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武漢黃陂 > 黃陂南路梅蘭坊

黃陂南路梅蘭坊

發布時間:2020-12-23 06:59:46

① 上海的特色弄堂以及有歷史的上海老建築,在那個區那條路多少弄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上海特色弄堂: http://wenba.ddmap.com/21/tp2_1874186_154508_1.htm 新華路:外國弄堂愚園路:749號弄堂餘姚路:同樂坊重慶南路高架下:萬宜坊 藍妮弄堂 弄堂所在地:復興西路44弄大亨弄堂 弄堂所在地:高安路18弄 田子坊 弄堂所在地:泰康路BR> http://club.chinaren.com/bbs/index.jsp?boardid=0&hotmsgid=90737383 烏魯木齊里(Wulumupili)即烏魯木齊中路179弄。在區境東北部,安福路、五原路之間。初名麥琪路,以麥琪路得名,民國32年(1943年)麥琪路改名迪化路後,曾名迪化里。1954年隨迪化路改名烏魯木齊,改今名。民國26年(1937年)建。佔地1.3公頃。有樓房178幢。 人安里(Ren'anli)即牯嶺路145弄。在區境西北部,黃河路、白河路之間。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建。為金融業陳姓房產,其房產均以人字命名,故取名人安里。有石庫門房屋51幢。居民1000人。 恆茂里(Hengmaoli)即西藏南路68弄。在區境西南部,金陵中路、寧海西路之間。約建於19世紀末。初名首安里,一說厙安里,民國21年(1932年)取業主名字中"恆"、"茂"二字改今名。佔地1.2公頃,有樓房94幢。居民3300人。有皮鞋四廠一個車間和建信中學分部。 醬園弄(Jiangyuanlong)即新昌路432弄。在區境西北部,新閘路、青島路之間。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建。因原有著名特色老店張振新醬園,故名。有石庫門房屋43幢。居民800餘人。 復興坊(Fuxingfang)即復興中路553弄。在區境北部,瑞金二路、思南路之間。民間17年(1928年)建。初名辣斐坊,1949年後以在復興中路改今名。佔地0.8公頃,有樓房95幢。居民1600人。 梅蘭坊(Meilanfang)即黃陂南路596弄。在區境中部,復興中路、合肥路之間。民國19年(1930年)建。以業主吳梅溪、吳似蘭名字中各一字命名。佔地0.5公頃,有樓房70幢。居民1100人。 淮海坊(Huaihaifang)即淮海中路927弄。在區境西北部,瑞金一路、成都南路之間。民國13年(1924年)建。初名霞飛坊,1949年以在淮海中路改今名。佔地1.7公頃,有樓房199幢。居民2000人。 漁陽里*(Yuyangli)即淮海中路567弄。曾名銘德里。在區境北部,雁盪路、思南路之間。民國元年至民國25年(1912~1936年)建。佔地0.3公頃,有樓房33幢。居民400人。漁陽里6號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理址,1961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家樓(Wangjialou) 在區境中部,古北路南段西側。明末吳、董二姓居此,名吳董二宅。後因張姓遷此,又稱張家門。清初,王姓於此置田地,建鼓樓,用作敲鍾扯旗,作為僱工耕作、收工信號,人稱王家樓,因以為名。有中式二層樓房60多間。居民800人。 左家宅(Zuojiazhai)即淮海西路442弄。在區境東南部,淮海西路西段北側,凱旋路、番禺路之間。因明清間左姓居此,故名。宅地有果園,人稱"富左家宅"。佔地6.7公頃。抗日戰爭初期,難民紛紛在此搭棚聚居或經營作坊。上海淪陷後,商人相繼在此設廠開店。有紙漿、液壓泵、蓄電池、橡膠等廠。 亨昌里(Hengchangli)即愚園路1376弄。在區境東部,定西路、安西路之間。民國14年(1925年)建。有樓房25幢。居民500人。民國16年,中共中央在上海創辦機關刊物《布爾什維克》,編輯部曾設在弄內48號(今34號)。 范園(Fanyuan)即華山路1220弄。在區境東南部,江蘇路、平武路之間。佔地5公頃。民國5年(1916年)建。有英國式、法國式、西班牙式三層花園住宅12幢。業主自詡是當時模範的花園式洋房,故名范園。居民600餘人。為區境高級住宅區之一。

② 想做個課題,關於上海的,問幾個數據,求解答

「不到上海,就不了解中國近代史;不進石庫門,就不了解上海的過去。」這話是誰說的?就算是我的感言吧。

1、新天地
新天地北里:太倉路181弄
新天地南里:興業路123弄

游新天地適合在傍晚以後,夜幕降臨之時,這里的酒吧燈火通明,映照著石庫門房子闊大的大門和挑出的二樓陽台,顯得既古典又時尚。

新天地的石庫門房子,大多數是改造過的,或者保留外牆和屋頂,內部結構拆除重建;或者基本拆除,只保留一個門樓。這樣處理的理由是:石庫門建築由於年久失修,缺乏保養,要延續它的生命力,部分必須重建。為了重現這些石庫門里弄當年的環境,開發商在檔案館找到當年由法國建築師簽名的建築設計圖,安紙修復,整舊如舊。

雖然有專家認為新天地模式只是房地產開發的一種模式,未必就是保護石庫門遺產的典範。不過,許多遊客(特別是外國人)正是通過新天地認識了上海的石庫門建築。

2、田子坊
盧灣區泰康路

逛田子坊則適合在下午,來這里的人似乎都不是來看建築的,而是被這里的特色小店所吸引。

如果說新天地的石庫門讓人感受到中產階級家庭的生活環境,那麼田子坊應該就是普通人家的情景了。隨便晾曬的衣服被子,設在弄堂里的垃圾箱、廁所間,都讓人感覺出來這里不管是現在還是過去都不是有錢人住的地方。

易播樂記者曾兩次來到田子坊,第一次來到274弄,對凌亂的環境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第二次從210弄進去,一下子被那裡的整潔的弄堂所征服。

田子坊的特點是,它以不移動、不改變的方式保存了石庫門的建築,雖然這里看上去缺少秩序感,但卻更加原汁原味。當然,在上海還有更為真實的石庫門里弄。

3、建業里(改建中)
建國西路和岳陽路交界處

「建業里是上海目前最大的一片石庫門建築,建於1930年,有近200幢石庫門房子」因為看了這樣的資料,筆者於2009年11月的某日來到這里一探究竟,卻發現已成為一片工地,任何石庫門房子都找不到了,這里正在進行一個史無前例的石庫門改造運動。據說,這里要打造成第二個「新天地」。

對此,網友和開發商有截然不同的意見:

網友:「以我之見,這新造的建業里早已不是歷史文物,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假古董。」

開發商:「我們是用一種復建的方法來做的,完全按照石庫門的風格把它恢復建設,讓人家感受到石庫門居住的文化繼續在,但是居住在裡面要比過去的形式 或者舒適度要高得多。」

除了新天地、田子坊、建業里外,上海的石庫門遺存地還有:

尚賢坊 淮海中路358號
就建築而言,尚賢坊是上海石庫門里弄房屋的代表作。民國時代的中國著名作家郁達夫就在這里認識了來自杭州的美女王映霞,展開了交織著恩怨情仇的一段故事。
和合坊 淮海中路526弄
非常完整的石庫門建築群。
漁陽里 淮海中路567弄6號
建於1912~1936年。有樓房33幢。居民400人。漁陽里6號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1961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瑞華坊 復興中路285弄
不太為人所知的大片的石庫門建築。資料說, 瑞華坊是新式里弄的典型代表,整條弄堂呈軸對稱設計,左右兩邊各是13排完全對稱的建築,全弄在2個主出入口設有過街樓,在臨黃陂南路的每一排建築之間也設有過街樓。
梅蘭坊 黃陂南路596弄
建於1930年。被稱為「上海石庫門里弄生活標本」 。名稱來自業主吳梅溪、吳似蘭的名字。
普慶里 馬當路306弄
建於1925年前後。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就位於普慶里4號,所以普慶里也吸引了很多韓國遊客。
步高里 陝西南路287弄
建於1930年,由法商設計,為典型的石庫門舊式里弄住宅群。著名作家巴金年輕時代曾在步高里52號朋友家構思創作。
亨昌里 愚園路1376弄
在定西路、安西路之間。新式石庫門,建於民國14年(1925年)。有樓房25幢,列5排,居民500人。煤衛齊全,為公司高級職員居所。民國16年,中共中央在上海創辦機關刊物《布爾什維克》,編輯部曾設在弄內48號(今34號)。
恆豐里 山陰路69弄32-108號、85弄1-31號 (地圖)
建於1905年 ,是比較大的里弄,有108幢石庫門三層樓房,而且有幾種結構的房型。
張家花園 南京西路之南、石門一路之西、威海路以北
上海保留下來的最漂亮的石庫門建築群!這里的石庫門房子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而且保存的非常完善,給人視覺一亮的感覺。這里沒有一般石庫門里弄的擁擠閉塞感,因為這里的許多石庫門房子不是聯排式的,而是一幢幢獨立建造的。
提籃橋地區 虹口區東南部
歷史上,提籃橋街道轄區屬於上海公共租界,大部分為石庫門里弄。此區中心的提籃橋地段,曾經是航運中心,並以提籃橋監獄、猶太難民區著稱,上海軌道交通四號線在轄區內設大連路站、楊樹浦路站。

另外上海的書場地址如下:

上海各書場地址:
上海鄉音:南京西路860弄(近王家沙)電話:62563234 公交20,23,地鐵二號線
美琪:江寧路(南京西路北)電話:62174409總。公交23
雅廬:順昌路315(復興中路南)電話:53060715公交17
豫園(原名輕工)方浜中路(上海老街)199弄14?公交64,66
玉蘭:烏魯木齊北路459文化館?公交15,45,49到華山路站(好象是在翻修,目前歇業)
長藝:仙霞路650藝術中心?電話:62612818總?公交127到底
宋園:共和新路1667號?電話:56334429?公交46路等(周末書場)
武定:石門二路344-97恆豐路橋南側?電話:62874108?公交64,19
梅文:梅隴路415文化館?電話:64530171?公交:50,957到門口
蘭心:茂名南路57長樂路口?電話:62562926?公交:41,地(1)等(早場暫停)
青年會:西藏南路123大世界南面?公交:17,18,23等(這個好象也不是每日經營的書場)
九星:七寶星東路茶葉市場(萬體乘764,92到6號橋)
虹橋:虹梅路虹橋左村2800老年活動中心
浦興:浦興路1473號凌河路口。大橋四線直達及716,626,638,843,776,774等
閔行老年:閔行南北大街204號?電話:64353116
共康文華敬老院長臨路380弄146號?公交:46調722到共康四村
安康:莘庄秀文路118黎安新村村對面
上鋼:浦東昌里路337三樓多功能廳(上午早場)
寶鋼:牡丹江路寶鋼路?公交:人民廣場531到黃金廣場或明珠線到江灣換車
東方:國和路1013文化館?電話:65056752
魯藝:甜愛路100號魯迅公園?公交:18,21等
七寶:七寶老街南大街7號?公交:92
大場新光:寶山大場鎮?電話:56683646?公交:58
高廟:高廟道堂路9號?電話:58710909
嘉定新成:嘉定倉場路?電話:09916740
南匯古鍾園:南匯惠南?電話:8021702
黃渡:嘉定黃渡鎮?電話:39599053

以上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③ 上海 石庫門的是怎樣蓋的

一、 上海石庫門建築的特點
石庫門是最具上海特徵的建築樣式和居住空間,是海派歷史建築的重要代表。石庫門起源於十九世紀中葉,最初出現於英租界,其後擴展到法租界、上海老城廂內外及近郊一帶。因為太平軍的三次進駐,江浙大批有產階級及上海富人擁入租界「避難」,而石庫門建築就是為了滿足新移民的居住理念而誕生的。
石庫門建築是上海近代民居的典型代表,其特點是:
(一)結構特點:石庫門建築內部既有體現江南院落民居風格的天井、客房、廂房等,外牆又融合了歐洲排聯式的結構特點,是中西合璧的結晶,更體現了中華民族聚族而居、以合為主,分而不隔、互相照應,對外封閉、對內敞開等等特點。其中石庫門住宅最顯著的特點是,群體布局緊湊,相互毗連,成片縱向或橫向排列,比四合院佔地省,比歐美式洋房造價低。
(二)裝飾特點:為迎合買家追求安全的心理需求,特別在住宅的「門」上大做文章,以花崗岩石料為門框,黑色厚重木料為門。於是,建築得名「石庫門」。石庫門建築的裝飾性特別強,在山牆、過街樓都有重點裝飾。造型和裝飾多採用西式建築風格,也以吉祥文字裝飾門頭,體現了共性與個性的統一。
(三)生活特點:原以大家庭傳統生活模式為主,後被單身和幾戶小家庭共住的石庫門弄堂文化所取代。鄰里間生活關系密切,人員復雜。
石庫門里弄住宅,是近代中西居住建築文化交流的見證,真正是「中西合壁」。大量里弄所構成的城市形態及其背後所代表的城市生活,既保留傳統江南民居鄰里親睦的生活狀態,也吸收了西方近代的設計理念、建築元素,具有舒適方便的特點。

二、 上海石庫門建築經歷的階段
上海的石庫門里弄住宅起源於清同治年間,19世紀70年代在里弄木板房基礎上改建而成,逐漸發展,算來,已具有一百四十餘年的歷史。石庫門建築歷史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
(一)早期石庫門
早期石庫門里弄,產生於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達到高峰。石庫門里弄初起時,受原有居住習慣影響,一般都建造得還比較寬大,多為正間帶兩廂的「三上三下」房屋。之後,隨著人口的膨脹與地價的飛漲,房屋建造更加窄小簡陋,「二上二下」與「一上一下」的石庫門里弄也先後問世。「一上一下」的里弄,排距不足4米,建築間距不足3米,每幢房子只有天井、客堂、客堂樓、亭子間、曬台和灶披間。到後來,連進門就是房間、上下層僅兩個統間、洗了衣服須曬在弄堂里的所謂「東洋房子」也出現了。早期石庫門建築,最突出的特徵是採用具有濃鬱江南傳統民居的建築特點,但整體上又採用歐美聯排住宅的組合方式布局。早期石庫門里弄主要集中在今黃浦區一帶,因為年代較長,現大多被拆除,或被改造。
(二)後期石庫門
後期石庫門里弄住宅出現在1910年代以後,其特點保持了原有形式,而逐漸採用混凝土結構與使用新穎材料,在建造規模上也普遍擴大,總體布局上呈現明顯的總弄、支弄的格局,建築排列更加有序。後期石庫門大都建造在法租界比較冷僻的地段。新式里弄比較考究,外觀有英國式、法國式、西班牙式、立體式等分別,環境也比較清凈,但租金相當昂貴,居住的多為中產之家。典型建築,在我們盧灣區淮海中路的老漁陽里(1918年)、尚賢坊(1924年)、黃陂南路的梅蘭坊(1930年前後)等。

④ 盧灣區優秀歷史建築有哪些

盧灣區優秀歷史建築

編 號
原名稱/原使用單位
現名稱/現使用單位
地 址
建造年代

4C001
中德醫院
婦嬰保健院
延安中路393號
1923年

4C002
康綏公寓
康綏公寓
淮海中路468-494號
1932年

4C003
國泰公寓
國泰公寓
淮海中路816弄
1912年-1936年

4C004
淮海坊、霞飛坊
淮海坊
淮海中路927弄
1924

4C005
法國總會俱樂部
盧灣區業余體育學校
南昌路57號
1931年

4C006
上海別墅
上海別墅
南昌路110弄、112-134號
1916年

4C007
花園別墅
花園別墅
南昌路136弄、138-146號
1912年-1936年

4C008
克美產科醫院
盧灣區政府2號樓
重慶南路139號
不詳

4C009
花園住宅
揚子江葯業
皋蘭路11-17號
1914年左右

4C010
希勒公寓/鍾和公寓
鍾和公寓
茂名南路112-124號
不詳

4C011
梅蘭坊
梅蘭坊
黃陂南路596弄1-57號
1924年

4C012
派克公寓
花園公寓
復興中路455號
1926年

4C013
花園住宅(其中471-473號曾為盧灣區第四聾啞學校)
神華煤炭,花園住宅
復興中路471-473號,477號
1920-1936年

4C014
花園住宅
花園住宅
復興中路517號,531號,533-537號,541號
不詳

4C015
辣斐坊
復興坊
復興中路553弄1-21號,543-551號,555-561號
1927年

4C016
花園住宅
花園住宅
思南路50-70號
約1920年

4C017
萬宜坊
萬宜坊
重慶南路205弄5-94號
1931年

4C018
廣慈醫院
瑞金醫院8號樓
瑞金二路197號
1921年左右

4C019
安和新村
安和新村
瑞金二路198弄
1912年-1936年

4C020
金谷村
金谷村
紹興路18弄
1930年

4C021
愛麥虞限路9號宅
上海昆劇團
紹興路9號
約1930年

4C022
明復圖書館
盧灣區圖書館
陝西南路235號
1929年

⑤ 求上海所有老洋房的名字

烏魯木齊里(Wulumupili)即烏魯木齊中路179弄。在區境東北部,安福路、五原路之間。初名麥琪路,以麥琪路得名,民國32年(1943年)麥琪路改名迪化路後,曾名迪化里。1954年隨迪化路改名烏魯木齊,改今名。民國26年(1937年)建。佔地1.3公頃。有樓房178幢。
人安里(Ren''anli)即牯嶺路145弄。在區境西北部,黃河路、白河路之間。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建。為金融業陳姓房產,其房產均以人字命名,故取名人安里。有石庫門房屋51幢。居民1000人。

恆茂里(Hengmaoli)即西藏南路68弄。在區境西南部,金陵中路、寧海西路之間。約建於19世紀末。初名首安里,一說厙安里,民國21年(1932年)取業主名字中"恆"、"茂"二字改今名。佔地1.2公頃,有樓房94幢。居民3300人。有皮鞋四廠一個車間和建信中學分部。

醬園弄(Jiangyuanlong)即新昌路432弄。在區境西北部,新閘路、青島路之間。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建。因原有著名特色老店張振新醬園,故名。有石庫門房屋43幢。居民800餘人。

復興坊(Fuxingfang)即復興中路553弄。在區境北部,瑞金二路、思南路之間。民間17年(1928年)建。初名辣斐坊,1949年後以在復興中路改今名。佔地0.8公頃,有樓房95幢。居民1600人。

梅蘭坊(Meilanfang)即黃陂南路596弄。在區境中部,復興中路、合肥路之間。民國19年(1930年)建。以業主吳梅溪、吳似蘭名字中各一字命名。佔地0.5公頃,有樓房70幢。居民1100人。

淮海坊(Huaihaifang)即淮海中路927弄。在區境西北部,瑞金一路、成都南路之間。民國13年(1924年)建。初名霞飛坊,1949年以在淮海中路改今名。佔地1.7公頃,有樓房199幢。居民2000人。

漁陽里*(Yuyangli)即淮海中路567弄。曾名銘德里。在區境北部,雁盪路、思南路之間。民國元年至民國25年(1912~1936年)建。佔地0.3公頃,有樓房33幢。居民400人。漁陽里6號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理址,1961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家樓(Wangjialou)在區境中部,古北路南段西側。明末吳、董二姓居此,名吳董二宅。後因張姓遷此,又稱張家門。清初,王姓於此置田地,建鼓樓,用作敲鍾扯旗,作為僱工耕作、收工信號,人稱王家樓,因以為名。有中式二層樓房60多間。居民800人。

左家宅(Zuojiazhai)即淮海西路442弄。在區境東南部,淮海西路西段北側,凱旋路、番禺路之間。因明清間左姓居此,故名。宅地有果園,人稱"富左家宅"。佔地6.7公頃。抗日戰爭初期,難民紛紛在此搭棚聚居或經營作坊。上海淪陷後,商人相繼在此設廠開店。有紙漿、液壓泵、蓄電池、橡膠等廠。

亨昌里(Hengchangli)即愚園路1376弄。在區境東部,定西路、安西路之間。民國14年(1925年)建。有樓房25幢。居民500人。民國16年,中共中央在上海創辦機關刊物《布爾什維克》,編輯部曾設在弄內48號(今34號)。<BR> <BR> 范園(Fanyuan)即華山路1220弄。在區境東南部,江蘇路、平武路之間。佔地5公頃。民國5年(1916年)建。有英國式、法國式、西班牙式三層花園住宅12幢。業主自詡是當時模範的花園式洋房,故名范園。居民600餘人。為區境高級住宅區之一。

春光坊(Chunguangfang)即華山路1520弄、幸福路22弄、26弄、70弄、80弄、90弄。在區境東南部,法華鎮路、平武路之間。原地為郁氏山莊(墳場),民國7年(1918年)築有通煤渣路,取春輝堂、光裕堂首字,命名為春光路。佔地8公頃。居民1800人。有鏈條、軸承、特種燈泡等廠10多家。

姚村(Yaocun)在區境南部,伊犁路東側(近虹橋路)。明末姚永濟在此建宅,初名姚家港20世紀20年代更名"姚更浪",1949年後稱今名。民居多為中式二層樓房,瓦平房。有旗桿白石、大荷花缸等明代遺物。居民500人。

薛家厙(Xuejiashe)在區境西北部,北新涇鎮境,長寧路南側。相傳明弘治年間已成村落薛姓聚居而得名。佔地3.2公頃。居民400人。民居多中式二層樓房。村南有蘑菇場、和賭場。

湧泉坊(Yongquanfang)即愚園路395弄。在區境西部,鎮寧路、烏魯木齊北路之間。民國25年(1936年)建。因原湧泉浜得名。佔地0.5公頃,有樓房16幢。居民350人。1989年列為上海市近代優秀建築之一。

善鍾里(Shanzhongli)即常熟路111弄、113弄。在區境西南部,巨鹿路、長樂路之間。民國元年至25年(1912~1936年)建。因處原善鍾路(今常熟路),故名。佔地1.5公頃,有樓房25幢。居民600人。

火油弄(Huoyoulong)自然村。在區境中部,新華一村南,建工醫院。佔地1.3公頃。因20世紀20年代曾有煤(火)油倉庫,故名。村落呈矩形。居民400人。

獨家村(Dujiacun)位於區境北寶興路185弄。20世紀初,僅有談姓一家居住,故名。抗日戰爭期間,村湮沒。民國34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居民遷來建屋居住。少數為二、三層住宅,余為簡屋。居民300人。

塔水橋(Tashuiqiao)在區境北部,場中路以南。佔地6.7公頃。居民700人。約末形成村落。曾分稱南塔、北塔、東塔。傳黃姓曾建一石橋塌在水面上,叫塌石橋,"塌"、"塔"諧音,因名。有樓房、平房380多間。

蕃瓜弄(Fangualong)位於區境南部,天目中路、共和新路交口處西北。1949年前為棚戶區,相傳居中曾收獲一特大蕃瓜(南瓜),人稱蕃瓜龍,諧音蕃瓜弄。1965年改建成五層樓房的新村,沿用蕃瓜弄為新村名。佔地6公頃,有樓房57幢。居民6000人。北部保留棚屋殘跡,為市級保護地點。

靖遠街(Jingyuanjie)位於區境南部,即今百祿坊。上海開埠初期外輪海員往來頻繁之地,當時有粵人開設的樟木箱店,奉化人製作西服的裁縫鋪等,外國海員稱此處為"中國老街"(OldChinaStreet).。該街於20世紀20年人由瑞康順染行改建為里弄房屋。

木樨宅(Muxizhai)在區境東北部,交通路北側(交暨路西)。相傳宋高宗時,河東人氏侯細南渡彈劾秦檜忤旨,退隱於此,親植桂樹,人稱木樨侯家宅,因以為名。佔地2公頃。民居多中式二層樓房。居民300人。

正紅里(Zhenghongli)即昌化路994弄。在區境東南部,昌化路東,澳門路、長壽路之間。約建於20世紀20年代。初名東京里。抗日戰爭勝利後,為紀念顧正紅烈士改今名。佔地0.9公頃,有樓房6幢。居民1900人。

甘家樓下(Ganjialouxia)在區境西北部桃浦鎮。相傳明代甘姓居此,後建樓下詞堂,故名。村落呈長方形,民居多中式二層樓房。人口400。有古銀杏樹1株,滬寧鐵路、中槎浦經過。

⑥ 上海市黃陂南路596弄1號是什麼區

黃陂南路596弄1號小區名字是梅蘭坊

⑦ 上海盧灣區合肥路黃陂南路什麼時候拆遷

快拆了 已經在動的進行了
而且有人已經搬了

⑧ 上海石庫門具體位置,在什麼路和什麼路的交匯處,是老人住宅區

你說的地方,應該是雲南路美食街2側的老式石庫門吧.沿街的門面都給飯店租用的內裡面有些老舊住宅~容如果你對上海保存比較好的石庫門住宅有興趣.建議去新天地,這地方的石庫門是保存完好的,也比較成規模關鍵是把文化保留下來,這點比那些房子更有意義謝謝採納~

閱讀全文

與黃陂南路梅蘭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