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武漢黃陂 > 黃陂木蘭詩

黃陂木蘭詩

發布時間:2020-12-16 02:38:20

『壹』 《木蘭詩》中的花木蘭是哪裡人,她是否真的姓朱呢

花木蘭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一首敘事詩《木蘭辭》中,最初收錄於南朝陳的《古今樂錄》,後來這首辭經世人改編潤色,傳誦千年。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女中豪傑之一,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無確載,歷代爭議。


總之,《木蘭詩》作為一首口口相傳的民歌,本身就經歷了許多民間藝人的修改、傳唱,木蘭的姓氏、籍貫隨著歷史的變遷變得不清晰,難以查證,可不管花木蘭姓什麼,家在何處,她依舊是我們心中中華民族巾幗英雄的形象代言人。

『貳』 中國歷史上花木蘭是真實存在的嗎

我認為花木蘭在歷史當中極大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更適合當做一個故事去聽一聽,當一個傳奇故事去看,可能會更好一些。理由有如下幾點:

第一是因為花木蘭最早出自明朝才子徐文長的劇本里,劇本里寫的木蘭姓花,然後這個劇本被戲班子所用,改編成戲劇四處演出,然後一傳再傳,廣為人知影響遠大,所以有了現在的花木蘭這個名字。

第四就是古代參軍是要查軍籍的,如果查戶口對不上,年紀相差太大,就算化妝去遮蓋那差別也不是一星半點兒,很難去湊合頂替的。古代人不會連男女都不分吧,未出閣的姑娘和壯年老頭,還是差別有點大的。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望採納,謝謝。

『叄』 中國歷史上究竟有沒有後花木蘭這個人如果有是哪朝的人

有,據說花木蘭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歡練武。花木蘭的父親以前是一位軍人,從小就把木蘭當男孩來培養。木蘭十來歲時,他就常帶木蘭到村外小河邊 練武,騎馬、射箭、舞刀、使棒。空餘時間,木蘭還喜歡看父親的舊兵書。
北魏經過孝文帝的改革,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人民生活較為安定。但是,當時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木蘭的父親年紀大了,哪能上戰場呢?家裡的弟弟年紀又小,於是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12年的軍隊生活。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人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更不要說木蘭又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但是花木蘭最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12年後勝利還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想請她做大官,不過被花木蘭拒絕了。
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為她又勇敢又純朴。1998年,迪斯尼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成了動畫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
《河南通志》:「隋木蘭,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時發兵御戍,木蘭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還。……鄉人為之立廟」。 侯有造《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說:「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歷年以紀,交鋒十有八戰,策勛十二轉。朝覲,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書。隆寵不赴,懇奏省視。擁兵還譙,造父室,釋戎服,復閨裝,舉皆驚駭。咸謂自有生民以來,蓋未見也。衛兵振旅還,以異事聞於朝。召復赴闕,欲納宮中,將軍曰:臣無媲君禮制。以死誓拒之。勢力加迫,遂自盡。所以追贈有孝烈之謚也……」 明人劉惟德著《韓木蘭(娥)傳》載:「少女木蘭,姓韓,原名娥,四川閬中人。」

『肆』 木蘭文化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兒時讀木蘭辭時對木蘭其人其事之史實,一片茫然。待五十年代初,有機會到武漢市屬黃陂區(原為縣)進行工作和探訪,才驀然間得知原來從幼就欽仰的女中豪傑木蘭的故里就在黃陂。仔細踏訪,黃陂的山山水水中,點布著巍巍的木蘭山,山上有木蘭殿;立新店有將軍廟和木蘭冢;北鄉(雙龍鎮)有木蘭故里;還有紀念性的木蘭湖等等,編織成了一條斑瀾多彩的木蘭文化鏈。
史著如林的中國,關於木蘭的載記雖語焉不詳,但林林總總亦蔚為大觀。關於木蘭本事,最早的文字記載可推原到成於北魏,見於南朝陳代的《木蘭辭》。至兩宋時,收入《西文苑》、《文苑英華》、《樂府詩集》中。民國以來,成為中小學課文。唐代大詩人杜牧曾到黃陂,寫下了韻味深沉、清麗動人的《題木蘭廟》:「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見《樊川文集》),詩中說的是木蘭以女兒之身化妝男兒參加征戰,在邊塞上思歸,還到明妃王昭君墓前(拂雲堆,即今內蒙古之昭君墓青冢)去把酒。此詩成於唐會昌三年。《黃陂縣志》載記:唐武宗會昌三年,杜牧游木蘭山。此詩說明唐代時黃陂的木蘭崇拜已經很盛,怪不得後來宋代名儒程大昌讀了此詩後,在《演繁露》中,感慨系之:「觀杜牧此詩,既有廟貌,又曾作女郎,則誠有其人矣,異哉!」這首詩是黃陂木蘭事跡的最早記載。
近年來,黃陂區進行了扎實的史實、史料、史跡徵集、研究工作,並由黃鋰寫成《花木蘭將軍三考》。他提出木蘭是漢代人,家在黃陂。特別是史跡調查中,文中談到黃陂雙龍鎮(今木蘭山北之姚集鎮大城潭村)有許多從周代到六朝的文化遺存,而古籍中的《木蘭奇女傳》雲:「木蘭,姓朱,為湖廣黃州府西陵縣(今黃陂)雙龍鎮人。」而在木蘭山北坡立新店又有將軍墳,並發現文字依稀可辨的「敕建木蘭將軍墓碑序」。凡此都證明黃陂為木蘭故里。
筆者近年來檢閱史乘,亦有創獲。《古今圖書集成》將有關木蘭將軍的史事和山川地誌都列入該書「方輿匯編」、「方黃」、「黃州府部」」———N74卷中。其中收錄山川名勝、詩文史事條目頗豐。首先收入《木蘭歌》(即《木蘭辭》),意即表明木蘭辭所敘述的木蘭故事發生在黃州之黃陂。
《古今圖書集成》編纂體例嚴謹,匯羅資料精當,其對黃陂木蘭史事言之鑿鑿,誠木蘭故里在黃陂之有力證明。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0年05月10日第十版)

黃陂--花木蘭的故鄉 遺下漢冢思佳人

culture.cnhubei.com 文化湖北 3-30 8:50

荊楚網(楚天金報)記者 胡彩麗 鄭志方 通訊員 胡沛 實習生 程景年

花木蘭的愛情秘史

3月22日,武漢黃陂姚集鎮。初春的風攜帶著桃李花香,在溫和的陽光里。一位生活在兩千年前的同鄉,讓這片土地充滿了英雄的神奇色彩,並在兩千年後極大地改變了黃陂人今天的生活。

傳說西漢年間,黃陂姚集鎮大城潭村被叫作雙龍鎮。該鎮千戶長朱天祿和妻子趙桂貞婚後多年未孕,聽人指點食下木蘭花蕊,生下一女,取名木蘭。木蘭生性活潑好動,天資聰穎,7歲就被青獅嶺的道長和住持收為徒弟,修練武術。至今民間還流傳著木蘭童年時期的傳說,說她冒險到山洞裡採集夜明沙(蝙蝠的糞便)為同村瞎眼的奶奶治好盲症,使計謀讓一名當地的土財主捐資修橋……

木蘭18歲那年,單於進犯中原。木蘭既不忍讓年邁多病的父親再赴沙場,也不能違抗保衛國家的旨意,於是藏起女兒家的柔弱,喬裝成男子上戰場。在12年的戰爭生涯中,她靠食用一種草葯掩蓋自己女性的生理特徵,馳騁疆場,在血與火的世界裡拼殺,屢建奇功,獲封「木蘭將軍」。

可皇帝賜予其官職和封賞時,木蘭竟毅然請辭,並道出自己實為女子的真相,請求以平民身份返鄉,侍奉雙親。木蘭回到家鄉,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回歸女人的身份。

她的感情秘史少有人知。在戰爭中她與伍登將軍出生入死,默默相愛卻始終沒有道明心跡。等真相大白之後,伍登卻戰死沙場。於是,木蘭發誓終生不嫁。直至90歲高齡,木蘭在黃陂去世。

現在,黃陂木蘭山的玉皇閣,相傳就是木蘭將軍凱旋後,皇帝的賜冠之所。後人還建起木蘭坊、木蘭殿、木蘭將軍祠等,以褒彰紀念木蘭「忠孝勇節」的功勛和情懷。

美國人的免費廣告

1998年,美國迪斯尼公司製作的第一部以中國為背景的卡通片《花木蘭》席捲全球,這給黃陂的旅遊創造了一個驚人的奇跡。

1998年之前,木蘭山、木蘭湖景區每年的遊人不足百萬。1999年,遊客陡增至150萬。去年,景區接待遊客超過300萬人,旅遊收入超過3億元。今年,木蘭水鄉、清涼寨以及雲霧山等系列旅遊點,也在建設之中。木蘭品牌,從一個僅幾十平方公里的木蘭山,延伸到947平方公里的木蘭生態旅遊區,佔去全區面積近半,成為全國最大的生態旅遊區,成了名副其實的「武漢後花園」。另外,還有四萬村民吃起了「旅遊飯」,經營「農家樂」,從此走出貧窮步入小康,有的農戶在五一、十一黃金周期間,月收入超過了4000元。

與此同時,黃陂區還抓住「木蘭」文化,從1999年起就開始舉辦「木蘭文化旅遊節」,借節招商引資,先後引進項目50多個,協議資金就達10多億元,並投資1.7億元建設基礎設施,讓景區錦上添花。

鄂豫之間木蘭之爭

當「花木蘭」文化在湖北武漢開花結果的同時,一場沒有硝煙的紛爭也暗地展開。河南虞城宣稱,木蘭乃河南虞城人,並也有木蘭祠、木蘭陵園等為證。除此之外,木蘭故里還有宋州、商丘、亳州、譙郡和延安之說。

雖是一個傳說,但在黃陂卻有墓為證。木蘭山腳北坡是木蘭將軍祠所在。院內有一大土冢,內是一座磚結構的漢墓。發掘時,其上還散布著板瓦殘片,飾粗繩紋,是典型的漢磚漢瓦。其碑文雖已模糊不清,卻依稀可辨「赦建木蘭將軍墓碑序」等幾個字。這就是傳說中的木蘭將軍墓。

木蘭究竟是哪裡人?晚唐詩人杜牧有詩歌為佐證。當年,他游覽黃陂木蘭山和將軍祠後,對木蘭將軍的功績大發感慨,作詩一首: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明《木蘭古傳》也載:木蘭將軍黃郡西陵人,姓朱,父天祿……」

「木蘭轉戰萬里,到處都留下了她的蹤跡,加之木蘭沒有在朝廷當官,正史上沒有留下記錄,所以出現紛爭是很正常的。」黃陂區木蘭研究會會長明德運在談論木蘭之爭時說道。

河南各地和黃陂均以能擁有與木蘭相關的文化而引以為豪,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木蘭品牌為大家所珍視,木蘭精神已深入人心。花木蘭,已經不單單為黃陂所獨享,她已經上升為中華民族所共有的文化遺產,值得所有中國人永遠珍惜和保護。

但是,黃陂在這場爭奪戰中,不會謙讓。記者了解到,有關方面正在設法保護這筆文化遺產,讓花木蘭長住娘家——黃陂。

『伍』 花木蘭的真名叫什麼

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並無確載。不過是個籠統的稱呼罷了。

花木蘭姓名的幾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

1、木蘭姓「花」,此說始於明代。明末文學家徐渭在雜劇《四聲猿》第三折《雌木蘭》中,第一次給木蘭冠以「花」姓,戲中唱道:「妾身姓花,名木蘭,祖上在西漢時,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親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但研究者稱,這是徐渭「改編」而來的,為的是突出戲劇中木蘭女性美的藝術效果,而用了美好的花字為姓。

2、第二,木蘭姓「朱」。唐杜牧寫有《題木蘭廟》一詩:「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推上祝明妃。」木蘭廟在今湖北武漢黃陂區木蘭山上,山上至今還有木蘭祠、木蘭墓和將軍坊等遺址。據《黃陂縣志》記載:「唐貞觀年間,山北雙龍鎮千戶長朱異得一女,十八歲女扮男裝,代父從軍,英勇征戰十二載……終年九十,葬於木蘭山北。」

3、第三,木蘭姓「魏」,源於碑刻記載。河南虞城縣營廓鎮內,現存有記錄木蘭生平故事的古碑刻兩通。一通為元代《孝烈將軍祠像辯證記》碑,這是目前發現記載木蘭事跡的最早碑刻;另一通為清代《孝烈將軍祠辯誤正名記》碑,立於明嘉慶十一年(1806年),碑文上言:「營廓鎮北二里許孝烈將軍祠,乃隋末魏氏女,諱木蘭,未字真人,閨閣奇英者也……」當地不少專家認同此說。

(5)黃陂木蘭詩擴展閱讀:

花木蘭絕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出名的女英雄。但是多年來,關於她的真名實姓,各路專家學者早就打破了頭。現在人所說花木蘭姓「花」,始於明代,在以前是沒有記載的。

我們現在說的「木蘭」,大部分時候直接稱呼「花木蘭」,即木蘭姓「花」。然而,《木蘭辭》里對她只是用「木蘭」二字稱之,並無涉及姓名、出生、籍貫、家世等信息。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曾引最早收錄《木蘭詩》的南朝陳代僧人智匠《古今樂錄》里「木蘭不知名」的記載,似乎可以推測民歌中最初傳唱的「木蘭」,不過是個籠統的稱呼罷了。

『陸』 尋花木蘭歷史資料 越詳細越好

年代
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辭》(又作《木蘭詩》)(約作於北魏遷都洛陽以後,中經隋唐文人潤色)的描述,對於花木蘭的歷史年代問題: 目前有兩種主要的民間說法是: 第一種說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間,花木蘭替父從軍,參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戰,木蘭多次參與了北魏出擊大漠兵伐柔然的戰爭,且表現突出,但卻無人發現她是女子。戰爭結束後,朝廷欲授予她尚書郎,被她婉言拒絕。 第二種說法是: 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多載,屢建功勛。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北朝民歌的絕唱,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編的長篇敘事詩歌,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木蘭辭》是公認的北朝民歌,和隋朝缺乏密切的關系,這種隋朝末年的說法卻與全文多處有沖突,但是不知道為何會流傳這種說法)。
姓氏
據明人焦紱在其《焦氏筆乘》中說:「木蘭,朱氏女子,代父從征。今黃州黃陂縣北七十里,即隋木蘭縣。有木蘭山、將軍冢、忠烈廟,足以補《樂府題解》之缺。」 ;清代《康熙黃陂縣志》載:「木蘭,本縣朱氏女……假男子代父西征……至今其家猶在木蘭山下。」 可見,木蘭本姓朱,西漢人,出生於今武漢市黃陂區姚集鎮大城潭村。黃陂朱木蘭,有關文獻、實物、 傳記三重證據。
故里
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無確載,因此,木蘭之爭歷代有之。最早言及木蘭籍貫的是東晉末、南北朝初的何承天,他在《姓苑》一書中言木蘭任城人。他認為木蘭姓木,乃孔子的弟子端木賜(子貢)之後。端木氏曾因避仇而改姓木。子貢原籍魯國,即今曲阜一帶,東晉南北朝時,曲阜曾屬任城郡,所以何承天稱木蘭是任城人,不過此說學術界並不認可。當前爭議最激烈的有安徽亳州、河南虞城、湖北黃陂、陝西延安四個地方。虞城由娘娘廟改為木蘭廟,再附會為木蘭家鄉;黃陂由木蘭樹稱木蘭山,建木蘭廟,再附會為木蘭故里;延安在黃河西邊百餘里,也可「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那裡有座萬花山,也被附會為木蘭故里。以上三地都認為木蘭是隋朝或唐朝人。 1河南商丘市虞城縣營郭鎮是木蘭故里,有花木蘭祠為證。在京九鐵路線上,有個虞城木蘭站,不遠處即為花木蘭祠,是隋朝木蘭故居所在地。祠始建於唐代,佔地面積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門、大殿、獻殿、後樓和各院落,共有百餘間。大門過道內,塑有花木蘭的高大戰馬;大殿內,塑有花木蘭戎裝出征像和兩側侍衛;後樓塑有花木蘭少女像、全家合歡像;祠殿內外,有歷代官吏、名人贊美花木蘭的撰文、題詩、書畫等碑刻十餘通。如唐代杜牧詩:「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佛雲堆上祝明妃」。可惜,原祠毀於1943年一場戰火,近年重修,尚有元代、清代祠碑保存完好。2007年5月22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做出決定,命名虞城縣為「中國木蘭之鄉」,並同意虞城縣掛牌成立「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 木蘭葬於延安,聖地有勝跡。木蘭家住延安城南萬花鄉花塬頭村,為花姓,北魏人。死後葬於村旁山上,稱「花家陵」。皇帝還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階,兩旁分列石人、石馬、石獅、石羊。1984年,在延安萬花山修復了木蘭陵園。該園雕梁畫檔,典雅壯觀,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書的「木蘭詩」、「花將軍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詩人歌頌花木蘭的詩詞。園內遍植滿了木蘭喜愛的牡丹花,塑有木蘭戎裝石像,躍馬橫劍,逼真再現了木蘭當年的英雄氣概。 2安徽亳州市也有史書文物建築證明自己是花木蘭故里。亳州說認為花木蘭是漢朝人,早於北朝的木蘭辭,符合邏輯。城郊有陵,並有多塊石碑。 木蘭亳州人之說主要有下列根據: (一)明代,由皇帝御批的《大明一統志》載:「木蘭姓魏,亳州人。嘗代父戍完(縣),唐封孝烈將軍」。 (二)清代,《大清一統志》引《大明一統志》雲:「木蘭姓魏,亳州人。漢文帝時,匈奴寇北邊,發內郡戍之。木蘭代父為戍卒,以功為小校,所戍是完縣,故完人祀之。孝烈將軍,唐所封也。」 (三)明清以來的《鳳陽府志》、《潁州府志》、《保定府志》異口同聲,均言「木蘭姓魏,亳州人。」《歸德府志》雲:「木蘭,亳之譙人也。」 (四)古代《亳州志》、《完縣志》均言:「木蘭姓魏,亳州人」 。 (五)清代由皇帝欽定的大型圖書《古今圖書集成》內言「木蘭姓魏,亳州人。」 (六)明代巡按御史(皇家史官,自稱柱下史)何出光曾作《木蘭祠賽神曲》12首,他在序文中說:「木蘭,亳人,魏氏女。」 (七)完縣(今名順平縣)木蘭祠元代碑刻《漢孝烈將軍記》言:「神姓魏,字木蘭,亳州人。」 (八)木蘭戍邊燕山,《燕山叢錄》一書對木蘭的記載較為詳細,雲:「完縣東門外有孝烈廟,榜曰孝烈將軍。」《大清一統志》引《大明一統志》雲:「縣東或雲即木蘭女嘗代父戍此。唐封孝烈將軍。」有古碑稱曰:「木蘭姓魏,亳州人。」 (九)歷代學者,如元代學者達世安、明代學者朱國楨、明代詩人吳姚奎等,均在自己的著作中明白無誤地稱:「木蘭姓魏,亳州人。」 (十)木蘭家鄉亳州及木蘭戍邊之地燕山一帶均有很多傳說,不約而同地認為:木蘭是漢代女子,從軍的背景也是匈奴犯境。 3湖北黃陂縣:據一些史料記載,湖北黃陂縣城北20里為木蘭故鄉,古時曾置木蘭縣。在《湖北通志》、《黃陂縣志》因黃陂有木蘭廟、木蘭將軍冢。《木蘭古傳》曰:「木蘭將軍黃郡西陵人也。」清《忠孝勇烈奇女傳》稱:「木蘭朱姓,為湖廣黃州府西陵縣雙龍鎮人。」史傳明示則成為湖北黃陂人「與木蘭同籍」的最大理由。黃陂雙龍鎮有座「木蘭山」,山的北坡有一大土冢,冢前墓碑銘刻「敕建木蘭將軍墓碑序」。木蘭山上尚存「唐木蘭將軍坊」,上鐫「忠孝勇節」。

《河南通志》:「隋木蘭,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時發兵御戍,木蘭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還。……鄉人為之立廟」。 侯有造《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說:「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歷年以紀,交鋒十有八戰,策勛十二轉。朝覲,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書。隆寵不赴,懇奏省視。擁兵還譙,造父室,釋戎服,復閨裝,舉皆驚駭。咸謂自有生民以來,蓋未見也。衛兵振旅還,以異事聞於朝。召復赴闕,欲納宮中,將軍曰:臣無媲君禮制。以死誓拒之。勢力加迫,遂自盡。所以追贈有孝烈之謚也……」 明人劉惟德著《韓木蘭(娥)傳》載:「少女木蘭,姓韓,原名娥,四川閬中人。」

『柒』 花木蘭到底是哪兒的人黃陂和她又是什麼關系

歷史資料中關於花木蘭的籍貫地有很多爭議,直到今天,我們也無法對此下結論。但是關於花木蘭出生地有幾個地方有比較大的可能性,那就是陝西西安、安徽亳州、湖北黃陂、河南虞城。這幾個地方大概率為了“搶名人”,爭人氣,都爭相把自己的城市當成了木蘭的籍貫地,而黃陂就是其中之一。

黃陂木蘭旅遊區這幾年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這一個文化旅遊區,為湖北的旅遊業增色了不少,難怪大家都爭著搶著“名人”出生地,而這種現象,不僅僅是發生在木蘭的身上,類似諸葛亮、曹操、以及各類名人,也都存在各地爭搶的現象。

『捌』 黃陂木蘭 解讀

木蘭故里在黃陂

■皮明庥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兒時讀木蘭辭時對木蘭其人其事之史實,一片茫然。待五十年代初,有機會到武漢市屬黃陂區(原為縣)進行工作和探訪,才驀然間得知原來從幼就欽仰的女中豪傑木蘭的故里就在黃陂。仔細踏訪,黃陂的山山水水中,點布著巍巍的木蘭山,山上有木蘭殿;立新店有將軍廟和木蘭冢;北鄉(雙龍鎮)有木蘭故里;還有紀念性的木蘭湖等等,編織成了一條斑瀾多彩的木蘭文化鏈。
史著如林的中國,關於木蘭的載記雖語焉不詳,但林林總總亦蔚為大觀。關於木蘭本事,最早的文字記載可推原到成於北魏,見於南朝陳代的《木蘭辭》。至兩宋時,收入《西文苑》、《文苑英華》、《樂府詩集》中。民國以來,成為中小學課文。唐代大詩人杜牧曾到黃陂,寫下了韻味深沉、清麗動人的《題木蘭廟》:「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見《樊川文集》),詩中說的是木蘭以女兒之身化妝男兒參加征戰,在邊塞上思歸,還到明妃王昭君墓前(拂雲堆,即今內蒙古之昭君墓青冢)去把酒。此詩成於唐會昌三年。《黃陂縣志》載記:唐武宗會昌三年,杜牧游木蘭山。此詩說明唐代時黃陂的木蘭崇拜已經很盛,怪不得後來宋代名儒程大昌讀了此詩後,在《演繁露》中,感慨系之:「觀杜牧此詩,既有廟貌,又曾作女郎,則誠有其人矣,異哉!」這首詩是黃陂木蘭事跡的最早記載。
近年來,黃陂區進行了扎實的史實、史料、史跡徵集、研究工作,並由黃鋰寫成《花木蘭將軍三考》。他提出木蘭是漢代人,家在黃陂。特別是史跡調查中,文中談到黃陂雙龍鎮(今木蘭山北之姚集鎮大城潭村)有許多從周代到六朝的文化遺存,而古籍中的《木蘭奇女傳》雲:「木蘭,姓朱,為湖廣黃州府西陵縣(今黃陂)雙龍鎮人。」而在木蘭山北坡立新店又有將軍墳,並發現文字依稀可辨的「敕建木蘭將軍墓碑序」。凡此都證明黃陂為木蘭故里。
筆者近年來檢閱史乘,亦有創獲。《古今圖書集成》將有關木蘭將軍的史事和山川地誌都列入該書「方輿匯編」、「方黃」、「黃州府部」」———N74卷中。其中收錄山川名勝、詩文史事條目頗豐。首先收入《木蘭歌》(即《木蘭辭》),意即表明木蘭辭所敘述的木蘭故事發生在黃州之黃陂。
《古今圖書集成》編纂體例嚴謹,匯羅資料精當,其對黃陂木蘭史事言之鑿鑿,誠木蘭故里在黃陂之有力證明。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0年05月10日第十版)

閱讀全文

與黃陂木蘭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