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武漢黃陂 > 黃陂區濕度

黃陂區濕度

發布時間:2021-01-26 03:22:21

㈠ 武漢要下幾天雨

天氣預報說從明天(3.29)起到星期四(4.1)會下雨。

3月29日(明天)
陣雨轉小雨內
17℃~容11℃
微風

3月30日(後天)
小雨轉中雨
14℃~10℃
微風

3月31日(星期三)
大雨
16℃~11℃
微風

4月1日(星期四)
中雨轉陰
14℃~9℃
微風

4月2日(星期五)
多雲
15℃~10℃
微風

你要「最准」的,可天氣預報怎麼可能做到「最准」呢。

㈡ 武漢氣溫和日照一樣嗎

武漢氣溫和日照不一樣,具體區別如下:

武漢

  1.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華中),地處江漢平原東部,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截至2015年,武漢市下轄13個市轄區,3個國家級開發區,總面積8594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1060.77萬。

  2. 武漢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江漢平原東部,位於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之間,最東端位於新洲區徐古鎮將軍山村,最西端位於蔡甸區侏儒街國光村,最南端位於江夏區湖泗街道均堡村,最北端位於黃陂區蔡店街道李沖村。

  3. 武漢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高溫、降水集中,冬季稍涼濕潤等特點。

  4. 一年中,1月平均氣溫最低,為3.0℃;7月平均氣溫最高,為29.3℃,夏季長達135天;春秋兩季各約60天。初夏梅雨季節雨量較集中,年降水量為1205毫米。武漢活動積溫在5000℃~5300℃之間,年無霜期達240天。

日照

  1. 日照市是山東省東南部的一個地級市,位於黃海之濱、山東半島東南側翼,東隔黃海與日本、韓國相望,西靠臨沂,北連青島、濰坊,南接江蘇省連雲港,全市陸域面積5310平方千米、海域面積6000平方千米,下轄東港區、嵐山區、莒縣、五蓮縣2區2縣以及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山海天旅遊度假區,有55個鄉鎮、街道,1944個村居。

  2. 日照市位於東經118°25′~119°39′,北緯35°04′~36°04′之間,地處中國大陸沿海中部、山東半島東南部。東臨黃海,西接臨沂市,南與江蘇省連雲港市毗鄰,北與青島市、濰坊市接壤,隔海與日本、韓國相望。南北長約82公里,東西寬約90公里,總面積5359平方公里。

  3. 日照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非常潮濕,台風登陸頻繁。年均氣溫12.7℃,年均濕度72%,無霜期223天,年平均日照2533小時,年均降水量874毫米。空氣質量為國家二級標准。

  4. 日照屬於東部季風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因其瀕臨沿海,受海洋影響顯著,相對同緯度其他內陸地區四季溫差較小,因此夏冬季氣溫適中。

㈢ 武漢的氣候怎樣

武漢天氣:外地人經常把武漢的夏天說的十分恐怖,實際初夏從每年的五月中旬開始,暑期進入盛夏,盛夏氣溫最高氣溫大部分時候在37-39,比有些城市要低,但是最低氣溫比較高,一般在29-30,為什麼給人感覺悶熱呢?武漢水系發達,經過白天的水氣蒸發,導致空氣濕度大,所以給人很不舒服悶熱的感覺,一般到夏天在沒有空調比較難入睡。到了九月,氣溫也可能達到38左右,但是最低氣溫不再很高,十月之後進入初秋,氣溫會逐漸下降,平均氣溫在20-25,天氣乾燥,有時候氣溫也會異常達到接近30或超過。從秋天步入冬天往往很快,只要有冷空氣南下,氣溫下降十分厲害,超過10度的降溫很常見,從12月底到來年2月是冬季,冬季的平均氣溫在一般在1-3度,天氣好時可以有7-8度,但是有寒潮或雨雪時常常在0度以下,武漢大
部分家庭是沒有安裝暖氣的,因此家中覺得比較陰冷。三月後進入初春,氣溫回升很快,最高氣溫可以到達20多度,但是低溫還是比較低,三月到四月一定要小心倒春寒——常常一夜之間氣溫下降15到20,大雪紛飛。
武漢位於湖北省中部、江漢平原的東部,市區地貌為江漢平原和大別山延伸的丘陵,其中平原地區平均海拔為50米,而丘陵地區則為200米,其氣候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號稱長江沿岸三大「火爐」之一(另外二者為南京、重慶),夏天悶熱,會有十幾天的氣溫都在四十度以上,冬天陰冷,因此去武漢旅遊的最佳時間是每年的春秋兩季,即3、4或9、10月。

㈣ 武漢冬天冷嗎

武漢冬天不太冷。

武漢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具有常年雨量豐沛、熱量充足、雨熱同季、光熱同季、冬冷夏熱、四季分明等特點。

武漢年平均氣溫15.8℃—17.5℃,極端最高氣溫41.3℃(1934年8月10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8.1℃(1977年1月30日)。

年無霜期一般為211天—272天,年日照總時數1810小時—2100小時,年總輻射104千卡/平方厘米—113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1150毫米—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8月,約佔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

(4)黃陂區濕度擴展閱讀

武漢市位於湖北省東部、長江與漢水交匯處,地理位置為北緯29°58′—31°22′,東經113°41′—115°05′。武漢市東西最大橫距134千米,南北最大縱距約155千米,最東端位於新洲區徐古街將軍山村,最西端位於蔡甸區侏儒街國光村,最南端位於江夏區湖泗街道均堡村,最北端位於黃陂區蔡店街道李沖村。截至2019年末,武漢市土地面積8569.15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812.39平方千米。

武漢市地貌屬鄂東南丘陵經漢江平原東緣向大別山南麓低山丘陵過渡地區,中間低平,南北丘陵、崗壟環抱,北部低山林立。全市低山、壟崗平原與平坦平原的面積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5.8%、12.3%、42.6%和39.3%,海拔高度在19.2米至873.7米之間,大部分在50米以下。

㈤ 介紹一下武漢

市名
武漢市(英語:Wuhan 漢語拼音:Wǔhàn)。簡稱漢。別名有「江城」和「橋城」。
經緯度
市中心位於北緯29度58分20秒,東經113度53分29秒。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湖北省(Hubei Province)
轄區
13個。其中城區7個,郊區6個(包括2個開發區)。
鄉鎮
153個
政府
市委書記楊松,市長阮成發。
面積
全市面積8,467.11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557平方公里。
海拔
武漢大部分地區在海拔50米以下。雙尖峰為武漢市境內最高點,海拔873米。
氣候
武漢獨特的地形造就了武漢的氣候.
因為不是在北方,所以沒有供暖系統,大多安裝製冷空調,夏天溫度,濕度都異常高.
由於在平原地帶無山林阻擋冬天寒風刺骨,加上沒供暖所以感受更強烈.
有人說這樣形容這里的氣候:熱要熱的透徹,冷要冷的徹骨,這才是生活,淋漓盡致.
人口
全市人口979萬(2007年12月,中國城市第8名)。人口密度1,145.6人/平方公里。市區人口660萬。
民族
全市人口中99%為漢族。少數民族佔1%。
時間
北京時間(中國標准時間)。UTC+8。
郵政編碼
430000–430400
電話區號
027(+86)
汽車牌照
鄂A、鄂O(警察和行政用車)
國內生產總值
3141.00億人民幣(2007年,比上一年增長15.6%;中國城市第16名,次於南京、東莞),人均GDP 32381人民幣。
市樹
水杉
市花
梅花
武漢(Wǔhàn)是中國湖北省的省會,人口約970萬人,是華中地區的最大城市,中國大陸七大中心城市之一。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在清代末期、國民政府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經濟繁榮,一度是中國內陸最大的城市,位居亞洲前列,故武漢曾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武漢也是中華民國的誕生地。
編輯本段一、歷史沿革
得名來歷
武漢有武昌、漢陽、漢口三鎮,其發展的歷史、規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於東漢末三國初,孫權為了與劉備奪荊州,於公元221年把都城從建業(今南京)遷至鄂縣,並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國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與今鄂州市互換的。從考古發掘來看,武昌在新石器時代的水果湖放鷹台和南湖老人橋、洪山區花山鄉的許家墩和棋子墩等處,就是古人棲居之地。
舊時的武昌手工業發達,以造船、冶金、鑄造錢幣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黃鶴樓的屢次興廢,從三國時代至今已歷十餘次,每次重建都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反映出各個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和特點。
漢陽一名的來歷與漢水密切相關,古語「水北為陽,山南為陽」,古時漢陽在漢水之北,龜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稱陽,故名漢陽。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業二年,改漢津縣為漢陽縣,漢陽名稱自此開始。唐代將縣治移至漢陽市區後,才迅速發展起來。
漢陽,特別是鸚鵡洲一帶,歷來是長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業手工業很是繁華。同時,漢陽還是游覽勝地,位於漢陽的歸元寺是武漢市佛教叢林保護得最好的一處,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昌和漢陽築城起始於同一時期,約有1800年歷史。
歷史上,漢口,漢陽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同步發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漢水改道(漢水在歷史上改道不下8次)從龜山北麓入江以後,漢口才獨立發展,僅有500多年的歷史。漢陽、漢口很早就築有城牆,分別被當作過縣治之所在。
漢口後來迅速成為一座新興商埠,名聲和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武昌和漢陽,明末清初,漢口已與河南朱仙鎮、廣東佛山鎮、江西景德鎮並列為全國四大名鎮。漢口的港口貿易運輸業頗為發達,成為我國內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吳琪詩)狀其景,「居民填溢商賈輻樓,為楚中第一繁盛處」。頗能反映其盛況。清乾隆年間,漢口更盛於世,僅「鹽務一事,亦足甲於天下」。
清朝末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於1905年在漢口修築張公堤。這條堤對逐年降低後湖一帶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陸地,對起初狹小的漢口擴建面積提供了方便條件,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1927年初,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昌與漢口(轄漢陽縣)兩市合並作為首都,並定名為武漢。今天由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合而成的「武漢市」,其歷史只有81年。
歷史文化名城
武漢的城市文明歷史可追溯到 3500 年前的盤龍城。這是長江流域發掘出的最古老的城池,被學者認為是長江流域文明和黃河流域文明融合的突破口。3500 年間,因水運發達,物產豐富,這里從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並由軍事中心進而發展為區域性政治商貿中心,武漢也因此擁有融匯多元文化的優勢和特質。辛亥革命的首義文化鑄就了武漢人敢為天下先的人文精神。
編輯本段二、地理環境
地理方位
武漢市位於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與長江、漢水交匯處。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東端在新洲區柳河鄉將軍山,西端為蔡甸區成功鄉窯灣村,南端在江夏區湖泗鄉劉均堡村,北端至黃陂區蔡店鄉下段家田村。市區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成,通稱武漢三鎮。周邊與湖北省黃州、鄂州、大冶、咸寧、嘉魚、洪湖、仙桃、漢川、孝感、大悟、紅安、麻城等12個市、縣接壤,形似一隻自西向東的彩蝶。在我國經濟地理圈層中,武漢處於優越的中心位置,與長沙、鄭州、洛陽、南昌、九江、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相距700公里以內,與京、津、滬、穗(廣州) 、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在1200公里左右。特快火車基本10小時左右都可到達。
地形地貌
武漢地形以平原為主,兼有少量低山丘陵以及崗地。
平坦平原位於長江、漢江及其支流兩岸以及湖泊周圍。是棉花和蔬菜產區。壟崗平原位於湖泊周圍和丘陵向平原的過渡帶,盛產水稻和魚。丘陵分為三列,均被林木覆蓋:北列分布在新洲區、黃陂區北部;中列橫穿城區;南列分布在蔡甸區、江夏區北部。低山主要分布在黃陂區和新洲區東北部,海拔在200米~500米以上。黃陂區和孝感市交界的雙尖峰,海拔873米,是武漢最高點。
氣候環境
武漢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總體氣候環境良好,近幾年30年來,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氣溫15.8℃-17.5℃,年無霜期一般為211天-272天,年日照總時數1810小時-2100小時。
旅遊時間
武漢是長江沿岸有名的「火爐」,那裡的夏天非常悶熱,即使是站在長江邊,也沒有一絲風,整個夏季的會有十幾天四十度以上的酷暑天氣。所以到武漢旅遊一定要避開夏季,否則火辣辣的太陽會曬得你游興全無;而武漢的冬天又十分陰冷,也不適宜去。所以,到武漢旅遊以春秋兩季為宜,春天(3、4月間)可以到位於武昌珞珈山上的武漢大學校園里賞櫻;秋天則適合到東湖湖畔的行吟閣下勉懷大詩人屈原。
水系
武漢境內的長江、漢江、倒水河、灄水河和舉水河等5條河流的水質均達到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郊區縣水質基本達到天然飲用水標准。以城區為中心,以長江為主幹構成的龐大水網,保證了良好的森林植被以及生態環境。長江由漢南區進入武漢市,自西南向東北流,到天興洲又折向東南,在左嶺附近又折向東北,在新洲區大埠出境,流程150.5公里。長江武漢段水量大,年平均7100億m3、汛期長、水位變化顯著。河道比較平直,但有丘陵逼近江岸,控制河道,使河道受約束,產生了天興洲、白沙洲等淤積而成的沙洲。長江武漢城區最窄處位於武漢長江大橋下,寬1100米;最寬處位於青山鎮,寬3880米。漢江從蔡甸區進入武漢市,在南岸咀注入長江,在武漢境內河道彎曲達22處。
自然資源
武漢市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這在國內外大城市中不多見。一是充足的水資源。全市江河縱橫,湖港交織,長江、漢水交匯於市境中央,且接納南北支流入匯,眾多大小湖泊鑲嵌在大江兩側,形成湖沼水網。全市共有水域面積2205.06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25.79%,居全國大城市之首。二是取之不盡的物產及生物資源。全市素有漁米之鄉美譽,糧食作物,共240多個品種;經濟作物,共50種;魚類資源,共11目11科88種,水生動物,共有8目14科45種。三是豐富的礦產資源,我市現已發現38種礦藏,其中已探明儲量的礦種有24種(不含地下水),佔全省已探明儲量礦種的30.38%。累計探明儲量96125.65萬噸,保有礦產儲量79829.75萬噸。非金屬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建築材料用石英砂岩、磚瓦用粘土、制灰用灰岩、熔劑用灰岩和冶金用白雲岩等,其中膨潤土、冶金白雲岩、玻璃石英砂岩的儲量居全省首位,石膏的儲量規模居全省的第三位。全市已探明儲量的礦產地數384處,其中大型礦產地有4處、中型礦產地有10處、小型礦產地有43處、礦點327處。
編輯本段三、行政區劃
截止2003年底,武漢市轄江岸、江漢、硚口、漢陽、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黃陂、新洲、東西湖、漢南13個區。前7個為中心城區。下轄108個街道辦事處,21個鎮,15個鄉,群眾組織3140個,其中社區居民委員會1107個,村民委員會2033個。
2003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781.19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7%。男性人口402.99萬人,佔51.6%,比上年末增長1.7%。;女性人口378.20萬人,佔48.4%,比上年末增長1.7%。農業人口306。21萬人, 比上年降低0.8%; 非農業人口474.98萬人,比上年3.4%。 2003年人口出生率7.16‰,人口死亡率5.01‰,自然增長率2.15‰;凈遷移率 15.99‰。計劃生育率98.80%。
編輯本段四、財政金融
武漢是華中地區的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擁有鋼鐵、汽車、光電子、化工、冶金、紡織、造船、製造、醫葯等完整的工業體系。在清朝末期、國民政府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三鎮經濟繁榮,位居亞洲前列,故曾有「東方芝加哥」之稱。20世紀90年代,武漢建立了位於漢陽沌口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武昌的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位於漢口東西湖的台商投資區,以及位於新洲陽邏的陽邏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聚集著以東風汽車總部、東風有限汽車總部、東風本田總部等一批知名的汽車企業總部和以東風汽車技術中心。康明斯東亞研發中心等一批頂尖汽車研發機構以及神龍汽車、東風本田、東風自主品牌和東風渝安等整車企業,已經成為中國最集中的汽車產業基地,被譽為「中國車都」。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即是享譽海內外的「武漢·中國光谷」。這里是中國最大最具實力的的光電子產業生產和研發基地。07年,區內科工貿總收入達1300億人民幣。如今,富士康在高新區投資數百億建立光電子和數碼產業帝國,還有中芯國際投資百億元的晶元廠為高新區發展帶來新的更大的的活力。高新區內有著名的光谷軟體園,聚集著微軟(武漢)創新技術中心、IBM全球服務中心、EDS全球服務中心、法國電信軟體研發中心、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招商銀行運營中心等世界五百強和國內知名軟體服務外包中心、金融後台服務中心。它們已經成為武漢光谷軟體園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將有利促進光谷軟體園打造中國服務外包交付中心。
武漢銀行密度為全國第五,為華中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礎。
目前,武漢是法國在中國投資額最高的城市。法國在武漢的最大單個投資項目是法國PSA標致雪鐵龍集團與中國東風汽車公司合資的汽車項目,經過多次增加投資,目前法國在該項的總投資額已遠遠超出在中國其他城市單個項目的投資額。此外,法國在武漢還有其他多種項目的投資。截至2006年10月18日,法國在武漢的各類投資總額已近22億美元,佔法國在中國全部投資的三分之一。
武漢商業高度發達,06年商品零售總額達1293億人民幣,居中國16個副省級城市第五。本地商業零售企業有中百 中商 武商 漢商等國內知名企業,還有沃爾瑪 家樂福等世界五百強企業。宜家也忍不住進軍武漢,准備在漢建設亞洲最大的購物中心。知名商場和購物中心有漢口的武漢廣場、世貿廣場、武漢國際廣場、江漢路步行街,武昌的群光廣場、光谷家樂福、光谷大洋百貨、銷品茂等。
武漢城市圈
2003年11月8日,湖北省作出重大戰略決策:打造「武漢城市圈」。武漢城市圈,又稱「1+8」,即以武漢為圓心,包括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天門、潛江周邊8個城市。城市圈的建設,涉及工業、交通、教育、金融、旅遊等諸多領域。湖北9市政府部門主動拆除市場壁壘,搭建合作平台。工商、人事、教育等部門承諾在市場准入、人才流動、子女入學、居民就業等方面,建立一體化的政策框架,提高城市圈的整體競爭力。2007年12月,中央正式批准武漢城市圈為國家「兩型」特區。
編輯本段五、交通運輸
九省通衢
武漢歷來被稱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它距離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等中國大城市都在 1000公里 左右,是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維系四方的作用。獨特的區位優勢造就了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京廣、京九、武九、漢丹、滬漢蓉 5 條鐵路干線,以及京珠、瀘蓉等 6 條國道在此交匯,武漢正在成為全國四大鐵路運輸樞紐之一。水運已形成「干支一體,通江達海」的客貨運網路,武漢港是我國長江流域重要的樞紐港和對外開放港口。華中地區最大的航空港武漢天河機場,是華中地區唯一可辦理落地簽證的出入境口岸,隨著第二航站樓投入使用,成為全國四大樞紐機場。巨大的區位交通優勢推動了武漢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以建設國家級物流樞紐城市為目標,合理規劃布局以現代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為節點的現代物流體系,武漢作為聯結國內外兩個市場和促進中國東、中、西部互動的橋梁紐帶功能逐步顯現。
公路
國道:316國道、318國道、106國道、107國道在此交匯。
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漢十高速公路,天河機場高速公路,天河機場第二機場高速(09年開建),武漢外環線高速公路,漢蔡高速(在建),漢宜高速,漢洪高速(在建),硚孝高速(09年開建),岱黃高速,漢麻高速(在建),武英高速(在建),青鄭高速(在建),武黃高速,武漢三環線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武漢正在積極建設與8+1城市圈一小時可到達任意城市的高速。武漢內環線,武漢二環線完全建成後將成為城市快速路。
鐵路
武漢是全國最為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位於京廣鐵路、漢丹鐵路、長荊鐵路、武九鐵路、武麻鐵路、滬漢蓉鐵路交匯處。京廣鐵路穿城而過,另有武廣鐵路客運專線、合武快速鐵路(滬漢蓉)、漢宜快速鐵路(滬漢蓉)在建。武昌火車站、漢口火車站和在建的武漢火車站構成了武漢客運樞紐。武昌南編組站、江岸西編組站和市北郊在建的武漢北編組站構成了武漢貨運樞紐。武漢北編組站是亞洲最大鐵路編組站。武漢有全國18個鐵路局(集團)之一的武漢鐵路局。
航空
武漢是華中地區航空中心,有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機場與市區有天河機場高速公路相連。目前,機場二期建設即二號航站樓已經投入使用,一舉成為華中地區最大最先進的國際航空港。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為4E級機場,是中國民航總局指定的華中地區唯一的綜合樞紐機場和最大的飛機檢修基地。機場設施完備,可起降各種大型客機。08年底武漢將開始建設第二跑道,09年武漢將開始建設第三航站樓(T3)和第二機場高速,屆時武漢機場將可以容納3000萬的人流量。
水運
武漢是長江的重要港口。有漢南紗帽港、楊泗港、武漢港、陽邏港等。武漢港是長江「黃金水道」的中轉站,但隨著長江航運的衰落,武漢港也逐漸轉變功能而成為長途汽車站,有發往郊區的旅遊專線以及省內及省外的長途客運。近年來,國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視長江水運的開發,「黃金水道」又有了復甦的跡象。湖北省及武漢政府也加大了對武漢港口的投資力度,加上香港方面等外資的引進,武漢港口的硬體設施將會在未來的幾年裡有一個質的飛躍,新增加大型船隻泊位(5000噸級)以及現代化的掉臂,以便為武漢的各個開發區的大小企業提供更好的運輸服務。這樣也為武漢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武漢新港擴建工程年內開建,將打造中國最大內港。

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武漢橋梁眾多。長江上從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武漢軍山長江大橋(長江五橋)、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長江三橋)、武漢長江大橋(長江一橋、公鐵兩用橋)、武漢長江隧道(在建)、武漢長江二橋、武漢二七長江大橋(長江七橋、在建)、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長江四橋、公鐵兩用橋、在建)、武漢陽邏長江大橋(長江六橋)共五座公路長江大橋、兩座公鐵兩用長江大橋和一座長江隧道,並正在規劃建設鸚鵡洲長江大橋和陽泗港過江通道。漢水上從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武漢外環漢水橋、滬漢蓉鐵路橋(在建)、長豐橋、知音橋、鐵路橋、月湖橋、江漢橋、晴川橋共六座公路橋和兩座鐵路橋,並且正在規劃一座從古田到漢陽的漢水橋。武漢長江大橋是萬里長江第一橋。「萬里長江第一隧」武漢長江隧道08年年底建成通車。並且武漢還擁有眾多立交橋,由於武漢市政府要求建設武漢30分鍾暢通工程,從07年起,武漢的立交橋建設進入高峰。
公共汽車和輪渡
武漢最早的公共汽車是從雙墩開往五福路的1路,發展至今已經有1、2、4、5、6、7、8、9字頭公汽線路幾百條,以及無軌電車線路7條。近年來,武漢市了實行城郊公交一體化工程,開通了編號為4位數的郊區公交。但是,由於這項工程牽涉到郊區中巴業主的利益,實行至今仍然阻力重重。
2002年,武漢市公共汽車公司、武漢市電車公司、武漢市輪渡公司、武漢市出租汽車公司、武漢市汽車輪渡管理所、武漢市公用客車廠組建成立武漢市公共交通集團,2003年正式掛牌。
2007年,武漢城郊公交一體化工程取得突破,武漢市公共交通集團先後接手黃陂,新洲,江夏等郊區部分私營公交公司,為城郊公交一體化作出貢獻。

武漢軌道交通
武漢軌道交通目前武漢2004年9月建成輕軌1號線一期工程的軌道交通為輕軌1號線(U1)(黃浦路—宗關)。
按照市軌道交通線網,武漢軌道交通將由3條市域快線和9條市區線路構成,共設站309座。
按規劃,主城區線網規模將達到333公里,共有7條長江通道,其中6條位於主城區,比原有方案增加3條,以緩解日益嚴峻的過江交通狀況。
主城區軌道交通線網的覆蓋率將大幅提高。今後,武漢市66%的人口在600米的步行范圍內,就能找到地鐵站。「60分鍾穿城,30分鍾到達中心城區」。若干年後,該市軌道交通在主城區承擔的客流將達55%以上。
新編線路走向詳情
3條市域快線連城郊
E1——由蔡甸向東沿漢蔡公路、四新大道過長江,經雄楚大街至豹澥,實現漢陽與武昌的快速直達聯系。線路全長61公里,設站24座。
E2——由黃陂向南,經天河機場、王家墩,沿三陽路過長江,然後轉向武昌火車站、經南湖組團至紙坊,實現漢口與武昌的快速直達聯系。線路全長76公里,設站21座。
E3——由蔡甸常福向北沿318國道,經沌口沿芳草路過漢江,沿發展大道、二七路過長江,之後沿友誼大道至武漢站、經化工新城到陽邏。全線貫通武漢三鎮,連接了漢口站、武漢站。線路全長80公里,設站28座。
5條骨架線路跨兩江
跨長江線路3條 分別為U2(金銀潭—魯巷)、U7(黃家湖大學城—盤龍城)和U4(永安堂—武漢站)。
跨漢江線路2條 分別為U3(吳家山—博覽中心)與U6(軍山—三金潭)。
鎮間骨架線路進一步加強三鎮之間的緊密聯系,均衡三鎮發展格局,重點解決跨江交通問題。
4條主幹線路串城區
漢口2條 分別為U1(吳家山—堤角)和U8(古田—陽邏);
武昌2條 分別為U5(青菱—青山)和U9(魯巷—東湖高新)。
鎮內主幹線路主要用於增加線路覆蓋范圍,提高線網服務水平。
武漢將在2012年建成U1二期(吳家山—堤角),U2(金銀潭—魯巷)、U4(永安堂—武漢站)。
在2020年前,建成227公里線路,分別為快線E2一期(天河機場-南湖花園)、E3一期(漢陽體育中心-武漢站),U1(金山大道-諶家磯)、U2(金銀潭-魯巷)與E1(魯巷-東湖高新段)共同組成一條線路、U3(博覽中心-三金潭)、U4(永安堂-武漢站)、U5(黃家湖大學城~青山)。
市區主要街道
武昌:雄楚大街、武珞路、珞喻路、珞獅路、中南路、中北路、八一路、中山路、紫陽路、解放路、東湖路、友誼大道、光谷大道、戶部巷、糧道街、民主路、臨江大道、秦園路、和平大道、南湖大道。
漢口:江漢路、解放大道、中山大道、武勝路、吉慶街、沿江大道、京漢大道、發展大道、建設大道、黃浦大街、一元路、二耀路、三陽路、四唯路、五福路、六合路、香港路、民生路、民族路、民權路、三民路、新華路、沿江大道、沿河大道、青年路、航空路、利濟路、二七路。
漢陽:漢陽大道、鸚鵡大道、洗馬長街、沿河大道、龜山北路、腰堤路、攔江路、陽新路、五琴路、漢南路、琴台路(琴台大道)、動物園路、十升路、龍陽大道、墨水湖北路、江堤中路、江城大道,馬鸚路、馬滄湖路、月湖大道。
編輯本段六、文化藝術
寺廟
佛教:歸元寺、寶通寺、蓮溪寺、龍華寺、古德寺;
道教:長春觀、樓隱寺;
基督教:榮光堂、救世堂、崇真堂、武昌堂;
天主教:漢口、漢陽、武昌曾經是三個獨立的教區,分別隸屬於不同的傳教修會。漢口總主教區為義大利方濟各會,武昌教區為美國方濟各會,漢陽教區為愛爾蘭高隆龐傳教會。聖若瑟堂、聖家堂、聖高隆龐堂、漢陽顯正街;
伊斯蘭教:起義門清真寺、原廣益橋清真寺、民權路清真寺、江岸清真寺、二七街清真寺
節日
有武漢國際旅遊節、武漢國際雜技藝術節、武漢國際渡江挑戰賽暨武漢渡江節等。
媒體
報紙: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楚天金報(湖北日報報業集團)、長江日報、武漢晚報、武漢晨報(長江日報報業集團)、長江商報(長江出版集團);
電視台:湖北電視台、湖北經濟電視台、武漢電視台、武漢教育電視台廣播電台、湖北人民廣播電台、楚天廣播電台、武漢人民廣播電台。
雜志:特別關注、知音、前衛、大武漢
體育
武漢擁有湖北武漢職業足球俱樂部-武漢光谷球隊。球市最火爆的2004至2005年間,曾被譽為「金牌球市」。2005年武漢隊教練裴恩才被抽調擔任中國女足教練,加上武漢隊之後成績欠佳,球市從此逐漸冷清下來。2006年10月,武漢雅琪沖擊甲級聯賽失敗。 中國足球超級聯賽:武漢光谷 中國足球乙級聯賽:武漢雅琪 全國圍棋男子甲級隊聯賽:武漢華夏學院
2008年10月2日,由於武漢方面不滿中國足協對武漢隊的一系列舉動,宣布退出中超,這是中國足壇里有史以來第一次有俱樂部在中途宣布退出中超。至此,湖北省再無男足隊。
方言
武漢地處中南地區,各種方言交匯形成了特別的武漢話。武漢藝術家夏雨田用「辦事腦子靈,說話喉嚨喳」來形容武漢話。由於政府的大力推廣,普通話開始影響武漢話的語音。同時,武漢還有「彎管子普通話」,即把武漢話套上普通話的聲調,這種語言通常是調侃而用。武漢有電視台開辟了方言節目,比如「經視故事會」、「新聞故事會」和「都市茶座」等。
小吃
武漢的小吃以早點為主,武漢人又把吃早飯叫「過早」。 熱乾麵、面窩、米耙粑、魚汁糊粉、燒梅、歡喜坨、發糕、鍋貼餃、水餃、餛飩、糯米雞、豆皮、散子、油墩、精武路鴨脖子、湯包、烤紅薯、糯米包油條、酥餃、糍粑、剁饃、苕面窩、細粉、寬粉、湯面、清酒、蛋酒、豆漿、雞冠餃、炒麵、炒粉、炒花飯、小張烤魚、清蒸武昌魚、魚香肉絲、瓦罐雞湯 武漢名小吃 還有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湯包 ,蔡林記--熱乾麵,談炎記--水餃 ,順香居--燒梅 ,福慶和--牛肉米粉 ,五芳齋--湯圓 ,小桃園--煨湯 ,老謙記--牛肉豆絲,面窩,田啟恆--糊湯粉,新農特色牛骨頭,民生全科小湯圓 ,福慶和米粉 ,雅園湖南米粉 ,楚寶桂花赤豆湯 ,寶慶牛肉麵 ,一品香大包 ,老會賓五葉梅 ,橘頌餅 ,東坡餅 ,油香 ,發米粑 ,什錦豆腐腦 ,涼粉涼面,炒良鄉栗子 ,沖糯米粉,炒白果(即銀杏果) 武漢風味小吃還有炸油餅、油條、蒸餃、煎包、醬肉包子、歡喜坨、年糕、糯米、糯米包、米酒等。
武漢人把吃早飯稱為「過早」。早飯對於武漢人來說一向都很重要,所以過早一向都是內容豐富,品種繁多。熱乾麵是武漢一大特色。武漢菜秉承湖北菜系風格,湖北江河湖泊眾多,水產極為豐富,所以武漢餐桌上河鮮是必不可少的。武昌魚便是因為一九五八年毛主席的「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該詞為1956年6月寫成,其背景為毛主席剛視察過長沙,後到武漢視察,看到全國發展的大好形勢所作)的佳句一出,而名揚五洲。更有梁子湖河蟹,也是武漢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品。

㈥ 武漢要下幾天雨

今明兩天,江城雨勢逐漸減弱,後天天氣轉晴,氣溫回升到30℃以上。

昨天我市的專降雨帶比較偏東,造屬成降雨維持但是分布十分不均。東南部的江夏降水強度較大,部分地方出現了暴雨,而北部的黃陂區降水很小,大部只有小雨出現。昨天一天涼爽舒適,早上最低氣溫22.9℃,午後最高氣溫26.8℃。

預計今明兩天受中低層切變線影響,我市降雨維持,強度明顯減弱,後天副高加強北抬,降雨減弱停止,迎來晴熱天氣。

具體預報:武漢市今天陰天有小到中雨,偏東風2到3級,相對濕度70%-95%,最低氣溫24℃,最高氣溫30℃;明天陰天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偏東風2到3級,相對濕度75%-95%,氣溫25℃到30℃;後天陣雨轉多雲,偏東風2到3級,氣溫25℃到30℃。
我的答案你滿意嗎?

㈦ 武漢的特點

一、武漢歷史

武漢市的歷史是很悠久的,北效黃陂縣有近幾年才發現的盤龍城遺址,是距今約年前的商代方國宮城。三國時期,在武昌和漢陽築有江夏和卻月古城,唐代已是著名商埠,明清時為全國「四大名鎮」之一。在中國近代史上,三鎮遍布革命勝跡,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首義於此,現存有起義門舊址,武昌閱馬場的紅樓是當時的指揮中心,現存有孫中山的紀念銅像。最負勝名的景點有: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國務院首批命名的國家級風景區東湖,以五百羅漢、玉佛及悠久歷史著稱的歸元寺,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古琴台等。

☆江城的由來

和山城重慶、蓉城成都、春城昆明一樣,武漢市也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別致的名字——江城。

也許大家要問:長江從上至下,流經了大大小小為數不少的城市,為何此稱獨鍾武漢?其原因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武漢遊玩,與史郎中在黃鶴樓上飲酒,邊飲酒邊欣賞音樂,喝到了興頭上,李白詩興大發,於是題下一首詩,詩名叫做《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詩是這樣寫的:「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

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漢人非常喜愛「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江城」這一佳名,於是自號為江城人。除江城之外,武漢還有一些其他的名稱,這些名稱的來源反映了武漢地區的歷史文化發展源源。

☆武漢三鎮的由來

武漢有武昌、漢陽、漢口三鎮,其發展的歷史、規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於東漢末三國初,孫權為了與劉備奪荊州,於公元221年把都城從建業(今南京)遷至鄂縣,並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國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與今鄂州市互換的。從考古發掘來看,武昌在新石器時代的水果湖放鷹台和南湖老人橋、洪山區花山鄉的許家墩和棋子墩等處,就是古人棲居之地。

舊時的舞場手工業發達,以造船、冶金、鑄造錢幣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黃鶴樓的屢次興廢,從三國時代至今已歷十餘次,每次重建都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反映出各個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和特點。

漢陽一名的來歷與漢水密切相關,古語「水北為陽,山南為陽」,古時漢陽在漢水之北,龜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稱陽,故名漢陽。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業二年,改漢津縣為漢陽縣,漢陽名稱自此開始。唐代將縣治移至漢陽市區後,才迅速發展起來。

漢陽,特別是鸚鵡洲一帶,歷來是長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業手工業很是繁華。同時,漢陽還是游覽勝地,位於漢陽的歸元寺是武漢市佛教叢林保護得最好的一處,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昌和漢陽築城起始於同一時期,約有1800年歷史。

歷史上,漢口,漢陽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同步發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漢水改道(漢水在歷史上改道不下8次)從龜山北麓入江以後,漢口才獨立發展,僅有500多年的歷史。漢陽、漢口很早就築有城牆,分別被當作過縣治之所在。

漢口後來迅速成為一座新興商埠,名聲和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武昌和漢陽,,明末清初,漢口已與河南朱仙鎮、廣東佛山鎮、江西景德鎮並列為全國四大名鎮,海外譽為「東方芝加哥」。漢口的港口貿易運輸業頗為發達,成為我國內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吳琪詩)狀其景,「居民填溢商賈輻樓,為楚中第一繁盛處」。頗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間,漢口更盛於世,僅「鹽務一事,亦足甲於天下」。

清朝末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於1905年在漢口修築張公堤。這條堤對逐年降低後湖一帶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陸地,對起初狹小的漢口擴建面積提供了方便條件,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1927年初,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昌與漢口(轄漢陽縣)兩市合並作為首都,並定名為武漢。今天由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合而成的「武漢市」,其歷史只有74年。

☆火爐之成因

為什麼夏天的武漢給人的感覺十分難熬?這是因為武漢地區江河湖泊眾多,水域面積大,白天太陽暴曬,水汽大量蒸發,空氣濕度增大,團團熱氣像一個巨大的罩子將整個城市罩住,一方面使地面的熱量向空中輻射的速度減慢,室內氣溫持續不降;另一方面使人體表面不易散熱,宛如桑拿室,故汗出如漿,悶熱難耐,號稱「火爐」。

二、武漢地名及由來

☆集家嘴的由來

據《漢口叢談》載:明嘉靖元年(1552),世子朱厚燠從鍾祥出發, 經此赴北京繼承皇位,因此後人把皇帝經過 的這個渡口稱為「接駕嘴」,後來因這里碼頭多作轉運糧食之用,改稱 「集家嘴」。

☆卓刀泉的傳說

相傳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曾駐兵於武昌伏虎山麓一帶。當時部隊缺乏飲水,「羽用刀卓也」,於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禎喝過這兒的泉水,極為贊賞,於是築井台建井亭,並手書「卓刀泉」三字。

☆廣埠屯的由來

明太祖時:要求諸王護衛軍屯田護衛;明成祖時更是要求發展農業生產。楚王積極響應,他命令駐扎在東門外交通孔道口的護衛軍置屯耕戍。明太祖時賜給諸王的倉庫名稱都以廣字開 頭,楚王的倉庫名廣埠,因而護衛軍屯墾之地就稱為廣埠屯。

☆蘭陵路的由來

現今蘭陵路一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屬俄租界,戰後收回時將帶有俄國色彩的街道統一改名。曾以任兩湖巡檢使兼湖北督軍和省長的蕭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為當地所仰望之 意)定名。蕭姓的郡望為浙江蘭陵,故稱蘭陵路。此路名沿用至今。

㈧ 武漢以前是什麼樣的

地理方位

武漢市位於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與長江、漢水交匯處。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東端在新洲區柳河鄉將軍山,西端為蔡甸區成功鄉窯灣村,南端在江夏區湖泗鄉劉均堡村,北端至黃陂區蔡店鄉下段家田村。市區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成,通稱武漢三鎮。周邊與湖北省黃州、鄂州、大冶、咸寧、嘉魚、洪湖、仙桃、漢川、孝感、大悟、紅安、麻城等12個市、縣接壤,形似一隻自西向東的彩蝶。在我國經濟地理圈層中,武漢處於優越的中心位置,與鄰省的長沙、鄭州、洛陽、南昌、九江等大中城市相距600公里左右,與京、津、滬、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在1200公里左右。

氣候環境

武漢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總體氣候環境良好,近幾年30年來,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氣溫15.8℃-17.5℃,年無霜期一般為211天-272天,年日照總時數1810小時-2100小時。

國土面積

武漢市國土面積8467.11平方公里,為全省土地總面積的4.6%。武漢總屬江漢平原,大部分地區在海拔50米以下,黃陂、新洲北部屬中低丘陵地區,為大別山的綿延部分。河流水系由北部丘陵向南發展,注入長江。平原部分湖泊眾多,地勢低平,近代沖積層厚達30-50米,是很好的農耕地區。

自然資源和行政區劃

武漢市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這在國內外大城市中不多見。一是充足的水資源。我市江河縱橫,湖港交織,長江、漢水交匯於市境中央,且接納南北支流入匯,眾多大小湖泊鑲嵌在大江兩側,形成湖沼水網。全市共有水域面積2205.06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25.79%,居全國大城市之首。二是取之不盡的物產及生物資源。我市素有漁米之鄉美譽,糧食作物,共240多個品種;經濟作物,共50種;魚類資源,共11目11科88種,水生動物,共有8目14科45種。三是豐富的礦產資源,我市現已發現38種礦藏,其中已探明儲量的礦種有24種(不含地下水),佔全省已探明儲量礦種的30.38%。累計探明儲量96125.65萬噸,保有礦產儲量79829.75萬噸。非金屬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建築材料用石英砂岩、磚瓦用粘土、制灰用灰岩、熔劑用灰岩和冶金用白雲岩等,其中膨潤土、冶金白雲岩、玻璃石英砂岩的儲量居全省首位,石膏的儲量規模居全省的第三位。全市已探明儲量的礦產地數384處,其中大型礦產地有4處、中型礦產地有10處、小型礦產地有43處、礦點327處。

截止2003年底,武漢市轄江岸、江漢、硚口、漢陽、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黃陂、新洲、東西湖、漢南13個區。下轄108個街道辦事處,21個鎮,15個鄉,群眾組織3140個,其中社區居民委員會1107個,村民委員會2033個。

人口規模

2003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781.19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7%。男性人口402.99萬人,佔51.6%,比上年末增長1.7%。;女性人口378.20萬人,佔48.4%,比上年末增長1.7%。農業人口306。21萬人, 比上年降低0.8%; 非農業人口474.98萬人,比上年3.4%。 2003年人口出生率7.16‰,人口死亡率5.01‰,自然增長率2.15‰;凈遷移率 15.99‰。計劃生育率98.80%。

了解武漢

--------------------------------------------------------------------------------

● 武漢是一座具有3500年歷史的文明古城,是全國建城最早的特大城市。

● 武漢是湖北省省會城市,擁有800萬人口和8,494平方公里的土地。

● 武漢雄踞長江中游,形成兩江交匯、三鎮鼎立的獨特地理格局。

● 武漢地處中國腹地,是全國鐵路、水路、公路、航空和電信的重要樞紐。

● 武漢是中國著名的江城和水城,水城總面積達2187平方公里。

● 武漢是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里。

● 武漢是白雲黃鶴留佳話的故鄉。

● 武漢是中國近代工業發源地。

● 武漢是中國近代博覽會發源地。

● 武漢是推翻封建王朝而打響第一槍的地方。

● 武漢是國務院命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 武漢是國家旅遊局命名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武漢是被聯合國列為「城市可持續發展計劃」的城市。

● 武漢是「中國光谷」高科技光電技術產品生產的發源地。

● 武漢是中國中部地區的工業、金融、商業、科研和文化教育中心。

武漢是一座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1986 年經國務院頒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位於市北郊的商代盤龍城遺址,可以證明武漢城市發展的歷史大約有3500年。經古代文明孕育,至東漢末年時,龜山、蛇山築有軍事城堡,奠定了漢陽、武昌城市的基礎。至明成化年間,漢口鎮開始形成,遂完成三鎮鼎立格局,並以其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獨特的經濟地位蜚聲國內外。又經近代風雲激盪,武漢數度成為全國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江城勝景、楚風漢韻,源遠流長;山水風光、人文景觀,美不勝收。

武漢歷史上曾是魏、蜀、吳三方鏖戰之地,千餘年中發生過許多戰事和重大事件。元末農民起義紅巾軍領袖徐壽輝建立天完國,於公元1356年從蘄水(今浠水)遷都漢陽。

1927年,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政府策劃了"七一五"分共事件,大革命遭到失敗。同年,中共中央在漢召開"八七"會議,結束了投降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1938年月10月25日-1945年8月15日,武漢被日軍強占。1949年5月16日,人民解放軍解放武漢。

新中國成立後,武漢被定為以冶金、機械為中心的工業城市,建立了一批大型、重點工廠。1984年,黨中央和國務院批准武漢實行經濟體制改革與計劃單列。1987年,以武漢為中心,由長江沿岸17個地區組成"武漢市經濟協作區"。1993年,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享受沿海開發區的優惠政策。

歷史人物

作為"九省總匯之通衢"的武漢,可謂群賢畢至、才俊薈萃。

先古以來,孫權江夏築城、岳飛屯兵武昌、崔顥黃鶴樓題詩等先賢足跡至今千古傳誦。明末抗擊後金統帥熊廷弼修江堤,造福人民。特別是進入近代史後,辛亥首義地武漢,產生了劉靜庵、黃興、孫武、蔣翊武等一批革命志士;張之洞治鄂興辦工廠,開創了中國乃至東亞領先的現代工業先河;特定的土壤,培育了大批文化名人,如: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地質學家李四光、文學家聞一多、哲學家熊十力等等數不勝數。

本世紀三大偉人: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都不止一次到過武漢,在史書上留下光輝篇章。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1894年、1912年兩度來漢,對辛亥首義的武漢給予了"武漢一呼,天下響應","民國開創,武漢實為首功"的高度評價。在他編制的《建國方略》等巨著中,曾為武漢專門作出建設規劃。偉大領袖毛澤東曾在武昌農講所、"八七"會址、東湖梅園等留下歷史性腳印;"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等詩詞手跡,炳蔚江城;17次在漢暢游長江的實踐更深深地激勵著武漢人民奮勇前進。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為推動中國改革開放巨輪加速前進,1992年初南巡首站抵達武漢,發表了"發展是硬道理"著名論斷,迎來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又一個春天。

經過新中國成立後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豪邁步伐,武漢已經成為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重鎮、商品貿易中心、交通樞鈕和教育、科研基地。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文化名城更添活力。

在這跨世紀的交替中,武漢人正以改革者的魄力和創新者的勇氣,銳意進取,再創輝煌。為把武漢建設成為中國鋼鐵、汽車、高新技術三大產業基地和金融、流通、運輸、信息、科教五大聚散中心,塑造並充分展示開放式、多功能、現代化國際性城市的奕奕風采而團結奮斗。

武漢的友好城市

日本 大分

美國 匹茲堡

德國 杜伊斯堡

英國 曼徹斯特

羅馬尼亞 加拉茨

烏克蘭 基輔

蘇丹 喀士穆

匈牙利 傑爾

法國 波爾多

荷蘭 阿納姆

韓國 清洲

㈨ 武漢城市特點

氣候特點:

武漢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高溫、降水集中,冬季稍涼濕潤等特點。

一年中,1月平均氣溫最低,為3.0℃;7月平均氣溫最高,為29.3℃,夏季長達135天;春秋兩季各約60天。初夏梅雨季節雨量較集中,年降水量為1205毫米。武漢活動積溫在5000℃~5300℃之間,年無霜期達240天。

消費特點:

武漢是一座歷史名城,同樣也是華中地區的小吃城,東西便宜優惠。商場購物既有打折優惠的街邊個性小店,也有奢侈的專賣店等。

飲食特點:

武漢飲食,可謂一早一晚,過早和宵夜最為經典,有「早嘗戶部巷,夜吃吉慶街」之美談。武漢菜秉承湖北菜系風格,匯聚東西南北精華,菜品豐富多樣,又自成特色,是著名的「美食之都」。

武漢特色小吃有熱乾麵、三鮮豆皮、面窩、米粑、豆絲、歡喜坨、鴨脖子、武昌魚、排骨藕湯、洪山菜薹炒臘肉、糍粑等。

景點特點:

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每年舉辦武漢國際旅遊節。武漢自然風光獨特,四季氣候分明,擁有其他大都市罕有的166個湖泊和眾多山巒。武漢的人文景觀具有濃郁的楚文化特色。

著名景點有:黃鶴樓公園、東湖風景區、黃陂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武漢革命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歸元寺、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武漢博物館、木蘭天池、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中國地質大學博物館、清涼寨、武昌首義文化旅遊區、雲霧山景區、錦里溝、木蘭草原、木蘭山、農耕年華等。

㈩ 請問武漢市面積有多大

武漢市

面積8483平方千米,人口萬人(2004年)。

行政區劃網站 www.xzqh.org

導航欄 概況 行政區劃 歷史沿革 地圖
江岸區 江漢區 硚口區 漢陽區 武昌區 青山區 洪山區 東西湖區 漢南區 蔡甸區 江夏區 黃陂區 新洲區

--------------------------------------------------------------------------------

概況

武漢市簡稱漢,是湖北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位於湖北省中部,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與漢水交匯處。東徑113°41′-115°05′,北緯29°58′-31°22′。東西最大橫距134千米,南北最大縱距155千米。面積8494.41平方千米。2004年底,全市戶籍總人口785.90萬人。
市人民政府駐江岸區。郵編:430014。行政區劃代碼:420100。區號:027。拼音:Wuhan Shi。
北部低山丘陵,中部多為平原,南部有崗地。長江、漢江匯合於市區中部,境內地勢平坦,低窪、水網密布。

--------------------------------------------------------------------------------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武漢市轄江岸、江漢、硚口、漢陽、武昌、青山、洪山、東西湖、漢南、蔡甸、江夏、新洲、黃陂13個市轄區。全市共有153個鄉級單位(125個街道、19個鎮、9個鄉)。

武漢市 面積8483平方千米,人口788萬人(2004年)。
江岸區 面積 64平方千米,人口 64萬人。郵編430014。區人民政府駐六合路1號。
江漢區 面積 33平方千米,人口 46萬人。郵編430015。區人民政府駐新華下路15號。
硚口區 面積 46平方千米,人口 54萬人。郵編430033。區人民政府駐中山大道315號。
漢陽區 面積 108平方千米,人口 48萬人。郵編430050。區人民政府駐陽新路特1號。
武昌區 面積 81平方千米,人口 98萬人。郵編430061。區人民政府駐中山路307號。
青山區 面積 45平方千米,人口 46萬人。郵編430080。區人民政府駐和平大道971號。
洪山區 面積 509平方千米,人口 78萬人。郵編430070。區人民政府駐珞獅路318號。
東西湖區 面積 439平方千米,人口 25萬人。郵編430040。區人民政府駐吳家山東吳大道1號。
漢南區 面積 288平方千米,人口 11萬人。郵編430090。區人民政府駐紗帽街道。
蔡甸區 面積1094平方千米,人口 46萬人。郵編430100。區人民政府駐蔡甸街道。
江夏區 面積2015平方千米,人口 66萬人。郵編430200。區人民政府駐紙坊街道復江道117號。
黃陂區 面積2261平方千米,人口110萬人。郵編432200。區人民政府駐前川街道。
新洲區 面積1500平方千米,人口 96萬人。郵編431400。區人民政府駐邾城街道。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閱讀全文

與黃陂區濕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