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武漢黃陂 > 黃陂雙鳳亭舊城改造

黃陂雙鳳亭舊城改造

發布時間:2021-01-15 03:30:00

Ⅰ 雙風亭的來歷

雙鳳亭是為紀念北宋著名理學家程頤、程顥兄弟而建。因程氏兄弟生於黃陂,宋代即在黃陂城內建亭。明朝天順七年復建亭於魯台山麓二程祠內。清道光二十八年重建。

Ⅱ 關於黃陂雙鳳大橋的作文

七律·黃陂雙鳳大橋
——看金陵漁夫攝影感作

長虹雄卧魯台邊,雙鳳引來甘露甜。
橋跨東西騰大勢,水通南北漲輕帆。
新途車載千家富,舊邑聲蜚萬國傳。
莫棄鄉情閑處老,願憑詩筆頌前川。

題註:
黃陂雙鳳大橋位於黃陂前川鎮雙鳳亭下,橫跨灄水,全長576.13米,於2009年6月建成通車。橋是不大,但對於我的家鄉黃陂來說,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給黃陂的經濟建設帶來了新的活力。看著新的、暢通的現代化大橋,不禁使我記起一件往事。上世紀「大躍進」年代,有一次,周恩來總理陪外賓到湖北新洲參觀(從武漢到新洲,必經黃陂),因車輛輪渡受阻,總理車隊滯留黃陂灄水邊的雙鳳亭下。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我在前川讀高中時,雙鳳亭下修了一座橋,題名「黃陂大橋」,盡管很窄,但方便了灄水東西兩岸的來往。如今在舊橋的上游,建起了一座真正意義上大橋,我當然為家鄉的發展深感高興!

Ⅲ 前川的文化

前川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邑重鎮,我們的先祖在這片熱土上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遺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跡,構塑了豐富的人文景觀。昔日「黃陂十景」即有五景在前川(「甘露呈祥」、「魯台望道」、「夜台釣月」、「鐵鎖龍潭」、「西寺晚鍾」),尤以「二程」文化卓然獨秀。這是前川誕生的胎記、精神的寶庫、獨特的地標。它使前川活力四射,魅力無窮。因此,在城市建設中應予精心保護,已經損毀的重要文物要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盡可能修復,還應新建一些新的人文景觀,以彰顯前川豐富的文化底蘊。 魯台望道黃陂大橋東端,巋然一山,此即魯台山。北宋中葉,程顥、程頤兄年曾在此築一高台,名「望魯台」,宋稱「魯台望道」,以遙望尼山,寄託仰止之情。北宋期山上始建「清遠亭」,南宋時為紀念二程改稱「雙鳳亭」。亭側有一聰明池,相傳為二程研墨洗筆之處,池中有涵虛亭一座,系二程常來攻書之所。亭東里許,有一搖碧盪翠的「流矢湖」,因二程兄弟常在此習射而得名。明景泰年間(1450—1457)在魯台山南麓建有「二程祠」,後相繼改為「二程書院」、「望魯書院」,與濂溪、南嶽、嶽麓、石鼓書院齊名。清代增建講堂學舍,後改名為師范學堂和縣模範高等小學堂。抗日戰爭時期被毀於日寇鐵蹄之下。1962年政府撥專款維修,當代著名文豪郭沫若親筆題寫「雙鳳亭」金字匾額,斯亭即燦然生輝。本世紀初,政府撥款重建,古亭煥發青春光彩。登臨巒巔,仰觀亭翼若飛,古木參天;俯視,岸映西州城半出,虹欄吸波潤青雲;極目遠眺,十里山光水色,盡收眼底。歷代文人騷客登攬勝抒情,吟古詠物,留下了大量錦詩妙文。惜之文跡寥寥,書香氣微微。
魯台因「二程」兄弟崇尚孔子儒學,「築台望魯」而得名。還有與二程兄弟相關的涵虛亭、二程祠等建築,魯台山下的一窪水面也因二程習箭練武典故得名流矢湖,古稱魯台為黃陂文峰。又據這里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發掘東周古墓葬群的考古成果,魯台還可能是商周方國的古都或「荊」的政治中心。魯台是黃陂集中展現文化底蘊的最佳處,更是擦亮「雙鳳亭」、「二程」理學文化品牌的最佳載體。
活化利用魯台文化資源,可就地包裝「魯台古鎮」項目,打造文化旅遊景點。該景點擬由己建成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復建二程書院)即將開建的雙鳳亭公園和設想中的文化老街組成。設想中的老街,實為以區博物館為龍頭,以民間各類非遺博物館為主體的博物館群。 還原古城牆記憶。前川為古黃陂縣治之所在,明初始建的縣治火磚城牆,曾在清末湖北城池評比中名列前茅,但解放後因城市建設卻已幾乎毀盡。為重現前川城垣古韻,可利用光榮里南端、灄水西堤旁殘留的城牆建城根小廣場,並在北側復建小東門(文昌門),或在雙鳳大橋頭小游園復建大東門(昭明門)。形成城垣古韻景觀與灄水河畔風景交相輝映。
還原老街坊記憶。老城區的前川大道、文教巷、人民道、民安街四條街道合圍區,很多歷史文化元素與這里相關,如文教巷古稱草廟巷,是二程夫子誕生處;人民道上古有黃婆橋,有「宋太祖微服過此,求水於黃婆的故事。有「帶河蜿蜒餘三里,發源於東坂,西抵黃婆橋」的記載。以這些歷史元素為背景,啟動木螺釘廠周邊的舊城改造,在合理布局建築物後,將高樓大廈的間隔空間適當集中,以明清街肆的形式,在這里復建程鄉坊、「二程」故居、帶河、黃婆橋等,並將縣城的城隍廟及戲台等也移建於此。高樓下低矮的明清街肆,既是這片住宅小區的公共活動場地、園林綠化空間,仿古店鋪也可用來經營黃陂特產、黃陂名吃等等,這里是展示古縣城歷史文化、延續古城商脈的「活化石」。 黎黃陂廣場在黃陂二橋西、黃陂大道南、人民銀行旁的一塊低窪地,昔日是一片洪波涌翠的蘆葦盪。這里是黃陂前川的東大門, 318國道從它身邊穿過。廣場北數行霜樹,幾簇煙樹,碧野阡陌連疇,萊青花香,寒潭澄碧,水草豐茂。去年區里在這里建起一座面積寬敞,景色宜人的「黎黃陂廣場」。廣場內林隱涌道,花綴綠茵,濕圃生煙,紫藤滿架,燕語鶯歌蝶舞,音樂噴泉溢彩流光,中華民國開國元勛黎元洪一身戎裝,仗劍肅立在廣場中,深情地注視著他的故鄉。銅像底座上國家政協副主席王文元和國民黨元老題詞閃耀著金色的光芒。
龍潭清波在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瞿秋白的腦海里留有深刻印象,他在其早期散文《俄鄉紀程》中就寫道,「母親去世,一家星散,我隻身由吳而鄂,由鄂而燕。黃陂鐵鎖龍潭的清波皓月,也曾使我低徊留戀;以至於北京南灣子頭的新柳,絲絲的纖影,幾番幾次拂拭我的悲懷詩思。」
鐵鎖龍潭不僅承載了「鎖鎮泥龍」等傳說,還與祭祀文昌神有關。明縣令胡仲瀾在其《建文昌祠碑記》中雲,「嘉靖闖鄭中憲公佶舉進士,邑父老共見文昌元衣白騎陟降於魯台之巔,今城中有鐵鎖龍潭故名跡,其地傳而屬之,中憲即以此地祠之,以招魯台陟降之靈。」清同治《黃陂縣志》也說,邑人鄭中憲,捐鐵鎖龍潭勝地一區,邑侯胡仲瀾從而建祠祀文昌,後傾圯,同治辛未又重修文昌帝君宮。從《建文昌祠碑記》的結束語:「行將觀其化被,譽髦文風愈盛而科甲愈多,豈非一邑之福哉。」也可得之,鐵鎖龍潭寄託著黃陂人的「科甲愈多、人才輩出」的夢想。
鐵鎖龍潭進行舊城改造時,不但要考慮按胡仲瀾《碑記》「龍潭諦觀景物,春則水滿四澤,旋邱如壁,迤邐浮桴,游於太極;夏則柳暗蓮香,魚翻荷綠,淡雲輕風,前川可續;秋則霜林瑟瑟,滿目凄清,木葉雖脫,石柱嶙峋;冬則積雪平崖,層冰振玉,寒雲不流嗒焉空。」的描述復原龍潭景觀,還要延續這里的歷史文化脈絡復建文昌祠,並採用適當的方式為紀念瞿秋白曾在這里吟詩賞月留下的痕跡。

Ⅳ 黃陂區的名勝古跡

1、盤龍城遺址

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遺址是中國早期城市遺址,時代一說為商代早期,一說為夏代,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經濟開發區葉店楊家灣盤龍湖畔。

2、魯台山古墓葬群

魯台山古墓葬群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前川街道魯台村,屬周代遺址,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灄水東岸的魯台山西南,1977年底、1978年初發現。

3、雙鳳亭

雙鳳亭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魯台山,佔地36平方米,為紀念北宋著名理學家程頤、程顥兄弟而建。雙鳳亭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龍王尖遺址

龍王尖遺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明清山寨遺址。佔地面積約1.5平方公里。周長12公里,分設東南西北四個寨門,寨牆由條石壘砌而成,平均高35米,最高處達45米,寬13~15米。

5、作京城遺址

作京城遺址屬漢代古城址,位於黃陂區李集鎮作京城村。遺址呈不規則「亞」字形,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為140米,殘高2—6米,夯築城垣頂寬約12米,基寬約30米,北、東、南三面有城門遺跡,城外有護城河遺跡。

Ⅳ 雙鳳亭的簡介

雙鳳亭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武漢市黃陂區魯台山上。佔地36平方米。回為紀答念北宋著名理學家程頤、程顥兄弟而建。因程氏兄弟生於黃陂,宋代即在黃陂城內建亭。明天順七年(1463)復建亭於魯台山麓二程祠內。現存雙鳳亭系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建,三層檐,六角攢尖頂,青筒瓦面,琉璃寶頂。亭中立方形石碑。亭西面懸掛郭沫若題寫的雙鳳亭匾額。
亭高10米,重檐三層,六角攢頂,青瓦朱檐,翼角飛展。上層梁架兼用楠本與樟木,底層柱枋皆為石材.造型精工,構築堅固。亭中立石砌方形碑閣,四面嵌建亭碑記,石額.上刻雙鳳朝陽及人物故事,形象生動。正面所懸「雙鳳亭」匾額為郭沫若親筆題書。亭東可望流矢湖,為二程當年習射之所,田疇萬頃,湖光掩映;亭西灄水蜿蜒,流碧如帶,歷代詩人雅士,於此吟詠者頗多。

Ⅵ 有人知道老的黃陂八景

陂邑十景:


一、鐵鎖龍潭
寒煙百尺古城西,神物何年藉此棲。
夜月揚髯森似戟,春濤起蟄振如鼙。
冥飛鐵柱空留鎖,幻出瓊泉漸作溪。
我欲乞靈消旱魃,豢龍今已屬鯨鯢。

鐵鎖龍潭:在黃陂城內舊縣署西百步外,古時是一片丘陵土墩。墩中有一座古肖寺,寺中神像的坐騎是一泥龍。寺旁有兩根石柱子,高約丈余,明成化年間被風吹折一根,所存一根不知仍在否。傳說上倉龍神違犯天條,被貶凡間附體泥龍。為了將功補過,泥龍樂善好施,每逢陰雨必化做人形在路口為趕路人撐傘相送,或借傘他用。一天,孝女貞姑替母采葯途經此地,突降大雨,無處藏身。泥龍趕緊撐傘相送,於後每當遇雨,即撐傘相送,常來常往,產生了愛慕之情,並將第一次送傘之日定為約會之日,兩人經常約會。這一現象不幸被古肖寺的一惡僧發現,當即用鐵鎖將泥龍鎖住,使其動彈不得。貞姑幾度赴約撲空,不免思念情切,滴下了三滴辛酸的淚水。淚珠落地,竟將地面砸出了三個孔,遂成了一口三眼井。井水翻騰,溢井而出,直漫到泥龍的尾部。泥龍得水,頓時獲得靈氣,大發龍威,上下翻滾,掙斷鎖鏈,帶著貞姑騰空飛去。泥龍滾動過的地方,就成了一汪潭水。而後,有一漁人捕魚時網得一副鐵鎖,所以叫「鐵鎖龍潭」。為了祭祀,明萬曆年間,縣令胡仲瀾興建文昌祠,後來年久失修而坍塌。清同治十年(1871年)又改建為文昌宮,復修正殿一重,中祀歷代帝君先賢。東側有放生池,由放生公所管理。1909年(宣統元年)進步人土打破女禁,創辦了黃陂第一所女子學校--木蘭女校。當時封建傳統觀念畢竟根深蒂固,主事者雖沖破阻力,創辦了女校,但卻顧慮重重,仍把女子視為必加防範的洪水,把校址設在鐵鎖龍潭的中心處,原藏經閣的舊址上,而且四周築起籬笆圍牆,只開一門進出,幾乎與世隔絕。

二、板橋仙跡
巨人何日學凌波,可有芒鞋踏破麽。
曾記踞橋黃石坐,難憑噴水白驢過。
步虛聲逐人無影,腳赤泥穿石不磨。
訝怪仙蹤徒一到,不曾略睡祗留蓑。

板橋仙跡:在黃陂縣治西郊外有石板橋一座,1223年(南宋嘉定十六年)建,明永樂間重修。相傳城西護城河洪水滔滔,百姓進出縣城,車馬受阻,過往極為不方便。黎民百姓急切地盼望能夠架一座石橋。有一年終於開工建橋了,誰知道下石打基時,石料常被河水沖走。正在眾水工一籌莫展、望水興嘆之際,一朵祥雲飄然降落,一位鶴發童顏的老者出現在大家的面前,他望著河水淡淡一笑。眾工匠發現原來是泥木祖師魯班,連忙上前求助。魯班微微點頭,說道:「你們不知道,石料之所以被捲走,是河水中的水蛇精在作怪呢。」說完隨手捏一泥齒丟入河中,霎時白光一閃,血水翻湧,巨浪滔滔。魯班趁機投石鎮水,差人架橋。頃刻之間橋就架好了,但是水中餘波未平,板橋也隨之顫動不已。魯班知道是妖孽在作怪,便走上橋去猛頓一腳,踩出了一道一尺多長的足跡,不僅鎮住了妖孽,而且平息了水患。護城河變成了通途,黎民歡呼雀躍。從此,石板橋上留下了祖師爺魯班的仙跡。

三、西寺曉鍾
浮生底事水雲程,客夜無眠分外清。
大抵鍾聲俱百八,西陵西寺倍關情。

西寺曉鍾:西寺也叫木蘭宮,在小西門外,距離大板橋不遠。根據同治《黃陂縣志》記載:西寺系唐貞觀年間襄州都督尉遲恭所修,明洪武年間重修,為從前朝賀習儀之所,寺中的大鍾系明朝萬曆年間邑人鄭光祿監鑄,重5048斤。縣志有詩這樣描述:竹閣春深夢未醒,木蘭鍾聲動神聽。數聲清越傳空際,敲落銀河萬點星。其曉鍾清脆,回盪晨空,山村田野,一片靜謐景象。圍繞西寺和大鍾,民間也流傳著動人的傳說。相傳始鑄西寺大鍾屢屢失敗,縣太爺坐卧不安,經過多方打聽,才知道武湖有一對漁民夫婦是鑄造大鍾的能手,丈夫叫鐵漢子,妻子叫銀姑娘。縣太爺聞訊大喜,於是馬上命令他們百日之內將鍾鑄造完成,否則問他們的殺頭之罪。夫妻二人也不敢怠慢,隨即燃爐煉鐵,九十九次的澆鑄,終因無人祭爐而未能鑄造成功。眼看百日期限已經到了,鐵漢子深感無望,便與銀姑娘相擁而哭。為了救丈夫,銀姑娘深情地望了丈夫一眼,毅然縱身跳入爐內。鐵漢子想上前阻攔,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只扯下了半幅白裙。愛妻喪生,大鍾鑄造成功,縣太爺感嘆之餘,決定親自試敲。鐵漢子言道,此鍾不僅聲音悅耳,而且他走多遠鍾聲也會傳遞多遠。縣太爺不信,賜他快馬一匹,約定半夜子時起程,次日辰時試鍾。鐵漢子依約催馬趕到武湖,黎明棄馬乘舟。剛好時辰已經到了,耳邊傳來了悠揚的鍾聲。鐵漢子觸景生情,思念愛妻,痛哭著將白裙撕碎,當作紙錢拋入湖中祭奠。一會兒,碎裙變成了群群小魚在水中騰躍。於是「西寺曉鍾敲,武湖銀魚跳」的傳說便流傳開來。

四、灄水冬溫
木蘭山麓浚源深,流向東城匯一津。
夜渡呼船常帶月,秋波洗練凈無塵。
群鷗出沒寒猶在,積雪消融臘似春。
□□□□□□□,□□□□□□□。

灄水冬溫:灄水發源於大悟光霧山,由北向南,縱貫黃陂全境,至五通口與諶家磯之間注人長江。據說,有一座「溫泉殿」,溫水奔涌,「溯雪常消青草洲」。傳說上八仙鬧海被下八仙斗敗,受到了懲罰。這時,江海黃龍前來說情,並親自送他們回府。誰知上八仙恩將仇報,反將黃龍扣押在洞府。何仙姑聞訊憤憤不平,救出黃龍逃到人間做了夫妻。黃龍取名齊天龍,何仙姑取名荷花。夫妻二人相親相愛,駕舟打魚為生,也常擺渡助人。一年,大雨滂沱,山洪爆發,良田淹沒,生靈慘遭塗炭。齊天龍夫婦痛徹心脾,駕舟搶險,奮勇救人,使許多鄉親死裡逃生。可他們夫婦二人卻因勞累過度,不幸被洪水捲走。鄉親們四處呼號,八方尋找,後在縣北不遠找到了他們的屍體,人們便將他們夫婦合葬在灄水邊。為了紀念這對捨己救人的夫婦,人們還在他們夫婦的墓前修建了仙侶台和仙侶洞,常年供奉。這件事情感動了上八仙和下八仙,以後每逢冬至忌日,群仙齊集於此,紛紛向河中灑酒祭祀,於是灄水就有了「冬溫」之說。

五、木蘭聳翠
突兀奇峰霄漢閑,相傳千古木蘭山。
翠流斷避煙生石,綠染虯松雲掩嵐。
嶺後一聲清磐動,天邊幾點暮鴉還。
將軍去後無消息,弱柳春來弄小蠻。

木蘭聳翠:縣北60里的木蘭山為荊楚名岳之一。相傳,漢代木蘭山下有一千戶長朱壽甫,膝下有一女名木蘭,聰慧過人,不僅知書達禮,而且武藝超群,每日習文練武在山中,山山嶺嶺都留下了她的足跡,山上遍布她用過的竹箭,好一派「低眉菩薩紅妝樣,怒目金剛劍俠同」的巾幗英雄氣概。當時,胡羌入侵,可汗點兵。木蘭女扮男裝,毅然代父從軍。轉戰十二載,木蘭凱歌還。這時,漫山遍野的竹箭,竟然變成了參天大樹,鬱郁蔥蔥,鮮花怒放,奼紫嫣紅,好象在迎接木蘭將軍的勝利歸來,又好象在歡慶木蘭的豐功偉績。綠的木蘭樹,紅的木蘭花,一經輕風搖動,頓時飛紅搖翠,展現出一幅生動的「木蘭聳翠」的絢麗圖畫。木蘭山不僅以木蘭將軍的家鄉聞名於世,而且以自然景觀和道教聖地吸引各地遊人香客。十景中多已不再,唯此香火不斷,現仍為黃陂縣第一勝景。

六、釣台夜月
石蹬千盤壘一邱,雲根翻動灄源流。
煙籠碧岫疑春曉,月浸澄潭若素秋。
仙去遺蹤空有篆,人來野鹿亦同游。
應憐昔日垂綸者,起位三分有二州。

釣台夜月:釣台其實有岩無台,在縣北5里處的灄水西岸,臨河突兀一塊高達數丈的砂岩,半腰刻有「釣台夜月」四個篆字,顯得古樸大方,幽靜宜人。據說宋代有個隱士,自負清高,一心欲效東漢嚴子陵的隱居生涯,以此圖謀虛名,所以愛在月明風清的良宵,選擇在此高台垂釣。一天,一路人見了問道:「先生,你坐這么高怎麼能看見浮子的動靜?如此垂釣豈不笑話?」宋隱士聽了不屑地一笑,孤傲地說:「哼哼,你知道什麼?象我這樣釣魚的只有雅士嚴子陵知道。」路人呵呵笑道:「嚴子陵是棄官隱居,擔心漢光武帝劉秀來找他出仕,才天天在高處釣魚,實則是為了居高臨下便於觀察,以便朝廷來人時,隨機做出應變之策。皇帝又沒有派人來找你,象你這樣釣魚不是東施效顰嗎?可笑,可笑!」宋隱士聽了大為不悅,索性置之不理。不料瞥見河中月影,只見月影在水中閃動,也象在笑他。他惱羞成怒,撿起塊石頭向月影砸去,頓時水泛波紋,月成兩片。從此,在釣魚台上觀看河中的月影就成兩半了,「釣台夜月」由此而得名,宋隱士則被貽笑後世了。

七、克寨屯軍
黃塵四塞盜縱橫,馳逐何人仗義名。
左澤列柵團練密,依山樹幟指揮明。
不妨婦織還供餉,未輟男耕亦典兵。
封豕長蛇芟剃盡,至今原野寂無燐。

克寨屯軍:舊址在縣北約5里處。相傳宋朝末年,縣北一帶盜匪如毛,經常出沒於鄉里打家劫舍,殃及百姓。由於官兵疲於與義軍作戰,無法顧及地方匪禍。鄉民只好自己組織團練,傍水打樁編織木柵,依山立竿懸掛旌旗。男練刀槍不誤農作,女練紡織籌辦糧餉,人人齊心,戶戶協力,同仇敵愾,除暴安良。黃州知府為了表彰百姓懲惡揚善的斗爭精神,特將「克寨屯軍」列為十景之一。明《黃州府志》有上詩這樣的描述。

八、魯台望道
孤亭突兀倚雲岑,遙望尼山幾萬尋。
松露垂枝疑振玉,篁風送響訝聲金。
芹波綠漾沂川色,杏塢紅分闕里陰。
寧獨兩賢瞻望切,至今思慕在人心。

魯台望道:在灄水河東岸與縣城隔河相望有一個山丘,原名無人查考,後名魯台山。根據明間傳說,宋仁宗時,有一河南人氏逾,欽命其為黃陂縣令,不幸積勞病故,朝廷「官贈開府儀同三司,吏部尚書,加贈司空」。他遺下一子程珀,因年幼路遙,難返河南洛陽故里,於是寓居黃陂程鄉坊。聖上見他是忠良之後,遂命其為黃陂縣尉。後娶孝感女侯氏為妻,夜夢雙鳳投懷,於明道元年(1032年)生一子程顥,號明道。次年(1033年)又生一子程頤,號伊川。程顥、程頤聰慧,勤奮好學,讀經論史,仰慕孔子,於是築台於山椒,遙望東魯孔子的故鄉,所以山名「魯台山」,或者叫「望魯台」,也叫「魯台望道」,後人又建雙鳳亭於其上,是紀念二程的古跡。

九、甘露呈祥
何時垂得山頭露,今日猶傳露未皠。
嶂霧曉滋春爛漫,岩花晴繞寺芳菲。
魯台色借標丹鳳,楚澤煙深上翠微。
聞說有龍祥瑞世,白麟赤雁與同歸。

甘露呈祥:縣東10里的甘露山,因世傳陳武帝時曾降甘露得名。相傳南朝陳武帝時,縣東10里處有一翠嶺,嶺上住著一對夫妻,男耕女織,恩愛和睦。後來他的妻子身懷六甲,臨盆產下一條小龍。丈夫將這個出生物當成怪物,操起一把鐵鍬向小龍砸去,只聽見一聲慘叫,竟斬斷了小龍的尾巴。小龍就地一滾,而後騰空飛向雲端,戀戀不舍地探出頭來向母親哭訴道:「母親不必難過,你老只要喚兒幾聲,兒會回來探望雙親的。」母親聽後害怕其父生氣,忍痛囑咐他「莫回」,而小龍卻聽成了「惡回」。因此,只要聽見母親的呼喚,小龍回來時就雷電大作,雷雨交加。有一年,久旱無雨,禾苗枯黃,人畜染疫,百姓遭殃。小龍的母親眼見滿眼餓殍,生靈塗炭,心中萬分難過。她眼含熱淚,仰望長空,引頸高呼:「龍兒!」頃刻之間,風起雲涌,雷鳴電閃,只見一條禿尾巴小龍,身背南海觀音而來。觀音大士將手中的紫金瓶朝下一倒,於是紫金瓶中滴下幾點甘露,頓時大雨傾盆,禾苗復甦,瘟疫消除,人畜兩旺。於是翠嶺被人命名為「甘露山」,又稱「甘露呈祥」。山下有甘露寺,1567年(明隆慶元年)重建,內祀二程及諸學者。

十、武湖煙漲
平湖氣靄郁層霄,七澤波分入海潮。
望里有天塵漠漠,雲中看樹景寥寥。
濤喧萬馬金戈震,壘卷三江玉帳遙。
賺得將軍渾好武,千年鸚賦憾難消。

武湖煙漲:武湖又名黃漢湖,位於黃陂東南部,相傳為東漢江夏太守黃祖練武習射之處,湖面因日照受熱,水汽蒸騰,濃霧彌天,在黃昏或清晨形成煙霧溟濛的景象,山林房屋,若隱若現,如天上的仙境;人流車馬,隱現其間,如騰雲駕霧。這就是「武湖煙漲」,為黃陂的奇景之一。民間傳說也附會而生。世傳漢時江夏太守黃祖,常到湖邊操練水軍,其坐騎寄放在辛店馬場廟,浸濕的鎧甲就曬在湖中的曬甲山上。因此,該湖成為演武湖,其名也由此而來。後來黃祖兵敗,被孫權梟首示眾。黃祖飲恨黃泉成為鬼雄,仍憤憤不平,在地府重征舊部,占據武湖。每日清晨與生前一樣,操兵演武,只殺得「萬戟凝霜」,「千舸沖浪」,水珠四濺,風沙彌漫,好似濃霧煙雲般。傳說歸傳說,但這煙霧確實給武湖披上一層神秘面紗,放舟湖中,飄飄然有羽化登仙之感。

Ⅶ 黃陂區的社會

2014年末,全區共有各類學校258所(含幼兒園和特殊教育學校),比上年增加18所。在校學生11.17萬人,比上年增加4318人。其中小學91所,在校學生4.68萬人,增加3030人。普通中學34所,減少2所。在校學生3.14萬人,減少2074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所,在校學生0.51萬人,增加328人。幼兒園126所,增加16所,在校幼兒2.84萬人,比上年增加3036人。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100%,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6.71%,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6.71%。
高等教育:
武漢海事職業學院(灄口) 已投入使用
江漢大學文理學院(武湖)在建
國防信息學院(灄口)已投入使用(為分校區)
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前川)已投入使用(為分校區)
湖北省委黨校(盤龍城)在建
海軍工程大學(前川)已簽約
空軍預警學院(武湖)已投入使用(為分校區)
高中:黃陂一中(含黃陂一中盤龍校區),漢口北高級中學(原黃陂四中和黃陂五中合並而成)、黃陂二中、武漢市黃陂三中、黃陂六中、黃陂七中。
其他學校:華師一附中臨空初中部、黃陂區實驗中學、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雙鳳中學、前川三中、黃陂區職業技術學校、黃陂區木蘭文武學校等。 2015年,黃陂區現有文化場所:二龍潭公園、黃陂十景 、二程書院、鐵鎖龍潭-文體廣場、聖廟,黎黃陂廣場、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雙鳳亭公園、臨空經濟區公園、張公堤城市森林公園、灄水公園、武漢市黃陂區圖書館等。
革命遺址有姚家山、黃繼光紀念館、王家河抗日慘案公墓、吳光浩烈士陵園、塔耳崗、長樂園等。
政府批准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共54處,如石觀音寺、古潭禪寺、木蘭山道觀等,信義宗神學院創建於黃陂。
體育領域擁有武漢卓爾足球俱樂部和武漢安心百分百乒乓球俱樂部(主場黃陂一中體育館)。
全區共有衛生機構800個,其中醫院、衛生院44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1個。衛生機構床位數6160張,每千人口擁有醫院床位數5.45張,每千人口擁有醫生1.9人。 黃陂區人民醫院、黃陂區中醫院、武漢商業職工醫院等醫院位於黃陂區。黃陂區中醫院晉升為三級甲等中醫院,環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榮獲「全國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區級醫院7個學科被確定為省市重點專科。 博物館:武漢市黃陂區博物館,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築博物館、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武漢基地、盤龍城遺址博物館、明代藩王博物館,武漢楊樓子灣榨坊博物館、黎黃陂文化博物館、武漢壺語堂博物館、武漢商業博物館等。
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距今3500年的殷商盤龍城文化,是「華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漢之根」。盤龍城遺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盤龍湖畔。面積約 1.1平方公里。城址興建年代約在公元前15世紀,相當於商代二里崗期。它的發現對於研究商代文化面貌、城市的布局與性質、宮殿的形制及建築技術,都具有重要的價值。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盤龍古城出土了數百件盤龍城商代青銅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遺物,製作精美,花紋別致,特別是出土的獸面紋盉,盤龍城大銅鼎、銅鎖、銅提梁鹵都是中國文物中極為罕見的珍品。其中94厘米長的大玉戈是首批中國64件禁止出國展覽文物,國家一級文物。
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築博物館和明代藩王博物館,位於武漢市黃陂區木蘭湖邊。已搬遷湖北各地名人故宅、富商豪宅、百姓民居、宗祠戲摟等30棟古民居建築至武漢市黃陂區木蘭湖復建。成為湖北古民居最密集之地。木蘭湖畔的雨霖古建築群為湖北省重點文物單位。 在上海有黃陂南路,漢口有黎黃陂路,在美國舊金山、英國以及中國香港和台灣、廣州市、山南地區、宜春市、孝感市、新洲區、韶關市等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黃陂路」,均為黃陂人在外懷念故土所建。黃陂區城市形象宣傳片為《天下黃陂》和《說唱黃陂》三部曲。
黃陂區與美國喜瑞都市,美國oakley市、德國白水市,台灣苗栗縣,上海市松江區,新疆阿克蘇地區、新疆喀什市、西藏乃東縣、廣東連平縣,四川宣漢縣、湖北羅田縣結成友好城市,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不斷加深。在京、滬、粵、台、津、陝、瓊、疆、鄂、川渝等地均設有黃陂商會。 2014年實施科技項目159項,比上年增加12項,增長8.2%,其中國家級科技項目3項。科學技術支出1.44億元,比上年增長8.0%。申請專利411項,完成技術市場合同交易額9151萬元。
2015年,實踐基地15家,專家團隊20個,院士6人,博士生導師32人,教授和高級職稱人才178人,年吸納大學生500餘人。全區已經建成省級工程技術中心7家,重點實驗室1家;市級認定技術研究開發30多家。省市著名商標103件,中國馳名商標6件、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9件。19個街道與武漢市16所高校開展合作共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獎9項、市科技進步獎29項;全區通過省級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7家,企業孵化器共有6家,在孵科技企業316家,
黃陂區連續三年人才投入突破億元。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簽訂高層次人才戰略合作協議,校地企合作共建。與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建立博士交流聯培機制。與審協湖北中心簽訂知識產權工作戰略合作協議。熊遠著、陳煥春、傅廷棟、朱英國、程時傑等院士領銜的專家團隊多次到黃陂指導企業技術研發。

Ⅷ 誰能介紹一下黃陂縣的一些資料呀

黃陂 開放分類: 地理、武漢、湖北 『陂』字有三種讀音:bei,pi,po。念『bei』時指『陂塘』、『陂池』:念『 pi』時是專用於『黃陂』(湖北黃陂):念『po』時指『陂陀』(不平坦)。 優越的發展條件 黃陂獨特的區位優勢,豐厚的多種資源,完備的基礎設施,便捷的交通條件,優良的投資環境,是投資創業的一片熱土,企業發展的成功搖籃。 區位優勢獨特。黃陂與武漢市中心城區一水相依,南部近30公里沿線五橋相連。全區近半國土面積已融入大武漢的經濟繁榮圈,是武漢市外延擴張由南至北推進的唯一腹地。 各種資源豐厚。黃陂土地資源充足,是武漢市最大的土地資源儲備地;旅遊資源豐富,有距今年3500年歷史的商代遺址盤龍城,被認證為「大武漢城市之根」。有花木蘭故事得名的木蘭山、木蘭湖、木蘭川、木蘭天池和國家級森林公園—素山寺,以及日、月、星湖等為主體的947平方公里的木蘭生態旅遊區,被譽為「武漢的後花園」。有宋代理學家程頤、程顥得名的魯台「雙鳳亭」等名勝古跡、人文景觀。其中,木蘭生態旅遊區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列為《中國二十一世紀議程》優先投資項目,並同商代盤龍城遺址被列為武漢市「十五」重點開發項目;社會資源廣博,黃陂有「無陂不成鎮」之美譽,是湖北第一台鄉、第二僑鄉。 基礎設施完備。水電設施網路化。全區建有水廠27座,容載比合理的變電站13座,完全能滿足生產、生活需要;通訊設施現代化。實現了傳輸數字化、交換程式控制化,無線尋呼、移動通訊網路覆蓋全區;交通設施立體化。形成了「水陸空」立體交通網路,岱黃路、機場路、黃土路、漢施路、川龍大道、巨龍大道、318國道、市外環線等四通八達,公路運輸暢達。京廣線、京九京廣武麻連絡線、陽邏電廠鐵路專用線等境內交錯,鐵路運輸快捷。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坐落區內,空運條件優厚。境內灄水河與府河、長江航運相連,水運優勢明顯。 優厚的產業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黃陂區不斷擴大開放,著力營造優質的投資環境,積極鼓勵國內外客商投資,全區經濟實現了持續、健快速發展。2004年,全區實現本區生產總值160億元。到目前,共引進各類項目(企業)612個,引進資金總額近59億元。全區以機械及汽車零部件、建築建材業、服裝產業、冶金化工、醫葯產業、農產品及輕工食品加工等為主體的工業格局已經形成。以工程農業、高新技術農業為主體的現代化農業正在向縱深推進。以木蘭生態旅遊為主體的旅遊業產業,已成為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引進、開發和建設,黃陂已形成由盤龍城經濟開發區和天河航空城等構成的南部經濟發展帶、中部前川衛星城區和北部木蘭生態旅遊區,「一帶兩區」三大強勢板塊的開放引進接收載體。目前,這里客商紛至沓來,招商引資勢頭強勁,開發建設熱火朝天,聯動互惠效應形成,發展商機如珠誘人。 根據市委、市政府「南突北擴」和打造武漢國際航空物流港新城及發展臨空產業的戰略,「十五」期間,黃陂區的發展思路是:強力推進第二產業發展,帶動第一產業提高,促進第三產業興起。重點接納和發展的投資領域為:機械及汽車零部件、建築建材業、服裝產業、冶金化工、醫葯產業、農產品及輕工食品加工、文化旅遊業、城市基礎設施及物流業。 優質的創業環境 黃陂區堅持實施「項目興區、項目活區、項目強區」的發展戰略,不斷加大環境的創新力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招商、安商、活商、親商的運作機制,進一步完善了鼓勵國內外客商來黃陂投資興業的政策機制和對投資客商實行了時間從快,手續從簡,賦稅從輕,服務從優的「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一個窗口」對外的服務機制。與此同時,在全區深入開展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的實踐行活動,調動了全區人民支持招商、參與招商、服務招商的積極性,親商意識和誠信意識不斷得到加強,為客商創造了優質寬松的投資環境。 水利資源 黃陂區處於江漢河湖水網的邊緣地帶,境內河流湖泊縱橫交織,水利資源豐富。全區共有大小河流31條,河流總流長708.72公里,流域面積3504.3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灄水、界河、府河和注入北湖的五條河流,多為南北流向。其中灄水河是區內最長河流,源於大別山南麓大悟縣境內,從北向南縱貫黃陂匯入長江,境內流程90.71公里。全區有水庫89座,其中大、中型水庫7座:夏家寺、梅店、院基寺、泥河、礦山、巴山寨、三姑井,總承雨面積573平方公里,總庫容量71573萬立方米,有效庫容34388萬立方米,正常蓄水面積10.22萬畝,灌溉面積68.31萬畝。主要湖泊有武湖(180平方公里)、童家湖(48平方公里)、後湖(12.9平方公里)、西湖(9.24平方公里)、什仔湖(2.5平方公里),湖泊總面積252.64平方公里,承雨面積1243.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0.9億立方米。 南部平原湖區先後進行了漢北河下游改道、灄水下游改道、圍墾滅螺等大型水利工程。先後建成武湖、後湖、四聯垸、什仔湖泵站。北部和中部低山丘陵地帶,對水庫設施進行了整修加固,擴寬延伸夏家寺、梅院泥、礦巴三大灌溉系統的聯結渠道,使全區形成河湖相通,庫渠相連,北蓄南排的水利體系。總蓄水能力達96351萬立方米,控水面積1281.5平方公里,有效水量52766萬立方米。 境內地下水儲量2.2億立方米,分鬆散堆積層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鹽岩岩溶裂隙水3種主要類型。地下水溫17—24℃,礦化度低於淡水,適宜農作物灌溉。北部還有斷裂循環型地下熱水。 自然地理 黃陂區位於湖北省東部偏北,武漢市北部,地跨東徑114°09′—114°37′,北緯30°40′—31°22′。東與紅安縣、新州區接壤,西隔小悟山、界河與孝感市毗連,南抵府河與武漢市城區相望,北與大悟縣交界。區境南北最大縱距104公里,東西最大橫距55公里,境域周長273.5公里。國土總面積2261平方公里。 區境北依大別山南麓,南臨長江,整個地勢北高南低,自北向南逐漸傾斜。形成西北低山區,東北丘陵區、中部崗狀平原區和南部濱湖平原區4級階梯。西北低山區海拔150—180米,全區最高點雙峰尖873.7米。東北丘陵區海拔50—150米。中部崗狀平原區海拔30—50米。南部濱湖平原區海拔20—30米,最低處為16.5米。全境有灄水、界河及北湖三大水系和由5個主要湖泊構成的自然水系。地貌特徵構成全境「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的格局。 黃陂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四季分明,年平均無霜期255天。年均日照時數約1540—2180小時。由於地形復雜,各地日照時數及百分率有差異,山地陰陽坡的差異比較明顯,但基本能滿足農作物的需求。年均降水量在1000—1200毫米之間,雨量分布的時空差異較大,洪澇乾旱時有發生,對全區工農業生產影響嚴重。 境內平均氣溫為15.7℃—16.4℃。一年中,以1月最低,月平均氣溫2.4℃—3.2℃;7月最高,日平均氣溫28.4℃,有的年份出現在8月。歷年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15.5℃,極端最高氣溫為40.7℃。 礦產資源 已初步探明可資利用的礦產資源有金礦、銅礦、磷錳礦、白雲岩、河砂、紅砂、高嶺土、石英砂岩、石英岩、礫卵石、淺粒岩、綠片岩、石英絹雲母片岩、螢石、輝綠岩、玄武岩、花崗岩及礦泉水等二十餘種。 金礦分布石門、塔耳及蔡店三地,屬小規模金礦。除石門尚未開采外,塔耳、蔡店兩地均因資金緊缺,開采一年多後停采停煉。銅礦分布在李集、長軒嶺、蔡店三地,銅的品位為0.75—3.96%之間,屬小型礦。磷錳礦系小型礦床規模,磷的工業儲量92萬噸,錳的工業儲量70萬噸。白雲岩3.56億立方米,年開采量45萬噸左右。河砂累計開采量在1億噸左右,尚未開采地段及儲量已不太多。紅砂總儲量在300萬噸以上。石英砂岩的地質儲量在1億立方米左右,石英岩地質儲量250萬噸,年開采量3萬噸。花崗岩地質儲量5億立方米,已開始少量開采和加工。綠片岩1億立方米,高嶺土總儲量220萬噸。

閱讀全文

與黃陂雙鳳亭舊城改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