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武漢黃陂 > 黃陂鱔魚玉

黃陂鱔魚玉

發布時間:2020-12-10 20:19:24

1. 喝鱔魚湯後最忌諱吃什麼

熱咳忌吃辛熱粘來滋補益之品如自,羊肉,狗肉,雞肉,雞肝,蝦子,牛肉,帶魚,魴魚,鯇魚,鱔魚,龍眼肉,石榴,大棗,荔枝,松子,栗子,胡桃,洋蔥,生薑,蔥白,砂仁,胡椒,茴香,辣椒,桂枝,以及人參,黃芪,紫河車,冬蟲夏草,何首烏,黃精和煙酒等.宜吃具有清肺化痰止咳作用的食物如梨子,羅漢果,柿子,枇杷,無花果,荸薺,蘿卜汁,冬瓜,絲瓜,薄荷,胖大海,蕺菜,海蜇,豆腐,白菊花,金銀花,柑,橙,芹菜,茭白,蕹菜,菊花腦,菠菜,萵苣,茼蒿,枸杞頭,馬蘭頭,生藕,地瓜,黃瓜,綠豆芽,田螺,螺螄,香蕉,苦瓜,番茄,竹筍,瓠子,菜瓜,海帶等寒涼性食物。

2. 寶塔黃鱔湯的做法

黃鱔要不大也不小,就是要大小適中。鱔魚買回來後,把它們放在鹽水裡回養上一兩天,讓它們把答體內的雜物排干凈後就可以准備烹飪了。烹飪的時候把鱔魚和適量的清水放進鍋里,蓋上蓋,然後打開火來。過了一段時間後,等水開了就拿掉鍋蓋,這時鱔魚已經是螺旋的寶塔一樣了。
接下來的步驟就是爆炒了:首先在把煮成寶塔狀的黃鱔取出,瀝干水分,置於一旁待炒。把鍋洗凈,放上適量的油——花生油、菜子油、玉米油、葵花油均可。待油燒至八成熟的時候把瀝干水分的黃鱔放入油中爆炒,同時放入姜、大蔥一小根,大蒜瓣、豆瓣醬以及辣椒。待黃鱔的外皮爆開,油水浸入,成焦黃色就是達到火候了。起鍋,最後在碟子里加入蔥花少許,一道垂涎欲滴的湘中美食就做成了。

3. 河邊突然涌現大量鱔魚是什麼意思

孔子的先知先覺[典故]相傳,孔子最得意的門生顏回有一次到街上事,見一家布店前圍滿了人,只聽買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為啥要我二十四個錢?」顏回好心上前勸說道:「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麼會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錯了,不要吵啦。」買布的不服氣,指著顏回的鼻子說:「是誰請你出來評理的?只有孔夫子有資格評,錯與對只有他說了算!」顏回說:「好,孔夫子若評你錯了怎麼?」買布的說:「我錯了就把頭割下來給你。你錯了呢?」顏回說:「我錯了就把我的帽子輸給你。」二人找到了孔子。孔子問明了情況,對顏回笑了笑說:「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顏回,你輸啦,把帽子取下來給人家吧!」買布的贏了帽子笑著離開了。顏回大慚掩面辭行,孔子說:「回,聽為師兩句話:枯樹莫藏身殺人莫用刀」。顏回行至半路大雨傾盆,猛見一枯樹大洞恰容己身,忙屈身入內,此時耳邊猛然孔子語:枯樹莫藏身!顏回頓然離去,只聽耳邊一聲巨響,枯樹被雷火劈碎!顏回心中感激老師救命之恩。待行至家門已是半夜時分,顏回竟越牆而入,借月光顏回彷彿看到妻子床上睡有二人,顏回心頭火起,暗思妻子不賢做此苟且之事抽刀破門而入,剛要砍下猛然想起來老師說:「殺人莫用刀!」便點起燈火一看才知道是妻子與其妹同卧。顏回對空禮拜再三連夜去見孔子。問孔子:「恩師,三八到底是二十三還是二十四呢?」孔子說:「你想想,我說三八二十三是對的,你輸了,不過輸一頂帽子,我若說三八二十四是對的,他輸了,那可是一條人命啊!你說帽子重要還是人命重要?」顏回大悟!此人名叫公冶長原文:世傳公冶長能解百禽語雲。蓋當日有一鴟來報長曰:「冶長、冶長,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腸。」長往,果得獐,乃無意飼鴟腸也。鴟怨之。居無何,鴟又來報如前,長復往望,見數人圍一物而嘩。長以為死獐,恐人奪之也。遙呼曰:「我擊死者。」至,乃一死人,非獐也。眾遂逮長見邑,宰訊之,長告其故,宰不信。適檐前雀噪甚急,宰因問長曰:「汝如解禽言,能解此雀來噪者,為何事耶?」長傾聽良久曰:「雀雲,東鄉有車粟覆地,來呼眾雀往啄之耳。」宰使人廉之,果爾,遂釋長系。--明.青州府志譯文:世俗傳說公冶長能聽懂各種「鳥語」。有一次公冶長聽到老鷹嘎嘎地叫:「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有隻死獐,你來吃肉,我吃腸。」公冶長跑到南山,果然找到一隻獐,可是他並不想把腸子拿給老鷹吃。老鷹因此懷恨在心。過了不久,那隻老鷹又像上次一樣來通報,公冶長又像上次那樣跑往南山去。他遠遠見到幾個人圍著一個東西,在那裡議論紛紛。公冶長以為是死獐,怕被別人搶走,就老遠喊著:「那是我打死的。」等他跑過來一看,竟然是一具屍體,不是獐。這些人就逮捕公冶長,扭送到官府去。縣令問案情,公冶長說明來龍去脈,但縣令不相信他懂鳥語。剛好這時候屋檐下的鳥雀叫聲很急,縣令就問公冶長:「你如果懂得鳥語,那麼,你聽懂這只剛飛來的鳥吱吱喳喳的,為了什麼事呢?」公冶長仔細聽了好一會兒之後說:「那隻鳥說,東鄉有一車粟米翻車,粟米撒了一地,來叫大夥兒去吃啊。」縣令派人到東鄉去考察,果真如此,就釋放了公冶長,不監禁他了。孔子誕生的傳說2008年06月24日星期二12:57受人供奉了千秋萬代的儒家大聖人孔子,查一查他的身世,原來並不光彩。《史記·孔子世家》雲:孔子生魚魯昌平分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晉人干寶《三日紀》亦雲:徵在(即顏氏之女,孔子之母)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竇,在魯南山之空竇中。孔子之父叔梁紇六十多歲時,在空桑看上了徵在,兩人「野合」便誕生了孔子。孔子出生的年代,還保存著那種男女自由性交的原始遺風,《周禮·地官·媒氏》所載:「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就是說在一年一度的中春之月的男女聚會中,男女可以自由地談情說愛,甚至發生性關系也沒人制止。孔子正是叔梁紇在自由聚會後的結晶,這種野合所生之子,在當時卻得到了宗法、社會的承認,不會受到歧視。漢代畫像石中就存有野合圖。孔子死後,逐漸成了世人公認的至高無上的聖人。人們對其「野合而生」的身世,總覺得有些不光彩,於是,對孔子的誕生進行了美化、神化,既是聖人,那麼聖人誕生自有檎髡祝扒厝送跫巍妒耙偶恰肪砣疲?周靈王立二十一年,孔子生於魯襄公之世。夜有二蒼龍自天而下,來附徵在之房,因夢而生夫子。有二神女,擎香露於空中而來,以沐浴徵在。天帝下奏鈞天之樂,列以顏氏之房。空中有聲,言天感生聖子,做降以和樂笙鏞之音,異於谷世也。又有五老列於徵在之庭,則五星之精也。夫子未生時,有麟吐玉書於闕里人家,雲:「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故二龍繞室,五星降庭。徵在賢明,知為神異,乃以綉紱系麟角,信宿而麟去。孔子誕生的種種吉兆中,有一點就是孔子的誕生與沐浴有關。孔子之母顏徵在生孔子的那天夜裡,夢見兩條蒼龍從天而降來到房中,又有兩位神女手捧香露從空中冉冉而來,用香露為徵在沐浴,同時天奏仙樂,麒麟吐玉書,於是,徵在生下孔子。在人們看來,只有這些庄嚴神聖的吉祥徵兆,才配得上孔聖人的誕生,才能淡化掉他那「野合而生」的低賤出身。有趣的是,儒家大聖人孔子的誕生,和佛家大聖人釋迦牟尼的誕生頗多相似之處,釋迦牟尼誕生也與沐浴有關。據敦煌本《佛本行集經》載,迦昆羅國凈飯王的王後摩耶夫人在後園無憂樹下生下太子(即釋迦牟尼),太子誕生驚動了四方,天空中有飛天為他散花為他奏樂,又有九條龍吐水為太子沐浴。一為儒家鼻祖,一為佛家始祖,兩人誕生都有沐浴經歷,孔子是其母用神女給的得露沐浴而生下的;釋迦牟尼則是一生下來就有九條龍吐水為他沐浴。沐浴,成為他們誕生的特徵,也使其誕生充滿神秘色彩。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孫女孔德懋在《孔府內宅軼事》亦記載了孔子誕生的傳說,並說:我從很小的時候,大約三四歲吧,老年人就開始給我講孔子和我祖先的故事。我沒有讀過任何兒童讀物,也沒有聽過任何別的故事,而我所聽到的這許多有關我的祖先們的故事,每一個都帶有神秘的迷信色彩。在我印象中,孔子好像是個介於人和神之間,是個半人半神,或者說是神仙下凡。孔子誕生的傳說,在世人中間尤其在孔府,是有口皆碑的,並成了教育啟蒙子孫的經典,從孔德懋所言之中,便可深深地感受到這一點。臨淄的自然、人文景觀歷來被人們稱頌。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八景。有明代流傳至今的八景詩為人所津津樂道:「高陽館外酒旗風,矮矮槐陰夏日濃。秋入龍池月皎皎,春回牛山雨蒙蒙。古冢遺跡懷晏相,荒台故址吊桓公。淄江釣罷歸來晚,西寺摟頭聽曉鍾。」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是齊國故都、齊文化發祥地。於1994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於2004年被國際足聯、亞足聯認可為世界足球起源地。自公元前1045年姜太公封齊建國,到公元前221年秦滅齊,臨淄作為春秋戰國時期最富庶的強國——齊國的都城,達800年之久。齊國曾是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一,在東周列國中以經濟最發達、政治最開明、軍事最強大著稱;臨淄曾是春秋戰國乃至西漢時期全國最大的商業都市,有「海內名都」、「東方古羅馬」的美譽。在這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上,涌現出了太公、桓公、管仲、晏嬰、齊威王等著名政治家;孫武、田穰苴、孫臏、田單等著名軍事家;淳於髡、鄒衍、田駢、魯仲連等著名思想家,創造了以改革、開放、務實、包容為主要特徵的齊文化。現在的臨淄,風光秀美,景色怡人,人文薈萃,古跡眾多。有桐林(田旺)遺址、齊國故城、田齊王陵三大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0多處古文化遺址、156座大型古墓,出土文物數以萬計,被譽為宏大的「地下博物館」。八景之一:「高陽館外酒旗風」,描寫的是當年高陽城酒館林立、酒旗獵獵的繁華景象。高陽故城位於齊國故城西北16公里,即今臨淄區朱台鎮南高陽村西200米處。城址南北長約750米,東西寬約650米,呈長方形,總面積約為48.75萬平方米。東、西、北三面皆為平原,南臨烏河。遺址今高出地面2米左右,四周殘垣痕跡清晰可辨,建築遺跡甚多,並多次發現春秋戰國和漢代瓦當。1984年,該遺址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陽故城與渠丘故邑同處一址,為春秋戰國時齊國城邑,臨淄轄四邑之一。古書中此處又稱葵丘、籧丘。著名的瓜及而代典故即發生在這里。據《左傳》和《史記》記載,公元前686年,齊襄公派連稱、管至父去戍守葵丘,本來講好瓜熟了就換防,結果到了輪換的時候還不見襄公派人來接替他們,於是他們就派使者去向襄公獻瓜,暗示襄公要兌現諾言,結果不講信義的襄公不但不派人接替他們,反而惡語相加,肆意侮辱。連稱、管至父便偷偷地去投靠與襄公結怨甚深的公孫無知,三個人一起殺死了齊襄公。高陽故城,還是北魏時期賈思勰在此任高陽郡太守時撰寫《齊民要術》的地方。《齊民要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統的農學巨著。這本書是在前代農學的基礎上,全面、系統地總結了六世紀以前近400年間我國北方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農業,尤其是以今淄博市為中心的齊地農業等方面的科學技術。全書內容豐富翔實,共10卷,92篇,11萬多字,引用有關書籍156種,採集農諺歌謠30餘條,涉及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八景之二:「矮矮槐陰夏日濃」,描寫的是今臨淄辛店街道矮槐樹村一棵宋代小槐樹,在夏天綠樹成陰,鬱郁蔥蔥的景色。傳說宋太祖趙匡胤打天下時曾率一支人馬在該村古郵亭旁歇息。時值六月,天氣炎熱,趙匡胤將汗水浸濕的戰袍脫下,蒙在郵亭不遠處的一小槐樹上面晾曬。戰袍一時難以晾乾,於是,他就在槐蔭里躺下歇息。一覺睡到日薄西山,奇怪的是槐蔭依舊。他的戰袍乃龍袍,重如山嶽,壓得小槐樹從此不再長高,故稱「矮槐樹」,該村也因此而得名。矮槐樹鄰近烏河。烏河古稱耏水、干水、溡水、烏龍江,源於大武黃山之陰,全長50.5公里。村東有一跨河古橋「溡源橋」,建於戰國時期(公元前264年),是古代魯中地區著名的交通要道。歷史上有名的齊魯干時之戰,就發生在此處。公元前686年,魯庄公親率軍隊護送公子糾回國搶國君之位。並派管仲帶領軍隊攔截從莒國回國的小白。管仲在半道上遇見小白一行人,彎弓搭箭,射中了小白。小白慘叫一聲,假裝中箭。其實管仲一箭,只射中了小白的衣帶鉤。小白趕至齊都後,在鮑叔牙輔佐下登位,也就是齊桓公。鮑叔牙一面派仲孫湫去迎告魯庄公,一面布置好埋伏,做好迎擊魯國的軍事准備。而這邊管仲回營,告訴魯庄公和公子糾已將小白射死,這幫人便不再急著趕路,過了好幾天才進入齊地。仲孫湫來見魯庄公,說小白業已登位。魯庄公不肯就此罷休,遂與鮑叔牙率領的齊國軍隊大戰於乾時。結果魯軍大敗,魯庄公跳下華美的戎輅(戰車),換乘輕便兵車,率敗兵狼狽逃回魯國。鮑叔牙乘勝率兵進逼魯國,直抵曲阜。魯庄公只好處死了公子糾,將管仲裝進囚車,交給了齊國。八景之三:「秋入龍池月皎皎」,寫的是秋夜,月影倒映在名泉龍池那一汪碧水之上的皎潔美景。龍池在今臨淄齊陵街道東、西龍池村附近,已乾涸。兩龍池村原有著名寺院龍泉寺,昔日這里殿宇軒昂,石佛屹立,碑碣幢幢,為一方勝地。婉約派詞學大家李清照之夫、曾任北宋淄州知州的著名金石學家趙明誠臨景賦詞曰:「原水混混,綠竹猗猗。」寺內原保存御賜石碑一座,刻於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高2.2米,寬0.87米,厚0.23米,上刻清聖祖賜龍泉寺的李白詩:「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八景之四:「春回牛山雨蒙蒙。」,講的是冬去春來,小雨蒙蒙,松柏吐翠、怪石嶙峋的牛山在雲氣蒸騰,波光瀲灧之中顯得格外巍峨秀麗,風光怡人。牛山位於臨淄齊國故城南10里,在今臨淄區齊陵鎮境內,海拔174米。牛山傳說得名於齊國始祖姜太公。周武王滅商之後,姜太公被封於齊地營丘。而營丘當時又為占據膠東半島的土著部落——萊夷所覬覦許久。為了趕在當時實力強大的萊侯之前,搶占對營丘的控制權,姜太公馬不停蹄,星夜兼程。由於是夜行軍急行軍,姜太公迷了路。正在一籌莫展之際,奇跡出現了。月光下不遠處的一頭神牛,自告奮勇為姜太公帶路。這頭神牛走啊走啊,一直把姜太公帶到了淄河邊,過了淄河就是營丘了。還沒等大喜過望的姜太公表示感謝,這頭樂於助人的神牛突然消失了,變成了一座巍峨秀麗的山。姜太公為了感謝這頭神牛,便把這座山命名為牛山。牛山及其周圍,有豐富的齊文化遺存、人文景觀和許多膾炙人口、美麗動人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是位於牛山山頂的「景公流涕處」和位於牛山北麓的管仲墓。景公流涕的故事見於《晏子春秋》,景公在牛山遊玩時,北望齊都想到人生短暫,自己不能永享榮華富貴,便嚎啕大哭。景公的佞臣艾孔和梁丘據一見景公大哭,也虛偽的跟著大哭起來。賢相晏嬰見此情景,一方面對艾孔、梁丘據的諂媚行為表示了極大地反感,另一方面告誡景公時間的流逝,生死的交替是正常的自然現象,如果賢明的太公桓公,勇武的靈公庄公都活著的話,也就沒有你景公來當國君了。啟發景公珍惜現在的君位,繼承發揚祖先的事業,在有生之年有一番作為,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管仲墓在牛山北麓,墓高14米,東西34米,南北近14米。墓前立石碑兩方,一方刻「管仲像」,一方刻「齊相管夷吾之墓」,並陰刻其簡歷。名相管仲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卓越的政治家、經濟學家、軍事家、思想家和改革家,曾輔佐齊桓公姜小白「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完成春秋首霸偉業。目前,齊文化旅遊開發重點項目——管仲紀念館已經建成開館,成為全國著名、海內外遊客雲集的旅遊勝地。牛山以其風光秀麗,文化內涵深厚吸引著古往今來的遊客來此感悟自然,懷古思今,嬉戲遊玩。戰國時期的孟子登臨此山時曾發出過「牛山之木嘗美矣」的贊嘆;三國時期才高八斗、七步成詩的臨淄侯曹植、晚唐著名詩人杜牧、清代文壇的代表人物博山人趙執信都曾在登臨此山後留下了贊美牛山,慨嘆歷史興亡和人生榮辱悲歡的傳世佳構。每年農歷三月三和九月九的牛山廟會更是遠近聞名,熱鬧非凡。在六天的會期里,人們或游春踏青,或秋日登高,或酬神祭祖,或買賣交易,熙熙攘攘,盛況空前。八景之五:」古冢遺跡懷晏相」,說的是人們在晏嬰冢旁深切懷念」輔弱主以圖強、佐景公以中興「的賢相晏嬰的動人情景。晏嬰冢,今在臨淄齊都鎮永順庄東南350米處,墓高11米,南北長50米,東西寬43米。墓前有明萬曆二十六年五月(公元1598年)欽差巡撫都察院御史應元題「齊相晏平仲之墓」石碑和清康熙五十三年重修碑共三座。晏嬰(——公元前500年),字仲,謚平,又稱晏平仲。夷維(今山東高密)人,世稱晏子,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事齊靈、庄、景公,敢於犯顏直諫,匡正國君之謬,尚節儉且能力行,身為輔宰,食不重肉,妾不衣帛;性機敏,善辭令,奉使楚國,臨大節而不辱。晏子死後墓於故宅旁。」晏子的節儉力行被後人傳為千年佳話。據《晏子春秋》中記載:晏嬰住的是低矮狹小的住宅,乘的是駑馬破車,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米干飯就鹹菜。身為大國的宰相,生活如此清苦,連國君都看不下去了,要給他換住宅、換車子、賜金銀加封邑,但都被他謝絕了。晏子機警善變,足智多謀,他出使楚國不辱使命的故事,更是世代流傳。後世的人對晏子都非常崇敬。清代詩人鄧性在《晏嬰遺冢》一詩中這樣寫道:「當年清節勵狐裘,諷諫功高誰能儔。咫尺計桃三士冢,累累同是古荒丘。」清代另一位詩人崔振宗在《吊晏嬰冢》中也留下了這樣的詩句:「匹馬空郊淚欲傾,蒼煙遠近暗荒城。交遊海內生平遍,衰草斜陽哭晏嬰。」八景之六:「荒台故址吊桓公」,描寫的是後人登臨桓公台,憑吊這位赫赫有名的春秋霸主的情景。桓公台位於今臨淄區齊都鎮長胡村東南約一公里處,是齊故城宮室建築群中一座高台建築的台址。據探測得知,此台地下夯土基址呈長方形。東西長86米,南北寬70米,台頂分兩層,現台高14米,為齊故城的制高點。台南坡稍緩。1981年,在南坡修建了台階百餘級,通達台頂。其餘三面坡度略陡。桓公台150米外,原有河溝圍繞,現已淤積如平地。台四周是大片的開闊地,均屬春秋戰國至兩漢時期的宮殿遺址。桓公台正南有「桓公台建築遺址」標志石碑一座。在桓公台東北約200米處,曾發掘清理出一個漢代建築基址,其下層是東周時期的宮殿基址,柱礎石仍完整無損;東北1000米處,現存一處6000平方米的宮闕遺址,高出地面約半米,俗稱「金鑾殿」。它是以桓公台為主體的建築群的一部分,曾經在此出土了鋪地花紋方磚、屋脊磚,及有樹木雙獸紋、樹木卷雲紋瓦當等。齊桓公(?—公元前643年),名叫姜小白,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位。他任用管仲為相,推行政治、軍事、經濟改革,採取「尊王攘夷」的策略,伐戎救燕,存邢助衛,定襄王之位,迫楚訂盟,建立了春秋首霸的赫赫功業。八景之七「淄江釣罷歸來晚」,寫的是在日落西山,殘陽夕照,人們在淄河邊釣魚歸來怡然自得、悠閑快樂的生活。淄河又稱淄水或淄江。因齊故城臨近淄水,由此而得名臨淄。淄河是山東重要河流之一,是淄博境內最大的河流,也是臨淄人民的母親河。淄河發源於泰沂山脈及東南部的魯山山脈,經博山、淄川兩區及青州市流入臨淄區境內,再北去廣饒縣匯流小清河,全長122公里。臨淄境內河段42.5公里,流域面積227.1平方公里,河床寬一般在500—800米,最寬1公里以上。淄河源遠流長,孕育了臨淄的文明。《禹貢》記載:「濰淄其道(導)。」《元和郡縣志》中,亦記有大禹疏導淄河的傳說。據考證距今八千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1971年,上游太河水庫建成,臨淄區內河段乾涸。2002年9月,臨淄成功建造起蓄水150萬立方米的太公湖,使淄河再現清流。淄河進入臨淄境內,沿途多風景名勝。邊河鄉境內有臨淄區最高峰、海拔509.4米的天堂寨;南王鎮地段有名泉公泉峪,傳說孟子當年來齊講學,曾在此居住;齊陵街道河段有著名的天齊淵,俗稱溫泉,為淄河水源之一。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曾在此祭祀過天主神;柳店村附近是淄河與東西古道相交之處,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古稱馬陘。《左傳》記載:「入自丘輿,擊馬陘是也」。就指此地。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二月中旬,南捻軍越青石關進周村,破金嶺鎮東去,曾在淄河店全殲駐守此地的旗兵及益都鄉團;齊都鎮東古城村東修真觀東淄水河畔,有「田單解裘處」;敬仲鎮徐家圈村有清代武狀元徐華清墓,白兔丘村有齊國上卿高傒墓。淄河作為臨淄建立和發展的歷史見證,引無數文人墨客舞文弄墨,流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清朝的鄧性有著名的《淄江晚釣》詩:「斷岸瀠洄碎石津,波光遙映月生春。於今偶見垂釣叟,回憶當年釣渭人。」八景之八「西寺摟頭聽曉鍾」,寫的是每當破曉,臨淄縣城西部的西天寺那沉重渾厚的鍾聲響徹雲霄,聲音遠達方圓十餘外。據史料記載,西天寺又名三元閣,為南北朝十六國後趙皇帝石虎所建,當初名為興國寺。到北魏時期,統治者又在寺後修建大石佛(現大石佛存於臨淄石刻藝術館中,佛身高5.6米、寬1.8米、厚1米,面龐豐滿,頭飾螺髻,赤足袒胸,身披通肩袈裟立於覆蓮座上。雕刻手法呈現北魏風格),至宋代經過修建,該寺更名為廣化寺。元代惠帝至正年間被毀。直到明代初年在光化寺舊址重新建寺,更名西寺,又名西天寺,明神宗萬曆年間,有太師李良監理重修的記載。該寺規模廣闊,建築宏偉。最盛時整個建築北起石佛像,南至石塔群,跨度約三華里。其主建築以磚石結構立於高閣之上,有大殿三座,每座各三間,分別為「天元」、「地元」、「人元」。這正是西天寺又稱三元閣的緣由。閣下有門洞可以通過。閣旁建廟門、僧房、鍾樓,與高閣渾然一體。鍾樓內吊有一人多高的鐵鍾。早晨渾厚的鍾聲在遼闊的原野上飄盪。

4. 玉米面鱔魚吃嗎

5. 哪裡有養殖黃鱔的

黃鱔的養殖
黃鱔是亞熱帶淡水魚類. 又名鱔魚,長魚,羅鱔,無鱗公子等.在魚類分類學上屬於合鰓目,合鰓科,黃鱔亞科,黃鱔屬.
在我國分布很廣,除西北 和西南外,各處都有.在國外,朝鮮的南部,日本,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
黃鱔不僅有重要的營養價值,而且有重要的葯用價值.黃鱔可食部分一般在70%以上,高於一般魚類.黃鱔的蛋白質含量僅次於鯉魚和青魚,鈣和鐵的含量具首位.
概述
第 一節 黃鱔的生物學特徵
一)形特特徵
黃鱔體呈鰻形,前端管狀,尾部側扁,尾端尖細.體表無鱗,保護體表的是分泌大量的黏液.沒有胸鰭和腹鰭,背鰭和臀鰭退化成低皮褶狀且與尾鰭相連接.口較大,鰓孔較小,左右鰓孔在頭的腹面連和為一,構成"V"字形的鰓裂,故稱為合鰓目.鰓明顯退化,無鰓耙.在水中不能但靠鰓完成呼吸,要藉助口咽腔內壁黏膜作輔助呼吸,因而黃鱔時常把頭伸出水面進行呼吸.體被部多為黃褐色或青褐色,不有黑色小斑點.腹部橙黃色,有單色小斑點.體長但腸短,腸約有體長的2/3,消化能力很強.
二)生活習性 黃鱔為底粞性魚類,主要有以下的九大特性.
1)穴居性 棲息環境 多棲息於水田,溝渠,淺池及沼澤,常以頭穿穴洞為巢,巢穴為彎曲多叉的孔道,最少有2個出口.洞長約為體長的2.5~3.6倍,孔道寬度與體型大小相同.棲底以軟泥沙為好,大個體多棲於深水處.
2)自調性 視覺失靈而導致嗅覺,聽覺,觸角特別敏銳,有極強的選擇性自調性.
3)耐低溶氧性 呼吸溶解氧的能力很低,不可能較長時間居於水中,否則將會使之患上嚴重的缺氧疹而死亡完.可以通過口鼻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也可以通過皮膚和泄殖腔進行微呼吸,即使水中極度缺氧也不影響黃鱔獲得樣的能力,最低溶氧可在0.17毫克/升.
4)耐飢餓性 即使剛孵出的幼鱔,放在水缸里用自來水飼養,不餵食,歷時兩個月也不會餓死;成鱔在濕潤的土壤里, 一年不吃東西也沒有關系,不會應飢餓而死亡,只能減體重.
5)喜溫性 最適宜生長的水溫為22℃~28℃,水溫超過28℃或低於18℃時其攝食量明顯下降, 生長受抑制,在32℃以上或10℃以下完全不攝食.
6)喜暗性 在有微亮水爽微酸水靜而不混且有青草,它會放棄打洞粞身行經.
7) 對蚯蚓的特敏性 在居蚯蚓25米遠的地方它也能很快的找到,蚯蚓是黃鱔的最好飼料.
8)葯敏性 黃鱔對葯物特別敏感,特別是農葯中的蘇化203敵敵畏和1605,致死濃度分別是8ppm6ppm4ppm.總之,應盡量避免各類農葯進入黃鱔池中.
9)雜食性 在野生的條件下,幼鱔主要攝食水蚯蚓,枝角類,橈足類等大型浮游生物,也攝食水生昆蟲的幼蟲,有時兼食有有機碎屑絲狀藻類和浮游藻類.成鱔攝食的對象明顯增加,如小型魚類,蝦類,蝌蚪,幼蛙,小型的螺和蚌,有時甚至在夜間到岸上捕食蚯蚓,蚱蜢,金龜子,蟋蟀,飛蛾等,在人工飼養是,可投喂河蚌肉,螺蜆,肉蠶,蛹熟,豬肉,畜禽下腳料,魚肉漿等;有時還吃浮游植物.
三)生長與年齡 黃鱔年齡的鑒定可用耳石脊椎骨和舌骨,其中舌骨是最為理想的鑒定材料.現將自然狀態下和人工養殖的黃鱔的體長與體重的比較:
人工飼養
自然狀態
四) 對環境的要求 溫度 生長的溫度為15 ℃ ~30 ℃,適宜溫度為22 ℃ ~28 ℃,高於30 ℃或低於18 ℃攝食會受到影響,低於10 ℃就會停食,高於32 ℃攝食很少.
溶氧 水中溶氧在3毫克/L以上是活動正常,低於2毫克/L時有異常的表現,致死點為0.17毫克/L.
PH值 黃鱔正常生活適宜的水體pH值為6.0~7.5,最適為6.5~7.5.與常見的養殖魚類如四大家魚的適宜pH值6.5~8.5相比,其適宜的pH值范圍要窄,且偏於酸性.從黃鱔在pH值過高(大於8.0)和過低(小於6.0)的水體中死亡症狀看,表現為體表粘液減少甚至完全沒有粘液,肛門充血腫脹,嚴重者甚至內臟也充血,部分皮膚腐爛.這可能與黃鱔沒有鱗片,皮膚主要依靠粘液保護,而粘液對外界環境的酸鹼抵抗能力較差所至.pH值從6.0提高到7.0時,其生長率逐步提高,pH值從7.0提高到8.0時,其生長率反而下降,尤其從7.5上升至8.0時,生長率呈負增長.
有機物質 在黃鱔的水體中,適宜的有機物質的耗氧量為20~40毫克/L,如超過50毫克/L,就對黃鱔有害無益.
五)繁殖生物學
黃鱔不像其它動物那樣終生屬於一個性別,是前半生為雌性後半生為雄性,其中間轉變階段叫雌雄間體,這種由雌到雄的轉變叫做性逆轉現象.一般體長20~24cm以下的個體均為雌性,24~30cm的個體雌佔90%以上,30~36cm的個體雌性佔60%左右,36~38cm的個體雌性佔50%,38~42cm的個體雄性佔90%左右,42cm以上則幾乎全部為雄性,53cm以上則全部為雄性.(不同作者所列性逆轉全長差異的原因是地域,水溫,食物組成和內分泌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反映.)
1) 雌性時期 卵巢外有一層結締組織形成的被膜,可分為五個期. Ⅰ期:卵巢白色,透明細長.肉眼看不見卵粒.解剖鏡下可見透明細小的卵母細胞,核大,胞質少,卵徑0.08~0.1m.體長8.2cm以下的幼鱔卵巢內充滿細小的卵母細胞. Ⅱ期:此期的卵巢比Ⅰ期稍粗,卵徑為0.13~0.17mm,全長15cm以下幼鱔的卵巢多為 期.Ⅲ
期:卵巢已由白色透明轉變為淡黃色,肉眼可見卵巢內有很多細小的卵粒,解剖鏡下可清晰地看到圓形或不規則形的卵母細胞.細胞內已沉積較多的卵黃顆粒.卵徑為0.15~2.2mm.同時,卵巢內存在著少數 , 期的卵母細胞,一般處在 期性腺的幼鱔全長為15~26mm.
Ⅳ期:卵巢明顯粗大,卵母細胞亦明顯增大,卵粒大小較一致,顏色也由淡黃色變為橘黃色.解剖鏡下可見卵黃顆粒充滿整個卵母細胞,核也逐漸邊移.卵徑2.2~3.4mm,此期的黃鱔全長10~30cm,極少數可40cm以上.發育到 期末的卵巢長占鱔體長的44.6%~59.2%,平均為53.2%(從生殖孔到頭部為止). Ⅴ期:卵巢粗大,內充滿了橘黃色卵粒,呈圓球形.卵徑3.3~3.7mm.卵母細胞內充滿了排列緻密的卵黃球,細胞核邊移到卵的一端,卵在卵巢內已成游離狀.
2) 雌雄間體階段 多數黃鱔在2齡後,全長24.5~37cm,性腺被膜加厚.解剖鏡下可見少數殘留的細小卵粒,但不會發育成熟,而是逐漸退化吸收,以及分解成橘黃色的絮狀物,同時可看到剛形成不完整的曲精小管.
3) 雄性階段 多數黃鱔在3齡以上為雄鱔.未成熟的精巢細大,灰白色,表面有色素斑點.顯微鏡下可見曲精小管及不活動的精子,性成熟的精巢較原先粗大,表面有黑色斑紋,顯微鏡下可見大量的活動精子.

4)繁殖季節及環境條件 黃鱔每年繁殖1次,且產卵期較長.在長江流域,一般每年5~9月是黃鱔的繁殖季節,繁殖盛期在6~7月,隨氣溫的高低而提前或推遲.繁殖季節到來之前,親鱔先打洞,稱為繁殖洞.繁殖洞一般在埂邊,洞口通常開於埂的穩蔽處,洞口下緣2/3浸於水中,繁殖洞分前洞和後洞,前洞產卵,後洞較細長,洞口進去約10cm處比較寬,洞的上下距離約5cm,左右距離約10cm.
5)在整個生殖期是雌多於雄.7月份之前 雌鱔佔多數,其中2月份雌鱔最多佔91.3%,8月份雌鱔逐漸減少到38.3%,雌雄比例0.6:1,9~12月雌雄鱔約各佔50%.
6)產卵與孵化 產卵前,雌雄親鱔吐泡沫築巢,然後將卵產於巢上.受精卵黃或橘黃色,半透明,卵徑(吸水後)一般為2~4mm.雄親鱔有護卵的習性.新鱔吐泡沫作巢,一是使受精卵不易被敵害發覺,二是使受精卵托浮於水面,水面一般溶氧高,水溫高(鱔卵孵化的適宜水溫為21~28℃),有利於提高孵化率.黃鱔的胚胎發育特點是:其一,卵徑大,卵黃多,胚胎發育時間長,仔魚出膜時個體大,對環境的耐受能力強.其二,同一條親鱔產的同一批卵,在相同條件下孵化,仔魚出膜時間不一致,相差48h左右.其三,神經板出現在原腸早期動物極細胞下包至卵的1/3~1/2時,與鱒魚類似而與鯉科魚類明顯不同.其四,胸鰭在胚胎期形成並不斷扇動,出膜後逐漸退化消失.
第三節 成鱔的養殖
目前,成鱔的養殖有網箱養殖無土靜水養殖溫室流水養殖,現著重講講網箱養殖和溫室流水養殖:
一)網箱養殖 在網箱的養殖中有池塘網箱養殖,湖泊網箱養殖,水庫網箱,稻田網箱養殖,今天只介紹稻田網箱養殖技術,由於在稻田中設置網箱養殖黃鱔,稻田為黃鱔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黃鱔為水稻疏鬆土壤,吞食害蟲,稻鱔互相促進,相得益彰,稻穀高產養鱔豐收,是低投入,快致富的有效途徑.
1 .苗種的選擇 發展黃鱔的人工養殖,首先要有優良的鱔種.從目前各地養殖的鱔種來源看,黃鱔至少有3~5個地方種群.這些不同的種群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生長速度,養殖效果都不一樣.因而在發展黃鱔人工養殖,選購種時特別注意.現將幾種常見的黃鱔地方種群介紹如下.
1.1深黃大斑鱔 該鱔身體細長,體圓,體形標准,體表顏色深黃,並伴有褐黑色大斑紋.生產實踐表明,深黃長斑鱔適應性強,生產速度快,個體較大,鱔肉品質較佳,養殖效果較好.在養殖條件下,其增重倍數可達5~6倍,是我國目前發展黃鱔人工養殖的首選鱔種.
1.2淺黃細斑鱔 該鱔體形也較為標准,體色淺黃色,身上的褐黑色斑紋較為細密,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強,易於飼養,但其生長速度不如深黃大斑鱔.在養殖條件下,其增重倍數可達2~3倍.同時該鱔在自然條件下,其種群數量較多,來源方便,故該鱔也是人工養殖鱔種的重要來源.
1.3青灰色鱔 該鱔體色呈青灰色,身上也有褐黑色細密斑紋,其適應環境的能力相對較弱,生長速度較慢,鱔體規格較小.在養殖條件下,該鱔的增重倍數只有1~2倍,養殖效果不如深黃大斑鱔淺黃細斑鱔理想.
選種還應注意以下的問題: 選購的鱔種規格須一致.一般以30~50克/尾為宜,如規格參差不齊,應分開養殖.選購的鱔種要求體質健壯,無病無傷,生命力較強.受傷,有病的個體,或經長途運輸,生命力不強的個體,不宜選作鱔種.選購的鱔種要求同一批次,來源於同一產地,最好一次購足,同一來源的鱔種放入同一水域進行人工養殖,以提高放養成活率,增加單位產量和經濟效益,實現增產增收的目的.
2) 稻田選擇 用於養鱔的稻田應水質良好,水量充沛,進排水便利,不旱不澇,泥土較肥,光照充足,無冷浸,環境安靜.栽植早,中,晚稻田均可(如早稻田網箱養鱔,應選再生稻為宜).
3) 網箱設置 設置在稻田中的網箱一般呈長方形或正方形,面積10~15米,高度1~1.2米,根據本地經驗,製作網箱的網片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牢固耐用,能抗炎熱高溫和低溫冰凍而不破損,抗老化耐拉力強,能用約3年;二是網布不跳紗,不泄紗;三是網目小,以黃鱔尾尖無法插入網眼為宜.網箱設置在進水口處,排列整齊.網箱總面積一般不超過稻田總面積的1/3.
4. 放箱方法:先將田水排干,按網箱形狀和大小挖泥深 40~50厘米,把網箱平放,網箱四角用木樁支起張開,再把挖起的泥土回填入網箱中,壘成泥埂或平鋪,這時網箱內的泥面和田面基本持平,泥面以上網箱高出60~80厘米.非網箱區的稻田按常規耕作.
5.苗種放養 禾苗栽插(網箱中亦按常規栽插)完全成活後,投放黃鱔苗種,在黃鱔中適當的混養幾尾泥鰍以提高成活率.放養密度:每平方米網箱放3~5斤,放養前用3%的食鹽水或20ppm的高錳酸鉀或10ppm的孔雀石綠浸洗消毒5~10分鍾,也可用80~100萬單位的青黴素浸泡5~10分鍾.注意,放苗不能在5~6月份,此時的黃鱔的成活率很低..
6.日常管理
_6.1_飼料投喂 放養後當天就開始誘食投喂餌料,約體重的1~2%.餌料的品種為蚯蚓,蠅蛆,螺蚌肉,小雜魚蝦,畜禽肝腦肺等動物性下腳料及配合飼料.投喂"活餌"不需飼料台,但"死餌"必須投在飼料台上.簡單的飼料台可用紗窗和竹片製成 "板籮"式.每個網箱設飼料台1~2個.投餌每天傍晚時一次.正常吃食後,餌料數量以黃鱔在1.5小時左右吃完不剩為標准,或增加或減少.
6.2 水質調控 保持網箱內水深5~15厘米,水質要求與養魚相同,水質過肥發臭缺氧應及時換水,網眼堵塞後需洗刷,保持網箱內外水的交換.水質要符合淡水漁業的標准,PH值在6.5~7.5,具有"活,肥,嫩,爽"的特徵,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污染.注意,一定不能串灌,以防傳染.可在網箱中種植水花生水葫蘆等植物作為夏季的遮蔭物,以防溫度太高而影響正常生長.
7. 合理施肥和噴撒農葯
7.1 施肥法:重施基肥,巧施追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使用原則.栽插禾苗翻耕稻田時施足基肥,畝用量:腐熟發酵過的人畜糞600~1200公斤,或尿素20~25公斤,或碳酸銨25公斤.巧施追肥,每667平方米每次用量:腐熟人畜糞200~400公斤,或尿素4~8公斤,或硫酸銨8~12公斤,或過磷酸鈣4~8公斤.施追肥時要根據稻田水質,水溫高低,靈活掌握用量,每次切莫過量,以免毒害黃鱔.無機追肥最好化水遍灑.
7.2 噴撒農葯:首先必須正確診斷和防治病蟲害的種類.其次選擇的農葯應盡可能是高效低毒品種,如甲胺磷,樂果,馬拉硫磷, 敵百蟲,殺蟲雙,稻瘟凈,井岡黴素等.第三,每次用葯量不能過大.以上品種的農葯,按常規用量使用一般不會對鱔造成危害.第四,用葯為粉劑的應在早上帶露水勻撒,水劑農葯必須兌水在露水干後噴灑到葉面上,固體農葯也須化水噴灑.噴灑時應盡量減少葯物散入水中.第五,氣溫高,農葯毒性會增強,更應注意對黃鱔是否造成危害.第六,噴葯前必須增加稻田水深,水深達10厘米以上.如擔心噴葯對黃鱔產生影響,可邊噴葯邊換水的方法最為安全.第七,為防葯物對黃鱔產生毒害,也可先做試驗,再全面用葯.
_8. 越冬管理 水溫低於15以後越冬,攝食就明顯下降,當達到10時,黃鱔就鑽進泥里冬眠,此時只要保持泥土濕潤即可,待到春節前上市或第二年再養.
二)溫室流水養殖:苗種選擇同稻田養殖.
1.建池.選擇有常年流水的地方建溫室,溫室用磚砌高一米,頂用鋼筋做骨架,然後用隔熱材料加頂,再用塑料薄膜覆蓋並加壓.在溫室的一角修建鍋爐,以調節水溫和室溫,使黃鱔一直在適溫條件下生長.鱔池用水泥磚砌,每個池0.25平方米,四周池壁高40cm左右;在池的上方用噴式管道進水,進水孔15~20個,進水孔與池底等高,排水孔1個與池底等高,另一個高出池底4~5cm,孔口都要裝金屬網罩防逃.根據溫室的大小來確定鱔池的多少,一般可20*35個.池與池之間相隔10厘米.
2.放養.池建好後,將總排水口塞好,灌滿水浸泡5~7d以上,然後將水放干,再將底下的1個排水孔塞住,保持每個小池有少量流水,水深4~5cm.鱔種放養前用6ppm孔雀石綠溶液浸洗20~30min或用3%~4%食鹽水浸洗3~5min,防止水霉病發生和清除鱔魚體表的寄生蟲.鱔種消毒後及時放養,每平方米放30~40kg,規格大可多放,規格小可少放,同一池的鱔種應大小一致,避免以大食小.用泡膜或其他的懸浮片狀物懸浮於水中.
3.投飼 鱔種初放時不肯吃人工投喂的飼料,需要進行馴飼.馴飼的方法是:鱔種放養後當天晚上和早上6:00點就開始誘食投喂餌料.引食飼料可用蚯蚓,蚌肉,螺肉等,將飼料切碎,分成幾個小堆放在進水口一邊,並適當加大流水量.第一次的投飼量為鱔種總量的1%~2%,以後逐漸增加到體重的3%~5%.如要當天的飼料未吃完,要將殘餌撈出,第2天不要再增加投飼量.等到吃食正常後,可在引食飼料中摻入蠶蛹,蠅蛆,煮熟的動物內臟和血,魚粉,豆餅,菜餅麩皮,米糠,瓜皮等飼喂,第一次可加1/5,同時減少1/5的引食飼料,如吃食正常,以後每天增加1/5,5d後即可取消引食飼料.
4.管理.注意保證水流暢通和溫度的恆定,防止鼠,蛇及寄生物為害;飼養一段時間後,同一池的鱔魚每隔半各月將大小鱔挑選一次分開飼養,以便生長一致和防止大吃小現象發生.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鄉市場對黃鱔需求的不斷增長,黃鱔的季節性差價逐漸拉大。因此,在黃鱔的出欄高峰期低價購入,貯養一段時間後上市,可以賺取一筆不小的差額。但如果黃鱔在貯養期間大量死亡,不僅賺不到錢,甚至還會虧本。為了減少黃鱔在貯養過程中的死亡,應切實掌握五個要點:
一、挑選健壯、無病無傷的黃鱔貯養。目前,捉取黃鱔一般以籠(簍)捕、鉤捕為主。採用籠(簍)捕方式獲得的黃鱔除身體上有劃傷的以外都可以貯養,但採用鉤捕方式獲得的黃鱔因為身體大多有內傷而不宜貯養。
二、注意控制水溫。貯養黃鱔的水溫宜控制在18℃~28℃。每次注入的新水溫度與鱔池的水溫相差不宜超過3℃。
三、保持適當的密度。貯養黃鱔的密度應視黃鱔的數量多少、個體大小和預貯的時間長短靈活確定,切忌過大。
四、及時換水降溫。因為黃鱔體表有很多黏液,若貯養密度大,又不及時換水,黏液會越積越多。這些黏液在自然分解時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並產生熱量,使水溫明顯升高,導致黃鱔死亡。
五、投喂適量的適口飼料。黃鱔投入貯養池後,若所投喂的飼料不適口,黃鱔長時間不攝食,易患閉口病,會導致其體弱消瘦,最後死亡。若飼料適口但投喂量太多,又會使黃鱔採食過量,患鼓脹病而死。因此,對貯養黃鱔投喂的飼料既要適口又要適量。
黃鱔適宜作為廣大農村發展庭院經濟、發家致富的優選養殖對象。但在養殖中,也存在不少問題,致使許多養殖者,特別是初養者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失。下面筆者簡單談談初養黃鱔應該注意的問題,初養黃鱔者應該把好的「六關」。

一、建池關

黃鱔生性喜溫、避風、畏光、怕驚、怕高溫,故建池處要求向陽、避北風、水源方便,另外池周要留有種植長青樹和藤蔓類植物的空間。科學地建好鱔池是黃鱔養殖的基礎,一般選用水泥、磚面結構,建成半地下式,大小以6~20m2為宜,底面以混凝土鋪設為好,池深1~1.5m左右。為防止黃鱔逃逸,池角一般砌成圓弧形,池檐向內側伸出。設進排水口和溢水口,進水口一般高出水面30~40cm,排水口安裝在泥層線下,以能把池水全部排出,溢水口一般設在高於泥面20cm處。排水口和溢水口應設在進水口對側,並且各水口都要用金屬網做好防逃裝置。上述工作做好後,還應對水泥池採取脫鹼措施,以避免水體中的溶氧減少,酸鹼度上升,使養殖的黃鱔受害,其方法是每立方米水體中溶入過磷酸鈣肥料1kg,或酸性磷酸鈉20g,浸泡2日後用清水沖洗,然後即可開始進行下一步工作。

二、底質關

初養者往往直接取黑色淤泥鋪底,這是不足取的,因為這既不利於黃鱔打洞穴居的習性,又使黃鱔發病機率提高。正確的做法是在混凝土的基礎上還應再分三層。底層是用廢植物秸桿鋪成的,一般選擇有韌性、透氣性好、耐腐蝕性強的粗纖維植物廢料,並要求大小搭配,重量比例可為粗大桿∶中型桿∶碎料為5∶3∶2。例如先鋪1~2層玉米桿,再鋪20cm左右厚的油菜桿(或豆秸),上面再鋪3~5層縱橫交錯的玉米桿或高梁桿之類,最後再撒入一層谷殼,一層生石灰(約10m2撒0.5kg);中層是供黃鱔穴居的較硬粘土層,一般厚度約30~40cm;最上層便可鋪淤泥,厚度為15cm左右,同時撒上一層薄薄的生石灰,最後注水進行底質消毒。

三、環境關

由於黃鱔喜歡半水半空的洞口,所以鱔池應該有水有陸。這一問題通常用設泥埂來解決。泥埂上窄下寬,底寬40cm,高度也以40cm左右為宜。各相鄰泥埂之間為相通的泥溝,溝面寬與深都在30cm左右,注意堆設泥埂時應刮盡底面的軟泥。然後便可在泥埂上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稻、荸薺之類的經濟作物,若有適宜的中草葯植物種植更佳。另外,為遮擋日曬,池頂植被可根據鱔池的大小種2~3株葡萄,藤蔓布局以西邊密東邊略疏為宜。也可種植絲瓜、葫蘆等其他藤蔓類來控制光照,特別是遮擋夏天的西曬。這樣,便為黃鱔生活創造了一個比較適宜和穩定的小生態環境。

四、苗種關

目前苗種主要有下列來源:首先是從野外直接捕捉,每年的4~10月都可在稻田和淺水溝渠用鱔籠或者利用晚上點燈照明的方法捕捉,捕捉後的黃鱔將有病有傷的剔掉再放養,這種方法尤其適於初養者採用。其次就是從市場選購。從市場上選購要選擇體質健壯、無病無傷的;體色發白無光澤、瘦弱的不能用作鱔種。另外,黃鱔體色橙黃色的比青灰色的生長速度、增肉倍數都要高,特別是黃斑大的更宜優先選購。同時要注意苗種規格要基本一致,最好是每公斤20~50尾,規格太小,成活率低,當年還不能上市;規格太大,增肉倍數低,單位凈產量不高。投入鱔種前7~10天,每平方米池子用生石灰0.2kg清塘。放養密度視情況而定:水源充足、鱔種規格小的每平方米可放養3~6kg;水源不便、鱔種規格大的每平方米可放養2.5~5kg,同時還可投放占鱔體總重10%的泥鰍混養。

五、馴飼關

從自然環境捕捉來的鱔種,一般不肯吃人工投喂的飼料,必須經過一段馴飼過程,否則會導致養殖失敗。馴飼的方法是:黃鱔放養3~4天內先不投飼,然後在黃鱔行動正常後,於晚上開始引食。引食飼料選用黃鱔最喜歡的蚯蚓、河蚌等,用量可為鱔體總重的1%,第二天根據吃食情況適當調整投餌量,並稍稍提前投餌時間。由於黃鱔對餌料選擇性較強,故在引食成功後,必須在引食飼料中逐漸摻入本地來源廣、價格低、適口性好、增肉率高的其他餌料,乃至人工配合飼料,必須注意的是動物原料最好煮熟(活餌除外)。投餌地點最後定位於泥埂一端稍稍壓平的檯面上,投餌時間在能看清黃鱔吃食的傍晚為最佳。一般經過一周左右馴飼工作便會基本完成。

六、水質關

水質要好,要勤換水,一般情況下春、秋每3~5天換水1次,夏天1~2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只可換去1/4~1/2,且進水的溫度要盡可能與池水溫度一致,溫差不要超過3℃。換水的時間以中午為好,最好是在有陽光的時候換。換水的同時要注意清洗食台和污染的地方。有條件的能保持微流水更好。水質好的表現為黃鱔吃食時會發出「吱吱」聲。池內水位要依水溫、季節、天氣情況而適當調整,一般應控制在6~25cm范圍之內,原則是低溫時淺、高溫時適當加深。
每年春節前後黃鱔的市場價格是4-9月份的2倍以上,且貨少暢銷。因此,在秋季大規模收取野生黃鱔在網箱中進行短時間的暫養,至春節前後銷售,能獲得豐厚的利潤。該項目固定資產投入少,操作簡單,資金周轉快,是廣大農戶快速增收致富的良好途徑。現將本地的做法簡介如下:
1、選擇良好的水域設置網箱。選擇設置網箱的水域最好是池塘,其次是水位較穩定的湖泊、河溝和水庫,但不管是哪種水體,均應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污染,光照好。網箱用聚乙烯網片縫合而成,每個面積10-20平方米,深1-1.2米。水域中的網箱用木樁固定或用油桶等浮起。黃鱔放養前,在網箱中培植大量的水花生或油草,並讓其充滿全網箱,以供黃鱔棲息。

2、充分把握入箱黃鱔質量。放養時間一般在黃鱔數量較多且收購價較低的每年9月前完成。暫養的目的是保持重量、獲得季節差價,不考慮生長增重。因此收養的品種不需刻意追求,但是與常規養鱔收苗種一樣,必須嚴把質量關,要求選購籠捕無病無傷的個體進行暫養,以確保成活率。需要注意的是,秋季溫度高,極易引發黃鱔發燒病而造成大批死亡。捕鱔戶家中的黃鱔在臨時暫養時,每天要換水2次以上且放置在陰涼處。冬季暫養應收購在捕鱔戶家中臨時暫養不超過2天的黃鱔,收鱔時間應在相對氣溫較低的早上,運輸時間應盡可能短,運輸桶中的水與黃鱔重量各半。收回的黃鱔及時放養入箱。

3、正確放養。對所收的統貨黃鱔應按大小最少分3個檔次分別放入不同的網箱。入箱前用3%-5%食鹽水消毒5-10分鍾。放養密度一般每平方米網箱2.5-5公斤,且規格大放養重量多,規格小放養重量少。

4、暫養管理。①投餌:黃鱔入箱3天後開始投喂用絞肉機絞碎的鮮魚肉,每天傍晚投喂一次,餌料投在水草上,每箱設3-4個投餌點,數量以每次吃光為度。在長江中下游,10月底(水溫15℃以下)以後基本上可停食。②防凍:隨著氣溫逐漸降低必須提前加深池水深度和保持網箱豐茂的水草,若水草有病蟲要及時打葯防治。③防干擾:冬季低溫時黃鱔活動能力極差,應堅決杜絕翻動水草和攪動池水等,否則會使黃鱔落入箱底而無力再回遊至水草上棲息,造成黃鱔缺氧死亡。

5、掌握時機適時銷售。冬季應隨時掌握全國各大市場價格行情和主養區存貨量,以預測市場價格升降變化趨勢,把握時機適時銷售,獲得最好收益。

6. 哪裡有養鱔魚

黃鱔的養殖
黃鱔是亞熱帶淡水魚類. 又名鱔魚,長魚,羅鱔,無鱗公子等.在魚類分類學上屬於合鰓目,合鰓科,黃鱔亞科,黃鱔屬.
在我國分布很廣,除西北 和西南外,各處都有.在國外,朝鮮的南部,日本,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
黃鱔不僅有重要的營養價值,而且有重要的葯用價值.黃鱔可食部分一般在70%以上,高於一般魚類.黃鱔的蛋白質含量僅次於鯉魚和青魚,鈣和鐵的含量具首位.
概述
第 一節 黃鱔的生物學特徵
一)形特特徵
黃鱔體呈鰻形,前端管狀,尾部側扁,尾端尖細.體表無鱗,保護體表的是分泌大量的黏液.沒有胸鰭和腹鰭,背鰭和臀鰭退化成低皮褶狀且與尾鰭相連接.口較大,鰓孔較小,左右鰓孔在頭的腹面連和為一,構成"V"字形的鰓裂,故稱為合鰓目.鰓明顯退化,無鰓耙.在水中不能但靠鰓完成呼吸,要藉助口咽腔內壁黏膜作輔助呼吸,因而黃鱔時常把頭伸出水面進行呼吸.體被部多為黃褐色或青褐色,不有黑色小斑點.腹部橙黃色,有單色小斑點.體長但腸短,腸約有體長的2/3,消化能力很強.
二)生活習性 黃鱔為底粞性魚類,主要有以下的九大特性.
1)穴居性 棲息環境 多棲息於水田,溝渠,淺池及沼澤,常以頭穿穴洞為巢,巢穴為彎曲多叉的孔道,最少有2個出口.洞長約為體長的2.5~3.6倍,孔道寬度與體型大小相同.棲底以軟泥沙為好,大個體多棲於深水處.
2)自調性 視覺失靈而導致嗅覺,聽覺,觸角特別敏銳,有極強的選擇性自調性.
3)耐低溶氧性 呼吸溶解氧的能力很低,不可能較長時間居於水中,否則將會使之患上嚴重的缺氧疹而死亡完.可以通過口鼻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也可以通過皮膚和泄殖腔進行微呼吸,即使水中極度缺氧也不影響黃鱔獲得樣的能力,最低溶氧可在0.17毫克/升.
4)耐飢餓性 即使剛孵出的幼鱔,放在水缸里用自來水飼養,不餵食,歷時兩個月也不會餓死;成鱔在濕潤的土壤里, 一年不吃東西也沒有關系,不會應飢餓而死亡,只能減體重.
5)喜溫性 最適宜生長的水溫為22℃~28℃,水溫超過28℃或低於18℃時其攝食量明顯下降, 生長受抑制,在32℃以上或10℃以下完全不攝食.
6)喜暗性 在有微亮水爽微酸水靜而不混且有青草,它會放棄打洞粞身行經.
7) 對蚯蚓的特敏性 在居蚯蚓25米遠的地方它也能很快的找到,蚯蚓是黃鱔的最好飼料.
8)葯敏性 黃鱔對葯物特別敏感,特別是農葯中的蘇化203敵敵畏和1605,致死濃度分別是8ppm6ppm4ppm.總之,應盡量避免各類農葯進入黃鱔池中.
9)雜食性 在野生的條件下,幼鱔主要攝食水蚯蚓,枝角類,橈足類等大型浮游生物,也攝食水生昆蟲的幼蟲,有時兼食有有機碎屑絲狀藻類和浮游藻類.成鱔攝食的對象明顯增加,如小型魚類,蝦類,蝌蚪,幼蛙,小型的螺和蚌,有時甚至在夜間到岸上捕食蚯蚓,蚱蜢,金龜子,蟋蟀,飛蛾等,在人工飼養是,可投喂河蚌肉,螺蜆,肉蠶,蛹熟,豬肉,畜禽下腳料,魚肉漿等;有時還吃浮游植物.
三)生長與年齡 黃鱔年齡的鑒定可用耳石脊椎骨和舌骨,其中舌骨是最為理想的鑒定材料.現將自然狀態下和人工養殖的黃鱔的體長與體重的比較:
人工飼養
自然狀態
四) 對環境的要求 溫度 生長的溫度為15 ℃ ~30 ℃,適宜溫度為22 ℃ ~28 ℃,高於30 ℃或低於18 ℃攝食會受到影響,低於10 ℃就會停食,高於32 ℃攝食很少.
溶氧 水中溶氧在3毫克/L以上是活動正常,低於2毫克/L時有異常的表現,致死點為0.17毫克/L.
PH值 黃鱔正常生活適宜的水體pH值為6.0~7.5,最適為6.5~7.5.與常見的養殖魚類如四大家魚的適宜pH值6.5~8.5相比,其適宜的pH值范圍要窄,且偏於酸性.從黃鱔在pH值過高(大於8.0)和過低(小於6.0)的水體中死亡症狀看,表現為體表粘液減少甚至完全沒有粘液,肛門充血腫脹,嚴重者甚至內臟也充血,部分皮膚腐爛.這可能與黃鱔沒有鱗片,皮膚主要依靠粘液保護,而粘液對外界環境的酸鹼抵抗能力較差所至.pH值從6.0提高到7.0時,其生長率逐步提高,pH值從7.0提高到8.0時,其生長率反而下降,尤其從7.5上升至8.0時,生長率呈負增長.
有機物質 在黃鱔的水體中,適宜的有機物質的耗氧量為20~40毫克/L,如超過50毫克/L,就對黃鱔有害無益.
五)繁殖生物學
黃鱔不像其它動物那樣終生屬於一個性別,是前半生為雌性後半生為雄性,其中間轉變階段叫雌雄間體,這種由雌到雄的轉變叫做性逆轉現象.一般體長20~24cm以下的個體均為雌性,24~30cm的個體雌佔90%以上,30~36cm的個體雌性佔60%左右,36~38cm的個體雌性佔50%,38~42cm的個體雄性佔90%左右,42cm以上則幾乎全部為雄性,53cm以上則全部為雄性.(不同作者所列性逆轉全長差異的原因是地域,水溫,食物組成和內分泌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反映.)
1) 雌性時期 卵巢外有一層結締組織形成的被膜,可分為五個期. Ⅰ期:卵巢白色,透明細長.肉眼看不見卵粒.解剖鏡下可見透明細小的卵母細胞,核大,胞質少,卵徑0.08~0.1m.體長8.2cm以下的幼鱔卵巢內充滿細小的卵母細胞. Ⅱ期:此期的卵巢比Ⅰ期稍粗,卵徑為0.13~0.17mm,全長15cm以下幼鱔的卵巢多為 期.Ⅲ
期:卵巢已由白色透明轉變為淡黃色,肉眼可見卵巢內有很多細小的卵粒,解剖鏡下可清晰地看到圓形或不規則形的卵母細胞.細胞內已沉積較多的卵黃顆粒.卵徑為0.15~2.2mm.同時,卵巢內存在著少數 , 期的卵母細胞,一般處在 期性腺的幼鱔全長為15~26mm.
Ⅳ期:卵巢明顯粗大,卵母細胞亦明顯增大,卵粒大小較一致,顏色也由淡黃色變為橘黃色.解剖鏡下可見卵黃顆粒充滿整個卵母細胞,核也逐漸邊移.卵徑2.2~3.4mm,此期的黃鱔全長10~30cm,極少數可40cm以上.發育到 期末的卵巢長占鱔體長的44.6%~59.2%,平均為53.2%(從生殖孔到頭部為止). Ⅴ期:卵巢粗大,內充滿了橘黃色卵粒,呈圓球形.卵徑3.3~3.7mm.卵母細胞內充滿了排列緻密的卵黃球,細胞核邊移到卵的一端,卵在卵巢內已成游離狀.
2) 雌雄間體階段 多數黃鱔在2齡後,全長24.5~37cm,性腺被膜加厚.解剖鏡下可見少數殘留的細小卵粒,但不會發育成熟,而是逐漸退化吸收,以及分解成橘黃色的絮狀物,同時可看到剛形成不完整的曲精小管.
3) 雄性階段 多數黃鱔在3齡以上為雄鱔.未成熟的精巢細大,灰白色,表面有色素斑點.顯微鏡下可見曲精小管及不活動的精子,性成熟的精巢較原先粗大,表面有黑色斑紋,顯微鏡下可見大量的活動精子.

4)繁殖季節及環境條件 黃鱔每年繁殖1次,且產卵期較長.在長江流域,一般每年5~9月是黃鱔的繁殖季節,繁殖盛期在6~7月,隨氣溫的高低而提前或推遲.繁殖季節到來之前,親鱔先打洞,稱為繁殖洞.繁殖洞一般在埂邊,洞口通常開於埂的穩蔽處,洞口下緣2/3浸於水中,繁殖洞分前洞和後洞,前洞產卵,後洞較細長,洞口進去約10cm處比較寬,洞的上下距離約5cm,左右距離約10cm.
5)在整個生殖期是雌多於雄.7月份之前 雌鱔佔多數,其中2月份雌鱔最多佔91.3%,8月份雌鱔逐漸減少到38.3%,雌雄比例0.6:1,9~12月雌雄鱔約各佔50%.
6)產卵與孵化 產卵前,雌雄親鱔吐泡沫築巢,然後將卵產於巢上.受精卵黃或橘黃色,半透明,卵徑(吸水後)一般為2~4mm.雄親鱔有護卵的習性.新鱔吐泡沫作巢,一是使受精卵不易被敵害發覺,二是使受精卵托浮於水面,水面一般溶氧高,水溫高(鱔卵孵化的適宜水溫為21~28℃),有利於提高孵化率.黃鱔的胚胎發育特點是:其一,卵徑大,卵黃多,胚胎發育時間長,仔魚出膜時個體大,對環境的耐受能力強.其二,同一條親鱔產的同一批卵,在相同條件下孵化,仔魚出膜時間不一致,相差48h左右.其三,神經板出現在原腸早期動物極細胞下包至卵的1/3~1/2時,與鱒魚類似而與鯉科魚類明顯不同.其四,胸鰭在胚胎期形成並不斷扇動,出膜後逐漸退化消失.
第三節 成鱔的養殖
目前,成鱔的養殖有網箱養殖無土靜水養殖溫室流水養殖,現著重講講網箱養殖和溫室流水養殖:
一)網箱養殖 在網箱的養殖中有池塘網箱養殖,湖泊網箱養殖,水庫網箱,稻田網箱養殖,今天只介紹稻田網箱養殖技術,由於在稻田中設置網箱養殖黃鱔,稻田為黃鱔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黃鱔為水稻疏鬆土壤,吞食害蟲,稻鱔互相促進,相得益彰,稻穀高產養鱔豐收,是低投入,快致富的有效途徑.
1 .苗種的選擇 發展黃鱔的人工養殖,首先要有優良的鱔種.從目前各地養殖的鱔種來源看,黃鱔至少有3~5個地方種群.這些不同的種群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生長速度,養殖效果都不一樣.因而在發展黃鱔人工養殖,選購種時特別注意.現將幾種常見的黃鱔地方種群介紹如下.
1.1深黃大斑鱔 該鱔身體細長,體圓,體形標准,體表顏色深黃,並伴有褐黑色大斑紋.生產實踐表明,深黃長斑鱔適應性強,生產速度快,個體較大,鱔肉品質較佳,養殖效果較好.在養殖條件下,其增重倍數可達5~6倍,是我國目前發展黃鱔人工養殖的首選鱔種.
1.2淺黃細斑鱔 該鱔體形也較為標准,體色淺黃色,身上的褐黑色斑紋較為細密,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強,易於飼養,但其生長速度不如深黃大斑鱔.在養殖條件下,其增重倍數可達2~3倍.同時該鱔在自然條件下,其種群數量較多,來源方便,故該鱔也是人工養殖鱔種的重要來源.
1.3青灰色鱔 該鱔體色呈青灰色,身上也有褐黑色細密斑紋,其適應環境的能力相對較弱,生長速度較慢,鱔體規格較小.在養殖條件下,該鱔的增重倍數只有1~2倍,養殖效果不如深黃大斑鱔淺黃細斑鱔理想.
選種還應注意以下的問題: 選購的鱔種規格須一致.一般以30~50克/尾為宜,如規格參差不齊,應分開養殖.選購的鱔種要求體質健壯,無病無傷,生命力較強.受傷,有病的個體,或經長途運輸,生命力不強的個體,不宜選作鱔種.選購的鱔種要求同一批次,來源於同一產地,最好一次購足,同一來源的鱔種放入同一水域進行人工養殖,以提高放養成活率,增加單位產量和經濟效益,實現增產增收的目的.
2) 稻田選擇 用於養鱔的稻田應水質良好,水量充沛,進排水便利,不旱不澇,泥土較肥,光照充足,無冷浸,環境安靜.栽植早,中,晚稻田均可(如早稻田網箱養鱔,應選再生稻為宜).
3) 網箱設置 設置在稻田中的網箱一般呈長方形或正方形,面積10~15米,高度1~1.2米,根據本地經驗,製作網箱的網片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牢固耐用,能抗炎熱高溫和低溫冰凍而不破損,抗老化耐拉力強,能用約3年;二是網布不跳紗,不泄紗;三是網目小,以黃鱔尾尖無法插入網眼為宜.網箱設置在進水口處,排列整齊.網箱總面積一般不超過稻田總面積的1/3.
4. 放箱方法:先將田水排干,按網箱形狀和大小挖泥深 40~50厘米,把網箱平放,網箱四角用木樁支起張開,再把挖起的泥土回填入網箱中,壘成泥埂或平鋪,這時網箱內的泥面和田面基本持平,泥面以上網箱高出60~80厘米.非網箱區的稻田按常規耕作.
5.苗種放養 禾苗栽插(網箱中亦按常規栽插)完全成活後,投放黃鱔苗種,在黃鱔中適當的混養幾尾泥鰍以提高成活率.放養密度:每平方米網箱放3~5斤,放養前用3%的食鹽水或20ppm的高錳酸鉀或10ppm的孔雀石綠浸洗消毒5~10分鍾,也可用80~100萬單位的青黴素浸泡5~10分鍾.注意,放苗不能在5~6月份,此時的黃鱔的成活率很低..
6.日常管理
_6.1_飼料投喂 放養後當天就開始誘食投喂餌料,約體重的1~2%.餌料的品種為蚯蚓,蠅蛆,螺蚌肉,小雜魚蝦,畜禽肝腦肺等動物性下腳料及配合飼料.投喂"活餌"不需飼料台,但"死餌"必須投在飼料台上.簡單的飼料台可用紗窗和竹片製成 "板籮"式.每個網箱設飼料台1~2個.投餌每天傍晚時一次.正常吃食後,餌料數量以黃鱔在1.5小時左右吃完不剩為標准,或增加或減少.
6.2 水質調控 保持網箱內水深5~15厘米,水質要求與養魚相同,水質過肥發臭缺氧應及時換水,網眼堵塞後需洗刷,保持網箱內外水的交換.水質要符合淡水漁業的標准,PH值在6.5~7.5,具有"活,肥,嫩,爽"的特徵,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污染.注意,一定不能串灌,以防傳染.可在網箱中種植水花生水葫蘆等植物作為夏季的遮蔭物,以防溫度太高而影響正常生長.
7. 合理施肥和噴撒農葯
7.1 施肥法:重施基肥,巧施追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使用原則.栽插禾苗翻耕稻田時施足基肥,畝用量:腐熟發酵過的人畜糞600~1200公斤,或尿素20~25公斤,或碳酸銨25公斤.巧施追肥,每667平方米每次用量:腐熟人畜糞200~400公斤,或尿素4~8公斤,或硫酸銨8~12公斤,或過磷酸鈣4~8公斤.施追肥時要根據稻田水質,水溫高低,靈活掌握用量,每次切莫過量,以免毒害黃鱔.無機追肥最好化水遍灑.
7.2 噴撒農葯:首先必須正確診斷和防治病蟲害的種類.其次選擇的農葯應盡可能是高效低毒品種,如甲胺磷,樂果,馬拉硫磷, 敵百蟲,殺蟲雙,稻瘟凈,井岡黴素等.第三,每次用葯量不能過大.以上品種的農葯,按常規用量使用一般不會對鱔造成危害.第四,用葯為粉劑的應在早上帶露水勻撒,水劑農葯必須兌水在露水干後噴灑到葉面上,固體農葯也須化水噴灑.噴灑時應盡量減少葯物散入水中.第五,氣溫高,農葯毒性會增強,更應注意對黃鱔是否造成危害.第六,噴葯前必須增加稻田水深,水深達10厘米以上.如擔心噴葯對黃鱔產生影響,可邊噴葯邊換水的方法最為安全.第七,為防葯物對黃鱔產生毒害,也可先做試驗,再全面用葯.
_8. 越冬管理 水溫低於15以後越冬,攝食就明顯下降,當達到10時,黃鱔就鑽進泥里冬眠,此時只要保持泥土濕潤即可,待到春節前上市或第二年再養.
二)溫室流水養殖:苗種選擇同稻田養殖.
1.建池.選擇有常年流水的地方建溫室,溫室用磚砌高一米,頂用鋼筋做骨架,然後用隔熱材料加頂,再用塑料薄膜覆蓋並加壓.在溫室的一角修建鍋爐,以調節水溫和室溫,使黃鱔一直在適溫條件下生長.鱔池用水泥磚砌,每個池0.25平方米,四周池壁高40cm左右;在池的上方用噴式管道進水,進水孔15~20個,進水孔與池底等高,排水孔1個與池底等高,另一個高出池底4~5cm,孔口都要裝金屬網罩防逃.根據溫室的大小來確定鱔池的多少,一般可20*35個.池與池之間相隔10厘米.
2.放養.池建好後,將總排水口塞好,灌滿水浸泡5~7d以上,然後將水放干,再將底下的1個排水孔塞住,保持每個小池有少量流水,水深4~5cm.鱔種放養前用6ppm孔雀石綠溶液浸洗20~30min或用3%~4%食鹽水浸洗3~5min,防止水霉病發生和清除鱔魚體表的寄生蟲.鱔種消毒後及時放養,每平方米放30~40kg,規格大可多放,規格小可少放,同一池的鱔種應大小一致,避免以大食小.用泡膜或其他的懸浮片狀物懸浮於水中.
3.投飼 鱔種初放時不肯吃人工投喂的飼料,需要進行馴飼.馴飼的方法是:鱔種放養後當天晚上和早上6:00點就開始誘食投喂餌料.引食飼料可用蚯蚓,蚌肉,螺肉等,將飼料切碎,分成幾個小堆放在進水口一邊,並適當加大流水量.第一次的投飼量為鱔種總量的1%~2%,以後逐漸增加到體重的3%~5%.如要當天的飼料未吃完,要將殘餌撈出,第2天不要再增加投飼量.等到吃食正常後,可在引食飼料中摻入蠶蛹,蠅蛆,煮熟的動物內臟和血,魚粉,豆餅,菜餅麩皮,米糠,瓜皮等飼喂,第一次可加1/5,同時減少1/5的引食飼料,如吃食正常,以後每天增加1/5,5d後即可取消引食飼料.
4.管理.注意保證水流暢通和溫度的恆定,防止鼠,蛇及寄生物為害;飼養一段時間後,同一池的鱔魚每隔半各月將大小鱔挑選一次分開飼養,以便生長一致和防止大吃小現象發生.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鄉市場對黃鱔需求的不斷增長,黃鱔的季節性差價逐漸拉大。因此,在黃鱔的出欄高峰期低價購入,貯養一段時間後上市,可以賺取一筆不小的差額。但如果黃鱔在貯養期間大量死亡,不僅賺不到錢,甚至還會虧本。為了減少黃鱔在貯養過程中的死亡,應切實掌握五個要點:
一、挑選健壯、無病無傷的黃鱔貯養。目前,捉取黃鱔一般以籠(簍)捕、鉤捕為主。採用籠(簍)捕方式獲得的黃鱔除身體上有劃傷的以外都可以貯養,但採用鉤捕方式獲得的黃鱔因為身體大多有內傷而不宜貯養。
二、注意控制水溫。貯養黃鱔的水溫宜控制在18℃~28℃。每次注入的新水溫度與鱔池的水溫相差不宜超過3℃。
三、保持適當的密度。貯養黃鱔的密度應視黃鱔的數量多少、個體大小和預貯的時間長短靈活確定,切忌過大。
四、及時換水降溫。因為黃鱔體表有很多黏液,若貯養密度大,又不及時換水,黏液會越積越多。這些黏液在自然分解時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並產生熱量,使水溫明顯升高,導致黃鱔死亡。
五、投喂適量的適口飼料。黃鱔投入貯養池後,若所投喂的飼料不適口,黃鱔長時間不攝食,易患閉口病,會導致其體弱消瘦,最後死亡。若飼料適口但投喂量太多,又會使黃鱔採食過量,患鼓脹病而死。因此,對貯養黃鱔投喂的飼料既要適口又要適量。
黃鱔適宜作為廣大農村發展庭院經濟、發家致富的優選養殖對象。但在養殖中,也存在不少問題,致使許多養殖者,特別是初養者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失。下面筆者簡單談談初養黃鱔應該注意的問題,初養黃鱔者應該把好的「六關」。

一、建池關

黃鱔生性喜溫、避風、畏光、怕驚、怕高溫,故建池處要求向陽、避北風、水源方便,另外池周要留有種植長青樹和藤蔓類植物的空間。科學地建好鱔池是黃鱔養殖的基礎,一般選用水泥、磚面結構,建成半地下式,大小以6~20m2為宜,底面以混凝土鋪設為好,池深1~1.5m左右。為防止黃鱔逃逸,池角一般砌成圓弧形,池檐向內側伸出。設進排水口和溢水口,進水口一般高出水面30~40cm,排水口安裝在泥層線下,以能把池水全部排出,溢水口一般設在高於泥面20cm處。排水口和溢水口應設在進水口對側,並且各水口都要用金屬網做好防逃裝置。上述工作做好後,還應對水泥池採取脫鹼措施,以避免水體中的溶氧減少,酸鹼度上升,使養殖的黃鱔受害,其方法是每立方米水體中溶入過磷酸鈣肥料1kg,或酸性磷酸鈉20g,浸泡2日後用清水沖洗,然後即可開始進行下一步工作。

二、底質關

初養者往往直接取黑色淤泥鋪底,這是不足取的,因為這既不利於黃鱔打洞穴居的習性,又使黃鱔發病機率提高。正確的做法是在混凝土的基礎上還應再分三層。底層是用廢植物秸桿鋪成的,一般選擇有韌性、透氣性好、耐腐蝕性強的粗纖維植物廢料,並要求大小搭配,重量比例可為粗大桿∶中型桿∶碎料為5∶3∶2。例如先鋪1~2層玉米桿,再鋪20cm左右厚的油菜桿(或豆秸),上面再鋪3~5層縱橫交錯的玉米桿或高梁桿之類,最後再撒入一層谷殼,一層生石灰(約10m2撒0.5kg);中層是供黃鱔穴居的較硬粘土層,一般厚度約30~40cm;最上層便可鋪淤泥,厚度為15cm左右,同時撒上一層薄薄的生石灰,最後注水進行底質消毒。

三、環境關

由於黃鱔喜歡半水半空的洞口,所以鱔池應該有水有陸。這一問題通常用設泥埂來解決。泥埂上窄下寬,底寬40cm,高度也以40cm左右為宜。各相鄰泥埂之間為相通的泥溝,溝面寬與深都在30cm左右,注意堆設泥埂時應刮盡底面的軟泥。然後便可在泥埂上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稻、荸薺之類的經濟作物,若有適宜的中草葯植物種植更佳。另外,為遮擋日曬,池頂植被可根據鱔池的大小種2~3株葡萄,藤蔓布局以西邊密東邊略疏為宜。也可種植絲瓜、葫蘆等其他藤蔓類來控制光照,特別是遮擋夏天的西曬。這樣,便為黃鱔生活創造了一個比較適宜和穩定的小生態環境。

7. 捕捉鱔魚的中葯配方怎麼做

魚粉10%-25%,豆餅20%-40%,小麥粉15 %-25%,葵花籽粉5%-8%版,玉米10%-20%,麩皮5%-9%,礦權物質混合劑1%-2%,無機鹽0.3%-0.5%,誘食劑1%-2%,黏合劑0.1%-0.5%,維生素混合劑0.1%-0.5%

8. 黃鱔最喜歡什麼味道什麼誘食劑最好

你好!酶合多維裡面添加了大量的誘食劑,從這幾年的養殖經驗中我發現酶合多維和蚯蚓是非常好的黃鱔產品。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閱讀全文

與黃陂鱔魚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