縣城東南一帶」的結論,又據唐杜佑《通典》、李吉甫《元和郡縣志》,江夏郡治在雲夢縣東南,安陸縣治與江夏郡治根本是兩個所在,《後漢書》明確指明黃香是江夏安陸人而沒有說「江夏雲夢人」已經是非常明確的,就像現在說某某是孝感安陸人一樣,怎麼可能和雲夢拉上關系呢?唯一的解釋就是在現今雲夢流傳著有黃香墓,這只是古雲夢人敬佩黃香品格所造的一個傳說而已,況且在安陸還發現黃香的墓碑,黃香墓在安陸亦是有證據的。
為什麼《後漢書》不直接說黃香是「安陸人」,而要說是「江夏安陸人」呢?要弄清這個問題,必須了解中國姓氏文化的起源。早在先秦時代,姓、氏二者有著明確的區別,姓用以標血緣,而氏則用以辨貴賤。但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變封建制為郡縣制。郡縣制雖然摧毀了傳統的封建等級制,但這並不意味著在秦代以後就不再存在社會等級了,而只是表示新的社會等級的符號產生了。秦漢時的所謂「郡望」,就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標志社會地位的符號。有些家族由於世居某地,人才輩出,或由於戰功,蔭及後世,遂成為當地的豪門大族,這種家族由於在當地為人所仰慕,故稱之為「郡望」。如「隴西李氏」、「清河張氏」、 「太原王氏」等。所謂「江夏安陸」,「江夏」乃黃香郡望,「安陸」才是其出生地。經查《後漢書》人物誌,范曄的行文是很規范的,如「班超,扶風平陵人也」、「王充,會稽上虞人」、「張衡,南陽西鄂人也」。而對有些傳主則只記其郡望,如「李雲,字行祖,甘陵人也」、「劉瑜,字季節,廣陵人也」、「邳彤,字偉君,信都人也」、「范升,字辨卿,代郡人也」。從以上考證可知,漢代黃香安陸人的結論是無可辯駁的。
漢代安陸為江夏郡屬縣,包括今天的安陸、雲夢、應城三縣及漢川、孝感、黃陂、漢陽等縣之各一部分,既江夏郡已包括安陸和雲夢兩縣,《後漢書》明確指出黃香江夏安陸人,可見黃香安陸人的身份是不可辯駁的。至於雲夢說簡直是置歷史於不顧,貽笑大方
㈥ 湖北現在的洪災厲害不
湖北31個縣市區301萬人在最新一輪暴雨中受災時間: 2011-06-19 15:31:0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武漢6月19日電 湖北省民政廳發布的最新災情統計表明,在17日至18日最新一輪降雨中,湖北31個縣市區301萬人受災,因災死亡2人,失蹤2人。 據湖北省民政廳救災處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暴雨過程造成恩施、黃岡、荊州、宜昌、孝感、荊門、黃石、仙桃、天門、潛江、神農架的31個縣市區受災,全省轉移安置和緊急避險群眾2.44萬人,農作物受災261.2千公頃,倒塌房屋642戶2194間,損壞房屋5077間。其中,三峽大壩所在地宜昌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區出現大暴雨,最大降雨量175.5毫米,導致全市約27.82萬人受災。素有「產糧大縣」之稱的監利17日至18日最大降雨量累計達162毫米,全縣百萬余畝作物受災。目前30多萬名干群正奮斗在抗災一線,利用大型機械和抽水機緊急排澇。 湖北省民政廳已派出兩個工作組趕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查看災情,指導救災工作。目前,各項救災工作正有序進行。 湖北省氣象局武漢區域氣候中心通報,在入梅的第三輪強降水過程中,湖北多地降水接近歷史極值,潛江、天門降水量之大創造了歷史同期新紀錄。 從國家氣象站監測情況看,武漢、潛江、鶴峰日降水量分別達到198毫米、193毫米、170毫米,最大小時降水量出現在潛江,1小時降水量達到65.2毫米。 與歷史同期相比,6月18日湖北省降水量有9地排進歷史前三位,潛江、天門排第一位,枝江、仙桃排第二位,宜都、鶴峰、黃陂、荊州、漢陽排第三位。其中,潛江、天門、仙桃日降水量達極端氣候事件標准,潛江3小時、6小時、12小時降水量打破1981年以來的歷史極值。武漢市日降水量為1998年以來夏季的最大日值。 記者從長江水文局了解到,受近日長江沿線強降水影響,長江中下游幹流各站水位持續上漲,其中監利以下河段及兩湖水位已經超過歷史同期水位,但仍低於警戒水位。 水陽江新河庄站水位18日15時起快速上漲,19日水位已超過警戒水位1.44米,逼近保證水位。丹江口水庫水位略有回升,目前水位已漲至135.51米。 而備受關注的房縣上龕鄉堰塞湖,則經受住了強降雨考驗,截至19日7時堰塞湖水位較峰值下降了2米,情況有所好轉。(記者黎昌政、馮國棟、沈翀、孫寅)
採納哦
㈦ 全國哪裡會有大雨或是暴雨
零八年南方暴雨最新災情:南方暴雨44人死亡
貴州望謨受災最重,湖南、廣西、江西等省份普降暴雨
據新華社電入汛以來,貴州連續出現局地強降雨天氣,部分地區多次遭受暴雨、大暴雨襲擊,引發嚴重的山洪災害,已造成30人死亡,13人失蹤。
記者從28日召開的貴州省政府防汛抗災工作會議上了解到,進入5月份,貴州氣候異常,該省西南部、南部及中部等地降雨頻繁,特別是21日至27日,局部地區多次遭受暴雨、大暴雨襲擊,累計有長順、平壩、普定、安順、紫雲5縣(市)出現大暴雨,17縣、市(區)出現暴雨,部分地區大雨夾帶冰雹,有8個鄉鎮出現大暴雨,53個鄉鎮出現暴雨。截至27日20時,全省已有25個縣(市、區)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30人,失蹤13人。部分交通、通信、電力設施損毀嚴重。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災情最為嚴重,截至28日12時的最新統計,全縣受災鄉鎮達14個,境內部分省道干線被嚴重沖毀,交通中斷。同時還有多處光纜桿路被沖毀,影響5個鄉鎮的通信。
該省民政廳針對望謨災情啟動應急救助預案三級響應。目前,已向望謨緊急調撥救災帳篷65頂,棉被450床,衣服3000餘件。
全國傷情
湖南暴雨7死11失蹤
記者28日上午從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了解到,26日晚以來的強降雨導致湖南沅陵、龍山、古丈等9縣市的35個鄉鎮受災嚴重。據統計,截至28日9時,全省因災死亡7人、失蹤11人,交通中斷5條,毀壞路基47公里。
廣西暴雨成災4死1失蹤
28日上午,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局繼續發布暴雨警報。自治區民政廳28日9時統計,局地強降雨引發的山洪和地質災害,已造成廣西4人死亡,1人失蹤。
27日20時至28日11時,廣西北部出現強降水,靈川、興安、天峨、樂業、田林、隆林等縣有11個鄉鎮降雨超過100毫米,桂北68個鄉鎮降雨量達50—99.9毫米,有124個鄉鎮降雨達到25—49.9毫米。
江西遇洪水3死2失蹤
27日下午起,江西省浙贛鐵路以北地區自西向東普下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造成3人死亡,2人失蹤。28日上午,德興、樂平等縣降雨已超過100毫米。目前,暴雨給江西造成嚴重洪水災情,部分河流逼近警戒線。
各地汛情
上海暴雨電路跳閘
上海市防汛指揮部28日發布最新消息說,上海從27日夜間開始出現雷雨天氣,截至28日8時,上海全市普降中雨,局部大雨,金山、南匯、青浦、松江等區縣的個別地區出現暴雨。雷電造成16條供電線路發生跳閘險情,一度造成浦東等地部分民居短時停電。
湖北49縣市區遭雨襲
5月26日至28日,湖北省已有49個縣市區遭暴雨襲擊。暴雨已造成武漢、潛江兩市局部受災,潛江市15個鄉鎮供電一度中斷。
記者28日從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獲悉,自26日以來,湖北蘄春、大冶、黃陂、漢川等49個縣市區遭暴雨襲擊。
浙江啟動Ⅳ級應急響應
浙江連日遭暴雨襲擊,該省28日下午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5月27日8時至28日8時,浙江省單站降雨量超過100毫米的有38個,超過150毫米的有8個,其中開化燕溪站為234毫米、碧家河203毫米、茅崗水庫203毫米。
㈧ 武漢降雨量不及98年,為什麼受災比98年大
6月18日入梅以來,武漢連遇4場強降水,尤以第四場最兇猛,強度大、范圍廣、持續時間長。內
從6月容30日早8點至7月6日下午5點,武漢氣象站累計雨量581.5毫米,刷新了武漢有氣象記錄以來周降水量最大值。氣象部門介紹,之前武漢一周最大降水量,發生在1991年7月5日至11日,7天內潑落542.8毫米雨水。
氣象部門介紹,武漢常年主汛期(6-8月)的平均雨量為562.1毫米,歷史年平均雨量為1315.9毫米。在本輪降水過程中,武漢不到7天就把主汛期3個月的雨下完了,也相當於下了全年四成多的雨量。
今年入汛以來,我市降水持續偏多。武漢區域氣候中心人士介紹,6月1日至7月6日下午3點,武漢站、江夏站累計降水量分別達到932.6毫米、1087.2毫米,比該兩站1998年6-8月的總降水量分別多64.6毫米和70.2毫米;新洲、黃陂累計降水量887毫米、833.9毫米,也分別超過了該兩站1998年6-8月的雨量。
㈨ 梅州市平遠縣今天下雪了嗎
受強冷空氣影響,日晚8時起,平遠縣北部山區仁居鎮、八尺鎮、差干鎮等地出現雨雪和冰凍天氣,其中仁居鎮礤頭村大畲坳、古丁村巨人石等地積雪達3厘米,對村民生活以及牲畜、農作物造成影響。得知情況後,平遠縣和仁居鎮、八尺鎮、差干鎮等有關部門迅速出動,深入各地了解情況,並上門慰問低保戶和五保戶,動員群眾做好防禦低溫天氣的各項工作。
昨日上午10時30分許,當記者驅車進入礤頭村時,就看見遠處的項山甑山頭白雪皚皚,山頂雲霧繚繞,通往礤頭村的環山路兩邊也有不少積雪。11時許,記者趕到礤頭村大畲坳時,只見田間、屋頂、山頭、沙包上、木堆上都被白雪遮蓋,屋檐下、樹幹上、水管上都掛著長5-10厘米的冰凌;菜地里,青菜被白雪壓彎了「腰」;果園里,臍橙樹葉被雨雪凍得「蜷縮」了;村裡家家戶戶大門緊閉 。「15日晚上8點多時,我聽見外面傳來淅淅瀝瀝的聲音,還以為是水管破了,走出一看才知道是下雪了。」村民潘錫林告訴記者,由於該村海拔近1000米,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雨雪或冰凍天氣,從目前情況來看,今年的雨雪和冰凍將比去年更嚴重。
隨後,記者在村民的陪同下前往低保戶潘禮榮家采訪。沿路有一段近百米的坡,由於積雪過多,路面已結冰,記者幾次試圖走上去,但走到一半時就會滑下來,潘禮榮見狀便拿出鐵鍬和掃把清掃路上的冰塊。好不容易來到潘禮榮家,記者看到,她家的水龍頭出水口已被凍住,掛著一條冰凌,在她不算大的房間里,床上只有一張薄薄的被子。
據了解,到目前為止,仁居鎮共有120多畝柑橘和臍橙被凍傷,2500多畝竹、木受損,112頭牛、羊被凍壞,45頭牛、羊被凍死。除了仁居鎮,八尺鎮以及差干鎮的部分村莊也不同程度受到雨雪冰凍天氣影響。
接到災情匯報後,平遠縣民政局、三防辦會同仁居鎮、八尺鎮、差干鎮的農業、林業、水利、供電、民政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前往受凍地區了解情況,走訪慰問低保戶和五保戶,並動員村民繼續做好防禦低溫天氣的各項工作。
㈩ 1998年抗洪救災英雄人物事跡
1、李向群
李向群(1978--1998)新時期英雄戰士。海南省瓊山市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集團軍121師361團9連戰士。1996年12月參軍。共產黨員、在1998年偉大的抗洪搶險斗爭中英勇獻身。
1978年出生的李向群生前是廣州軍區塔山守備英雄團九連戰士。他家雖有百萬家產,但為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李向群毅然選擇參軍之路,由一名普通青年成長為合格戰士、優秀士兵和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在1998年長江流域抗洪搶險戰斗中,李向群主動報名參加部隊的搶險突擊隊,他帶病頑強拼搏,先後4次暈倒在大堤上,被送進醫院搶救醒來後,又拔掉輸液的針管上堤戰斗,終因勞累過度壯烈犧牲。
為了表達對烈士的深切懷念,災區3萬群眾自發地趕來參加烈士的追悼會,並在烈士生前抗洪的地方樹碑立傳。中央軍委授予李向群「新時期英雄戰士」光榮稱號。
2、高建成
湖南省湘陰縣人,1965年10月出生於湘陰縣南湖鎮一個農民家庭。自幼熱愛學習,品學兼優。1984年9月湘陰縣四中畢業,被選入空軍飛行學院讀書,畢業後分配到武漢空軍某高炮團。
歷任排長、助理工程師、連副指導員、指導員等職,被授予上尉軍銜,是人民軍隊新時期軍事政治建設中涌現出來的一名優秀基層幹部。
在14年軍旅生涯中,他學習刻苦,工作扎實,作風優良,品德高尚,先後3次受到部隊嘉獎,6次被評為優秀黨員、優秀黨支部書記。
1998年夏,長江流域遭受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7月27日,他所在的空軍某高炮團奉命奔赴湖北咸寧地區執行長江干堤搶險護堤任務。
出發之前,他在寫給老母親的信中說:「媽,我馬上就要帶兵執行抗洪搶險任務了,現在家裡置了新房,等我抗洪勝利回部隊後,便利用休假的機會接您老人家來住,讓您老人家和我們一起生活,享受晚年幸福。」
他率領戰士們按時奔赴指定位置,立即投入嘉魚縣邱家灣抗洪搶險戰斗。他不顧連續幾天高燒不退,身先士卒戰斗在第一線。8月1日晚,他率部轉戰牌洲灣參加搶險戰斗。
急行軍中,長江大堤突然決口,連隊突遭洪水襲擊,四五米高的巨浪撲面而來。在緊急關頭,他不顧個人安危,沉著鎮定,迅速組織搶救遇險群眾和官兵。
救生器材不夠,他立即脫下救生衣硬塞給新戰士趙文源穿上。被迫棄車轉移時,他堅持最後一個離開。
在與洪水搏鬥的兩個多小時里,他連續不斷地進行現場鼓動,高喊:「有黨員和幹部在,我們一定能夠沖出去!」
他奮不顧身,先後救出8名群眾和戰士。8月1日夜裡21時以後,洪水越來越大。他和連長決定,把兩顆樹留給幾位體弱的戰士,而把死亡的危險留給他們自己。
他用盡力氣將正在水中掙扎的新戰士劉楠推到一棵大樹邊,自己卻被一個巨浪捲走,壯烈犧牲。
3、張國興
1972年張國興出生於河北晉州普通職工家庭,1989年初中畢業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報名參軍。父親因心疼兒子怕受苦一直反對,為此,張國興絕食抗議,一周後,父親只好成全兒子,自此張國興踏上了從軍的道路。
1998年,長江發生了自1954年以來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1666億元。
當初九江城決口,張國興所在集團軍222名突擊隊員被緊急調遣飛赴九江,張國興做為運用「鋼木土石組合壩」的技術骨幹,指揮全連44名官兵運用「鋼木土石組合壩封堵決口技術」 經過連續4天4夜奮戰,成功封堵了江西九江決口。
創造了中國抗洪史上的奇跡,當時的國務院朱總理站在大壩合龍處,高度贊揚這支堵口技術突擊隊,「在關鍵的時候,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向廣大官兵致敬」。
4、彭榮華
1998年,暴雨一場接一場。黃陂縣橫店鄉的梅包子灣河水猛漲。到晚上,有些人家裡已開始進水。怎麼漲這么快?梅包子灣組長彭榮華到村民彭志東的店裡買煙時發現了險情:村裡一座石墩橋的橋孔被洪水裹挾的水草樹枝堵塞!
彭榮華對彭志東說:「如果橋不倒,上游的村民就要受淹;如果橋一倒,下游的村民將要受淹。快,你幫我來疏通!」
彭榮華和彭志東來到橋下,彭榮華讓彭志東在岸上幫忙。他自己跳進急流里,倚靠在阻水墩上用手一把一把地清除樹枝和雜物。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奮戰,橋孔基本疏通,水也漸漸退下。
彭志東的妻子見二人半天沒回,就打手電筒來到橋上。她對彭榮華喊:「華子,危險!」話音未落,彭榮華抱著的石墩突然斷裂。彭榮華隨石墩被急流捲走。
彭志東跳入河中,但沒有抓住彭榮華。一整夜,村裡的男子在水退後的下河進行拉網式打撈;婦女們則在岸上呼喊,仍沒有找到彭榮華。直到第2天下午才在離石橋30米的下游找到穿著雨衣纏著水草的彭榮華的遺體。
彭榮華的犧牲使梅包子灣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在外打工的村民都紛紛趕回村裡為他送葬。
5、嵇琪
嵇琪,是一名中國軍人,同時也是一位抗洪英雄。他在1995年12月報名參軍入伍,後來因在抗洪中的突出表現,2000年2月21日下午,南京軍區授予某部修理連戰士嵇琪「新時期硬骨頭戰士」榮譽稱號,戰友們則稱他為「抗洪鐵人」。
嵇琪是在1998年10月從長江抗洪前線凱旋不久被診斷為惡性腦瘤晚期的。在與那場特大洪水搏鬥的40多個日日夜夜裡,這位硬骨頭戰士曾10次暈倒在大堤上,5次被抬進臨時救護所。
每次從昏迷中醒來,他總是不顧勸阻,繼續投入搶險戰斗。抗洪中,嵇琪是連隊唯一一個在「水線」入黨的戰士,並榮立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