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武漢黃陂 > 黃陂採桑節

黃陂採桑節

發布時間:2020-12-25 11:14:15

㈠ 關於魏晉南北朝民歌《採桑度》的詩意

民歌《採桑度》
南北朝民歌
採桑盛陽月,綠葉何翩翩。
攀條上樹表,牽壞紫羅裙。
詩意:
採桑時節正當春天,春桑綠葉被風吹拂翩翩起舞。
小女子攀援枝條采擇春桑,結果,把自己的紫羅裙給桑樹牽扯壞。
賞析
陽春三月,桑林一片蓊蓊鬱郁,晴光普照,綠葉蔥蘢。一陣微風吹過,綠葉叢中翻起一片漣漪。「翩翩」,形容搖曳擺動的樣子。「何翩翩」表面上是寫桑葉,實際上則是暗喻勞動少女的綽約風姿。少女在這里雖然還未出現,可她那輕盈婀娜的身姿已然可想像得出。用桑林綠葉映襯出的少女之美,是一種樸素的美。
若把前二句看作是田園風光的寫生,則畫上的景色雖然秀美,卻顯得過於空曠單調。第三、四二句則加入了動態的人物,剎那間使得整個畫面活潑起來,平添了幾分生氣與意趣。「條」,指樹枝;「樹表」,指樹梢。一位少女也許是要與同伴比賽,只見她矯健地攀上樹梢去採摘桑葉,可是一不小心,卻被樹枝刮破了自己心愛的羅裙。詩歌寫到這里便戛然而止,但留給人們的是豐富的想像餘地。我們似乎可以看見那位少女在羅裙被刮破的剎那間既驚且惱的神態。這種神態引起了同伴們的一片嬉笑聲。這笑聲回盪在田野,也回盪在讀者心裡。
這首詩前二句寫景,於後二句寫人物的動作,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採桑女子勞動時的輕松、愉快的心情,表現出她們在勞動時活潑矯健的身手。
這首民歌,把採桑女子作為主人公,描繪出她們的勞動之趣,既不同於那些男歡女愛之詞,也不同於那些風花雪月之作,它一洗南朝民歌的綺羅香澤之氣,顯得淳樸、清新、自然,在南朝民歌中閃爍出獨特的光彩。

㈡ 播種,插秧,耕田,採桑,除草,割麥,打穀,積肥,分別是什麼季節的農事活動

播種,插秧,耕田,春天和夏天都有,因為有早稻,中稻和晚稻。早稻和中稻是春天耕田,播種,插秧的。

採桑,除草春天至夏天都有。

割麥,冬小麥是夏天,春小麥是秋天。

打穀,夏天,秋天都有。

(2)黃陂採桑節擴展閱讀:

我國從南到北,種植農作物不一樣,一年四季的農事活動也不一樣。

以廣西種稻為例,天等縣有傳統的《種稻謠》總結一年四季的農事活動:正月犁耙田,二月修田基,三月播谷秧,四月播秧時,五月祭田魂,六月耘田去,七月禾懷胎,八月穗出齊,九月旱開鐮,十月濕谷到屋裡,十一月干谷進了倉。

廣西現代新編的農事歌謠《春光一刻值千金》也是遵從二十四節氣來安排農事的:

自然規律須遵照,農事季節要記牢;生產跟著季節走,五穀豐登產量高。

春雨驚春清谷天,不誤農時鬧田園;玉米花生須除草,早稻搶種莫遲延。

夏滿芒夏暑相連,田間管理要周全;防澇防蟲抓雙搶,插完晚稻在秋前。

秋處露秋寒霜降,追肥管好晚稻田;紅薯雜糧應多種,秋植糖蔗為來年。

冬雪雪冬小大寒,森林火災要提防,冬種蔬菜效益好,要為明年翻兩番。

而在中原種小麥的地方,冬小麥是秋天播種的,次年入夏的時候收獲。玉米、高粱、花生等一般麥收的時候播種,收獲在秋天。播種後,要經過除草、除病蟲害等田間管理過程,然後成熟收割、入倉。

㈢ 採桑了清明上巳西湖好整首詩的意思

採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朝代:宋代
作者:歐陽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譯文
清明節與上巳節的時候,西湖風光很好。滿眼都是一片繁華景象。誰家的車馬在搶道爭先?一輛有著紅色輪子和金色花朵的車子,為了超前,繞從道旁的柳樹行中賓士而過。遊人在日暮時分相隨歸去。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嘩不已。從西湖彎斜的堤岸一直到城頭,沿途都是開放的鮮花。

《採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作品。這首詞是寫清明時節西湖游春的熱鬧繁華景象,著意描繪游春的歡樂氣氛,從側面來寫西湖之美。特別著重描繪日暮回城時喧嘩熙攘的情景。不說遊人摘花歸去,而只說從堤岸到城頭「總是花」。這樣更突出了清明游春的主題。

㈣ 求蘇軾最有名的詩詞10首.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蘇軾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詞作鑒賞

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節,為作者醉後抒情,懷念弟弟蘇轍之作。

全詞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像,緊緊圍繞中秋之月展開描寫、抒情和議論,從天上與人間、月與人、空間與時間這些相聯系的范疇進行思考,把自己對兄弟的感情,升華到探索人生樂觀與不幸的哲理高度,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的美好祝願、無限熱愛。

上片表現詞人由超塵出世到熱愛人生的思想活動,側重寫天上。開篇「明月幾時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詩意,通過向青天發問,把讀者的思緒引向廣漠太空的神仙世界。「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以下數句,筆勢夭矯回折,跌宕多彩。它說明作者「出世」與「入世」,亦即「退」與「進」、「仕」與「隱」之間抉擇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態。以上寫詩人把酒問月,是對明月產生的疑問、進行的探索,氣勢不凡,突兀挺拔。「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幾句,寫詞人對月宮仙境產生的嚮往和疑慮,寄寓著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間」,寫詞人的入世思想戰勝了出世思想,表現了詞人執著人生、熱愛人間的感情。

下片融寫實為寫意,化景物為情思,表現詞人對人世間悲歡離合的解釋,側重寫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三句,實寫月光照人間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兩句,承「照無眠」而下,筆致淋漓頓挫,表面上是惱月照人,增人「月圓人不圓」的悵恨,骨子裡是本抱懷人心事,借見月而表達作者對親人的懷念之情。「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三句,寫詞人對人世悲歡離合的解釋,表明作者由於受莊子和佛家思想的影響,形成了一種灑脫、曠達的襟懷,齊龐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為社會現象的人間悲怨、不平,同月之陰晴圓缺這些自然現象相提並論,視為一體,求得安慰。結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轉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包括自己的兄弟),發出深摯的慰問和祝願,給全詞增加了積極奮發的意蘊。詞的下片,筆法大開大合,筆力雄健渾厚,高度概括了人間天上、世事自然中錯綜復雜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嚮往,既富於哲理,又飽含感情。

這首詞是蘇軾哲理詞的代表作。詞中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永恆的宇宙和復雜多變的人類社會兩者的綜合理解與認識,是作者的世界觀通過對月和對人的觀察所做的一個以局部足以概括整體的小小總結。作者俯仰古今變遷,感慨宇宙流轉,厭薄宦海浮沉,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的意境氛圍中,滲入濃厚的哲學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達到了人與宇宙、自然與社會的高度契合。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蘇軾

落日綉簾卷,亭下水連空。

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

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

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

堪笑蘭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籟,剛道有雌雄。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蘇軾詞作鑒賞

本詞作於東坡貶居黃州的第四年,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全詞通過描繪快哉亭周圍壯闊的山光水色,抒發了作者曠達豪邁的處世精神。

作者描寫的對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圍的廣闊景象。開頭四句,先用實筆,描繪亭下江水與碧空相接、遠處夕陽與亭台相映的優美圖景,展現出一片空闊無際的境界,充滿了蒼茫闊遠的情致。「知君為我新作」兩句,交待新亭的創建,點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關系,反客為主、詼諧風趣地把張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說成特意為自己而造,又寫亭台窗戶塗抹上青紅兩色油漆,色彩猶新。「濕」字形容油漆未乾,頗為傳神。

「長記平山堂上」五句,是記憶中情景,又是對眼前景象的一種以虛托實的想像式側面描寫。作者用「長記」二字,喚起他曾揚州平山堂所領略的「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那種若隱若現、若有若無、高遠空濛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憶。他又以此比擬他「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緻,將「快哉亭」與「平山堂」融為一體,構成一種優美獨特的意境。這種以憶景寫景的筆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蘊藉的情致,而且加強了詞境的空靈飛動。以上五句新穎別致,引人入勝,通過作者昔日的淋漓興致,傳達出今日快哉亭前覽勝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虛實結合的筆法,描寫快哉亭下及其遠處的勝景。下片換頭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藝術手法展現亭前廣闊江面倏忽變化、濤瀾洶涌、風雲開闔、動心駭目的壯觀場面。詞人並由此生發開來,抒發其江湖豪興和人生追求。「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三句,寫眼前廣闊明凈的江面,清澈見底,碧綠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優美動人的平靜的山水畫卷,這是對水色山光的靜態描寫。「忽然」兩句,寫一陣巨風,江面倏忽變化,濤瀾洶涌,風雲開闔,一個漁翁駕著一葉小舟,狂風巨浪中掀舞。至此,作者的描寫奇峰突起,由靜境忽變動境,從而自自然然地過渡到全詞著意表現的著重點——一位奮力搏擊風濤的白發老翁。這位白頭翁的形象,其實是東坡自身人格風貌的一種象徵。以下幾句,作者由風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對戰國時楚國蘭台令宋玉所作《風賦》的議論。作者看來,宋玉將風分為「大王之雄風」和「庶人之雌風」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說教,白頭翁搏擊風浪的壯偉風神即是明證。其實,莊子所言天籟本身絕無貴賤之分,關鍵於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他以「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這一豪氣干雲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蘇軾這種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氣的坦盪的人生態度,顯然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這首詞藝術構思和結構上,具有波瀾起伏、跌客多姿、大開大合、大起大落的特點。下片的描寫和議論,豪縱酣暢,氣勢磅礴,詞中出沒風濤的白頭翁形象,猶如百川匯海,含蓄地點明全篇主旨,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

全詞熔寫景、抒情、議論於一爐,既描寫了浩闊雄壯、水天一色的自然風光,又其中貫注了一種坦盪曠達的浩然之氣,展現出詞人身處逆境卻泰然處之、大氣凜然的精神風貌,充分體現了蘇詞雄奇奔放的特色。

●水調歌頭·昵昵兒女語

蘇軾

歐陽文忠公嘗問余:「琴詩何者最善?答以退之聽穎師琴詩最善。公曰:此詩最奇麗,然非聽琴,乃聽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質夫家善琵琶者,乞為歌詞。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詞,稍加隱括,使就聲律,以遺之雲。

昵昵兒女語,燈火夜微明。

恩怨爾汝來去,彈指淚和聲。

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雲遠,飛絮攪青冥。

眾禽里,真彩鳳,獨不鳴。

躋攀寸步千險,一落百尋輕。

煩子指間風雨,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從歸去,無淚與君傾。

蘇軾詞作鑒賞

此詞是根據唐朝詩人韓愈(字退之)寫音樂的名作《聽穎師彈琴》改寫的,大約作於蘇軾元佑年(1087)京師任翰林學士、知制誥時。詞的寫作過程是對韓詩「稍加隱括,使就聲律」,也即按照詞牌的格式和聲律來「矯制」韓詩,一則增添新內容,二則減去原作中的部分詩句,三則利用原詩句稍加變化,以創新意。

蘇詞從開頭到下片的「一落百尋輕」均寫音樂,寫音樂的部分比韓詩增加了十個字,佔了全詞百分之七十多的篇幅,使得整個作品更為集中、凝練、主次分明,同時又保留了韓詩的妙趣和神韻。

詞先寫樂聲初發,彷彿靜夜微弱的燈光下,一對青年男女親昵地切切私語,談受說恨,卿卿我我,往復不已。「彈指淚和聲」倒點一句,見出彈奏開始,音調既輕柔、細碎而又哀怨、低抑「。」忽變「三句,寫曲調由低抑到高昂,猶如氣宇軒昂的勇士,鎮然驟響的鼓聲中,躍馬馳騁,不可阻擋。」回首「兩句,以景物形容聲情,把音樂形象化為遠天的暮雲,高空的飛絮,極盡縹渺幽遠之致。接著是百鳥爭喧,明媚的春色中振顫著宛轉錯雜的啁哳之聲,唯獨彩鳳不鳴。瞬息間高音突起,曲折而上,曲調轉向艱澀,好象走進懸崖峭璧之中,腳登手攀,前行一寸,也要花費很大氣力。正步履維艱之際,音聲陡然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飄然墜入深淵,弦音戛然而止。至此,詞人確乎藉助於語言,把這位樂師的高妙彈技逼真地再現出來了。

最後五句,則是從聽者心情的激動,反映出成功的彈奏所產生的感人的藝術效果。「指間風雨」,寫彈者技藝之高,能興風作雨:「腸中冰炭」,寫聽者感受之深,腸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熱;並以「煩子」、「置我」等語,把雙方緊密關聯起來。音響之撼人,不僅使人坐立不寧,而且簡直難以禁受,由於連連泣下,再沒有淚水可以傾灑了。「無淚與君傾」,較之原詩中「濕衣淚滂滂」,更為含蓄,也更為深沉。

訴諸聽覺的音樂美,缺乏空間形象的鮮明性和確定性,是很難捕捉和形容的。但詞人巧於取譬,他運用男女談情說愛、勇士大呼猛進、飄盪的晚雲飛絮、百鳥和鳴、攀高步險等等自然和生活現象,極力摹寫音聲節奏的抑揚起伏和變化,藉以傳達樂曲的感情色調和內容。這一系列含義豐富的比喻,變抽象為具體,把訴諸聽覺的音節組合,轉化為訴諸視覺的生動形象,這就不難喚起一種類比的聯想,從而產生動人心弦的感染力。末後再從音樂效果,進一步刻畫彈技之高,筆墨精微神妙,可說與韓詩同一機杼,同入化境。

蘇軾這首詞的「隱括」,雖保留了韓詩的總體構思和一些精採的描繪,但又內容、形式以及兩者的結合上,顯示了自己的創造性,從而使此詞獲得了新的藝術生命和獨特的審美價值。我們不妨將韓愈的原詩照錄於此,請讀者諸君對蘇詞和韓詩加以比照:昵昵兒女語,思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軾詞作鑒賞

這首被譽為「千古絕唱」的名作,是宋詞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詞最傑出的代表。

它寫於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七月,是蘇軾貶居黃州時游黃風城外的赤壁磯時所作。此詞對於一度盛行纏綿悱惻之風的北宋詞壇,具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開篇即景抒情,時越古今,地跨萬里,把傾注不盡的大江與名高累世的歷史人物聯系起來,布置了一個極為廣闊而悠久的空間、時間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洶涌奔騰,又使人想見風流人物的卓犖氣概,並將讀者帶入歷史的沉思之中,喚起人們對人生的思索,氣勢恢宏,筆大如櫞。接著「故壘」兩句,點出這里是傳說中的古赤壁戰場,借懷古以抒感。「人道是」,下筆極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詞題,又是為下闋緬懷公瑾預伏一筆。以下「亂石」三句,集中描寫赤壁雄奇壯闊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亂地高插雲霄,洶涌的駭浪猛烈搏擊著江岸,滔滔的江流捲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這種從不同角度而又訴諸於不同感覺的濃墨健筆的生動描寫,一掃平庸萎靡的氣氛,把讀者頓時帶進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使人心胸為之開闊,精神為之振奮!煞拍二句,總束上文,帶起下片。「江山如畫」,這明白精切、脫口而出的贊美,是作者和讀者從以上藝術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偉畫卷中自然得出的結論。以上寫周郎活動的場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聲兼備,富於動感,以驚心動魄的奇偉景觀,隱喻周瑜的非凡氣概,並為眾多英雄人物的出場渲染氣氛,為下文的寫人、抒情作好鋪墊。

上片重寫景,下片則由「遙想」領起五句,集中筆力塑造青年將領周瑜的形象。作者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挑選足以表現人物個性的素材,經過藝術集中、提煉和加工,從幾個方面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據史載,建安三年,東吳孫策親自迎請二十四歲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職銜,並同他一齊攻取皖城。周瑜娶小喬,正皖城戰役勝利之時,其後十年他才指揮了有名的赤壁之戰。此處把十年間的事集中到一起,寫赤壁之戰前,忽插入「小喬初嫁了」這一生活細節,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見出周瑜的豐姿瀟灑、韶華似錦、年輕有為,足以令人艷羨;同時也使人聯想到:贏得這次抗曹戰爭的勝利,乃是使東吳據有江東、發展勝利形勢的保證,否則難免出現如杜牧《赤壁》詩中所寫的「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嚴重後果。這可使人意識到這次戰爭的重要意義。「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是從肖像儀態上描寫周瑜束裝儒雅,風度翩翩。綸巾,青絲帶頭巾,「葛巾毛扇」,是三國以來儒將常有的打份,著力刻畫其儀容裝束,正反映出作為指揮官的周瑜臨戰瀟灑從容,說明他對這次戰爭早已成竹胸、穩操勝券。「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抓住了火攻水戰的特點,精切地概括了整個戰爭的勝利場景。詞中只用「灰飛煙滅」四字,就將曹軍的慘敗情景形容殆盡。以下三句,由憑吊周郎而聯想到作者自身,表達了詞人壯志未酬的郁憤和感慨。「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為倒裝句,實為「應笑我多情,早生華發」。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無常,深沉、痛切地發出了年華虛擲的悲嘆。「人間如夢」,抑鬱沉挫地表達了詞人對坎坷身世的無限感慨。「一尊還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鬱,是全詞餘音裊裊的尾聲。「酹」,即以酒灑地之意。

這首詞感慨古今,雄渾蒼涼,大氣磅礴,昂揚鬱勃,把人們帶入江山如畫、奇偉雄壯的景色和深邃無比的歷史沉思中,喚起讀者對人生的無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嘆、哲理於一體,給人以撼魂盪魄的藝術力量。

●醉翁操

蘇軾

琅琊幽谷,山水奇麗,泉鳴空澗,若中音會,醉翁喜之,把酒臨聽,輒欣然忘歸。既去十餘年,而好奇之士沈遵聞之往游,以琴寫其聲,曰《醉翁操》,節奏疏宕而音指華暢,知琴者以為絕倫。然有其聲而無其辭。翁雖為作歌,而與琴聲不合。又依《楚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辭以制曲。雖粗合韻度而琴聲為詞所繩的,非天成也。後三十餘年,翁既捐館舍,遵亦沒久矣。有廬山玉澗道人崔閑,特妙於琴,恨此曲之無詞,乃譜其聲,而請於東坡居士以補之雲。

琅然,清圓,誰彈,響空山。

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

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

醉翁嘯詠,聲和流泉。

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時而童顛,水有時而回川。

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

此意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

蘇軾詞作鑒賞

此作是為琴曲《醉翁操》所譜寫的一首詞。醉翁,即歐陽修。《醉翁操》,是太常博士沈遵據歐公慶歷中謫守滁州時琅琊幽谷所聞天籟之聲,以琴寫之,譜制而成的琴曲。蘇軾此詞,即是專門為這一天生絕妙之曲譜寫的。詞中寫鳴泉及其和聲,能將無形之聲寫得真實可感,足見詞人對於大自然造化之工的深切體驗。

詞的上片寫流泉之自然聲響及其感人效果。「琅然,清圓,誰彈,響空山」。四句為鳴泉飛瀑之所謂聲若環佩,創造出一個美好意境。琅然,乃玉聲。《楚辭。九歌》曰:「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此用以狀流泉之聲響。清圓兩字,這里是用來說泉聲的清越圓轉。這十分幽靜的山谷中,是誰彈奏起這一絕妙的樂曲?如此以來,動靜之趣立現。

「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是對上面設問的回答:這是天地間自然生成的絕妙樂曲。這一絕妙的樂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歐陽修能於醉中理解其天然妙趣。此句依然是寫流泉聲響之無限美妙。

「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從聲響所產生的巨大感人效果來寫流泉聲響之美妙:此明月之夜,人們因為受此美妙樂曲所陶醉,遲遲未能入眠。「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二句說這一樂曲如何打動了荷蕢者。詞作將此流泉之聲響比作孫子之擊磬聲,用荷蕢者對擊磬聲的評價,頌揚流泉之自然聲響。

下片寫醉翁的嘯詠聲及琴曲聲。「醉翁嘯詠,聲和流泉。」二句照應上片之只有醉翁歐陽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的意思。寫歐陽修曾作醉翁亭於滁州,琅琊幽谷聽鳴泉,且嘯且詠,樂而忘還,天籟人籟,完全融為一體。「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說醉翁離開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聲響,但此自然聲響,朝夕吟詠,似帶有怨恨情緒。「山有時而童顛,水有時而回川。」說時光流轉,山川變換,琅琊諸峰,林壑尤美,並非永遠保持原狀。童顛,指山無草木。而水,同樣也不是永遠朝著一個方嚮往前流動的。這句的意思是,琅琊幽谷之鳴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來。「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說,山川變換,人事變換,人們因鳴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卻已化仙而去。此處用「飛仙」之典,謂醉翁化為飛仙,一去不復返,鳴泉之美妙,也就再也無人聆賞了。

結句「此意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說,鳴泉雖不復存,醉翁也已化為飛仙,但鳴泉之美妙樂曲,醉翁所追求之絕妙意境,卻仍然留人間。詞作最後將著眼點落琴聲上,突出了全詞的主旨。

這首詞句式及字聲配搭非常奇特。開頭四句,「琅然,清圓,誰彈,響空山。」只有一個仄聲字(「響」),其餘都是平聲。接著二句亦然。這樣的安排,與此曲所屬宮調有關。同時,上下兩結句作七言拗句,也是特意安排的。故鄭文焯曰:「讀此詞,髯蘇之深於律可知。」(《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蘇軾詞作鑒賞

蘇詞向以豪放著稱,但也有婉約之作,這首《水龍吟》即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際「拋家傍路」的楊花,化「無情」之花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復賦物」,幽怨纏綿而又空靈飛動地抒寫了帶有普遍性的離愁。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實為顯志之筆,千百年來為人們反復吟誦、玩味,堪稱神來之筆。

上闋首句「似花還似非花」出手不凡,耐人尋味。它既詠物象,又寫人言情,准確地把握住了楊花那「似花非花」的獨特「風流標格」:說它「非花」,它卻名為「楊花」,與百花同開同落,共同裝點春光,送走春色;說它「似花」,它色淡無香,形態細小,隱身枝頭,從不為人注目愛憐。

次句承以「也無人惜從教墜」。一個「墜」字,賦楊花之飄落;一個「惜」字,有濃郁的感情色彩。「無人惜」,是說天下惜花者雖多,惜楊花者卻少。此處用反襯法暗蘊縷縷憐惜楊花的情意,並為下片雨後覓蹤伏筆。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三句承上「墜」字寫楊花離枝墜地、飄落無歸情狀。不說「離枝」,而言「拋家」,貌似「無情」,猶如韓愈所謂「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晚春》),實則「有思」,一似杜甫所稱「落絮游絲亦有情(《白絲行》)。詠物至此,已見擬人端倪,亦為下文花人合一張本。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這三句由楊花寫到柳樹,又以柳樹喻指思婦、離人,可謂詠物而不滯於物,匠心獨具,想像奇特。

以下「夢隨」數句化用唐人金昌緒《春怨》詩意:「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借楊花之飄舞以寫思婦由懷人不至引發的惱人春夢,詠物生動真切,言情纏綿哀怨,可謂緣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輕靈飛動。

下闋開頭「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作者這里以落紅陪襯楊花,曲筆傳情地抒發了對於楊花的憐惜。

繼之由「曉來雨過」而問詢楊花遺蹤,進一步烘托出離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句,蘇軾自注為「楊花落水為浮萍,驗之信然。」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這是一種想像奇妙而兼以極度誇張的手法。這里,數字的妙用傳達出作者的一番惜花傷春之情。至此,楊花的最終歸宿,和詞人的滿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將詠物抒情的題旨推向高潮。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一句,總收上文,既干凈利索,又餘味無窮。它由眼前的流水,聯想到思婦的淚水;又由思婦的點點淚珠,映帶出空中的紛紛楊花,可謂虛中有實,實中見虛,虛實相間,妙趣橫生。這一情景交融的神來之筆,與上闋首句「似花還似非花」相呼應,畫龍點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詞的主旨,給人以佘音裊裊的回味。

●滿庭芳

蘇軾

有王長官者,棄官黃州三十三年,黃人謂之王先生。因送陳慥來過余,因為賦此。

三十三年,今誰存者?

算只君與長江。

凜然蒼檜,霜干苦難雙。

聞道司州古縣,雲溪上、竹塢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寧肯過吾邦?

摐摐,疏雨過,風林舞破,煙蓋雲幢。

願持此邀君,一飲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夢里、相對殘釭.歌聲斷,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蘇軾詞作鑒賞

這首詞是蘇軾發配黃州時的作品。當時,蘇軾的許多朋友或怕株連,或避嫌疑,紛紛疏遠了他,使他備感世態炎涼。然而,他的同鄉陳慥卻蔑視世俗,仍與其過從甚密,五年中竟七次來訪。元豐六年(1083年)五月,「棄官黃州三十三年」的王長官因送陳慥到荊南某地訪東坡,得以與東坡會晤,此作乃得以誕生。

詞的上半闋主要是刻畫王長官的高潔人品,下半闋則描繪會見王長官時的環境、氣氛,以及東坡當時的思緒和情態。

上闋全就王長官其人而發,描繪了一個飽經滄桑、令人神往的高士形象。前三句「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一開篇就語出驚人不同凡響,將長江擬人化的同時,以比擬的方式將王長官高潔的人品與長江共論,予以高度評價。「凜然蒼檜,霜干苦難雙」二句喻其人品格之高,通過「蒼檜」的形象比喻,其人傲干奇節,風骨凜然如見。王長官當時居住黃陂,唐代武德初以黃陂置南司州,故詞雲「聞道司州古縣,雲溪上、竹塢松窗」。後四字以竹松比喻托襯他的正直耿介。「江南岸」三句是說倘非王先生送陳慥來黃州,恐終不得見面。語中既有詞人的自謙,也飽含作者對於王先生人品的仰慕之情。

過片到「相對殘釭」句寫三人會飲。「摐摐」二字擬(雨)聲,其韻鏗然,有風雨驟至之感。「疏雨過,風林舞破,煙蓋雲幢」幾句,既寫當日氣候景色,又通過自然景象的不凡,暗示作者與貴客的遇合之脫俗。「願持此邀君,一飲空缸」,充滿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居士先生老矣」,是生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感嘆。「真夢里,相對殘缸」,寫主客通霄達旦相飲歡談,彼此情投意合。

末三句寫天明分手,船鼓催發,主客雙方話未盡,情未盡,滿懷惜別之意。

全詞「健句入詞,更奇峰特出」,「不事雕鑿,字字蒼寒(鄭之焯《手批東坡府府》),語言干凈簡練之極,而內容,含義隱括極多,熔敘事,寫人、狀景、抒情子一爐,既寫一方奇人之品格,又抒曠達豪放之情感,實遠出於一般描寫離合情懷的詩詞之上。詞中凜然如蒼檜的王先生這一形象,可謂東坡理想人格追求的絕妙寫照。

●滿庭芳

蘇軾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

且趁閑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思量,能幾許?

憂愁風雨,一半相妨。

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

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

江南好,千鍾美酒,一曲《滿庭芳》。

蘇軾詞作鑒賞

這首詞以議論為主,具有濃厚的哲理意味,同時也有強烈的抒情色彩。從詞中所表現的內容來看,它的寫作年代當為蘇軾謫貶黃州之後。此作情理交融,奔放舒捲

㈤ 北普陀山的北普陀山大型採桑文化節

北普陀山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採桑盛陽月·放歌北普陀」大型採桑文化節將於年6月7日在錦州北普陀山風景名勝區隆重開幕。本次活動由北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攜手錦州廣播電視台都市頻道、錦州銀行錦州分行、道光廿五集團聯合開啟。 時間6月7日—20日,從6月7日上午9點到8日晚上9點將有持續兩天的精彩紛呈的文藝表演、互動節目、感恩大獎、露天電影、直播詩會等饕餮盛宴等待您來享用!北普陀山還將首次嘗試開啟晚場演出,並且以電視直播的形式展示景區的好山、好水,大型山地實景演出「映像北普陀」將給您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也期待與您一起見證北普陀山的首次「夜場秀」,在夜色朦朧中感受那山、那景、那情!2014年採桑節有四大主題活動:採桑情意濃,愛在北普陀,和爸爸媽媽一起野外宿個營。 「快樂合家歡 - 大型野外宿營親子互動活動」等你來瘋狂!300人共享喜來登五星級自助大餐;觀看6月7日19:00 舉行的「放歌北普陀」大型詩歌誦讀大會;參與大型野外互動有獎游戲;以及熱鬧非凡的「篝火」民俗風情自助晚會(家庭成員報名演出);更有快樂露天影院和老爸老媽一起觀看《爸爸去哪兒》、《喜洋洋和灰太狼》,還有漂亮的帳篷送給你!登山尋寶大獎不斷,秀秀咱的幸福之家。

㈥ 請問:南朝宋鮑照《採桑》詩中的「是節最暄妍,佳服又新爍。」這句話的具體含義和背景是什麼

采 桑 鮑照

季春梅始落。女工事蠶作。
採桑淇洧間。還戲上宮閣。
早蒲時結陰。晚篁初解籜。
藹藹霧滿閨。融融景盈幕。
乳燕逐草蟲。巢蜂拾花萼。
是節最暄妍。佳服又新爍。
綿嘆對逈途。揚歌弄場藿。
抽琴試抒思。薦佩果成托。
承君郢中美。服義久心諾。
衛風古愉艷。鄭俗舊浮薄。
靈願悲渡湘。宓賦笑瀍洛。
盛明難重來。淵意為誰涸。
君其且調弦。桂酒妾行酌。

補注根據《宋書?樂志》認為《採桑》是擬《陌上桑》。
「季春梅始落」,採桑曲,以梅落開篇。
「女工事蠶作」,與上一句之間的邏輯聯系在於梅落的終結恰好是蠶作的開端,詩人敏感的心靈將自然物與人工物首尾相聯,此進彼出,清晰而迷惑。「女工」的形象提示了採桑的主題(也就是陌上桑的主題),然而鑒於它們明顯的不同,起聯的「女工」要麼是全詩模糊的遠景,要麼是「妾」的含糊象徵。
「採桑淇洧間,還戲上宮閣」,詩人沿著採桑主題自然進入採桑空間,並用空間的跳躍引起場面的綿延感。「還戲」的輕鬆快活接近樂府的直通,但多少含有點古怪輕佻的意味,有別於大眾目光。
「早蒲時結陰,晚篁初解籜」,在大片的曠野里,詩人的選擇所見幽靜、細密、對稱:早蒲和晚篁。
「藹藹霧滿閨,融融景盈幕」,自然地將詩域由原野帶到園庭。閨閣藹霧蒙蒙的效果只能是從遠眺望,但景幕相連的鬧融必須察於室內外的結合處。兩個不同位置的迅速變換掩蓋於工整的對仗之中。
「乳燕逐草蟲,巢蜂拾花萼」,篁竹蔓草,植物成片,惟動步所見;細蜂乳燕,生物靈動,易靜中察之。動靜異張則源於內外的相對,其一在野外徜徉,另一在室內靜觀。當然可能是同一抒情主人公前後位置的變化,也就是他(她)在時間流程里的空間變化,也有可能同一時間維度內兩個不同的空間的對立,即兩個人各處一方。詩人的心意我們已經很難窮知,因為他用於銜接的那聯「藹藹霧滿閨,融融景盈幕」,充滿了平和的暗示,使我們看到了變化,卻不知道指向何方。
「是節最暄妍」,承接上聯靈動的生物,將採桑主題的歡樂推向了極致。
「佳服又新爍」也很成問題,誰的佳服?誰感到新爍?陽光下雀躍者和欣喜的觀察者合二為一,還是各安所居?理論上講,四種組合均有可能:1、君之佳服,自覺新爍。2、妾之佳服,自覺新爍。3、君觀妾之佳服。4、妾觀君之佳服。以上排列似乎無聊透頂,盡了最大的努力破壞詩意,因為在朦朧的詩意之外,我們想窺探鮑照的秘密,他作詩的秘密。他在以誰的身份敘述抒情?現在我們連他在哪都不知道便陷入明遠有意無意編織的一片文字的迷宮中。審視那些可能性,№1顯得君子很自戀,№2姑娘活潑可愛,№3頗具互動的情趣,№4對於男性詩歌欣賞者來說最不可能。假如不能確定觀察者的身份,下一句的麻煩又不淺。
「綿嘆對迥途」,這里幾乎不存在突然更換抒情主人公的機會和措詞,因此,此前在晚春美景里贊嘆欣喜的抒情主人公依照傳統(至少表面上按照傳統)嘆息沉思起來。「揚歌弄場藿」,如果本詩的閱讀者不熟悉詩經此前還可以湊合著理解的話,這個地方肯定一頭霧水,「皎皎白駒,食我場藿」(詩經里的詞眼,說明詩人永遠不是獨自創作)注釋里提到鄭玄的解釋「白駒,刺不能留賢也。」這個說法很二手,只能無可奈何地採用,雖然也說得通。鮑照的內心矛盾充分體現在他二百多首詩作裡面,路人皆知,而且詩里不藏點詩人自己的小秘密恐怕也算不得好詩。
「抽琴試抒思」 ,抽琴是鮑照的老把戲,借著這個動作,我們可以明確無誤地認出他來。「薦佩果成托」是不是來自韓詩外傳呢,這是關於孔子的一個故事,孔子的大小八卦,鮑照時代的讀書人都應該熟捻在心。「孔子南遊適楚,有處女佩瑱而浣。孔子曰:彼婦人可與言矣。抽琴去其軫,以授子貢曰:善為之辭。」 佩瑱勾連出原本陌生的男女,給了他們一個「言」的契機。如果讀得很粗略的話,這個地方可以看作兩個敘述者(君和妾)交割的地方。
很明顯,輪到這個女子開口了:「承君郢中美,服義久心諾」,運用的典故表面上看很有點似是而非的特點,措詞也經歷了一個跌宕,「衛風古愉艷,鄭俗舊浮薄」,難道復雜的表述下面還是《陌上桑》中採桑女拒絕權貴的陳套?
「靈願悲渡湘,宓賦笑瀍洛」,鮑照不在乎言辭像不像採桑女,這會他的文學素養和痛苦的心靈又站在「妾」的一邊。悲靈願之渡湘,笑宓賦於瀍洛,鮑照心靈上有屈原的陰影和志願,又有曹植的嘆息和高貴。
「盛明難重來,淵意為誰涸」,如此嗟怨想表達什麼明確的含義呢? 更細化一下:誰的淵意?從「綿嘆對迥途」開始,詩便走上興盡悲來的文人路數,徹底甩開自寬自慰的樂府精神,終於借失意女子之言達到人生失意之頂點。
「君其且調弦。桂酒妾行酌」,您還是繼續奏琴,讓我替您斟上一杯桂酒吧。怨極而靜了。詩里有兩個失意的人:君和妾,詩外當然只有鮑照自己一人,假如這首詩是寫給別人看的,有必要糾結得如此深沉混亂嗎。他給兩位賦予的深度都觸及了中國詩歌史上的顛峰形象:君的被棄迥途之嘆,轉而求美以伸華節(屈原);妾之高潔遠俗,盛年空度(曹植)。

㈦ 採桑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什麼意思

在東籬之下採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出自《飲酒·結廬在人境》是晉朝大詩人陶淵明創作的組詩《飲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詩。這首詩主要表現隱居生活的情趣,寫詩人於勞動之餘,飲酒至醉之後,在晚霞的輝映之下,在山嵐的籠罩之中,採菊東籬,遙望南山。全詩情味深永,感覺和情理渾然一體,不可分割。

全詩如下: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如下:

將房屋建造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卻不會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擾。問我為什麼能這樣,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採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傍晚時分南山景緻甚佳,霧氣峰間繚繞,飛鳥結伴而還。

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注釋如下:

結廬:構築房屋。結,建造、構築。廬,簡陋的房屋。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結廬:建造住宅,這里指居住的意思。

車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擾。

(7)黃陂採桑節擴展閱讀:

「採菊東籬下」四句,古人對此評價甚高。張戒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景物在目前,而非至閑至靜之中,則不能到,此味不可及也。」

陶詩不尚藻飾,不事雕琢,明白如話,樸素自然,故前人常用「平淡」兩字以概其詩風。但陶詩之平淡乃從「組麗」中來,是平而有趣,淡而有味。這種貌似平淡實則醇美的特色,實為一種更高的藝術境界,非常人所知,亦非常人所能。張戒所說的「味」,當是陶詩醇美的韻味。

此種韻味之所以「不可及」,原因固然眾多。撇開文學修養、藝術才能等條件,可以說這種韻味只有像陶淵明那種不願隨俗浮沉,不肯汩泥揚波的詩人才能寫出,也即只有寄心於遠、心境「至閑至靜」者才能寫出。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末兩句,詩人言自己的從大自然的美景中領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純潔自然的恬淡心情。詩里的「此中」,可以理解為此時此地(秋夕籬邊),也可理解為整個田園生活。

所謂「忘言」,實是說恬美安閑的田園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這種人生的樂趣,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也無需敘說。這充分體現了詩人安貧樂賤、勵志守節的高尚品德。 這兩句說的是這里邊有人生的真義,想辨別出來,卻忘了怎樣用語言表達。

「忘言」通俗地說,就是不知道用什麼語言來表達,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至情言語即無聲」,這里強調一個「真」字,指出辭官歸隱乃是人生的真諦。

㈧ 播種,插秧,耕田,採桑,除草,割草,割麥,打穀,積肥分別屬於什麼季節

干農活雖然分季節,但如果想要干農活,田間地頭將有你干不完的農活。有句老話說得好:「要想富,常在地頭轉」,說的就是種地要勤快,多去田間地頭轉一轉,這樣莊稼才能看護得好,才能多打糧多賣錢。很多人都以為,農民種地很輕松,干半年休息半年,事實雖然是如此,但實際上根本沒時間休息,就看你勤快還是懶惰了。

一般我們這的大豆在9月份左右進入成熟期,在整個10月份里逐漸的收割掉,每年隨著節氣的變化日期延後或提前,等豆子收割完畢,因為是機器作業,還會額外剩一些散豆,老百姓們就開始「撿地」操作,總之還是那句話,你要想干農活,在我們當地,一年365天,可以讓你忙碌366天。

㈨ 怎樣理解黑魯採桑

來源及分布

本品種又名採桑,是山東省臨朐縣地方品種。屬魯桑種。二倍體。經山東省蠶業研究所多年栽培選拔鑒定,確定為適合條桑育的優質豐產良種。分布於山東省各蠶區。

特徵

樹形直立,枝條細直,中長,皮青褐色,節間微曲,節距3cm,葉序2/5,皮孔橢圓形,7個/cm2。冬芽三角形,暗褐色,貼生,副芽小而少。葉卵圓形,葉邊呈波狀上翹,深綠色,葉尖尾狀,葉緣乳頭齒,葉基淺心形或截形,葉長18cm、葉幅14cm,較厚,葉面光滑微皺,有光澤,葉片平伸,葉柄細長。雌雄同株,雄花穗短而較多。椹小而少,紫黑色(圖版130)。

特性

山東省煙台栽培,發芽期4月22—25日,開花期4月28日至5月8日,發芽率75%,生長芽率15%,成熟期5月14日左右,是中生偏早熟品種。秋葉硬化期9月上旬。發條力強,側枝多,每米條長產葉量春98g、秋116g,每公斤葉片數春670片、秋275片,葉片占條、梢、葉總重量的49.3%,年畝產葉量1300kg,葉質優,含粗蛋白質23.8—24.1%,可溶性糖13.2—18.3%。經養蠶鑒定,萬頭繭層量春4.9kg、秋4.5kg,壯蠶100kg葉產繭量春7.41kg、秋7.24kg。中抗褐斑病。耐寒、抗風力強。

栽培特點

宜養成低、中干樹型,應與中晚生桑搭配栽植,可提前養蠶,不宜連年夏伐。適於黃河流域栽培。

㈩ 千年綢都第一坊的千年綢都第一坊採桑

2008年4月26日,在嘉陵區千年綢都第一坊「採桑節」活動現場看到,翠綠的桑園里,遊客們背著背篼,在景區「採桑女」的現場示範下,興致勃勃地學習採桑養蠶技術。
「這種親身參與和感受採桑養蠶的過程,讓我真正地領悟到了南充作為中國綢都悠久、濃郁的蠶桑絲綢文化。」在現場的廣安遊客王若詩感慨地說。「採桑節」當天,來自市內外的萬余名遊人如潮水般穿梭在桑海農家,拍照、踏青、採桑……好不愜意。
踏著蜿蜒的青石板路深入「天蠶部落」,這里集中展示著蠶的「生長秘密」和幾千年來絲綢的製作過程。「果州綉坊」中,熟練的工人們正在製作絲棉、織綢、刺綉。遊客可以向師傅請教製作技巧,選擇一些半成品飾物,當一回刺綉工人。意猶未盡,還可以將絲綢手機帶、鑰匙扣、錢包等融有自己心血的勞動成果購買回家,留作紀念。進入「蠶家樂」,吃上農家「土雞宴」,品嘗各種土特產,再配以業主根據保健養生古法開發的桑葉茶、桑葚汁、桑葚糕、桑葚酒、蠶蛾酒等系列蠶桑保健食品,別有一番風味。傍晚,夜宿鄉村客棧,漫步江邊,觀落霞共水天一色,聽潺潺水聲訴說歷史的滄桑巨變;或者邀約朋友到江邊涼亭,把酒話桑麻……目前,景區共有7家鄉村客棧,每晚可容納百餘名遊客吃住。
近年來,嘉陵區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發展鄉村旅遊產業相結合,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農耕文化、蠶桑文化內涵,鑄造千年綢都第一坊景區旅遊靈魂,依託文峰鎮有著上千年的栽桑養蠶歷史,擁有上萬畝桑園,而且比鄰秀麗的嘉陵江等獨特的資源優勢,打造集南充城郊、嘉陵江沿線的蠶桑絲綢文化與川北民俗文化於一體的鄉村旅遊核心景區,從而推進產業互動、城鄉共融、百姓致富。

閱讀全文

與黃陂採桑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