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北古民居的武漢
繼黃陂大余灣之後,武漢將給51處名鎮名村建檔案,進行搶救性保護。近萬個村莊中挑出51處名鎮名村。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武漢歷史名鎮名村文化脈絡之完整、歷史遺存之豐富,不輸外地。」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稱,51處名鎮名村是從全市6個新城區的67個鎮、2087個行政村、15580個自然村灣進行普查篩選出來的。
黃陂民居是武漢地區最具有濃厚鄉土韻味的歷史建築,門斗、石牆、畫檐、四水歸堂的大胡家樓灣印子屋,特色很明顯,值得收藏和愛護。黃陂民居的特色是由它的地理位置和歷史發展決定的。大別山余脈的地質地貌為黃陂提供了獨特的建築材料。江西填湖廣的歷史為黃陂帶來了江西建築文化。明清封建社會晚期的商業發展為黃陂的經濟繁榮奠定了基礎,也使黃陂人文蔚起,城鎮聚落建設一時大興。
「我曾見過黃陂羅家崗一幢民居,建造相當精美。」王炎松說,黃陂民居的特色與價值不僅僅看它的單體建築,還要看它的大格局,看它的山水環境關系,看它的區域交通關系,看它的民俗文化內容,看它的歷史文化背景與經濟線索等。「黃陂民居是武漢民居重要的組成部分,歷史上黃陂曾經屬於黃州、漢陽管轄,與武昌的關系很淡薄,江北黃陂民居的特色與現在『江夏區』所在的民居風格有較大的不同。大致上一個屬於江北系列,一個屬於江南系列」。
調查發現,武漢符合名鎮名村標準的有51個,歷史文化名鎮2個,分別為江夏區金口街和新洲區倉埠街。歷史文化名村49個,其中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4個,分別為黃陂區木蘭鄉雙泉村、江夏區流芳街營泉村、江夏區湖泗鎮夏祠村和浮山村;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共20個,市級歷史文化名村25個。
部分文物古跡現已嚴重損毀或不復存在。由於自然風化等原因,大部分古墓葬群地面以上已無遺存,如新洲區香爐山遺址、江夏區西潭官窯和墓群。對於明楚王墓、盤龍城遺址這類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遺址遺產型鎮村,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稱,其保護還將發揮遺址的文化和經濟效益,通過對歷史人文資源的整合、再生,將遺址的保護、挖掘、研究與休閑旅遊相結合,以旅遊景區或遺址公園的方式進行保護。
黃陂區羅家崗:或是下一個大余灣
羅家崗是繼武漢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大余灣之後,武漢轄區內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築藝術最精美的古村落,是一個具有歷史文化保護價值的建築風貌型歷史古村落。羅家祠堂現存「一門五戶」建築群、羅家大宅、一品當朝等9處文物保護級別類建築,51處優秀歷史建築,規劃建議沿小漢口街、七星西街、七星前街打造傳統水景風貌街巷以及阡陌人家,形成傳統民居風貌巷道,進而發展旅遊業。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 大余灣
符合國家級標准歷史文化名村:雙泉村 建築風貌型 黃陂區木蘭,營泉村 遺址遺產型 江夏區流芳街,夏祠村 遺址遺產型 江夏區湖泗,浮山村 遺址遺產型 江夏區湖泗
符合省級標准歷史文化名村:孔子河村 建築風貌型 新洲區舊街街,羅家崗灣 建築風貌型 黃陂區王家河,汪家溪灣 建築風貌型 黃陂區王家河,文茲灣 建築風貌型 黃陂區王家河,樓子田灣 遺址遺產型 黃陂區,魯台村 遺址遺產型 黃陂區前川街道,丁店村 遺址遺產型 黃陂區灄口,作京城灣 遺址遺產型 黃陂區李集,王朋村 遺址遺產型 黃陂區祁家灣,民主村 遺址遺產型 江夏區土地堂,牌樓舒村 遺址遺產型 江夏區流芳街道,劉溪村 遺址遺產型 新洲區李集鎮,胡咀村 遺址遺產型 新洲區陽邏街道,遠景村 遺址遺產型 江夏區山坡鄉,青山村 遺址遺產型 江夏區烏龍泉街道,新窯村 遺址遺產型 江夏區安山鎮,雨霖村 景觀風貌型 黃陂區木蘭鄉,劉家山村 景觀風貌型 黃陂區蔡店,石骨山村 景觀風貌型 新洲區鳳凰,姚家山村 革命遺跡型 黃陂區蔡店
2. 黃陂區的名勝古跡
1、盤龍城遺址
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遺址是中國早期城市遺址,時代一說為商代早期,一說為夏代,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經濟開發區葉店楊家灣盤龍湖畔。
2、魯台山古墓葬群
魯台山古墓葬群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前川街道魯台村,屬周代遺址,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灄水東岸的魯台山西南,1977年底、1978年初發現。
3、雙鳳亭
雙鳳亭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魯台山,佔地36平方米,為紀念北宋著名理學家程頤、程顥兄弟而建。雙鳳亭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龍王尖遺址
龍王尖遺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明清山寨遺址。佔地面積約1.5平方公里。周長12公里,分設東南西北四個寨門,寨牆由條石壘砌而成,平均高35米,最高處達45米,寬13~15米。
5、作京城遺址
作京城遺址屬漢代古城址,位於黃陂區李集鎮作京城村。遺址呈不規則「亞」字形,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為140米,殘高2—6米,夯築城垣頂寬約12米,基寬約30米,北、東、南三面有城門遺跡,城外有護城河遺跡。
3. 黃陂名勝古跡,風物特產
黃陂區古跡甚多,文化遺存豐富,有徽派、鄂東、鄂西、贛北、吳越等風格的民居,是湖北省文物十強區縣之一。
公布為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共28個。其中國家級1個(盤龍城遺址),省級13個,市級14個。 魯台山古墓葬群(2):位於前川街道的魯台山西南,1978年發現。西周與春秋戰國墓35座。其中西周墓5座,春秋戰國墓30座。這批墓葬群,共出土160件銅、玉、陶器,其中青銅器約佔二分之一。銅器造型嚴謹,花紋繁縟。1983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雙鳳亭(3-73)是省級重點文物單位,始建於北宋。程顥、程頤兄弟人稱兩程夫子。其祖父任黃陂縣令,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黃陂縣尉時所生,黃陂城西偏有草廟巷(今前川街道文教巷),是二程故居所在地。南宋時改稱雙鳳亭,取侯太夫人夢雙鳳生二程之意。現存建築即為當時所置。亭中有石砌方形碑,碑額上刻有雙鳳朝陽圖等。「雙鳳亭」金字匾額,為1962年重修時郭沫若所題。重建了「雙鳳亭公園」,修繕「二程書院」、聰明池、理趣林、流矢湖和二龍潭公園等。
作京城遺址(3-161)屬漢代古城址,位於黃陂區李家集街道作京城村。遺址呈不規則「亞」字形,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為140米,殘高2——6米,夯築城垣頂寬約12米,基寬約30米,北、東、南三面有城門遺跡,城外有護城河遺跡。是省級重點文物單位。
中分衛灣新石器文化遺址(3-174)
面前畈遺址(3-183)
大余灣古民居建築群(4-24)
吳光浩烈士舊居及墓(4-75)
鐵門坎遺址(5-1)
龍王尖遺址(5-2)龍王尖石寨是明代石寨,又名龍王寨,圍城周長12.5千米,圈地1.5餘平方公里。龍王尖位於黃陂區李家集街道珍珠嶺。寨牆平均高3.5米,全寨共有四大寨門,石寨按九曲八卦陣建造。壯觀的山牆基本完整,號稱武漢的長城。
木蘭山古建築群(5-137)
雨霖古建築群(5-138)
雞公城遺址(6-2)位於六指街甘棠鋪雞公城灣東南50米,屬商周遺址,面積約3.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米左右。
姚家山舊址(6-132) 大頂山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北部蔡店街道蔡家灣西北主峰高464.5米,總面積約8平方公里,此山秀拔雲表,風景獨特,傳說有仙人隱居其中。
伏馬山位於武漢市黃陂區羅漢寺街道,發現綿延數公里的石砌城牆,牆內有連排營房遺跡,為太平天國時期的兵寨。
鐵寨為明清古寨遺址,跨黃陂區、大悟縣界,黃陂部分未作開發不收費。
西峰尖寨建於清代,位於蔡店街道,險峻陡峭原始,景色優美。
馬寨城遺址興建於戰國時期、廢棄於三國時代。位於黃陂王家河街道。整體布局精巧合理,城內還有水井、水塘、烽火台等。
前川中學舊址位於黃陂區實驗中學康民樓。
聖廟位於前川街道,為古代學宮遺址。
黃陂區還有大小寨遺址、城門潭遺址、黃陂花寨、程家墩遺址、武漢八里畈、黃陂魚山、三姑井、磨元城遺址、鐵門坎遺址、神墩崗遺址等市級以上遺址。 木蘭鄉大余灣、李集街道泥人王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黃陂北部幽靜靈野的田園風光、古樸醇厚的鄉村文化氛圍,「慢生活、漫時光」氛圍濃厚。如馮樓村、高頂村、橋頭邊村、杜家灣、高家灣、李沖村、研子崗、胡家集、蔡店源泉、黃陂曾集等鄉間小鎮。
盤龍城的千年古鎮黃花澇20多公里府河段濕地形成黃花澇濕地群,為世界自然基金會重點保護項目。還有六指北湖太空蓮、盤龍城後湖水鄉夏蓮、盤龍湖等。
羅家崗位於武漢市黃陂區東北部的王家河街道,是省級標准歷史文化名村。村中,縱橫交錯的石板小巷,連接著二三十棟大大小小的院落。
黃陂義門陳位於王家河街道陳家畈,位於勝天農庄和紅崗山之間,為典型贛北民居。
明代萬曆四橋:長軒嶺的張都橋、二太橋,木蘭鄉青石橋、王家河龍墩橋。
桃花廟位於黃陂蔡家榨街道桃園村詹家寨。楚文王時著名的桃花夫人(又稱息夫人)就葬在黃陂桃花廟。唐代詩人劉商的題黃陂夫人祠寫到:東風三月黃陂水,只見桃花不見人。
半河橋位於羅漢寺街道,為明朝古橋。
黃陂宗聖祠位於蔡家榨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