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武漢黃陂 > 黃陂木蘭山成名史

黃陂木蘭山成名史

發布時間:2021-01-09 12:47:33

A. 武漢黃陂在歷史上有那些名人

黃陂歷史名人錄 黃陂世代才人輩出。相傳縣北的木蘭山為代父從軍的木蘭將軍故里;宋代理學家程顥、程頤出生於黃陂,在這里度過少年時期;元末南方紅巾軍著名將領倪文俊早年為武湖漁民;清嘉慶4年(公元1799年)至道光18年(公元1838年),39年間出了文武三榜眼,分別為武榜眼曾大觀,文榜眼劉彬士、金國鈞,後分別官至福建陸路提督、浙江巡撫和翰林院編修。清咸豐年間,城關人周恆祺官至直隸布政使;長堰人王正起歷任山東總兵、提督軍門,誥封「振威將軍」,以捕殺慈禧太後寵信太監安得海而聞名;黃陂黎家河(今屬大悟)人黎元洪1916年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人稱「黎黃陂」;辛亥革命時期奮起救國的著名人物有藍天蔚、蔡濟民、喻育之等。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黃陂籍風雲人物有:大革命時期:唐際盛(黃陂黨組織暨河南開封地委黨組織創始人),吳光榮(黃陂縣委第一任書記),蔡以忱(參加過「五四」運動,在黨的「五大」上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潘忠汝(黃麻起義總指揮),吳光浩(黃麻起義副總指揮,鄂豫邊紅軍及革命根據地創始人),劉光烈(黃麻起義副總指揮);

抗日戰爭時期:任士舜(黃陂縣第一支抗日武裝創建者)、楊學誠(鄂豫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主要創始人之一)。抗戰時期任偽中央執行委員、偽陸軍部長的漢奸葉篷,任湖北綏靖偵輯少將處長,武漢、重慶流氓幫會頭目楊慶山,也是黃陂人。

黃陂文化教育、科技界著名人物有:陳宣愷(中華大學的創辦人)、陳時(教育家)、陳啟天(哲學家)、余家菊(國家主義學者)、胡秋原(學者)、塗長望(氣象學家)、塗治(農學家)、田長霖(熱物理學家)、彭邦楨(詩人)、馮鑄(書法家)、王若愚(楚劇演員)、曾卓(詩人)、余傳韜(教育家)、田長焯(飛機工程師)、韓德乾(農學家)、陳慶宣(地質力學家 )、李明(飛機控制專家 )、劉緒貽(歷史學家)、馮今松(畫家)、辜勝阻(人口學家)、榮獲義大利加勛騎士勛章的萬子美、棋王柳大華、笑星田克兢等。

政界人物有許建國(歷任中國駐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大使)、王文生(全國政協副主席)、台灣前行政院長李煥等。

黃陂籍軍事將領徐海東大將(後劃歸大悟)、杜義德、陳慶先、韓偉中將,袁學凱、張廣才、熊伯濤、雷震、陳福初、葉超、李大清、方明勝、唐凱、童陸生少將,共計14人

B. 武漢木蘭山的介紹

木蘭山位於復武漢市黃陂區北部,距制武漢主城區50公里,海拔582.1米,她東擁木蘭湖、南瞰木蘭天池、西挽灄水河、北枕大別山,國土面積78平方公里,是木蘭生態旅遊區的龍頭。木蘭山是國家AAAA級景區,因木蘭將軍而得名,是木蘭將軍的故里,佛道兩教聖地。木蘭八景之一。每年海內外香客遊人絡繹不絕。已被列為國家重要景點之一,進入全國假日旅遊信息預報系統。山上有木蘭山古建築群,建有七宮八觀三十六殿,形成規模宏大的宗教建築群,佔地3萬余平方米。自前向後有南天門、二天門、回光殿、木蘭將軍墳、木蘭殿、斗姥宮、朝天門、報恩殿、帝王宮、三清殿、娘娘殿、玉皇閣、金頂等。木蘭廟會和木蘭山登山節負有盛名。金頂下邊的三元宮、木蘭殿等宮觀雄踞懸崖絕壁之上,把主峰上的建築映襯得神奇壯麗。 石砌的台階步道依山就勢蜿蜒於各個宮觀廟宇之間,將整個古廟區串連成一個有機整體。這些殿堂、寨牆都是採用青岡石交錯嵌壓、層層相疊於峭壁峰端而歷經千年風雨依然屹立,充分地體現於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C. 花木蘭是河南人,湖北有一個木蘭山,兩者之間有關系嗎

關於花木蘭的各種故事傳說很多,《木蘭辭》更是詳細的介紹了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


黃陂為什麼會有個木蘭山,還有木蘭將軍像呢?原來在古代,黃陂也有個木蘭將軍,也是個女子,代父從軍,但她所處的年代和花木蘭是不一樣的,木蘭山之所以叫木蘭山,是因為上面有很多木蘭樹,所以叫木蘭山。


在木蘭山上,還保存著很多和木蘭將軍有關的傳說,比如木蘭花樹等一大批遺址和遺跡,都在向人們講述著木蘭將軍代父從軍、殺敵報國的傳奇故事,當然,木蘭山上最具有木蘭文化氣息的代表建築木蘭殿,這座大殿內供奉了三尊塑像分別代表著木蘭將軍人生的三個階段,也就是她當將軍時的形象、她從軍前的形象和她從軍時的形象。


木蘭山可登山看景,也可以休閑小憩,想看看水,有木蘭天池、清涼寨、錦里溝,可遊船,還有娛樂活動,特別好玩如果想看花,木蘭玫瑰園是️第一選擇,現在玫瑰正開放,滿園的奼紫嫣紅滿園的花香,真的好美。


它出名或許也是應木蘭而生,而最先開始,並不是因為花木蘭,而是山上長滿了木蘭樹。

D. 木蘭山戰役

木抄蘭山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北襲部,距武漢主城區50公里,海拔582.1米,她東擁木蘭湖、南瞰木蘭天池、西挽灄水河、北枕大別山,國土面積78平方公里,是木蘭生態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部地區著名的道教聖地。木蘭山因木蘭將軍而得名,是木蘭將軍的故里,佛道兩教聖地。同時入選古黃陂十景和木蘭八景。
每年海內外香客遊人絡繹不絕。已被為國家重要景點之一,進入全國假日旅遊信息預報系統。山上有木蘭山古建築群,建有七宮八觀三十六殿,形成規模宏大的宗教建築群,佔地3萬余平方米。自前向後有南天門、二天門、回光殿、木蘭將軍墳、木蘭殿、斗姥宮、朝天門、報恩殿、帝王宮、三清殿、娘娘殿、玉皇閣、金頂等。常年舉辦國際A級賽事全國山地戶外挑戰賽和木蘭廟會、木蘭山登山節。
木蘭山是國家AAAAA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 省級風景名勝區、湖北省自然保護小區。

E. 木蘭山是什麼來歷

木蘭復山(木蘭山風景區)一般指制木蘭山風景區
木蘭山風景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前川街道城北,距黃陂城區、武漢城區分別為30公里和70公里,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其主峰祈嗣頂高度為海拔582.1米,是大別山南麓高峰之一。其自然區域東瀕木蘭天池,西臨灄水河,北接長塔公路,南抵研梳公路,佔地面積為1550萬平方米。山勢呈南北走向,南低北高。林地面積373公頃,林區面積達20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5%。整個風景區分為古寨區、石景區、花苑區、山莊區四區。

F. 武漢木蘭山的簡介

木蘭山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北部,距武漢主城區50公里,海拔582.1米,她東擁木蘭湖、南瞰木蘭天池、西挽灄水河、北枕大別山,國土面積78平方公里,是木蘭生態旅遊區的龍頭。木蘭山是國家AAAA級景區,因木蘭將軍而得名,是木蘭將軍的故里,佛道兩教聖地。木蘭八景之一。每年海內外香客遊人絡繹不絕。已被列為國家重要景點之一,進入全國假日旅遊信息預報系統。山上有木蘭山古建築群,建有七宮八觀三十六殿,形成規模宏大的宗教建築群,佔地3萬余平方米。自前向後有南天門、二天門、回光殿、木蘭將軍墳、木蘭殿、斗姥宮、朝天門、報恩殿、帝王宮、三清殿、娘娘殿、玉皇閣、金頂等。
整個風景區分為古寨區、石景區、花苑區、山莊區四區。 木蘭山廟宇,始於隋,興於唐,盛於明,先後曾出現過七宮八觀三十六殿、古佛千餘尊的壯觀場景。木蘭山宗教建築的特點是:一是「佛中有道,道中有佛」,把佛教與道教建築融為一體;二是寺廟建築注重結構,用石塊交錯嵌壓而成,不用泥漿,即干砌石牆。 古寨區蜿蜒起伏於主峰祈嗣頂,海拔582米處,全長5華里。始建於南宋開元年(1259年),最早為烽火台,清咸豐三年(1853年)為防太平軍加修炮樓,是一座名副其實用於軍事防禦性古寨。其後,隨著宗教活動盛行,寺廟逐年興建,形成不少有神奇色彩的景點建築。古寨區內有一天門、南天門、木蘭坊、二天門、三天門、金頂坊、玉皇坊、玉皇洞、靈霄街、獅鼻洞等主要景點。 石景區 此山奇石頗多,形態各異,加上民間古老的傳說,身在其中頗有形神兼備的韻味。整個石景區,通過步行1090個石階與各個石態各異的景觀相串連,令遊人一面登石梯,一面觀賞鎧甲面、人面石、鳳冠石、金蟾石、棋盤石、穿箭石、大佛石、白雲洞、太子洞等景點。 花苑區 有古好漢坡、水晶宮、九碑石、打兒窩、三眼井、下馬石等景點。 山莊區 有滴水崖、龍頭石、蟠龍竹與卧虎石、雙龍亭、劍壁石等景點,有近20處避暑山莊。
氣象部門通過衛星遙感系統,監測城市的地表溫度。從衛星遙感圖片可見,夏季武漢郊區不少地方被綠色占據,中心城區顏色逐漸變深為紅色、紫紅色,局部地區甚至變成黑色。「顏色越淺,代表地溫越低。」武漢區域氣候中心專家舉例說,武漢不同地區的地表溫差,最高可達15℃左右,在中心城區不同區域的地表溫差最高可達12℃左右。地溫雖不能等同於氣溫,但地面溫度會傳遞給人體,一般來說,地溫低的區域,人體感覺也會更涼快些。
在武漢,黃陂木蘭山一帶是武漢夏天最集中、最涼爽的「涼島」。19日下午2點的衛星遙感圖片上(如左圖),黃陂木蘭山一帶,有大片的綠色,地表溫度只有30℃左右。
遙感圖片上,郊區的湯遜湖、東湖、西灣湖、武湖、梁子湖、嚴東湖等地,地表氣溫也較低,多呈現綠色或淺黃色,低溫在30-32℃;在中心城區,也有一些零散小塊顏色相對淺,主要集中在湖泊、較大的林地以及一些大型公園,低溫在30℃-34℃。

G. 花木蘭在歷史是否真有其人,她的故鄉是哪裡與武漢郊區的木蘭山有什麼關系嗎

花木蘭,姓魏,名木蘭。隋代人。花木蘭是戲名。故居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營廓鄉大周庄村 (一說西漢譙城東魏村人)。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一十二載,屢建功勛,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回朝後,封為尚書。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花木蘭其人其事正史記載不詳,花木蘭的籍貫爭論比較大,爭議最激烈的有安徽亳州、河南虞城、湖北黃陂、陝西延安四個地方。

H. 武漢的旅遊景點木蘭山、木蘭湖是花木蘭曾經做什麼的地方

木蘭山和花木蘭是沒有關系的

木蘭山
木蘭山道教叢林位於武漢市區東北郊58公里的黃陂縣境內,山熱峭拔,奇石嶙剛,松柏疊翠,寺廟林立,是歷代佛教、道教薈萃之勝地。整個風景區分為古寨區、石景區、花苑區、山莊區四區。
木蘭山廟宇,始於隋,興於唐,盛於明,先後曾出現過七宮八觀三十六殿、古佛千餘尊的壯觀場景。木蘭山宗教建築的特點是:一是「佛中有道,道中有佛」,把佛教與道教建築融為一體;二是寺廟建築注重結構,用石塊交錯嵌壓而成,不用泥漿,即干砌石牆。
古寨區 蜿蜒起伏於主峰祈嗣頂,海拔582米處,全長5華里。始建於南宋開元年(1259年),最早為烽火台,清咸豐三年(1853年)為防太平軍加修炮樓,是一座名副其實用於軍事防禦性古寨。其後,隨著宗教活動盛行,寺廟逐年興建,形成不少有神奇色彩的景點建築。古寨區內有一天門、南天門、木蘭坊、二天門、三天門、金頂坊、玉皇坊、玉皇洞、靈霄街、獅鼻洞等主要景點。
石景區 此山奇石頗多,形態各異,加上民間古老的傳說,身在其中頗有形神兼備的韻味。整個石景區,通過步行1090個石階與各個石態各異的景觀相串連,令遊人一面登石梯,一面觀賞鎧甲面、人面石、鳳冠石、金蟾石、棋盤石、穿箭石、大佛石、白雲洞、太子洞等景點。
花苑區 有古好漢坡、水晶宮、九碑石、打兒窩、三眼井、下馬石等景點。
山莊區 有滴水崖、龍頭石、蟠龍竹與卧虎石、雙龍亭、劍壁石等景點,有近20處避暑山莊。

I. 木蘭山有多少年歷史

木蘭山歷史黃陂木蘭山
木蘭文化之源、千年香火聖地、著名革命搖籃、國家地質公園——木蘭山,地處武漢市北部,距漢口火車站50公里,主峰海拔582.1米,景區面積78平方公里,為湖北省自然保護小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木蘭山是花木蘭將軍故里,始稱於南齊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唐武宗會昌三年(公元843年)大詩人杜牧登木蘭山題寫了千古名句《題木蘭廟》:「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木蘭殿、祈嗣頂、棋盤石、木蘭花樹……,這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蘊藏著的都是木蘭將軍的最動人傳說、傳承著的都是「忠、孝、勇、烈」的木蘭精神。木蘭山七宮八觀三十六殿,宗教活動始於隋唐,盛於明清,供奉神像一千餘尊,佛道兩教共處一山,全國罕見。木蘭山菩薩應近又應遠。每年來自鄂、豫、皖、湘、贛五省遊人香客絡繹不絕,特別是每逢宗教節日,這里更是盛況空前。「秋收起義的隊伍上了井岡山,黃麻起義的隊伍上了木蘭山」。這里是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後編入紅四方面軍)誕生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李先念、陳少敏、徐海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及劉鄧大軍一縱都曾在這里進行過長期的革命斗爭。毛澤東1955年9月在《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高潮》的序言中提及:「湖北黃陂縣有座木蘭山。」「木蘭山的革命烽火燃遍了大別山」。李先念、徐向前、陳再道等革命前輩都曾興然為木蘭山揮毫題詞。
木蘭山高壓、超高壓藍片岩變質帶及大量的紅簾石地質遺跡是研究中國中央造山帶的金鑰匙,7.5億年前這里是三葉蟲的故鄉,這里曾經海沸天搖,這里被中外地質專家譽為不可多得的天然地質博物館。春日鳥語花香,夏季雲霧繚繞,秋天層林盡染,冬看銀妝素裹。清幽宜人,峰迴路轉,佳境薈萃,鬼斧神工,如仙如幻。明朝屠達盛贊:「木蘭山為西陵最勝,蓋三楚之極觀。」

閱讀全文

與黃陂木蘭山成名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