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張建民的主要學術團體和社會兼職
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常委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學分會常委兼腦血管病學組組回長
中國醫師協答會老年醫學分會常委
浙江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主任委員
浙江省神經外科技術指導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
浙江省醫學會顯微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浙江省葯理學會神經葯理分會副主任委員
學科專長:神經外科基礎及臨床研究,尤其擅長顯微神經外科手術和鎖孔手術,如垂體瘤等顱底疾病的顯微手術,復雜性顱內動脈瘤的顯微手術及脊髓腫瘤的手術治療。
㈡ 張建民的個人簡介
張建民,男,1959年10月18日生。河南長葛人。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內武漢大容學珞珈學者特聘教授,曾任歷史學院院長。兼任教育部歷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地方誌副總纂,國家減災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專家,教育部
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一—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專職教授;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兼職教授,武漢大學科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先後獲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被評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跨世紀學科帶頭人。 1979.9-1983.6武漢大學歷史系,獲學士學位
1983.9-1986.6武漢大學歷史系,獲碩士學位
1994.9-1997.5武漢大學歷史系,獲博士學位
㈢ 張建民的工作履歷
清華來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源教授 (1998.4.-), 博士生導師 (1999.-)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2008.9.-), 水利水電工程系學術委員會主任 (2008.9.-)
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2008.7.-)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院長(2015.7.-)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黨委書記 (2004.8-2008.10)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副院長 (2003.7.-2004.11)
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主任 (2001.2.-2003.7.)
清華大學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長 (1999.2.-2005.6.)
日本清水建設株式會社研究工程師 (1993.3 - 1998.3)
西安理工大學水電系助教、講師、副教授,岩土力學及地質教研室主任(1984.3 -1993.2)
㈣ 張建民的學術成果
著作 :1. 對外漢語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理論研究(合著).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第1版2. 對外漢語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實踐研究(合著).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第1版3. 中國語言學年鑒/1999-2003.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第1版4. 中國學術名著大詞典(合著).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0年‚第1版5. 泰縣縣志(合著).南京:江蘇古藉出版社‚1993年‚第1版6. 泰縣方言志(主編).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年‚第1版7. 大豐縣志(合著).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版8. 現代漢語多類型題集(合著).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1989年‚第1版9. 現代漢語自學指導(合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第1版
教材 :1. 漢語會話100句(主編).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11年,第1版2. 起步(主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3. 交際漢語(主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
4.慢速漢語2(CD-ROM)(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版
5.慢速漢語1(CD-ROM)(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版
6.HSK詞彙突破(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版
論文 :1. 文化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課程設計中的作用.雲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5年,第6期
2.國際漢語教師隱性知識顯性化的途徑.第十一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1版
3. 漢語教材內容選擇與安排的創新思考.第十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選.萬卷出版公司,2012,第1版
4. 信息化教育環境的創設.教育資訊技術在華文教學上的應用.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1版
5. 華文多媒體教材開發的理論基礎和方法.海外華文教育,2009,第2期
6. 信息化漢語課程整合.數字化漢語教學進展與深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第1版7. 福岡大學的中國語教育的現狀及展望(作者).福岡大學研究部論集‚2008年‚第1版8. 華文教材內容的取向分析.台灣華語文教學‚2007年‚第2期9.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多媒體網路從事漢語教學存在的問題.雲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7年‚第6期10. 基於課堂的漢語聽說課多媒體教學.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理論與方法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第1版11. 網路應用於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模式和原則.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第1版12. 漢語網路教學所面臨的問題.E-learning與對外漢語教學(第三屆中文電化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1版13. 國內對外漢語網路教學的進展和問題.現代化教育技術與對外漢語教學(第二屆中文電化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版14. 網路空間中的語言教學.語言教育問題研究論文集.華語教學出版社,1999年‚第1版15. 電台節目主持人語言運用得失談.修辭學習‚1993年‚第1期16. 論對外漢語教學的層次性.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93年‚第4期17. 歷史移民對蘇北地區方言景觀形成的影響(第一作者).漢語研究論集(第一輯).語文出版社,1992年‚第1版18. 語言地理學的新體系:語言景觀論(作者).地理新論‚1987年‚第2期19. 修辭有賴於語言要素.中文自修‚1986年‚第12期20. 談談口語和書面語.中文自修‚1985年‚第5期
項目 :1. 當代中文多媒體光碟設計與開發(負責人).華語教學出版社.20122. 基礎教育領域語言教學軟體現狀調研(負責人).國家語委.20113. 華文遠程教育可行性研究(負責人).上海市僑辦.20114. 漢語多媒體課件開發(負責人).華語教學出版社.20095. 漢語網內容改造(負責人).國家漢辦‚20076. 《當代中文》網路課件(負責人).國家漢辦‚20067. 中國語遠隔授業の實驗研究(負責人).日本福岡大學人文學部‚20058. 中法網Chinpass(負責人).法國Chinpass公司‚20049. 加拿大中文教材多媒體課件(負責人).國家漢辦‚200210. 慢速漢語(負責人).國家漢辦科研項目‚200111. 漢語言專業教學大綱(語法部分)(成員).國家漢辦‚200012. 漢語網校(負責人).國家漢辦‚199913. 計算機自適應漢語考試(成員).國家漢辦‚199814. 全球漢語教學網(負責人).美國太平洋大學‚199815. 計算機輔助漢字教學系統(負責人).國家漢辦‚199216. 外國人學漢語語病分析(成員).國家漢辦‚1989
㈤ 張建民的任免信息
2015年4月,據青海省政府網站「領導之窗」欄目顯示,青海省副省長張建民已任青海省委常委。
㈥ 張建民的介紹
張建民,男,漢族,1964年9月出生,河北省灤縣人,199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7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青海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㈦ 張建民老師的畫值多少錢
商業買賣的一般100-2000元左右。藝術的價值是無價的
張建民,男,河北大城人,號:定福居主人,師從著名藝術家孫放先生,齊白石再傳弟子,現為中國國際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國際藝術品評估鑒定中心評委,中國翰墨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廊坊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厚德文化書局副院長,國家品牌戰略委員會理事。榮獲幸福中國2015年慈善大使稱號。
張建民擅長工筆畫,「精於工筆,意於人生」,這是美術界對他的藝術評價。張建民早年研究宋院工筆花鳥畫,繼而研究近代工筆花鳥體系,在長期致力於工筆花鳥畫的研究與創作中,打下了堅實的傳統繪畫基礎。後吸收了西方繪畫大師在藝術上的一些表現手法,再結合自己生活的長期體驗,創造出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作品追求天趣自然、縱深層次、光感效果和神秘感。其注重立體的背景的結合,擴大了畫的容量和境界。其畫風嚴謹精緻。清逸秀麗,耐人尋味,作品風格獨樹一幟、自成一家,畫風嚴謹、灑脫、寄情於物,開辟完善了花鳥畫技法的新畫風,作品學術思想性強,其作品,其風格已具開宗立派之勢。
近年來,多次參加全國及企事業單位組織的大型名家筆會,並在北京、無錫、蘭州等地成功舉辦個人畫展。作品事跡被藝術界主流媒體亞洲論壇、亞洲論壇網、中國藝術與收藏雜志、中國國際藝術名人等國內外的媒體相繼報道,在美術界引起強烈反響。作品被人民大會堂、中南海、天安門城樓管理處收藏,文化部對其頒發藝術價值評估證書,多幅作品被國家領導人作為國禮贈送外賓,國內外政府單位、軍分區、企業家及社會知名人士對其作品廣泛收藏。
㈧ 張建民的人物動態
2008年1月任山西來省副省長。2008年9月,因對源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新塔礦業有限公司尾礦庫發生特別重大潰壩事故負有領導責任免職。
根據《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中辦發[2009]25號)有關規定:(因受到問責)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免職的黨政領導幹部,一年內不得重新擔任與其原任職務相當的領導職務。張建民在潰壩事故發生後,能夠主動承擔責任和總結教訓,正確對待組織決定,2010年1月底,中央同意張建民提名為青海省副省長人選。2010年3月召開的青海省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決定,任命張建民同志為青海省副省長。
2015年6月,張建民到省發展改革委調研時亦強調,作為全省經濟宏觀管理部門,省發展改革委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把握關鍵,繼續加強宏觀形勢和重大問題的研究,繼續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繼續推進社會事業和民生改善,繼續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繼續深化重點領域的改革,繼續做好「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
㈨ 張建民的學術成就
中國社會經濟史、明清史
在國內外學術機構任職情況
教育部歷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2005年12月
中國農業歷史學會常務理事,2004年11月
湖北省中國經濟史學會副會長,2005年
承擔的重要科研項目(20 03-2008)
「歷史時期長江中游地區的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01一2006年
「中國傳統社會的減災救荒思想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2003—2007年
「清代湖北民間契約文書整理研究」,國家清史文獻項目,2006----2010年
主要論著(最具代表性的三部)
《明清長江流域農業水利研究》(彭雨新,張建民),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5
《湖北通史·明清卷》,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6
《明清長江流域山區資源開發與環境演變》武漢大學學術叢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9 明清農業墾殖論略,《中國農史》1990.4
清代兩湖堤垸水利經營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1990.4
碑石所見晚清陝南堰渠水利與社會,(日)《中國水利史研究》第29號(2001)
「了解之同情」與人地關系演變研究,《史學理論研究》2002年4期
飢荒與斯文:清代荒政中的生員賑濟,《武漢大學學報》2006.1 《明清農業墾殖論略》,第一屆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1994-11
《明清長江中游農業研究》(論文組),第一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5-6
《明清長江流域農業水利研究》,第一屆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1995-7
《明清社會經濟史研究》(系列成果)獲第一屆中韓青年學術獎1996-12
《災害歷史學》湖北省政府,第二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1 年10月
《湖北通史·明清卷》,第三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3年10月
《明清長江流域山區資源開發與環境演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第二屆 「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2008-10 1 清代湖北洪澇災害論略 江漢論壇 1984.10
2 圍湖造田的歷史考察 農業考古 1987.1
3 清代江漢--洞庭湖平原堤垸農業研究 中國農史 1987.2
4 清代湘鄂西山區的經濟開發及影響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 1987.4
5 「湖廣熟天下足」述論 中國農史 1987.4 (人大復印資料《明清史》1988.2轉載)
6 生態環境問題與社會經濟史研究 史學理論 1988.2
7 清代湘贛邊山區的棚民與經濟社會 爭鳴 1988.3
8 人口運動與水利問題的歷史反思 武漢大學學報社科論叢 1988.5
9 明代的人口政策與人口逃移 武漢大學學報 1989.3
10 明清農業墾殖論略 中國農史 1990.4 (光明日報1995.6.5轉載)
11 清代兩湖堤垸經營研究 中國經濟史研究 1990.4
12 清代基金生息述論 武漢大學學報 1990.5
13 明清長江中游山區的灌溉水利 中國農史1993.2 (人大復印資料《明清史》和《經濟史》1993.7同時轉載)
14 明清江皖沿江平原圩田研究(上,下) 古今農業 1993.3一4
15 明代湖廣人口變遷論 經濟評論 1994.2 (人大復印資料《經濟史》 1994.3轉載)
16 明清漢水上游山區開發與水利問題 武漢大學學報 1994.1
17 論中國傳統社會晚期的農田水利 中國農史 1994.2
18 中國傳統社會後期的減災救荒思想述論 江漢論壇 1994.8
19 治山減災與長江流域持續發展 長江論壇 1994.3 。又見《中國經濟文庫》中央編譯出版社1995年
20 傳統方誌農田水利資料利用瑣議 中國農史 1995.2
21 論清代溺嬰問題 經濟評論 1995.2
22 論明清時期的水資源利用 江漢論壇 1995.3
23 歷史意識與生態平衡 光明日報 1996.4.13
24 論康雍乾時期的蠲賦與減租 《中國前近代史理論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5
25 洞庭湖區農業發展論略 經濟評論 1997.3
26 明代湖北的魚貢魚課與漁業 江漢論壇 1998.5
27 明代秦巴山區的封禁與流民集聚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 1998.2
28 論傳統農業時代的自然保護思想 中國農史 1999.1
29 明代秦巴山區流民的附籍與分布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 1999.2
30 明清山區資源開發特點述論 武漢大學學報 1999.6
31 明代秦巴山區的流民與資源開發 人文論叢 1999年卷
32 論山水關系與湖北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經濟評論 1999年12月
33 傳統農業時代自然災害論略 荊州師院學報 2000.6
34 近二十年湖北蓮花村的經濟變遷 人文論叢 2000年卷(合)
35 明清時期江漢平原的洪澇災害與農村社會 《自然災害與中國社會歷史結構論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6
36 碑石所見晚清陝南的水利問題與自然災害 清史研究 2001.2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轉載 2001.7)
37 碑石所見晚清陝南堰渠水利與社會 (日)中國水利史研究 第29號(2001)
38 明清秦巴山區生態環境變遷論略 中國經濟史上的天人關系論集 中國農業出版社,(日)東京勉誠出版社 2002.12
39 清代秦巴山區的經濟林特產開發與經濟發展 武漢大學學報 2002年3月
40 舊鈔本《皇明條法事類篡》未分卷文書初考 人文論叢 2001年卷
41 明代兩湖地區的宗藩與地方社會 江漢論壇 2002年10期
42 漢口近代前夜的社會保障 武漢現代化進程研究 武大版 2002年7月
43 「了解之同情」與人地關系演變研究 史學理論研究 2002年4期
44 深化中國傳統社會減災救荒思想研究 光明日報 2003年1-14 (《新華文摘》2003-4)
45 明清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與運轉 社會保障研究 2003年卷
46 湖廣分省問題述論 江漢論壇 2003年12期
㈩ 張建民的主要科研業績
. 固體薄膜的微結構及強度研究,陝西師范大學重點項目,2002年1月-2003年12月2.金屬薄膜材料的織構及相關性能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03年1月-2005年12月3. 納米光催化中央空調進回風殺菌凈化技術研究,陝西師范大學重點項目,2003年1月-2004年12月4.納米光催化協同靜電捕集空氣凈化技術開發,西安市工業科技攻關項目,2004年4月-2006年6月5.用射頻磁控濺射方法制備帶隙可調的Al、Mg、Mn摻雜ZnO薄膜,國家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2009年6月-2010年6月6.半導體光電摻雜材料的表面效應,陝西師范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2010年1月-2012年12月7.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銅互連線的微結構及尺寸效應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1年1月-2013年12月8.鐵納米線填充氮化硼納米管的結構,電子和磁性的第一性原理計算,國家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指導教師,2011年6月-2012年6月9. FCC金屬表面結構與性能的半經驗勢和第一性原理的計算和模擬,校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2011年6月-2012年6月10.表面效應對半導體摻雜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響機理研究,陝西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項目,2012年1月-2013年12月11. 金屬薄膜的強度及微結構,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12. Ab initio modeling of CaTiO3 (110) polar surfaces,Physical Review B,76(11)(2007)11542613. Calculation of the surface energy of FCC metals with modified embedded-atom method,Applied Surface Science,229(1-4)(2004)34-4214.Atomistic study of self-diffusion in Cu-Ag immiscible alloy system,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425(1-2)(2006)169-17515. Anisotropic elasticity in hexagonal crystals,Thin Solid Films,515(17)(2007)7020-702416. Self-diffusion of Ni in B2 type intermetallic compound NiAl,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430(1-2)(2007)102-10617.Atomistic simulation of point defects in L12-type Au3Cu ordered alloy,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436(1-2)(2007)23-2918. Ab initio calculation of Ag monolayer adhesion on BaTiO3 (100) surfaces,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202(14)(2008)3284-328919. Atomic-scale calculation of the energy for Cu/Ni interface,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113(28)(2009)12272-1227620. Structur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Pt monolayer adsorption on PbTiO3(100) surface,Thin Solid Films,517(24)(2009)6817-682321. Self-adsorption on Pt (111) surface,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113(36)(2009)16031-1603522. 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the relaxed structures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Au nanowire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113(41)(2009)17678-1768423. Comparison of electronic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Fe, Co and Ni nanowires encapsulated in boron nitride nanotube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113(41)(2009)17745-1775024. Adsorption of Ge nanowire with 3d transition metals: A density-functional theory study,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124(2-3)(2010)1113-112025.Structural, electronic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BN nanotubes filled with iron nanowires,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10(2)(2010)840-84626. Electronic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perfect and defected germanium nanoribbons,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130(1-2)(2011)140-14627. Ab initio calculation of Co2MnSi/semiconctor (SC,=GaAs, Ge) heterostructures,Thin Solid Films,519(13)(2011)4400-440828.Structural, electronic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C doped GaN nanoribbon,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109(10)(2011)10431329. Electronic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pristine and chemically functionalized germanene nanoribbons,Nanoscale,3(10)(2011)4330-433830. First-principle study on structur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pristine and adsorbed LiF nanotube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116(2)(2012)1650-165731.陝西師范大學工會活動積極分子獎,陝西師范大學,1991年07月32. 陝西師范大學優秀青年獎,陝西師范大學,1992年01月33. 西安交通大學校級三好博士研究生獎,西安交通大學,1999年12月34. 西安交通大學「505」壹等獎,西安交通大學,1999年12月35. 西安交通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西安交通大學,2003年01月36. 陝西師范大學第九批學科建設先進個人獎,陝西師范大學,2003年09月37. 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04年10月38. 陝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壹等獎,陝西省教育廳,2005年06月39. 延安市科學技術貳等獎,延安市人民政府,2005年09月40. 陝西省科學技術貳等獎,陝西省人民政府,2006年06月41.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6年06月42. 教育部自然科學壹等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8年01月43.陝西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陝西省學位委員會,2008年01月44. 陝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壹等獎,陝西省教育廳,2011年06月