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廣東吳川市黃陂鎮
中學位於吳川市黃坡鎮城區西邊,東臨鑒水,南近鑒西河,東南緊靠新改建後的325國道。地處黃坡中心,交通方便,是辦學理想的地方。
該校是一所歷史悠久的普通全日制完全中學。前身為「川西書院」,始建於清朝道光17年(公元1837年),辛亥革命後改辦為六年制高級小學。1940年招初中,改名為川西中學;1943年招高中,成為完全中學。歷史沿革,幾度易名。1988年經校友及各方強烈要求,上級批准該校恢復「川西中學」的名稱。
該校佔地面積42980平方米,建築面積32100平方米,有教學樓三幢,科學樓一幢,學生宿舍樓兩幢,綜合樓一幢,教師宿舍樓三幢,學生膳堂一幢(同時可供1400人就餐),場室設施一應俱全,教學設備先進,兩個電腦室,其中一個電腦室的40台機均可供教師製作教學軟體;兩個電腦平台室,安排專人管理,配合教師上課。全校班班教室都安裝了電視機,配備影碟機、收錄機、投影機、銀幕,實現「四機一幕」。
十年巨變,形勢喜人。如今,置身於川西中學校園,宛如置身於一個生機勃勃的大花園,校園環境幽雅,綠化、美化、文化,立體紛呈,校園動靜分明,布局合理。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德育工作,堅持以愛為本,以德育人。創辦扶貧助學「愛心基金會」,成為該校德育工作的特色,被吳川市教育局樹為先進典型。教學工作,堅持面向全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分層教學」改革,成績顯著。該校1996年被評為吳川市「普九」先進單位。同年被評上湛江市一級學校,1998年被評為湛江市雙優學校。96、98、99年獲吳川市初中教學管理年評一等獎,高考、中考連年獲捷,多年被評為湛江市高考先進單位。今年高考中考又創佳績,高考上本科線以上44人,上第四批以上線131人,在湛江市五縣市面上中學排名第三,榮獲湛江市高考先進單位;中考考上湛江一中4人,考上吳川一中26人,佔全吳川市22所市辦中學上線總人數的四分之一。
吳川市中心:梅錄鎮
梅梅鎮位於吳川市東南部,是中共吳川市委和吳川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面積36平方公里,市區13平方公里。下轄14個管理區,其中5個農業管理區。工業主要有石化、塑料、化工、五金機械、家用電器、建材、釀酒製糖、陶瓷、造紙、印刷等行業,商貿活躍。這里依江傍水,風景秀麗,自古以來交通便利,工商業發達,素有「小佛山」之稱。現在按海濱旅遊城市的要求進行建設,新市區道路寬敞筆直,賓館、商場、學校、郵電、供水、供電、醫院等服務設施齊全。交通通信發展迅猛,國道325線、梅化線穿城而過,從梅菉港溯江而上可通高州,順流而下出海可達香港、澳門等地。籌建中的博茂港,可泊萬噸巨輪,程式控制電話、行動電話直撥國內外。梅菉歷史悠久、文化事業發達。飄色、泥塑、花橋被譽為三絕,享譽南粵,舞貔貅晉京表演揚名九州。
Ⅱ 黃陂鎮的區劃人口
地處縣境西南部,東傍該縣中港鄉,南依該縣東陂鎮,西臨樂安縣谷崗鎮,北接該縣二都鎮。
鎮中心距縣城34公里,臨寧公里穿境而過。全鎮轄區總面積275.3平方公里,下轄18個行政村和1個居民委員會,共13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569萬,鎮政府駐地黃陂村,常住人口近萬,屬全鎮第一大行政村。
其中非農業人口3112人,有畲族、瑤族、苗族、土家族、侗族等少數民族32人,其他均系漢族江右民系。
Ⅲ 黃陂鎮的農村經濟
2009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7.33億元,比增12.64%,其中農、林、牧、漁收入10220萬元,工業收入1.9億元,第三產業收入4.2億元,分別比增4.6%、12.9%、11.2%,農村人均年收入4681元,比增3.7%,各項經濟指標有所增長,群眾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能夠實現農村經濟持續發展:一是發展思路明確,加強對農村經濟工作的領導,以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發展思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的力度,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促進農村發展、農民增收。二是穩定糧食生產,切實保護耕地,改善農田水利設施,堅持科技興農,全年水稻種植面積26386畝,總產13417噸,平均畝產500公斤。三是積極引導發展養殖業,落實能繁母豬補貼等惠民政策加強動物疫病防治,全年出欄生豬2萬多頭,年末存欄生豬1.7萬頭,養魚418畝,總產塘魚220噸。四是穩步推進特色農業,充分發揮山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以種植油茶為主的特色農業,至冬全鎮油茶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其中2008年新種植近1萬畝,冬季備耕面積4000多畝。較具規模的油茶種植場7個,其中祥旺油茶種植場被授予「梅州市農業龍頭企業」稱號。五是鞏固提高骨幹企業,提升工業經濟,帶動促進農業,有效增加第三產業比重。2009年全鎮企業總產值19437萬元,其中工業產值13740萬元,增加值5697萬元,個體工商營業收入20747萬元。各級工商企業共上繳國家稅收2264萬元(其中國稅1305萬元,地稅959萬元)比上年增長近32%。鎮屬骨幹企業黃陂水電發展公司克服降雨量少等不利因素,充分挖掘潛力、完善管理,發電量達到540萬度。興通水泥廠抓技術改造,提高產量質量,經營狀況良好。
Ⅳ 黃陂鎮的新農村建設
有衛生院一所,床位20床。1996年硬質水泥路通至鎮政府所在地。現黃白公路、秀源、芒坳、中田等村級公路鋪設完畢,今年安槎、大源、十都等村正在鋪設硬質水泥路。2004年全鎮完成農網改造,實現程式控制電話、有線電視村村通,手機信號覆蓋率81%,並實現八個村縣鎮有線電視並網。
Ⅳ 黃陂鎮有多少人口
黃陂鎮隸屬於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位於寧都縣城的西北部,距縣城48公里,區域面積204.4平方公里,人口4萬。
Ⅵ 江西寧都縣黃陂鎮黃陂村
黃陂村
地址:贛州市寧都縣
Ⅶ 黃陂鎮的介紹
黃陂鎮隸屬於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位於寧都縣城的西北部,距縣城48公里,區域面積204.4平方公里,人口4萬。毗鄰兩縣七鄉鎮;距一級國道昌廈公路25公里、贛粵高速122公里、京九鐵路80公里,並與縱橫交錯的鎮村公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鎮內通訊便捷,硬體設施俱佳,是實施江西在東西部地區崛起戰略的重點鄉鎮。1黃陂鎮的南北各有一條河,人們通常稱南面的河為南溪,北面的河為北溪。南溪經蔡江由西南流至黃陂圩鎮的南面,北溪經大沽由西北流至黃陂圩鎮的北面,兩溪在觀音閣下匯合成黃陂河。這水形倒像章江、貢江在八境台下匯合成贛江一樣,有人稱黃陂活像「小贛州」。千餘年來,人們都說三面環水的黃陂圩鎮是條「船」。
Ⅷ 黃陂鎮的歷史沿革
黃陂鎮位於宜黃縣西南部,宜(黃)樂(安)寧(都)三縣交界處,2001年11月由原白竹鄉和原黃內陂鎮合容並而成。這里是中央紅軍第四次反圍剿黃陂大捷主戰場,北宋地理學家、文學家樂史的故鄉,這里因1999年夏秋時節華南虎的出現而聞名全國。
2003年9月大龍坪村委會合並於蛟湖村委會、嵊排村委會合並於豐產村委會後,全鎮轄塘圩、十都、黃陂、秀源、中田、芒坳、大園、安槎、羅灣、拿山、蛟湖、西源、霍源、豐產、上堡、竹溪、港南、大銘等十八個村委會,共130個村小組。鎮政府駐黃陂村,距縣城34公里,全鎮6190戶,總人口23196人,
Ⅸ 寧都縣黃陂鎮多少人口急
黃陂鎮隸屬於來江西省贛源州市寧都縣,位於寧都縣城的西北部,距縣城48公里,區域面積204.4平方公里,人口4萬。
毗鄰兩縣七鄉鎮;距一級國道昌廈公路25公里、贛粵高速122公里、京九鐵路80公里,並與縱橫交錯的鎮村公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鎮內通訊便捷,硬體設施俱佳,是實施江西在東西部地區崛起戰略的重點鄉鎮。
Ⅹ 黃陂鎮的介紹
黃陂鎮隸屬於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位於宜黃縣西南部,宜(黃)樂(安)寧(都)三縣交界處,2001年11月由原白竹鄉和原黃陂鎮合並而成。1鎮中心距縣城34公里,臨寧公里穿境而過。全鎮轄區總面積275.3平方公里,下轄18個行政村和1個居民委員會,共13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569萬,均為漢族江右民系。鎮政府駐地黃陂村,常住人口近萬,屬全鎮第一大行政村。黃陂鎮是一個以水電開發為龍頭,以農林產業和特色食品加工為主打,二、三產業同步發展的山區農村建制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