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武漢黃陂 > 黃陂一戰

黃陂一戰

發布時間:2020-12-08 10:21:55

⑴ 解放年代「十大將軍」都是誰比如劉伯承、張學良、楊虎城等等……

樓上的朋友說的有誤,你說的是十大元帥!不是十大將軍!另外,對於樓主所提的劉伯成、張學良、揚虎誠幾為傑出將領的情況在此先做個簡單的介紹:
首先:劉伯成元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是我軍最為傑出的軍事將領之一!在我軍的不同幾個時期都有偉大的貢獻!55年被中央軍委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的軍銜!是開國我黨我軍公認的三十二個軍事家之一!
張學良將軍是國民黨傑出的愛國將領之一 !是民國時期東北軍的主要將領,東北易幟,張學良將軍被民國政府任命為海陸空軍副總司令,民國一級陸軍上將。後同出於愛國之心與國民黨 西安綏靖主任 西北軍愛國將領《楊虎城》一起發動西安事變,逼蔣抗日!改變了我國抗日戰爭的格局,使的國共二次合作抗日,為我國的抗戰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其後,張學良被蔣介石已犯上的罪名一直囚禁,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才的到自由。而楊虎城將軍則不幸遭到殺害!但綜觀張揚二人為中華民族的存亡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偉績!真正的大英雄啊!
對於十大將軍:
1955年9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發布命令,授予粟裕、黃克誠、譚政、肖勁光、王樹聲、陳賡、羅瑞卿、許光達、徐海東、張雲逸10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授予55人上將軍銜,授予175人中將軍銜,授予801人少將軍銜。

十大將軍-粟裕簡介
1984年1月25日,粟裕在中顧委舉行的春節茶話會的書面發言中堅定地說:「共產黨人的氣概,從來都是知難而進的。」「我對於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偉大真理,對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光輝前途,對於共產主義事業的美好未來,是滿懷必勝的信念的。」

粟裕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卓越的軍事家。1907年生,湖南會同人。侗族。192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6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曾任中國工農紅軍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參謀長、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井岡山斗爭,轉戰贛南、閩西和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被朱德贊譽為「青年軍事家」。1934年7月任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參謀長,轉戰閩浙贛皖邊。1935年1月任挺進師師長、閩浙軍區司令員,在國民黨統治的腹心地區開辟浙南遊擊根據地。在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系的情況下,獨立領導部隊開展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於1938年4月任新四軍第2支隊副司令員、先遣支隊司令員,率部挺進江南敵後,首戰韋崗告捷。接著率領第2支隊在南京、蕪湖、潥水地區抗擊日軍。1939年8月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副指揮,同陳毅一起,率部開辟了蘇南抗日根據地。1940年7月率部挺進蘇北,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副指揮兼參謀長。10月參與指揮黃橋戰役,粉碎了4倍於己的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進攻,鞏固發展了蘇北抗日根據地,開創了華中敵後抗戰的新局面。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1師師長(後兼政治委員)、蘇中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蘇中區委員會書記。在臨江瀕海、交通發達的平原水網地區開展游擊戰爭,挫敗日偽軍頻繁「掃盪」、「清剿」和「清鄉」,建成了鞏固的蘇中抗日根據地。1944年3月開始對日軍發動局部反攻,組織指揮車橋戰役,創華中敵後殲滅戰的範例。同年12月率第1師主力南渡長江,任蘇浙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後又兼中共蘇浙區委員會書記,鞏固和發展了蘇南、浙東抗日根據地,開辟了浙西抗日根據地。1945年指揮所部在天目山區對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進行3次自衛反擊戰,率先實現了從游擊戰向運動戰的轉變。

解放戰爭時期,擔任華中、華東和第三野戰軍主要指揮員,組織指揮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戰役的勝利,積累了大兵團作戰的豐富經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軍事科學院第一政治委員、中央軍委常委等職,為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84年2月5日病逝於北京。

十大將軍-黃克誠簡介
1902年出身於湖南省永興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1928年在湘南起義中參與領導永興年關暴動,並率部隨朱德、陳毅上井岡山。曾任中國工農紅軍團長,師政委,軍政治部主任,紅三軍團政治部代主任等職。

抗戰期間,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長,第三四四旅政委,第二、四縱隊政委,第五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兼政委,蘇北區黨委書記。

抗戰勝利後,進軍東北,領導創建西滿根據地,任西滿軍區司令員,中共西滿分局副書記、代書記,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政委,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軍區政委、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政委。天津解放後,曾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兼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

建國初期,任湖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1952年10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後勤部部長、政委。1954年後任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國防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第八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山西省副省長,中央軍委顧問。

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同彭德懷等一起被錯定為「反黨集團」。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殘酷迫害。1978年12月,被平反昭雪。

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1978年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被增選為中央委員,中紀委常務書記;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86年12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4歲。

十大將軍-譚政簡介
1906年出生,原名譚世銘。湖南湘鄉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特務營任文書、書記。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三十一團秘書,紅四軍軍委秘書長、軍政治部訓練部部長,紅十二軍政治部主任,紅一軍團第一師政治部主任、師政治委員,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後方政治部主任,總政治部副主任,陝甘寧晉綏聯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戰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建國後,歷任中南軍區暨第四野戰軍第三政委兼幹部管理部部長,中南局第一副書記,華南分局第三書記,華南軍區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第一副主任、主任,中央軍委常委、顧問,國防部副部長,中央監委副書記。

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法制委員會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988年11月6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2歲。

十大將軍-蕭勁光簡介
蕭勁光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卓越的軍事指揮員,傑出軍事家。1903年生,湖南長沙人。1920年冬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北伐戰爭。曾兩次赴蘇聯軍事學校學習。1930年12月後歷任軍區參謀長兼政治部主任、軍參謀長、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長、軍團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許多戰役戰斗和第四、第五次反「圍剿」。1933年11月被「左」傾冒險主義領導者誣陷為「羅明路線在軍隊中的代表」,受到錯誤處理。在逆境中,他相信黨,毫不動搖自己的信念,忍辱負重為革命工作。遵義會議後,中央糾正了對他的錯誤處理。長徵到達陝北後,任中共陝甘省委軍事部部長兼紅29軍軍長,1937年初,任紅軍後方司令部參謀長。

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八路軍後方總留守處主任、留守兵團司令員(後兼政治委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在此期間,他遵照古田會議決議精神,組建了留守兵團,率領部隊出色地完成了陝甘寧邊區的剿匪任務,穩定了邊區秩序;打退了日寇數十次進攻,固守了千里河防。他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負責處理了陝甘寧邊區反磨擦斗爭中的許多尖銳復雜的問題。他多次做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工作,有效地爭取了中間勢力。為解決「晉西事變」,他與閻錫山談判,促使了和平協定的締結。為了粉碎國民黨對邊區的封鎖,他以身作則,領導部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他還重視研究軍事理論,致力於軍隊正規化建設。他在留守兵團倡導了把戰術和技術分開的軍事訓練方法,開辦各種軍政訓練班、研究班培養幹部。他多次在《八路軍軍政雜志》等報刊上發表文章,他寫的《近戰戰術》被作為軍事教材印發,他撰寫的《游擊戰爭指導要令》中的一些基本觀點,被毛澤東採納。他為保衛黨中央、保衛陝甘寧邊區和晉綏根據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蕭勁光先後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南滿軍區司令員、東北軍區副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1兵團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12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等職。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為人民海軍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卓著的貢獻。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89年3月29日在北京病逝。

十大將軍-王樹聲簡介
王樹聲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傑出軍事家。1905年生,湖北麻城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創建了麻城縣第一支農民武裝,1927年參與領導麻城暴動和黃麻起義。1928年後歷任中國工農紅軍團長、副師長兼團長、師長、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兼第31軍軍長、西路軍副總指揮兼第9軍軍長等職。他英勇善戰,戰功顯赫,為創建鄂豫皖、川陝革命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建立了不朽的功勛。1937年3月西路軍失敗後,他身遇危難,矢志不渝,一心向黨,最後一路乞討,歷盡艱辛,輾轉回到延安,先後入抗日軍政大學和馬列學院學習。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任晉冀豫軍區(後為晉冀豫邊游擊司令部)副司令員、代司令員。1940年6月,晉冀豫軍區一分為二,分別組成太行、太岳軍區,他改任太行軍區專職副司令員兼人民武裝力量動員部部長。他從革命的根本利益出發,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愉快地服從組織分配。他說:「職務大小,都是為人民服務,我只有為人民服務的義務,沒有爭名譽地位的權利。」在率領太行軍民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參加反「掃盪」和百團大戰的同時,下大力氣抓地方武裝和民兵建設,使地方武裝同正規軍的比例由1941年的77:100上升到1942年的200:100,從而為主力部隊輸送了大量兵員。1942年秋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參加整風運動。1944年10月,任河南軍區司令員,率部深入河南敵後,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建立起了擁有300多萬人口的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與新四軍第5師一起在中原地區打通了華北與華中的聯系。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原軍區副司令員兼第1縱隊司令員、鄂西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鄂豫軍區司令員等職,為中原解放區的創建與鞏固作出了重要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湖北軍區司令員,中南軍區副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人民解放軍總軍械部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第二政治委員等職,為加強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特別是武器裝備建設和軍事科研事業作出了貢獻。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74年1月7日病逝於北京。

十大將軍-陳賡簡介
1903年出生,原名陳庶康。湖南省湘鄉縣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留校任副隊長、連長。參加了平定商團叛亂和討伐陳炯明的東征。1926年赴蘇聯學習。1927年回國參加南昌起義,任營長。後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機關做情報工作。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十二師團長、師長,紅軍步兵學校校長,紅軍幹部團團長,陝甘支隊第十三大隊隊長,紅一軍團第一師師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旅長,太岳軍區太岳縱隊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委。

建國後,歷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雲南軍區司令員,雲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兼政委,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兼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國防科委副主任,國防部副部長。是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終年58歲

十大將軍-羅瑞卿簡介
羅瑞卿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傑出軍事家。1906年生,四川南充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10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從事黨的秘密工作。1929年後歷任中國工農紅軍支隊黨代表、縱隊政治部主任、師政治委員、軍政治委員、軍團政治保衛局局長等職。長征中曾任紅軍先遣隊參謀長、陝甘支隊第2縱隊政治部主任,到陝北後任紅一方面軍政治保衛局局長。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時,曾赴西安協助周恩來工作。同年起任抗日紅軍大學教育長,抗日軍政大學教育長、副校長。在主持抗大工作期間,堅決貫徹毛澤東制定的辦學方針,發揚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風,為各抗日根據地培養、輸送了大批軍政幹部。1938年,在毛澤東指導下寫出《抗日軍隊中的政治工作》一書,系統總結了人民軍隊的政治工作經驗,是我軍政治工作的重要歷史文獻。這本書出版以後,對加強我軍的政治工作起了很大作用,並在全國擴大了我黨我軍的影響。1939年7月率抗大總校和延安其它學校的數千名教學員工越過日偽軍封鎖線,行程1500公里,進入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辦學。1940年5月任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轉戰太行山區。他深入部隊調查研究,總結抗日游擊戰爭政治工作的經驗,提出一系列加強八路軍政治工作的措施,在《八路軍軍政雜志》上發表了《目前政治工作建設上的一些問題》等文章。參與領導和指揮了百團大戰以及華北敵後抗日斗爭。在艱苦的抗日戰爭中,為培養幹部、建設政治機關、加強政治工作,作出了卓著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副書記,晉察冀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晉察冀野戰軍政治委員、華北軍區政治部主任兼第2兵團(後為人民解放軍第19兵團)政治委員,為華北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公安部部長、公安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為新中國公安政法的建設,為人民解放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78年8月3日逝世。

十大將軍-許光達簡介
1908年出生,原名許德華。湖南省長沙市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入黃埔軍校學習。1927年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任見習排長,同年在寧都加入南昌起義部隊,任排長、代理連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參謀長,第十七師政治委員、師長,紅三軍第八師二十二團團長、八師師長,紅三軍第二十五團團長。1932年赴蘇聯,先後入國際列寧主義學院和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1937年回國。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教育長,第三分校校長,中央軍委參謀部部長兼延安衛戍區司令員,中央情報部一室主任,晉綏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八路軍一二O師獨立第二旅旅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綏軍區第三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軍二兵團軍長,第二兵團司令員。

建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司令員兼坦克學校校長和裝甲兵學院院長,國防部副部長。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1969年6月3日逝世,終年61歲。

十大將軍-徐海東簡介
徐海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傑出軍事家。他身經百戰,功勛卓著,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和高超的指揮藝術,毛澤東高度贊揚他是「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階級的一面旗幟」。

徐海東,1900年生,湖北黃陂徐家橋村(今屬大悟縣)人。出身貧寒,當過11年窯工。192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夏入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返回家鄉,任農民自衛隊隊長,11月率隊參加黃麻起義。在創建鄂豫皖蘇區的斗爭中,歷任中共區委書記,縣赤衛軍大隊長,中國工農紅軍營長、團長、師長。1932年秋,紅四方面軍主力離開鄂豫皖後,任重建的第26軍副軍長兼74師師長,後任第28軍軍長、第25軍軍長,在極端困難的處境下,堅持大別山區的斗爭。1934年11月,紅25軍奉中央軍委指示撤出鄂豫皖蘇區,向北轉移,任副軍長、軍政治委員、軍長。1935年9月率部到達陝北,後任紅15軍團軍團長。為把革命大本營奠基大西北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績。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旅長,率部參加了平型關戰斗和晉察冀邊區反「八路圍攻」、晉東南反「九路圍攻」,指揮了溫塘、張店、町店等戰斗。特別是町店一戰,取得全殲日軍一個聯隊,斃傷敵近千人的重大勝利。1938年6月,因病回延安,曾入馬列學院學習。1939年9月,隨劉少奇赴華中,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副總指揮兼第4支隊司令員。12月指揮周家崗等戰斗,取得反「掃盪」的勝利,對鞏固和發展皖東抗日根據地具有重要意義。他驍勇善戰,不怕犧牲,在戰斗危急時刻,經常身先士卒,被群眾譽為「徐老虎」,先後9次負傷,積勞成疾。1940年病情嚴重,仍隨軍參與指揮作戰。1941年5月任中共中央華中局委員。後長期治療、休養。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70年3月25日逝世於鄭州。

十大將軍-張雲逸簡介
張雲逸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傑出軍事家。1892年生,廣東文昌(今屬海南省)人。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護國戰爭和北伐戰爭。192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12月,參與領導百色起義,任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軍長,參與創建右江蘇區。1931年3月率部進入湘贛蘇區。同年冬後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參謀長兼作戰局局長、粵贛軍區司令員、紅軍總司令部和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兼作戰部部長。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6年12月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後受中共中央派遣,往來於廣州、香港、南京、武漢、福州、桂林等地,在國民黨上層軍政人員中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工作。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參與領導新四軍的組建、整編等工作。1938年春任新四軍參謀長兼第3支隊司令員,指揮了清水潭、馬家園等戰斗。11月率兩個連到江北無為地區,發展抗日武裝力量,組建江北游擊縱隊,後率部東進,開辟皖東抗日根據地。1939年5月參與組建新四軍江北指揮部,任指揮和中共前委書記。指揮第4、第5支隊和江北游擊縱隊在淮河以南、津浦路兩側積極打擊日偽軍。1940年1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員。與書記劉少奇等指揮第4、第5支隊主力先後取得大橋、半塔集反頑作戰和夏季反「掃盪」的勝利,鞏固和發展了淮南抗日根據地。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副軍長兼第2師師長,抗日軍政大學第8分校校長。直接領導第2師同敵偽頑的軍事進攻、政治破壞、經濟封鎖進行斗爭,同時注重加強根據地建設。1943年11月陳毅代軍長赴延安後,他主持新四軍軍事工作。根據中共中央指示,1944年7月部署第4師主力西進,基本上收復了豫皖蘇邊區根據地。同年冬部署第1師一部渡江南下,開辟蘇浙皖邊敵後新區。接著又指揮新四軍各師開展對日大反攻作戰,殲滅大量日偽軍,收復大片失地,為創建和鞏固華中抗日根據地,為新四軍的全面建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新四軍第一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華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山東軍區司令員、華東軍政大學校長、中共華東後方工作委員會書記等職。為華東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共廣西省委書記、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廣西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74年11月19日病逝於北京。

閱讀全文

與黃陂一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