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黃陂是哪裡詳細說
黃陂區位於湖北省復東部偏北,長制江中游北岸,江城武漢市北部,地跨東經114°09′—114°37′,北緯30°40′—31°22′。全區面積2261平方公里,人口113萬,是武漢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生態最好的城區,被稱為武漢的後花園,是武漢臨空經濟區的核心區。黃陂置縣於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合古黃城與武湖得名。區政府駐前川街道。黃陂區人傑地靈,文化璀璨,素有無陂不成鎮之說,擁有殷商盤龍城,漢魏木蘭文化,北宋二程文化,民國黎元洪四大文化名片。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480779.htm
Ⅱ 武漢分為哪幾個區
截至2019年4月,武漢市下轄13個區,分別是: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東西湖區、漢南區。
1、江夏區
位於武漢市南部,北與洪山區相連,南與咸寧市咸安區、嘉魚縣接壤,東臨鄂州市、大冶市,西與蔡甸區、漢南區隔江相望。介於東經114°01′—114°35′、北緯29°58′—30°32′之間。
南北長83.2千米,東西寬54.17千米,總面積2018.3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江夏區下轄15個街道、4個產業園、1個風景區。江夏區人民政府駐文化路99號。
2、黃陂區
位於湖北省東部偏北,武漢市北部,前川城區距武漢市中心18公里。黃陂區國土總面積2256.7平方公里, 占湖北省國土總面積的1.22%。區域地理坐標為東經114°09′—114°37′,北緯30°40′—31°22′。截至2019年4月,黃陂區轄15個街道、1個鄉、1個場、3開發區。
分別是:前川街道、武漢盤龍城經濟開發區、漢口北商貿物流樞紐區、武湖街道、灄口街道、天河街道、橫店街道、三里橋街道、大潭原種場、王家河街道、羅漢寺街道,祁家灣街道、蔡家榨街道、六指街道、李家集街道、木蘭鄉、長軒嶺街道、姚家集街道、蔡店街道、木蘭山風景區。
3、江漢區
位於長江北岸,因長江與漢水交匯而得名,南臨長江、漢江交匯處,分別與武昌區、漢陽區隔江相望;北抵張公堤,與東西湖區接壤;東、西兩面各與江岸區、硚口區相鄰。東西最大橫距6.99千米,南北最大縱距8.66千米,總面積為28.29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底,江漢區下轄13個街道:民族街道、民權街道、花樓街道、水塔街道、滿春街道、前進街道、民意街道、新華街道、萬松街道、北湖街道、唐家墩街道、常青街道、漢興街道,和一個開發區:江漢經濟開發區、一個管委會區:武漢中央商務區管理委員會,政府駐北湖街道。
4、東西湖區
地處漢江左岸的漢口西部,東靠張公堤,分別與江岸區、江漢區和硚口區接壤,西南濱漢水與蔡甸區和漢川市相望,西北依府河與孝感市和黃陂區相鄰,介於東經113°53′—114°30′,北緯30°34′—30°47′之間,總面積495平方千米。
東西湖區地貌屬崗邊湖積平原,自西向東傾斜,大部分地區海拔在21.5—26米之間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常年光照充足、雨量豐沛、雨熱同季、四季分明。截至2018年,東西湖區下轄12個街道、7個管理處。東西湖區人民政府駐五環大道43號。
5、漢南區
位於武漢市西南郊,地處長江北岸,江漢平原東向邊緣,漢南區東、南以長江為界,與江夏區、嘉魚縣隔江相望;西及西南以東荊河為界,與洪湖市、仙桃市接壤;北以通順河為界,與蔡甸區和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毗鄰。全區版土面積287平方公里。
截至2012年,漢南區轄紗帽街道、鄧南街道、東荊街道、湘口街道4個街道,烏金、東城垸、漢南、銀蓮湖4個農場及漢南農業科研所、壇山畜牧養殖場。全區有13個社區、53個村(隊)。
Ⅲ 武漢有哪些縣城
截至2017年,武漢的城區有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東西湖區、漢南區、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13個市轄區。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也是中央軍委武漢聯勤保障基地駐所。
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每年舉辦武漢國際旅遊節。武漢自然風光獨特,四季氣候分明,擁有其他大都市罕有的166個湖泊和眾多山巒。武漢的人文景觀具有濃郁的楚文化特色。
(3)華中黃陂區擴展閱讀
1、江岸區隸屬於湖北省武漢市,東鄰黃陂區,南隔長江與武昌區和洪山區相望,西沿江漢路、三眼橋路與江漢區接壤,北接東西湖區,是武漢七個中心城區之一,中共武漢市委、武漢市人民政府、武漢市人大常委會和武漢市政協委員會所在地,總面積70.25平方千米。
2、江漢區是湖北省武漢市市轄區,位於漢口核心地區,是武漢市7個中心城區之一。 截至2017年底,江漢區下轄民族、民權、花樓、水塔、滿春、前進、民意、新華、萬松、北湖、唐家墩、常青、漢興13個街道辦事處,10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017年常住人口83萬人。
3、硚口區是湖北省武漢市市轄區,是武漢市7個中心城區之一、漢口的核心組成部分。位於武漢市漢口西部,東接長江,與江漢區毗鄰;南濱漢江,與漢陽區隔水相望;西抵舵落口、額頭灣,北至張公堤與東西湖區接壤,介於東經114°9′~114°17′,北緯30°34′~30°38′之間。
Ⅳ 武漢市黃陂區高中的分數線各是多少分
剛才看武漢招考網最新消息:黃陂一中錄取分數線487。
Ⅳ 武漢黃陂區華中漁具市場招商要求及電話
你可以打114查詢嘛
Ⅵ 黃陂區的旅遊
2015年,接待遊客達1500萬,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0億元,分別增長25%和66%。黃陂北部947平方公里的木蘭文化旅遊區,譽為中南地區生態文化休閑之都,被聯合國列入《中國21世紀優先發展議程》。
黃陂擁有中南地區最大的城市生態旅遊景區群,國家5A級旅遊景區1家: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包括木蘭山、木蘭天池,木蘭雲霧山,木蘭草原四大景區),國家AAAA級景區4家(大余灣、清涼寨、農耕年華、錦里溝),3A級景區4家(勝天農庄、木蘭湖,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木蘭古門),以上景區除勝天農庄外均列入武漢旅遊年卡中。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1家(木蘭湖),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家(大余灣)。黃陂古有黃陂十景,今有木蘭八景。黃陂擁有最高星級的五星級農家樂10家,居全省區縣第一。四星級農庄20餘家,打造了武漢市首條最長的綠色旅遊景觀通道-130公里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交通環線,實現全區各大景區之間「15分鍾可達、2小時串聯」的旅遊線路循環貫通。
黃陂區與億利資源、三特索道、吉利集團、周大福、紅星美凱龍、華誼兄弟等上市企業展開全面戰略合作,積極推動王河水鄉、三台寺、木蘭小鎮、木蘭溪、紅崗山茶文化園、木蘭竹海、紅酒古鎮等鄉村旅遊加快建設,加快鄉域傳奇、木蘭花谷、木蘭龍門山、浪漫紅葉谷、銀杏山莊、木蘭果園建設,啟動雲霧山體育公園、木蘭山滑翔傘基地、F4賽車場、華夏同根園建設。
推出了武漢賞花地圖方便遊客,黃陂區木蘭天池杏花、清涼寨中華櫻花、木蘭雲霧山杜鵑花和錦里溝櫻花4家入圍「新花城十景」。配套建成各類賓館酒店63家,其中五星級1家、四星級2家、三星級4家,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已經形成了集「食、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的旅遊服務體系,具有一次性接待2萬名遊客食宿的能力。 木蘭山
木蘭山位於武漢市北部。海拔582.1米,為國家AAAAA級風景區。木蘭山是木蘭文化之源,花木蘭將軍生葬於此,祭祀於此。集宗教、地質、建築奇觀為一身,有木蘭殿等七宮八觀三十六殿,塑有花木蘭「三應身」神像。木蘭山神祀制為清朝政府為紀念花木蘭所設祭祀區。
木蘭山始得名於南齊永明三年(485年),唐貞觀九年(635年),木蘭山金頂為朝廷紀念木蘭將軍始建。唐武宗會昌三年(843年),時任黃州刺史的杜牧曾游木蘭山,並留下《題木蘭廟》:「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
宋雍熙二年(985年),王義敬木蘭忠孝,重建了木蘭將軍坊和廟。宋代,米芾在此手書「第一山」保存至今。被明代詩人屠達譽為「西陵最勝,蓋三楚之極觀」。清朝,外省香客遊人來木蘭山的人次平均每年超過百萬。木蘭廟會傳承千年,每年十萬餘人參與。2015年,木蘭山和台灣阿里山結為了姊妹山。
木蘭山國家地質公園廣泛分布著有7億5千萬年歷史的藍片岩。 有著名的木蘭山組歌和烽火木蘭山。擁有雄偉壯觀的群巒秀峰、木蘭山古建築群的眾多道佛泥塑,宮觀櫛比的木蘭山道教叢林、十里槐花、瞬息萬變的雲海奇景。
木蘭天池
木蘭天池風景區位於黃陂區北部長軒嶺街道,距武漢天河機場45公里。整個景區佔地面積9000畝,森林覆蓋率達98%。木蘭天池是木蘭的外婆家、木蘭成長地,再現了木蘭童年生活的快樂時光。
木蘭天池是AAAAA景區,面積13平方公里,主要由「浪漫山水」、「高峽人家」和「森林公園」三大主題景園鏈接成一個南北走向,長達十餘公里的森林山水大峽谷,是國家森林公園。十里野杏花、野菊花、油茶花,分布在峽谷、大小天池的兩岸。其主峰海拔520.6公尺,屬大別山南麓。景區年平均氣溫介於15-22℃之間,七月份平均氣溫25.8℃。
素山寺國家森林公園作為木蘭天池的三期園區,各種珍貴動植物達1000餘種,是三峽工程植物保護移植基地。
雲霧山
享有「西陵勝地、楚北名區、陂西陲障、漢地祖山」美譽的木蘭雲霧山,為5A級景區,地處武漢市黃陂區西北李家集街道內,距武漢市中心65公里,距黃陂城區29公里。以山命名有南海艦隊997雲霧山艦。木蘭雲霧山是木蘭將軍歸隱之地,草廬明志,花海知心,擁有花語山(杜鵑花華中一絕),仙人洞及歷代兵家博弈所遺存的古代城寨龍王尖石寨。
每年元宵燈會,木蘭雲霧山僵獅子盛行。這里有「十里花山,八里柳溪,一山兩教,四季香火」。還有非遺黃陂泥塑、白鷺林。雲霧山蘊藏著千萬株形態各異的萬畝杜鵑花海似綺麗的綵帶飄動在青山幽谷之中。雲霧山恐龍谷和雲霧山冰雕館又先後開園。
被稱為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中的百景園,山內常年平均氣溫18℃,有各種樹木150餘種,中草葯材600餘種,森林覆蓋率95%以上。
木蘭草原
木蘭草原位於武漢黃陂區王家河街道,屬「木蘭八景」之一。景區距武漢市城區36公里。木蘭草原是木蘭騎馬射箭、演兵練武之地,木蘭從軍騎馬射箭的場景歷歷在目。木蘭草原是5A景區,面積4800畝,融草原風情觀光、戶外拓展、水上游樂為一體,是華中地區唯一的以草原風情為主題的風景區。
木蘭草原是中南惟一的天然草場,其中的王子草場有長千米的「葡萄長廊」蜿蜒曲折和一望無垠「公主湖」,草原白鷺湖,吉祥廣場。
木蘭草原坐擁華中最大的格桑花花海,充滿西北特色的跑馬射箭等大漠風情。在木蘭草原,開滿紫色、粉色、白色、紅色的千畝格桑花。 清涼寨
木蘭清涼寨是AAAA級景區,平均海拔600餘米,景區總面積6000餘畝,有近2000畝油茶和各類品種的茶花,所在的劉家山村是武漢最美的山村。
木蘭清涼寨位於蔡店街道西北部劉家山,年平均溫度低於武漢市中心城區4-6度,十里中華櫻花、映山紅、油菜花、茶花花花飄香,推出的攀水瀑布、古炭窯、滴水觀音、九龍飛瀑等旅遊景點,加入豐富多彩的祈福、採茶等活動。
清涼寨深秋,三角楓等多種秋季紅葉樹種面積3000餘畝,形成艷麗的秋季紅葉景觀。劉家山和丁家山兩個高山自然村銀杏樹達5萬余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古銀杏近百株,是武漢市境內目前最大的高山古銀杏群。
大余灣
大余灣是位於武漢黃陂區木蘭鄉。大余灣共有近40幢房屋為明末清初建築,石屋石砌,雕梁畫棟,有數百年歷史,是典型的明清風水建築格局。該村先祖曾有過「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的歷史輝煌。為湖北第一民俗村,作為一個風景秀麗的徽派建築古老村落大余灣村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
大余灣古建築群是中華耕讀文化的典型,保留和繼承了古代遺存中那種難得的恬靜與淡泊的慢生活模式,花海樂園擁有萬畝油菜花、百畝紅梔子花,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錦里溝
錦里溝是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北部蔡店街道境內。始建於清朝雍正時期。
錦里溝由環湖風情體驗區、峽谷游覽區和寨王文化展示區三個部分組成。游線全長12公里,串聯大小景點48處,是武漢市唯一的土苗文化風情旅遊區,也是最大的自然山水度假區。篝火晚會 青山綠水,溪流環繞,湖泊、瀑流、峽谷、野花與吊腳樓、風雨橋等土家建築交相輝映,
農耕年華
農耕年華是AAAA級景區,位於武湖街道,佔地面積3000畝,已建成農業科普示範區、高爾夫體驗區、農耕文化展示區、百果觀賞採摘區、藤園彩林瀏覽區、珍奇動物觀賞區、生態濕地游覽區等十二個功能區,是華中最大的農業主題觀光園區。農耕年華千畝的桃花景色秀麗,鎮、村、塔、橋星羅棋布。 勝天農庄位於黃陂區王家河街道,AAA級景區,有太平天國古城依山就勢,以青石干砌而成,城牆高4米左右,佔地面積約一萬多平方米。靈宮殿與白馬寺始建與唐朝,穿插了露營、cs,垂釣,卡丁車,竹筏漂、叢林越野、攀岩、速降、搭繩過澗、水上飛索等許多另類戶外活動。
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是與阿里巴巴合作的中國首家超大型智慧市場。AAA級景區。
木蘭古門位於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的姚家集街道境內,國家AAA級景區,總面積6000畝,距武漢中心城區約65公里,屬典型的山水石林景區。古門湖位於古門山西麓,湖面約800畝,古門萬畝荷花塘,半島眾多。古門山景區內有大小瀑布十多處,其中最長的「三疊瀑」有約百餘米,最高的「百丈瀑」約高50米。
木蘭湖位於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國家AAA級景區,湖面17平方公里,108個大小湖汊組成57公里的環湖公路蜿蜒曲折,32個大小島嶼星羅棋布。木蘭將軍自幼操戈習武在此而得名。木蘭湖西岸三千米為木蘭廟,廟前有千年銀杏,廟後為木蘭墓,始建於唐,明清多修繕。木蘭湖鳥島長年棲息著各種鳥類10餘萬只,其中30%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與台灣南投縣日月潭結成了「姊妹湖」。 姚家山位於黃陂區蔡店街道,是武漢抗戰第一村。1941年至1946年,新四軍五師司政兩部常設在姚家山,姚家山新五師司政機關舊址作為新五師和鄂豫邊區黨委機關駐地。周邊有雙峰尖、西峰尖、茶山等九座山體相峙環繞,四季常綠、冬暖夏涼。姚家山溪谷,櫻花、中華白鵑、杜鵑花、杏花、桃花、梨花等山野鮮花眼花繚亂。
天寨溝漂流位於武漢市黃陂區的蔡店街道境內,是武漢市第一家漂流景區。 天寨溝漂流河道全長3.8公里,落差136米。河道內森林覆蓋,乘艇漂流穿行在林蔭之中,河道中有大小十八龍潭。
木蘭花園(武漢木蘭玫瑰花園)坐落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王家河街道勝天村,是武漢地區最大規模玫瑰園,種植3000餘畝玫瑰花,花色分為紅、粉、黃、白、復色五大色系。
紅崗山位於武漢市黃陂區蔡家榨街道。是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誕生地。這里還有太平天國時期古寨城牆遺址。也是武漢馳名的茶鄉古鎮。
月亮湖(院基寺水庫)位於武漢黃陂區明清古街背後,與當地木蘭湖景區夏家寺水庫和梅店水庫相呼應,形成「日月星」三湖鼎立之勢,該湖蓄水量1.08億方,已經成為著名的濕地生態旅遊區。
謙森島庄園,位於武漢市黃陂區祁家灣街境內。該園由四個林果生產場組成,擁有果園種植面積1萬畝。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首批「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金果園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前川街道雷段村,距武漢市中心28公里,武漢金果園基地現有果樹面積1000畝,品種有水蜜桃樹、黑寶石李、梨樹、棗樹、枇杷樹、橘樹、柑橘樹等20多個品種1萬余棵果樹。黃陂形成了木蘭湖藍莓、羅漢桑椹、前川金果園甜桃、武湖草莓、蔡榨茶葉等五大休閑採摘基地。
武漢農業生態園位於武漢市的黃陂區武湖街道。
Ⅶ 請問武漢市黃陂區有哪些遊玩的地方
黃陂擁有華中地區最大的城市生態旅遊景區群,其中國家AAAA級景區7家(木蘭山、木蘭天池,錦里溝,清涼寨、木蘭草原、農耕年華、木蘭雲霧山),居全國區縣第一。而且木蘭山、木蘭天池、木蘭草原和木蘭雲霧山四大景區創5A景區品質在大力提升,有力地吸引了遊客;3A級景區2家(木蘭湖,木蘭古門),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1家(木蘭湖),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家(大余灣),全國休閑與鄉村旅遊示範點4家。同時還建設星級農家樂579家,其中五星級休閑農庄8家,位列全省第一。隨著智慧旅遊的發展,黃陂區還推出了智慧旅遊門戶,極大地方便了自駕游遊客
Ⅷ 光谷到武漢市黃陂區漢口北大道華中企業城e3-2棟怎麼走啊
先坐地鐵2號線,到循禮門站換乘輕軌1號線,到終點站漢口北,
出站後到馬路對面坐298路(也有面的)到漢口北大道華中城路下,步行到達。
輕軌站下面還有很多摩的也可以坐。
Ⅸ 嫁到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怎麼解決戶口問題
武漢市位於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與長江、漢水交匯處。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東端在新洲區柳河鄉將軍山,西端為蔡甸區成功鄉窯灣村,南端在江夏區湖泗鄉劉均堡村,北端至黃陂區蔡店鄉下段家田村。市區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成,通稱武漢三鎮。周邊與湖北省黃州、鄂州、大冶、咸寧、嘉魚、洪湖、仙桃、漢川、孝感、大悟、紅安、麻城等12個市、縣接壤,形似一隻自西向東的彩蝶。在我國經濟地理圈層中,武漢處於優越的中心位置,與長沙、鄭州、洛陽、南昌、九江、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相距700公里以內,與京、津、滬、穗(廣州) 、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在1200公里左右。特快火車基本10小時左右都可到達
地形
武漢地形以平原為主,兼有少量低山丘陵以及崗地。
分類 平坦平原 壟崗平原 丘陵 低山
百分比 39.25% 42.56% 12.32% 5.85%
平坦平原:位於長江、漢江及其支流兩岸以及湖泊周圍。是棉花和蔬菜產區。
壟崗平原:位於湖泊周圍和丘陵向平原的過渡帶,盛產水稻和魚。
丘陵:分為三列,均被林木覆蓋。
北列:分布在新洲區、黃陂區北部
中列:橫穿城區
南列:分布在蔡甸區、江夏區北部
低山:主要分布在黃陂區和新洲區東北部,海拔在200米~500米以上。黃陂區和孝感市交界的雙尖峰,海拔873米,是武漢最高點。
氣候環境
武漢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總體氣候環境良好,近幾年30年來,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氣溫15.8℃-17.5℃,年無霜期一般為211天-272天,年日照總時數1810小時-2100小時。
水系
武漢境內的長江、漢江、倒水河、灄水河和舉水河等5條河流的水質均達到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郊區縣水質基本達到天然飲用水標准。以城區為中心,以長江為主幹構成的龐大水網,保證了良好的森林植被以及生態環境。長江由漢南區進入武漢市,自西南向東北流,到天興洲又折向東南,在左嶺附近又折向東北,在新洲區大埠出境,流程150.5公里。長江武漢段水量大,年平均7100億m3、汛期長、水位變化顯著。河道比較平直,但有丘陵逼近江岸,控制河道,使河道受約束,產生了天興洲、白沙洲等淤積而成的沙洲。長江武漢城區最窄處位於武漢長江大橋下,寬1100米;最寬處位於青山鎮,寬3880米。漢江從蔡甸區進入武漢市,在南岸咀注入長江,在武漢境內河道彎曲達22處。
地域面積
武漢市地域面積8467.11平方公里,為全省(湖北省)土地總面積的4.6%。武漢總屬江漢平原,大部分地區在海拔50米以下,黃陂、新洲北部屬中低丘陵地區,為大別山的綿延部分。河流水系由北部丘陵向南發展,注入長江。平原部分湖泊眾多,地勢低平,近代沖積層厚達30-50米,是很好的農耕地區。
自然資源和行政區劃
武漢市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這在國內外大城市中不多見。一是充足的水資源。我市江河縱橫,湖港交織,長江、漢水交匯於市境中央,且接納南北支流入匯,眾多大小湖泊鑲嵌在大江兩側,形成湖沼水網。全市共有水域面積2205.06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25.79%,居全國大城市之首。二是取之不盡的物產及生物資源。我市素有漁米之鄉美譽,糧食作物,共240多個品種;經濟作物,共50種;魚類資源,共11目11科88種,水生動物,共有8目14科45種。三是豐富的礦產資源,我市現已發現38種礦藏,其中已探明儲量的礦種有24種(不含地下水),佔全省已探明儲量礦種的30.38%。累計探明儲量96125.65萬噸,保有礦產儲量79829.75萬噸。非金屬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建築材料用石英砂岩、磚瓦用粘土、制灰用灰岩、熔劑用灰岩和冶金用白雲岩等,其中膨潤土、冶金白雲岩、玻璃石英砂岩的儲量居全省首位,石膏的儲量規模居全省的第三位。全市已探明儲量的礦產地數384處,其中大型礦產地有4處、中型礦產地有10處、小型礦產地有43處、礦點327處。
截止2003年底,武漢市轄江岸、江漢、硚口、漢陽、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黃陂、新洲、東西湖、漢南13個區。前7個為中心城區。下轄108個街道辦事處,21個鎮,15個鄉,群眾組織3140個,其中社區居民委員會1107個,村民委員會2033個。
人口規模
2003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781.19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7%。男性人口402.99萬人,佔51.6%,比上年末增長1.7%。;女性人口378.20萬人,佔48.4%,比上年末增長1.7%。農業人口306。21萬人, 比上年降低0.8%; 非農業人口474.98萬人,比上年3.4%。 2003年人口出生率7.16‰,人口死亡率5.01‰,自然增長率2.15‰;凈遷移率 15.99‰。計劃生育率98.80%。
交通
城際交通
武漢位於江漢匯流處,水運便利,明清時期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稱。近代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陸續建成,使武漢成為全國最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之一。
公路和鐵路
國道:316國道、318國道、106國道、107國道在此交匯。
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漢十高速公路在此交匯,武漢市內有天河機場高速公路、武漢外環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
武漢是全國最為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位於京廣鐵路、漢丹鐵路、長荊鐵路、武九鐵路、武麻鐵路交匯處。京廣鐵路穿城而過,京九鐵路從市東北角的新洲區穿過,另有武廣鐵路客運專線和合武快速鐵路在建。武昌火車站、漢口火車站和在建的武漢火車站構成了武漢客運樞紐。武昌南編組站、江岸西編組站和市北郊在建的武漢北編組站構成了武漢貨運樞紐。有全國18個鐵路局(集團)之一的武漢鐵路局。
漢口火車站列車大多往北。
武昌火車站列車一般向南較多。
航空和水運
武漢是華中地區航空中心,有武漢天河機場,機場與市區有天河機場高速公路相連。
武漢是長江的重要港口。有武漢港、陽邏港等。武漢港是長江「黃金水道」的中轉站,但隨著長江航運的衰落,武漢港也逐漸轉變功能而成為長途汽車站,有發往郊區的旅遊專線以及省內及省外的長途客運。近年來,國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視長江水運的開發,「黃金水道」又有了復甦的跡象。湖北省及武漢政府也加大了對武漢港口的投資力度,加上香港方面等外資的引進,武漢港口的硬體設施將會在未來的幾年裡有一個質的飛躍,新增加大型船隻泊位(5000噸級)以及現代化的掉臂,以便為武漢的各個開發區的大小企業提供更好的運輸服務。這樣也為武漢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市內交通
大橋
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武漢橋梁眾多。長江上從上游到下游依次有軍山長江大橋(長江五橋)、白沙洲長江大橋(長江三橋)、武漢長江大橋(長江一橋、公鐵兩用橋)、武漢長江二橋、天興洲長江大橋(長江四橋、公鐵兩用橋、在建)、陽邏長江大橋(長江六橋)共四座公路大橋和兩座公鐵兩用大橋。漢水上從上游到下游依次有長豐橋、知音橋、鐵路橋、月湖橋、江漢橋、晴川橋共五座公路橋和一座鐵路橋。
公共汽車和輪渡
武漢最早的公共汽車是從雙墩開往五福路的1路,發展至今已經有1、2、4、5、6、7、8、9字頭公汽線路幾百條,以及無軌電車線路7條。近年來,武漢市了實行城郊公交一體化工程,開通了編號為4位數的郊區公交。但是,由於這項工程牽涉到郊區中巴業主的利益,實行至今仍然阻力重重。
2002年,武漢市公共汽車公司、武漢市電車公司、武漢市輪渡公司、武漢市出租汽車公司、武漢市汽車輪渡管理所、武漢市公用客車廠組建成立武漢市公共交通集團,2003年正式掛牌。
軌道交通
2000年,國家批准長春、大連、武漢和重慶4個城市為首批輕軌建設示範城市之後,武漢軌道交通公司成立。2000年底,投資21.99億元、總長約10公里的一期工程正式開工,2003年底具備試通車條件,2004年7月投入試運營。由於線路短、票價高、換乘不便、路線不合理等原因,在試運營期和正式運營初期,武漢輕軌載客量都較低。其後雖然武漢軌道交通公司採取降價措施以吸引市民,但是成效並不明顯。
武漢市規劃未來的軌道交通網由7條線路構成,總長222.8公里。除一號線吳家山至堤角30.5公里為輕軌外,其餘6條線路都是地鐵。分別為:二號線,常青花園至流芳,39.8公里;三號線,沌口至三金潭,32.2公里;四號線,永安堂至青山,29.3公里;五號線,青山至青菱,33公里;六號線,老關村至堤角,25.3公里;七號線,古田至野芷路,32.7公里。這7條線路中,二、三、四號線跨越兩江,連通三鎮;一、五號線分別貫穿漢口、武昌的東西方向;六號線溝通漢口、漢陽舊城及後湖新區;七號線則把漢口北部與武昌東南部聯為一體。
過江隧道
(在建,2004年11月28日開工,總建設周期45個月)
武漢隧道為長江上的第一座過江隧道,長約3.6公里(含匝道),漢口越江點位在江灘公園附近,勝利街設右進隧道匝道、天津路設右出隧道匝道;武昌越江點位於和平大道,友誼大道設4條匝道連接。該工程為左、右道隔離的雙向4車道公路隧道,設計使用年限100年,可抗6級地震和300年一遇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