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武漢黃陂 > 黃陂應氏始

黃陂應氏始

發布時間:2020-12-09 15:27:29

① 應姓氏家族歷史上有哪些事值得說砍

應姓來源有四個,源於姬姓,出自周武王姬發之後,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應樂史,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應門史,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應姓的「應」讀yīng。
應曜
漢初,在淮陽山裡隱居,不願出來做官。漢高祖派大臣,請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為官,應曜堅決不去。時人說:"商山四皓,不如淮陽一老!"
應順
東漢河南尹,字華仲,南頓人。累官冀州刺史,廉直無私。侍後母孝。和帝時為河南尹,明達政事。生十子,咸以才學名。中子疊,江夏太守。疊生郴,武陵太守。郴生奉。
應疊
汝南南頓人,應順中子。江夏太守。
應郴
汝南南頓人,應疊之子,武陵太守。
應奉
[約公元144年前後在世]字世叔,汝南頓人,應郴之子。生卒年均不詳,約漢順帝末年前後在世。少聰明,讀書五行俱下。記憶力特佳,自幼至長,凡所經歷,無有忘懷。年二十時,嘗詣袁賀,適賀將出行,閉門造車。匠於內開扇出半面視之。後數十年,路逢車匠,知而招呼。梁冀舉為茂才。永興元年(公元153年)拜武陵太守,有威恩,為蠻夷所服。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從車騎將軍馮緄征武陵蠻,以功薦為司隸校尉。黨人事起,乃憤然以疾自退。後諸公多薦舉,會病卒。奉追愍屈原,因以自傷,著《感騷》三十篇,凡數萬言。又嘗刪《史記》、《漢書》及《漢記》三百六十餘年事,自漢興至其時,凡十七卷,名曰《漢事》。
應劭
[約公元178年前後在世]字仲遠,(一作仲援,亦作仲瑗)汝南南頓人,應奉之子。生卒年不詳,約漢靈帝光和元年前後在世。少篤學博覽。靈帝初拜孝廉。中平六年,(公元一八四年)拜太山太守。獻帝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大破黃巾三十萬眾,郡內以安。獻帝遷都於許(公元一九六年)之明年,詔劭為袁紹軍謀校尉。後卒於鄴。劭嘗有感於當時舊章淹沒,書記罕存,乃綴集所聞,著《漢官儀》及《禮儀故事》,又撰《風俗通》以辨物類名稱,釋時俗嫌疑。文不典而通俗,可謂名副其實。凡所著述,共百三十六篇又集《解漢書》,皆傳於世。
應珣
字季瑜,司空掾。應劭弟,珣生瑒。
應瑒
字德璉,三國,魏文學家,汝南人,應珣之子。曹操征之為丞相掾,後為五官中郎將文學。曹丕稱其才學足以著書,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應德璉集》。
應璩
(?~252)字休璉,三國時,魏文學家。汝南(今屬河南)人,應瑒之弟。生於漢獻帝初平元年,卒於魏齊王芳嘉平四年,享年六十三。博學好作文,善於書記。文帝、明帝時,歷官散騎常侍。曹芳即位,遷侍中、大將軍長史。當時大將軍曹爽擅權,舉措失當,應璩曾作《百一詩》諷勸。應璩原有集10卷,已散佚。明代張溥輯其詩、文共10餘篇,與應瑒作品合為《應德璉、應休璉集》,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應貞
[公元?年至269年]字吉甫,汝南人,應璩之子。生年不詳,卒於晉武帝泰始五年,少以才名,善談論。正始中,夏侯玄名勢甚盛。貞常在玄坐作五言詩,玄大嘉許。舉高第,歷顯位。後為武帝參軍。帝踐阼,遷給事中,累官散騎常侍。又與太尉荀顗撰定新禮,未施行而卒。貞著有文集一卷,(《隋書經籍志》)傳於世。
應詹
[公元279年至331年]字思遠,汝南南頓人。生於晉武帝咸寧五年,卒於成帝咸和六年,年五十三歲。幼孤,為祖母所養。十餘歲,祖母又亡,居喪以孝聞。家富於財,乃請族人共居,情若至親。以才藝文章知名當世。仕為太子舍人,累官光祿勛。王敦叛,明帝以詹為都督前鋒軍事。事平,以功封觀陽縣侯,都督江州諸軍事,領江州刺史。卒,贈鎮南大將軍,謚曰烈。詹作有文集三卷,《隋書經籍志》注有鎮南大將軍應瞻集五卷,詹繕作瞻,當為作者誤書;此從《唐書志》傳於世。
應夷節
唐代人。游天台山,棲真道元院,相傳屍解成仙。棲真,保其根本,養其元神。
應用
後周書法家,江南人。善寫細字,微如毛發,嘗於一錢上寫《心經》:又於一粒芝麻上寫《國泰民安》四字。
應舜臣
宋代婺州人。字仁伯,少卓犖不羈,及長,篤志向學,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年)進士。官至洪州知府。
應純之
(宋)字純甫。永康人。孟明子。嘉泰進士。歷知楚州,兼京東經略安撫使。見北軍屢捷,謂中原可復,密聞於朝。丞相史彌遠鑒於開禧之事,不欲大舉,但敕立忠義軍,令就節制。已而擢兵部侍郎。金人入侵,力戰而死。
應子和
永康(今屬浙江)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進士。官至觀察使掌中軍都督府事。長於詩,嘗有句雲:"西岸夕陽紅,燭炬短燒紅,風過花落紅",時人有三紅秀才之稱。事見清光緒《永康縣志》卷八個《文苑》。
應材
(?-1180) 字伯良,岩後人。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授衢州教授。後潛心鑽研理學,造詣甚深。宋隆興間,朝廷下詔求賢,應材被舉薦,升任兵部架閣文字,掌管帳籍機密文案。後因老成持重,端莊謹嚴,被帝選為太子春坊,總管東宮內外庶務。宋淳熙初,應材上疏力陳北伐收復中原失地。幾年內,邊境平靜安定。淳熙七年應材病故於軍中。謚安國公。
應象翁
元代判官,字景則,黃岩人。生宋季,嘗隨車若水、黃超然游,時稱聖泉先生。有《聖泉文集》等。
應本仁
元代學者,字本立。以世為宋臣,義不仕元。隱居城南,博學好施。嘗規建義庄,又即其中為義塾。世稱"應家館"。
應良
字原忠,仙居人。正德六年進士。官編修。守仁在吏部,良學焉。親老歸養,講學山中者將十年。嘉靖初,還任,伏闕爭大禮,廷杖。張?總黜翰林為外官,良得山西副使,謝病歸,卒。
應大猷
(1487—1581)字邦升,號容齋。仙居人。明正德九年進士。曾任南刑部主事,參與平定宸濠之亂。後歷廣東參政、僉都御史、吏部右侍郎、官至刑部尚書。卒年九十五。曾巡撫雲南、四川、山東,所至均有政績。
應典
字天彝,號石門,浙江永康芝英人。明正德九年(1514)進士。歷任兵部職方司主、事車駕司主事,承德郎,尚寶同丞等職。應典自鄉試中式考取舉人以後,總是奮然希望自己能達到聖賢境地。創建麗澤祠於壽山,匯集諸生講學。應典為王瓊所器重,委以總攬本部四司政務。居家養母,不希榮利。通籍三十年,在官止一考。
應奎
(1466-1545)字方塘,又字天啟,浙江永康芝英人。明弘治十三年(1500)舉人,十四年進士。授南直隸和州學正。任內,辦學制定條例,以身作則,學風改觀,人才輩出八年後,提升湖廣武昌教授。後起用江西廣信教授。又曾主管廣西,廣東鄉試,遵守考場規矩,中試之士甚多。大學士費宏,曾贈送「兩廣文衡」匾額褒揚。
應撝謙
[公元1615年至1683年]字嗣寅,號潛齋,浙江仁和人。生於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卒於清聖祖康熙二十二年,年六十九歲。明諸生。生而有文在手,曰「八卦」,左耳重輪,右目重瞳年二十餘,與虞分等為玀社。性至孝,授徒養母,三十未娶。歸安沈士毅慕其義,妻以兄女,資使奉養。撝謙終不入私室,母喪服除,始成禮。康熙十七年,李天馥等以博學宏詞薦,以老病不能行辭。撝謙性介特,讀書務窮底蘊。著有潛齋文集十卷,教養全書四十一卷,性理大中二十八卷,古樂書二卷……等二十八種,(均清史列傳)並傳於世。
應寶時
(1821—1890)字敏齋。永康人。清道光二十四年舉人。咸豐初,考授國子監學正。同治四年,任蘇松太道。創建龍門書院,開辦普育善堂。九年,任江蘇按察使,兼署布政使。飭令各府州縣立常平倉,並主持疏浚淞江水道。工詩文,有《射鵰詞》二卷。
應昌期
祖籍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台灣金融界、實業界著名人士,應氏圍棋計點制創造人,被譽為「黑白世界的諾貝爾」。應先生愛國愛鄉,熱心報效桑梓,先後捐資創建慈城昌期幼兒園,重建慈城中城小學和慈湖中學;捐資擴建慈城保黎醫院;捐資助建台北市寧波同鄉會館、市聯誼中心。投資創辦寧波現代建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利華羊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為促進家鄉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盡心盡力 應祚智 應祚智,字若愚,世界華人領袖(King Cat)之一,世界畫壇巨匠、我國傑出書畫大師、傑出篆刻家、金石書畫鑒定專家,著名慈善家。1957年生於安徽合肥。現為廣州勞動保障學(協)會名譽會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書畫研究院特約書畫家,中山大學藝術顧問,中國藝術研究院創作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客座教授,廣州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書法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國學名譽會長,中國書畫名家研究會理事長,中國書畫學會副主席,宋庄國際書畫院終身院長。應祚智在畫貓、金石、書法及中國水墨畫大寫意方面獨樹一幟,罕有匹者,被譽為「世界貓王」、「東方貓王」,其書畫作品被美、英、法、德、澳、日、韓、義大利等多國的藝術館及有識之士收藏。作品《雙貓清趣圖》在美國當代中國名家書畫展中展出;《貓趣圖》等六幅書畫作品被中央文史研究館收藏;《回眸圖》在香港舉辦的第三屆世界華人藝術大會上獲得「世界藝術金獎」(最高藝術獎);《回眸清趣圖》等幾十幅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並獲得國內優秀作者聯展金獎(世界傑出藝術家)。新華出版社連續分別出版《中國著名畫家應祚智畫集》、《中國書畫大師應祚智畫選》、《中國書畫大師應祚智畫集》等;北京市郵政管理局分別出版發行《中國郵政明信片——中國書畫百傑-應祚智作品選》、《中國書畫大師應祚智作品選》明信片;中國郵政局出版《當代國畫名家應祚智作品選》郵票一套;廣州出版社出版個人專著《中國書畫大師應祚智書畫集-國畫卷》、《中國書畫大師應祚智書畫集-書法卷》、《中國書畫大師應祚智書畫集-評介卷》。2004年2月《中國書畫大師應祚智書畫集》(全集)被中國國家圖書館永久收藏,同時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收藏。該書是廣州地區2004年出版的2.78億冊圖書中影響巨大,排列前5名的圖書。(來源:廣州地區文化·新聞出版事業概況)。近年來,應祚智先後榮獲了「中國書畫傑出大師」、「人民功勛藝術家」、「最具成就藝術家」、榮譽稱號。2010年6月,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三個單位授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領軍人物」。 從1985年安徽省合肥市舉辦應祚智首次個人書畫展取得巨大成功起,應祚智的個人書畫展在國內外多次舉辦,均取得了巨大成功。特別是2010年1月,在中國第一僑鄉廣東省江門市舉辦的「全國首創著名書畫大師東方貓王應祚智書畫合金畫巡迴展覽」,更是轟動國際,吸引了30萬多人參觀,被中國媒體和世界媒體大量報道。 世界畫壇巨匠應祚智在畫貓、金石、書法及中國水墨畫大寫意方面獨樹一幟,罕有匹者,被譽為世界畫壇巨匠,「世界貓王」、「東方貓王」,應祚智在山水畫、工筆人物畫、動物畫等方面都獨樹一幟,尤以畫貓傳神,人稱「世界貓王」、「東方貓王」。著名書法大師趙朴初在欣賞完他早年創作的《百貓鐵骨英姿圖》後,曾欣然作詩贊曰:君師散之翁,象外得其趣。應憐蝶戀花,好遣狸如去。 應祚智國畫被澳大利亞注冊為紅酒商標。澳大利亞商標局批准了「貓王」(King Cat)紅酒商標。該商標採用應祚智教授創作《回眸圖》等多幅國畫。世界畫壇巨匠應祚智教授在從事藝術專業的同時,還熱心於促進社會保險事業發展和慈善事業的開拓和發揚,盡自己所長為百姓、國家繼續作貢獻。
應益都
(1903-1937),上栗縣楊岐鄉關上村人,父輩為清末秀才。第一批加入共產主義先鋒隊,中共共產黨員,隨毛澤東同志參加過秋收起義暴動,曾任游擊隊隊長、新四軍新編團團長。1937年從事秘密工作不幸被害身亡。現予以撫恤。
應明典
男,河南省郾城縣人,高級政工師資格,任漯河市第一印刷廠黨總支書記。1958年在漯河技工學校任團支部書記,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在漯河市委組織部工作,1983年在漯河市第一印刷廠任黨總支書記。曾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黨員。
應宏偉
男,1971年5月出生,江西萍鄉人,博士,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岩土工程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注冊土木(岩土)工程師。浙江省土木建築學會土力學及岩土工程學術委員會委員兼秘書。曾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應益榮
(Ying Yi-rong),男,1961年6月生,江西省上繞市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上海交通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做博士後。2004年6月至2004年7月在法國里爾科技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曾任西北建築工程學院基礎部副主任。現任上海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學系教授,金融學系副主任。現在是上海市金融工程學會的理事,中國運籌學會企業運籌學會理事,中國運籌學會不確定系統學會理事。
應鳳琢
男,1950年8月生。江蘇省淮安市人。會計師。中共黨員。本科學歷。江蘇省淮安市財政局書記。
應啟亮
男,1944年4月生。浙江鄞縣人。高級工程師。1966年畢業於西北電訊工程學院(原西安軍事電訊工程學院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上海市郵電管理局局長。
應瑞森
男,漢族,浙江永康人,1937年5月出生,大學文化,上海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
應錫璋
男,1946年8月出生,副研究員。兼一級教授。1986年至1993年,在上海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人工心臟研究室工作。1994年至1998年在測試中心工作。1999年至今,在數學教研室工作。自2000年3月起兼國際衛生醫學研究院(加拿大)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應宗奎
男,1933年1月生。筆名:運生。四川省瀘州市人。中共黨員。1956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學院中文系。歷任青海教育學院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圖書館長、學報編輯部主任、主編。中國寫作學會二、三屆理事、常務理事。青海寫作學會會長、名譽會長。青海作家協會會員。現已退休。1987年參加《普通寫作學》、《應用寫作學》的編寫工作。1989年參加《普通寫作學教程》的編寫工作,擔任編委。1989年參加編寫《中國寫作學大辭典》
應采兒
,女,台灣藝人,生於台北市的香 港女演員,祖籍山東青島。
編輯本段應氏字輩
字輩常用於表示家族的輩分。各地應氏字輩差異很大,而且較難考證,據《姓氏略考》收集,有以下字輩: 四川成都郫縣花園鎮應氏字輩:「洪堂福壽喜,清傑傳家幫」。 四川宜賓應氏字輩:「朝尚其洪國德永文寬厚宗傳世澤長耀祖光輝秀」。 四川簡陽應氏字輩:「汝榮熙培鎮泰業烈堪銘清楨煇在鑒涵朴煥堂鈞溥植照階鉅澤樂燿型鉦浩模燮坦鈺源本燦基鉎」。 四川遂寧應氏字輩:「國正天心順家安世澤長光宗耀祖德必定顯文章」。 安徽淮南應氏字輩:「金長同家治永久多剛強」。 安徽懷寧應氏字輩:「學宗孔乙大字繼先知仁世澤承光永開強顯聖明」。 安徽全椒應氏字輩:「元會紹周 弈業銘績 育祚純傳 儀載永錫」 廣東始興應氏字輩:「修善良家豐咸世美」。 江蘇沭陽應氏字輩:「兆(慶)憲(生)、良(昌)善(德、朋)傳(連)家(學)寶(殿)、克(武)勤正國芳、忠永傑德志、孝賢儀文強」。 雲南宣威應氏字輩: 原派:「文清仕選國大周天其廷發如賢希美衛德兆禎祥 續派:「祖慧旭煥昭世澤吉昌浩宗守宏懷安崇敬禮尚高智宇啟培紹恆貴承傳超維學謙永益興邦立榮耀。 湖北黃陂應氏字輩:「萬福崇文有必念永明時一尚升朝天宏開先世基克承繼述志榮位再襲之乾坤詩書廣道德振家聲」。 湖北石首應氏字輩:「正大光明思書顯榮傳先啟後福佑天成」。 浙江蘭溪應氏字輩:「元亨利貞千慶崇俊信正興玉仁敦寬裕慈惠恭敬聰明睿智發強剛毅勤儉純良和親睦族識善流芳」。 浙江縉雲應氏字輩:「勝瓊聰明慈祥愷悌孝友睦姻任恤禮樂射御書數振興中華」。 浙江義烏應氏字輩:「萬尚元仁志孟堅正謙禮文端茂盛月泰道隆益熹惟願好子孫光昱宗門第常存忠孝心時效聖賢事」。 浙江蘭溪路塘應氏字輩:「文聖忠和榮華富貴福壽禎祥良賢禮智仁中禾正道學士明克承先業耀祖輝光萬昌奕世永遠流芳洪謨訓活繼述憲章」。 浙江寧海應氏字輩:「仲真孝教文原佳永良乾仁德正期明春繼述昌隆端可必才華貴盛宜光新克復至道本自汝天章耀顯振世倫」。 浙江永康應氏字輩:「沃□□□□□□乾百千萬宗承孟□□□□□□和睦聚會欽崇敦信亮惠徽熙恭讓廉敏玄獻繼章道孚彝鼎懋泰康頤淳賢振永清高通諧明良融順聰哲英奇仁孝嘉□忠勇友愛平直方正才酋華美頌揚昌盛彬雅馨嘗邃精炯省蘭玉貢珍芝寶寵聖豐彩煥發益佑隆競宣瑞賜祥繁祚衍慶蔚起書聲景開文運」。 浙江鄞縣應氏字輩:「尚志繼宗嗣大德延來世性能仁道義家齊爾國治孝友本天成賢良維學致」。 浙江蕭山應氏字輩:「□□助海浩深源權槐煒堂錡潤柏美堅鎮清松坦」。 浙江縉雲冠陽應氏字輩: 原派:「祿康成百千萬曾亨太安寧昌宏洪廣進慈惠」; 續派:「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發強剛毅齋庄中正」; 新派:「桂子騰芳,蘭孫競秀,根深葉茂,文韜武略」。 遼寧瓦房店、普蘭店,吉林東豐應氏字輩: 原派:「□□守天啟選連時學希德長興玉世文義萬兆春」; 續派:官卓居京府,政明奉昊坤,金純宜東岳,宗和秉佳昕」。 河南奉川應氏字輩:「雲仍保遐裔昭弘祖成憲欽秉上養真碩德其源遠嘉樂自天申為善由心勸山中景可怡水盛文思泮日月有光華星斗相連貫登高望益廣慶祥求乃眷奕世永延長知得千與萬念言君子人泰古靜如見美哉金玉音時久必榮煥」。 重慶酉陽應氏字輩:「友朝知仕德文章洪輪坤國政啟瑜炳衛光照祖先」。 山西山陰應氏字輩:「高升大文士廷世學春隆祥茂和啟明肇秀福永顯振」。 應氏一支字輩:「促文英燮材千曾端均齊良高恭敬浩久貴鳳堯仁鎬清枚煜堅惠澄振享培鈺倫常克守德澤系長靈」。 江西省萍鄉汝南應氏字輩:昌、明、益、盛、道、學、傳、佳(現用,後面的有待補充。) 福建建寧縣應氏字派是:昌。明。益。盛。道。學。傳。家。先。緒。克。紹。兆。代。英。華。興。茂。思。賢。福。澤。永。輝。 江西鄱陽應氏排行:「寧東怡悅性,愷征系倫俊,譜詔巨美尊,高士登台翰,忠臣贊治良,韶華超世彥,貴達仰隆光,文章伊古重,乾坤會浩揚,萬國宗堯舜,群方賀禹湯,聖賢崇孔孟,德化樂周唐,韓耀家省復,獻策上金鑾,御璽宣魁偉,玉印選琅鋣,豪傑新興鼎,義禮定綱常,爵祿為卿相,才能朝帝鄉 此排行表總共105個字,從31世祖寧一公始起,至今已經到29個字,表示已經繁衍至29代了。此排行表是宋朝嘉定年鄱陽應克中和鷹潭貴溪應夢武俱中進士,通信定稿的。距今有800年歷史,兩宗從此統一排行。」

② 應姓的字輩排行

字輩常用於表示家族的輩分。各地應氏字輩差異很大,而且較難考證,據《姓氏略考》收集,有以下字輩:
四川成都郫縣花園鎮應氏字輩:「洪堂福壽喜,清傑傳家幫」。
四川宜賓應氏字輩:「良朝尚思鴻,國紹辰文光,啟再永興隆,榮華富貴清」。
四川簡陽應氏字輩:「汝榮熙培鎮泰業烈堪銘清楨煇在鑒涵朴煥堂鈞溥植照階鉅澤樂燿型鉦浩模燮坦鈺源本燦基鉎」。
四川遂寧應氏字輩:「國正天心順家安世澤長光宗耀祖德必定顯文章」。
安徽淮南應氏字輩:「金長同家治永久多剛強」。
安徽鳳台應氏字輩:「文學立海克正國傳天夏」。
安徽懷寧應氏字輩:「學宗孔乙大字繼先知仁世澤承光永開強顯聖明」。
安徽全椒應氏字輩:「元會紹周 弈業銘績 育祚純傳 儀載永錫」
廣東始興應氏字輩:「修善良家豐咸世美」。
雲南宣威應氏字輩:
原派:「文清仕選國大周天其廷發如賢希美衛德兆禎祥
續派:「祖慧旭煥昭世澤吉昌浩宗守宏懷安崇敬禮尚高智宇啟培紹恆貴承傳超維學謙永益興邦立榮耀。
湖北黃陂應氏字輩:「萬福崇文有必念永明時一尚升朝天宏開先世基克承繼述志榮位再襲之乾坤詩書廣道德振家聲」。
湖北石首應氏字輩:「正大光明思書顯榮傳先啟後福佑天成」。
浙江縉雲應氏字輩:「勝瓊聰明慈祥愷悌孝友睦姻任恤禮樂射御書數振興中華」。
浙江義烏應氏字輩:「萬尚元仁志孟堅正謙禮文端茂盛月泰道隆益熹惟願好子孫光昱宗門第常存忠孝心時效聖賢事」。
浙江蘭溪路塘應氏字輩:「文聖忠和榮華富貴福壽禎祥良賢禮智仁中禾正道學士明克承先業耀祖輝光萬昌奕世永遠流芳洪謨訓活繼述憲章」。
浙江寧海應氏字輩:「仲真孝教文原佳永良乾仁德正期明春繼述昌隆端可必才華貴盛宜光新克復至道本自汝天章耀顯振世倫」。
浙江永康應氏字輩:「沃乾百千萬宗承孟和睦聚會欽崇敦信亮惠徽熙恭讓廉敏玄獻繼章道孚彝鼎懋泰康頤淳賢振永清高通諧明良融順聰哲英奇仁孝嘉□忠勇友愛平直方正才酋華美頌揚昌盛彬雅馨嘗邃精炯省蘭玉貢珍芝寶寵聖豐彩煥發益佑隆競宣瑞賜祥繁祚衍慶蔚起書聲景開文運」。
浙江鄞縣應氏字輩:「尚志繼宗嗣大德延來世性能仁道義家齊爾國治孝友本天成賢良維學致」。
浙江蕭山應氏字輩:「□□助海浩深源權槐煒堂錡潤柏美堅鎮清松坦」。
浙江縉雲冠陽應氏字輩:
原派:「祿康成百千萬曾亨太安寧昌宏洪廣進慈惠」;
續派:「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發強剛毅齋庄中正」;
新派:「桂子騰芳,蘭孫競秀,根深葉茂,文韜武略」。
遼寧瓦房店、普蘭店,吉林東豐應氏字輩:
原派:「□□守天啟選連時學希德長興玉世文義萬兆春」;
續派:官卓居京府,政明奉昊坤,金純宜東岳,宗和秉佳昕」。
河南奉川應氏字輩:「雲仍保遐裔昭弘祖成憲欽秉上養真碩德其源遠嘉樂自天申為善由心勸山中景可怡水盛文思泮日月有光華星斗相連貫登高望益廣慶祥求乃眷奕世永延長知得千與萬念言君子人泰古靜如見美哉金玉音時久必榮煥」。
重慶酉陽應氏字輩:「友朝知仕德文章洪輪坤國政啟瑜炳衛光照祖先」。
山西山陰應氏字輩:「高升大文士廷世學春隆祥茂和啟明肇秀福永顯振」。
應氏一支字輩:「促文英燮材千曾端均齊良高恭敬浩久貴鳳堯仁鎬清枚煜堅惠澄振享培鈺倫常克守德澤系長靈」。
江西省萍鄉汝南應氏字輩:昌、明、益、盛、道、學、傳、佳(現用,後面的有待補充。)
福建建寧縣應氏字派是:昌。明。益。盛。道。學。傳。家。先。緒。克。紹。兆。代。英。華。興。茂。思。賢。福。澤。永。輝。
江西鄱陽應氏排行:「寧東怡悅性,愷征系倫俊,譜詔巨美尊,高士登台翰,忠臣贊治良,韶華超世彥,貴達仰隆光,文章伊古重,乾坤會浩揚,萬國宗堯舜,群方賀禹湯,聖賢崇孔孟,德化樂周唐,韓耀家省復,獻策上金鑾,御璽宣魁偉,玉印選琅鋣,豪傑新興鼎,義禮定綱常,爵祿為卿相,才能朝帝鄉
此排行表總共105個字,從31世祖寧一公始起,至今已經到29個字,表示已經繁衍至29代了。此排行表是宋朝嘉定年鄱陽應克中和鷹潭貴溪應夢武俱中進士,通信定稿的。距今有800年歷史,兩宗從此統一排行。」
山東青島應氏字輩:敦宗睦孝義,詩書繼世長,元興本光大

③ 應 這個姓氏是怎麼來的 歷史上有什麼名人嗎

應 一、應氏淵源 1、應氏出自姬姓。周武王第四子應叔被封於應(應國故都在今河南省平*山市新華區滍陽鎮),為應侯,子孫以封國為姓,遂為應氏。 2、歷史上,西域人的姓氏中有應氏。蒙古族中有的姓應氏。 二、 遷徙分布 1,滍陽應氏。滍陽,應國故城,在今河南省平*山市。有西周應國貴族墓,發掘出大量文物。 2,南頓應氏。漢代有南頓應氏。南頓,在今河南省項城縣北50里。 3,大田裡應氏。東晉時,應詹隨晉元帝渡江而南,占籍於婺永。應詹有兩個兒子,應誕留居江西宜黃,應玄隨父至婺,留居永康大田裡,即今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鎮一帶。爾後,析居江南各地。 4,仙居應氏。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下各鎮東部(原下各鄉)、雙廟鄉及田市鎮有大量應姓。特別是原下各鄉中心鎮區基本上是應姓的。其都是明朝刑部尚書應大猷(字靜庵)及其兄弟的後代。另外浙江省的永康市及浦江縣也是應姓的聚居地。 5,關東應氏。祖籍山東省蓬萊市鴨灣。清朝初年,一遷至遼寧瓦房店市長興島;二遷至遼寧省普蘭店市城子坦鎮應家村;三遷至吉林省東豐縣黃河鎮豐源村。 6, 峽陽應氏 。唐僖宗光啟元年(885年),峽陽應氏始祖應世哲從河南光州固始縣隨王審知入閩,定居福建省南平市峽陽鎮,是為峽陽應氏開基之始。歲月滄桑,峽陽應氏繁衍相傳,迄今已至三十二代,子孫人口眾多,其中歷代又有流遷往外,遍布國內各省、市和台灣、香港,及美國、日本、新加坡、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國。7,台州及溫州應氏。在浙江的台州和溫州兩地也有不少應氏居住,其中溫州的蒼南,平陽,洞頭,三縣都有應氏宗族,洞頭應氏於清朝從台州的澤國遷入,至今已經居住八代。 三、 郡望堂號 【郡望】 《郡望百家姓》中有記載:應氏望出汝南郡。《姓氏考略》中記載:望出汝南、潁川。 1、 汝南郡:漢高帝置郡。在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 2、 潁川郡:戰國時秦置。在今河南省許昌市一帶。 【堂號】 1,淮陽堂:漢初,應曜在淮陽山裡隱居。漢高祖派大臣請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為官,應曜堅決不去。時人說:"商山四皓,不如淮陽一老!" 2,燕翼堂:福建省南平市峽陽鎮應氏宗祠,堂號為「燕翼堂」。 3,報本堂:浙江省寧波市慈城應氏宗祠,堂號為「報本堂」。 4,徵德堂: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鎮應氏大祠堂,堂號為「徵德堂」。 5,擇善堂:浙江省縉雲縣三溪鄉西應村祠堂,堂號為「擇善堂」。 6,彝敘堂:浙江省諸暨「暨陽義門應氏宗譜」載,祠堂為 「 彝敘堂」。 7,汝南堂:湖北省崇陽縣八斗山應氏宗祠,堂號為「汝南堂」。 四、 歷史名人 應曜:漢初,在淮陽山裡隱居,不願出來做官。漢高祖派大臣,請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為官,應曜堅決不去。時人說:"商山四皓,不如淮陽一老!" 應順:東漢河南尹,字華仲,南頓人。累官冀州刺史,廉直無私。侍後母孝。和帝時為河南尹,明達政事。生十子,咸以才學名。中子疊,江夏太守。疊生郴,武陵太守。郴生奉。 應疊:汝南南頓人,應順中子。江夏太守。 應郴:汝南南頓人,應疊之子,武陵太守。 應奉:[約公元144年前後在世]字世叔,汝南頓人,應郴之子。生卒年均不詳,約漢順帝末年前後在世。少聰明,讀書五行俱下。記憶力特佳,自幼至長,凡所經歷,無有忘懷。年二十時,嘗詣袁賀,適賀將出行,閉門造車。匠於內開扇出半面視之。後數十年,路逢車匠,知而招呼。梁冀舉為茂才。永興元年(公元153年)拜武陵太守,有威恩,為蠻夷所福。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從軍騎將軍馮緄征武陵蠻,以功薦為司隸校尉。黨人事起,乃憤然以疾自退。後諸公多薦舉,會病卒。奉追愍屈原,因以自傷,著《感騷》三十篇,凡數萬言。又嘗刪《史記》、《漢書》及《漢記》三百六十餘年事,自漢興至其時,凡十七卷,名曰《漢事》。 應劭:[約公元178年前後在世]字仲遠,(一作仲援,亦作仲瑗)汝南南頓人,應奉之子。生卒年不詳,約漢靈帝光和元年前後在世。少篤學博覽。靈帝初拜孝廉。中平六年,(公元一八四年)拜太山太守。獻帝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大破黃巾三十萬眾,郡內以安。獻帝遷都於許(公元一九六年)之明年,詔劭為袁紹軍謀校尉。後卒於鄴。劭嘗有感於當時舊章淹沒,書記罕存,乃綴集所聞,著《漢官儀》及《禮儀故事》,又撰《風俗通》以辨物類名稱,釋時俗嫌疑。文不典而通俗,可謂名副其實。凡所著述,共百三十六篇又集《解漢書》,皆傳於世。 應珣:字季瑜,司空掾。應劭弟,珣生瑒。 應瑒:字德璉,三國,魏文學家,汝南人,應珣之子。曹cao征之為丞相掾,後為五官中郎將文學。曹丕稱其才學足以著書,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應德璉集》。 應璩:字休璉,三國時,魏文學家。。汝南(今屬河南)人,應瑒之弟。生於漢獻帝初平元年,卒於魏齊王芳嘉平四年,享年六十三。博學好作文,善於書記。文帝、明帝時,歷官散騎常侍。曹芳即位,遷侍中、大將軍長史。當時大將軍曹爽擅權,舉措失當,應璩曾作《百一詩》諷勸。應璩原有集10卷,已散佚。明代張溥輯其詩、文共10餘篇,與應瑒作品合為《應德璉、應休璉集》,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應貞[公元?年至269年]字吉甫,汝南人,應璩之子。生年不詳,卒於晉武帝泰始五年,少以才名,善談論。正始中,夏侯玄名勢甚盛。貞常在玄坐作五言詩,玄大嘉許。舉高第,歷顯位。後為武帝參軍。帝踐阼,遷給事中,累官散騎常侍。又與太尉荀顗撰定新禮,未施行而卒。貞著有文集一卷,(《隋書經籍志》)傳於世。 應詹:[公元279年至331年]字思遠,汝南南頓人。生於晉武帝咸寧五年,卒於成帝咸和六年,年五十三歲。幼孤,為祖母所養。十餘歲,祖母又亡,居喪以孝聞。家富於財,乃請族人共居,情若至親。以才藝文章知名當世。仕為太子舍人,累官光祿勛。王敦叛,明帝以詹為都督前鋒軍事。事平,以功封觀陽縣侯,都督江州諸軍事,領江州刺史。卒,贈鎮南大將軍,謚曰烈。詹作有文集三卷,《隋書經籍志》注有鎮南大將軍應瞻集五卷,詹繕作瞻,當為作者誤書;此從《唐書志》傳於世。 應夷節 :唐代人。遊天台山,棲真道元院,相傳屍解成仙。棲真,保其根本,養其元神。 應用:後周書法家,江南人。善寫細字,微如毛發,嘗於一錢上寫《心經》:又於一粒芝麻上寫《國泰民安》四字。 應舜臣: 宋代婺州人。字仁伯,少卓犖不羈,及長,篤志向學,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年)進士。官至洪州知府。 應純之:(宋)字純甫。永康人。孟明子。嘉泰進士。歷知楚州,兼京東經略安撫使。見北軍屢捷,謂中原可復,密聞於朝。丞相史彌遠鑒於開禧之事,不欲大舉,但敕立忠義軍,令就節制。已而擢兵部侍郎。金人入侵,力戰而死。 應子和,永康(今屬浙江)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進士。官至觀察使掌中軍都督府事。長於詩,嘗有句雲:"西岸夕陽紅,燭炬短燒紅,風過花落紅",時人有三紅秀才之稱。事見清光緒《永康縣志》卷八個《文苑》。 應材(?-1180) 字伯良,岩後人。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授衢州教授。後潛心鑽研理學,造詣甚深。宋隆興間,朝廷下詔求賢,應材被舉薦,升任兵部架閣文字,掌管帳籍機密文案。後因老成持重,端莊謹嚴,被帝選為太子春坊,總管東宮內外庶務。宋淳熙初,應材上疏力陳北伐收復中原失地。幾年內,邊境平靜安定。淳熙七年應材病故於軍中。謚安國公。 應象翁:元代判官,字景則,黃岩人。生宋季,嘗隨車若水、黃超然游,時稱聖泉先生。有《聖泉文集》等。 應本仁:元代學者,字本立。以世為宋臣,義不仕元。隱居城南,博學好施。嘗規建義庄,又即其中為義塾。世稱"應家館"。

④ 應姓的遷徙分布

巢氏是一個多抄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九十三位門閥。巢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遠古時候,堯帝的大臣中有一位叫巢父,他是中國建築的開創者。也稱為有巢氏。中國傳統建築最主要特徵是木建築,與其他國家的石建築有很大不同。遠古時時候,巢父教人利用樹干架起房屋,以便於防上野獸侵害,後來這類建築被稱為桿欄式房屋。因為架在樹上,類同鷹鳥建巢,所以它的創建人就稱為有巢氏了。大禹為王時,將有巢氏的後代封為貴族,讓他們建立巢國,就在現今安徽巢縣一帶。巢國公族後代形成巢姓。巢姓望族居於彭城郡,即現在的江蘇省徐州、銅山一帶。
今湖南省的湘陰縣、汨羅市、常德市、益陽地區,江西省的萬載縣、宜豐縣、九江市的都昌縣,安徽省的宿松縣,江蘇省的南京市、揚州市、江陰市、高要縣、常州市新北區、蘇州市、鎮江市丹陽市、宜興市、溧陽市、泰州市、淮陰市,河北省的昌黎縣,廣東省的新會市、深圳市、從化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山西省的平陸縣、運城市,福建省的莆田市,山東省的濰坊市昌樂縣,河南省的漯河市,天津市,湖北的黃岡麻城市等地,均有巢氏族人分布。

⑤ 應姓的家譜

應(Yīng)姓源出有二:

1、應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姬發之後。周武王克商後,其第四子應叔被封於應(應國故都在今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區滍陽鎮),為應侯,建立應國。應侯的子孫以封國為姓,遂為應氏。

2、歷史上,西域人的姓氏中有應氏。蒙古族中有的姓應氏。

應姓遷徙分布:

應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應姓大族其主要分布在:
1、滍陽應氏。滍陽,應國故城,在今河南省平頂山市。有西周應國貴族墓,發掘出大量文物。
2、南頓應氏。漢代有南頓應氏。南頓,在今河南省項城縣北50里。
3、大田裡應氏。東晉時,應詹隨晉元帝渡江而南,占籍於婺永。應詹有兩個兒子,應誕留居江西宜黃,應玄隨父至婺,留居永康大田裡,即今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鎮一帶。爾後,析居江南各地。
4、仙居應氏。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下各鎮東部(原下各鄉)、雙廟鄉及田市鎮有大量應姓。特別是原下各鄉中心鎮區基本上是應姓的。其都是明朝刑部尚書應大猷(字靜庵)及其兄弟的後代。另外浙江省的永康市及浦江縣也是應姓的聚居地。
5、關東應氏。祖籍山東省蓬萊市鴨灣。清朝初年,一遷至遼寧瓦房店市長興島;二遷至遼寧省普蘭店市城子坦鎮應家村;三遷至吉林省東豐縣黃河鎮豐源村。
6、峽陽應氏 。唐僖宗光啟元年(885年),峽陽應氏始祖應世哲從河南光州固始縣隨王審知入閩,定居峽陽,是為峽陽應氏開基之始。歲月滄桑,峽陽應氏繁衍相傳,迄今已至三十二代,子孫人口眾多,其中歷代又有流遷往外,遍布國內各省、市和台灣、香港,及美國、日本、新加坡、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國。

⑥ 應姓的家譜文獻

宋理宗賜封寧波蜜岩顯爵應氏宗譜十卷,著者待考,始修於(公元1249年),民國三十六年(年1947年)精修鉛印本六冊。浙江省寧波市蜜岩村。
浙江顯爵應氏宗譜八卷,首一卷,(清)應榮富主修,應全堂編纂,始修於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清咸豐五年(公元1855)中和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慈溪市環城南路108號勵雙傑處。
浙江鄞縣萬齡應氏宗譜,始修於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清)王琳、應世美編纂,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忠義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浙江永康可投應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浙江永康可投應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浙江永康可投應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嘉慶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浙江永康應氏先型錄,著者待考,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浙江永康芝英應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浙江永康芝英應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嘉慶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浙江永康芝英應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浙江永康芝英應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上海市圖書館。
浙江永康芝英應氏義莊田冊,著者待考,清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浙江永康芝英應敬常田冊,著者待考,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浙江永康黃川應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浙江永康屏岩應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浙江永康屏岩應氏宗譜,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浙江永康屏岩應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浙江永康芝英應氏宗譜,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浙江永康芝英應氏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浙江江山慈溪應氏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浙江浦江浦陽人峰應氏宗譜,著者待考,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浙江浦江浦陽人峰應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浙江鄞縣甬東湖下應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敘倫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浙江鄞縣甬東湖下應氏宗譜一百二十二卷,(民國)應全衡、應舜水編纂,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縣續應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敘倫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永錫」

⑦ 應氏在芝英的歷史

一、應氏淵源

1、應氏出自姬姓。周武王第四子應叔被封於應(應國故都在今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區滍陽鎮),為應侯,子孫以封國為姓,遂為應氏。

2、歷史上,西域人的姓氏中有應氏。蒙古族中有的姓應氏。

二、 遷徙分布

1,滍陽應氏。滍陽,應國故城,在今河南省平頂山市。有西周應國貴族墓,發掘出大量文物。

2,南頓應氏。漢代有南頓應氏。南頓,在今河南省項城縣北50里。

3,大田裡應氏:在今芝英一帶。始祖為應詹(289~367),又名斌,字思遠。原籍河南汝南南頓。東晉時隨晉元帝渡江而南,仕至鎮南大將軍,占籍永康,留家於此。應詹有兩個兒子,應誕留居江西宜黃,應玄隨父至婺,留居永康大田裡,即今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鎮一帶。爾後,析居江南各地。東晉建元初,加封天下兵馬都元帥忠國武平王。

4,仙居應氏。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下各鎮東部(原下各鄉)、雙廟鄉及田市鎮有大量應姓。特別是原下各鄉中心鎮區基本上是應姓的。其都是明朝刑部尚書應大猷(字靜庵)及其兄弟的後代。另外浙江省的永康市及浦江縣也是應姓的聚居地。

5,峽陽應氏 。唐僖宗光啟元年(885年),峽陽應氏始祖應世哲從河南光州固始縣隨王審知入閩,定居福建省南平市峽陽鎮,是為峽陽應氏開基之始。歲月滄桑,峽陽應氏繁衍相傳,迄今已至三十二代,子孫人口眾多,其中歷代又有流遷往外,遍布國內各省、市和台灣、香港,及美國、日本、新加坡、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國。

6,台州及溫州應氏。在浙江的台州和溫州兩地也有不少應氏居住,其中溫州的蒼南,平陽,洞頭,三縣都有應氏宗族,洞頭應氏於清朝從台州的澤國遷入,至今已經居住八代。

7,關東應氏。祖籍山東省蓬萊市鴨灣。清朝初年,一遷至遼寧瓦房店市長興島;二遷至遼寧省普蘭店市城子坦鎮應家村;三遷至吉林省東豐縣黃河鎮豐源村。

三、 郡望堂號

【郡望】:《郡望百家姓》中有記載:應氏望出汝南郡。《姓氏考略》中記載:望出汝南、潁川。 1、 汝南郡:漢高帝置郡。在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

2、 潁川郡:戰國時秦置。在今河南省許昌市一帶。

[堂號]

1,淮陽堂:漢初,應曜在淮陽山裡隱居。漢高祖派大臣請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為官,應曜堅決不去。時人說:"商山四皓,不如淮陽一老!"

2,燕翼堂:福建省南平市峽陽鎮應氏宗祠,堂號為「燕翼堂」。

3,報本堂:浙江省寧波市慈城應氏宗祠,堂號為「報本堂」。

4,徵德堂: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鎮應氏大祠堂,堂號為「徵德堂」。

5,擇善堂:浙江省縉雲縣三溪鄉西應村祠堂,堂號為「擇善堂」。

6 ,彝敘堂 :浙江省諸暨「暨陽義門應氏宗譜」載,祠堂為 「 彝敘堂」。

7,汝南堂:湖北省崇陽縣八斗山應氏宗祠,堂號為「汝南堂」。

8,余慶堂:浙江省紹興市蘭亭鎮下大慶村(山陰大慶)應氏,堂號為"余慶堂"。
四、應氏分布

1,吉林東豐:吉林省東豐縣黃河鎮豐源村、東豐鎮有應氏家族散居。

2,遼寧普蘭店:遼寧省普蘭店市城子坦鎮應家村有應氏家族聚居。

3,河南郾城:河南省郾城縣黑龍潭鎮老應等村應氏家族聚居,古稱穎川,距應國墓地甚近,應氏嫡傳,有"商山四皓,不如淮陽一老!"之傳說 。

4,

5,

五、 歷史名人

應曜:漢初,在淮陽山裡隱居,不願出來做官。漢高祖派大臣,請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為官,應曜堅決不去。時人說:"商山四皓,不如淮陽一老!"

應順:東漢河南尹,字華仲,南頓人。累官冀州刺史,廉直無私。侍後母孝。和帝時為河南尹,明達政事。生十子,咸以才學名。中子疊,江夏太守。疊生郴,武陵太守。郴生奉。

應疊:汝南南頓人,應順中子。江夏太守。

應郴:汝南南頓人,應疊之子,武陵太守。

應奉:〔約公元144年前後在世〕字世叔,汝南頓人,應郴之子。生卒年均不詳,約漢順帝末年前後在世。少聰明,讀書五行俱下。記憶力特佳,自幼至長,凡所經歷,無有忘懷。年二十時,嘗詣袁賀,適賀將出行,閉門造車。匠於內開扇出半面視之。後數十年,路逢車匠,知而招呼。梁冀舉為茂才。永興元年(公元153年)拜武陵太守,有威恩,為蠻夷所福。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從軍騎將軍馮緄征武陵蠻,以功薦為司隸校尉。黨人事起,乃憤然以疾自退。後諸公多薦舉,會病卒。奉追愍屈原,因以自傷,著《感騷》三十篇,凡數萬言。又嘗刪《史記》、《漢書》及《漢記》三百六十餘年事,自漢興至其時,凡十七卷,名曰《漢事》。

應劭:〔約公元178年前後在世〕字仲遠,(一作仲援,亦作仲瑗)汝南南頓人,應奉之子。生卒年不詳,約漢靈帝光和元年前後在世。少篤學博覽。靈帝初拜孝廉。中平六年,(公元一八四年)拜太山太守。獻帝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大破黃巾三十萬眾,郡內以安。獻帝遷都於許(公元一九六年)之明年,詔劭為袁紹軍謀校尉。後卒於鄴。劭嘗有感於當時舊章淹沒,書記罕存,乃綴集所聞,著《漢官儀》及《禮儀故事》,又撰《風俗通》以辨物類名稱,釋時俗嫌疑。文不典而通俗,可謂名副其實。凡所著述,共百三十六篇又集《解漢書》,皆傳於世。

應珣:字季瑜,司空掾。應劭弟,珣生瑒。

應瑒:字德璉,三國,魏文學家,汝南人,應珣之子。曹操征之為丞相掾,後為五官中郎將文學。曹丕稱其才學足以著書,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應德璉集》。

應璩:(?~252)字休璉,三國時,魏文學家。。汝南(今屬河南)人,應瑒之弟。生於漢獻帝初平元年,卒於魏齊王芳嘉平四年,享年六十三。博學好作文,善於書記。文帝、明帝時,歷官散騎常侍。曹芳即位,遷侍中、大將軍長史。當時大將軍曹爽擅權,舉措失當,應璩曾作《百一詩》諷勸。應璩原有集10卷,已散佚。明代張溥輯其詩、文共10餘篇,與應瑒作品合為《應德璉、應休璉集》,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應貞〔公元?年至269年〕字吉甫,汝南人,應璩之子。生年不詳,卒於晉武帝泰始五年,少以才名,善談論。正始中,夏侯玄名勢甚盛。貞常在玄坐作五言詩,玄大嘉許。舉高第,歷顯位。後為武帝參軍。帝踐阼,遷給事中,累官散騎常侍。又與太尉荀顗撰定新禮,未施行而卒。貞著有文集一卷,(《隋書經籍志》)傳於世。

應詹:〔公元279年至331年〕字思遠,汝南南頓人。生於晉武帝咸寧五年,卒於成帝咸和六年,年五十三歲。幼孤,為祖母所養。十餘歲,祖母又亡,居喪以孝聞。家富於財,乃請族人共居,情若至親。以才藝文章知名當世。仕為太子舍人,累官光祿勛。王敦叛,明帝以詹為都督前鋒軍事。事平,以功封觀陽縣侯,都督江州諸軍事,領江州刺史。卒,贈鎮南大將軍,謚曰烈。詹作有文集三卷,《隋書經籍志》注有鎮南大將軍應瞻集五卷,詹繕作瞻,當為作者誤書;此從《唐書志》傳於世。

應夷節 :唐代人。游天台山,棲真道元院,相傳屍解成仙。棲真,保其根本,養其元神。

應 用:後周書法家,江南人。善寫細字,微如毛發,嘗於一錢上寫《心經》:又於一粒芝麻上寫《國泰民安》四字。

應舜臣: 宋代婺州人。字仁伯,少卓犖不羈,及長,篤志向學,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年)進士。官至洪州知府。
應純之:(宋)字純甫。永康人。孟明子。嘉泰進士。歷知楚州,兼京東經略安撫使。見北軍屢捷,謂中原可復,密聞於朝。丞相史彌遠鑒於開禧之事,不欲大舉,但敕立忠義軍,令就節制。已而擢兵部侍郎。金人入侵,力戰而死。

應子和,永康(今屬浙江)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進士。官至觀察使掌中軍都督府事。長於詩,嘗有句雲:"西岸夕陽紅,燭炬短燒紅,風過花落紅",時人有三紅秀才之稱。事見清光緒《永康縣志》卷八個《文苑》。
應 材(?-1180) 字伯良,浙江永康岩後人。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授衢州教授。後潛心鑽研理學,造詣甚深。宋隆興間,朝廷下詔求賢,應材被舉薦,升任兵部架閣文字,掌管帳籍機密文案。後因老成持重,端莊謹嚴,被帝選為太子春坊,總管東宮內外庶務。宋淳熙初,應材上疏力陳北伐收復中原失地。幾年內,邊境平靜安定。淳熙七年應材病故於軍中。謚安國公。
應象翁:元代判官,字景則,黃岩人。生宋季,嘗隨車若水、黃超然游,時稱聖泉先生。有《聖泉文集》等。

應本仁:元代學者,字本立。以世為宋臣,義不仕元。隱居城南,博學好施。嘗規建義庄,又即其中為義塾。世稱"應家館"。

應良,字原忠,仙居人。正德六年進士。官編修。守仁在吏部,良學焉。親老歸養,講學山中者將十年。嘉靖初,還任,伏闕爭大禮,廷杖。張

⑧ 應氏杯的創始人是誰主要成就有哪些

應氏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由中國台灣實業家應昌期於1987年創辦的世界職業內圍棋個人大容賽。首屆比賽始於1988年,每四年進行一屆,是冠軍獎金最高的世界職業圍棋賽事,有「圍棋奧運會」的美譽。前七屆比賽的冠軍分別是:曹薰鉉、徐奉洙、劉昌赫、李昌鎬、常昊、崔哲瀚、范廷鈺。

應氏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日文名稱:応昌期杯世界プロ囲碁選手権戦,英文簡稱:Ing Cup),是由台灣企業家應昌期先生個人出資創辦的一項世界圍棋比賽。
1987年8月,應昌期先生宣布舉辦應氏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圍棋泰斗吳清源(九段)說:「應昌期先生是創辦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的第一人。」應昌期去世後,他的獨子應明皓延續了這項比賽。
應氏杯效法奧林匹克運動會,四年舉辦一次,截至2013年已經舉辦七屆。首屆參賽選手16名,第二屆起24名,選手代表所屬國家參賽。應氏杯是當今世界獎金最高的職業圍棋賽,冠軍獎金40萬美元,亞軍獎金10萬美元,被圍棋界稱為世界棋壇的「奧運會」。

⑨ 中國姓〈應〉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1,滍陽應氏。滍陽,應國故城,在今河南省平頂山市。有西周應國貴族墓,發掘出大量文物。

2,南頓應氏。漢代有南頓應氏。南頓,在今河南省項城縣北50里。

大田裡應氏。東晉時,應詹隨晉元帝渡江而南,占籍於婺永。應詹有兩個兒子,應誕留居江西宜黃,應玄隨父至婺,留居永康大田裡,即今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鎮一帶。爾後,析居江南各地。

3,大田裡(諸應)應氏:芝英鎮。在今芝英一帶。始祖為應詹(289~367),又名斌,字思遠。原籍河南汝南南頓。東晉時隨晉元帝渡江而南,仕至鎮南大將軍,占籍永康,留家於此。東晉建元初,加封天下兵馬都元帥忠國武平王。據《應氏先型錄》記載:「(應詹)卒葬(永康)河頭。」經應氏先賢應寶時(敏齋)考證,應詹卒後,葬永康前山楊小河頭,士名廟壇。民國時期應詹後裔應繼周根據應氏先賢應敏齋提供的線索,在離芝英1公里的前山楊小河頭,認明高阜,為鼻祖之墓,乃於清宣統元年(1909)重建石碑(神道碑),長留紀念。後來由於土地所有制變革,墓地被淪為桑田旱地,石碑被搬遷於他處。1984年10月,筆者在搜集地方史料時,找到這一碑刻。至今此碑已由芝英老人協會收藏於芝英義庄祠堂。碑上刻的字還相當清晰。碑文分3行直書刻字。中間一行刻:「東晉南遷始祖鎮南大將軍封觀陽侯應思遠公碑」19個字,右首一行刻明:「皇清宣統元年(1909)歲次己酉仲春月吉旦」,左下首一行署名:「永康應氏後裔敬立」字樣。但據浙院二世孫、後唐天成(929)己丑狀元應昑的文章載,應詹卻於「太和三年(368)戊辰葬於杭州之錢塘赤水鄉,建塔曰六和。」

4,可投應氏:應詹後裔,唐太和年間(827-835),應傅岩子應德鎔,由仙居回遷永康,卜居可投應。爾後析居占川(半坑),當渡(靈岩寺前)、英閣、仁塘、下邵、古竹畈、黃溪灘、大園、應南溪、雅應、大文山(大墳山)、應益、新竹、靈陽、芝英七村、在城(河頭)等地。

5,岩後應氏:應詹後裔,唐太和年間(827~835),應傅岩三子應德通從仙居回遷永康,卜居靈岩山後(岩後),爾後析居墁川(墁塘)、金川(金崗龍)、永康城及武義桐琴等地。

6,西村應氏:應詹後裔,唐太和年間(827~835),應傅岩幼子、兵部員外郎應德珏回遷永康,卜居日嶺(今西村),爾後析居各地。

7,芝英應氏:應詹後裔,萬行7應儉,字克良,嘉熙間進士,任金華訓導。愛金華山川秀麗,遂從錢塘遷居永康諸應,後改芝英。民國期間《芝英應氏宗譜》中,芝英應氏始祖缺諱,排行為九。今參照兩譜相互補充。芝英應氏始祖以應儉為妥。至於排行,是否可以「萬」、「九」兩用。追溯其外紀時,可仍用錢塘排行字目「萬」字,記述芝英應氏始祖仍以「九」字作為字目。

8,後杜應氏:應詹後裔,據《應氏總祠主譜》,宋宣和時,有應文臣者,曾任中散大夫,後從高宗南渡至臨安,休致於仙居下閣,避世轉徙永康可投之將川(今長坑)。應文臣有子和、子中兩個兒子。與陳亮是同時人。陳亮年輕時曾在將川(長坑)講學。與文臣父子有交往。長子子和於宋淳熙時登進士第,題詩有「三紅」之句,時號「三紅秀才」,敕郡至觀察使,掌中軍都督府事。

9,仁和坊應氏:應詹後裔,據縉雲五雲《應氏宗譜》,百行3應師,字仲甫,號覺翁,博覽古今,好吟詠,不以利實祿動其心,所著有《蒼山集》並詩文。……娶妻外管田氏,合葬十八都經堂前望雲庵。隨父任溫州治中還經縉雲,卜居邑西仁和坊。爾後析居十三都蓋竹、五都山灣、六都豐溪,五都東斜、五都大筠、十四都烏生、寺後、梨倉、八都、七里、越陳、應庄、周山頭、杜塘、下余、下畏、周塔、官店、龍津坊、十七都大園、十七都黃山、山溪吳、十四都車坑、古路、韓畈、坑上、上周、東溪、鄭坑口,皂樹嶴、三灣、雙弄、葛湖、石筍前、筠川朱村、下陽、鵝岸、岩泉、長豐、東渡、新建、吳孝、吳嶺、郡城、桑谷、樊庵、連塘、洪嶺、大蓬、桑弄、東和坊、嶺頭、嶺腳、三嶺下、雙龍、東街、雙谷等地。

10,仙居應氏。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下各鎮東部(原下各鄉)、雙廟鄉及田市鎮有大量應姓。特別是原下各鄉中心鎮區基本上是應姓的。其都是明朝刑部尚書應大猷(字靜庵)及其兄弟的後代。另外浙江省的永康市及浦江縣也是應姓的聚居地。

11, 峽陽應氏 。唐僖宗光啟元年(885年),峽陽應氏始祖應世哲從河南光州固始縣隨王審知入閩,定居福建省南平市峽陽鎮,是為峽陽應氏開基之始。歲月滄桑,峽陽應氏繁衍相傳,迄今已至三十二代,子孫人口眾多,其中歷代又有流遷往外,遍布國內各省、市和台灣、香港,及美國、日本、新加坡、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國。7,台州及溫州應氏。在浙江的台州和溫州兩地也有不少應氏居住,其中溫州的蒼南,平陽,洞頭,三縣都有應氏宗族,洞頭應氏於清朝從台州的澤國遷入,至今已經居住八代。

12, 關東應氏。祖籍山東省蓬萊市鴨灣。清朝初年,一遷至遼寧瓦房店市長興島;二遷至遼寧省普蘭店市城子坦鎮應家村;三遷至吉林省東豐縣黃河鎮豐源村

閱讀全文

與黃陂應氏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