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武漢傳統小吃在新時代餐飲文化繼承與發展
、蟹殼黃 用發酵面加油酥製成皮加餡的酥餅。餅色與形狀酷似煮熟的蟹殼。成品呈褐黃色,吃口酥、松、香。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樓、老虎灶(開水專營店)的店面處,大都設有一個立式烘缸和一個平底煎盤爐,邊做邊賣兩件小點心——蟹殼黃和生煎饅頭。蟹殼黃香酥,生煎饅頭鮮嫩,深受茶客喜愛。20世紀30年代後期,出現了單賣這兩個品種的專業店,如黃家沙、大壺春、吳苑等,名噪一時。 2、棗泥酥餅 是用油酥面作皮,黑棗泥為餡,經油炸成熟的麵食。其色澤金黃,小巧玲瓏,外皮酥鬆,餡香甜可口,深受港澳同胞及日本旅遊者歡迎。1988年第二屆全國烹飪比賽獲銀牌獎。 3、生煎饅頭 上海稱包子為饅頭,因此,生煎饅頭實為生煎包子。用半發酵麵包餡,排放平底鍋內,用油煎,噴水若干次即熟。其底部色金黃、硬香帶脆,饅身白色,軟而松,肉餡鮮嫩稍帶鹵汁,咬嚼時還有芝麻或蔥的香味。以出鍋熱吃為佳。生煎饅頭原為茶樓、老虎灶(開水店)兼營品種。餡心以鮮豬肉加皮凍為主。20世紀30年代後,上海飲食業有了生煎饅頭的專業店,餡心花色也增加了雞肉、蝦仁等多種品種。美味秘笈:底酥、皮薄、肉香。一口咬上去,肉汁裹著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噴薄而出,味道一級。 4、蒸拌冷麵 是將面條先蒸後煮,再用冷風吹涼,加調味拌食的麵食。上海飲食市場上,冷麵一向是夏季旺銷品種。1937年前後,製法都是將面條煮熟後,用冷水沖涼而成。1949年後,衛生部門因冷麵用生水沖涼而予以禁售。1952年,四如春點心店採取將面條先蒸後煮,再用冷風吹涼的辦法加工冷麵,獲得成功。不僅符合衛生要求,且加工後的面條硬韌滑爽,受到廣大顧客的歡迎。 5、陽春面 又稱光面。民間習慣稱陰歷十月為小陽春,上海市井隱語以十為陽春。以前此面每碗售錢十文,故稱陽春面。開洋蔥油拌面又稱海米蔥油拌面。以熬香的蔥油和燒透的海米(上海人稱開洋),與煮熟的面條一起拌食。面條韌糯滑爽,海米軟而鮮美,蔥油香郁四溢。1945年後,城隍廟有個姓陳的攤販運用蘇北家鄉日常的方法熬制蔥油,用來拌面。蔥香濃郁與眾不同,很受歡迎,流傳至今。現為湖濱點心店的特點小吃。 6、百果餡酒釀圓子 以果料為餡,滾包糯米粉的小圓子與酒釀同煮而成。酒釀味濃甜潤,圓子較糯,餡甜香。
7、擂沙圓 糯米湯團煮熟後滾上一層擂制的干赤豆粉而成。清朝末年,上海城裡三牌樓附近的雷嫗以設攤賣湯團為生。為多做些生意,她想方設法彌補湯團存放和攜帶不便的缺陷。開始,她把湯團表面滾了一層糯米乾粉,後又試制了各類乾粉,結果採用赤豆粉效果甚佳,大受食客歡迎。 8、豬油百果松糕 用糯米、粳米摻和,磨成粉,加赤豆、果料等蒸制而成。為舊歲暮新春的時令米食。糕身松軟香甜,糯而不粘,果仁口味多樣。 9、油氽排骨年糕 豬大排肉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經油氽、燒煮而成。該小吃在上海有二種製法,分別以曙光飯店(原名小常州,號稱排骨大王)和鮮得來點心店為代表,這兩家都以經營排骨年糕而著名,但製作方法不同,口味迥異,各有特色,20世紀30年代初在上海出名。 10、鮮肉貓耳朵 傳統的貓耳朵是用涼水和面製成貓耳朵形疙瘩,用雞丁、肉丁等作配料,帶湯食用。上海喬家柵的貓耳朵獨創一格,用手擀麵皮,包入肉餡或豆沙,油氽而成,風味特異。 11、糟田螺 選用中等大小的田螺,以調制過的陳糟為主要調料,烹煮而成。田螺肉鮮嫩勁韌,糟鹵香味橫溢,鹵汁醇濃,肉鹵同吃,更加鮮美。 12、高橋松餅 用精白粉、熟豬油、綿白糖、赤豆、桂花為原料,精細加工而成,滋味甜肥,松酥爽口,為高橋四大名點(松餅,松糕、薄脆、一捏酥)之一。淮海中路瑞金路口的高橋食品廠門市部專營。
13、青團 上海人在清明前後有吃青團的食俗,這種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據《周禮》記載,當時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於國中」的法規,於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間,即渭明前一、二日,還特定為」寒日節」。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品有糯米酪、麥酪、杏仁酪揚,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節充飢,不必舉火為炊。現在,青團有的是採用青艾,有的以雀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流傳百餘年,仍舊一隻老面孔。人們用它掃墓祭祖,但更多的是應令嘗新,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14、城隍廟梨膏糖 相傳已有1300多年歷史。100多前上海城隍廟開設了果膏糖店,由於業主善於經營,使城隍廟梨膏糖揚名中外。此糖分療效梨膏糖和花色梨膏糖兩類。療效梨膏糖有止咳平喘、生津開胃之效用。系採用杏仁、桔梗、茯苓、半夏、冬花、前胡、桔紅等葯材和白砂糖一起經煎熬精製而成。花色梨膏糖則用砂仁、山楂、丁香、佛手、木香等中草葯加上白糖精熬而成。現由豫園商城上海梨膏糖商店專賣。 15、奶油五香豆 奶油五香豆以本地綠色蠶豆為原料,伴以茴香、桂皮、精鹽、白糖、香精、奶油等佐料精製而成。其特點是微帶甜味,清醇可口、色澤光潔,回味久長,又能生津開胃 上海除了濃油醬赤的本幫餐飲,其實最令阿拉上海人引以為豪的因該是上海的各色點心。無論是市井的四大金剛,鹹菜泡飯,還是綠波廊里接待西哈努克的鴿蛋圓子、眉毛酥,均是上乘之美味。搜羅起角角落落的小點心,慢慢品嘗,美味就從小處開始了...... 16、南翔小籠包 南翔小籠馳名中外,已有百年歷史。初名「南翔大肉饅頭」,後稱「南翔大饅頭」,再稱「古猗園小籠」,現叫「南翔小籠」。大肉饅頭採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選用精白麵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為餡,不用味精,用雞湯煮肉皮取凍拌入,以取其鮮,灑入少量研細的芝麻,以取其香;還根據不同節令取蟹粉或春竹、蝦仁和入肉餡,每隻饅頭折襇十四隻以上,一兩麵粉製作十隻,形如荸薺呈半透明狀,小巧玲瓏。 美味秘笈:戳破皮子,汁滿一碟為佳品。皮薄、汁鮮、肉嫩、餡豐。 17、條頭糕薄荷糕 南南北北,糕點是中國人拿手的點心。論起上海的糕點,恐怕掰上腳趾,你都樹不過來。但被上海人廣為喜愛的,要數條頭糕和薄荷糕,還有雙釀團之類的。薄荷糕,糯米粉里拌著些許的薄荷粉,點綴著紅綠絲。條頭糕,糯米粉糅合細沙(不是裹著細沙,而是兩者揉在一起)做成長條狀,油炸了之後更好吃。 美味秘笈:薄荷糕,甜、涼爽口,夏季吃頗為下火。條頭糕,又軟又凝,甜度適中。 18、三鮮小餛飩 好像上海人對餛飩的大小分的特別清楚。上海的三鮮餛飩也有別於無錫的三鮮餛飩。餛飩餡並不是鮮肉、開洋、榨菜製成的餡心,而是純肉的。所謂三鮮名堂皆在湯里,蛋絲、蝦皮、紫菜此三鮮調出薄皮包裹著的鮮肉,口感咸香爽滑。 美味秘笈:湯燙、皮薄如紗,三鮮份量到位。哧溜一下溜入腹中。
⑵ 武漢最有名的特色小吃是什麼
武漢雖然沒有太多的風景名勝和人文景觀,可是武漢的小吃可是一絕,凡到過武漢的人必須美美的吃上一頓後方才算真正來過武漢。
到過武漢的人一定吃過武漢的小吃,煲仔飯、大集綠豆包子、二七路的牛肉麵粉、歸元寺附近的石頭餅、紅燒蹄、烤麵包、糧道街的漢堡包、南京包子、武漢昌橋頭的長江鮮魚、青椒拌皮蛋、武大門口的白吉饃夾臘汁肉、鮮湯、鴨子鍋仔、「水貨」味碟、涼拌脆皮魚、牛肉鍋貼餃、五香芝麻蔥油餅、蔥香軟餅、「水貨」湯包、豆皮、鮮肉雞汁煎包、煲仔、牛骨頭、家族火鍋、沖浪魚、臭豆腐和藕丸子、雞汁煎包、熏肉大餅、三鮮面、熱乾麵、燒梅和蒸餃、花江狗肉、糯米包油條、饅頭回鍋肉、牛肉粉……
蝦球!!!這個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很多人嫌它不幹凈,對它敬而遠之,而它卻是很多人的最愛!!!!
毛豆,一個很不錯的小菜!!!!
干燒鯰魚,可惜用的是埃及鯰魚,不過味道還是不錯的,是店裡的招牌菜之一!!!!
徐嫂的糊湯粉,好吃!!!還可以買根油條撕成小塊放進去,味道就更妙了!!!!
在油鍋里的周記歡喜坨
生煎包,這個也很多人排隊
燒烤乾子(豆腐),這個好吃,強烈推薦!!!!
小桃園的豆皮炒臘肉,豆皮很好吃!!!
小桃園的雞湯,名不虛傳!!!注意!!!裡面的是粉絲,不是魚翅:)
小藍鯨的酸辣藕帶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這就是如雷貫耳的清蒸武昌魚啦!!!!
不過武昌魚不是武漢的,是鄂州的。因為武昌古稱「江夏」,鄂州才是「武昌」
臭桂魚,真得很臭,向臭豆腐一樣,能夠忍受它的臭味的話就可以品嘗到一道美味佳餚!!!
千張肉絲
紅燒蝦球
精武路的鴨脖子
米粑
糖油粑
豆腐花
泡菜苕絲炒肉絲
熱乾麵——香就一個字
面窩——「哭」的麵包圈
三鮮豆皮
糍粑魚
珍珠肉丸
酒糟湯園
粉蒸肉
小籠湯包
炸丸子——藕圓子
圖片在:http://bwater.blogchina.com/3844849.html
⑶ 武漢有什麼怪名字的菜
樓上們說的不知道哪裡抄襲的,樓主問的是菜,不是小吃,對吧樓主,怪的菜名是靠自己想像的,比如矛蘆飛雪—,就是土豆絲炸的上面撒白糖,霸王別姬——就是甲魚和烏雞哈哈哈!雄魚頭,螞蟻上樹,獅子頭,趕驢上架,全家福,等等等,我是廚師,
⑷ 武漢有什麼特產
鴨脖
武漢的辣椒有種讓人難以忘懷的感覺,尤其表現在鴨頸的製作中。精武鴨頸香辣濃郁、鮮嫩可口,那種香辣不是辣到讓人流眼淚的刺激,而是濃郁的,緩慢擴散在口中,令人不斷的想重復那種感覺。
知名品牌:精武
孝感麻糖
孝感麻糖是以精製糯米、優質芝麻和綿白糖為主料,配以桂花、金錢桔餅等,經過12道工藝流程、32個環節製成。孝感麻糖外形猶如梳子,色白如霜,香味撲鼻,甘甜可口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有暖肺、養胃、滋肝、補腎等功效。
知名品牌:孝感牌
武昌魚
屬鯿魚的一種,又名團頭魴。體形呈扁平狀,肉質嫩白,含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武昌魚產於鄂城和武昌縣境內的梁子湖。該湖湖面遼闊,直通長江,使湖水水質好、餌料豐富,便於武昌魚的生長繁殖。又因為現代有毛澤東「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的詞句,使武昌魚更為聞名遐邇。各大商場有包裝可帶回家。
知名品牌:鄂州武昌魚
麻烘糕
糕片呈長方形薄片狀,白線邊,邊白如雪,黑麻芯黑白相映,形成鮮明對照,各顯自身特色。既有米烘糕香鬆脆爽等特點,又有雲片糕甜潤易溶的風味,其濃郁的芝麻香味、桂花清香浸入肺腑。
知名品牌:東方紅
黃陂荊蜜
黃陂荊蜜作為四大名蜜之一,荊蜜源自武漢市黃陂區主要野生植物荊條花,主產地在以山林和丘陵地帶為主的木蘭生態旅遊區。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得此處荊花花期達36天左右,比其他地區長約15天,荊蜜果糖含量比一般蜂蜜要高3%,澱粉活性酶更是一般蜂蜜的2倍以上。
知名品牌:樂神三寶、思維特、葆春、億豐
武漢漢綉
武漢漢綉是武漢出產的特色綉品,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漢漢綉採用鋪、平、織、間、壓、纜、摻、盤、套、墊、扣的針法,以「平金夾綉」為主要表現形式,分層破色、層次分明,對比強烈,追求充實豐滿、富麗堂皇的熱鬧氣氛。
知名品牌:武漢漢綉
江陵仿古漆器
從古楚國漆器源遠而來的江陵仿古漆器,具有造型美觀大方、色彩艷麗、經久耐用的特點。江陵漆器採用退光漆(不磨漆)製作,工藝復雜精緻,花色品種主要有彩繪、貼金、嵌花三大類。
知名品牌:江陵工藝美術廠
綠松石雕
湖北綠松石雕是廣受人們喜愛的湖北名優特產之一,擁有著四千年的悠久歷史。湖北綠松石雕在雕刻技法上結合了我國大江南北玉雕的風格,下刀干凈利落,清晰簡練,線條纖細入微。在造型結構上講究飽滿、完整,生動而新穎。
知名品牌:松石堂
黃鶴樓香煙
黃鶴樓品牌始創於20世紀30年代,是湖北省名優煙之一。1995年,黃鶴樓品牌全新上市,2004年推出黃鶴樓1916產品。黃鶴樓品牌從此迅速崛起,成為與中華、玉溪、芙蓉王等齊名的中國高檔卷煙品牌之一。黃鶴樓以「天賜淡雅香」為口號,構建五大產品系列。
知名品牌:黃鶴樓
洛神花茶
洛神花茶是由洛神花、陳皮煮制而成的,屬花茶類,也被稱為烙花神、洛花神。洛神花含味酸,維生素C,接骨木三糖苷、檸檬酸等營養成分,有益於平衡血脂,增進鈣吸收,促進消化,解毒利水,能解除身體的倦怠感,對過量飲酒的人有緩解作用。
知名品牌:藝福堂
⑸ 武漢著名小吃有哪些
一、武漢特色小吃及名店
1、老通城--三鮮豆皮
「老通城」是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大智路1號)的一家大型酒樓的名字,以經營著名小吃三鮮豆皮馳名,有「豆皮大王」之稱。這家酒樓創辦於1931年,原在古漢口城堡大智門外,為城鄉通道,故名通城甜食店,抗日勝利後復業,改你老通城甜食店。該店仿照湖北民間的傳統小吃豆皮,銳意改進,配合甜食應市,頗受歡迎。製法是將綠豆、大米混合磨漿,在鍋里攤成薄皮,內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餡料,用油煎好。特級廚師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鮮肉、鮮蛋、鮮蝦仁為主製作餡料,創制出三鮮豆皮,皮包金黃發亮,入口酥鬆嫩香,更加燴炙人口。毛澤東品嘗四次,次次贊賞。外地人和外賓到武漢來都以能吃到老通城豆皮為快。
2、四季--美湯包
「四季美」是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992號(江漢路口附近)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意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應,如春炸春卷,夏賣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餅等,1927年開業,生意興隆;後有特級廚師鍾生楚等在該店製作江蘇風味武漢化的小籠湯包應市,受到顧客的好評,被譽為"湯包大王",使該店變為主要供應小籠湯包的湯包館。他們制餡講究,選料嚴格,先將鮮豬腿肉剁成肉泥,然後拌上肉凍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麵皮里,上籠蒸熟,肉凍成湯,肉泥鮮嫩,七個一籠,佐以姜絲醬醋,異常鮮美。為了滿足不同顧客的需要,除鮮肉湯包外,他們還應時製作蟹黃湯包、蝦仁湯包、香菇湯包、雞茸湯包和什錦湯包等。
3、蔡林記--熱乾麵
熱乾麵與山西刀削麵、兩廣伊府麵、四川擔擔面、北方炸醬面並稱為我國五大名面。它既不同於涼面,又不同於湯面,製作的方法是先招面條基本煮熟,然後攜起來排油攤涼,吃時再在開水內滾燙幾下,瀝水,加上芝麻醬、蝦米、蔥花、醬蘿卜丁、小麻油和醋等性料拌勻。上口時香氣撲鼻,耐嚼有味。
熱乾麵源於三十年代初期漢口長堤街賣湯面的李包,他怕未賣完的湯面發餿變質,便把它撈起來晾在案上,不小心撞倒油壺,他就把流出來的麻油拌到面條里。第二天,他把這些面條放在沸水裡滾燙幾下,撈起來拌上佐料,熱氣騰騰,香氣撲鼻,使人爭相購食。有人間他這是什麼面,他脫口而出,說是"熱乾麵"。人們說熱乾麵好,他從此就專賣此面。有些飲食攤販看他生意興隆,便向他學藝,也賣起熱干而來。現在武漢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有熱乾麵館和攤點,是武漢人早晨愛吃的早點小吃之一。蔡林記熱乾麵館是其中最有特點、最有名氣的一家。
蔡林記熱乾麵館原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854號,面對水塔。現為連鎖經營,在武漢三鎮有多家店鋪。
4、談炎記--水餃
談炎記水餃館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384號,距利濟路口不遠。1920年由黃陂人談志祥創辦。專門經營水餃近八十年,有獨到的製作水餃技藝,從選肉、配料、點味、制餡、制度到包制、熬湯、煮熟等各道工序,都有嚴格的標准,如以鮮豬腿、黃牛腿肉制餡,豬蹄熬湯,配上蝦米、香菇、香菜、蔥花等佐料,使水餃的餡嫩、湯鮮、形美、皮薄,吃起來爽口潤腹,余香滿口,吃後留有餘味,使人吃了還想吃。除了傳統的鮮肉水餃,名師談銀山近幾年還陸續研製出冬菇水餃、廠米水餃、三鮮水餃雞茸水餃、蝦仁水餃等新的品種,適應不同食客的口味。
5、順香居--燒梅
「順香居」位於漢口花樓街、交通路的交匯處,是一家經營重油燒梅近五十年的老店。該店的燒梅油重而不膩人,形如銀菊,味道鮮美,久負盛名。
燒梅的製作方法是將肥膘豬肉、饅頭、橘餅、花生米、冰糖、葡萄乾等切成小丁,略炒,以不冒油為度,再用桂花、紅綠絲、白糖調合成餡。麵粉加水適量,放少許精鹽揉和,醒約3分鍾,搓條,切小,案上撒上干澱粉,擀成荷葉形成薄皮,放入餡心,加少許麻油。或炸、或烤、或蒸。其味香甜可口,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6、福慶和--牛肉米粉
「福慶和」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855號,在六渡橋一帶,以經營湖南風味的米粉著稱。粉質欽滑,味鮮可口。
7、五芳齋--湯圓
武漢「五芳齋酒樓」系倪錦財先生於民國三十五年申請舊漢口政府出資而設,其商號名稱為"上海五芳齋"(清朝咸豐八年始建),營業處所設在中山大道1303號,初創時雇傭工人十餘名,營業(生產)面積幾十平方米,直到解放。
現地處漢口中山大道723號(原為1171號)的五芳齋酒樓,由小到大,由私營到公私合營,直至全民企業,從始創至今,已逾百年之久。五芳齋以質優價廉為核心,自91年以來,相繼獲省(市)商業系統三塊金牌,並譽為"湯元大王","粽子大王",和"糕團大王"。93年國家商業部審核批准,授於 "武漢市江岸區五芳齋酒樓"、"做好做活'老字型大小'"發表文章,要求其他'老字型大小'效仿。
五芳齋的創建和發展,歷經百餘年之久,三鎮皆知,遠近聞名,現今的武漢五芳齋,已由過去單一的"寧波湯圓" 小吃品種開拓到幾十種多味湯圓及速凍系列,常年供應。不斷改革發展,以質量、價格、服務為核心,取得了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和消費者的贊譽。
8、小桃園--煨湯
「小桃園」是坐落在漢口勝利街蘭陵路64號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該店創始於1946年,有陶、袁兩個小販在這里搭棚設攤,經營油條、豆漿之類的小吃,後來兩家合作,經營煨湯,店名"筱陶袁",解放後諧音化為「小桃園」,是著名的"煨湯專家」。該店經營的主要品種有瓦罐雞湯、排骨湯、蹄膀湯、八封湯、腳魚湯、牛肉湯、鴨湯等。以瓦罐雞湯最馳名,其原料為黃波孝感一帶一斤半重以上的肥嫩母雞,剁成雞塊,先人油鋸爆炒,再倒入內有沸水的瓦罐內,用旺火糧熟,小火煨透,湯鮮肉爛,原計原味,營養豐富,是老人,病人、產婦的滋補上品。八封湯和其他糧湯也都各縣特色,鮮香可口,深受食客喜愛。
⑹ 木蘭八景的特色食品
黃陂三鮮是武漢市黃陂區民間的傳統佳餚,已經流傳數百年。三鮮是魚丸、肉丸、肉糕三樣菜看合而為一的統稱。在當地過年或紅白喜事,都會有這樣的菜上席:有「沒有三鮮不稱席,三鮮不鮮不算好「之說。三鮮各有其製作傳統技藝。三鮮各有其製作傳統技藝。魚丸選用鰓魚剁茸,配上蛋清、蔥白、薑汁、豬油等余制而成。肉丸選用豬腿夾肉剁碎,配上魚茸和各種調料,酥炸而成。肉糕的原料和肉丸相同,但作成糕狀,蒸制而成。
三菜合燒,魚有肉味,肉有魚香,別有風味。由於三菜中有魚、丸、糕三字,魚與余諧音,丸的方音為圓,糕與高同音,人們便賦三合以年年有餘、家家團圓、步步高升的寓意,為圖吉慶,年節必備。1941年黃陂人在漢口打銅街開設黃陂合記餐館,把黃陂三合傳到武漢,把鄉土菜的質量進一步提高,使得魚丸滑嫩、肉丸松泡、肉糕軟柔,頗受歡迎。
「黃陂三鮮」為本地人所熟知,還是近兩年的事情。多家酒樓介紹,吃慣了新奇菜餚的本地食客發現,這道以傳統手工工藝製作的菜餚,還頗合口味。同時,這道菜所含的魚鮮、蒸的特色,體現湖北菜的風味,也討外地客人歡心。但酒樓賣的大多是由自己的廚師製作。酒樓有賣,為何本地超市難覓蹤跡?有超市方面介紹,一是生產廠家的生產能力難以滿足市場供應,二是產品對保鮮技術要求較高。在「黃陂三鮮」的原產地,黃陂地區已有年產10噸以上的企業近100家。湖北省質監局組織華中農業大學等有關部門專家對「黃陂三鮮」標准進行了評審,獲得專家一致審定驗收。「黃陂三鮮」離香飄萬里的日子不遠了。
以民俗風情為特色,挖掘黃陂原地鄉村美食文化,木蘭天池新近推出「品山珍、嘗湖鮮、打年貨」活動,呈現不一般的味蕾神奇之旅。木蘭天池擁有佔地800餘畝高山湖泊,「大天池」的湖鮮資源很豐富,盛產各種野生名貴淡水魚30餘種。為了增加互動,景區還推出釣魚、捕魚等項目,走進農民家裡參與油炸豬肉丸子、蘿卜丸子、豆腐丸子、麻花和年糕等。在仿明清商業一條街上,擺滿各種當地的農副產品,野菜、香菇、菌類、土雞、土鴨……
⑺ 武漢有啥好吃的
工具/原料
嘴
方法/步驟
1
武漢最有名的早餐小吃當屬於熱乾麵了,來武漢遊玩的人一定要嘗嘗。不過一般人第一次都會覺得很難吃的,需要長時間的適應。
注意事項
地球村嘛,很難說什麼什麼是特產了!熱乾麵和鴨脖子應該是武漢特產的標志吧!一定要嘗嘗!
希望讓您對武漢特產有所了解,這些應該是家喻戶曉的,至於其他武漢特產,暫不知曉,見諒!
圖片均來自網路圖片,版權所有。
⑻ 在北方開一家瓦罐快餐,會受歡迎嗎~~
老通城豆皮 "老通城"是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一家大型酒樓的名字,以經營著名小吃三鮮豆皮馳名,有"豆皮大王"之稱。這家酒樓創辦於1931年,某地原在古漢口城堡大智門外,為城鄉通道,故名通城甜食店,抗日勝利後復業,改你老通城甜食店。該店仿照湖北民間的傳統小吃豆皮,銳意改進,配合甜食應市,頗受歡迎「製法是將綠豆、大米混合磨漿,在鍋里攤成薄皮,內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餡料,用油煎好。特級廚師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鮮肉、鮮蛋、鮮蝦仁為主製作餡料,創制出三鮮豆皮,皮包金黃發亮,入口酥鬆嫩香,更加燴炙人口。毛澤東品嘗四次,次次贊賞。外地人和外賓到武漢來都以能吃到老通城豆皮為快。 2 四季美湯包 "四季美"是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江漢路口附近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意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應,如春炸春卷,夏賣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餅等,1927年開業,生意興隆;後有特級廚師鍾生楚等在該店製作江蘇風味武漢化的小籠湯包應市,受到顧客的好評,被譽為"湯包 大王",使該店變為主要供應小籠湯包的湯包館。他們制餡講究,選料嚴格,先將鮮豬腿肉剁成肉泥,然後拌上肉凍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麵皮里,上籠蒸熟,肉凍成湯,肉泥鮮嫩,七個一籠,佐以姜絲醬醋,異常鮮美。為了滿足不同顧客的需要,除鮮肉湯包外,他們 還應時製作蟹黃湯包、蝦仁湯包、香菇湯包、雞茸湯包和什錦湯包等。 3 小桃園煨湯 "小桃園"是坐落在漢口勝利街蘭陵路口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該店創始於1946年,有陶、袁兩個小販在這里搭棚設攤,經營油條、豆漿之類的小吃,後來兩家合作,經營煨湯,店名"筱陶袁",解放後諧音化為「小桃園」,是著名的"煨湯專家」。該店經營的主要品種有 瓦罐雞湯、排骨湯、蹄膀湯、八封湯、腳魚湯、牛肉湯、鴨湯等。以瓦罐雞湯最馳名,其原料為黃波孝感一帶一斤半重以上的肥嫩母雞,剁成雞塊,先人油鋸爆炒,再倒入內有沸水的瓦罐內,用旺火糧熟,小火煨透,湯鮮肉爛,原計原味,營養豐富,是老人,病人、產婦的滋補上品。八封湯和其他糧湯也都各縣特色,鮮香可口,深受食客喜愛。 4 談炎記水餃 談炎記水餃館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384號,距利濟路口不遠。1920年由黃陂人談志祥創辦。專門經營水餃近八十年,有獨到的製作水餃技藝,從選肉、配料、點味、制餡、制度到包制、熬湯、煮熟等各道工序,都有嚴格的標准,如以鮮豬腿、黃牛腿肉制餡,豬蹄熬湯,配上蝦米、香菇、香菜、蔥花等佐料,使水餃的餡嫩、湯鮮、形美、皮薄,吃起來爽口潤腹,余香滿口,吃後留有餘味,使人吃了還想吃。 除了傳統的鮮肉水餃,名師談銀山近幾年還陸續研製出冬菇水餃、廠米水餃、三鮮水餃雞茸水餃、蝦仁水餃等新的品種,適應不同食客的口味. 5 蔡林記熱乾麵 蔡林記熱千面館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854號,面對水塔。生意興隆,日銷量約15000碗,接待品食者萬人以上。 熱乾麵與山西刀削麵、兩廣伊府麵、四川擔擔面、北方炸醬面並稱為我國五大名面。它既不同於涼面,又不同於湯面,製作的方法是先招面條基本煮熟,然後攜起來排油攤涼,吃時再在開水內滾燙幾下,瀝水,加上芝麻醬、蝦米、蔥花、醬蘿卜丁、小麻油和醋等性料拌勻。 上口時香氣撲鼻,耐嚼有味。源於三十年代初期漢口長堤街賣湯面的李包,他怕未賣完的湯面發餿變質,便把它撈起來晾在案上,不小心撞倒油壺,他就把流出來的麻油拌到面條里。第二天,他把這些面條放在沸水裡滾燙幾下,撈起來拌上佐料,熱氣騰騰,香氣撲鼻,使人 爭相購食。有人間他這是什麼面,他脫口而出,說是"熱乾麵"。人們說熱乾麵好,他從此就專賣此面。有些飲食攤販看他生意興隆,便向他學藝,也賣起熱干而來。現在武漢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有熱乾麵館和攤點,是武漢人早晨愛吃的早點小吃之一。蔡林記是其中最有特點、最有名氣的一家。 6 老謙記牛肉豆絲 老謙記是坐落在武昌司門口的一家風味小吃店,主要經營牛肉豆絲,兼管牛肉湯菜,隨意小酌。 豆絲是以綠豆、大米等為原料,磨碎成漿,在鍋里攤成皮,切成絲,武漢人很愛吃,有湯豆絲、干豆絲、炒豆絲等多種吃法。老謙記經營的是炒牛肉豆絲,炒時按顧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軟炒,味道各有千秋,區別只在火候。主要原料都是黃牛眉子百溝、濕豆絲、水發 香菇、玉蘭片等,外加調味佐料,用麻油煎爐炒熟。吃起來牛肉酥滑鮮嫩,豆絲綿軟滋潤,牛肉與豆絲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別有風味。 7 面窩 面窩和熱乾麵一樣,也是武漢人愛吃的早點之一,製作簡單,遍及武漢三鎮的大街小巷,多為攤點經營,或由飲食店兼管,沒有代表性店鋪。 面窩是武漢特有的,創始於清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9年)。當時漢口漢正街集稼咀附近有個賣燒餅的,名叫昌智仁,看到賣燒餅生意不好,就想辦法創制新的早點品種。經過反復琢磨,他請鐵匠打制干把窩形中凸的鐵勺,內澆用大米、黃豆混合磨成的米漿,撒上黑芝 麻,放到油鍋里炸,很快就作出一個個邊厚中空、色黃脆香的圓形米餅。人們覺得很別致,吃起來厚處松軟,薄處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稱之為面窩,流傳一百多年,成為一種價廉物美的特色早點。 8 更多風味小吃 武漢的風味小吃品種很多,不能一一詳細介紹,茲再列舉數種,供有興趣者選擇品嘗: 五芳齋湯圓 "五芳齋"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1207號,鄰近蘭陵路口,經營以黑芝麻、桂花等作芯的寧波風味湯圓。有"寧波湯圓大王"之美稱。 民生全科小湯圓 由漢口民生路212號的民生甜食店創制,體形小巧,清香純甜。 福慶和米粉 "福慶和"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855號,在六渡橋一帶,以經營湖南風味的米粉著稱。粉質欽滑,味鮮可口 雅園湖南米粉 雅園米粉館坐落在武昌解放路383號,創辦於1935年,經營湖南風味的米粉,以牛肉粉著稱。 田恆啟糊湯粉 田恆啟粉館位於漢口花樓街252號,經營的糊湯粉特色在場,是鮮魚加料熬制而成,加上澱粉成為糊狀,米粉燙好故人盛有鮮湯的碗內,再撒蔥花、胡椒,十分可口。備有油條配食。經濟實惠,食客盈門。 楚寶桂花赤豆湯 楚寶熟食店位於漢口中山大道911號,在六渡橋下首。桂花赤豆場用桂花、赤豆、糯米、白糖、澱粉等熬制而成,味道甜美不膩。 寶慶牛肉麵 寶慶面館位於漢口利濟路171號,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以經營湖南寶慶、新化一帶的傳統牛肉麵著稱。該店的牛肉麵與眾不同:.牛肉選用老黃牛的腿肉,並以粗壯梗長的甘草作配料,面條製成韭葉形,入碗裝成元寶狀。味道鮮美。 一品香大包 一品香甜食館位於漢口中山大道1445號,在公安路附近。開業半個多世紀,除經營甜食外,還製作一品大包,人稱一品香大包,皮薄餡美,遠近聞名。 順香居重油燒梅 "順香居"位於漢口花樓街、交通路的交匯處,是一家經營重油燒梅近五十年的老店。該店的燒梅油重而不膩人,形如銀菊,味道鮮美,久負盛名; 老會賓五葉梅 位於漢口六渡橋的老會賓酒樓製作的宴會名點五葉梅頗具匠心:不僅皮薄餡鮮,而且造型美觀,形如五葉梅,五角上分別有紅火腿末、蛋黃末、綠香菜、白蝦仁、黑發菜,五彩繽紛,誘人食慾。 橘頌餅 是東湖風景區聽濤酒家為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而創制的名點,餅形似橘,紅中透白、頗具紅橘傲霜之態。橘紅是油炸的結果,霜為外撒的白糖。以屈原的名詩《橘頌》命名,頗有詩意。 東坡餅 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謫居黃州時愛吃的一種餅,人們以其號命名,叫東坡餅,流傳至今,是黃州城、鄂州市的傳統食品。漢陽歸元寺素餐館仿製供應,頗受歡迎。 油香 油香本是北方的油炸食品,經襄樊市傳人武漢市,為市民喜愛的早點之一,以油香撲鼻得名。武漢街頭到處都有供應。 發米粑 又以成對出賣而稱對耙,小孩則叫粑粑。從江漢平原傳入武漢市,成為市民愛吃的一種早點。製法是把大米磨漿發酵,加上麵粉、白糖、純鹼等調勻炕熟。外殼金黃焦脆,內肉潔白軟潤。價廉物美,到處都有供應。 什錦豆腐腦 武漢街頭早晚均有供應,因在豆腐腦里加上饊子、糯米、蝦米、叉燒肉丁、榨菜丁、醬瓜丁、五香菜、芝麻、胡椒、蔥花等配料、調料,稱為什錦豆腐腦。吃起來腦嫩米滋、饊酥、菜脆,多味備嘗,異常鮮美
⑼ 武漢有什麼好吃好玩的
如果你想要找那種比較文藝的、逼格比較高的地方,強烈推薦你一款APP,叫「版鮮城」,這權款APP又被稱為「城市生活消費指南」。
-----------------------------------
這是「鮮城」的官網截圖,感興趣你可以掃描裡面的二維碼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