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明清園到龍珠閣怎麼走
公交線路:py801路 → pg3路 → 軌道交通1號線,全程約86.6公里
1、從明清園步行約10米,到達明清園站
2、乘坐py801路,經過6站, 到達黃陂客運中心站
3、步行約380米,到達釣台道黃陂客運中心站
4、乘坐pg3路,經過6站, 到達漢口北大道輕軌一號線漢口北站(也可乘坐pk3路)
5、步行約90米,到達漢口北站
6、乘坐軌道交通1號線,經過7站, 到達二七路站
7、步行約460米,到達龍珠閣
『貳』 黃陂區的旅遊
2015年,接待遊客達1500萬,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0億元,分別增長25%和66%。黃陂北部947平方公里的木蘭文化旅遊區,譽為中南地區生態文化休閑之都,被聯合國列入《中國21世紀優先發展議程》。
黃陂擁有中南地區最大的城市生態旅遊景區群,國家5A級旅遊景區1家: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包括木蘭山、木蘭天池,木蘭雲霧山,木蘭草原四大景區),國家AAAA級景區4家(大余灣、清涼寨、農耕年華、錦里溝),3A級景區4家(勝天農庄、木蘭湖,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木蘭古門),以上景區除勝天農庄外均列入武漢旅遊年卡中。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1家(木蘭湖),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家(大余灣)。黃陂古有黃陂十景,今有木蘭八景。黃陂擁有最高星級的五星級農家樂10家,居全省區縣第一。四星級農庄20餘家,打造了武漢市首條最長的綠色旅遊景觀通道-130公里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交通環線,實現全區各大景區之間「15分鍾可達、2小時串聯」的旅遊線路循環貫通。
黃陂區與億利資源、三特索道、吉利集團、周大福、紅星美凱龍、華誼兄弟等上市企業展開全面戰略合作,積極推動王河水鄉、三台寺、木蘭小鎮、木蘭溪、紅崗山茶文化園、木蘭竹海、紅酒古鎮等鄉村旅遊加快建設,加快鄉域傳奇、木蘭花谷、木蘭龍門山、浪漫紅葉谷、銀杏山莊、木蘭果園建設,啟動雲霧山體育公園、木蘭山滑翔傘基地、F4賽車場、華夏同根園建設。
推出了武漢賞花地圖方便遊客,黃陂區木蘭天池杏花、清涼寨中華櫻花、木蘭雲霧山杜鵑花和錦里溝櫻花4家入圍「新花城十景」。配套建成各類賓館酒店63家,其中五星級1家、四星級2家、三星級4家,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已經形成了集「食、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的旅遊服務體系,具有一次性接待2萬名遊客食宿的能力。 木蘭山
木蘭山位於武漢市北部。海拔582.1米,為國家AAAAA級風景區。木蘭山是木蘭文化之源,花木蘭將軍生葬於此,祭祀於此。集宗教、地質、建築奇觀為一身,有木蘭殿等七宮八觀三十六殿,塑有花木蘭「三應身」神像。木蘭山神祀制為清朝政府為紀念花木蘭所設祭祀區。
木蘭山始得名於南齊永明三年(485年),唐貞觀九年(635年),木蘭山金頂為朝廷紀念木蘭將軍始建。唐武宗會昌三年(843年),時任黃州刺史的杜牧曾游木蘭山,並留下《題木蘭廟》:「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
宋雍熙二年(985年),王義敬木蘭忠孝,重建了木蘭將軍坊和廟。宋代,米芾在此手書「第一山」保存至今。被明代詩人屠達譽為「西陵最勝,蓋三楚之極觀」。清朝,外省香客遊人來木蘭山的人次平均每年超過百萬。木蘭廟會傳承千年,每年十萬餘人參與。2015年,木蘭山和台灣阿里山結為了姊妹山。
木蘭山國家地質公園廣泛分布著有7億5千萬年歷史的藍片岩。 有著名的木蘭山組歌和烽火木蘭山。擁有雄偉壯觀的群巒秀峰、木蘭山古建築群的眾多道佛泥塑,宮觀櫛比的木蘭山道教叢林、十里槐花、瞬息萬變的雲海奇景。
木蘭天池
木蘭天池風景區位於黃陂區北部長軒嶺街道,距武漢天河機場45公里。整個景區佔地面積9000畝,森林覆蓋率達98%。木蘭天池是木蘭的外婆家、木蘭成長地,再現了木蘭童年生活的快樂時光。
木蘭天池是AAAAA景區,面積13平方公里,主要由「浪漫山水」、「高峽人家」和「森林公園」三大主題景園鏈接成一個南北走向,長達十餘公里的森林山水大峽谷,是國家森林公園。十里野杏花、野菊花、油茶花,分布在峽谷、大小天池的兩岸。其主峰海拔520.6公尺,屬大別山南麓。景區年平均氣溫介於15-22℃之間,七月份平均氣溫25.8℃。
素山寺國家森林公園作為木蘭天池的三期園區,各種珍貴動植物達1000餘種,是三峽工程植物保護移植基地。
雲霧山
享有「西陵勝地、楚北名區、陂西陲障、漢地祖山」美譽的木蘭雲霧山,為5A級景區,地處武漢市黃陂區西北李家集街道內,距武漢市中心65公里,距黃陂城區29公里。以山命名有南海艦隊997雲霧山艦。木蘭雲霧山是木蘭將軍歸隱之地,草廬明志,花海知心,擁有花語山(杜鵑花華中一絕),仙人洞及歷代兵家博弈所遺存的古代城寨龍王尖石寨。
每年元宵燈會,木蘭雲霧山僵獅子盛行。這里有「十里花山,八里柳溪,一山兩教,四季香火」。還有非遺黃陂泥塑、白鷺林。雲霧山蘊藏著千萬株形態各異的萬畝杜鵑花海似綺麗的綵帶飄動在青山幽谷之中。雲霧山恐龍谷和雲霧山冰雕館又先後開園。
被稱為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中的百景園,山內常年平均氣溫18℃,有各種樹木150餘種,中草葯材600餘種,森林覆蓋率95%以上。
木蘭草原
木蘭草原位於武漢黃陂區王家河街道,屬「木蘭八景」之一。景區距武漢市城區36公里。木蘭草原是木蘭騎馬射箭、演兵練武之地,木蘭從軍騎馬射箭的場景歷歷在目。木蘭草原是5A景區,面積4800畝,融草原風情觀光、戶外拓展、水上游樂為一體,是華中地區唯一的以草原風情為主題的風景區。
木蘭草原是中南惟一的天然草場,其中的王子草場有長千米的「葡萄長廊」蜿蜒曲折和一望無垠「公主湖」,草原白鷺湖,吉祥廣場。
木蘭草原坐擁華中最大的格桑花花海,充滿西北特色的跑馬射箭等大漠風情。在木蘭草原,開滿紫色、粉色、白色、紅色的千畝格桑花。 清涼寨
木蘭清涼寨是AAAA級景區,平均海拔600餘米,景區總面積6000餘畝,有近2000畝油茶和各類品種的茶花,所在的劉家山村是武漢最美的山村。
木蘭清涼寨位於蔡店街道西北部劉家山,年平均溫度低於武漢市中心城區4-6度,十里中華櫻花、映山紅、油菜花、茶花花花飄香,推出的攀水瀑布、古炭窯、滴水觀音、九龍飛瀑等旅遊景點,加入豐富多彩的祈福、採茶等活動。
清涼寨深秋,三角楓等多種秋季紅葉樹種面積3000餘畝,形成艷麗的秋季紅葉景觀。劉家山和丁家山兩個高山自然村銀杏樹達5萬余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古銀杏近百株,是武漢市境內目前最大的高山古銀杏群。
大余灣
大余灣是位於武漢黃陂區木蘭鄉。大余灣共有近40幢房屋為明末清初建築,石屋石砌,雕梁畫棟,有數百年歷史,是典型的明清風水建築格局。該村先祖曾有過「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的歷史輝煌。為湖北第一民俗村,作為一個風景秀麗的徽派建築古老村落大余灣村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
大余灣古建築群是中華耕讀文化的典型,保留和繼承了古代遺存中那種難得的恬靜與淡泊的慢生活模式,花海樂園擁有萬畝油菜花、百畝紅梔子花,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錦里溝
錦里溝是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北部蔡店街道境內。始建於清朝雍正時期。
錦里溝由環湖風情體驗區、峽谷游覽區和寨王文化展示區三個部分組成。游線全長12公里,串聯大小景點48處,是武漢市唯一的土苗文化風情旅遊區,也是最大的自然山水度假區。篝火晚會 青山綠水,溪流環繞,湖泊、瀑流、峽谷、野花與吊腳樓、風雨橋等土家建築交相輝映,
農耕年華
農耕年華是AAAA級景區,位於武湖街道,佔地面積3000畝,已建成農業科普示範區、高爾夫體驗區、農耕文化展示區、百果觀賞採摘區、藤園彩林瀏覽區、珍奇動物觀賞區、生態濕地游覽區等十二個功能區,是華中最大的農業主題觀光園區。農耕年華千畝的桃花景色秀麗,鎮、村、塔、橋星羅棋布。 勝天農庄位於黃陂區王家河街道,AAA級景區,有太平天國古城依山就勢,以青石干砌而成,城牆高4米左右,佔地面積約一萬多平方米。靈宮殿與白馬寺始建與唐朝,穿插了露營、cs,垂釣,卡丁車,竹筏漂、叢林越野、攀岩、速降、搭繩過澗、水上飛索等許多另類戶外活動。
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是與阿里巴巴合作的中國首家超大型智慧市場。AAA級景區。
木蘭古門位於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的姚家集街道境內,國家AAA級景區,總面積6000畝,距武漢中心城區約65公里,屬典型的山水石林景區。古門湖位於古門山西麓,湖面約800畝,古門萬畝荷花塘,半島眾多。古門山景區內有大小瀑布十多處,其中最長的「三疊瀑」有約百餘米,最高的「百丈瀑」約高50米。
木蘭湖位於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國家AAA級景區,湖面17平方公里,108個大小湖汊組成57公里的環湖公路蜿蜒曲折,32個大小島嶼星羅棋布。木蘭將軍自幼操戈習武在此而得名。木蘭湖西岸三千米為木蘭廟,廟前有千年銀杏,廟後為木蘭墓,始建於唐,明清多修繕。木蘭湖鳥島長年棲息著各種鳥類10餘萬只,其中30%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與台灣南投縣日月潭結成了「姊妹湖」。 姚家山位於黃陂區蔡店街道,是武漢抗戰第一村。1941年至1946年,新四軍五師司政兩部常設在姚家山,姚家山新五師司政機關舊址作為新五師和鄂豫邊區黨委機關駐地。周邊有雙峰尖、西峰尖、茶山等九座山體相峙環繞,四季常綠、冬暖夏涼。姚家山溪谷,櫻花、中華白鵑、杜鵑花、杏花、桃花、梨花等山野鮮花眼花繚亂。
天寨溝漂流位於武漢市黃陂區的蔡店街道境內,是武漢市第一家漂流景區。 天寨溝漂流河道全長3.8公里,落差136米。河道內森林覆蓋,乘艇漂流穿行在林蔭之中,河道中有大小十八龍潭。
木蘭花園(武漢木蘭玫瑰花園)坐落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王家河街道勝天村,是武漢地區最大規模玫瑰園,種植3000餘畝玫瑰花,花色分為紅、粉、黃、白、復色五大色系。
紅崗山位於武漢市黃陂區蔡家榨街道。是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誕生地。這里還有太平天國時期古寨城牆遺址。也是武漢馳名的茶鄉古鎮。
月亮湖(院基寺水庫)位於武漢黃陂區明清古街背後,與當地木蘭湖景區夏家寺水庫和梅店水庫相呼應,形成「日月星」三湖鼎立之勢,該湖蓄水量1.08億方,已經成為著名的濕地生態旅遊區。
謙森島庄園,位於武漢市黃陂區祁家灣街境內。該園由四個林果生產場組成,擁有果園種植面積1萬畝。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首批「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金果園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前川街道雷段村,距武漢市中心28公里,武漢金果園基地現有果樹面積1000畝,品種有水蜜桃樹、黑寶石李、梨樹、棗樹、枇杷樹、橘樹、柑橘樹等20多個品種1萬余棵果樹。黃陂形成了木蘭湖藍莓、羅漢桑椹、前川金果園甜桃、武湖草莓、蔡榨茶葉等五大休閑採摘基地。
武漢農業生態園位於武漢市的黃陂區武湖街道。
『叄』 黃陂區的名勝古跡
1、盤龍城遺址
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遺址是中國早期城市遺址,時代一說為商代早期,一說為夏代,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經濟開發區葉店楊家灣盤龍湖畔。
2、魯台山古墓葬群
魯台山古墓葬群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前川街道魯台村,屬周代遺址,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灄水東岸的魯台山西南,1977年底、1978年初發現。
3、雙鳳亭
雙鳳亭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魯台山,佔地36平方米,為紀念北宋著名理學家程頤、程顥兄弟而建。雙鳳亭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龍王尖遺址
龍王尖遺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明清山寨遺址。佔地面積約1.5平方公里。周長12公里,分設東南西北四個寨門,寨牆由條石壘砌而成,平均高35米,最高處達45米,寬13~15米。
5、作京城遺址
作京城遺址屬漢代古城址,位於黃陂區李集鎮作京城村。遺址呈不規則「亞」字形,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為140米,殘高2—6米,夯築城垣頂寬約12米,基寬約30米,北、東、南三面有城門遺跡,城外有護城河遺跡。
『肆』 黃陂名勝古跡,風物特產
黃陂區古跡甚多,文化遺存豐富,有徽派、鄂東、鄂西、贛北、吳越等風格的民居,是湖北省文物十強區縣之一。
公布為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共28個。其中國家級1個(盤龍城遺址),省級13個,市級14個。 魯台山古墓葬群(2):位於前川街道的魯台山西南,1978年發現。西周與春秋戰國墓35座。其中西周墓5座,春秋戰國墓30座。這批墓葬群,共出土160件銅、玉、陶器,其中青銅器約佔二分之一。銅器造型嚴謹,花紋繁縟。1983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雙鳳亭(3-73)是省級重點文物單位,始建於北宋。程顥、程頤兄弟人稱兩程夫子。其祖父任黃陂縣令,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黃陂縣尉時所生,黃陂城西偏有草廟巷(今前川街道文教巷),是二程故居所在地。南宋時改稱雙鳳亭,取侯太夫人夢雙鳳生二程之意。現存建築即為當時所置。亭中有石砌方形碑,碑額上刻有雙鳳朝陽圖等。「雙鳳亭」金字匾額,為1962年重修時郭沫若所題。重建了「雙鳳亭公園」,修繕「二程書院」、聰明池、理趣林、流矢湖和二龍潭公園等。
作京城遺址(3-161)屬漢代古城址,位於黃陂區李家集街道作京城村。遺址呈不規則「亞」字形,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為140米,殘高2——6米,夯築城垣頂寬約12米,基寬約30米,北、東、南三面有城門遺跡,城外有護城河遺跡。是省級重點文物單位。
中分衛灣新石器文化遺址(3-174)
面前畈遺址(3-183)
大余灣古民居建築群(4-24)
吳光浩烈士舊居及墓(4-75)
鐵門坎遺址(5-1)
龍王尖遺址(5-2)龍王尖石寨是明代石寨,又名龍王寨,圍城周長12.5千米,圈地1.5餘平方公里。龍王尖位於黃陂區李家集街道珍珠嶺。寨牆平均高3.5米,全寨共有四大寨門,石寨按九曲八卦陣建造。壯觀的山牆基本完整,號稱武漢的長城。
木蘭山古建築群(5-137)
雨霖古建築群(5-138)
雞公城遺址(6-2)位於六指街甘棠鋪雞公城灣東南50米,屬商周遺址,面積約3.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米左右。
姚家山舊址(6-132) 大頂山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北部蔡店街道蔡家灣西北主峰高464.5米,總面積約8平方公里,此山秀拔雲表,風景獨特,傳說有仙人隱居其中。
伏馬山位於武漢市黃陂區羅漢寺街道,發現綿延數公里的石砌城牆,牆內有連排營房遺跡,為太平天國時期的兵寨。
鐵寨為明清古寨遺址,跨黃陂區、大悟縣界,黃陂部分未作開發不收費。
西峰尖寨建於清代,位於蔡店街道,險峻陡峭原始,景色優美。
馬寨城遺址興建於戰國時期、廢棄於三國時代。位於黃陂王家河街道。整體布局精巧合理,城內還有水井、水塘、烽火台等。
前川中學舊址位於黃陂區實驗中學康民樓。
聖廟位於前川街道,為古代學宮遺址。
黃陂區還有大小寨遺址、城門潭遺址、黃陂花寨、程家墩遺址、武漢八里畈、黃陂魚山、三姑井、磨元城遺址、鐵門坎遺址、神墩崗遺址等市級以上遺址。 木蘭鄉大余灣、李集街道泥人王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黃陂北部幽靜靈野的田園風光、古樸醇厚的鄉村文化氛圍,「慢生活、漫時光」氛圍濃厚。如馮樓村、高頂村、橋頭邊村、杜家灣、高家灣、李沖村、研子崗、胡家集、蔡店源泉、黃陂曾集等鄉間小鎮。
盤龍城的千年古鎮黃花澇20多公里府河段濕地形成黃花澇濕地群,為世界自然基金會重點保護項目。還有六指北湖太空蓮、盤龍城後湖水鄉夏蓮、盤龍湖等。
羅家崗位於武漢市黃陂區東北部的王家河街道,是省級標准歷史文化名村。村中,縱橫交錯的石板小巷,連接著二三十棟大大小小的院落。
黃陂義門陳位於王家河街道陳家畈,位於勝天農庄和紅崗山之間,為典型贛北民居。
明代萬曆四橋:長軒嶺的張都橋、二太橋,木蘭鄉青石橋、王家河龍墩橋。
桃花廟位於黃陂蔡家榨街道桃園村詹家寨。楚文王時著名的桃花夫人(又稱息夫人)就葬在黃陂桃花廟。唐代詩人劉商的題黃陂夫人祠寫到:東風三月黃陂水,只見桃花不見人。
半河橋位於羅漢寺街道,為明朝古橋。
黃陂宗聖祠位於蔡家榨街道。
『伍』 湖北古民居的武漢
繼黃陂大余灣之後,武漢將給51處名鎮名村建檔案,進行搶救性保護。近萬個村莊中挑出51處名鎮名村。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武漢歷史名鎮名村文化脈絡之完整、歷史遺存之豐富,不輸外地。」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稱,51處名鎮名村是從全市6個新城區的67個鎮、2087個行政村、15580個自然村灣進行普查篩選出來的。
黃陂民居是武漢地區最具有濃厚鄉土韻味的歷史建築,門斗、石牆、畫檐、四水歸堂的大胡家樓灣印子屋,特色很明顯,值得收藏和愛護。黃陂民居的特色是由它的地理位置和歷史發展決定的。大別山余脈的地質地貌為黃陂提供了獨特的建築材料。江西填湖廣的歷史為黃陂帶來了江西建築文化。明清封建社會晚期的商業發展為黃陂的經濟繁榮奠定了基礎,也使黃陂人文蔚起,城鎮聚落建設一時大興。
「我曾見過黃陂羅家崗一幢民居,建造相當精美。」王炎松說,黃陂民居的特色與價值不僅僅看它的單體建築,還要看它的大格局,看它的山水環境關系,看它的區域交通關系,看它的民俗文化內容,看它的歷史文化背景與經濟線索等。「黃陂民居是武漢民居重要的組成部分,歷史上黃陂曾經屬於黃州、漢陽管轄,與武昌的關系很淡薄,江北黃陂民居的特色與現在『江夏區』所在的民居風格有較大的不同。大致上一個屬於江北系列,一個屬於江南系列」。
調查發現,武漢符合名鎮名村標準的有51個,歷史文化名鎮2個,分別為江夏區金口街和新洲區倉埠街。歷史文化名村49個,其中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4個,分別為黃陂區木蘭鄉雙泉村、江夏區流芳街營泉村、江夏區湖泗鎮夏祠村和浮山村;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共20個,市級歷史文化名村25個。
部分文物古跡現已嚴重損毀或不復存在。由於自然風化等原因,大部分古墓葬群地面以上已無遺存,如新洲區香爐山遺址、江夏區西潭官窯和墓群。對於明楚王墓、盤龍城遺址這類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遺址遺產型鎮村,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稱,其保護還將發揮遺址的文化和經濟效益,通過對歷史人文資源的整合、再生,將遺址的保護、挖掘、研究與休閑旅遊相結合,以旅遊景區或遺址公園的方式進行保護。
黃陂區羅家崗:或是下一個大余灣
羅家崗是繼武漢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大余灣之後,武漢轄區內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築藝術最精美的古村落,是一個具有歷史文化保護價值的建築風貌型歷史古村落。羅家祠堂現存「一門五戶」建築群、羅家大宅、一品當朝等9處文物保護級別類建築,51處優秀歷史建築,規劃建議沿小漢口街、七星西街、七星前街打造傳統水景風貌街巷以及阡陌人家,形成傳統民居風貌巷道,進而發展旅遊業。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 大余灣
符合國家級標准歷史文化名村:雙泉村 建築風貌型 黃陂區木蘭,營泉村 遺址遺產型 江夏區流芳街,夏祠村 遺址遺產型 江夏區湖泗,浮山村 遺址遺產型 江夏區湖泗
符合省級標准歷史文化名村:孔子河村 建築風貌型 新洲區舊街街,羅家崗灣 建築風貌型 黃陂區王家河,汪家溪灣 建築風貌型 黃陂區王家河,文茲灣 建築風貌型 黃陂區王家河,樓子田灣 遺址遺產型 黃陂區,魯台村 遺址遺產型 黃陂區前川街道,丁店村 遺址遺產型 黃陂區灄口,作京城灣 遺址遺產型 黃陂區李集,王朋村 遺址遺產型 黃陂區祁家灣,民主村 遺址遺產型 江夏區土地堂,牌樓舒村 遺址遺產型 江夏區流芳街道,劉溪村 遺址遺產型 新洲區李集鎮,胡咀村 遺址遺產型 新洲區陽邏街道,遠景村 遺址遺產型 江夏區山坡鄉,青山村 遺址遺產型 江夏區烏龍泉街道,新窯村 遺址遺產型 江夏區安山鎮,雨霖村 景觀風貌型 黃陂區木蘭鄉,劉家山村 景觀風貌型 黃陂區蔡店,石骨山村 景觀風貌型 新洲區鳳凰,姚家山村 革命遺跡型 黃陂區蔡店
『陸』 明清園在景德鎮市內嗎
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市東城區雕塑瓷廠內,距景德鎮市中心約6公里,京福鐵路可達,九景高速公路終點,距廬山140公里,距黃山200公里,是集參觀、游覽、鑒賞、研修、購物、餐飲、休閑等功能於一體的特色旅遊風景區。
雕塑瓷廠始建於1956年,佔地面積11萬平方米,主要生產各類陶瓷雕塑工藝品和工業用陶瓷模具。1978年,******同志訪問泰國時,曾將該廠創作的「六鶴同春」瓷雕贈送給泰國國王,現由泰王宮珍藏。此外,還有「天女散花」、「龍舟古風」等作品珍藏於北京**********。改革開放後,該廠充分利用景德鎮雕塑工藝瓷的品牌優勢和傳統技藝,吸引了眾多的中外遊客來廠參觀旅遊、購物。
現在雕塑瓷廠明青園已經形成的主要參觀點有:名人作坊、桂花苑、樂天陶社、國際陶藝交流中心 、雕塑藝術品展銷中心等。遊客不僅可以在園區內觀賞到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劉遠長,「陶瓷世家」張正海等名家製作場景,還可以購物、休閑。如果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即興操作,親身體驗一下製作藝術陶瓷的感受和喜悅。
自駕游路線
1. 向東北方向,前往人民大道 256 米
2. 在人民大道向右轉 415 米
3. 在黃陂北路向左轉 312 米
4. 繼續前行,上黃陂南路 175 米
5. 在金陵西路向右轉 263 米
6. 稍向左轉,繼續沿金陵西路前行 60 米
7. 在重慶中路稍向左轉 41 米
8. 向左轉,繼續沿重慶中路前行 51 米
9. 稍向左轉,繼續沿重慶中路前行 96 米
10. 在 重慶南路 稍向右轉 58 米
11. 走左側匝道,走南北高架路 2.5 公里
12. 下 內環高架路 出口,前往內環高架路 326 米
13. 在交岔路口繼續沿指向內環高架路的方向向右,走內環高架路 4.6 公里
14. 下 滬閔高架路 出口走滬閔高架路 8.0 公里
15. 繼續前行,上滬杭高速
部分收費路段 142 公里
16. 下 杭州繞城/杭州北/臨安/千島湖/安吉/黃山 出口走繞城高速
收費路段 35.9 公里
17. 下 天目山路/S02/臨安/杭徽高速/黃山/西溪濕地 出口走杭徽高速
收費路段 119 公里
18. 在浙江昱嶺關收費站處,繼續前行,上徽杭高速
收費路段 82.5 公里
19. 繼續前行,上合銅黃高速
收費路段 5.9 公里
20. 下出口,前往杭瑞高速
收費路段 380 米
21. 在交岔路口繼續沿指向杭瑞高速的方向向左,走杭瑞高速
收費路段 139 公里
22. 下 景德鎮/G206/浮梁 出口
部分收費路段 1.3 公里
23. 在環形交叉口,下第 2 個出口上306省道 2.7 公里
24. 繼續前行,上金嶺大道 2.0 公里
25. 在306省道向左轉 1.2 公里
26. 在環形交叉口,下第 3 個出口上迎賓大道 1.6 公里
27. 在環形交叉口,下第 1 個出口上瓷都大道 1.6 公里
28. 在珠山中路向左轉 1.9 公里
29. 向右轉進入308省道 93 米
30. 向左轉,前往308省道 157 米
31. 在廣場南路向左轉 189 米
32. 在308省道向右轉
經過 1 個環行交叉口 169 米
33. 在珠山東路向右轉 0.8 公里
34. 繼續前行,上朝陽路 2.3 公里
35. 在陶陽中路向右轉 0.5 公里
36. 在新廠西路向左轉 6 米
37. 繼續前行,上新廠東路 1.0 公里
38. 向左急轉,繼續沿新廠東路前行
目的地在右側 354 米
『柒』 湖北的黃陂這一地名有什麼來歷
湖北黃陂現為武漢市黃陂區。陂,池塘也。公元前648年,楚成王滅黃國,遷黃國臣民於此。楚莊王十五年(公元前599年),楚國令尹孫叔敖築陂塘灌溉農桑,因此地多黃國後裔,故得名黃陂。
漢屬荊州江夏郡西陵縣。漢末大將黃祖於此築城,名黃城。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魏王曹操在黃陂黃花澇置石陽縣,為魏國荊州江夏郡駐地,為建置之始,有1800多年的歷史。
南朝宋元徽四年(476年)、南齊建元元年(479年),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先後三次設置木蘭縣,木蘭縣駐地位於花木蘭出生地黃陂大城潭鎮(今黃陂區姚家集街道大城村),所轄地域包括今黃陂區北部和紅安縣西南。唐武德三年(620年)廢除木蘭縣,並入黃陂縣。
唐為南司州、安昌郡駐地。後南司州更名黃州。黃州改治邾城,黃陂屬淮南道黃州。宋屬淮南西路黃州齊安郡。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屬湖廣行省黃州路。明屬湖廣布政使司黃州府。
中華民國,先後屬鄂東道,江漢道、省直轄。自民國二十一(1932年)年起,先後屬第四、二、三行政公署及鄂東行署。
1949年,黃陂屬孝感專區管轄。1959年,劃歸武漢市。
1998年,國務院同意撤銷黃陂縣,設立武漢市黃陂區,行政級別為副廳級,享有地級市經濟許可權,以原黃陂縣的行政區域為黃陂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黃陂大道380號。
(7)明清園黃陂擴展閱讀
黃陂的地理環境
黃陂區地處武漢市北部,湖北省東部偏北,黃陂區南鄰東西湖區、江岸區,東連洪山區、新洲區,西北交孝感市,東北交黃岡市。
黃陂區位於長江中游,大別山南麓,地勢北高南低,為江漢平原與鄂東北低山丘陵結合部。大體上是「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
北部為大別山余脈,屬低山丘陵區,海拔在150—850米,面積佔全區的17.8%;有武漢市最高峰雙峰尖(872.5米)。中部為平原丘崗區,海拔在30—150米之間,面積佔全區68.9%;南部為平原湖區,海拔在30米以下,面積佔全區的13.3%。
黃陂區水資源豐富,擁有「百庫千渠萬塘」之稱。有長江、灄水、府河等大小河流31條,河流總流長799.91公里,流域面積3504.3平方公里。工業、農業、生活用水充足。黃陂區有湖泊35個,其中武湖、童家湖、後湖較大,黃陂區湖泊總面積252.6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0.9億立方米。
黃陂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四季分明,年平均無霜期255天。春季溫和濕潤,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涼爽少雨,冬季乾燥陰冷。多年均日照時數1917.4小時。多年均降水量在1202毫米,為中南地區降水量較均衡的地區。
『捌』 黃陂有哪些景點
黃陂有木蘭山,木蘭草原,雲霧山,木蘭天池,木蘭湖,清涼寨,勝天農庄,素山寺國家森林公園,錦里溝,鐵寨等景點。
木蘭山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北部,距武漢主城區50公里,海拔582.1米,她東擁木蘭湖、南瞰木蘭天池、西挽灄水河、北枕大別山,國土面積78平方公里,是木蘭生態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部地區著名的道教聖地。木蘭山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因木蘭將軍而得名,是木蘭將軍的故里,佛道兩教聖地。同時入選古黃陂十景和木蘭八景。
享有「西陵勝地、楚北名區、陂西陲障、漢地祖山」美譽的雲霧山,地處武漢市黃陂區西北部李家集街道泡桐店境內,距武漢市中心城區65公里,距黃陂城區29公里;是一處以山地為主的自然風景區。為木蘭八景之一,國家AAAA級景區。擁有歷代兵家博弈所遺存的古代城寨龍王尖石寨。每年元宵燈會,黃陂木蘭雲霧山舞僵獅子盛行。木蘭雲霧山地處武漢北部,總面積20多平方公里。這里有「十里花山,八里柳溪,一山兩教,四季香火」,還有非遺泥塑、白鷺林、花語山。雲霧山蘊藏著千萬株形態各異的杜鵑,這里是全國著名的杜鵑花研究基地,雲霧山杜鵑花節頗受關注。
木蘭天池(Mulan Great Lake),是中國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北部的石門山,距武漢市中心50公里,距武漢天河國際機場40公里。景區面積13平方公里,由「浪漫山水」、「高峽人家」和「森林公園」三大主題景園鏈接成一個南北走向,長達十餘公里的森林山水大峽谷。整個景區分為風景游覽區和休閑度假區。主峰海拔520.6米,景區內以觀賞飛瀑、溪潭、怪石等景觀為主。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
木蘭湖旅遊度假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境內,與荊楚名岳木蘭山毗鄰,距武漢市中心 60公里,有高速公路相通,這里水豐鳥美,人傑地靈,是觀光旅遊、休閑度假的湖北省省級旅遊度假區,被人們譽為荊楚明珠、武漢市的後花園,木蘭八景之一。花木蘭將軍幼時在此飲馬而得名。木蘭將軍廟和木蘭墓矗立於木蘭湖邊。湖區面積4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0平方公里。湖岸線長57公里,有132個湖汊,23個島嶼,13個泉眼。木蘭湖鳥島長年棲息著各種鳥類10餘萬只,其中30%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春秋之季,鷺鳥在此交替雲集,蔚蔚壯觀。明代藩王博物館和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築博物館位於木蘭湖畔。木蘭川內明末清初興建的古民居民俗村——大余灣已被批准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清涼寨景區位於蔡店街道西北部,是中國木蘭八景之一。國家AAAA級景區。距武漢市中心城區85公里,距黃陂中心城區(前川)62公里,平均海拔600餘米,景區總面積6000餘畝,年平均溫度低於武漢市中心城區4-6度;山體高大陡峭,植被豐富,層巒疊嶂。木蘭清涼寨十里中華櫻花、映山紅、油菜花、茶花花花飄香,推出的攀水瀑布、古炭窯、滴水觀音、九龍飛瀑等旅遊景點,加入豐富多彩的祈福、採茶等活動。清涼寨深秋,三角楓等多種秋季紅葉樹種面積3000餘畝,形成艷麗的秋季紅葉景觀。景區內劉家山和丁家山兩個高山自然村銀杏樹達5萬余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古銀杏近百株,是武漢市境內目前最大的高山古銀杏群。
勝天農庄,即木蘭勝天風景區,國家3A級名勝風景區,湖北省五星級農家樂,坐落在武漢市黃陂區王家河街道境內,為國家3A級景區,東臨紅崗山茶場,南接王家河,西連木蘭山,北望木蘭湖,是黃陂木蘭景區之一。勝天農庄始建於1995年,前身是知青下放的勝天林場。佔地面積6000餘畝,其中水面300餘畝。她四面環山,中間是水,風景秀麗。2000年創建戶外休閑基地。勝天農庄歷史遺跡豐富。茶麻古道上留下的是古代的商旅足跡,它記載著「茶麻古道」的歷史滄桑。靈宮殿的建造與白馬寺與木蘭山道觀同步,始建於唐朝,它是當地民間宗教歷史的見證。
素山寺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武漢市黃陂區長軒嶺街道,擁有山林近萬畝,稀有植物和珍禽異獸百餘種,原為國營林場。總面積共25000畝,森林覆蓋率達98%,各種珍貴動植物達1000餘種,如國家二級珍稀保護動植物山柏、橲樹、麂子、大鯢等。1992年被國家林業部門評為國家森林公園,同時也是三峽植物保護移植基地。素山寺森林公園作為AAAA級景區黃陂木蘭天池的三期園區投入開發。緊鄰木蘭八景,靠近苗寨AAAA級景區錦里溝和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大余灣。
錦里溝旅遊度假風景區,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北部蔡店街道境內,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土家族地區的兩大土司施南土司下屬的忠峒土司第十七代土司王在清朝雍正年間從鄂西恩施州宣恩縣遷至在鄂東,選中了黃陂區蔡店街道,經過近300年的發展變遷,擁有大量的土家山寨。
鐵寨風景區山體屬喀斯特地貌,山上岩石裸露,在千百年風雕雨琢、鬼斧神工之後,更是象形附會,惟妙惟肖。在眾多奇山異石之中:巨鯨出水、神龜入海、王母仙桃、神劍開石、玉版壓山、鐵漢神腳、如來神掌、瑤池仙子、花籃扣妖、果老問道、神像流淚、巨蟒呲牙、觀音神眼、金頂神廟、峭壁飛虹、玉簫化竹、參天神樹等奇景。還有那段坊間相傳的八仙故事,則是活靈活現,絕世無雙,因此鐵寨也有「八仙神話奇石園」的美譽。
『玖』 澄清"尖黃陂,狡孝感,又尖又狡是漢川"之說
原句應為「尖黃陂,絞孝感,又尖又絞是漢川。」據說這句語俗與斗笠有關。
據考證:在明清時期,湖北孝感地區有一個農民有一次看到朝廷官員戴的官帽,也許想試戴一下,卻沒有資格。想來想去,就想自己不妨做一個,一來可以過過官癮,二來做一個別致的頭頂之物。他編了拆,拆了編,終於做了一頂圓不圓扁不扁,草帽不像草帽,官帽不像官帽的五方圍邊斗笠。(據考證:這種斗笠對徑為一尺五寸左右,每個方用了九片篾)。後傳到他孫子手上,通過改進變成了圓錐體斗笠,由九片篾變成十一片篾。最後加到了二十片.但問題又來了,因斗笠的中間只有一層牛皮紙,一場雨下來就濕透了。既然斗笠是用竹子做的,夾層何不用寬大的竹葉來替代?這樣,一頂完整的斗笠終於圓滿了。
一頂斗笠要經過劈、刮、編、剎口、鋪、鎖口、絞邊、纏頂幾道工序。據考證:黃陂的斗笠只有尖頂,而不會絞邊的;而孝感的斗笠沒有尖頂(為園頂),卻必須絞邊。漢川人來了個綜合,又有尖頂又絞邊。因此有了「尖黃陂,絞孝感,又尖又絞是漢川」這句話的來歷。後來由於漢口開埠,大量的黃(陂)孝(感)人湧入漢口,帶來了家鄉的精明世故,使這一俗語中的「尖」(同尖酸刻薄之意)變成了奸詐的「奸」,「絞」變成了狡猾的「狡」,成為貶義。成為「奸黃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漢川」。
相關鏈接:
斗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其發展經歷了漢代的雛形期,明代的成熟期,清代的鼎盛期,民國的興盛期至建國以來的繁榮衰敗期。特別是乾隆年間一度成為朝庭貢品,名聲鵲起。
斗笠是用竹篾編織,裡面鋪布、絞口做成的,再加光桐油就可戴了。做斗笠選用水竹篾、楠竹圈、窩竹帽、白細布等上等原材料加工而成,經編織、鋪布(紙)、絞口、上苔等四道工序。
斗笠立體編織篾為水竹、隆箍篾為楠竹、帽圈為桃竹,其他竹子均不能替代。按製作工序來分,為粗製斗笠、細制斗笠和精製斗笠,從功能看,可分為激尺埋實用型斗笠和工藝型斗笠。
笠
bamboo hat
遮擋陽光和蔽雨的編結帽。又明螞稱笠、笠子、笠帽。斗笠作為雨具,至遲出現於公元前 5 世紀初。此後,斗笠在民間一直沿用,常以材質區別品名。①箬笠:即竹笠。又稱箬帽。以箬(一種細竹)的葉或篾,夾細紙製成。②草笠:以草梗編成。其中蘆葦質的稱葦笠,香蒲質的稱蒲笠。③氈笠:以毛氈片製成。④雨笠困備:雨林地帶採用當地棕皮、棕毛編結的大斗笠。朝鮮、日本及東南亞地區的斗笠各具特色。
尖黃陂角孝感,又尖又角是漢川
意思是:在很久很久以前,黃陂人的勞苦大眾帶尖頂的帽子;孝感的勞苦大眾帶有角的帽子;而漢川的勞苦大眾有的帶尖頂的,也有帶有角的帽子。
故事來源:
真正的典故是:古時候有一個富家翁有三子,大兒子的媳婦是黃陂人;二兒子的媳婦是孝感人,三兒子的媳婦是漢川人。在一次家翁壽筵的時候三個兒媳婦准備送禮,巧的是她們准備的都是斗笠,於是,大媳婦就為斗笠做了個尖角以示區別,二媳婦就把斗笠的邊就絞成花邊型,聰明的三媳婦就把斗笠呢即做成了尖角又絞了花邊。很得家翁贊許,分家產的時候當然就很明了了撒!所以流傳了「奸」黃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漢川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