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黃陂的地形是什麼樣的
黃陂區位於長江中游,大別山南麓,地勢北高南低,為江漢平原與鄂東北低山丘陵結合部。大體上是「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
北部為大別山余脈,屬低山丘陵區,海拔在150—850米,面積佔全區的17.8%;有武漢市最高峰雙峰尖(872.5米)。中部為平原丘崗區,海拔在30—150米之間,面積佔全區68.9%;南部為平原湖區,海拔在30米以下,面積佔全區的13.3%。
Ⅱ 武漢市在長江的南邊還是北邊
武漢市武昌在長江南邊,漢口在長江北邊漢江以東,漢陽在漢江以西。
武漢地處中國中部,土地面積8494平方公里,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區鼎立的壯美景觀。武漢也被譽為「百湖之市」,擁有全國最大的城中湖東湖和眾多湖泊。城市水域面積占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武漢地理位置為北緯北緯29°58′-31°22′,東經113°41′-115°05′。在平面直角坐標上,武漢市東西最大橫距134千米,南北最大縱距約155千米。武漢的最東邊在新洲區徐古街將軍山村,最西邊在蔡甸區侏儒街國光村,最南邊在江夏區湖泗街均堡村,最北邊在黃陂區蔡店街李沖村。
(2)黃陂南部擴展閱讀
武漢市的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0月,武漢市下轄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東西湖區、漢南區13個行政區。具體介紹以下幾個區:
1、武昌區,隸屬於湖北省武漢市位於武漢市東南部,長江南岸,與漢陽、漢口隔江相望,北至余家頭羅家港與青山區毗鄰,東南與洪山區接壤,西臨長江,東擁東湖。
2、漢陽區為湖北省武漢市中心城區之一,因位於古漢水之陽而得名,地處武漢市西南部,長江和漢江交匯處,與武昌、漢口隔江鼎立形成武漢三鎮。
3、江漢區,隸屬湖北省武漢市,南臨長江、漢江交匯處,分別與武昌區、漢陽區隔江相望;北抵張公堤,與東西湖區接壤;東、西兩面各與江岸區、硚口區相鄰,漢口地區中部、是武漢七個中心城區之一,總面積為28.29平方千米。
Ⅲ 湖北的黃陂這一地名有什麼來歷
湖北黃陂現為武漢市黃陂區。陂,池塘也。公元前648年,楚成王滅黃國,遷黃國臣民於此。楚莊王十五年(公元前599年),楚國令尹孫叔敖築陂塘灌溉農桑,因此地多黃國後裔,故得名黃陂。
漢屬荊州江夏郡西陵縣。漢末大將黃祖於此築城,名黃城。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魏王曹操在黃陂黃花澇置石陽縣,為魏國荊州江夏郡駐地,為建置之始,有1800多年的歷史。
南朝宋元徽四年(476年)、南齊建元元年(479年),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先後三次設置木蘭縣,木蘭縣駐地位於花木蘭出生地黃陂大城潭鎮(今黃陂區姚家集街道大城村),所轄地域包括今黃陂區北部和紅安縣西南。唐武德三年(620年)廢除木蘭縣,並入黃陂縣。
唐為南司州、安昌郡駐地。後南司州更名黃州。黃州改治邾城,黃陂屬淮南道黃州。宋屬淮南西路黃州齊安郡。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屬湖廣行省黃州路。明屬湖廣布政使司黃州府。
中華民國,先後屬鄂東道,江漢道、省直轄。自民國二十一(1932年)年起,先後屬第四、二、三行政公署及鄂東行署。
1949年,黃陂屬孝感專區管轄。1959年,劃歸武漢市。
1998年,國務院同意撤銷黃陂縣,設立武漢市黃陂區,行政級別為副廳級,享有地級市經濟許可權,以原黃陂縣的行政區域為黃陂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黃陂大道380號。
(3)黃陂南部擴展閱讀
黃陂的地理環境
黃陂區地處武漢市北部,湖北省東部偏北,黃陂區南鄰東西湖區、江岸區,東連洪山區、新洲區,西北交孝感市,東北交黃岡市。
黃陂區位於長江中游,大別山南麓,地勢北高南低,為江漢平原與鄂東北低山丘陵結合部。大體上是「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
北部為大別山余脈,屬低山丘陵區,海拔在150—850米,面積佔全區的17.8%;有武漢市最高峰雙峰尖(872.5米)。中部為平原丘崗區,海拔在30—150米之間,面積佔全區68.9%;南部為平原湖區,海拔在30米以下,面積佔全區的13.3%。
黃陂區水資源豐富,擁有「百庫千渠萬塘」之稱。有長江、灄水、府河等大小河流31條,河流總流長799.91公里,流域面積3504.3平方公里。工業、農業、生活用水充足。黃陂區有湖泊35個,其中武湖、童家湖、後湖較大,黃陂區湖泊總面積252.6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0.9億立方米。
黃陂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四季分明,年平均無霜期255天。春季溫和濕潤,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涼爽少雨,冬季乾燥陰冷。多年均日照時數1917.4小時。多年均降水量在1202毫米,為中南地區降水量較均衡的地區。
Ⅳ 天河機場位於黃陂區西南部由武漢市青山區至天河機場最快捷的一座橋梁是哪座長江大橋
二七長江大橋過去是最快捷的
推薦
44分鍾36.3公里10個紅綠燈
打車約94元途經版:二環線、機權場高速收費約15元
方案2
48分鍾37.3公里11個紅綠燈
打車約97元途經:二環線、機場高速收費約10元
方案3
48分鍾43.9公里14個紅綠燈
打車約115元途經:三環線、機場高速收費約15
Ⅳ 黃陂區的地理環境
黃陂區位於長江中游,大別山南麓,地勢北高南低,為江漢平原與鄂東北低山丘陵結合部。大體上是「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
北部為大別山余脈,屬低山丘陵區,海拔在150—850米,面積佔全區的17.8%;有武漢市最高峰雙峰尖(872.5米)。中部為平原丘崗區,海拔在30—150米之間,面積佔全區68.9%;南部為平原湖區,海拔在30米以下,面積佔全區的13.3%。 黃陂區水資源豐富,擁有「百庫千渠萬塘」之稱。有長江、灄水、府河等31條河流。全區共有大小河流51條,河流總流長799.91公里,流域面積3504.3平方公里。工業、農業、生活用水充足。黃陂區有湖泊35個,其中武湖、童家湖、後湖較大,黃陂區湖泊總面積252.6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0.9億立方米。
黃陂區有水庫89座,大型水庫有梅店水庫、院基寺水庫、泥河水庫、夏家寺水庫等7座,實際水環境質量均符合Ⅱ類標准。總承雨面積573平方公里,總庫容量71573萬立方米。境內地下水儲量3.42億立方米。 2015年,黃陂區森林覆蓋率為36.1%。林地面積達到106萬畝。森林活立木蓄積量為230萬立方米。 黃陂植被屬北亞熱帶常綠落葉混交林。黃陂有武漢最大的濕地生態體系之一,黃陂有占武漢市一半以上的森林面積,擁有湖泊水面38.6萬畝。黃陂區設素山寺、木蘭湖鳥島、木蘭山3個省級以上森林及野生動植物保護區、木蘭西湖濕地保護公園、湯仁海、木蘭花溪濕地公園,草湖濕地、武漢府河濕地及木蘭湖省級濕地公園。全區濕地面積21608.4公頃。
全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高於武漢市均值38.4個百分點,PM2.5濃度值全市最優。2011年至2015年,黃陂減排工作位列全省各區(縣)前五。重點湖泊和河流水質均符合功能區劃要求,飲用水合格率100%;黃陂區實現綠色通道綠化覆蓋率達87%、農田林網綠化率達73%、宜林灘塗綠化率82%、水土流失生物治理率達95%以上、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5.4%、綠地率30.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8.3平方米。
黃陂的大氣環境質量常年在國家一級標准以上。其中,空氣中總懸浮顆粒物日均值為0.065毫克/立方米,比國家一級標准0.12毫克低46%;二氧化硫日均值為0.005—0.019毫克/立方米,比國家一極標准 0.05毫克 /立方米低 92%—99%,主要水系水質均在國家三類,部分水質達到二類。
黃陂北部6個街鄉,森林覆蓋率61.14%,夏季均溫比武漢市中心平均低3-4度。負氧離子高達100萬-500萬個∕平方厘米。
Ⅵ 武漢黃陂和蔡甸誰發展得更好些
我是蔡甸的。。我覺得蔡甸發展的很一般。。。
很慢。。就靠賣地搞經濟開發區了。。。
黃陂發展的好一些。。。
Ⅶ 武漢有哪幾個大區
截至2018年末,武漢市下轄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東西湖區、漢南區等13個行政區。
武漢市位於湖北省東部、長江與漢水交匯處,地理位置為北緯29°58′—31°22′,東經113°41′—115°05′。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境內盤龍城遺址有3500年歷史。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形成武漢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水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四分之一。
(7)黃陂南部擴展閱讀
部分區介紹:
一、江岸區
江岸區,隸屬於湖北省武漢市,位於長江北岸、武漢市的東北部,東鄰黃陂區,南隔長江與武昌區和洪山區相望,西沿江漢路、三眼橋路與江漢區接壤,北接東西湖區,是武漢七個中心城區之一。截至2018年,江岸區下轄16個街道、1個社區。江岸區人民政府駐六合路1號。
二、江漢區
江漢區,隸屬湖北省武漢市,南臨長江、漢江交匯處,分別與武昌區、漢陽區隔江相望;北抵張公堤,與東西湖區接壤;東、西兩面各與江岸區、硚口區相鄰,漢口地區中部、是武漢七個中心城區之一。截至2018年底,江漢區下轄13個街道和一個開發區、一個管委會區。
Ⅷ 武漢什麼地區為南部中部北部
武漢市位於湖北省東部、長江與漢水交匯處,地理位置為北緯29°58′—31°22′,專東經113°41′—115°05′。武漢市東西屬最大橫距134千米,南北最大縱距約155千米,最東端位於新洲區徐古街將軍山村,最西端位於蔡甸區侏儒街國光村,最南端位於江夏區湖泗街道均堡村,最北端位於黃陂區蔡店街道李沖村。
Ⅸ 黃陂在哪裡具體位置
黃陂區位於湖北省東部偏北,武漢市北部,地跨東徑114°09′—114°37′,北緯30°40′—31°22′。東與紅安縣、新州區接壤,西隔小悟山、界河與孝感市毗連,南抵府河與武漢市城區相望,北與大悟縣交界。區境南北最大縱距104公里,東西最大橫距55公里,境域周長273.5公里。國土總面積2261平方公里。
區境北依大別山南麓,南臨長江,整個地勢北高南低,自北向南逐漸傾斜。形成西北低山區,東北丘陵區、中部崗狀平原區和南部濱湖平原區4級階梯。西北低山區海拔150—180米,全區最高點雙峰尖873.7米。東北丘陵區海拔50—150米。中部崗狀平原區海拔30—50米。南部濱湖平原區海拔20—30米,最低處為16.5米。全境有灄水、界河及北湖三大水系和由5個主要湖泊構成的自然水系。地貌特徵構成全境「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的格局。
黃陂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四季分明,年平均無霜期255天。年均日照時數約1540—2180小時。由於地形復雜,各地日照時數及百分率有差異,山地陰陽坡的差異比較明顯,但基本能滿足農作物的需求。年均降水量在1000—1200毫米之間,雨量分布的時空差異較大,洪澇乾旱時有發生,對全區工農業生產影響嚴重。
境內平均氣溫為15.7℃—16.4℃。一年中,以1月最低,月平均氣溫2.4℃—3.2℃;7月最高,日平均氣溫28.4℃,有的年份出現在8月。歷年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15.5℃,極端最高氣溫為40.7℃。
[基本情況] 黃陂區位於武漢市北部,東與紅安縣、新洲區相鄰,南與江岸區、硚口區相望,西與孝感市相連,北與大悟縣交界。全區總面積2261平方公里,其中年初耕地面積804905畝。全區戶籍總人口111.8474萬人,其中男性人口56.97萬人,女性人口54.87萬人,有漢、回、藏等22個民族。區轄8個行政街道,2個鄉、6個鎮、1個開發區、1個場、1個風景管理處,有49個居民委員會、592個村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