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會做河南家鄉菜,急!急!急
三鮮圓子的做法詳細介紹 菜系及功效:湖北菜
口味:咸鮮味 工藝:燴 三鮮圓子的製作材料:主料:青魚400克,豬肉(肥瘦)250克
輔料:海參(水浸)50克,豬肚50克,雞胸脯肉50克,菠菜100克,雞蛋200克,香菇(鮮)25克,玉蘭片15克
調料:胡椒粉1克,小蔥25克,姜10克,味精3克,澱粉(蠶豆)25克,植物油50克,鹽6克,醬油50克,豬油(煉制)30克 教您三鮮圓子怎麼做,如何做三鮮圓子才好吃1. 青魚宰殺治凈,片取凈肉去皮,剁成魚茸;
2. 豬肥瘦肉切成小丁;
3. 海參洗凈,放在旺火沸水鍋內稍煮取出,切薄片;
4. 玉蘭片用泡發,洗凈,放在旺火沸水鍋內稍煮取出,切薄片;
5. 雞脯肉入鍋煮熟,切成薄片;
6. 豬肚洗凈、入鍋煮熟,切成薄片;
7. 香菇去蒂,洗凈,切成薄片;
8. 菠菜擇洗干凈,備用;
8. 將魚茸放入缽中,加精鹽、雞蛋液、濕澱粉,清水調合攪拌勻;
9. 拌勻的魚茸內再加入豬肉丁、蔥花10 克、薑末、味精適量一起拌勻成稠糊;
10. 將魚、肉糊擠成荔枝大小的圓子;
11. 炒鍋置旺火上,下植物油燒至七成熱,將荔枝圓子逐個下鍋,炸至金黃色時,潷出鍋中油;
12. 然後將炒鍋移置中火上,加入豬肉湯150毫升、海參片、雞片、肚片、香菇、玉蘭片、菠菜等燒5 分鍾;
13. 待圓子透味時,再將鍋移置旺火上烹2 分鍾,加入精鹽、蔥花、醬油、味精,用濕澱粉調稀勾芡,淋入熟豬油起鍋盛盤,撒上胡椒粉即成。 三鮮圓子的製作要訣:1. 此為武漢傳統名菜,法有定式。圓子必須魚、肉各半。葷三鮮為海參、豬肚、雞肉;素三鮮為香菇、玉蘭片、菠菜,正宗風味,不能隨意替代;
2. 因有過油炸制荔枝圓子的過程,需准備植物油800克。
小帖士-食物相剋:
青魚:青魚忌與李子同食;青魚忌用牛、羊油煎炸;不可與荊芥、白術、蒼術同食。
海參(水浸):海參與醋相剋;不宜與甘草同服。
雞蛋:與鵝肉同食損傷脾胃;與兔肉、柿子同食導致腹瀉;同時不宜與甲魚、鯉魚、豆漿、茶同食。
黃陂糖蒸肉的做法詳細介紹 菜系及功效:湖北菜 補血食譜 補虛養身食譜
口味:甜味 工藝:粉蒸 黃陂糖蒸肉的製作材料:主料:豬肉(肥瘦)500克
輔料:秈米粉(干,細)100克
調料:小蔥3克,赤砂糖150克,醬油10克,糖桂花3克,姜3克,胡椒粉1克,黃酒10克 教您黃陂糖蒸肉怎麼做,如何做黃陂糖蒸肉才好吃1. 豬肉洗凈,切成6 厘米長、1.5 厘米寬的長塊,盛入碗中;
2. 秈米粉入鍋炒熟備用;
3. 豬肉內加硝水(極少許)、醬油、黃酒、胡椒粉、糖桂花、蔥花、薑末、紅糖100克、熟大米粉一起拌勻腌漬;
4. 將紅糖50 克、清水50毫升放入另一碗內,溶化成糖水;
5. 將肉塊整齊地碼入碗內,上籠用旺火蒸1 小時出籠;
6. 再將肉的周圍撥松,澆入溶化的紅糖水,繼續蒸1 小時;
7. 待肉熟透味時出籠,翻扣入盤即成。 黃陂糖蒸肉的製作要訣:1. 選用五花肉洗凈瀝干水分,各調配料要拌勻腌漬入味;
2. 上籠蒸時,要火旺、水沸、氣足。 河南燴面的做法詳細介紹 菜系及功效:豫菜 精品主食
口味:微辣 工藝:燴 河南燴面的製作材料:主料:小麥麵粉300克
輔料:羊肉(熟)100克,香菜20克,油皮50克,海帶(鮮)30克
調料:小蔥20克,鹽10克,味精5克,辣椒(紅,尖,干)10克 教您河南燴面怎麼做,如何做河南燴面才好吃1. 和面,面稍微軟一點(面里要放鹽);
2. 每半個小時和一次,一共和個3、4次就行了;
3. 醒面至少3個小時以上,不然面沒勁兒;
4. 帶骨牛肉,或羊肉燉湯,湯里只放姜,連鹽都不要放;
5. 肉燉差不多爛以後將肉撈出;
6. 將骨頭剔掉,肥肉剔掉繼續放回鍋里燉;
7. 准備香菜、蔥花、豆腐皮絲、海帶絲備用;
8. 在開始做之前半個小時,將面全部寫成兩厘米寬的長條,兩面抹油,再醒半個小時;
9. 將長條的面甩開,越拉越長,拉成細面條;
10. 下鍋中煮熟,面塊熟時,將海帶、菠菜放入一起煮熟;
11. 准備大碗,放入切好的肉、香菜、豆腐皮絲、蔥花、鹽、味精、辣椒;
12. 將煮熟的面盛入,再澆上燉肉的湯即可。
小帖士-食物相剋:
香菜:服用補葯和中葯白術、丹皮時,不宜服用香菜,以免降低補葯的療效。
② 湖北菜和淮陽菜的區別
湖北菜
為中國十大菜系之一,以水產為本,魚饌為主,汁濃芡亮,香鮮微辣,注重本色,菜式豐富,筵席眾多,擅長蒸、煨、炸、燒、炒等烹調方法,民間餚饌以煨湯、蒸菜、肉糕、魚丸和米製品小吃為主體,具有滾、爛、鮮、醇、香、嫩、足七美,經濟實惠。
[清蒸武昌魚]
「清蒸武昌魚」,是選用鄂城縣梁子湖產的鯿魚(即團頭魴),配以多種調味料經蒸制而成,魚肉肥美細膩,湯汁鮮濃清香。毛主席在武漢曾多次品嘗此菜,並寫下了「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著名詩句,更使「清蒸武昌魚」揚名中外,成為武漢地區主要名菜。
其製法是:將魚收拾干凈,兩面剞上蘭草花刀,用開水燙一下裝入魚池內,相間地擺上冬菇片、熟火腿片、冬筍片、撒上豬肥膘丁、青豆、蔥結、薑片、精鹽、紹酒、清湯,上屜蒸約10分鍾取出,揀出蔥姜,將魚湯潷在勺內燒沸,打凈浮沫,加味精、雞油、胡椒粉,澆在魚身上即可。
[紅燒[魚回]魚]
「紅燒[魚回]魚」,是湖率傳統風味名菜,馳譽省內外。
選用長江石首至武昌金口鎮一帶產的蛔魚,收拾干凈,剁成方塊,放入油勺內,加紹酒、蔥段、薑片煎煸後,加清水燒至九成熟時,加醬油、精鹽、味精,再用慢火燒至湯汁濃稠,用澱粉勾芡即可。
特點是色澤金黃,魚肉嫩滑、口味鮮香。
[蒸珍珠丸子]
此菜系用豬肥瘦肉茸、[魚感]魚肉茸和荸薺丁,加上精鹽、胡椒粉、蔥花、薑末、紹酒和成餡,擠成小丸子,滾上浸泡濾乾的糯米,上屜蒸制而成。
色澤潔白,米粒晶瑩如珍珠,丸子軟糯鮮香。
[燒三合]
「燒三合」,是湖北黃陂縣的傳統名菜,近百年來一直流行於民間。
此菜用精製的魚圓、肉糕、肉圓,加上玉蘭片、黑木耳、醬油、味精、豬油等調配料經紅燒而成。一菜三樣,色澤艷麗,滋味各異,質軟鮮嫩。魚圓是用[魚感]魚肉,加蔥薑末、味精、精鹽、蛋清、澱粉、用水汆熟;肉糕是豬肉丁加上魚茸、硝水、蔥薑末、精鹽、白糖、味精、澱粉和均,攤在豆腐皮上蒸熟;肉圓是豬肉丁加上魚茸、荸薺丁、蔥薑末、胡椒粉、精鹽、味精和均,用芝麻油炸熟。
[網油八寶雞腿]
此菜是湖北沙市地區傳統名菜,歷史悠久,譽滿荊沙。系用雞脯肉丁、豬肉丁、香菇丁、魷魚丁、冬筍丁、香腸丁加上蝦仁、海米、精鹽、醬油、味精、蔥薑末煸炒成餡,再加上雞蛋、澱粉和成糊狀,用豬油網包裹在雞大腿骨上,用芝麻油炸熟。
特點是色澤淡黃油潤,形似雞腿,外松酥,里軟嫩,鮮香爽口。
[紅燒野鴨]
此菜為湖北洪湖地區傳統名菜之一。烹法精細,講究火功,肉質肥嫩香酥,鮮甜爽口。
其製法是:選用青頭野鴨,拔燎去毛,去除內臟、頭、尾、爪和脊骨,剁成塊,用芝麻油、紹酒、硝水煸炒後,加調味料燜至湯汁濃稠,再撒入蔥花和胡辣粉即成。
[蒸燴八寶飯]
「蒸燴八寶飯」是湖北荊州地區傳統名菜,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據傳,此菜是清代御廚馬代流落荊州時所創,製法獨特,採用先扣蒸後散燴的方法,即利用當地所產的糯米,加上蓮子、苡仁米、蜜冬瓜條、桂圓肉、紅棗、瓜子仁先蒸製成八寶飯,然後用白糖水、熟豬油燴制,再撒上紅櫻桃。成菜油潤軟糯,果仁蜜香,清甜透味,是荊沙一帶筵席上不可缺少的甜菜。
淮揚菜
淮揚菜是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著名菜系,其覆蓋地域甚廣,包括現今江蘇、浙江、安徽、上海,以及江西、河南部分地區,它有「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譽。
淮揚菜選料嚴謹,講究做工精細,擅長燉、燜、燒、烤,重視調湯,講究原汁原味,並精於造型,瓜果雕刻栩栩如生。並可烹制「全鱔席」。淮揚細點,造型美觀,口味繁多,製作精巧。
淮陽餛飩
淮陽餛飩始於民國初年。當時的飯業老闆范好德以經營餛飩、小籠包子出名。為了創出牌子,他走南闖北,吸取南北諸家餛飩之長,結合淮陽人的口味,創出了帶有淮陽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
淮陽餛飩的做法是:用清燉雞湯,下肉餡面葉,再沸沖加工好的雞絲、海米、榨菜、紫菜、粉絲、海帶、小生氽丸、雞蛋皮絲,然後加適量小磨油、味精、陳醋、料酒、醬油、香料等調味品。根據季節,還可以加蒲菜、金針菜、韭菜、香菜、蒜苗、荊芥等鮮菜。其味道鮮美,清利爽口,香而不膩。
該小吃"文化大革命"中曾一度絕跡,1980年前後城內開始恢復經營。它繼承了淮陽餛飩的傳統工藝,保持了地方名吃的獨特風味。目前,城關各夜市,餛飩攤點雲集,食客經常暴滿。
張家驢肉湯
張家驢肉湯,系清湯燉驢肉而成,此湯肉湯分明,肉爛而不膩,湯色白似乳,濃郁開胃,香味撲鼻。或伴食、或下酒、細細品之,餘味悠長。自清道光年間到建國初,縣城內驢肉湯均有張家獨家經營。當時此湯遠近聞名,不論是達官貴人,還是過往商賈,乃至鄉村野夫都以在淮陽縣城能喝到張家驢肉湯為一大樂趣。
另外,張家驢肉湯店還配有"驢白血",更是上品中的精品。驢白血系張家祖傳絕技,用驢血加工炮製。形狀似腦非腦,似蛋非蛋,白而細嫩,色香味俱佳。此食品營養豐富,可大補元氣,養血安神,老少皆宜,食者稱絕。
燒蒲菜
燒蒲菜是淮陽獨有的名菜,被列為河南省地方名菜之一。它以城湖特產蒲子下端的嫩蕊為原料,加配佐料燒制而成。燒蒲菜可單獨燒制,也可與肉、魚、蛋拼合燒制。種類有蝦仁燒蒲菜、蛋黃燒蒲菜、魚片燒蒲菜等。不論哪種燒蒲菜,均色白如玉,鮮嫩清香,別具風味。每逢夏秋季節,縣內各餐館均把燒蒲菜作為淮陽地方名菜招攬食客,好客的淮陽人也常以燒蒲菜為領頭菜來宴請嘉賓。
蓋家鍋盔
蓋家鍋盔,由本縣黃集鄉蓋庄蓋老殿始創於清光緒末年,傳其子蓋長榮,先後兩代。其鍋盔無磺、無鹼、饃味香甜。做法是:用開水燙面提酵,接面二至三次,上杠搋軟,再用手反復搓揉,達到光滑油亮,色如雪團。做成圓餅(或半圓),靠鍋邊粘貼,武火燒成一面喧白一面焦黃,不霉不壞,出鍋後就是味道鮮美、外焦里軟的獨特鍋盔。
蓋家鍋盔問世後一直受世人喜愛,30年代已居淮陽饃業之冠,名揚周圍數縣。現營業點常設在城關南十字街路東,每天下午四點上市,供不應求。因淮陽蓋家鍋盔遠近聞名,所以,歷年太昊陵會期間,周圍數百里的香客,遊人多以能捎回蓋家鍋盔,全家共嘗為幸。
布袋燒雞
方布袋燒雞名字來由現在的方家長輩乳名布袋而來,其燒雞製作口味香濃而又不膩,遠近聞名,製作工藝以及作料暫時不得而知,其他幾種(比如符離集燒雞)均不比方布袋。而其豆腐把(薄豆腐切成條煮制而成)正是用這種燒雞的製作程序以及作料製作而成。淮陽人出外多日回來必嘗一口方布袋燒雞和方布袋豆腐把,家宴酒席必不可少。
③ 誰會做河南家鄉菜,急!急!急
三鮮圓子的做法詳細介紹 菜系及功效:湖北菜
口味:咸鮮味 工藝:燴 三鮮圓子的製作材料:主料:青魚400克,豬肉(肥瘦)250克
輔料:海參(水浸)50克,豬肚50克,雞胸脯肉50克,菠菜100克,雞蛋200克,香菇(鮮)25克,玉蘭片15克
調料:胡椒粉1克,小蔥25克,姜10克,味精3克,澱粉(蠶豆)25克,植物油50克,鹽6克,醬油50克,豬油(煉制)30克 教您三鮮圓子怎麼做,如何做三鮮圓子才好吃1. 青魚宰殺治凈,片取凈肉去皮,剁成魚茸;
2. 豬肥瘦肉切成小丁;
3. 海參洗凈,放在旺火沸水鍋內稍煮取出,切薄片;
4. 玉蘭片用泡發,洗凈,放在旺火沸水鍋內稍煮取出,切薄片;
5. 雞脯肉入鍋煮熟,切成薄片;
6. 豬肚洗凈、入鍋煮熟,切成薄片;
7. 香菇去蒂,洗凈,切成薄片;
8. 菠菜擇洗干凈,備用;
8. 將魚茸放入缽中,加精鹽、雞蛋液、濕澱粉,清水調合攪拌勻;
9. 拌勻的魚茸內再加入豬肉丁、蔥花10 克、薑末、味精適量一起拌勻成稠糊;
10. 將魚、肉糊擠成荔枝大小的圓子;
11. 炒鍋置旺火上,下植物油燒至七成熱,將荔枝圓子逐個下鍋,炸至金黃色時,潷出鍋中油;
12. 然後將炒鍋移置中火上,加入豬肉湯150毫升、海參片、雞片、肚片、香菇、玉蘭片、菠菜等燒5 分鍾;
13. 待圓子透味時,再將鍋移置旺火上烹2 分鍾,加入精鹽、蔥花、醬油、味精,用濕澱粉調稀勾芡,淋入熟豬油起鍋盛盤,撒上胡椒粉即成。
三鮮圓子的製作要訣:1. 此為武漢傳統名菜,法有定式。圓子必須魚、肉各半。葷三鮮為海參、豬肚、雞肉;素三鮮為香菇、玉蘭片、菠菜,正宗風味,不能隨意替代;
2. 因有過油炸制荔枝圓子的過程,需准備植物油800克。
小帖士-食物相剋:
青魚:青魚忌與李子同食;青魚忌用牛、羊油煎炸;不可與荊芥、白術、蒼術同食。
海參(水浸):海參與醋相剋;不宜與甘草同服。
雞蛋:與鵝肉同食損傷脾胃;與兔肉、柿子同食導致腹瀉;同時不宜與甲魚、鯉魚、豆漿、茶同食。
黃陂糖蒸肉的做法詳細介紹 菜系及功效:湖北菜 補血食譜 補虛養身食譜
口味:甜味 工藝:粉蒸 黃陂糖蒸肉的製作材料:主料:豬肉(肥瘦)500克
輔料:秈米粉(干,細)100克
調料:小蔥3克,赤砂糖150克,醬油10克,糖桂花3克,姜3克,胡椒粉1克,黃酒10克 教您黃陂糖蒸肉怎麼做,如何做黃陂糖蒸肉才好吃1. 豬肉洗凈,切成6 厘米長、1.5 厘米寬的長塊,盛入碗中;
2. 秈米粉入鍋炒熟備用;
3. 豬肉內加硝水(極少許)、醬油、黃酒、胡椒粉、糖桂花、蔥花、薑末、紅糖100克、熟大米粉一起拌勻腌漬;
4. 將紅糖50 克、清水50毫升放入另一碗內,溶化成糖水;
5. 將肉塊整齊地碼入碗內,上籠用旺火蒸1 小時出籠;
6. 再將肉的周圍撥松,澆入溶化的紅糖水,繼續蒸1 小時;
7. 待肉熟透味時出籠,翻扣入盤即成。
黃陂糖蒸肉的製作要訣:1. 選用五花肉洗凈瀝干水分,各調配料要拌勻腌漬入味;
2. 上籠蒸時,要火旺、水沸、氣足。
河南燴面的做法詳細介紹 菜系及功效:豫菜 精品主食
口味:微辣 工藝:燴 河南燴面的製作材料:主料:小麥麵粉300克
輔料:羊肉(熟)100克,香菜20克,油皮50克,海帶(鮮)30克
調料:小蔥20克,鹽10克,味精5克,辣椒(紅,尖,干)10克 教您河南燴面怎麼做,如何做河南燴面才好吃1. 和面,面稍微軟一點(面里要放鹽);
2. 每半個小時和一次,一共和個3、4次就行了;
3. 醒面至少3個小時以上,不然面沒勁兒;
4. 帶骨牛肉,或羊肉燉湯,湯里只放姜,連鹽都不要放;
5. 肉燉差不多爛以後將肉撈出;
6. 將骨頭剔掉,肥肉剔掉繼續放回鍋里燉;
7. 准備香菜、蔥花、豆腐皮絲、海帶絲備用;
8. 在開始做之前半個小時,將面全部寫成兩厘米寬的長條,兩面抹油,再醒半個小時;
9. 將長條的面甩開,越拉越長,拉成細面條;
10. 下鍋中煮熟,面塊熟時,將海帶、菠菜放入一起煮熟;
11. 准備大碗,放入切好的肉、香菜、豆腐皮絲、蔥花、鹽、味精、辣椒;
12. 將煮熟的面盛入,再澆上燉肉的湯即可。
小帖士-食物相剋:
香菜:服用補葯和中葯白術、丹皮時,不宜服用香菜,以免降低補葯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