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深圳華美愛眼鋼化膜總公司聯系方式
韓芝品牌鋼化膜
❷ 急求,在線等。請介紹一下武漢江灘上的景點
江灘總體格局為「三區三帶」。
三區:觀光游覽區、中心廣場區和休閑活動區。
三帶:濱江特色帶、遊憩林陰帶、堤防觀景帶。
沿江大道與江灘車道之間為堤防觀景帶,車道與濱江步道之間為遊憩林陰帶,濱江步道以南為濱江特色帶。
另外,橫向的濱江步道、林陰步道、堤上觀景廊貫穿整個江灘。
濱江特色帶:高台觀景、平台觀江和梯台戲水為一體的大型濱江親水空間。濱江步道貫穿其中,沿途設置梅花燈和荷葉坐椅。
江灘護坡:採用毛石料,表面刻有浮雕和紋飾,設2種護坡浮雕———敘事浮雕,展示武漢濱水城市發展史;長江古生物化石、水生生物等浮雕,體現武漢自遠古雲夢澤、盤龍城至中世紀春秋漢唐,至近現代繁榮依水而興的展縮景。
遊憩林陰帶:總長1200米,寬3-8米,採用藍色系列的地磚進行鋪飾,間隔局部地段有地燈裝飾,形成藍色綵帶。各類綠化用地10萬平方米,共佔28.8平方米總用地的70%,綠化覆蓋率達90%,使漢口江灘成為漢口濱江地區最大規模的集中綠地。
堤防景觀帶:重點進行堤上觀景廊道設計,形成集垂直綠化、觀景廊道、休閑服務、緩坡綠化景觀為一體的景觀帶。
堤上觀景廊:採用緩坡式戧台與防洪牆銜接,頂部設木質步道,在上面既可以觀街景,又可觀江景。木質步道局部安排休閑茶座,底層設零售、公共衛生等服務設施,總建築面積達2000平方米,形成觀景、觀江和服務的最佳場所。
此外,防洪牆和機動車道之間布置寬12米的緩坡綠化景觀帶。
打造三大景區
從天津入口廣場至露天劇場為觀江游覽區,以黎黃陂路閘口拓寬30米,形成貫通的大廣場為中心廣場區,從中心廣場至粵漢碼頭為休閑活動區。
觀江游覽區:天津路入口廣場、憑江觀景台、文化廣場和露天劇場,並增設了雕塑和文化詩牆,提高了文化品味,特別增加了觀江休閑服務設施,安排了濱江咖啡座、茶座等服務功能,形成了內容豐富、具有特色的觀景線路。
該廣場觀江觀景視線寬闊,廣場兩側布局展示中心和防汛調度中心,兩座建築物均採用流線造型,與客運港形態有機呼應。兩座建築物之間為3400平方米的停車場(可停放車輛100輛)。
憑江觀景———以「長江之歌」為主題,布局「江河水」、「大江東去」等雕塑,展示長江文化特色。面積達1500平方米。
文化廣場———以長江詩詞文化雕刻展示為主題,布局採用石材雕飾的詩詞和浮雕景牆,展示毛澤東和歷代文人墨客對長江的頌詠。林陰廣場面積達2600平方米。
露天廣場———將安排扇形階梯舞台,面積達36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000人舉辦周末音樂會和票友活動。露天劇場周邊設置漢劇臉譜燈柱和休息廊道。
中心廣場區:黎黃陂路閘口將擴寬至30米,形成開敞的人行入口。中心廣場是綠化景觀和大型水景、夜景交融的主入口區。它包括大型梯級景觀綠化和「光之舞」廣場。
中心廣場———形成三個空間層次,第一層次為半圓形林陰廣場,第二層次為「S」形的玻璃廊架和燈光隧道,兩側為圖案簡潔的整形灌木和地被植物,第三層次為疏林草地,三個層次整體上形成開敞通透的梯級綠色空間景觀。
在黎黃陂路入口至江邊還將布置一個系列水景,帶狀水景盡頭為「光之舞」廣場,它集地面燈飾、鋪飾、水景為一體,成為壯觀的旱地噴泉和觀江場所。
休閑活動區:體現了休閑活動的參與性與空間的舒適性、趣味性。它包括水上樂園、密林區等。
水上樂園的總平面為圓形,總面積達3800平方米,包括游泳池、戲水池、滑道等設施。泳池內設置成人區和兒童游戲區,成人區設置標准泳道、水邊吧和太陽傘。兒童游戲區設有彩色滑道等戲水設施,冬季可作為青少年航模比賽和訓練基地。
兒童游戲設施包括鞦韆、滑冰道、旋轉木馬、沙場等,面積達1900平方米。游戲場周邊布置具有童趣的實用型水果雕塑系列,如西瓜飲水器、冬瓜商亭、豆莢座椅等。
密林區———利用了緩丘形成的高度,種植顏色豐富的植物,形成夏綠秋紅的綠化景觀效果。
交通便民設施
在交通方面,江灘將建起8米寬的機動車道,採用彩色瀝青,形成彩色通道。汽車從武漢客運港進入外灘,從粵漢碼頭出,單向行駛,道路沿線順向停車。此外,為便於方便市民瀏覽,江灘設天津路和黎黃陂路兩個主入口,其中,天津路入口與江漢路步行街貫通。
在防洪方面,將現有的武漢客運港至粵漢碼頭的10座閘口封閉5座,其餘閘口高程均由現在
的28米左右抬升至29.2米,使防洪期間的封閘大大降低。同時,取消了疊梁黃土的封閘方式,在汛期高水位時採取臨時封堵措施。
在排水方面,雨水大部分採用地面徑流的方式直排入江,並設置四座高標准廁所,並設殘疾人專用檔位。
江灘夜景亮化形成護坡、綠化、燈光隧道、堤防和光之舞廣場五條光彩流線,與沿江大道歷史建築的流光溢彩相映襯,共同構成漢口沿江獨有的夜景特色。亮化以黃色為主調,展現繁華明快的特點。
相關資料
2001年國慶節,武漢沿江大道整治工程完工,正式對外開放,道路沿線集中了漢口近三分之一的優秀歷史建築,包括江漢關、花旗銀行、匯豐銀行、橫濱正金銀行等12幢優秀歷史建築及32幢近現代建築。
江灘改造一期從2001年11月開始進行吹填,整個整治工程預計於02年國慶節前峻工。
江灘整治二期從粵漢碼頭至長江二橋,2002年開始進行吹填。從武漢客運港至長江二橋間的百萬平方米江灘將連為一體,面積相當於3個中山公園、8個上海外灘。江灘用地70%用於綠化,20%用於修建各種休閑娛樂設施,10%建造親水平台。
江灘整治三期
●全市社區年內告別漬水
●遠城 區農民喝上潔凈水
●江灘三期工程即將開工
●加強巡查嚴打違法填湖
●明年作別路橋漬水
●兩年內推出階梯水
江灘三期將開工漢口江灘兩頭延伸
從2001年起,武漢市投入資金3.8億元,建成了漢口江灘一期、二期,面積接近100萬平方米。三期建成後,這條濱水綠化長廊將長達8.45公里,形成世界級的大型綠化廣場。
❸ 武漢步行街的談老街
被采訪人:鄧亞紅(歲)公務員地址:花樓街119號在我幼時的印象中,江漢關就代表著江漢路。那時,我剛剛開始學認時間,只要聽到江漢關那叮叮當當的鍾聲,奶奶就會停下手中的針線活,指著桌上的小鬧鍾考我:「現在幾點了?」夏天的晚上,爬上鋪滿青灰瓦片的房頂乘涼,透著燈光的江漢關大鍾就像是掛在天上的另一個月亮。奶奶眼花看不清,在我讀出時間後,她就會稱贊一句:「伢的眼睛真好」。
文革結束,我上小學四年級,江漢路上的新華書店就像磁鐵一樣地吸引著我。記得書店正限量出售三本一套的《一千零一夜》,我把爸爸拉去排隊,誰知排到前面,書卻賣完了。走出書店時,門外正站著幾個書販。望著我神情沮喪的樣子,爸爸咬咬牙,花5塊錢的高價,從販子手中買回這套新書——外搭3本破舊的醫科教材。
還有一個喜歡去的地方,那就是中心百貨。臨近春節,媽媽很想添置一台縫紉機,正遇上幾個鄰居相約「來會」(民間互助籌錢的方式),媽媽怕手氣不好便叫我去抽簽,我一抽就抽了個一號。於是,一家人興匆匆地直奔中心百貨,選了台漢產「大橋」牌縫紉機。這是我家買的第一宗大件商品,全家高興了好長時間。 被采訪人:王強(21歲)學生,住址:上海村走出我所居住的這條小巷子,就是繁華熱鬧的江漢路。沿街的專賣店似乎每天有新奇東西冒出,流行歌碟影碟啊,新款手錶休閑服啊,還有價格驚人質量也讓人叫絕的二戰時期各類模擬輕兵器。即便買不起,看著這些東西也是一種享受。
江漢路似乎像一個活力小子,每時每刻都變幻無窮。特別到了周末的晚上,碟屋傳出的強檔歌曲在窄窄的馬路上空滾動。逛盪於街中,與眾多「時尚人」為伍,真有一種夢幻般的感覺:擦肩而過的騎摩托黑衣男人,臉上五彩繽紛穿得也很炫的「辣妹」,幾個黃頭發「愛車族」照舊出現在精益眼鏡店的門前寬敞地帶,向路人展示著高難度車技……走累了,就到麥當勞坐坐,透過巨幅玻璃幕牆,看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的人叢。
有時候,也羨慕那些住在高樓大廈的人,上海村的房子畢竟年數太老了,內部結構十分落後。可前不久,隔壁鄰居一親戚從國外回來,還誇這里環境好。江漢路修得這么漂亮,我又覺得,能住在漢口最繁華的巷子里,也蠻不錯. 對於73歲的胡德馨老人來說,百年老街江漢路既熟悉又陌生。全長1600米的江漢路自1900年開街以來,一直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繁榮的商業氛圍讓每一個武漢人引以為傲。漢正街的變化,更讓人眼花繚亂。
說來有趣,13年前,老人曾負氣搬出江漢路,離開這條陪伴他近60年的老街,搬到黃陂與女兒同住。胡德馨1989年退休後致力於著書立說,然而,那時的江漢路實在太喧囂嘈雜。凌晨5點不到,吆喝聲、喇叭聲、熙來攘往的人流車聲一浪高過一浪。不到半年,老人一下子瘦了6公斤,與一家出版社的稿約也一拖再拖,最後不得不取消出版計劃。一氣之下,老人搬走了。
隨後發生的一系列變化是胡德馨老人做夢也想不到的。武漢市首先對江漢路上的佔道經營現象開刀。湖北省江漢區出資900多萬元建立花樓街商業區,接納江漢路上容納不下的游商小販。一夜之間,江漢路沿街兩側的上千個攤販各得其所,江漢路頓時清爽起來。交管部門對載重貨車、大客車亮起了紅燈,把江漢路設為單行線。與此同時,武漢市商業局把江漢路與中山大道一起納入「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的行列,以一流的質量和服務塑江漢路形象。
好戲還在後頭。武漢人意識到瀕臨長江、漢水的江漢路其商業價值遠遠超過了它的交通作用,一個大膽的構想誕生了:徹底改造江漢路,建設一條現代化的步行街。2000年2月,武漢市政府投資1.5億元,為百歲高齡的江漢路進行「洗心革面」式的整容。昔日亂如蛛網的管線全部埋入地下,商業門店的進出大門一律採用全透明的玻璃門,店鋪招牌統一規格和尺寸,沿街門面和歷史建築實行整體亮化,統一設置戶外霓虹燈廣告。還建了一批廣場和綠地休閑空間,安置雕花休閑椅,豎起歐式電話亭和流動公廁。
2000年9月江漢路改造後重新開街,胡德馨老人又重新搬回繁華而文明的江漢路。他常對人說:「不到江漢路,就不算到過大武漢。」
❹ 木蘭水鎮可以刷武漢旅遊年卡嗎
可以的
木蘭水鎮是黃陂惠民卡旅遊年卡合作景區
大武漢旅遊年卡合作景區
湖北旅遊年卡合作景區
❺ 武漢江灘
強烈建議去漢口的江灘,到了夏天,那裡晚上好多人的,有人跳街舞呀,有好多活動,談情專也不錯,坐在江邊,屬吹吹風!而且漢口的江灘比武昌的漂亮多了,晚上有好多景觀燈!交通也挺方便的!回來的時候還可以去步行街逛下噶!
❻ 宋本賓的騰訊微博
宋本賓是何方妖孽,速報本道,待老道我親自捉拿
❼ 潮州各鄉鎮過元宵節的特色習俗急需!!!
各地元宵習俗
元宵節是正月十五日,俗稱燈節,可是許多地方不僅十五那一天張燈,也有早在十二日那天開始,鬧到十六日那天才落燈而興盡的。
上燈和開燈
十三日,江蘇通州稱「上燈」;浙江定海,也是這天開始上燈,直到十八日落燈;福建羅源也從十三起,家家門前設燈,以艷麗互相競賽;河北、天津更從這一天起,家家門牆之上,必掛一盞方牌玻璃燈,燈上畫著三國,水滸小說中的人物;江蘇宜興也在這天前二天,架木棚、懸燈彩,先來試燈。
廣東海豐在十三日那天,神廟和宗詞里,都掛著很多的花燈籠,小孩們在那裡打鑼敲鼓,非常熱鬧,這叫「開燈」。普通人家也要備好很多的茶,請親戚鄰居來喝。大家來喝燈茶,即使主人沒有請,如果你高興,也可以隨便進去,主人是不會不歡迎的。
廣東東莞有「燈頭生日,回家接子」的俗行,就是正月十三日燈頭生日,凡是新娘子,必須回到夫家,說是到娘家「接子」回夫家,去年生了男孩子的人家,今年必須在神明和祖先之前,點一盞紙燈;又在正月初二到十三之內,擇一個吉日,在宗詞和神堂正中掛一盞很大的八角紙燈,兩旁和大門口,都掛蓮花燈一對。地主、灶君、井君、床頭婆和街頭巷尾的土地神前,都安放著一盞鑿花紋的小紙燈。專待潮水漲起的時候,就奉祀神明。祭祀完了,由家長拿一柄小刀,在燈上刮下一瓣燈瓣。稱為「開燈」。
廣東翁源要舉行「慶燈」,日子是預先擇定的,也有在十三或十四。這一天,凡是去年生了男孩的人家,必須先備花燈。這燈是用竹片做骨架,彩色紙張糊制的,綴有宮殿人物。紙燈的中間置油燈一盞,把它用紅繩吊到宗詞的樑上。同時敲著鑼鼓,放著鞭炮,意思是「燈」愈鬧而「丁」愈旺。另外,還得買許多燈,一種叫「鼓子燈」的,必須送給神廟;一種叫「蓮花燈」的,得送給觀音。這一天大家要大吃大喝,油席由生子的人家或宗族來備辦。開始舉杯的時候,大家該說吉利的頌詞:「恭喜,多生貴丁!添丁!添丁!」
廣東陽江的「開燈」日期,更提前到正月初十尋一天的早晨。凡是去年生了男孩的人家,就要購備紙燈,懸掛在宗祠或廟堂里,有的人家怕他們出生的嬰兒難養大,就得同時把紙燈掛在大樹上或路口。家裡設宴請客,叫做「請燈酒」,客人應邀入席,要送銀制的飾物給新生的孩子,也有送白糖、柿餅道賀的。
龍燈和獅燈
上面說的是從十三日起門前設燈,牆上懸燈,大樹上或路口旁掛燈。還有從十三日開始,龍燈和獅燈的活動也同時普遍的展開。
湖北武昌的「弄龍」,從十三到十五,一連要三天。龍燈的長度,從十多節到幾十節,每節長度有三四尺到五六尺。過去,兩村的龍要互相宴請,就是甲村的龍到乙村去赴宴,那甲村的男女老少都要跟著去,往往一天連吃十幾桌,這叫「龍換酒」。
湖南長沙的「燈會」和「玩龍」,更玩得起勁。燈會的舉行,從十一到十五,有五天之久;玩龍要一連十一天,從初五到十五。燈會是幾百個人各執各式花燈在鄉村或城市遊行。玩龍是先由拿「珠」的人引龍到空地,大舞特舞,把龍結成「兆」字形等吉祥字樣。
四川成都的龍燈、獅燈出燈之期,早在正月初九日。龍燈有擺龍、雙龍、火龍等三種,擺龍、雙龍大都在白天玩,前面用一隻紅綢扎的元寶來領。火龍在夜裡出迎,前面有流星火球來開道,獅燈也是晚上出迎,白天卻也出來,有笑頭和尚、孫猴子等一起跳。
四川萬縣也從初六起直到十六止,舉行「元宵燈會」,富商們大家比賽各種燈彩。
十四試燈
也有很多地方的燈節、是從正月十四日開始的,比如:山西的若乾地區張燈是自十四「試燈」起至十六日止。
綏遠歸綏,自十四至十六,便要籠旺火、張燈彩。
甘肅臨洮,山東淄川、惠民和察哈爾懷來,上元前後,張燈三夜。
河南,限十四、十五,十六三天,稱為燈節。
河南汲縣,這三日,各處搭起牌坊、鰲山,燈棚,或放煙火,或扮演秧歌戲。
河北新河,從十四起,結綵張燈,蕭鼓喧騰,路上還點火樹。
河北保定,街道上也張滿了燈,玩獅的人更多、大家互相爭強斗勝。
河北良鄉和吳橋的文人,十四要游文廟,走洋橋,放花炮。
安徽省的壽春把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叫作「燈夕」,門前燃燈結綵,庭中敲鑼打鼓,大鬧」燈夕」,說是沒有這一鬧,便可能遭到火災的禍害。
十五正燈
「正燈」,就是燈節的正日。北京昌平稱十五日為「正燈」日。河北永平,也說望日上元,通衢張燈,謂之「正燈」。
江蘇金壇,元宵大張燈彩,燃放花炮,又打「元宵鼓」。
福建金門,上元祀神。小孩子剪竹紙制燈,上貼人物花鳥,夜深把燈燒去,看火色是紅是黑,來卜一年的晴雨。
浙江常山,各鄉村都掛出各種燈彩,或出迎龍燈。
湖北黃陂,各村都出燈會,燈牌上書「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風十雨」和「萬紫千紅」等句,隨後有高蹺、鑼鼓、龍燈等。
江蘇睢寧,上元燈會,各村鳴鑼打鼓,剪綵作獅,一人擎首,一人擺尾,到處舞躍。更有糊紗為龍,中燃紅燭,十數人持竿迎龍,遊行城鄉,燈火照耀得像是白天。
上海玩的更精彩,單說一條龍燈,就有18節長,36名英俊男青年,彩褲錦衣,打扮華貴,每人棒著燈腳,在鑼鼓聲中,舞出很多花樣。
貴陽的長龍,眼睛比碗還大,須長三尺,吐出龍舌。龍前有人擎著「寶」,上下舞動,叫「龍搶寶」,龍燈經過,燃放「泥台花」,這叫「接龍」。
浙江紹興,除了鬧燈以外,黃昏燃放花炮。有「連升三級」、「金盆鬧月」、「穿天老鼠」等。
台灣各地過元宵,也相當熱鬧,除了「弄龍」、「弄獅」,還有「貫燈腳」的俗行。這天夜裡婦女們多去參拜「接生娘娘」,祝生磷兒。有諺文「貫腳燈,生生拋;過腳燈,生生拋。」所以她們多懸燈彩於自家的屋檐下,自己又提了燈在懸著的燈下走過,說如此行動。這年就可生男孩。
姑娘門看中如意郎君,元宵夜間要去愉他家的蔥或野菜。男人們要在元宵夜裡睡得很遲,說越遲則壽命越長。老翁老婦也有「聽香」的俗信,他們先在神前燒香禮拜,然後擲珓,依其方向持杯珓以行,竊聽路人言語,或站立人家牆外。聽得第一句話,帶回神前擲珓,以卜一年凶吉。文人們集合在燈下,大家射文虎,這稱「燈猜」。
台灣北部,元宵之夜,大家都要出迎火神,他們把火神像放在沒頂的轎子里,由兩個赤身露腿的青年抬著跑,途經之處,家家放紙炮相迎。
金龍銀斗鬧元宵
每逢春節或元宵佳節,在廣東著名僑鄉和台灣籍祖地豐順縣的西南邊陲的埔寨區,素有「金龍」、「銀斗」鬧新春的民間活動。
豐順縣埔寨區燒「金龍」、」銀斗」的活動始於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相傳遠古的時候,東海龍王的第21個孫子叫濁龍,被祖父派到南粵蓮花山脈管轄赤嶺(據說就是現在的埔寨區)。這條龍上任後,胡作非為,魚肉百姓,把這塊地方搞得烏煙瘴氣。群眾忍無可忍,上告老龍王。龍王命其小女兒清風,佩斬龍寶劍趕卦南粵。一日,趁濁龍爛醉如泥時殺了它,將其斬成龍頭、龍頸、龍身、龍尾四段。清風把斬下的龍頭帶回龍宮向父王稟報,留下其餘三段,變成現今豐順縣埔寨區的龍身。揭陽、揭西、豐順三縣交界的龍頸(即現在的龍頸水庫),揭陽縣的龍尾。後來,埔寨區人把這一動人的民間傳說,巧妙地通過燒「金龍」、「銀斗」的形式流傳下來了。
先說燒「銀斗」。平展的廣場上,溶溶夜晚,只聽震耳欲聾的銑炮響了,在鑼鼓聲中,數百名小夥子揮舞火炬,冒著嚴寒,上身赤膊沿場飛轉。由當地長輩,名人或僑領、僑賢點火之後,只見無數的小火箭射向「銀斗」首級。「銀斗」倏地一變,展現出「孔雀開屏」的新姿,但見在煙火中顯現出五彩繽紛,令人眼花繚亂。這時,「銀斗」中悠悠飄降奪目四射的「對聯」,上面寫著「歡度新春(元宵)佳氣,祝君萬事如意」等詞句。「銀斗」燒至最高一層,便顯示出高掛的花籃,其中各層的火箭這時也萬箭齊發,火蛇、銀花、金珠鋪天蓋地而來,真是令人如置身於殊花異卉之中,目不暇接。
燒「銀斗」節目告一段落時,在漆黑的夜幕下,「金龍」登場了。在綉球引路下,20多位體格魁梧的青年擎龍火,舉著高5米,身長30餘米的火龍,恰似從絳霧迷濛中出來。在一片喜炮聲中,後面跟著的五六十位青年,手擎「小龍」、「金鯉」、「龍蝦」、「鰲魚」等,組成一支氣勢磅礴的隊伍。突然,金龍從口中吐出五光十色的金珠,頓時龍身四周發射出五彩繽紛、光芒萬丈的變幻珍珠,霎然間,金龍又轉吐爭妍爭奇,儀態姿容遞變的赤、橙、黃、綠、青、藍、紫的色異形同的菊花樓空。這人間奇麗的盛景,彷彿把觀眾都帶進蓬萊仙境去了。
潮汕元宵習俗
潮汕一帶如當年有產男孩的人家,自農歷十一日起,陸續到鄉中大宗詞堂掛燈。有錢人家的燈屏四至五層,普通人家一至二層。燈屏內容,多是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如《仙姬送子》、《郭子儀慶壽》、《皤桃會》、〉《鳳儀亭》等等。燈屏上各種人物,均用泥塑及各色布料製成,造型殊異,栩栩如生。每座燈屏下面貼著的紅紙上寫明該戶姓名,以讓人們觀賞比較。從十一日掛燈這一天起,稱為「起燈」,實則「起丁」。意即新出生男孩(男丁〕入族的儀式,也是含祝前程光明遠大之意,所有起燈的人家,自起燈之日起,每晚都要到大宗祠堂去點燈,直至十八日為止。
元宵節,家家戶戶門前掛上紅燈,表示迎祥。鄉中組織游燈賽會,參加賽會各式花燈,造型不一,精製美觀。如蓮花燈、梅花燈、鯉魚燈,走馬燈、山水書畫燈以及款式多樣的宮燈,匯成一條火龍,輝煌如同白晝。正如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描繪當時元宵盛會「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佳句一樣。加上化裝「扮景」踩高蹺,潮州鑼鼓鬧元宵,熱鬧異常。
正月十五元宵夜、潮汕各地還有所謂「新娘落祠堂」的習俗;凡是鄉中當年新婚的新娘,是晚要到宗祠里觀燈。新娘事前抹粉打扮,身穿紅色大衣,下圍長裙,頭戴鳳冠,珠廉垂面。普通人家則戴「文明帽」(用染色羽毛及色絨紮成半月形),再用二丈多長,中間扎一團大花的紅綢,縛戴於「文明帽」,紅綢帶從兩鬢下垂至腳,身穿紅色花長衫,窈窈多姿,宛若仙姬。然後由伴娘(一至二人〕護陪到祠堂觀燈。
宗祠內面,燈燭輝煌,人們熙熙攘攘,爭擠觀燈看新娘,新娘來到祠堂,先由伴娘點燃三燭香,讓新娘頂香跪拜祖宗,祈求明年得子。拜完祖宗,伴娘偕新娘繞堂一周,逐屏觀燈。其後,新娘步出祠堂,婷立祠階看戲(潮劇),讓人們觀賞。這時人們蜂擁圍觀,男性青年尤甚,你推我擠,巴不得擠到新娘面前一飽眼福。新娘看戲只是一種形式,為時不長,旋即由伴娘護送新娘回家。這一習俗,謂之「新娘落桐堂」。
翌日,掛燈的人家,大擺筵席,廣清親朋赴宴慶喜,俗稱「吃丁酒」。
十八日掛燈儀式結束,起燈人家把燈從祠里攜回家中,以求明年再得子,謂之「謝燈」。
砍石燈會
元宵之夜,古鎮殃石歷來有燈會之舉,屆晚街頭巷民鼓樂喧天,櫓下窗前,張燈結綵,一支支色彩絢麗的迎燈隊伍擁上街頭。在鑼鼓絲竹聲中載歌載舞緩緩行進,觀燈的人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把個殃石鎮圍得水泄不通,實在是當地最有影響的民俗活動之一。
砍石燈會據傳始於唐而盛於宋,距個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它的特點是靜態(張燈結綵)與動態(迎燈、游燈)相結合,與歷代都城的燈會既相似而又不同。據《陝川圖志》等地方書籍記載自夏歷正月十三日采竹結棚於通燈中至十八日方息。燈期始為三天後添兩天俗以五夜晴明為五穀豐登之兆。迎燈隊伍先以火流星開底繼而是彈柱火把,彩旗、硬牌、管弦,然後是山水花卉燈、飛禽走獸燈、蟲魚蜂蝶燈、亭台樓閣燈、珠簾傘燈等到最後以火流星殿。真是「人樹銀花滿街舞、蕭鼓暄聞到天明」。砍石燈會的另一個特點是,在展出燈彩的同晚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活動。有的放焰火,叫作「賽月明」;又作金化墜地,稱為「滴滴金」藉此娛樂賓客。有的以焰硝鐵屑雜製作蘭惠、梅、菊,木蘭、水仙之狀,閃爍如生,形成奇觀,相對角稱作「賽花」。宋代著名的女詩人朱淑貞曾寫過這樣一首詩「去年元夜花市燈如晝。日上柳梢兒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言衫袖。」寫一個女子追求愛情自由不能得的心情。極其凄楚動人。由此可見燈會歷史的悠久。砍石燈會的第三個也是主要的特點,展出的燈彩以針刺花紋著稱於世。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是用針在燈上精心刺出各種圖案,或是山水花卉,或是鳥獸蟲魚和人物,或是廣泛流傳於民間的《紅樓夢》、《三國志》和《水滸傳》等故事,然後在燈中點燃蠟燭,或裝上電燈,光線透過針點顯出優美逼真的立體畫,瑰麗異常。難怪前人要用「火幅神功傳妙態,若比丹青覺更妍」的詩句來贊美它了。
其中以扎骨架和針工最主要,尤其是腕兒功夫極深,只要有一計不合規則就會前功盡棄。一件較復雜的燈彩工藝品往往要花上一年半載,甚至幾年才能完成。
殃石燈彩的品種繁多,題材豐富。人物燈有鍾馗捉鬼、劉海戲蠟等等。亭台樓閣燈有西湖台、玲玫培等名目;還有以18幅大型畫面組成的珠簾傘燈等,如千花萬卉爭艷,不僅譽滿全國。而馳名世界。
雙獅戲球
泉州花燈
福建泉州的花燈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地方色彩。據《泉州府志》記載,古代泉州花燈已具有很高的工藝水平,有的周圍燈火緣以練,綴以流蘇,鼓鳴於內,鍾應以外;有的燈火三層,香聞數里;真可謂音、形,色、香俱備,奇妙無比。
在泉州花燈中最為奇特的是香燈。這種燈呈八角宮燈。不但它的垂練、棱線、流蘇等全部用香珠八面,鑲有香土塑成的八仙,上下置有兩個大香盤,點燃之後,幽香陣陣,真是古色古香。據傳這種香燈原是閩南寺廟中供奉用的,後來傳到民間發展成為泉州別具一格的花燈。紙招蓮花燈則是泉州古老的傳統燈品,花瓣用色紙招成。泉州習俗元宵節娘家必須送給新婚的女兒、女婿一封蓮花燈,其中一紅一白,拌在新人床上。如今閩南人雖不信這種卜示,但元宵送蓮花燈的習俗依然保存下來,而且花燈做得更為別致精巧。料絲宮燈也是泉州傳統的燈藝後來失傳。新中國成立後,由著名刻紙老藝人李堯寶發掘出來。料絲燈用透明玻璃絲作吮上,蓋以各種古樸的刻紙圖案。燈光透過玻璃絲的折禮形成一道道霓虹燈似的光線,把一幅幅刻紙圖案襯托出來宛如浮雕,令人贊嘆不已。富有地方喜慶色彩的八結燈也是泉州人民喜愛的花燈。閩南民間喜慶風俗用一根紅繩打成回形八結,象徵吉祥,八結燈仿此造型。在傳統八結燈的基礎上,現在泉州人民又創作了大紅八結燈。它構思十分新穎,在八結之中各嵌有一種精巧的小圓燈稱為團結燈。
燈謎和吃元宵
所謂「燈猜」,就是」燈謎」。
山西洪洞,文人們出遊看燈粘詩藏謎,叫做「打燈」。江蘇嘉定把藏頭詩句和贈送什物,掛在壁上,待人猜中取去。這」燈謎」,又稱「彈壁」。江蘇高郵,結燈社出各種燈謎,大家猜測,稱為「打虎」。江蘇儀征,有藏頭詩句,任人揣測,中者贈以筆墨箋扇等,稱為「燈社」。浙江杭州也是將藏頭詩句任人揣測,稱謂「猜燈」。廣東各地,做成謎語懸賞猜中稱「燈信」。山東登州作燈於大街,文人們聚集猜中,稱「打獨腳虎」。一樣是燈謎各地有不同的名稱。元宵民間有特定的食物:江蘇武進照例吃「糖圓」。浙江湖州渴寧一帶,吃粉圓,稱為「燈圓」。江西永豐,以米粉做成丸,稱「上元圓」。江蘇淮安叫「湯圓」。江蘇無錫和靖江叫「團圓」。江蘇華亭,當晚歡宴,大家吃油錘珍珠圓子。河北定州則吃油錘粉圓。陝西咸寧稱」吃元宵圓」。遼寧沈陽、河北曲周等地那天吃的湯圓,都稱「元肖」。四川華陽,把碎米做成圓子。也稱」糖圓」。正月十五。這一天吃「元宵圓」,可以說是我國各地的傳統食俗。
據說,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周勃、陳乎勘平「諸呂之亂」,漢文帝登基這天正是正月十五。以後,每年這一天的晚上,他都要出宮遊玩,「與民同樂」,以示慶祝。因「夜」在古語中又叫「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便將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每逢這天晚上。舉國上下都要張燈結綵歡度元宵節。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食品,用各種果餌作餡,外面裹以懦米粉滾成丸子,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味。女詩人朱淑貞在《米圓子》詩中贊曰:「輕回絕勝雞頭肉,滑膩偏宜蟹眼湯,這種糯米丸子在勺中時浮時沉,正如周必大在《平園續稿》中描繪的「星燦烏雲里,珠浮濁水中」,所以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人又改稱「元宵圓」。泉州和晉江一帝,「元宵圓」的製作方法一般是先將餡捏成圓粒,然後沾濕,放置在於糯米粉中不斷翻滾,反復數次,直到滾成適當的大小為止,其餡的調配以炒熟搗爛的花生為主,加上糖、芝麻,拌以冬爪糖和少量的鮮桔皮絲,甜而不膩,尤為膾炙人口。民國初年,袁世凱篡奪革命成果做了大總統。他一心想當「皇帝」,又怕人民反對,一天到晚總是提心吊膽的。因為「元」和「袁」,「宵」與「消」同音,「元宵」有「袁世凱被消失」之嫌。他作賦心虛,便在1913年的元宵節下令將「元宵圓」改稱「湯圓」。袁世凱垮台後,大部分地區又恢復了「元宵圓」的名稱。
豐年之慶
農家在元宵,都希望一年能獲得好收成。因此,在浙江吳興菱湖一帶就曾流行「燒田蠶」的風俗。當晚,大家拿著精巧靈巧的紙燈,到上元橋去集中,有的放花炮,有的念贊詞,祈求今年五穀豐登和養蠶得利。江蘇嘉定農家當晚舉高高的火炬,遍照田間四隅,稱「照田蠶」。江蘇武進的田家,用禿帚、老麻黠、竹枝和蘆韋做成一丈來長的火炬,在田裡燃燒,這稱「照田財」。貴州赤水的農家,這天夜裡,要舉行攆除蝗蟲和耗子的俗行,方式是由孩子們點著燈和香枝,插在田間嘴裡又歌又唱以後,回到家中,從柴門裡面丟出去,關好門。浙江寧波人家拿著竹竿從廚房趕到寢室,又從寢室趕到門外,稱「趕蛇曳」,說這樣一來,可以使蛇、蟲、鼠等不再出現。
四川成都要舉行上元要用木頭搭起高高的架子,上面交叉的掛上許多紙糊的白果燈。據說,這燈會避除一切瘟疫。
迎紫姑
元宵之天,姑娘們有迎紫姑的俗行。湖北監利,湖南桂陽也都稱「迎紫姑」,是欲卜來年的蠶事或別的事情。河北永定稱「邀廁姑」。江蘇蘇州說「接坑姑娘」,不許男人參加。江蘇無錫叫「祭扛日娘娘」。福建廈門稱「祭娘娘」,這由5歲到16歲的姑娘們,備了花生、柏桔、菜飯和雞肉到廁所去祭她,各人要做一隻很小的布鞋夭祭完了把鞋子焚化,將鞋灰用菜時包好,然後拋到廁兒以供娘娘應用。雲南石屏稱「七姑娘」,請她的時候要念念有辭。河南桃源請6姑娘是在糞堆的前面。浙江紹興說請「灰吉姑娘」,這是由小姑娘到灶突的灰間去民用淘籮上覆女人用的包帽代表她,把她請到堂前。淘籮正前方插一隻筷子,由兩個女孩在旁各用手指臨空鉤住淘籮,另一個小姑娘跪地問卜。
落燈和走百病
北京昌平稱十六是「殘燈」日。這天各地都有「走百病」的俗行。安徽壽春,陝西臨漁,山西大同,河北水平、江蘇江寧,四川成都,察哈爾蔚州,男女都離家出遊,叫「走百病」。雲南征凰老少相諧出底還得插香在路旁。吉林民間婦女群步平沙、或相繼打滾,說能」脫晦氣」。江蘇武進,婦女夜裡出遊,在街上要走過三座橋。江蘇通州要到正月十六才算「落燈」。江蘇儀征,泰縣「落燈」吃面,有諺民「上燈圓子落燈面」。湖北武昌,這天會合全鄉的龍燈於伺廟里,將首尾燒掉,龍身保留到明年再用。廣東陽江把紙燈焚化。又把所有新年點綴的東西收藏起來。於是這個元宵燈節就完全渡過了。
北京上元花燈今昔
上元節俗稱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每逢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觀花燈。北京的上元花燈,源遠流長。自清康熙年間至「六七事變」前的二百七十餘年,大概可分為三個階段;一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大脯燈期」;二為嘉慶至光緒的「自由放燈期」;三為「以電代燭時期」。
大脯燈期,侶稱「故宮燈」。「大踴」,按《史記》雲:「天下歡樂大飲酒也」,即皇帝特旨命令天下百姓共同歡聚飲酒。慶賀佳節。大脯燈可分內燈、外燈兩種。據《葯鄉贅筆》記載:康熙二十二年癸亥正月,朝廷發瘠主一千兩。在後宰門(即今地安門)架高台,命梨園演《目連傳奇》劇目,先是江寧蘇浙三處織倉各制獻蟒袍玉帶,珠鳳冠、魚鱗甲,俱以黃金、白銀為之。彩燈花爆,晝夜不絕,這就是古代所稱的「大脯」。按上述放燈、演劇的地方就是現在景山壽皇殿北牆外、景山後街。當時街左右有雁翅樓(早已拆除調由內務府在這里設立」官看台」,皇帝親自登台向窮苦百姓拋錢施花燈。鞭炮晝夜不停、可見當時盛況。這是內燈也就是在內城放燈。另據《清稗類鈔》所載:「康熙乙丑元久聖袒命於南海子大放燈火。使臣民縱觀,仿大醉之意。」南海子即今南苑。當時,先在南苑行官外約里許方圓,周植拭木(斜埋在地上的木樁調絡以紅虯,然後在其中建起四個大棚內懸火箱,又在平地樹起八桿,上懸旗蠢,官民老少男婦,都允許進去觀看。待行宮內撤仗張燈底有宮眷五個人:從裡面出來,皆紅裳甩衣,被以雜彩,人擔兩燈,各踞方位,高低盤爵,若墾芒徹無珠光燈趴形成奇觀。
自由放燈期,自乾隆末以來,昇平日便由放官燈轉入商民自由放燈。清宮上元花燈多在圓明園山上舉行,有時在宮內或北淳公園內舉行,將康熙朝故宮燈與民同樂,改變為皇家在宮廷內獨自觀燈,一般商民也由於生活富裕,自己隨意放燈。自由放燈可分四種,衙燈、場火、廟燈、鋪燈。衙凡是清廷所屬各衙門口放燈。這種燈本來在康熙時就有,而且清政府撥有專款。自從嘉慶初年以民由撥專款改為捐款,再由各衙門略為補助。每逢節日,便有衙門拿著捐款簿子向各商號、富戶捐款。
場火,俗稱「捐煙火會」,是各街道有勢力而又好出風頭的商戶,勾結一些地痞流氓,挨家挨戶要錢,美其名曰「放盒子錢」,用這筆錢購買大批花炮。在附近廣場燃放。自正月十二夜到正月十六,在這五天里通宵煙花自由施放。此時人山人海,萬頭攢動,有的丟孩子,有的失綉鞋,甚至有擠倒踩死的,也有地痞流氓趁機調戲婦女的。當時西城太平湖、二廊廟、花園宮、後坑和東北城的空場地,均有此種場火會。廟燈,是當時各寺廟所懸的燈,如西城的都城隍廟、都土地廟。東城的呂公堂、二郎廟;大興縣的城隍廟、北城的火神廟、關帝廟等處均甚著名。光緒庚幹事變以前由於物價上漲,生活費用日高,人民負擔過重,各廟收入甚微,乃先後停辦。
鋪凡是各商店在節日懸掛花燈和放焰火花盒。這種燈兒在清末民國初年最盛,是北京著名的燈火。如各姜店以冰燈及麥芽龍燈著名;燈扇鋪和專賣紗燈的商店,各式官燈、桂燈、人物燈等式樣齊全。各大鋪雖然也以紗燈著稱,但門前所掛紅色牛角泡子排燈,為這一行業獨有;綢緞庄的紗燈,在繪畫方面十分細,有整套的《三國志》、《西遊記》、《紅樓夢》圖畫,頗似現在的「小人書」。以電代燭時期是從清宣統時期至「七七事變」以前。這一時期,每年只有「廟燈」和」鋪燈」。廟燈還是宛平城隍廟、白雲觀和東華門三處。這三處的燈還是老樣子。鋪燈則多改用電燈代替蠟燭,尤其是民國初年的「新世界」和「城南遊藝園」以及前門大柵欄、二條帶完全用電燈加配主體燈架繪制各種花卉、人物製成。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又增加花盒,曾轟動一時。「七七事變」後由於民不聊生,花燈逐漸衰落。
現在,由於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的元宵燈會不但恢復了,而且還有了新的發展。
塔爾寺燈節
塔爾寺亦稱「塔兒寺」,藏語叫「拱本」,意思是十萬佛像。它是青藏高原喇嘛教格魯派著名的六大寺廟之一,座落在青海省惶中縣魯沙爾鎮境內,離古城西寧僅二、三十公里。據藏漢歷史文獻記載。這里是喇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宗喀巴生於公元1357年,本名叫羅桑扎巴。宗喀巴是他弟子和信徒給他起的尊稱,意思是惶水之濱人,據西藏佛教(即喇嘛教)史料記載和當地傳說,宗喀巴生下來地方後來在上面長起一棵菩提樹,他的生母就在樹旁建了一座小塔。1424年又有人修建了一個較大的塔。1419年宗喀巴在拉薩圓寂後,他的弟子和信徒為了紀念他,於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1年)在這里開始建寺,經過上百年的經營,才發展為今日擁有殿宇、佛塔、僧舍等多餘處建築的古代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六百餘頃。整個寺院建築在林木蒼翠的山坡上,依山高低錯落,具有高超的藏漢建築藝術相結合的特點。進入大殿,迎面矗立著高達12.5米的大銀塔,上面裹著潔白的哈達,殿內供奉著宗喀巴神座,高約一丈,系純金鑄造,是件稀有珍品。1961年國務院頒布塔爾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塔爾寺素以「酥油花燈」著稱。有的稱這種酥油燈為「塔爾寺燈」,有的叫稱為「乍酥拙花」。塔爾寺燈節每年農歷正月十五舉行。此日也是我國傳統的元宵節。這天晚上,從西藏、四川、雲南、甘肅、內蒙古以及青海各地來的成千上萬的農牧民在萬盞燈火下飽覽享有盛名的酥油花。酥油花又叫「扒」,也是塔爾寺的「三絕」(繪畫堆綉、木刻和油塑)之一。酥油使用晶瑩潔白。松軟細膩的酥油配上各種顏料,塑成各種珍奇的花朵。人物或其他形象用木架支撐,陳列於講經殿之前。油塑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和獨持的藝術風格,而且規模宏大,內容豐富多彩。有奇花異草,有千姿百態的珍禽異獸,有生動逼真的山川圖案,有小巧玲瓏的亭台樓閣,有取材於佛經故事的歷史人物等。這些五彩繽紛的酥油花塑雕,在燈火的映襯下與金碧輝煌的四周殿堂相映成輝。前人詩雲:「元宵盛法會,冷月正
❽ 天池的文化
木蘭天池開業至今,始終都堅持以「鄉土文化」促進鄉村旅遊的發展,讓「鄉土文化旅遊」成為盤活當地經濟的有力抓手。新年到來之時,該景區推出了以農耕、民俗文化資源為基礎的「鄉土文化旅遊」,以此傳播、傳承諸多黃陂「鄉土文化」中包含的民俗風情及傳統技藝。
木蘭天池所在地「黃陂長軒嶺」是著名的「鄉土文化」集粹之鄉,當地百姓創造和傳承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黃陂「鄉土文化」。「春節」期間,這里將會成為民間娛樂活動高潮迭起的「大舞台」,該景區將通過「鄉土文化旅遊」向遊人們展示黃陂的民俗文化——玩龍燈、跳獅子、劃彩蓮船、跑竹馬、耍羅漢、玩蚌殼精、打蓮廂、踩高蹺、唱鄉戲、賽吹打樂等;還有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民間文學《木蘭傳說》、曲藝《湖北大鼓》、戲曲《楚劇》、黃陂泥塑等藝術樣式的展示和表演;還有「賀木蘭女神彩詞」的聲情並茂吟詠,遊人可以免費獲取「賀木蘭女神的獅子彩詞」與演員們一起吟唱:「鞭炮鑼鼓鬧騰騰,特來拜賀木蘭神,木蘭女神最忠孝,衛國衛家後人敬。今來朝拜木蘭神,廟內神鍾響三聲,一願將軍保國昌,二願百姓享太平,三願風調雨水順,年年歲歲有餘盈。木蘭保佑眾黎民,黎民世代敬女神。敬拜女神得保佑,黎民歡笑慶昇平。」
木蘭天池入夜後的景色會更美,當地村灣的舞龍隊伍相互配合著,在景區寬闊的廣場鬧騰著玩龍燈——兩條巨龍身體亮著晶瑩的燈光,在夜色中上下飛舞劃出完美的曲線,贏得一旁觀賞的遊人們掌聲陣陣。
❾ 2011武漢哪裡有春節活動
瑞兔迎新年,歡樂武漢游。2011年「春節」旅遊黃金周即將到來,武漢市將推出「新春花海生態游」、「漢味文化都市游」、「吉祥動物和諧游」、「年味鄉村休閑游」等四大板塊節慶活動,豐富市民和遊客共度佳節。
(一)新春花海生態游
1、2011年中國武漢東湖梅花節
主辦單位: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管委會
咨詢電話:86779159
地點:東湖磨山梅園
主題一:蠟梅花展覽
內容:臘梅迎新年、大型臘梅地景展、賞梅及攝影等。
主題二:賞梅游園活動
內容:展示158株百年以上梅花和蠟梅;游覽「梅花香徑」、「美人谷」、「浣花溪」、「中國梅文化館」及「梅花傳奇人物彩塑」等古梅園景點。
主題三:賞梅戲兔活動
內容:兒童游樂、放養小兔等。
主題四:「梅飛色舞」天天演
內容:展示梅花文化及荊楚民俗文化,並定時舉行各類演出活動。
主題五:「發現東湖」優秀作品展
內容:展出「發現東湖」攝影展的優秀作品及梅花文化的小知識。
主題六:「丹青傲骨」梅文化書畫展
內容:舉辦「2011年中國武漢東湖梅花節書畫系列活動」,展示當代書畫家梅花藝術作品。
主題七:梅花寫意盆景及插花展覽
內容:梅花插花藝術比賽活動。
主題八:梅花科普知識展
內容:展示以梅花為主題的趣聞軼事、科普知識和文化藝術。
2、2011武漢新春花節
主辦單位:洪山區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和旅遊局
承辦單位:中科院武漢植物園 咨詢電話:87510976
地點:中科院武漢植物園
(1)荷蘭鬱金香展
內容:將展出如百合型橙色鬱金香「阿拉丁」、黑色鬱金香「藍鑽石」、綠色鬱金香「春綠」、「花卉精靈」、「花中君子」、「女人之花」等近百個鬱金香品種。
(2)熱帶蘭花展
內容:展示來自台灣的魔鬼文心蘭、非洲豹紋蘭、鴿子蘭、狐狸尾蘭、章魚樹蘭等80餘個品種蘭花。
(3)中華桃花展
內容:展示千餘株絳桃、千瓣桃紅、紅碧桃、垂枝碧桃等桃花珍品。
(二)漢味文化都市游
1、「鶴迎新春」文化藝術游園會
主辦單位:黃鶴樓公園管理處 咨詢電話:88877330
地點:黃鶴樓公園
內容:「名人與名樓」展覽、書畫名家作品展、荊楚風韻表演、中華奇石展、新春祈福活動。
2、漢陽區迎春活動
主辦單位:漢陽區商務和旅遊局 咨詢電話:84468543
(1)「登龜山、體驗蹦極、新春祈福」活動
地點:龜山公園
內容:參觀「龜山八景」、龜山鼎園新春祈福等活動。
(2)「尋覓知音,游古琴台」活動
地點:古琴台
內容:古琴台歷史、知音文化系列知識展;有獎趣味知音文化燈謎;古琴、古瑟、古箏現場演奏;兒童蹦蹦樂園等活動。
(3)賞奇石活動
地點:中華奇石館
內容:賞中華奇石,觀遠古恐龍,看神奇礦標。
(4)晴川閣
內容:「九州禹蹤跡」大禹水文化展;「水禹城」武漢治水史籍展;「晴川史畫」晴川閣收藏書畫作品展。
(5)月湖景區
地點:月湖景區
內容:武漢·歐洲巴洛克大型燈光藝術展、歐洲風情藝術團隊表演。
3、武昌區迎新春旅遊文化活動
主辦單位:武昌區民族宗教和旅遊局
咨詢電話:88936532
(1)武昌戶部巷第四屆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地點:戶部巷漢味風情街
內容:漢味美食展示展銷,漢劇、楚劇、曲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戶部巷民間藝術團表演等文化活動。
(2)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2010迎新春活動
地點:武昌首義園
內容:「鄂軍都督府舊址復原陳列」和「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列」展覽、辛亥革命歷史圖片展等展示活動。
4、「喜迎玉兔,把盞問茶」活動
主辦單位:硚口區商務和旅遊局 咨詢電話:83795190
地點:漢口茶市
內容:品茗茶活動。
5、江漢區迎春活動
主辦單位:江漢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
咨詢電話:85732660
地點:西北湖廣場。
內容:「迎春月」民俗旅遊文體表演活動。
6、「2011年農歷新年廟會」系列活動
主辦單位:江岸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
咨詢電話:82816231
地點:武漢天地文化廣場
內容:傳統手工藝品展示、創意產品展示、趣味互動游戲、精品小吃等。
7、武漢科技館科普新年活動
主辦單位:武漢科技館 咨詢電話:82281050
地點:武漢科技館
內容:科普知識展、科普劇表演、科普報告會、關愛環境天象展等。
(三)吉祥動物和諧游
1、漢陽新春遊園活動
主辦單位:漢陽區商務和旅遊局 咨詢電話:84468543
地點:武漢動物園
內容:「百兔迎春」科普游活動、動物技能展演、野生動物散養場巡遊、金魚錦鯉展等。
2、「歡樂大世界、動物鬧新年」活動
主辦單位:洪山區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和旅遊局
咨詢電話:87678232
地點:武漢東湖海洋世界
內容:海洋燈謎會、唯美海底童話劇、珍稀水生動物表演秀。
(四)年味鄉村休閑游
1、鄉村生態體驗游
主辦單位:江夏區旅遊局 咨詢電話:87018018
地點:龍泉山風景區、梁子湖龍灣度假山莊、醉江月度假村、夢天湖山莊、鳳凰農庄、古龍山莊、新華農庄、桂花山莊、和平農庄、金艦山莊、寧港柑桔總場休閑山莊。
內容:品嘗桂花酒,休閑觀光、垂釣、採摘、吃農家飯、嘗農家菜、農事體驗等活動。
2、「回鄉過大年」系列活動
主辦單位:蔡甸區林業和旅遊局 咨詢電話:69819418
地點:蔡甸區大集街鳳凰村鳳翔島度假村。
內容:新春文藝演出、農副土特產品展、有獎猜謎、篝火、煙花、燒烤、垂釣等活動。
3、綠色食品採摘活動
主辦單位:東西湖區旅遊局 咨詢電話:83225038
地點:慈惠街石榴紅村、知青梅林村、柏泉農場西湖農業示範基地。
內容:吃年飯、打年貨、蔬果採摘等活動。
4、「木蘭七景鬧新春」系列活動
主辦單位:黃陂區商務和旅遊局 咨詢電話:61001728
地點:木蘭山風景區、木蘭天池風景區、木蘭古門風景區、木蘭清涼寨風景區、木蘭草原風景區、木蘭雲霧山風景區、錦里溝風景區。
內容:民俗風情表演、篝火煙花晚會、黃陂泥人王藝術館游覽等。
5、祈福健身生態游
主辦單位:新洲區民族宗教旅遊局 咨詢電話:86922670
地點:陽邏山莊、陽邏水鄉、桃花湖度假村、帝元鄉村俱樂部、倉埠山莊、高山山莊、漢子山農庄、道觀河風景旅遊區。
內容:農家春節美食、報恩禪寺祈福法會、舞龍燈、采蓮船、腰鼓表演、牌子鑼鼓表演。
6、漢南迎新春系列活動
主辦單位:漢南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
咨詢電話:84851609
地點:漢南湘口、東荊街
內容:民間民俗及歌舞表演、戲迷票友演唱會、滿天游農庄過大年農事活動等。
7、青山迎新春系列活動
主辦單位:青山區商務和旅遊局 咨詢電話:68865253
地點:青山區白玉山街嚴西湖畔張公山寨景區
內容:歡天喜地過大年,游明清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