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武漢元宵節哪些位置有燈晚會
1.黃陂蔡榨鎮 看點:有元宵節舞龍、舞獅、踩高蹺、蝦子精等民俗表演。 交通:可以自駕,也可在漢口金家墩、新榮村長途汽車站、漢口後湖老年大學公交車站旁、黃浦大街161醫院門口坐直接開往黃陂蔡榨的班車,另黃浦大街立交橋下路口也有開往蔡榨的中巴車。 2.黃陂長堰鎮 看點:正月十四晚上有火龍巡遊,龍燈每到一個村口,村裡就擺香案,舉行迎龍祭祀活動。) 交通:坐292公交車到黃陂區前川車站轉中巴車、黃浦路161醫院門口有去長堰鎮的班車,可自駕。 3.孝南楊店鎮 看點:具有千年歷史的民俗原味「舞龍之鄉」的美稱。 交通:坐292公交車到黃陂區前川車站轉中巴車去楊店,,可從孝感轉車,也可在漢口金家墩、新榮村長途汽車站、漢口後湖老年大學公交車站旁坐中巴車。黃浦路161醫院門口有直接去楊店的中巴車。可自駕從府河收費口上京珠高速向北30分鍾第一個出口楊店下去行駛10分鍾左右二級公路到楊店鎮,每個灣子鄉村均有龍獅上陣、並有踩高蹺巡遊,重點看天府廟、候家大廟前百龍齊舞的場面,高潮在中午12點左右風雨無阻,因觀者太多注意隨身安全,不收任何門票費用。(群眾自發、ZF引導) 4.黃陂方安集 看點:黃陂最大的龍燈廟就在此,這里只玩獅子與采蓮船,不玩龍燈。 交通:坐292公交車到黃陂區前川車站轉中巴車,也可先坐黃浦路至泡桐的班車,在達義的路口下,再在路口等路過車或者坐麻木去方安集。 5.黃陂泡桐鎮 看點:正月十五的上午,周圍村子的龍燈全部在廟前比拼。 交通:坐292公交車到黃陂區前川車站轉中巴車,161醫院門口有直接開往泡桐的班車,15分鍾一趟。可自駕。 6.黃陂羅漢寺鎮 看點:幾十條龍燈到伏馬山(海拔184米)朝山敬廟,陣勢之大,人數之多,場面之壯觀,極其罕見。 交通:坐292公交車到黃陂區前川車站轉中巴車,去泡桐的班車經過羅漢寺。可自駕。 7.黃陂長軒嶺鎮綠林村 看點:「高擎龍燈上龍王尖」,龍王尖海拔385米,是當地最高的山脈。 交通:可自駕。坐292公交車到黃陂區前川車站轉中巴車或者先到泡桐鎮,再包面的或麻木去綠林村。 8.新洲道觀河 看點:道觀河街上有舞龍燈、燈會、腰鼓表演、牌子鑼鼓表演等。 交通:在漢口金家墩、新榮村長途汽車站坐車,在新洲車站轉前往道觀河的中巴。可自駕。 9.黃陂木蘭山 看點:木蘭山廣場有元宵節民俗活動。當地張家沖村的高龍燈與千古名山木蘭山一樣馳名。 交通:漢口火車站西廣場有292路公交車前往前川(黃陂)。可自駕。 10.黃陂王家河鎮 看點:墨龍燈,又名火龍燈,流行於黃陂區王家河鎮涼亭村河劉灣。所串九節全部由S形龍狀燈節組成,象徵龍生九子。 交通:可自駕。或到黃陂轉車。坐292公交車到黃陂區前川車站轉中巴車 11.新洲張旗牌灣 高蹺獅子,在新洲舉水以西的周鋪、倉埠、陽邏、張店等地盛行,並流傳到河南、湖南等省。 交通:可自駕。在漢口金家墩、新榮村長途汽車站坐車,再在新洲車站轉車。 12. 漢陽區 正月十三上午九時在漢陽區委前全民健身中心舉行武漢市舞龍大賽,免費觀看 東西湖區 正月十五上午八時在五環大道五環廣場舉行盛大新春踏街巡遊活動,屆時舞龍,舞獅,踩高蹺,舞鳳凰、威風鑼鼓等原味民俗活動齊上陣,屆時將呈現巡街表演隊伍長達數千米,十里長街空巷的盛況,免費觀看歡迎拍照風雨無阻。 江漢區、硚口區 正月初十舉行舞龍大賽 武昌區 正月十五上午在大東門長春觀舉辦廟會及舞龍舞獅表演,下午舉辦相親尋緣婚介會
B. 2020成都燈會有哪些
你可以去成都的那種公眾號,如果有活動他們會發公眾號的。
C. 2020年王雲夢黃陂木蘭水鎮10月13號晚上有什麼節目
這個節目來說是主要是為他們提供這種演出,為他們的村民帶來很多這樣的有文化的這種發展
D. 今年2019年2月是什麼時候開始放假到幾號啊
今年2019年2月4號開始放假,一直到10號,共7天。
E. 黃陂的禮節有哪些
黃陂有句老話,抬頭嫁姑娘,低頭娶媳婦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俗稱「過年」。城鄉居民極重視。臘月二十四「過小年」,打揚塵,「送灶神」。臘月三十,張貼春聯、門神,除舊布新。一般選擇這一天全家團聚,祭祀祖先,「吃年飯」。除夕之夜,全家圍坐「談年」至曉,謂之「守祟」;長輩給小孩送「壓歲錢」。初一凌晨,燃放爆竹辭舊迎新。清早,晚輩給長輩拜年。初二、初三,親友互相拜年,互致祝福。初一至初三,忌潑水、掃地、挑水、動用針剪,忌說不吉利的語言。初三,燒香燭、燃鞭爆「送年」。解放後,一些封建迷信習俗漸被摒棄。春節期間,開展擁軍優屬活動,機關團體放假3天。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亦稱「燈節」。家家戶戶吃元宵(糯米湯圓),門前懸掛燈籠。城鄉興辦燈會,舞龍燈、獅子、彩蓮船、蚌蚌精、高蹺等。一般是初十「鬧燈」,十三「試燈」,十五「玩燈」,十六「送燈」。大的灣村還接戲班唱戲。一連熱鬧幾天。
花朝節 農歷二月十二,相傳為百花仙子生日,為婚嫁之吉日。
三月三 是日出門「采青」、「踏青」、「游春」。傳說當日以地菜花煮雞蛋吃,可治頭暈。
清明節 家家戶戶門前插柳枝,掃墓祭祖。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又名端陽節。各家門前插艾蒿、菖蒲,吃鹽蛋、粽子、芝麻糕、綠豆糕,飲雄黃酒。兒童耳鼻孔塗抹雄黃酒,頸上掛香袋,以驅除「五毒」。在河、湖舉行龍舟競賽,紀念屈原。
吃新節 又名過半年。農家在小暑前後逢卯日取新谷為食,並置酒肉,接已嫁的姑娘回娘家團聚。有「鄉里人,兩道葷,過了年,盼吃新」之說。
六月六 相傳是日為雷祖生日,俗稱「龍曬衣」。此日,開箱曬衣被,防蟲蛀。
乞巧節 農歷七月初七,相傳是牛郎織女在銀河相會。婦女於此日向織女乞求智慧。
中元節 農歷七月十五。自七月初一於十五期間,各家自選一日,備酒餚祭祖。出嫁婦女,必於此日回娘家省親祭祖。富家大戶請僧道做「盂蘭會」,超度亡靈。一般人家晚間「燒『包袱』(上書祖宗姓名的冥錢封包)」,乞求亡靈庇佑。解放後僅存燒紙錢之舊俗。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是日闔家團聚,置酒饌,吃湯圓、月餅、寓月圓家圓之意。晚上「賞月」,有的竟通宵達旦。
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時序深秋,天高氣爽。民間多籌辦冬藏事。文人雅士則登高眺遠,賞菊賦詩。
臘八節 農歷十二月初八,(亦稱臘月初八)各家用南瓜、黃豆、花生、糯米、紅棗、蓮米、薯干、綠豆混煮為粥食,謂之吃「臘八粥」。
第二節 婚嫁
一、普通婚俗
定婚 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相信生辰八字。八字無沖無克,雙方父母同意,便可訂親。訂親時男方備酒席,請親族中有名望者陪媒。女方用紅紙寫好「庚書」(生辰八字),置於拜盒,由媒人交男方,稱「發八字」。男方據女方提供的尺寸做好衣物等,由媒人送給婦方作信物。亦有「血盆定親」、「指腹為婚」者。
報日 男方在徵求女方同意之後,將迎親日期正式通知女方,謂之「報日」。報日前根據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選擇黃道吉日,由男方用大紅紙寫成「龍簽」、「鳳簡」(即婚期通知書),連同按女方要求籌辦的禮品、禮金一並送到女家。
搬嫁妝 結婚前兩天,男方到女方搬嫁妝。女方待酒、給腳力錢。錢用紅紙包好,數量不等,但對背帳子、挑百子捅(馬桶)、腳盆(俗稱「小家業」)和掌鑰匙的人要封大禮。女方事先將嫁妝擺在客堂中,讓人觀賞,謂之「亮嫁妝」。嫁姨由「全福人」(兒女雙全的婦女)縫制,也由「全福人」鋪床。在新娘進房這前,新郎要選一兒童陪睡,謂之「壓床」。
迎親 男方打發花轎迎取新娘。發轎前,先對花轎敬香、放鞭炮;牽娘點燃3支紅香,托著鏡子照花轎的四周,謂之「照轎」;而後鎖橋、發轎。迎親隊伍一路放鞭鳴銃,敲對子鑼。到達女家門前,須投帖叫門;女方則再三索要「喜錢」,直至滿意時方可開門迎入。
新娘出嫁前一天,請禮賓「開眉」(用緔鞋線絞去臉上的汗毛)。上轎前梳妝打扮,頭頂一塊大紅綉花方綾,謂之「蓋頭」。臨上橋痛哭一番,稱「哭嫁」。
迎親花轎來去不走舊路,去時繞道走,回時走捷徑。中途換人不歇轎;停轎不落地。迎至家門,舉行「回車馬」儀式,鼓樂齊鳴,叫喜聲不絕。
拜堂 花轎入宅、鳴炮奏樂。牽娘打開轎門,牽出新娘。先拜天地,後拜家神、祖宗、父母,最後夫妻交拜,入洞房。新郎先向新娘行大禮,然後揭去新娘的蓋頭;夫妻並排坐床沿、喝交杯茶、交杯酒後,新郎出房招待賓客。客人散後,新郎回房,新娘斟茶敬新郎,並行大禮。富家大戶請禮生、樂生呼禮,一般分告祖、回鑾、踩堂、拜曉等四堂禮,以踩堂最為熱鬧。黃陂的踩堂歌別具一格,被《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收錄。
鬧新房 新娘進房後,開始鬧新房,亦稱「盤新娘」。男女老幼均可與新娘嬉笑打鬧。用衣服兜些紅棗、豆子、花生,摻雜苦楝砣等涌進新房,向床上和新娘的身上撒去,名曰「撒帳」。隨後,眾人或坐或立,七言八語,或說戲謔新娘的「
四言八句」,或提難以答復的問題難為新娘,或要新娘、新郎做一些表示親妮的動作。總之開各種各樣的玩笑,直至深夜方散。
回門 婚後第三天,由新娘的兄弟去新郎家接姑爺姑娘雙回門。並在當天日落前送回新郎家。新娘回到新郎家進門前,要在用板凳或木梯搭成的「橋」上走過,叫過橋。過橋後要「拜旗」,所謂「旗」,即綁在樹上的門幔。這些都是鬧劇,為婚後余興。
F. 黃陂區的文化
2014年,黃陂區共有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3項、省級14項、市級16項,區級61項。享有「楚劇之鄉」、「泥塑之鄉」、「武術之鄉」的美譽。黃陂「九佬十八匠」遍布五湖四海,素有「無陂不成鎮」之說。民間文學木蘭傳說、曲藝湖北大鼓、和戲曲楚劇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黃陂泥塑、黃陂民間彩詞、高蹺故事亭子、黃陂榨油技藝等14項入選省級非遺保護名錄,民間技藝黃陂三鮮等16項入選市級非遺保護名錄。
木蘭武術已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世紀80年代,黃陂區武術大家根據歷史文獻整理的木蘭拳問世,被中國武術院正式確認為中國武術第130種拳種。
黃陂榨油技藝起於明嘉靖年間,在當地延續了400多年。已列入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黃陂木版年畫為民間畫匠、雕刻匠、印刷匠純手工工藝製品,作品產生於一匠多藝製作或多匠操作而成的簡易家庭作坊。
黃陂泥塑:唐貞觀年間,泥塑藝人即開始塑制寺廟、觀中供奉的神像。漢陽歸元寺的五百羅漢和木蘭山的神像就是它的傳統代表作。歸元寺五百羅漢是湖北黃陂王氏父子用九年時間塑成的。黃陂是中國的雕塑之鄉之一。
湖北大鼓起源於湖北黃陂,是一種流行於武漢、孝感、鄂州和黃岡一帶的說唱藝術,原名「鼓書」,又稱「打鼓說書」、「打鼓京腔」等。1950年為「湖北大鼓」定名的鼓王王鳴樂先生就是黃陂人。半個多世紀以來,黃陂陸續走出了陳謙聞、張明智等幾代湖北大鼓傳人,把這種曲藝形式傳承至今。2007年,黃陂的非遺項目「湖北大鼓」成功入選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楚劇是湖北黃陂、孝感一帶的花鼓戲,原稱黃陂花鼓戲、黃孝花鼓,西路花鼓戲。由民間劃蓮船等藝術形式演變而成。楚劇是湖北省代表性劇種之一,具有生動活潑、生活氣息濃厚等特色。演出劇目,多取材於民間生活和傳統故事。楚劇重唱工,特別是傳統摺子戲,多為二唱到底,唱腔用遲腔,優美動聽。百餘年來,楚劇久盛不衰,造就了一批遐邇聞名的名演員。李品三、李小安、江秋屏等。 黃陂話即武漢市黃陂區方言。屬鄂東楚語系統,歷史悠久,直白易懂,為武漢市非物質遺產。
黃陂話屬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交界處,兼有兩個官話區的特點,有23個聲母(包括零聲母),41個韻母和6個聲調,楚方言詞遺存較多,保留了古漢語中古去聲的聲調特徵。 2014年,黃陂舉辦木蘭山登山節和全國山地戶外挑戰賽等導向性全民健身活動10項次,參加人數達18000餘人。節慶活動豐富多彩,黃陂區還成功舉辦第四屆木蘭杜鵑花節、第14屆木蘭旅遊文化節、第5屆「漢交會」,首屆武漢賞花節,木蘭草原風箏節等活動。黃陂武湖建成湖北省現代農業展示中心等。
玩燈流行於武漢黃陂區特有的叫法,玩燈在黃陂是指集「舞獅、舞龍、綵船、竹馬、黃陂長堰走高、魚燈、蚌殼精」等於一體的一種廟會。牌子鑼鼓、墨龍燈、竹馬、高蹺故事亭子都為黃陂特色燈會形式。全區270個行政村976個自然灣,有龍燈525條、獅子970個、綵船45隻。
僵獅子是一種流行於湖北的武漢黃陂和孝感兩地一帶元宵節的民俗活動,是一種舞獅的游獅活動,尤其以武漢黃陂的僵獅子最為有名。
木蘭廟會,每年農歷八月初一,是木蘭廟會的第一天。木蘭廟會是木蘭山傳統民俗活動,其歷史可上溯至南北朝時期,至今已有1500年歷史。通常有十萬香客遊客參與廟會。
G. 自貢燈會什麼時候開始
就是24號開始,據史籍記載,唐宋時自貢地區已逐步形成新年燃燈、元宵節前後張燈回節彩的習俗。唐宋時期的答自貢地區,新年和元宵放燈、燃燈之時,民間雜技、雜耍等表演活動亦盡現其間,深得觀燈民眾的喜愛。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曾在其寫下的《沁園春》一詞中寫到:「一別秦樓,轉眼新春,又近放燈」,可見當時自貢地區新春張燈、放燈已為約定俗成的民俗活動。當然,這與生來形成的燈會尚有差異。所以,唐宋時期應為自貢燈會的萌芽時期或初始階段。
中國之光網上有燈會的照片,想去的可以參考一下
H. 哈爾濱燈會什麼時間開始
哈爾濱每年一度冰雪雪節啊!
一月五號!
冰雪大世界就不一定了,看天冷不冷,江里的冰夠不夠厚了!
一般都在冰雪節開幕之前一周以上吧!
哈爾濱國際冰雪節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冰雪活動為內容的區域性節日。自1985年1月5日創辦以來,智慧、勤勞、勇敢的哈爾濱人化嚴寒為藝術、賦冰雪以生命,將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冬天,創造成融文化、體育、旅遊、經貿、科技等多領域活動為一體的黃金季節。成為世界著名的冰雪盛會。經地方立法,1月5日已成為哈爾濱人的盛大節日。
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從1985年開始,至今已是被中外人士所矚目的節日。這是哈爾濱人特有的節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如在松花江上修建的冰雪迪斯尼樂園——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斯大林公園展出的大型冰雕,在太陽島舉辦的雪雕游園會;在兆麟公園舉辦的規模盛大的冰燈游園會等皆為冰雪節內容。冰雪節期間舉辦冬泳比賽、冰球賽、雪地足球賽、高山滑雪邀請賽、冰雕比賽、國際冰雕比賽、冰上速滑賽、冰雪節詩會、冰雪攝影展、圖書展、冰雪電影藝術節、冰上婚禮等。冰雪節已成為向國內外展示哈爾濱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精神面貌的重要窗口。初名哈爾濱冰雪節,2001年第17屆提升為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
哈爾濱國際冰雪節是世界上活動時間最長的冰雪節,它只有開幕式———每年的1月5日,沒有閉幕式,最初規定為期一個月,事實上前一年年底節慶活動便已開始,一直持續到2月底冰雪活動結束為止,期間包含了新年、春節、元宵節、滑雪節四個重要的節慶活動,可謂節中有節,節中套節,喜上加喜,多喜盈門。
哈爾濱國際冰雪節與日本的札幌雪節、加拿大的魁北克冬季狂歡節、渥太華冬樂節和挪威奧斯陸的雪節齊名,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內容最豐富、氣氛最熱烈的冬令盛典之一。每屆冬令,哈爾濱街道廣場張燈結綵,男女老幼喜氣洋洋,冰雪藝術、冰雪體育、冰雪飲食、冰雪經貿、冰雪旅遊、冰雪會展等各項活動在銀白的世界裡有聲有色地開展起來,中國北方名城霎時變成了碩大無朋的冰雪舞台。
每年一度的哈爾濱冰雪節,以「主題經濟化、目標國際化、經營商業化、活動群眾化」為原則,集冰燈游園會、大型焰火晚會、冰上婚禮、攝影比賽、圖書博覽會、經濟技術協作洽談會、經協信息發布洽談會、物資交易大會、專利技術新產品交易會於一體,吸引遊客多達百餘萬人次,經貿洽談會成交額逐年上升。不僅是中外遊客旅遊觀光的熱點,而且還是國內外客商開展經貿合作、進行友好交往的橋梁和紐帶。
[編輯本段]由來
19世紀80年代初,哈爾濱冰燈已揚名四海、觀者如雲,群眾性的滑冰、打冰橇、乘冰帆等冰上運動及冬泳也為哈爾濱之冬增加了活力。冰雪文化活動已經受到某些部門的重視。中共哈爾濱市委宣傳部的有關同志在接待來哈觀賞冰燈的港澳台胞過程中,發現他們不僅愛哈爾濱的冰燈,而且也愛哈爾濱的白雪,由此產生了舉辦「『哈爾濱之冬』冰雪節」的設想,並於1983年10月向市委提出建議,經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得到省委主要領導的首肯,於1985年1月5日在冰燈游園會所在地兆麟公園的南門外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式,並宣布,以後每年從1月5日開始都舉行為期一個月的哈爾濱冰雪節。
[編輯本段]第一屆(1985年)
首屆冰雪節期間,原有的一些冰雪活動項目如兆麟公園的冰燈游園會(第十一屆),群眾冰雕比賽(第四屆)、國際冰雕表演(第二屆),江上冰雪體育樂園的乘冰帆、打冰撬、坐爬犁和冬泳表演等都提高了水平,此外還增加了一些新的活動項目,如首屆冰上集體婚禮,哈爾濱、牡丹江、佳木斯和開封四城市首屆北國冬泳比賽,首屆冰雪運動會,首屆冰雪節科技成果、產品交易會等。省、市新聞單位還舉行了冰雪筆會、冰雪攝影比賽、冰雪散文大獎賽。
首屆冰雪節盡管准備倉促,卻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在一個月的時間里,接待國內外遊人200多萬人次,其中24個國家和港澳地區的遊客1.2萬人次,比上一年同期增加60%,旅遊外匯收入比上一年增加84.5%。
首屆冰雪節科技成果、產品交易會全國20多個省市近萬人,成交160多項,交易額近200萬元。
國內外50多家新聞單位刊發反映哈爾濱冰雪節的新聞500多條(幅),大大提高了哈爾濱的知名度。
[編輯本段]第24屆(2008年)
以「冰雪奧運」為主題的第24屆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在2008年1月5日開幕。作為冰雪旅遊名城,哈爾濱將用神奇秀美的冰雪世界參與奧運、奉獻奧運、祝福奧運。
第24屆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將圍繞冰雪藝術、冰雪體育、冰雪文化、冰雪經貿、冰雪旅遊等活動,歷時2個多月,舉辦100多項活動。
第24屆冰雪節將向世人展現哈爾濱精妙絕倫的冰雪藝術,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太陽島雪博會、哈爾濱冰燈游園會等將成為其中的亮點。第九屆冰雪大世界主景區以奧運歷史、文化及北京的代表性建築前門、天安門、世紀壇、奧運標志物為主,以冰景、雪塑來表現奧運主題。40米高的奧運聖塔仍保持了世界最高冰建築的紀錄。
本屆太陽島雪博會組委會聯手法國設計師,整體規劃側重反映法國的歷史和文化,展現濃郁的法國風情。規劃冰雪用量為歷屆最大,總用雪量達12萬立方米,總用冰量1萬立方米,創雪博會歷史之最。
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