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巾幗英雄人物名字及事跡
1、冼夫人
冼夫人,又稱冼太夫人、冼太、嶺南聖母,公元522年農歷11月24曰出生在古高涼地區(今廣東省茂名境內),死於公元六0二年正月十八曰。享年八十。
她的一生,順應人民的要求和願望,致力於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她和她的子孫們相繼為嶺南地區持續百年的相對穩定,促進廣東南部地區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是愛國主義典範。
冼夫人,生於梁死於隋,身歷三朝,至今十五個世紀,她的英雄形象依然深深地刻在中國人民心中,被陳、隋皇朝敕封為「石龍郡太夫人」、「宋康郡夫人」、「譙國夫人」,死後謚封為「誠敬夫人」。
後來,又被明太祖和清朝同治皇帝分別謚封為「高涼郡太夫人」、「慈佑太夫人」。新中國成立後,被周恩來總理譽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
2、荀灌
荀灌(303年-?),西晉人物,中國古代智勇雙全的女英雄。,晉朝平南將軍荀崧的女兒,荀彧的五世孫女,潁川郡臨潁(今河南省臨潁)人。
建興三年(315年),奉長安所遣征南大將軍,監荊、梁、益、寧四州第五猗之命,杜曾率領一萬兵馬圍攻宛城(今河南南陽)。城中幾乎糧盡,荀崧打算派人到襄陽求援。
當時12歲的荀灌,主動請纓出城求援。荀崧開始不同意,後來經過荀灌多次懇求,他終於答應了。荀灌帶領十幾個勇士,穿越杜曾的重重包圍,到達襄陽。
南中郎將周訪派遣其子周撫,會同襄城郡太守石覽,援救宛城,擊退了杜曾的軍隊。
3、馮婉貞
馮婉貞(清咸豐年間人),北京謝庄人,祖籍山東,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軍佔領北京以後,四處擄掠,十九歲的馮婉貞與父親馮三保一起,帶領民團打敗英法軍隊,保護了謝庄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1860年(清咸豐十年),英法侵略軍佔領了北京以後,到處殺人放火,搶奪財物。這種暴行很快擴大到郊區。離圓明園5公里光景,有一個小村子,叫謝庄。
莊上有個精通武藝的馮三保,他18歲的女兒婉貞,從小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也學得一身好武藝,騎馬射箭,舞刀弄槍,樣樣精通。
馮婉貞向父親提出:敵人有洋槍洋炮,咱們應當利用自己使用大刀長矛的優勢,沖到敵人跟前去拼殺,讓洋人的槍炮發揮不了作用。
馮婉貞率領青年們在距離村子兩公里的一片茂密的樹林里隱蔽起來。下午四點鍾,剛在謝庄吃過虧的侵略軍果然抬著大炮來了,這次他們來了約600人。
當敵人來到樹林旁邊的時候,馮婉貞拔出大刀,奮勇當先,率領青年們向侵略軍沖去。侵略軍遭到這突然的襲擊,非常驚慌,隊伍立即大亂。他們想放槍,可是距離太近,不能放,只好勉強用槍上的刺刀與青年們進行搏鬥。
馮婉貞帶領大家,揮舞著大刀、長矛勇猛砍殺,侵略者招架不住,就紛紛敗退。狡猾的敵人急於想擺脫這短兵相接的困境,以便用洋槍射擊。馮婉貞看出了敵人的詭計,率領謝庄的青年步步進逼,迫使侵略軍始終不能用洋槍來射擊。
這一仗,一直打到黃昏,英勇的謝庄青年打死侵略軍100多人。剩下的敵人,不得不丟下長槍大炮,倉皇逃跑了。侵略軍受到這次打擊後,再也不敢來侵擾謝庄了。
4、秦良玉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貞素,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將。
丈夫馬千乘是漢伏波將軍馬援後人,世襲石砫宣慰使(俗稱土司),馬千乘被害後,因其子馬祥麟年幼,秦良玉於是代領夫職。
秦良玉率領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後參加抗擊清軍、奢崇明之亂、張獻忠之亂等戰役,戰功顯赫,被封為二品誥命夫人。
5、唐賽兒
唐賽兒(1399—?),明初農民起義軍女領袖,山東濱州蒲台縣人。1420年(永樂十八年)在益都(今青州)卸石棚寨率眾起義,震動京師,給明王朝以沉重打擊。
明初,成祖從南京遷都北京,大修宮殿,又組織人力,南糧北調,還開挖運河,先後在山東征調數十萬民夫,農民徭役負擔沉重。
唐賽兒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朝廷的著名白蓮教女首領。唐賽兒是山東蒲台縣人(今山東濱州市蒲城鄉),林三之妻。
林死後據說唐偶得一石匣,內有寶劍兵書,唐研習後通曉法術兵法,以傳白蓮教為名,集合民眾數千,於永樂十八年二月(1420年)在益都卸石棚寨(今青州市境內)起事。
唐賽兒起事後全殲了前來圍攻的軍隊,殺了青州都指揮使高風,各地民眾紛紛響應。朝廷派出京師精兵,由安遠候總兵柳升與都指揮劉忠統領,前來征討。
明軍仗人多勢眾,包圍了唐賽兒山寨。唐賽兒假作投降,乘機夜襲官軍。明軍大亂,劉忠戰死。唐賽兒突圍而出。
唐的部眾攻下莒州、即墨等地,包圍安邱。唐賽兒部最後被山東都指揮僉事衛青擊潰消滅。但唐賽兒等人安然逃走,不知所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良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馮婉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荀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冼夫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賽兒
❷ 武漢有什麼靈異的地方么最好是傳說有鬧鬼的地方我想去探險!
女廁所吧,每次進入都能看到血,恐懼。貿然進入還會有危險,值得探險。
❸ 關於花木蘭的資料
(一)巾幗英雄百世流芳
關於花木蘭的事跡,在《花木蘭考》、《亳州志》、《清光緒亳州志》、《完縣縣志》、《完縣歷史資料》和《完縣歷史大事記》中都有記載。河北省萬縣木蘭廟碑「漢孝烈將軍記」稱:神姓魏,字木蘭,亳州人。漢文帝時,單於侵境……
花木蘭,亳州人,漢孝烈將軍、漢文帝時期,朝廷募兵,因父老弟幼,木蘭代父從軍,征戰十二年,得勝歸來,帝欲納為妃, 木蘭以死拒之。
後來,群眾把花木蘭的英雄事跡編成民歌,廣為傳唱,後經文人加工潤色,成為《木蘭辭》。豫劇《花木蘭》和美國迪斯尼動畫片《花木蘭》更使花木蘭這個形象深入人心,成為愛國主義和巾幗英雄的典範。
為表彰巾幗英雄花木蘭,唐代追封她為「孝烈將軍」,並在其故居建祠塑像,每年農歷四月初八,皖、蘇、豫、魯交界百餘里鄉眾來此祭祀貿易,形成古會, 流傳至今。
如今,花木蘭故里魏園村豎起了一尊「木蘭還鄉」的巨大雕塑,再現了木蘭當年的颯爽英姿。李紹義編著的《花木蘭考》於1992年出版發行,武術愛好者程秀華於2008年成立了亳州市木蘭拳協會,故鄉人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這位巾幗英雄的無比懷念和熱愛。
(二)傳說故事廣為流傳
花木蘭的故事主要流傳於安徽亳州、河南、山東、河北等地。這些傳說是由一個個故事組成,內容主題相當寬泛,大致可以分成:少年習武、勤奮好學;代父從軍;軍中作戰成為榜樣;愛護百姓等。「智取摩天嶺」的故事就是其中一個。
話說承德東北的黑山,原名叫摩天嶺。摩天嶺的西面是懸崖峭壁,東面與大山相連,只有南邊有一條山路可通。匈奴就在南山口屯兵, 如遇兵馬攻山,滾木礌石一齊往下打,誰也休想攻得上去。
花木蘭來到這里, 屢攻不克,只得把兵馬駐紮下來。駐扎兵馬的地方就是現在的花木蘭城。一天,花木蘭率領將士來到摩天嶺對面的雙龍山上觀察地形,看見一群羊在陡峭的山上蹦來跳去,
不禁嘆道:「人如果有羊那樣爬山的本領,該多好啊!」突然,她靈光一現,有了攻打摩天嶺的主意。
第二天,她讓士兵四處買羊,在雙龍山頂建了一座圈羊的城堡——就是現在的鎖羊城,又找來匠人日夜趕糊燈籠。在一個漆黑的夜裡, 花木蘭讓士兵們在每隻羊角上掛只燈籠,
往摩天嶺上趕。匈奴守兵一見漫山遍野的燈籠, 以為是花木蘭攻山的人馬,便齊放滾木礌石,羊見有木石滾來,有的嚇得往岩石上跳。
有的順著陡坡往上跑,這下可把匈奴人嚇壞了:人怎麼登險石而上?難道是天兵?匈奴兵將不明真相,一時亂了陣腳。花木蘭率軍乘機從小路攻上去,大破匈奴,攻下了摩天嶺。
(三)傳承文化恩澤後世
「花木蘭是一位巾幗英雄,她的傳說故事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花木蘭研究會秘書長顏勇介紹,花木蘭的傳說是歷史人文資源中一份極為寶貴的文化遺產, 也是亳州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提升亳州的歷史文化品位有重要的意義。
然而,由於現在很多年輕人對此不感興趣,導致包括「花木蘭的傳說故事」在內的很多民間文學都逐漸衰落。而且,這些傳說故事大多流傳在中老年人之間, 傳承也面臨著後繼乏人的困境。
「為了保護這份寶貴的財產,我們加強了花木蘭的傳說故事搜集工作,豐富了內容。」顏勇介紹,目前出版的《花木蘭考》和《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增加了文化傳承的具體載體,全面系統地保護了花木蘭的傳說。
據介紹,2016年我市成立了花木蘭研究會,計劃2018年籌建花木蘭博物館並徵集實物,到2020年,全面建設花木蘭博物館,通過實物、人物畫像、業績介紹、民間故事、書籍史料展示木蘭文化,「讓花木蘭的孝、勇、智等高尚品格一代代傳承下去」。
(3)黃陂的傳說擴展閱讀
11月27日上映的電影《花木蘭》,由著名影星陳坤、趙薇、胡軍等聯袂出演。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人們對它的關注度也很高。
遺憾的是電影《花木蘭》之中有很多常識性錯誤,比如電影里少數民族稱謂的混淆。演員將「大月氏」念成「dà yuè shì」,實則應為「dà ròu zhī」。
飾演木蘭的趙薇還在片中講「我大魏的軍中有匈奴、鮮卑、氏(shì),沒有羊」,明顯是把「五胡」之一的「氐(dī)族」給念錯了。
此外,電影的大背景也值得商榷,陳坤飾演的文泰(在劇中其身份實為孝文帝元宏)作為皇子率部北征,這是不可能的。
首先,木蘭從軍發生在太武帝拓跋燾時期(424-451年),他是孝文帝的曾祖輩。其次,孝文帝10歲登基,皇子時不可能成為一軍之帥。
當然,《花木蘭》中也有符合歷史真實的部分。其中柔然可汗門獨(此人物虛構,劇中由胡軍飾)在召集部落首領入侵北魏時,「柔然缺鐵」這個動機是真實的。
當時突厥部的鍛鐵工業特別發達,它被柔然征服後,專門為柔然貴族鍛鐵,被稱為「鍛奴」。這一點,從側面說明柔然不具有制鐵的工藝。
除了給電影挑錯,人們更關心的還是木蘭從軍的歷史背景。因為花木蘭參與的是北魏與柔然之間的戰爭,觀眾首先會問:柔然是個什麼樣的民族?北魏為何要與之作戰?
柔然作為草原游牧民族,曾在五世紀前後盛極一時,與同時期的鮮卑鼎立,而且它的世襲貴族也是從拓跋鮮卑部落聯盟中分離出來的。歸附北魏的柔然首領阿那瓌(guī)對孝明帝元詡(516-528年在位)說:「臣先世源由,出於大魏。」元詡回答「朕已具之」,以示認可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始光元年(424)16歲登基,就在這一年8月,正處鼎盛期的柔然欺幼主南侵,6萬大兵壓境。拓跋燾率軍出擊,被柔然軍團包圍50餘圈。
左右大懼,但見拓跋燾聲色剛毅威嚴,不為所動,軍心這才穩定下來。北魏射殺柔然大將,柔然乃退。歷史上的木蘭從軍故事,也應從這一時期開始。
這次被困讓拓跋燾十分光火,也註定在他有生之年都把柔然看作死敵。此後25年間他13次車駕親征,深入漠北,終於使柔然「怖成北竄,不敢復南」、「邊疆息警矣」。
因為拓跋燾對柔然極度厭惡,將其改稱「蠕蠕」,意思是愚蠢、令人惡心的蟲子,此後中國的史書多襲此稱,反倒是「柔然」之名被人淡忘了。
《花木蘭》的「歷史誤會」
漢代西域有大月氏(ròu zhī)、小月氏(ròu zhī),張騫出使西域時就曾想聯合它們抗擊匈奴,因二者西遷,該計劃作罷。
南北朝時,五胡亂華,民不聊生。所謂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dī)、羌這五個少數民族。氐人周秦時就分布在今甘肅、陝西、四川三省相鄰地帶,從事畜牧業和農業。在北魏以前,氐人苻堅統一北方,建立過短暫的前秦帝國。
木蘭從軍的故事發生在公元425年,即北魏始光二年。當時,在面臨南方宋朝隨時可能入侵的威脅下,太武帝拓跋燾率部會擊位於今蒙古國哈拉和林附近的柔然汗庭,取得大勝。
❹ 誰知道黃陂「鐵索龍潭」傳說
對於知識的愛好與堅持不懈,讓瞿秋白的學問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可是回也讓他染上了肺病。答而對於改變人民生活的抱負讓他成為了一個偉大的領袖。
當瞿秋白望著覓渡橋下的江水,當他腦海里思緒著「覓渡,覓渡,渡向何方?」,當他告別家鄉踏上新的旅程時,他的人生變發生了重大的轉折。
黃陂滿城爆竹轟鳴,鐵索龍潭邀兄賞月。面對寒月當空,這位滿腔抱負的熱血青年也不禁生起思鄉之情。
他試圖通過思想啟蒙,促使中華民族覺醒。然而黑暗的現實,又使他感到前景渺茫。「雪意凄其心惘然,江南舊夢已如煙。天寒沽酒長安市,猶折梅花伴醉眠」這首意境凄涼的七絕足已反映他當時的悵惘心緒。
在北京求學的那段日子,是瞿秋白的成長最快的時期。1919年5月4號,震驚中國的五四運動爆發了。作為學生代表的瞿秋白和鄭振鐸、耿濟之、瞿菊農等一起,參加了這場偉大的斗爭。他們組成的「十人團」演講使得運動影響更加深刻。
❺ 巾幗英雄有哪些
1,婦好
婦好,好姓(古音(zǐ),同子姓),婦為尊稱,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
2,花木蘭
花木蘭(412年-502年),花木蘭的事跡流傳至今,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
3,呂母
呂母(?—公元18年),女,琅琊郡海曲縣(今山東省日照市)人,是一個財產俱豐的富戶。她是新莽時期最早反抗王莽統治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的女領袖。
4,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名諱及生卒不詳,漢景帝劉啟與皇後王娡的長女,漢武帝劉徹同胞長姐。本封陽信公主,因嫁於開國功臣曹參曾孫平陽侯曹壽(曹時),故又稱平陽公主。
5,冼夫人
冼夫人(522-602)又稱冼太夫人、譙國夫人,名英,高涼郡(今廣東茂名)人,是梁、陳、隋三朝時期兩廣地區的俚族女首領、將軍,冼夫人助隋平定嶺南勢力,率領俚族民眾歸附隋朝,封為譙國夫人。歷朝對她進行了多次追封,尊稱她為「嶺南聖母」。
❻ 傳說椰島還在黃陂盤龍城偏僻的地方有個像軍式管理的培訓基地,裡面吃飯爬著板凳吃,手機在裡面沒有信號...
具體怎麼樣啊 為什麼要封閉式 感覺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